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1 卷 第 1 期 植 物 研 究 2001年 1 月
Vol.21 No.1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Jan., 2001
河西走廊地区植物的区系特征
陈 鹏 潘晓玲
(新疆大学干旱生态环境研究所 ,乌鲁木齐 830046)
摘 要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 ,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区 ,为温带荒漠气候。对河西种子植物
区系的组成 、特点及性质进行了分析 ,并比较了它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主要结论如下:1.
种类贫乏 ,本区共有种子植物 52科 ,166属 ,326种。属种比值高达 50.92%。区系具有明显的优
势现象 ,仅 5个科就包含了全区植物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属和种;2.区系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地
位 ,古地中海成分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3.本区系的植物在生活型方面以多年生灌木 、草本为主 。
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荒漠植物区系特征 。4.河西植物区系成分较古老;5.河西地区 、塔里木盆
地 、柴达木盆地 、阿拉善地区无论是区系组成或发生方式都非常接近 ,共同组成中国西北荒漠植物
区系 。
关键词 河西走廊;植物区系;特征
THE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EA OF THE HEXI CORRIDOR
CHEN Peng PAN Xiao-ling
(Institute of Desert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 Xinjiang University , Urumqi 830046)
Abstract The Hexi Corridor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Gaansu Province , belonging typical
interior arid region and characterized in the temperate desert climate.There are 326 species of seed
plants , which belong to 52 families and 166 genera.The florist ic characterist ics in the area are as fol-
lows:1.Species are poorer , the seed flora in Hexi Co rridor consists of 52 families , 166 genera and
326 species.The ratio of genus and species is 50.92%.Floristic dominance is obvious in this area , 5
dominant families contain more than 50 percent of genera and species in the flora;2.The Temperate
Zone is superior to numbers of species in the area;3.On the life fo rm of plants of the flora , i t is pri-
mary perennial herbs and shrubs;the Hexi Corrido r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 ics of Temperate Desert;
4.The origin of f lora in the Hexi Corrido r is older;5.Quantitat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flo rae
in the Hexi Corrido r and in related area such as Alashan , the Tarim Basin , the Zhungeer Basin and the
Tsaidam Basin indicates that desert flora in Northwestern China is an unity according to their compo-
sition and evolution w ay.
Key Words the Hexi Corrido r;flora;characteristics
第一作者简介:陈鹏(1973-),男 ,硕士 ,植物资源利用方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5)资助新疆自治区自然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9-03-22
1 自然概况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 ,介于青藏高原和内
蒙古高原之间 ,东起乌鞘岭与永登相接 ,西至敦煌哈
拉湖以西的古玉门关一带与新疆毗连;南侧为祁连
山脉 ,接壤青海;北侧以马鬃 、龙首 、合黎诸山连接内
蒙 ,呈一西北-东南方向狭长的走廊形状。走廊东
西长约 1200km ,宽约 50 ~ 200km2 ,地理坐标在东经
92°7′~ 104°51′,北纬 36°29′~ 42°58′之间 ,海拔
1000 ~ 1900m ,总面积达 32万 km2 。走廊实际上被
分隔成三个独立的盆地 ,即走廊东段的武威盆地 、中
段的酒泉-张掖盆地和西段的安西-敦煌盆地。河
西走廊大部分地段为戈壁 ,少部分为沙地 、石山。气
候干旱 ,年降水量一般只有 100mm 左右 ,年平均蒸
发量高达 2000多 mm ,干燥度在 4 以上 。由于降水
量由东向西减少 , 荒漠化程度相应由东向西加深 。
从走廊东部的草原化荒漠到走廊西部的典型荒漠 ,
最终在走廊西端形成极端荒漠 。走廊东部气候较湿
润 ,荒漠植被具有明显的草原化特点。植被类型较
多样 ,种类也较丰富 ,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草原化荒
漠群落 ,如油柴(Tetraena mongolica)群落 、川青锦
鸡儿群落(Caragana tibetica)、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群落 、柠条(C.korschinskii)群落。群落
伴生多种荒漠草原成分 ,如沙生针茅(S tipa glare-
osa)、短花针茅(S .brevi f lora)、戈壁针茅(S .tian-
shanica var.gobica)、冷蒿(Artemisia frigida)、蓍
状亚菊(Ajania achil loides)以及狭叶锦鸡儿(C.
