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EREACEAE IN CHINA (Ⅰ)

中国韧革菌(Ⅰ)



全 文 :植 物 研 究
B U L L E T IN OF B O T A N IC A L R E S E AR C H
第 6 卷 , 第 4 期
V o l
.
6
,
N o
.
4
19 8 6年 10月
o e t
. ,
1 0 8已
中 国 韧 革 菌 ( I )

C H IN A ( 1
.
)

N

S T ER EAC EA E
G u o Z h e n g 一 t a n g
氛匀 要
本文报道中国韧革菌科 (s t o y e a c “ “ P il at ) 真菌 10 种和 1 变种 , 隶
属于淀粉韧革菌属 ( Am 召l o s t o r o u m B o i d i n ) 、 北方韧革菌属 ( B o r e o s t e r e u m
P a r m a s t o
; 、 小韧革菌属 ( C人。 ” d l o s t e 犷e : m P o u z a r ) 、 柱 囊 韧 革 菌 属
( C o l u椒 ” O c夕5 1 15 P o u z a r ) 、 杯革菌属 ( C o l互11梦i a K a r s t e n ) 和皱革菌属
( C万 , n a t e d “ 了m a J u n g h u h n ) 。 其中有 1 个新种和 i 个新记录变种 , 即海南
皱革菌 ( C百m a t o d e r m a 几a 矛n a n e n s e 2 . T . G “ o , s p . “ o y . ) 和黄杯革菌
白色变种 ( C o 艺习l艺d i a a价 a : : f a c a ( P e r s . ) W e ld e n v a r . a l白a R e i d ) 。 标
本全部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 H M A )S 中。
分 属 检 索 表
1
. 担子果有柄或近有柄 , 担抱子不具淀粉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2 `
1
. 担子果无柄 , 担抱子具或不具淀粉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 菌丝系统一系 , 生殖菌丝有或无锁 状 联 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3
2
. 菌丝系统二系或三系 , 生殖菌丝具锁状 联 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3
. 生殖菌丝无锁状联合 , 子实层中具薄壁囊状体 , 明显突出子实层 “ · ” ” ” · · · · “ ” · “ “ “ 一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 : 北京 , 中 国林业科 学研究院 , 林业研究所 . ( I ” it ut e of FOr es t r .y
C五i n e s e A e a d e而y o f F o r e s t r r . B e i」i n g ) 。
本文 承蒙赵继鼎 、 魏江春 、 郑儒永 、 应建浙 、 王 云章 、 邵力平等先生审阅并提出宝贵修改盆
见 , 苑兰 翠同志协助拍摄照片 , 特此致谢 。
一 7 3 —
C o t y l` d i a K a r s t e n
3
. 生殖菌丝有或无锁状联合 , 子实层中不具囊状体 , 有或无油囊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o “ 一 S t e r e o P is s R e i d
通 . 担子果通常大 , 菌盖表面具明显的放射状棱脊和明显厚的毡状茸毛层 , 子实层具
放射状棱脊或分枝状棱脊 , 其上常具瘤状或刺状突 · “ · · ” · ” · “ ” ” ” ·肠 · ” ” ,. “ · · ” ” ” ” ”一
C y 协 a t o d e , m a J u n g五u h 立
4
. 担子果通常小 、 菌盖表面无明显放射状棱脊和厚毡状茸毛层 , 子实层表 平面滑 :
P o d o s e y P h a P a t o u i l l a r d
5
. 担抱子具淀粉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石 . 担抱子不具淀粉反应 ” ” · “ ” ” 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9
6
. 子实层中具有色汁导管 , 菌丝系统一系或二系 , 生殖菌丝无锁状联合 “ ” ” · “ · ” “ “ ·
H
a 口阴 a t o s t e r e “ 明 P o u z a r
6
. 子实层中无色汁导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
. 子实层中具棘状侧丝 , 菌丝系统二系 , 生殖菌丝有或无 锁状联合 ” · · “ ” “ · ” ” ” ” ” ~
…二 , … “ 二 “ 二 “ … … ” 二 “ … … “ 二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X 川。如 uI s K a sr et n
7
. 子 实 层 中 不 具 棘 状 侧 丝 , 菌 丝 系 统 一 系 或 二 系 , 生 殖 菌 丝 无 锁 状 联
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卜 ” ” ” ” ” ” ” ” ” · · 一 8
名 . 担子果多年生 , 子实层多层 , 子实层中具被结晶囊状体 , 不具囊状体菌丝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A 附川 os 加 er “ m B io d in
3
. 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 , 子实层多为单具 , 子实层中具囊状体 菌 丝 , 无被 结晶囊
状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一 S t o r e u 协 H il l : P er s 。 。 n
,
. 担子果一年生 , 子实层基部和菌肉层上部具泡囊体 , 菌丝系统一系 , 生殖菌丝具锁
状联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二 “ 二 ” 二 。… … ” 二” 二 ” 二“ 二“ 二 “ 二 “ 二 ” . . . …… “ 二 ” 二 `… “ 二 “ 二 ” 二 ” 二 ” . . … C h o n d r o s t e r e “ 川 P o u z a r
9
. 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 , 子实层和菌肉层无泡囊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1 0
. 担子果角质一一革质 , 子实层中无特殊结构 , 菌肉层中具有溶解于 K O H 溶液的
暗褐色结晶 , 菌丝系统二系 , 生殖菌丝无锁状联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B c r e o s才e r e 目 m P a r m a s t o
10
. 担子果膜质一一革质、 软革质 、 革质或软木栓质 , 子实层中具被结晶囊状 体 , 菌
丝系统一系或二系 , 生殖菌丝有或无锁状联合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一 1
1 1
. 担子果多年生 , 软革质至软木栓质 , 被结晶囊状体起源于生殖菌丝 , 基部与菌丝
相连处具有锁状联合 , 菌丝系统二系 , 生殖菌丝具锁状联合 ” · · · · “ “ · · “ ” · · “ ” ” “ ”
C o l“ 协 n o c y : t i s P o u z a r
1
. 担子果一年生或多年生 , 膜质一一革质至革 质 , 被结晶囊状体起源于骨架菌丝 *
菌丝系统一系或二系 , 生殖菌丝有或无锁状 联 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二 “ 二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 o P h ar ia K al hc br . et M ac o w a n
