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floristic study on the seed plants from the YiwulüMountains of Liaoning Province

辽宁医巫闾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全 文 :第 24卷 第 2期             植   物   研   究 2004 年 4 月
Vo l.24 No.2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April  2004
辽宁医巫闾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曹伟1 刘云龙2 朱彩霞1 于兴华1 宋殿云3 任启昌3
(1.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2.辽宁省营口市园林管理处 ,营口 115000)
(3.辽宁省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 ,北宁 121300)
摘 要 医巫闾山约有野生种子植物 718 种 ,隶属于 94科 362属之中 。依据它们
的现代分布 ,这些种被归纳成 23个分布区类型和 20 个亚型 。研究表明 ,医巫闾山
植物区系属于温带性质 ,但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
源 。本区系地理联系广泛 ,尤以与东亚地区特别是与日本的联系较为密切 ,其次则
是与北温带的联系 ,并且这些成分构成本区系种类组成的主体 。
关键词 医巫闾山;种子植物;植物区系
A floristic study on the seed plants from the Yiwulǜ Mountains of
Liaoning Province
CAO Wei
1 LIU Yun-Long2 ZHU Cai-Xia1 YU Xing-Hua1 SONG Dian-Yun3 REN Qi-Chang3
(1.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henyang 110016)
(2.Liaoning Province Yingkou Gardening Bureau , Yingkou 115000)
(3.Liaoning Province Yiw ulu Mountains Nature Reserve , Beining 121300)
Abstract There are about 718 species of w ild seed plants in the Yiwulǜ Mountains ,
belong ing to 94 families and 362 genera.Acco rding to their present dist ribution , the
spec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23 areal-types and 20 subtypes.The flora is temperate in
nature , but it had some connection wi th tropical f lora historically .It has the w ide con-
nection in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s.It is closely related w ith elements of E.Asia(es-
pecially w ith one of Japan)and secondly with North temperate elements.The principal
part of the f lo ra is composed of them .
Key words Yiwulǜ Mountains;seed plants;flora
1 自然环境概况
医巫闾山位于辽西走廊东北端的锦州市辖的
义县 、北宁两县(市)交界处 。其范围在东经
121°31′~ 121°46′,北纬 41°26′~ 41°46′。医巫闾山
属阴山山系松岭山脉 ,是辽西低山丘陵地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 。本区域内海拔高度在 200 ~ 800 m ,最
高峰望海寺峰海拔高 867 m 。本区域地质较为复
杂 ,地质构造属前震旦纪构造层 ,属燕山沉陷带的
断层褶皱山脉 ,地貌为侵蚀剥蚀低山丘陵特征 ,母
第一作者简介:曹伟(1962—),男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植物分类与区系 、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3-11-06
岩多为花岗岩 ,片麻岩 ,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 ,局
部存少量发育山地草甸土 。本地区属半湿润大陆
性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 8°C ,年均降水量600 mm ,
雨量分配多集中在 7 ~ 8 月。全年蒸发量
1 965 mm以上 。无霜期 160 ~ 180 d 。本区域为低
山丘陵地区 ,全山都属于暖温带生物气候带 ,植被
类型分布没有垂直带谱的特点 。
医巫闾山处在华北植物区的东北部 。华北植
物区是在燕山和秦岭两大山脉之间 ,以大面积平原
和高原为主 ,中间夹有包括医巫闾山在内的一些山
脉。其地带性植被为松栎林 、落叶阔叶林 、森林草
原和草原 。医巫闾山植被区划属冀辽山地丘陵油
松 、辽东栎 、槲栎林区。油松栎林是原生群落 ,现存
的阔叶林是次生群落。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东亚
地区特有 。医巫闾山具有华北植物区森林植物区
系的典型特征 。华北平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平
原地区及平缓丘陵几乎全部为农田或果园 ,自然植
物区系受到严重的干扰与破坏 。医巫闾山是华北
植物区内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自然植物区系 ,也是东
北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带之一。
表 1 医巫闾山种子植物科的大小顺序排列
Table 1 The ar rangement of the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in sequence from the Yiwulǜ Mountain.