stenophyl la)等 。走廊西部气候极干燥 ,生境条件严
酷 ,形成了典型荒漠植被 ,植被稀疏种类贫乏 。在广
阔的洪积砾石或砂质戈壁上 ,分布较广的地带性植
被有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珍珠猪毛菜 、
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膜果麻黄(Ep-
headra przewalskii)、甘肃霸王(Zygophyl lum kan-
suensis)等群落。冲沟中有零星的梭梭(Haloxy lon)
群落;石质低山和残丘上主要是合头草(Sympegma
regi lii)、木本猪毛菜(S .arbuscula)及戈壁短舌菊
(Brachanthemum gobicum)荒漠;流动沙地上主要
生长有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 icum)和籽蒿
(A .sphaerocephala)。在一些沙漠湖盆边缘的固
定 、半固定沙地及盐化低地上 ,分布着大面积的梭梭
荒漠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N .roborowski i)
盐生灌木群落 ,盐爪爪(Kalidium cuspidatum , K .
gracile)盐漠[ 1] 。
2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2.1 科的分析
2.1.1 优势科的确定
河西走廊共有种子植物 52科 , 166属 , 326种 ,
区系的属种比值明显偏高 ,达 50.92%。其中裸子
植物 2科:柏科 ,麻黄科;单子叶植物只有 9科 41属
59种 ,双子叶植物有 41 科 121 属 263 种[ 2 ,3] 。根据
各科含种数的多少 ,将河西走廊地区种子植物 52科
分成如表 1所示几个等级 。
表 1 河西走廊种子植物科的分组
Tabel.1 Division of Families in the Hexi Corridor Seed Flora
级 别
(grade)
单种科
(one species family)
小 科
(small family)
(2 ~ 8 种)
中型科
(middle family)
(9~ 15 种)
大 科
(big family)
(16 种以上)
科
family
数量(amount)
比例(rate)
22
42.13
20
38.46
5
9.62
5
9.62
属
genus
数量(amount)
比例(rate)
23
13.86
26
15.66
27
16.27
90
54.22
种
species
数量(amount)
比例(rate)
23
7.06
76
23.31
52
15.95
175
53.68
由上表分析可见 ,单种科 、小科占很大比例 ,两
者合计占植物区系总科数的 80.77%,但属数只占
29.52%,种数占 30.37%。而中型科与大型科虽只
有10 个 ,仅占总科数的 19.24%,但属数却占 70.
48%,种数占 69.63%,平均每科有 11 属 23 种。这
表明河西植物区系的种类趋向于集中在少数大科及
中小型科中 ,区系的优势现象明显 。河西种子植物
区系的优势科 ,按含种数的多少顺序排列 ,它们是:
251 期 陈 鹏等:河西走廊地区植物的区系特征
藜科(52种)、菊科(44种)、禾本科(33种)、豆科(25
种)、十字花科(16 种)、蒺藜科(14种)、蔷薇科(10
种)、柽柳科(10种)、蓼科(9种)、莎草科(9种)。
2.1.2 科的地理分布
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规律 ,对河西区系
的 52科种子植物科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 ,将它的分
布类型划分如下:
(1)世界分布
菊科 、禾本科 、莎草科 、唇形科 、豆科 、百合科 、十
字花科 、玄参科 、石竹科 、列当科 、藜科 、伞形科 、毛茛
科 、蔷薇科 、蓼科 、桔梗科 、灯心草科 、车前科 、泽泻
科 、浮萍科 、狸藻科 、大戟科 、眼子菜科 、柏科 、马齿苋
科 、杉叶藻科。
(2)泛热带分布
白花菜科 、苋科 、萝摩科。
(3)热带至温带分布
旋花科 、景天科 、瑞香科 、蒺藜科 、茄科 、鸢尾科 、
紫草科 、香蒲科 、麻黄科 、锁阳科。
(4)热带 、亚热带分布
牛龙牛儿苗科 、夹竹桃科 、茜草科 、榆科 、马鞭草科 。
(5)亚热带至温带分布
杨柳科 、柽柳科 、小檗科。
(6)温带分布
忍冬科 、胡颓子科 、罂粟科 、黑三棱科。
(7)温带至寒带分布
水麦冬科 。
以上各种成分的类型及所占比例如表 2。
表 2 河西种子植物科的地理成分统计
Tabel.2 Geographical Component of Families in the Hexi Corridor Seed Flora
类型 type 世界 泛热带 热带至 温带 热带至 亚热带 亚热带 至温带 温带 温带至 寒带
数量 amount 26 3 10 5 3 4 1
比例 rate 50.0 5.77 19.23 9.61 5.77 7.69 1.32
通过对河西植物区系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可看
出 ,本区系中优势科几乎全为世界广布科 ,这反映出
河西走廊气候的严酷性。干旱的荒漠气候使温带的
许多多成分虽在本区多有分布却难以形成优势 ,只
有广布性的大科以其庞大的种系和适应能力在此环
境恶劣的地域取得优势 。在科级水平上 ,本区系中
的温带成分占相当大的比例 ,共有 18科 ,包括热带
至温带 ,亚热带至温带 ,温带 ,温带至寒带的科 ,占总
科的 34.6%,若除去世界广布科 ,则所占比例达 69.