— 7 4 一
一一一一 ~ ~ ~ ~ . . . . . - - -
淀 粉 韧 革 菌 属
A my lost e e ru mB oid i n
Rv e
.
My e o l
.,
P a r i s
,
N
.
5
. ,
2 3 : 3吐5 , 19 5 5 .
P o u z a r ( 1 9 5 9 ) 根据相同的模式种建立 T 新属 L l o夕d e l l o P s f s 。 依据
命名法规规则 , 作者的观点同大多数真菌学家相同 , 在本文中将其做为淀
粉韧革菌属的同物异名 。
据 R at at n ( 1 9 7 7) 记载 , 此属为一个仅有三种的小属 。 作者经过研
究发现 , 分布于我国的此属真菌仅有一种 , 即凯莱锑淀粉韧革菌 ( Am砂妊
s t e r e u m e几a i l l e t i i ( P e r s . ) B o i d i n ) 。
凯莱梯淀粉韧革菌
Am y [ o s t e r e u m c h a i l l e t i i ( P e r s
.
) B o i d i n
,
R e v
.
M y e o l
.
2 3 : 3 4 5
*
1 9 5 8
。— S t。 , e u m c h a i l l e t i i P e r s . , M rJ e 。 E u r . 1 : 1 2 5 , 1 8 2 2 。一L l o万d o l l a c h a i l l e t i i ( P e r s . ) B r e s .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3 9 1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5 2 6 , 1 9 7 9 .
担子果革质 , 无柄 , 常平伏 , 或平伏 — 反卷形成檐状菌盖 , 反卷部分可达 。 . 5一 2 . 5 厘米 。 平伏于基物之上的担子果 , 四周与基物离生或反卷 ,
常左右相连 , 此时可达 2 . 8 一 9 .多X 1 . 8 一 6 . 。 厘米 。 菌盖表面棕灰色至锈
揭色 , 密被厚而细密的焦褐色茸毛 ; 、 同心棱纹 明显 , 无放射状纹 。 菌盖基
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厚而钝 , 全缘 。 子实层表面上黄色发 白至浅粉灰色 ,
具有较大的瘤状突或乳状突以及不规则的裂缝 , 有不甚明显的同心环纹 , 无
放射状纹 。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3 0 一 1 0 0 0 微米 。 茸毛层锈褐色 ; 有狭窄而紧
密的深栗色至暗褐色边缘带 , 菌肉层浅灰褐色 ; 子实层浅黄色至土黄色 ,
厚 8 0一 1 2 0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被结晶囊状体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被结晶囊状体黄褐色 , 近圆筒形至长圆锥形 , 厚壁 , 直径 4一 6 微米 ,
长 50 一 1 20 微米 。 突出或不突出子实层 , 实出子实层部分一般不超过 20 微
米 。 多而密集 , 与黄褐色厚壁生殖菌丝相连 , 在与菌丝相连处具有 锁状
联合。
担抱子未见 。 据 R a t t a n ( 1 9 7 7) 记载 , 为 `胆抱子 6 一 s X 2 . 5 一 3 微
一 7 5 一
米 , 椭圆形至近圆筒形 , 具小尖 , 壁近无色 , 薄 , 平滑 , 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二系。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 . 5一 4 . 5 微米 , 壁厚 。 . 2 微米
左右 ; 有隔膜 , 分枝 , 有锁状联合 , 在隔膜处稍有溢缩 。 骨架菌丝黄褐
色 , 直径 4 一 5 微米 , 壁厚 1 一 2 微米 , 无隔膜 , 不分枝 , 有些菌丝上附
有结晶 。
茸毛直径 2 . 5一 4 微米 , 壁厚 0 . 2一 1 . 5 微米。 壁薄者无色 , 有隔膜 ,
分枝 , 有锁状联合 。 壁厚者黄褐色 , 无隔膜 , 不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习性 : 生于腐木或枯椿上 。
分布 : ILJ 西 ( H M A S . 〔注 〕I G8 7 9 ) 、 甘肃 ( 3 0 2 3 0 ) 、 宁夏 ( 3 1 9 2 9 ) 、 四川 ( 3 0 5 8 0 )
青海 ( 2 3 92 2 ) 。
讨论 : R at at n ( 1 9 7 7) 称此种的被结晶囊状体为假囊体。 他写到 : “ 假
奕体 4 一 6 微米 , 由弯人子实层的骨架菌丝延长而成 , 突出子 实 层 达 20
微米 , 壁淡褐色至褐色 , 厚壁 , 以至仅有一个毛细小腔 , 被近无色的微细
结品所包被 , 特别是顶部 。 有些这样的假囊体随着子实层的不断加厚而被
埋于子实层中 , 这时又有新的假囊体仲人子实层 。 假囊体有限生长 , 在基
部具有锁状联合 , 常被误认为真正的囊状体 。 ” 从 R a t a n 的描述中可以
看出有一点不可解释 , 即如果说被结晶囊状体是骨架菌丝的延长 , 那么为
什么在其基部还具有锁状联合呢 ? 作者认为 , 与被结晶囊状体相连的菌丝
应为生殖菌丝 , 只不过生殖菌丝的这部分壁已加厚 且变为黄褐色而已 。
北 方 韧 革 菌 属
日0 r e o s t e r e u m P a r m a s t o
C o n s P e e t u s S y : t e m a t i s C o r t i e i a e e a r u m
,
T a r t u
, p
.
1 8 6 , 1 9 6 8
.
此属真菌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 , 即菌肉层中具 有 暗 褐色 , 可溶 于
K O H 溶液的结晶 , 二系菌丝系统为生殖菌丝和联络菌丝 。
除模式种外 , D a v j d k i n a & M . B o n d a r t s o v a ( 19 7 6 ) 将 S t e : e u m
, i右, a n s B e r k . & C u r t . 也划人此属之中 , 组合成 B o : e o s t e : e u m , i乡r a o s
( B e r k ) & C u r t
.
) D
a v y d k i n a & B o n d
. 。 作者未见模式标本 , 也未见
上述二位定名人的文章 。 但从 H M A S 所保藏的定名 为 tS 。 ; eu 沉 丙b ar : s
B e r k
.
& C ur t
. 的标本看 , 它们的菌肉中不具暗褐色结晶 , 菌丝系统为
生殖菌丝和骨架菌丝组成的二 系菌丝系统 , 骨架菌丝不分枝 , 这两点与此
注 : HM A S : 为中国科学院辙生物研究所 真菌标 本室的拉丁文缩 写 .
一 7 6 一
属描述均不相符 。 故作者认为 H M A S 所保藏的定名为 S t re 。洲 : 沂乡1a 。 :
的标本不能划人此属 。 因此 , 在我国仅分布有此属的一个种 , 即放射状北
方韧革菌 ( B o : e o s t o r e u m r a d i a t u m ( P e e k ) P a r m a s t o )
放射状北方韧革菌
B o r e o : t e r e u m r a d i a t u m ( P e e k ) P a r功 a s t o , C o n s P e e t u s S y s t e -
m a t i s C o r t i e i a e e a r u 功 , T a r t u , 1 8 7 , 1 9 6 8 .— S t e , e u m : a d i a 一u n :
P e c k
,
B 。 11
.
B 。 f f a l o S o e . N a t . H i s t
.
i : 6 2 , 1 8 7 3 ; 邓 J义云谁, 中国
的真菌 , 3 9 9 , 1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7 3 2 , 1 9 7 9 .
担子果革质 , 无柄 , 平伏 , 偶尔反卷形成檐状菌盖 , 反卷部分可达