种数 Number of S pecies 科 Families
>50种(2科) 菊 科Composi tae(46:92)* 禾木科 Graminae(40:65)
21~ 50种(7科)
豆 科 Leguminosae(19:40) 蔷薇科 Rosaceae(14:49) 百合科 Liliaceae(14:32)
唇形科 Labiatae (17:26) 莎草科 Cyperaceae(6:26) 蓼 科 Polygonaceae(4:24)
毛茛科 Ranunculaceae(8:23)
11~ 20种(5科) 伞形科 Umbellif erae(18:20) 堇菜科 Violaceae(1:17) 杨柳科 Salicaceae(2:15)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9:14)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9:11)
6~ 10种(17科)
十字花科 Cruciferae(10:10) 桔梗科 Campanulaceae(4:10) 紫草科 Boraginaceae (6:9)
藜 科 Chenopodiaceae (6:9) 虎儿草科 Saxif ragaceae(4:9)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5:8)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3:8) 榆 科 Ulmaceae(3:8) 萝摩科 Asclepiadaceae(3:8)
败酱科 Valerianaceae(2:8) 茄 科 Solanaceae(5:7) 龙牛草科 Geraniaceae(2:7)
报春花科 Primulaceae(2:7) 茜草科 Rubiaceae(2:7) 鸢尾科 Iridaceae(:2:7)
兰 科 Orchidaceae(6:6) 桦木科 Betulaceae(3:6)
2~ 5种(30科)
桑 科 Moraceae(3:5) 卫矛科 Celast raceae(2:5) 鼠李科 Rhamnaceae(1:5)
景天科 Crassulaceae(3:4) 锦葵科 Malvaceae(3:4) 天南星科 Araceae(3:4)
荨麻科 Urt icaceae(2:4) 葡萄科 Vitaceae(2:4) 木犀草科 Oleaceae(2:4)
槭树科 Aceraceae(1:4) 壳斗科 Fagaceae(1:4) 芸香科 Rutaceae(3:3)
柳叶菜科 Onagraceae(3:3) 龙胆科 Gentianaceae(3:3) 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3:3)
罂粟科 Papaveraceae(2:3) 五加科 Araliaceae(2:3) 远志科 Polygalaceae(1:3)
椴树科 Ti liaceae (1:3) 杜鹃花科 Ericaceae(1:3) 车前科 Plantaginaceae(1:3)
眼子菜科 Potamogetonaceae(1:3) 香蒲科 Typhaceae(1:3)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2:3)
瑞香科 T hymelaeaceae(2:2) 小檗科 Berberidaceae(1:2) 芍药科 Paeoniaceae(1:2)
列当科 Orobanchaceae(1:2) 薯蓣科 Dioscoreaceae(1:2) 灯心草科 Juncaceae(1:2)
1种(33科)
雨久花科 Pon tederiaceae(1:1) 水鳖科 Hydrocharitaceae(1:1) 泽泻科 Alismataceae (1:1)
川续断科 Dipsacaceae(1:1) 透骨草科 Ph rymaceae(1:1) 紫葳科 Bignonicaceae(1:1)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1:1) 猕猴桃科 Act inidiaceae(1:1) 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1:1)
金鱼藻科 Alangiaceae(1:1) 千屈菜科 Ly thraceae(1:1) 防已科 Menispermaceae(1:1)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1:1) 苋 科 Amaranthaceae(1:1) 马齿苋科 Aristolochiaceae(1:1)
商陆科 Phytolaccaceae(1:1) 桑寄生科 Loran thaceae(1:1) 檀香科 Santalaceae(1:1)
胡桃科 Juglandaceae(1:1) 麻黄科 Ephedraceae(1:1) 柏科 Cupressaceae(1:1)