23%,这反映了植物的分布与本地区所在的气候带
符合 。
2.2 属的分析
2.2.1 属的分布区类型
按照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所划分的 15
个分布区类型[ 4] ,本区植物可以归入 9个分布区类
型和 14个变型 ,见表 3。
2.2.2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1)温带分布类型占优势
如表 3所示 ,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 ,旧世界温带
分布及其变型和温带亚洲分布共有属数 75属 ,占
该区总属数的 56.4%,表明该区植物区系组成中温
带成分属占优势 ,因而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 ,这些
统计数字也说明了河西区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 ,气
候特点与植物区系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 。
各种温带分布类型中 ,又以北温带分布类型最
多 ,包括 2个变型 。这一类型是河西植物区系的主
体 ,在属和种的数量上居最高比例 。代表属为:杨属
(Populus), 地肤属(kochia), 唐松草属(Thalic-
trum)、委陵菜属(Potentil la)、鹤虱属(Lappula)、
枸杞属(Lycium)、 蒿属(Artemisia)、风毛菊属
(Saussurea)、绢蒿属(Seriphidium)等。
在各种温带区类型中 ,旧世界温带分布在数量
上 ,仅次于北温带分布 。典型的有:木蓼属(A-
traphax is)、柽柳属(Tamarix)、旋覆花属(Inula)、
鸦葱属(Scorzonera)、芨芨草属(Achnatherum)等 。
河西温带成分占优势是由于加入了走廊边缘近
绿洲地段的许多组成绿洲植被和地带性植被中伴生
的草原化种类 , 如多种委陵菜(Potenti lla)、紫草
(Lithospermum)、棘豆(Oxytropis)、针茅(Stipa)、
冰草(Agropyron)、拂子茅(Calamagrost is)等属的
植物 ,从而使整个干旱荒漠特性略有减弱。
(2)地中海 、西亚至中亚分布和中亚分布类型是
本区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区这两种类型共 43 属 ,占该区总属数 32.
3%。典型的属有沙拐枣属(Calligonum)、假木贼
属(Anabasis)、雾冰藜属(Bassia)、盐爪爪属(Ka-
26 植 物 研 究 21 卷
lidium)、甘草属(Glycyrrkiza)、霸王属(Zygophy l-
lum)、假紫草属(Arnebia)、梭梭属(Haloxylon)、骆
驼刺属(Alhagi)、白刺属(Nitraria)、顶羽菊属
(Acropt ilon)、花花柴属(K arel inia)、沙蓬属(A-
griophy llum)、花旗杆属(Dontostemon)、白麻属
(Poacynum)、紫菀木属(Asterothamnus)、短舌菊属
(Brachanthemum)、小甘菊属(Cancrinia)、冠毛菊
属(Stephanachne)、篦叶蒿属(Neopal lasia)。这一
类型多为旱中生 、旱生性的草本或木本 ,显示出该类
型旱化 、盐化和残遗的特殊性质以及产生于 Tethys
海沿岸的历史渊源。本类型植物包含了本区植被的
绝大多数建群种 ,实际上 ,这些成分在该区系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 3 河西种子植物区系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
Tabel.3 Areal Types of Genera in the Hexi Corridor Seed Flora
分布区类型
Areal type
属数
Amount genera
属百分比/ %
Percentage
世界分布 Cosmopolitan 33 扣除 Deduct
泛热带分布 Pantropic 13 9.8
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
North temperate
and variable
北温带分布 North temperate 39 29.3
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 N.Temp.& S.Temp.dis-
juncted
52 11 39.1 8.3
欧亚和南美洲温带间断 Eurasia & Temp.S.