。 . 5一 1 . 2 厘米 。 菌盖表面棕褐色 , 暗褐色至黑色 , 密被茸毛 ; 茸毛卷曲 ,
同心环带和放射状纹均不明显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微细
锯齿状 , 偶有深裂 。 子实层表面锈黄色至锈褐色 , 不平滑 , 具微细皱褶 、
小瘤状突和脐状突 , 以及从脐状突向四周辐射的明显棱脊。 子实体常为团
盘状 , 平伏 , 经常左右相连呈片状 。 单个子实体一般直径为 2 . 5一 4 . 5厘米 。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3 0 一 I c。。 微米 。 茸毛层浅黄渴色至锈 褐色 ,
无边缘带 , 菌肉层暗褐色至黑色 ; 子实层厚 60 一 10 。 微米 , 锈褐色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黄褐色小囊体组成 。
小囊体棍棒形或短圆筒形 , 常被有颗粒状结品 。
菌肉层密被暗褐色结品 , 切片经 5% K O H 溶液处理后 , 菌肉层变无
色 , 暗褐色结晶被溶解 。
菌丝系统二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4一 5 微米 , 壁厚 0 .卫微米左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被有微细颗粒状结晶 。 联络菌丝直径 1 . 5一 3
微米 , 壁厚 0 . 2一 1 微米 , 自由分枝 ; 分枝多 , 且为直角或近直角 , 有限生
长 , 无隔膜 , 无锁状联合 。
担抱子未见 。 据 B 。 : t ( 1 9 2。 ) 记载为 : “无色 , 乎滑 、 稍弯曲 , 9 一 10
火 3 . 5 一 4 微米 , 。 据 P a r m a s t o ( 1 9 6 a ) 记载为 : K不具淀扮反应 ” 。 我国
邓叔群先生 ( 1 9 6 3 ) 则记载为 : “ 无色 , 光滑 , 7一 8 x 4一 5 微米 ” 。
习性 : 生于倒木及火烧木上
分布 : 河北 ( 2 8 0 0 0 ) : 云南 3 1 9 6 8 )
小 韧 革 菌 属
C h o n d r o : t e r e u m P o
u z a r
一 7 7 一
C e s k八 M yko l .13 : 17 .19 9 5。
此属为单种属 , 它的最显著特征为具有独特的内部结构一泡囊体 , 且
多而成层 。
E r i k s s o n 和 R y , a r d e n ( 1 9 7 3) 认为 C盖。陀d r o 二 t e r e u m 与 P人l o b i a 比
与 S 扮二 : 。 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 R at at n ( 1 9 77) 将此属置于伏革 菌科
( C or t i
。 i a c e a 。 ) 之下 。 作者通过研究认为 。 此属具有韧革菌科的典型菌
盖和担抱子 , 还应划人韧革菌科 。
R a t t a 。 ( 1 9 7 7 ) 将 P h l动 i a h i二 a l a i c a T h i n d & R a t t a n 重新组合
为 C 人o n d : o s t 。 : e u m h i二 a l a i c u m ( T h i n d & R a t t a n ) R a t t a n 而置于小
韧革菌属之下。 作者根据 R at t a n ( 1 9 7 7) 的描述认为 , 此种子实层和菌肉
层中不具有泡囊体 , 担子果平伏 , 因此 , 放人小韧革菌属是不合适的 。
小韧革菌属的建立者 P o u z ar ( 1 9 5 9 ) 在描述此属时称之为二系菌丝
系统。 C u n n i n g h a m ( 2 0 6 3 ) 也称 S : e r e u m P u : P u : 。 u m 为二系菌丝系统 。
R at t a n ( 19 7 7) 则认为此属为一系菌丝系统 。 作者经研究认为 , 尽管有
些菌丝具有厚壁 , 有时可达 1 微米左右 , 但它们具有隔膜 , 并在隔膜上具
有锁状联合 , 因而还是生殖菌丝 。 故作者认为此属为一系菌丝系统 。
紫色小韧革菌
C h o n d r o : t e r e u m Pu r p u r e u m ( P e r s
.
) P
o u z a r , C e s k a M了 k o l .
13 : 1 5
, 1 9 5 0
.— T丙。 Ie Ph o : a P u , P u : e a P e r s . , S了 n , M e t h . E u n g . ,P . 5 7 1 , 18 0 1。 — S t e : e u m Pu冲 u 犷e u m ( P e r s . ) F r . , F p i e r i s i s S y s t .M y e o l . , p . 5 4 5 , 1 5 3 5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3 9 5 , 1 9 6 3 , 戴芳斓 , 中
国真菌总汇 , 7 3 2 , 1 9 7 9 .
担子果一年生 , 革质 , 无柄 , 具菌盖 。 菌盖平伏— 反卷 , 反卷部分达。 . 2一 3厘米 , 呈檐状至窄扇形 , 平伏部分相对较小 。 常左右连生 , 呈覆瓦
状 。 菌盖表面浅黄色 、 土黄色至灰白色 , 密被茸毛 , 具同心环带和放射状
棱纹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全缘 , 多皱曲 , 常内卷 。 子实
层表面平滑 , 藕色 、 灰褐色至紫灰褐色 , 有不明显的同心环纹和明显的放
射状棱纹 。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40 0一 85 0 微米 。 茸毛层土黄色至灰白色 ;有狭
窄紧密的栗色至栗褐色边缘带 ; 菌肉层上黄色 , 菌丝排列疏松 ; 子实层浅
栗色至栗色 , 明胶状 , 有光泽 , 厚 60 一 10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和侧丝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偶尔有直径 。 . 5一 1微米
的无色弯曲状细侧丝突出子实层。
一 7 8 一
子实层基部和菌肉层上部有成层的泡囊体 。 泡囊体无色 , 薄壁 , 近球
形 、 球形至瓶形 , 1 5一 3 0 X 1 2一 2 5微米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常一侧扁平 , 一端具小尖 , 5一 7 X Z一 3 微
米 , 不具淀粉反应夕
菌丝系统一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 一 4 微米 , 壁厚 。 . 2一 1 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有锁状联合 。
茸毛近无色 , 直径 4一 5 . 5 微米 , 有稀疏隔膜和稀疏分枝 , 有锁状联
合 , 壁厚约 1 微米左右 , 有些茸毛壁上附着有颗粒状物质 。
习性 : 生于活的或死的树干或树枝上 。
分布 : 黑龙江 ( 2 6 7 5 9 ) 北京 ( 1 8 5 3 9 ) 、 河北 ( 3 1 9 9 1 ) 、 山西 ( 1 6 4 2 5 ) 江西
( 2 86 67 ) 安徽 ( 09 8 0 4 ) 江苏 ( 7 7 45 ) 青海 ( 2 38 2 7 ) 云南 ( 2 8 6 6 8 ) 新盗 ( 3 9 15 6 )
讨论 : 据 B u r t ( 29 2 0 ) 的观点 , S t 。 : 。 u m , 之` g o s f u s c u l u m B . & C . 与紫
色小韧革菌的区别在于具有 “ 毛状囊状体 ” 。 作者经研究认为 ,所谓的 “ 毛
状囊状体” 实为突出子实层的细 侧丝 , 因而它不具备分种重要性。 故作者
同意大多数真菌学家如 C u n n i n g h a m ( 1 9 6 3 ) 、 R a t t a n ( 19 7 7 ) 、 邓叔群
(1 96 3 )
、 戴芳澜 (1 9 79 ) 等的观点 , 将前者列为后者的同物异名 。
柱 澳 韧 革 菌 属
C o l u m n o e y s t i s P
o u z a r
C e s k巨 M y k o l . 13 :

