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扇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全 文 :植物生理学通讯 第42卷 第5期,2006年10月 911
收稿 2006-04-14 修定  2006-05-29
资助 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ZD0419)。
* E-mail: yingruo1234@163.com
野扇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张先* 石大兴 王米力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pf
ZHANG Xian*, SHI Da-Xing, WANG Mi-Li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Horticultur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Sichuan 625014, China
1 植物名称 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pf ),
别名清香桂。
2 材料类别 带腋芽的嫩茎段。
3 培养条件 (1)诱导培养基:MS+6-BA 2.0 mg·L-1
(单位下同)+NAA 0.05+LH 450;(2)增殖培养基:
MS+6-BA 0.5+NAA 0.01+LH 300;(3) 生根培养
基:1/4MS+NAA 0.3+IBA 0.2。(1)和(2)培养基均
附加 3% 蔗糖、0.7% 琼脂,(3)附加 1.5% 蔗糖、
0.6%琼脂,pH 5.8~6.0。培养温度(23±2)℃,光
强40 mmol·m-2·s-1 左右,光照时间12 h·d-1 (李树丽
和石文山2005; 李雪等2005)。
4 生长与分化情况
4.1 外植体的处理 先用洗涤剂将外植体清洗3次,
然后在流水下冲洗 2~3 h。在超净工作台上用
0.1%升汞(附加1~2滴吐温80)溶液灭菌5~6 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 7~8 次。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表
面水分,用解剖剪将外植体剪成约0.5 cm长,将
其生理学下端插入诱导培养基(1)。
4.2 不定芽的诱导 外植体接种7 d后,在切口处
长出白色的愈伤组织,12 d 后腋芽开始萌动伸
长,30 d 后切口处愈伤组织膨大且变为淡绿色,
腋芽伸长达 1~2 cm。
4.3 增殖培养 将诱导出的不定芽剪成0.5~1.0 cm
长,转接到增殖培养基(2)。培养 40 d 左右,从
转接芽基部膨大的愈伤组织处长出 2~4 个高 1~2
c m 的丛生芽苗。通过反复切割,在较短的时间
里可得到大量芽苗,继代周期为 40 d。
4.4 生根培养 将增殖培养中高3~5 cm、长势较
好的丛生苗转接至生根培养基(3)上。培养 15 d
后,丛生苗基部开始膨大并长出白色的根原基。
培养30 d后,丛生芽基部长出3~5条白色、0.2~
0.5 cm 长的根,生根率达 75%。
4.5 炼苗移栽 将长有已生根试管苗的培养瓶瓶盖
打开,在培养室(培养条件不变)中炼苗 5 d,后
拿出培养室,于室内自然光下炼苗 3 d,最后取
出试管苗,在自来水下冲净培养基,移栽到已经
过高温灭菌的珍珠岩中,保湿。1 个月后移栽,
成活率达 8 5 % 以上。
5 意义与进展 野扇花为黄杨科野扇花属植物,为
我国一种濒危植物,产于滇中、西北及东南等地
区,生于海拔1 200~1 900 m 的杂木林下、山坡、
沟谷中,全株药用,治跌打损伤、胃痛、急性
胃炎、胃溃疡;果治头晕心悸、视力减退;根
治劳伤疼痛、脖子生疮、肿大及喉痛。株形低
矮紧凑,具香花和红果,耐荫性强,极具观赏
价值。从现有资料看,有关野扇花的研究多集中
在其抗旱特性和活性成分的结构测定上(贾利强
2003; 马加等 2005)。野扇花以种子繁殖,但种
子发芽率低,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采用组织培
养技术可以提高繁殖系数,因而对野扇花的种质
资源保存和开发应用可能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贾利强(2003). 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树种抗性特性的研究[学位
论文].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李树丽, 石文山(2005). 欧洲绣球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植物生
理学通讯, 41 (4): 498
李雪, 王淑芬, 蒋雄辉(2005). 醉香含笑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植物生理学通讯, 41 (6): 783
马加, 陈鹏, 杨建华, 吴婉玲, 李玲, 陈植和(2005). 清香桂提取物
对胃肠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昆明医学院学报, 26 (4):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