松科 Pinaceae(1:1) 金丝桃科 Hypericaceae(1:1) 酢浆草科 Oxalidaceae(1:1)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1:1) 亚麻科 Linaceae(1:1)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1:1)
苦木科 Simarubaceae(1:1) 漆树科 Anacardiaceae(1:1) 凤仙花科 Balsaminaceae(1:1)
葫芦科 Cucurbitaceae(1:1) 蓝雪科 Plumbaginaceae(1:1) 花 科 Polemoniaceae(1:1)
*表示属数:种数
1532 期               曹伟等:辽宁医巫闾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在医巫闾山的 94个科中 ,含有 100 种以上的
大科仅有 2科:菊科和禾本科 。含 20种以上 50种
以下的有 7科 ,它们是豆科 、蔷薇科 、百合科 、唇形
科 、莎草科 、蓼科和毛莨科。以上 9 个大科共计有
168属 377 种 , 分别占医巫闾山属数与种数的
46.4%和52.5%,而科数则占总科数的 9.6%,为
医巫闾山区系的优势科。其余含 11 ~ 20种的有 5
科;含 6 ~ 10种的有 17科;含 2 ~ 5 种的有 30科 ,
有 33科仅含 1种。
3.2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本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 718种(若变种在本地
无原变种 ,也作为种统计并分析其成分),它们分属
于 23个分布区类型 ,兹分述如下:
(1)世界分布:这是分布于南北两半球的世界
广布种 。在本地主要是一些湿生 、水生植物 ,还有
些随人杂草。代表种如狭叶香蒲(Typha angust i-
folia)为常见的水边挺水植物。其它的湿生和水
生的有水茫草 (Limosel la aquatica), 穿叶眼子菜
(Potamogeton perfol iatus)和金鱼藻(Ceratophyl-
lum damersum )等 。常见 的随人杂 草有藜
(Chenopodium album), 马齿苋 (Portulaca oler-
acea), 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狗尾草(Se-
taria viridis)等。
(2)北温带分布:这是分布于欧 、亚 、北美大陆
温带地区的分布区类型 ,其范围向北常可达西伯利
亚等亚寒带甚至寒带附近 ,向南可抵亚热带边沿 。
代表种有柳兰(Chamaenerion angusti folium), 地
榆 (Sanguisorba of f icinalis), 老芒麦 (Eymus
sibiricus), 山柳菊 (Hieracium umbel latum), 小
斑叶兰(Goodyera repens), 水杨梅(Geum aplep-
picum)等 。亚型有:①北温带—南温带分布 。这
是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并间断分布于南半球温
带地区的分布区类型 。此成分在本地很少 ,只有生
于湿草地的鹅绒委陵菜 (Potent illa anserina)和
生于向阳草地的随人杂草灰绿藜 (Chenopodium
glaucum)两种 。
(3)旧世界温带分布:这是分布于欧亚大陆温
带地区的分布区类型 。在本地此成分种类较多 ,有
一些是常见种与群落优势种 , 如稠李 (Prunus
pad us), 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 拂子茅
(Calamagrost is epigeios), 冰 草 (Agropyron
cristatum),藜芦(Veratrum nigrum)等。
(4)亚洲—北美分布:这是间断分布于亚洲与
北美洲温带地区的分布区类型。在亚洲的分布范
围超出东亚 ,向北常达西伯利亚 ,西至中亚等地 。
此成分本区有:藿香 (Agastache rugosa), 泽芹
(Sium suave), 长柱金丝桃 (Hypericum ascy-
ron), 伏委陵菜 (Potent il la paradoxa)和透骨草
(Phryma leptostachya)。
(5)温带亚洲成分:分布于亚洲温带地区 ,范围
从东亚区域向西分布到中亚等地 ,向北可达西伯利
亚 ,南至我国西南甚至喜马拉雅。在本地区此成分
种数居第 2位 ,且不乏优势种与常见种 。如黑桦
(Betula davurica), 山杨 (Populus dav idiana),
家榆 (Ulmus pumila), 草木樨 (Meli lotus suave-