1 7
,
1 9 5 9

此属与淀粉韧革菌属非常相似` P o uz a r ( 1 9 5 9) 认为是趋同进 化 ( c o n 一
v e r g e n t e v o l u t i o n ) 的结果 。 据 记载此属有 4 种 , 我国仅有 i 种。
冷杉柱囊韧革菌
C o ! u m
n o e y s t i s a b i e t i n a ( P e r s
.
) P o u 之 a r , C e s k a M rJ k o l
.
1 3 :
1 7 , 1 9 5 9
.— T h e l e Ph o : a a西i e t i n a P e r s . , S y n , F u n g , 5 7 3。 1 8 0 1 . —
L l o l d e l l a a乙i e t i , Za ( P e r s . ) I t o , M y e o l o g i e a l F l o r a o f J a p a n , 2 ( 4 ) :
i 吐5 , 1 9 5 5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3 9 n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 菌总汇 。
5 2 6 , 1 9 7 9

担子果多年生 , 软革质至软木质 , 无柄 , 具菌盖 。 菌盖多为平伏—反卷呈檐状 , 反卷部分可达 0 . 2一 1 . 5厘米 ; 或担子果平伏 , 四周与基牧离
生 , 少数为扇形至贝壳形 。 菌盖常左 右相连 , 呈稀疏覆瓦状 , 菌盖表面上
黄色 、 浅棕色 、 棕灰色至灰褐色 , 密被棕褐色致密短茸毛 , 同心环带明显或
不明显 , 无放射状纹 。 菌盏基部至边缘渐薄。 边缘钝 , 全缘 , 子实层表面
一 7 9 一
蛋壳色 、 棕灰色至棕褐色 , 近边缘色深 , 同心环纹和放射状纹均不明显 ;
平滑 , 间有少量小瘤状突起 , 干后有不规则裂缝 。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7 50 一 8 0 微米 。 茸毛层锈褐色 , 厚 达 30 0一
1 5。。微米 ; 有狭窄紧密的暗褐色边缘带 ; 菌肉层浅黄色至浅灰褐色 , 子实
层多层 , 浅黄色至浅黄褐色 。
_ 子实层中具有许多圆筒形至锥形被结晶囊状体 , 褐色 , 厚壁 , 30 一 60
x 4一n 微米 , 突出或不突出子实层 。 最外层的被结晶囊状体多突出子实
层 , 可达 25 微米 。 被结晶囊状体与生殖菌丝相连 , 基部具锁状联合 。
未见成熟担抱子。 据 B ut t ( 1 9 2 0) 记载 , 此种 “ 担抱子无色 、 平滑 ,
一侧扁平 , 9一 1 3 x 4一 5 微米 。 , 据 P o u z a r ( 19 5 9 ) 记载 , a 担抱子不具
淀粉反应 。 ”
菌丝系统二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2 . 5一 5 微米 , 壁厚 。 . 5一 1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有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淡褐色 , 直径 3一 5 微米 , 壁厚 1一
2 微米 , 无隔膜 , 不分枝 , 在菌肉层中排列散乱 。
茸毛直径 3一 5 微米 , 壁厚 。 . 5一 1 . 5 微米 。 薄壁者无色 , 有隔膜 , 分
枝 , 有锁状联合 ; 厚壁者淡黄色至黄褐色 , 无隔膜 , 不分枝或极少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习性 : 生于针叶树倒木或枯立木上 。
分布 : 河北 ( 4 6 1 1 0 ) 、 山西 ( 1 8 3 3 8 ) 、 甘肃 ( 1 6 4 1 3 ) 、 宁夏 ( 3 1 9 1 9 ) 、 四川
( 2 4 0 9 4 )
、 云南 ( 4 6 3 8 5 ) 。
补]论 : 此种与凯莱涕淀粉韧革菌 ( A。 : , l o s te ; e u二 c入a ` 11` t i i ( p e r s . )
B io d
. 非 常相似 。 二者均具有二系菌丝系统 ; 生殖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 ;
被结品囊状体均与生殖菌丝相连 。 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子实层单层 , 担袍
子具淀粉反应 ; 而前者子实层多层 , 担抱子不具淀粉反应 。 二者相似之处
如此之多 , 却被置于不同属中 , 主要原因就是担抱子的特点不同 。 P 。 。 z a r
( 1 9 5 9) 认为二者相似是属于进化上的趋同现象 。
杯 革 菌 属
C o t y li d i a K a r s t e n
R e v
.
M y e o l
. ,
T o u l o u s e 3 : 2 2
, 18 8 1

R e i d ( 1 9 6 5 ) 和 T a l b o t ( 1 9 7 3) 均将此属 PIJ 到柄杯 菌科 ( P o d o s -
c y p h ac
e a e) 中。 此外 , 在他们的著作中还包括了本科研究中的皱革菌 属
( C万二 a t o d 。 ; m a J u n g h u h n ) 柄杯菌属 ( P o d o : e万Ph a P a t . ) 和柄革菌属
一 8 0 一
( S et
。 。 。 P : ` : R e i d ) 。 作者通过研究认为 , 他们所建立的柄杯菌科所包括的
真菌从担抱子特征和菌丝系统等方面与韧革菌科的区别并不显著。 若仅以
担子果具柄 、 一 担抱子无淀粉 反应就将其单立一科似为不妥 。 此外 , 将此科
分出后的韧革菌科仍为异源 。 所以 , 在本文中 , 这部分真菌仍被列于韧革
菌科之中。
分 种 检 索 表
担子果生于地上 , 多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 , 抱子稍小 , 4一 6 x 3一 4 微米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C . d f a P h “ n a ( S c h w . ) L e n t z担子果生于腐木上 , 多分布于热带 , 抱子略大 , 6一 8 x 3一 5 微米 .
2
. 新鲜担子果黄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au r邸 t i a c a ( P e r s . ) W el de n
2
. 新鲜担子果白色 · · · · · · · · · ·…… C . a u r a ” t f a e a ( P e r s . ) W e l d e n v a r . a l白a R e i d
黄杯革菌
C o t y li d i a a u r a n t i a e a ( P e r s

) W
e ld e n
,
L l o 了 d i a Z : 2 4 0 , 1 9 5 8 .
— T h e l o P人。 , a 口 u r a n t i a c a P e r s . , G a u d i e h a u d , V o y a g o s u r l / U r a n i eB o t a n y , 1 7 6 , 1 8 2 7 . — S t e 犷 e u m a u r a n t i a c 赵m ( P e r s . ) L Jo y d , “ S y -n o p : 1、 o f t 恤。 S t 及P又t a t e S t e r e “ nt s ” , 2 2 , i n M y e o l . w r i t . 4 , 1 9 1 3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 3 9 5 ,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7 2 9 , 1 9 7 9 .
担子果革质 , 有柄 , 具菌盖 , 高 1 . 5一 5 厘米 。 菌柄圆柱形至扁圆柱
形 , 浅上黄色 , 密被微细茸毛 , 基部具菌丝垫 , 内实 , 高 0 . 5一 1 . 5 厘米 ,
直径 0 . 1一。 . 35 厘米 。 菌盖漏斗形或漏斗形一侧开裂 , 有柄扇形或匙形 ,
高 1一 4 厘米 , 宽或直径为 1一 4 厘米 , 菌盖表面鲜黄色 , 具微细纤毛 , 同
J白环带不明显 , 放射状纹细密。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锯齿
状或瓣裂 , 常外翻 。 子实层表面鲜黄色 , 平滑 , 无同心环纹和放射状纹 。
担子果多单生 , 有时多个集生呈丛状 。
菌盖剖面厚 5 0 一 9 0 微米 , 茸毛不成层 , 稀疏而短 , 黄色至浅土黄
色 ; 无边缘带 , 菌肉层黄色至浅上黄色 , 子实层鲜黄色扩厚 40 一 80 微米。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囊状体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基部菌丝排
列疏松 , 有空腔 。
囊状体圆筒形 , 直径 5一 8 微米 , 薄壁 , 无色 , 有横隔膜 , 突出子实
层达 10 一 30 微米 。
担抱子薄壁 , 光滑 , 无色 , 椭圆形 , 6一 8 x 3 . 5一 4 . 5微米 , 一端具小
尖 , 不具淀粉反应。
菌丝系统一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 . 5一 6 微米 , 壁厚 。 . 2一。 . 5 微
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习性 : 生于腐木上 。
分布 : 册亨 ( 2 7 5 3 4 ) 。
黄杯革菌 白色变种 (新记录变种 ) 图 1
C o t y l id i盈 a u r a n t i a e a ( P e r s
.
) W
o ld e n v a r
.
a lb a R e id
,
B o i h