Amer.disjuncted 2 1.5
旧世界温带分布
及其变型
Old World Temperate
and variable
旧世界温带分布 Old World Temperate 12 9.0
地中海区和喜马拉雅间断 Med.&Himalaya dis-
juncted
17 2 12.8 1.5
欧亚和南美洲间断 Eurasia & S.Amer.disjuncted 1 0.8
地中海 、西亚和东亚间断 Med.,W.Asia & E.A-
sia disjuncted
2 1.5
温带亚洲分布 Temperate Asia 6 4.5
地中海 、西亚至
中亚分布变型
Med., W.Asia to
C.Asia and variable
地中海 、西亚至中亚 Med., W.Asia to C.Asia 26 19.5
地中海至中亚 、南美 、大洋洲间断 Med.to C.Asi-
a , S.Amer., Australasia disjuncted 1 0.8
地中海至中亚和墨西哥间断 Med.to C.Asia &
Mexico disjuncted
31 1 23.3 0.8
地中海至温带 、热带亚洲 、大洋洲 、 南美洲间断
Med.to Temper., T rop.Asia , Australasia, S.Amer.
disjuncted
2 1.5
地中海至热带非洲和喜马拉雅山间断 Med.to
Temper., T rop.Africa &Himalaya disjuncted 1 0.8
中亚分布及其变型
C.Asia and variable
中亚分布 C.Asia 12 8 9.0 6.0
中亚东部 East C.Asia 4 3.0
东亚分布 E.Asia 1 0.8
中国特有分布 Endemic to China 1 0.8
合 计 Total 166 100%
271 期 陈 鹏等:河西走廊地区植物的区系特征
(3)世界分布在本区系中占重要地位
在河西区分布的世界属有 33 属 ,占总属数的
19.88%,含 87种 ,归 24科。主要隶属于一些世界
广布的大科和一些世界广布的盐生和水生植物。如
藜科有 4 属:滨藜属(Atriplex)、藜属(Chenopodi-
um)、猪毛菜属(Salsola)、碱蓬属(S uaeda);菊科 2
属:苍耳属(Xanthium)、千里光属(Senecio);豆科 2
属:黄芪属(Astragalus)、苦豆子属(Sophora);以及
眼子菜科眼子菜属(Potamogeton)、狸藻科狸藻属
(Utricularia)、水麦冬科水麦冬属(Trigloghin)等
水生植物 。这也反映了生态适应幅度较大的世界分
布属种才能在该区恶劣的生境中生存。
(4)其它分布类型居次要地位
在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属的 15个分布区类型中 ,
河西区只占 9个 ,而其它 6个类型无一代表 ,最为明
显的是热带分布区类型的缺乏 ,仅有泛热带分布 13
个属 ,占该区属数的 9.8%,这是由于河西远离热带
和亚热带 ,只有那些生态幅度广或因历史原因而在
河西这一温带地区生存下来的泛热带分布属 。此区
系中东亚分布仅有黄鹌菜(Youngia)一属 ,可见本
地与东亚分布联系很少。中国特有分布也仅有紊蒿
属(Elachanthemum)。
2.3 特有成分分析
河西荒漠区系分布的中国特有属十分贫乏仅紊
蒿 1属 ,但却有一定数量的特有种 ,共计 44种 ,分隶
于14 科 25 属 。这些科和属是:柏科:圆柏属(1
种);麻黄科:麻黄属(1 种);杨柳科:柳属(1种);蓼
科:沙拐枣属(5种);藜科:猪毛菜属(2种),碱蓬属
(1种), 单刺蓬属(1 种);十字花科:串珠芥属(1
种),连蕊芥属(1种),独行菜属(1种),小柱芥属(1
种);豆科:黄芪属(4种),甘草属(2种),岩黄芪属(1
种);蒺藜科:白刺属(1 种),霸王属(2种);柽柳科:
柽柳属(4种);萝摩科:鹅绒藤属(2种);紫草科:鹤
虱属(1种);唇形科:脓疮草属(1种);列当科:肉苁
蓉属(2种);菊科:蒿属(2 种),风毛菊(2 种),绢蒿
属(2种),星毛菊属(1种)。这些特有种多与邻近地
区(新疆 、青海 、内蒙古)共有 ,如:祁连圆柏(Sabina
prezewlskii)、斑子麻黄(Ephedra rhy tidosperma)、
西北沙柳(Salix psammophi la)、阿拉善沙拐枣
(Calligonum alaschanicum)、甘肃沙拐枣(C.cji-
nense)、新疆沙拐枣(C.k lementzii)、塔里木沙拐枣
(C.roborowskii)、新疆猪毛菜(Salsola sinkiangen-
sis)、柴达木猪毛菜(S .zaidam ica)、星果碱蓬
(S uaeda stel lati f lora)、阿拉善单刺蓬(Cornulaca
alaschanica Tsien)、贝苞串珠芥(Torularia bractea-
ta)、陇芥(Synstemon petrovii)、阿拉善独行菜(Lep-
idium alashsnicum)、短果 小柱芥(Microstigma
brachycarpum)、阿拉善黄芪(Astragalus alopicias)、
荒漠 黄芪(A.dengkouensis)、哈 密黄芪 (A .