olens), 短芒大麦草 (Hordeum brevisubulatum)
等。
(6)西伯利亚分布:分布于俄国西伯利亚植物
区的大部地区 ,向南可延伸至蒙古 、中国东北甚至
华北地区。常见种如卷边柳 (Salilx siuzevii) ,
珍珠梅 (Sorbaria sorbi folia), 剌玫蔷薇 (Rosa
davurica), 毛百合 (Lilium dahuricum), 花荵
(Polemonium lini f lorum)等。
(7)北温带 —北极分布:从北极带分布到欧 、
亚 、北美 3 洲温带地区北部。本地区有莫石竹
(Moehringia laterif lora), 广布野豌豆 (Vicia
cracca), 北方拉拉藤 (Galium boreale)和远东羊
茅(Festuca extremiorientalis)。亚型有:①旧世界
温带 —北极分布 ,从北极带分布到欧亚两洲温带地
区北部 ,如崖柳 (Salix f loderusii), 东北点地梅
(Androsace f i li formis)等;②亚洲 —北美 —北极
分布 ,从北极带分布到亚洲和北美洲温带地区北
部 ,如北方老鹳草(Geranium erianthum)和山黧
豆(Lathyrus palustris var.pi losus)等;③亚洲温
带—北极分布 ,从北极带分布到亚洲温带地区北
部 ,如多茎野豌豆 (Vicia mul ticaulis)和山尖子
(Cacalia hastata)等。
(8)东亚分布:分布于东亚地区 ,范围从喜马拉
雅一直到朝鲜 、日本和俄国远东区偏南部 ,向西以
森林为边界。本地区此成分种数较多 ,个别的还是
建群种或优势种。如蒙古栎 (Quercus mongoli-
ca), 槲树 (Quercus dentata), 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败酱 (Patrinia scabiosaefolia)和轮叶
沙参 (Adenophora tetraphyl la)等 。
(9)中国—日本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森
林植物区并间断分布于日本 。在本地区的种数居
首位 。有不少种是群落优势种与常见种。如春榆
(Ulmus japonica), 黄 檗 (Phellodendron a-
154       植  物  研  究                  24 卷
murense), 榛子 (Corylus heterophy lla), 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和玫瑰 (Rosa rugosa)等 。亚
型有:①中国东北 —日本中北部分布:以东北植物
区为分布中心并间断分布于日本且多在日本中北
部 , 如细柱柳 (Salix gracil isty la)和银钱草
(Chloranthus japonicus)等。 ②中国—日本 —蒙
古草原分布:从中国 —日本分布的分布区域向西至
蒙古草原 ,通常可达蒙古国境内 ,如芍药(Paeonia
lati f lora)和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等。
(10)中国东部分布:在“东亚分布”范围之内但
日本无分布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 ,北达朝鲜和俄国
远东区南部 。在本地区较常见的种如小叶朴(Celtis
bungeana), 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和
大花溲疏 (Deutzia grandif lora)等。亚型有:①中
国东部—西部分布:从中国东部向西到达甘肃 、青海
甚至新疆 ,如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糙叶
败酱(Patrinia scabra)等。 ②中国东部—蒙古草原
分布:从中国东部向西连续分布于蒙古草原区域 ,本
地区仅有杠柳(Periploca sepium)一种 。
(11)东北—华北分布:以东北植物区—华北植
物区相连的区域为分布中心 。如胡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 紫椴 (Tilia amurensis), 华北卫矛
(Euonymus maackii), 东 北 茶 (Ribes man-
shuricum)和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等。亚
型有:①东北—华北—蒙古草原分布:从东北—华北
分布的分布区向西连续分布于蒙古草原区域 ,如黄
榆(Ulmus macrocarpa)和知母(Anemarrhena aspho-
deloides)等。
(12)华北 —朝鲜分布:分布于华北植物区并连