N o v a H e d
、 、
i g i a
, 1 5 : 6 7 , 1 9 6 5
.
( f i g
.
i )
担子果革质 , 有柄 , 具菌盖 , 单生 , 高 2 . 2一 3 . 4 厘米 。 菌柄圆柱形 ,
土黄色至近 白色 , 被微细茸毛 , 有时茸毛平伏于柄上 ;基部有白色菌丝垫 ;
柄内实 ; 高 0 . 5一 1 厘米 , 直径 0 . 1一。 . 3 厘公 。 菌盖扇形或假漏斗形 , 高
1
.
2一 2 . 5顾米 , 宽或直径为 1一 1 . 8厘米 。 菌盖表面新鲜时乳白色 , 干后
黄色至土黄色 , 无茸毛 , 无同心环带 , 放射状纹 明显 。 菌盖薄 , 边缘薄而
锐 , 呈浅度瓣裂 , 偶有深裂 , 裂瓣常外翻 。 子实层表面新鲜时乳白色 , 干
后浅黄色至土黄色 , 平滑 , 无同心环纹 , 有不明显的放射状纹 。
菌盖剖面厚 12 c一 24 0 微米 。 无茸毛层 ; 无边缘带 ; 菌肉层和子实层
均为浅黄色 , 一子实层厚 30 一 50 微米 。
子实层山担子 、 侧丝和囊状体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墓部菌丝排
列疏松 , 有大空腔 。
囊状休无色 , 棍棒形或圆筒形 , 直径 7一 12 微米 , 壁厚 0 . 5一 1微米 ,
有的顶部膨大呈头状 。 突出或不突出子实层 , 突出子实层部分可达 30 微
米 。 陇业体无色 , 圆筒形 , 直径 4一 6微米 , 薄壁 , 稍突出子实层 , 突以
子实层部分约达 10 一 20 微米 。
担抱子薄壁 、 平滑 , 无色 , 椭圆形至卵形 , 6一 7 x 3一 5微米 , 不具淀
粉反应 。
菌丝系统一系。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一 7微米 , 壁厚 。 . 2一 。 . 5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锁状联合 , 常在隔膜处稍有溢缩 , 有时菌丝扭曲 。
习性 : 生于埋在地下的腐术上 。
分布 : 浙江 “ 6 3 5 6 ) 。
此变种在我国以前未见报道 , 为新记录 。 它与黄杯革 菌 (C’ Ot 少 :`d’ a
a u 了a ” t i a c a ( P e r s
.
) W
e l d e n ) 的特征基本相同 , 唯一 ha 区别在于前者新
鲜担子果为白色 , 而后者为鲜黄色 。
白杯革菌
C o t y l i d i a d i a Ph a n a ( S e h w
, a p u d B e r k
.
& C
u r t
.
) L
e n t z -
A g r i e
.
M o n o g r

24 : 1 2
,
1 9 5 5
.— T h e l e Ph o , a d f a P入a n a S e h w . a P u d
一 8 2 一
Br ek
,
& C
u r t
. ,
J
.
A e a d
.
N a t
.
S e i
.
P h i l a d
.
2 : 2 7 8
, 1 8 5连; —5 t e r o u m d f a Ph a 刀u m ( S e h w 。 a P u d B e r k . & C u r t . ) C o o k e a P u d S a e e 。 , .
S y l l o g e F u n g o r u m 6 : 5 5 5
,
1 8 5 8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3 9 d , 1 9 a 3 ;—
P o d o s c夕Ph a d i a Ph a n a ( S e h w . a p u d B e r k . & C u r t . ) I t o , M y e o l o g i e a L
F l o r a o f J a p a n Z : 15 1
, 1日5 5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5 5 8 , 1 0 7 0 .
担子果革质至脆骨质 , 有柄 , 具菌盖 , 高 2一 4 . 2 厘米 , 有时可相互连
生 。 菌柄圆柱形 , 浅黄色 , 土黄色至灰白色 , 密被微细茸毛层 , 基部具菌 `
丝垫 , 高 0 . 2一 1 。 5 厘米 , 直径 O , 1一 0 . 4 厘米 。 菌盖漏斗形或一侧开裂至
柄的着生处 , 高 1一 2 . 8厘米 , 直径 1一 3 . 3厘米 , 偶而可达 3 . 5 厘米 。 菌盖
表面浅黄色 , 土黄色 、 黄褐色 , 浅棕色 , 栗色至棕红色 , 半透明 , 新鲜时白
色 , 无茸毛层 , 无明显的同心环带 ,具有由平伏纤毛呈放射状排列而成的致
密放射状纹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锯齿状或深裂呈瓣状 , ,
子实层表面与菌盖同色 , 平滑 , 同心环纹不明显 , 具放射状纹 。
菌盖剖面厚 3 0 一 4 5 0 微米 。 ’无茸毛层 , 无明显边缘带 ; 菌肉层浅黄 .
色至浅黄褐色 , 菌丝排列疏松 , 子实层浅黄色 , 厚 30 一40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囊状体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
囊状体薄壁 , 无色 , 圆筒形或近棍棒形 , 直径 8一 12 微米 , 突出或不 `
突出子实层 , 突出子实层部分可达 20 一 60 微米 。 〔R e 记 (1 9 6 5) 记载囊状
体有隔膜 , 但作者在本研究中未见到 。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平滑 , 椭圆形至卵形 , 一端具小尖 , 4一 6 x 3一在
微米 , 不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一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4一 5 微米 , 有时部分膨大可达
6一 8 微米 , 壁厚 。 . 2一。 . 5 微米 , 偶尔可达近 1 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无
锁状联合 。 在隔膜处常有溢缩 , 有时菌丝部分强烈扭曲。
习性 : 生于地上 , 枯椿或地上倒木上 。
分布 : 北京 ( 5 46 25 ) 、 河北 ( 2 7 547 ) 、 ILJ 西 ( 2 92 5 6 ) 、 浙江 ( 3 1 15 2 ) 、 江苏
( 1 07 42 )
、 贵州 ( 27 5 46 ) 、 甘肃 ( 2 7 54 4 ) 、 云南 ( 2 4 02 9 ) 。
在戴芳澜先生的 《中国真菌总汇 》 中, 此种被称为 p o d OS 叨 P加 d i卜
乡h a n a ( S c h w . a p u d B e r k . & c u r t . ) I t o 。 但此种菌丝系统一系 , 而
柄杯菌属 ( p do o s印 P ha) 中的种均为二系菌 丝 系 统 , 故应放入杯革菌属
( C o t万Ii d i a ) 中。
此种与黄杯革菌 ( C o勿 I id i a a u r a n t i a c a ( P e r s . ) W e l d e n 在许多方
面相似 , 以至于有人如 W e l d e n ( 1 9 58) 将其作为后者的异名或后者的亚
热带和温带变种 。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担子果鲜黄色 〔L lo y d 曾指出
一 8 3 一
年代久的标本会褪色而变成褐色 。 一见 B盯 t (1 920 )〕, 抱子稍欠, 多分布
于热带 , 基物主要为腐木 。 而白杯革菌担子果非鲜黄色 , 抱子略小 , 多分
布于亚热带和温带 , 且多生于地上 。
皱 革
C y m a t o d e r m a
菌 属
T i j d s e h r
. n a t
.
G e s e h
.
7 : 2 9 0
J u n g h u h n
1 8 4 0
.— C l a d o d e r T i s P e r s . e x丑 e r k . , L o u d . J . B o t . 1 : 1 5 2 , 1 5吐2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3 8 2 , 1 6 6 3 .
此属是 J u n g h o h 。 ( 1 5 4 0 ) 以 C , m a to d e l m a e l e g a n s J u n g h u h n 为模
式建立的 , 但这个名字从未被 F r i e s 接受 。 对于 c , m a t o d。 , m a e l e夕a n s
的近缘种 , F r i e s 采用 T C l a d o d e : : 15 P e r s . e x B e r k . 这个属名 。 因而 -
后来的真菌学家都遵从他的观点而延用了此属名 , 直到 1 9 4 1 年 D o n k 才
建议应将 cl a d od 。 , : is 作为 C万m o tdo o r m 。 的保留名 。 但是 , 当时这个建议
却逍到了 ,’ 真菌命名特别委员会 ( T h e S p e e i a l C o m m i t t e e f o r F u n g u S
N
o m e n c l a t u r e ) , 的拒绝 ( T a x o n Z : 3 1 , 19 5 3 ) 。 根据植物 (包括真菌 )
命名法规 , 这部分真菌的正确属名应该是 C刀m at od o lm o 。 而且此属名在近
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真菌学家所承认 , 如 D o n k ( 19 4 1) , R e i d ( 19 6 5 ) ,
W
e l d e n ( 19 6 6 )
,
T a l b o t ( 1 9 7吕) 等 。
分 种 检 索 表
1
. 菌丝系统二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 菌丝系统三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 菌盖扇形 , 担抱子球形至近球形 · ” “ · ” “ “ ” · · · · ” · “ ”一 C . el e g 。邢 J u n g h u h n
2
. 菌盖漏斗形 , 担抱子宽椭圆形至卵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认了“ ” d伪 uI 汀。 r沉 e ( K 1 . ) B io id n
3
. 子实层中无被结晶囊状体 , 担抱子宽椭圆形至近球形 ” · “ · “ · ” · “ · “ ” ” · · “ 一
二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二 “ 二 ” 二” . ” ” C . d e ” d r ft 玄c “ 邢 ( P e r s . ) R e i d