ham iensis)、玉门黄芪(A.yumenensis)、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 lata)、黄甘草(G.eurycarpa)红
花岩黄芪(Hedysarum multijug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粗茎霸王(Z .loczyi)、 甘蒙柽柳
(Tamarix austrmongolica)、沙生柽柳(T .tak la-
makanensis)、甘肃柽柳(T .gansuensis)、羊角子草
(cynanchum cathayense)、老鸹头(cynanchum ko-
marovi i)、沙生鹤虱(Lappula desert icola)、脓疮草
(Panzeria alaschanica)、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
cola)、 沙生苁蓉(C.sinensis)、米蒿(Artemisia
dalai-lamae)、油蒿(A.ordosica)、星毛短舌菊
(Brachanthemum pulvinatum)、劣风毛菊(Saus-
surea malit iosa)、美丽风毛菊(S .pulchra)、蒙青绢
蒿(S.mongolorum)。狭域分布的有:甘肃霸王
(Zygophyllum kansuense)、金塔柽柳(Tamarix gen-
taensis)、玉门柳(Salix yumensis)、民勤绢蒿(Se-
riphidium minchunense)等 。一般说来 ,只有当一个
类群种数繁多 ,发育繁茂时 ,种间的分化和变异才有
可能发生[ 5] 。从河西特有种所属的 25属的分布类
型看 ,以温带类型占优势 ,共 14属占 56%。而在河
西区系中 ,温带成分占首位 ,而特有种所归属也证明
了这点。
2.4 区系的古老性
河西走廊自晚第三纪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第二幕后 ,其地貌类型基本稳定 ,而气候却在早第三
纪时 ,就已经非常炎热干躁。这从目前发现的孢粉
可得到证明 。这些孢粉在今敦煌至安西一带 ,主要
是麻黄属和一些蒿类植物 ,而且数量极少。酒泉以
东的平原区 ,有麻黄属 、菊科 、禾本科 、藜科的植物 ,
说明平原地区也很干燥 ,表现出半荒漠和草原景观 。
虽然经过第四纪冰期 ,植物区系成分有所发展 ,但变
化不大 ,仍以荒漠植物为主体 。加之与其它植物区
系的长期隔离 ,得以保存一些特有种和残遗种。如: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百花蒿(St ilpnolepis
ceni f lora)、沙 竹 (Psammochloa vi llosa)、棉 刺
(Potaninia mongolica)、膜果麻黄(Ephedira prze-
walski i)和裸果木(Gymnocarpus przewalski i)等 。
在河西分布的特有种中 ,单种 、寡种的科属多 ,而它
们一般代表古老或残遗的类群 。一些地史资料也表
明[ 6] ,河西地区曾是 Tethys海的滨海区或海退区 ,
第三纪 Tethy s海开始海退 ,因而本区许多植物类群
28 植 物 研 究 21 卷
在逐渐干旱的环境下发展演化 ,多为本地荒漠的优
势或建群种类 ,与荒漠形成相适应的荒漠植被区系
发生早。以上三方面足以说明河西植物区系的古老
性。
3 植物区系的性质和特点
(1)种类贫乏 ,为典型的荒漠植物区系 。本区
共有种子植物 52 科 , 166 属 , 326种 ,属种比值高达
50.92 %,区系的优势现象十分明显 , 5 个大科:藜
科 、禾本科 、菊科 、十字花科 、豆科 、包含了总属数的
54.22%, 总种数的 53.68%,这也反映了区系结构
的简单性 。
(2)在本区系中 ,温带类型占绝对优势 ,这与河
西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带相吻合 。古地中海成分
也是重要的组成成分 ,河西地区曾是古地中海的海
滨区或海浸区 ,因此荒漠区系中有大量的古地中海
干热成分是十分自然的现象。
(3)植物在生活型上以多年生草本 、灌木为主 。
植物区系具鲜明的温带荒漠性质的特征 。
(4)河西荒漠区系起源较古老 。第三纪开始海
退 ,本区许多植物类群在逐渐干旱的环境下发展演
化而来。
4 与邻近区系的关系
对于某区系单位的认识 ,必须建立在该区系单
位与其它区系单位的比较分析之上 。为此选取几个
较有代表性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与河西区系比较分
析 ,以求进一步认识河西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 、起源
及与邻近区系的关系。对以上地区进行编号如下:
(1)河西;(2)塔里木盆地;(3)准噶尔盆地;(4)阿拉
善左旗;(5)阿拉善右旗;(6)柴达木盆地 。并对以上