续或间断分布于朝鲜。在本地区常见的如大叶朴
(Celtis koraiensis)和齿叶白鹃梅(Exochorda serratifo-
lia)等。亚型有:①华北—朝鲜—俄国远东区分布:
从华北朝鲜分布的分布区连续或间断分布于俄国远
东区。本地区只有沼地蓼 (Polygonum paludosum)
一种 。②华北—朝鲜—日本:从华北—朝鲜分布的
分布区间断分布于日本 。本地区只有狭叶朴 (Celis
jessoensis)一种。
(13)东北分布:以东北植物区为分布中心。如
紫花槭 (Acer pseudosieboldianum), 东北山梅花
(Philadelpus schrenkiit)大叶芹 (Spurlopimpinella
brachycarpa)等。亚型有:①中国东北 —俄国远东区
分布:从东北植物区连续分布于俄国远东区 ,如怀槐
(Maackia amurensis)和尖萼耧斗菜 (Aqui legia oxy-
sepala)等。 ②中国东北—达乌里分布:从东北植物
区联系分布于俄国达乌里区 ,如大黄柳 (Salix rad-
deana)和兴安升麻 (Cimici fuga dahurica)等 。③东
北—蒙古草原分布:从东北植物区联系分布于蒙古
草原 ,本地区仅有巨药剪股颖 (Agrostis macranther-
a)一种 。
(14)华北分布:以华北植物区为分布中心 ,如油
松(Pinus tabulaeformis),元宝槭(Acer truncatum),
坚桦 (Betula chinensis)虎榛子 (Ostryopsis davidi-
ana)等 。亚型有:①华北—蒙古草原分布:从华北
植物区连续分布于蒙古草原 ,如草麻黄 (Ephedra
sinica)和欧李(Prunus humilis)等。②华北—东北
平原分布:从华北植物区连续分布于东北平原区。
本地区仅有扁黄耆(Astragalus complanatus)一种 。
(15)中亚分布:分布于中亚 ,我国新疆 、青藏高
原至内蒙西部和蒙古国南部 ,也是亚洲内陆干旱中
心区域的分布种。在本地区多分布于旱生沙地 。本
地区只有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苦马豆
(Swainsonia salsula)和细叶鸢尾(Iris tenuifolia)三
种。亚型有:①中亚东部分布:以中亚东部地区(包
括新疆 、青海 、甘肃 、内蒙古至蒙古国)为中心分布。
本地区只有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一种。
(16)阿尔太—蒙古 —达乌里分布:以阿尔泰—
蒙古—达乌里相连的区域为中心分布 ,范围通常包
括相邻的新疆 、内蒙古草原区 、安格 —萨彦及大兴安
岭山地。本地区只有大果琉璃草(Cynoglossum di-
varicatum)一种。
(17)达乌里—蒙古分布:以达乌里—蒙古草原
相连区域为中心 ,范围常达大兴安岭山地 、松辽平原
和华北地区 ,如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小叶锦鸡
儿(Caragana microphylla)等。
(18)蒙古草原分布:以蒙古草原植物区为中心
分布 ,在我国境内包括东蒙古草原和东北平原区。
如蒙古韭 (Allium mongolicum)、燕麦芨 芨草
(Achnatherum avinoides)和黄柳 (Salix gordejevii)
等。
(19)北温带—热带分布:分布于欧 、亚 、北美温
带地区并向南延伸到热带一定区域。在本地区较常
见的如菖蒲(Acorus calamus)和香薷(Elsholtzia cil-
iata)等。亚型有:①旧世界温带—热带分布:分布于
欧亚温带地区并向南延伸到热带一定区域 ,如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金狗尾草 (Setaria glauca)
等。②亚洲—北美洲温带至热带分布:间断分布于
亚洲与 北美 洲温 带地 区并 向 南延 伸到 热
带一定区域 ,如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和薄
1552 期               曹伟等:辽宁医巫闾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表 2 医巫闾山种子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
Table 2 The area-types of the species of the seed plants from the Yiwulǜ Mountain
分布型及亚型 Types and subtypes 区内种数
Number of species
占区总种数的百分比
Percentage in total species
1.世界分布 Cosmopolitan 32 4.4