3
. 子实层中有被结晶囊状体 , 担抱子椭圆形 ” ” ” · ” ” “ · “ “ “ · “ “ “ “一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C . h a i n a n e 抢了 e Z . T ` G u o
枝脉皱革菌
C y m o t o d e r m a d e 乒d r j t i c u m ( P e r s . ) . R e i d , K e w B u l l .
1 9 5 8 ( 1 9 5 9 )
. — T h o l e P入o r a d 。 。 d了 i it c a P e r s , , G a u d i e h a u d ,
1 3 : 5 2 3
,
V o y a g e
一 8 4 一
su r l

U r a ni e B
ot a ny, P
.
1 7 6
,
1 8 2 6
。— C l a d o d e竹 15 d e ” d , i企i e a ( P e r s 。 )
B e r k
. ,
L
o n d
.
J
.
B o t
.
1 : 1 5 2
,
18一2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s s 3 r
1 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4 0 0 , 1 9 7 9 .
担子果革质 , 具柄状突或短柄 , 具菌盖 , 高 4一 6 . 5 厘米 。 柄状突或
短柄高不超过 0 . 8 厘米 , 直径可达 1 . 5厘米 , 其上密被锈黄色至锈褐色茸毛 ,
形成松软 、 毡状厚茸毛层。 菌盖常呈扇形 , 3一 5 . 5 x 3 . 2一 6厘米 。表面锈黄色
至锈褐色 , 密被毡状茸毛层。 茸毛层松软 , 在菌盖基部厚达 。 . 5 厘米左右 ,
至菌盖边缘渐薄 , 无同心环带 , 在近边缘部分可见到较为明显的放射状棱
脊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有微细锯齿状缺刻 , 也 常 呈 瓣
状深裂 。 子实层表面土黄色 、 浅棕色至棕褐色 , 具狭窄 、 致密分枝的放射
状棱脊 , 其上有少量小沈状突起 。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2 50 一 40 0 微米 。 茸 毛层锈黄色至锈褐色 , 厚
20 0一 5 0。。 微米 , 无边缘带 , 菌肉层暗褐色 , 子实层栗色至深栗色 , 厚 8公
一 1 2 0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油囊体紧密排列而成 , 呈栅栏状。 子实层墓部
具成行的空腔 , 可能是油囊体崩溃所致 , 很易被认为是多层子实层 。
子实层中无囊状体。 油囊体变曲状圆筒形 , 直径 6一10 微米 , 薄壁 ,.
偶尔膨大处可达 12 一 15 微米 。
担抱子无色 , 薄壁 、 光滑 , 宽椭圆形至近球形 , 3一 4 . 5 X 2 . s一 3 . 5微
米 , 不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三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 一 5 微米 , 壁厚 。 . 2 微米 , 有
隔膜 , 分枝 , 有锁状联合 , 常呈带状扭 曲 。 骨架菌丝无色至淡褐色 , 直径
3一 5 . 5 微米 , 壁厚 1一 2微米 , 无隔膜 , 未见分枝。 联络菌丝无色至淡褐
色 , 直径 2一 3 微米 , 壁厚 1一 1 . 2 微米 , 无隔膜 , 自由分枝 , 分枝有限生
长 , 无锁状联合 。
茸毛直径 4一 7 微米 , 壁厚 。 . 5一 2 微米 , 、 淡黄色至无色 , 有隔膜 , 未
见分枝 , 有锁状联合 。
习性 : 作者所研究的标本无此项记录 。 据 R ie d ( 1 96 5 )记载为 “ 生于死树桩 、 树
干或凋落枯枝上 ” 。
分布 : 广东 (海南 ) ( 7 7 9 7 ) 。
多庆皱革菌
C y m a t o d e r m a e l e g a n s J u n g h u h 。 , T i j d s e h r
.
n a t
.
G
e s e h
.
7 :
2 9 0
, 1 8通0 .— C l a d o d 。 , : 15 o l e夕。 n s ( J u n g h . ) F r . , K . s v e n s k aV e t e n 一 : k A k a d 。 H a n d l . 69 : 1通2 , 1 8 4 9 , ( p r e p r i n t 1 8 4 8 ) , 邓叔群 ,
一 8 5 一
中国 h a真菌 。 3 3 5, 19 6 3 ; 戴芳澜 , 中国真菌总汇 , 75 0 , 1 0 7 9 .
担子果革质 , 有柄 , 具菌盖 、 高 1 . 5一 6 厘米 。 菌柄短粗 , 圆柱形 , 高
心 . 5一 2 . 2 厘米 , 直径 。 . 7一 1 . 9 厘米 , 偏生或侧生 , 土黄色至黄褐色 , 密
被毡状茸毛 。 菌盖一般扇形 , 但常两侧缘内卷并合生 , 呈假漏斗状 。 表面米
黄色 , 土黄色至黄褐色 ; 具很厚的毡状茸毛层 , 、 柔软密集 , 呈海绵状 ; 无
同心环带 ; 菌盖基部茸毛层厚 , 放射状棱脊不明显 , 至边缘处茸毛层渐薄 ,
_且渐稀疏 , 故可见较明显的放射状棱脊 。 菌盖表面有时具瘤状 或 乳状突
起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具微细齿状缺刻 , 偶有深裂 。 菌
盖或裂瓣两侧缘常内卷 , 有时呈覆瓦状 , 有时还可以见到柄合生现象。 子
实层表面浅黄色 、 米黄色至土黄色 , 具分枝的放射状棱脊 , 菌盖基部的棱
脊宽大 , 边缘部分棱脊狭小 , 在棱脊上有密集的刺状突起或齿状突起。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1 0 0。 微米左右 。 茸毛层米黄色至土黄 色 , 厚
10 0 一 2 5 0 0微米 ; 无边缘带 , 菌肉层米黄色至浅土黄色 ; 子实层与菌肉层
卜同色 , 厚 30 一 50 微米 。
子实层 由担子 、 侧丝 、 被结晶囊状体和油囊体疏松排列而成 , 呈栅栏
状 。 菌肉层菌丝也非平行紧密排列 , 而是疏松交织缠绕而成 。
被结晶囊状体无色 , 薄壁 , 粗棍棒形 , 顶部尖或圆 , 直径 5一 12 微
米 , 壁厚 。 . 2一 0 . 5 微米 ; 结晶溶解于水或 K O H 溶液 , 所以观察时仅见到
顶部具有少量结晶 。
油囊体弯曲状圆筒形 , 直径 4 一 6 微米 , 薄壁 , 不易观察到 。
子实层中还具有直径 1 . 5一 2 . 5 微来的无色细棍棒形侧丝 , 个别的顶部
呈头状或串珠状 , ’不突出或稍突出子实层 。
担抱子薄壁 , 无色 , 光滑 , 球形至近球形 , 一端具小尖 , 直径 7一 8微
米 , 不具淀粉反应。
菌丝系统二系。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2一 3 微米 , 壁厚 。 . 2 微米 , 有
隔膜 , · 分枝 , 有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无色 , 直径 3 一 4 微米 , 壁厚 1一 1 . 8
微米 , 无隔膜 , 无分枝或偶有分枝 。
茸毛无色 , 直径 3 一 5 微米 , 壁厚 0 . 5一 1 微米 , 有隔膜 , 未见分枝 ,
一有锁状联合 。
习性 : 生于腐倒木上 。
分布 : 广东 (海南 ) ( 4 6 3 9 1 ) 。
据 R e i d ( 一9 6 5 ) 的皱革菌属 ( C夕 , a ! o d。 , m a J。 。 g h . ) 分种检索表 ,
此种的被结晶囊状体应为厚壁 。 但在他的图示 一中并非厚壁 。 作者观察到的
被结晶囊状体与 R成 d 的图示相符 , 即被结晶囊状体相对薄壁 , 仅顶部具
一 8 6 一
结晶 。 此外 , 几由于此结晶溶解于水和 K O H 溶液 , 故在切片上还常见到不
被结晶的囊状体 。
海南皱革菌 (新种 ) 图 2
C y rn a t o d e r m a h a i n a n e n s e 2
.
,
T
.
G u o
, s p
. n o v . , ( f i g
.
2 )
H a e 。 s p e e i e s h a b i t u e u m C , m a t o d e ?
·。 a t e f n f u n d i乙u l i f o : m i ( K l . )
B o i d i n o P t i m e e o n g r “ e n s , s e d d i f f o r t s y s t o m a t色 h了 p h a r o m e o n -
t e x t u s t r i m i t i e o
,
m e t u l o i d a e r y s t a l l i s m a j o r i b u s r o m b i f o r m i b u s
p r a e d i t a
.
S p o r o p h o r a e o r i a e e a
, s t ip i t a t a
, p i l e a t a
, u s q u e a d 3一 s e皿
a l t a
.
S t ip i t e s u s q u e a d 1
.
5一 Z e m a l t i , 0 . 4一 1 . s e m d i a n i . , e x e e n -
t r i e i v e l l a t e r a l e s
, g i l v i
, e o l u m n a r e s
,
i n f e r ir e g r o s s i o r e s
, e o a e t 合
t o m e n t o s i
, s u P e r n e g r a e i l i o r e s
, e a d u e e t o m e n t o s i v e l v e l u t i n 爱。
P i l e i f l a b e l l i f o r m e s v e l P s e u d o i n f u n d i b u l i f o r m e s
, u s q u e a d 2
.
8 x
2
.
5 e m
,
i n t e r d u m e o n e r e t i u s q u e a d 7 X 5 e m
.
S u P e r f i e i e s s u P e r i o r
t o m 巴 n t o s a , e i n e r e a v e l p a l l i d a , a z o n a , r a d i 。、 t e p o r e a t a
.
M a r g 。
p i l
e i t e n u i s e t a e u t a
,
l e v i t e r e r o s a
, q u o n d a m i n t e n s e f i s s a
, s a e p e
r e v o
l
u t a
.
S u p e r f i e i e s i n f e r i o r a l u t a e e a a d f u l v a m
,
d e n s e r a d i a t已
P o r e a t a , s u P e r c r i s t a m i n d i s t i n e t e 丫 e r r u C i s v e l p a p i l l i s
P r a e d i t a m
.
P i l e i i n s e e t i o n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i p r a e t e r t o m e n t a u s q u e a d 4 0 0
一 6 0 0 拌 e r a s s i , i n t e r d u m 吐s q u e a d 8 0 0 尸, t o m e n t i s p a l l i d i s , e r u -
5 t i s e a s t a n e i s i n d i s t i n e t i s
, C o n t乓x t i b u s f l a y i d i s a d a l u t a e e u m ,
卜y m e n i i s p a l l i d e e a s t a n e i s a d e a s t a n e u m .
H y m e n i a e x b a s i d i i s
, P a r a P h y s i b u s
,
m e t u l o i d i s e t g l o e o e y s -
t i d i i s e o m p o s i t a
, p a l i f o r m i a
.
M e t u l o i d a e e y l i n d r i e a e v e l e o n i e a 廿
u s q u e a d 7一 1 5 产 d i a m . , b a s i s t i p i t a t a e , e r a s s i o r e t u n i e a t a e -
e r y s t a l l i s m a j o r i b u s r o m b i f o r m i b u s p r a e d i t a e
, e x h y Ph i s g e n e
-
r a t o r i i s o r i u n d a e
, s u P e r e r i s t a m p l u r i m a e