6个地区的种子植物进行统计 ,建立模糊矩阵[ 7] :
表 4 中国西北 6个地区之间的共有种
Tabel.4 The amount of coexisting species in 6 different districts in northwest china
OFU 1 2 3 4 5 6
1 — 67 70 80 130 73
2 — 44 35 48 30
3 — 39 58 41
4 — 87 43
5 — 75
6 —
应用 P.Jaccard系数
rij= 1 当 i=j时 a/(a+b+c) 当 i≠j时建立模糊矩阵 R ,如下表:
表 5 以 S=a/(a+b+c)求算的相似矩阵(R)
Tabel.5 The resemble matrix(R)obtained by the equation of S=a/(a+b+c)
OFU 1 2 3 4 5 6 Max 值
1 1 0.2567 0.1599 0.3463 0.4088 0.1428
2 0.2567 1 0.1549 0.2009 0.1600 0.1230 0.2567
3 0.1599 0.1549 1 0.1434 0.1256 0.1231 0.1599
4 0.3463 0.2009 0.1434 1 0.3566 0.0368 0.3566
5 0.4088 0.1600 0.1256 0.3566 1 0.2351 0.4088
6 0.2425 0.1230 0.1231 0.0368 0.2351 1 0.2425
291 期 陈 鹏等:河西走廊地区植物的区系特征
以最大生成树法求算 R的最大生成树图 ,对表 2计算 Max.R值 ,得到下图:
上图表明 ,
以上 6个地区被
归并为两大类:
Ⅰ .阿拉善地区
(左旗和右旗)、
河西地区 、塔里
木盆地 、柴达木
盆地;Ⅱ.准噶尔
盆地 , 这个结果
符合各地区植物区系存在的特点 。阿拉善地区 、河
西地区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具有较多的共性 ,
都表现出干旱荒漠的特点 ,这是由于荒漠气候带相
近的缘故。它们同属中国荒漠区系的组成部分 ,有
许多的荒漠表征类群在这些地区之间是共通的 , 这
些荒漠表征类群多为在古地中海遗迹上发展起来的
古老成分[ 8~ 12] 。至于准噶尔盆地则因为具有许多
短命及类短命植物而成为其植物区系的鲜明特点 ,
与我国其它荒漠区系显著不同。河西地区 、阿拉善
地区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无论是区系组成或发
生方式都非常接近 ,共同组成中国西北荒漠植物区
系。
参 考 文 献
1.伍光和 ,江存远主编.甘肃省综合自然区划.兰州:甘肃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
2.兰州大学编辑.安西维管束植物名录.安西荒漠戈壁草
地 , 1990
3.黄大焱大主编.甘肃植被.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7
4.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云南植物研究
(增刊), 1990 , IV:1~ 139
5.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2
6.傅英祺 , 杨季楷.地史学简明教程.北京:地质出版社 ,
1987
7.潘晓玲 , 左家浦.中国西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相似性的定
量研究.西北植物学报 , 1997 , 17(1)
8.潘晓玲.新疆植物区系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1995
9.潘晓玲 , 张宏达.塔里木盆地植被特点与植物区系形成
的探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 32(Sup-
pl.):186 ~ 193
10.潘晓玲 , 张宏达.准噶尔盆地植物区系形成的探讨.新
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 12(1):81 ~ 86
11.潘晓玲 , 张宏达.柴达木盆地植物区系分析及其形成的
探讨.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 12(1):81~
86
12.Xiao-Ling PAN and Hung-Da CHANG , Correlation be-
tween the Characters of Vegetation and Desert Habitat in
Tarim Basin , Xinjiang , China.J.Jpn.Bot.1995 , 70:
32 ~ 36
30 植 物 研 究 21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