2.北温带分布 North Tem perate 45 6.3
2-1北温带—南温带分布 N.Temp.-S.Temp. 2 0.2
3.旧世界温带分布 Old World Temperate 51 7.1
4.亚洲—北美分布 Asia-N.Amer. 5 0.7
5.温带亚洲分布 Temp.Asia 78 10.8
6.西伯利亚分布 Siberica 39 5.4
7.北温带—北极分布 N.Temp.-Arct ic 4 0.6
7-1旧世界温带—北极分布 Old World Tem p.-Arctic 4 0.6
7-2亚洲—北美—北极分布 Asia-N.Amer. 3 0.4
7-3亚洲温带—北极分布 Asia Tem p.-Arctic 3 0.4
8.东亚分布 E.Asia 54 7.5
9.中国—日本分布 Sino-Japan 139 19.3
9-1中国东北—日本中北部分布 N.E.C hina-C.&N.Japan 7 1.0
9-2中国—日本—蒙古草原分布 China-Japan-M ongolia S teppe 6 0.8
10.中国东部分布 E.China 40 5.5
10-1中国东部—西部分布 E.t o W.China 4 0.6
10-2中国东部—蒙古草原分布 E.China-Mongolia Steppe 1 0.1
11.东北—华北分布 N.E.China-N.China 58 8.0
11-1.东北—华北—蒙古草原 N.E.C hina-N.China-N.China-Mongolia Steppe 6 0.8
12.华北—朝鲜分布 N.China-Korea 6 0.8
12-1华北—朝鲜—俄国远东区分布 N.China-Korea-Far East Russia 1 0.1
12-2华北—朝鲜分布 N.China-Korea 1 0.1
13.东北分布 N.C hina 16 2.2
13-1中国东北部—俄国远东区分布 N.E.China-Far East Russia 7 1.0
13-2中国东北—达乌里分布 N.E.C hina-Dahuria 10 1.3
13-3东北—蒙古草原分布 N.E.China-M ongolia S teppe 1 0.1
14.华北分布 N.C hina 19 2.6
14-1华北—蒙古草原分布 N.China-Mongolia Steppe 10 1.3
14-2华北—东北平原分布 N.China-N.E.China Plain 1 0.1
15.中亚分布 C.Asia 3 0.4
15-1中亚东部分布 East C.Asia 1 0.1
16.阿尔太—蒙古—达乌里分布 Altai-Mongolia-Dahuria 1 0.1
17.达乌里—蒙古分布 Dahuria-Mongolia 13 1.8
18.蒙古草原分布 Mongolia Steppe 5 0.7
19.北温带—热带分布 N.Temp.-Trop. 5 0.7
19-1旧世界温带—热带分布 Old World Tem p.-T rop. 6 0.8
19-2亚洲—北美温带—热带分布 Asia-N.Amer.-Temp.to Trop. 6 0.8
19-3亚洲温带至热带分布 Asia Temp.-T rop. 19 2.6
20.泛热带分布 Pant ropic 1 0.1
21.热带亚洲—非洲—南美洲分布 Trop.Asia , Africa & S.Amer. 1 0.1
22.旧世界热带分布 Old World Trop. 1 0.1
23.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分布 Trop.Asia-Trop.Aust ralasia 3 0.4
合 计 718 100
156       植  物  研  究                  24 卷
荷(Mentha haplocaryx)等。 ③亚洲温带至热带分
布;仅分布在亚洲温带地区并向南延伸到热带一定
区域 ,如穿叶蓼 (Polygonum perfol iatum)和盐肤
木(Rhus chinensis)等 。
(20)泛热带分布:广布于东西两半球热带地区
并常延伸至亚热带与温带地区。本地区仅有鳢肠
(Eclipta prostrata)一种。
(21)热带亚洲—非洲 —南美洲分布:分布于亚
洲 、非洲 、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并常延伸至亚热带与
温带地区 。本地区仅有荆条 (Vitex negundo)一
种。
(22)旧世界热带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 、非洲 、
大`洋洲热带地区并常延伸至亚热带与温带地区。
本地区仅有田皂角(Aeschynomene indica)一种。
(23)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分布:间断分布于
热带亚洲与热带大洋洲并常延伸至亚热带与温带