G l o e o e y s t i d i a s u b g 一
l o b o s a v e l i r r e g u l a

r i a 歹 u s q u e a d s一 2 0 召 d i a m 二
B a s i d i o s p o r a e 6
.
5一 s . 5 x 3 . 5一4 . 5 升, 五y a l i n a e , l a o v e s , a l i q u -
a n t u m c u r v a t i m e l l i P
s o i d e a e
, a p i e u l a t a e
, n o n a m y l o i d
e a e , m u r i s
t e n u i b u s i n s t r u e t a e

H y P h
a r u m s y s t e m a t r i m i t i e o m

H y p h
a e g e n e r a t o r i a e 3一盛产
d i a m
. ,
m u r i s t e n u i b u s u s q o e a d 0
.
2一0 5 召 e r a s s i , , h y a l i n a e -
87
e spt at ae, r a m o s a e
,
f i b
u
l
a t a e
.
H y p h a e ` k e { e t a l e s 3一 4 . 5 洲 d i a m . ,
` u b h y a l i n a e v e l h i n n u l e a e , n o n r a m o s a e , a s o p t a t a e , m u r i s u s q u e
a d l

2一 2 。 2 户 e r a s s i s 。 H y P h a e Ii g a n t e s e i r e u m Z 产 d i a m . , m u r i s
u s q u e a d 0
.
7一 1 声 e r a s s i s P r 五e d i t a e , h i n n u l e a e , r a 皿 o s a e , a s e P ·
t a t a e , e u r v a t a e , s i n e f i b u l i s
.
T o m e n t a p i l e o r u m v e l s t ip i t u m u s q u e a d 3一 5 产 d i a m . , m u r i s
1一 2 产 e r a s s i s i n s t r u e t a , h y a l i n a n o n r a m o s a , s e p t a t a , f i b u l a t a ,
a l i q u o t e r y s t a l l i s P r a e d i t a
。 _
H a b
。 a d l i g n u m e a r i o s u m

G u a n g d o n g : H
a i n a n
,
L i m u s h a n s i l v u s l
o e u s , a l t
.
6 00 M
. ,
VI
,
8
, 1 9 7 7
,
H a n S h u j i n e t a l
. , 4 6 0 7 5 ( T y p u s
,
H M A S )
.
担子果革质 , 有柄 , 具菌盖 , 高 3 一 5 厘米 。 菌柄偏生至侧生 , 圆柱
形 , 暗黄色 , 下部粗 , 被有厚毡状茸毛层 , 上部细 , 茸毛脱落或稍具薄茸
毛层 ; 高 1 . 5一 2 厘米 , 直径 。 . 4一 1 . 5 厘米。 菌盖扇形或左右相连呈假漏
斗形 , 一侧开裂至柄部 , 2 。 8 x 2 . 5厘米 , 有时合生可达 7 x s 厘米 。 菌盖
表面被灰色至灰白色茸毛 , 茸毛常脱落 , 露出土黄色至桔黄色皮壳 , 无同
心环带 , 有明显的放射状棱脊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而锐 , 有微
细缺刻 , 偶有深裂 , 边缘常外卷 。 子实层表面土黄色 , 淡黄色至黄褐色 ,
有密集、 较狭窄的放射状棱脊 , 其上具有不甚明显的瘤状或乳状突起。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4 0 一 6 0 微米 , 偶尔可达 8 0 微米 。 茸毛层
灰白色 , 有狭窄紧密的栗色边缘带 , 但不甚 明显 ; 菌肉层浅黄色至土黄
色 , 子实层浅栗色至栗色 , 单层。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 、 被结晶囊状体和油囊体紧密排列而 成 , 呈栅
栏状。
被结晶囊状体圆筒形或圆锥形 , 直径 7一 15 微米 , 基部具柄 , 壁稍厚 ,
具大块菱形结晶 , 基部与生殖菌丝相连 , 在子实层上的棱脊上最多 。
油囊体多在棱脊上的子实层下部 , 不规则形至近球形 , 直径 5一 20 微
米 , 在切片上多呈大空腔 。
担袍子薄壁 , 无色 , 光滑 , 椭圆形稍弯 , 一端具小尖 , 6 . 5一 8 . 5 X
3
.
5一 4 . 5微米 , 不具淀粉反应 。
菌丝系统三系 。 生殖菌丝无色 , 直径 3一 4 微米 , 壁厚 0 . 2一 0 . 5 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 , 有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近 无色至淡褐色 , 直径 3 一 4 . 5 微
米 , 壁厚 1 . 2一 2 . 2 微米 , 无隔膜 , 不分枝。 联络菌丝淡褐色 , 直径 2 微
米 , 壁厚 。 . 7一 1 微米 , 无隔膜 , 自由分枝 , 分枝有限生长 , 无锁状联合 。
— 8 8 一
菌盖和菌柄上的茸毛无色 , 直径 3 一 5 微米 , 壁厚 1一 2 微米 , 有隔
膜 , 未见分枝 , 有锁状联合 。 部分茸毛上有结晶 。
习性 : 生于腐木上 。
广东 : 海南 , 黎母山 , ( I V , 8 , 1 9 77 , 韩树金等 4 60 7 8 , 模式 , H M A S ) 。
此种具有皱革菌属 ( C咎。 a t o d e , 二 a J u n g il . ) 的典型特征 , 即担子果
具菌柄 , 菌盖表面和子实层表面具明显的放射状分枝的棱脊 。
在外形上 , 此种与漏斗皱革菌 ( C万二 a £o d e : 二 a i: f u n d i石: l i f o , m。 ( K ! . )
B io d i n) 极相似 。 区别在于后者菌丝系统二系 , 子实层中被结晶囊状体上
的结晶块小而稀少 , 担抱子与此种相比也稍小 , 为 5 . 5一 7 x 3 . 5一 4 微米 。
从菌丝系统上看 , 此种与枝 脉 皱 革 菌 ( C夕二 a t o d e l m a d e n d r i t f e u加
(P er s
.
) R ie d) 相同 , 二者均具有三系菌丝系统 , 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子
实层中只有油囊体 、 担子和侧丝 , 而无被结晶囊状体 。
翻斗皱革菌
C y m a t o d e r m a i n f u n d ib u l i f o r m e ( K l
,
) B o 三d i n , R e v . M y e o l . ,
P a r i s
,
24 : 2 2 2
,
1 9 5 9
. — A c t i n o s t r o二 a i: f u n d i乙u l i f o , m e K I . , N o v a
A
e t a A
e a d
.
L e o p屯 C a r o l . 1 9 ( S u p p l . 1) , 2 3 7 , 1 8 4 3 . — C l a d o d 。 : r i s若n f u n d 1’ b u I i f o , m i s ( K I . ) F r . , K 。 S v e n s k a V e t e o s k a k a d . H a n d l 。 6 9 :
1 4 1
,
1 8 4 , ( p
r e p r i n t 1 5 4 5 ) , 邓叔群 , 中国的真菌。 3 83 , 1 9 6 3 , 戴芳
斓 , 中国真菌总汇 。 4 0 0 , 1 9 79 。
担子果革质 , 软韧 , 具柄 , 具菌盖 , 高 2 . 5一 1 2 . 5 厘米 。 菌柄侧生至
偏生 , 其上密被土黄色至黄褐色毡状厚茸毛层 , 高 l一 4 . 7 厘米 , 直径。 . 3
一 1 厘米 。 菌盖漏斗形 、 假漏斗形或扇形两侧缘内卷 , 或漏斗形一侧开裂
直至与柄相连处 , 高 2 . 5一 10 厘米 , 宽或直径为 2 . 8一 10 厘米 。 菌盖表面
浅黄色 、 米黄色至土黄色 , 具有较厚的毡状茸毛层 , 无同心环带 , 其明显
的放射状较宽的棱脊 , 棱脊未端常呈刺状 。 菌盖基部至边缘渐薄 , 边缘薄
而锐 , 具微细缺刻或微细瓣裂 , 偶有深裂 , 边缘常反卷 。 子实层表面米黄
色 , 奶油黄色 、 土黄色 、 黄褐色至间有浅棕红色 , 赤酱色 , 具密集狭窄的
放射状棱脊 , 其上密被小颗粒状突起或具不甚明显的瘤状至乳状突起 。
菌盖剖面除茸毛层外厚 30 。一 8 0 微米 。 茸毛层 土 黄 色 , 厚 1 0 0。一
2了。 o微米 ; 有不明显的狭窄紧密的浅栗色至栗色边缘带 , 菌肉层浅黄色至
米黄色 ; 子实层浅栗色至栗色 , 厚 80 一 120 微米 ,
子实层由担子 、 侧丝和被结晶囊状体组成 , 呈栅栏状。
被结晶囊状体坛形或宽圆筒形 , 直径 6一 10 微米 . 壁相对较薄 , 埋生
于子实层中或突出子实层约 20 微米 , 无色 , 突出者顶部常被有少量微细
一 8 9 一
结晶 , 此结晶可活于水或 K O H ’溶液, 故在切片上可见到不具 结 晶钓囊
状体。
担抱子薄壁 , 平滑 , 无色 , 宽椭圆形至卵形 , 一端具小尖 , 5 . 5一 7 x
3
.
5一 4微米 , 不具淀粉反应。
菌丝系统二系 。 生殖 菌丝无色 , 直径 3 . 5一 5 微米 , 壁厚 0 . 2 微米左
右 , 有隔膜 , 分枝 , 有锁状联合 。 骨架菌丝淡褐色 , 直径 2 一 3 微米 , 壁
厚 1一 1 . 3 微米 , 无隔膜 , 不分枝 , 常 弯曲 。
茸毛淡色 , 直径 2 一 7 微米 , 壁厚 。 . 5一 2 微米 , 有隔膜 , 分枝较少 ,
有锁状联合 。
习性 : 生于腐倒木或枯立木上 。
分布 : 福建 ( 1 8 3 95 ) 、 广西 ( 2 0 97 9 ) 、 广东 (海南 ) ( 26 0 8 5 ) 。
A B 5 T R A C T
1 0 s p e e i e s a n d 1 v a r i e t y
,
w h i e h b e l o n g t o A m万l o s t e r e : m , B o 二
r e o s t e r e u m
,
C h o n d , o s t e : e u m
,
C o l u 优 n o e , s ti s ,
·
C o t万l fd矛a a n d C g m a t o d e l 优 a
o f S t e r e a e e a e e o l l e e t e d f r o m C h i n a
, a r e r e p o r t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O f t h
e口 , 1 s p e e i e s 15 n e w o n e a n d 1 v a r i e t y 15 n e w r e e o r d i n
C h i n a
.
T h e v a r e C万m a t o d e r 执 a h a i n a n e : 污。 2 . T . C u o a n d C o t万l id i a
a u l a n t i a c a ( p e r s
.
) W
e ld e n v 叮 . a l西a ;R e id . A l l s p e e i m e n s a r e
d e p o s i t e d i
n t h e H e r b a r i u m M y e o l o g i e u m I n s t i t u t i M i e r o b i o l o g i e i
A e a d e m i a e S i n i e a e
,
B e i j i n g


9 0
协田 1 黄杯革菌 白色变种 C oty l花d 【a a a n u rt若a ea (氏 s r, ) W o l d e n 甲口f - a ! ba R e i d
1
. 组抱子 , 2 , 生殖菌丝 ; 3 . 囊状体和隔奥体 .
一 9 1 一
口0龟

,o 刀 .
们月洲

扮;拱弓、裁 U移 愁

1
. 担抱子 ;
2 海南皱革菌 C y m a to d e rm a 卜a i n却 e n , . 2 . ? . G u o , s P 刀 O 下 .
2
. 被 结晶襄状体 ; 3 . 生殖菌丝 ; 4 . 联络翻丝 ; 5 . 骨架菌丝 ; e . 油级休 。
一 9 2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