地区 。本地区共有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小
花鼠尾草 (Salv ia plebeia)和狼尾草 (Pennisetum
alopecuroides)三种 。
以上 23个种的分布区类型及其亚型的种数见
表 2。
在医巫闾山的这些分布型与亚型中 ,以中国 —
日本分布型种数最多 , 可占医巫闾山总种数的
19.3%,以下依次是温带亚洲分布占10.8%,东北
—华北分布占8.0%,东亚分布占7.5%,旧世界温
带分布占7.1%,北温带分布占6.3%,中国东部分
布占5.5%, 西伯利亚分布占5.4%, 华北分布占
2.6%,亚洲温带至热带分布占2.6%,东北分布占
2.2%,其余各成分则均较少 ,在2%以下 。
可以看出 ,医巫闾山植物种的地理成分是由温
带性质成分 、亚寒带性质成分和热带或联系分布于
热带的成分构成的。温带性质的成分主要由以下
几部分组成:(1)东亚地区内的分布型 ,主要包括中
国—日本 、东亚 、中国东部 、华北分布 、东北分布等
分布型(即包括分布型 8 , 9 , 9-1 , 9-2 ,10 ,10-1 , 10-2 ,
11 ,11-1 ,12 , 12-1 , 12-2 , 13 , 13-1 , 13-2 , 13-3 , 14 ,14-
1 ,14-2 ,)计 87 种 ,占医巫闾山温带分布型总数的
65.5%。这些成分构成了医巫闾山种类组成的主
体。(2)以温带亚洲 、北温带分布和旧世界温带分
布为主的北半球温带广布的分布型(2 , 2-1 , 3 , 4 , 5)
计 81种 ,占 30.6%。(3)与蒙古草原相联系的干旱
地区分布型(15 , 15-1 , 16 , 17 , 18)计 23 种 , 占
3.9%。
医巫闾山的亚寒带至寒带性质的成分主要有
西伯利亚分布以及一些与北极有联系的分布型(6 ,
7 ,7-1 ,7-2 ,7-3)。医巫闾山联系分布于热带的种类
成分主要有亚洲温带至热带成分 ,北温带 —热带分
布及其亚型等(19 ,19-1 , 19-2 ,19-3 , 20 ,21 ,22 , 23)。
综上 ,医巫闾山的植物区系是以温带性质的种
为主 ,共计 591种 ,占区内总种数(不包括世界分布
种 ,下同)的86.2%,其次是亚寒带至寒带性质的成
分共 53种 ,占7.7%,再次是热带或联系分布于热
带的成分 ,共 42种 ,占6.1%。因此 ,从植物种的水
平来看 ,医巫闾山属于温带植物区系 ,与亚寒带及
热带有微弱的联系。
4 结语
4.1 医巫闾山植物种类较多 ,已知有 94科 362属
718种 。其中裸子植物有 3科 3属 3种 ,双子叶植
物有 77科278属 559种 ,单子叶植物有 14科 81属
156种。
4.2 在种的分布型中 ,温带性质的种占总种数的
86.2%。毋须置疑 ,医巫闾山种子植物区系是温带
性质的 。
4.3 医巫闾山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联系广泛 ,而
尤以与东亚地区特别是与日本的联系较为密切 ,其
次则是与北温带的联系 ,并且这些成分成为本区系
种类组成的主体 。其它联系则均较少。
4.4 医巫闾山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中有少量热带性
质成分 ,这表明在此区系发生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
与热带相联系的历史渊源 。
参 考 文 献
1.傅沛云 , 曹伟 , 李冀云.中国东北部种子植物种的地理成
分分析.应用生态学报 , 1995 , 6(3):243~ 250
2.王荷生 ,张镱锂 , 黄劲松 ,等.华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
究 , 云南植物研究 , 1995 ,增刊 Ⅶ :32 ~ 54
3.曹伟 ,傅沛云 , 刘淑珍 ,等.东北平原植物区系亚地区种子
植物区第研究 , 云南植物研究 , 1995 , 增刊 Ⅶ :22~ 31
4.李书心主编.辽宁植物志(上 , 下册),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88 , 1992
5.傅沛云主编 , 东北植物检索表(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
社 , 1995
6.傅沛云 ,曹伟主编.中国东北部种子植物种的分布区类
型.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2003
7.Kitagawa M.Neo-Lineamenta Florae Manshuricae.Vaduz:
Verlag Kommanditgesellschaft , 1979.46~ 689
1572 期               曹伟等:辽宁医巫闾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