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ASONS FOR KEEPING SPECIES OF DIFFUSEPOROUS WOOD TREES IN CHANGBAI MOUNTAIN AND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长白山散孔材树种的保留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全 文 :植 物 研 究
B UELT L IN O FB OT N IC ELSER A A ARH C
第 4卷 , 第 3 期
V o l
.
4
.
N
o
.
3
1. 84 年 7月
J u ly
.
1. 3`
长白 l七散孔材树种的保留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谷安根 黄粗亚 谷 颐
R E AS O冲5 F O R K E E P IN G S P EC !E S O F D IF F USE -
P O尺O US W 0 0 D T R E E S !N C H AN G B A ! MOU N T A! N
AN D T HE D IS T R !B U T !ON R EG U L AR !T Y
G u A n

g e n H u a n g Y u e

y a G u Y i
大 量的地史学资料和已被发掘出来的古植物化石证明 , 在新第 三 纪
( N e w 郎 en ) 之前是不存在环孔材的 。 这就说明环孔之出现 , 是与新第 三
纪之后 , 地球上的气候发生 了巨大变化有关 。 特别是北温带的气候 状 况 ,
不仅四季变得甚为明显 , 而且早春的千早更显得格外突出 。 为 此 , 在 北
平球 才 由 古老的 、 原始的散孔材发生了次生的进化的 、 半环孔材和环孔
材 〔36〕〔3 6〕。
不言而喻 , 既然 乓环孔材结构的树种是最适应当代北温带气候的木材
类型 , 那未 , 为什么同是在北温却仍然保留着大量的 、 古老的散孔材树种
呢 ? 对这一问题 , 截至 口前为止尚缺乏报导 , 它一直是植物解剖学和木材
解剖学 中的一个谜 〔1〕〔4〕〔7〕〔ZT〕〔2 8〕〔3 6〕〔3 7〕。
作者针对上述问题 , 通过对长白山产散孔材树种的 民期 ( 19 5 7一 1 9 8 3)
野外调查及进行了一系列的植物生态学与形态解剖学研究 , 初步地摸清了
这一地区散孔材树种之所以能保留的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 并整理成文于此
发表 , 庶几为最后解开新第三纪之后 ,在北温带为什么尚保留如此庞大数量
.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 : 谷安根 、 黄翅亚 : 吉林 、 长春 、 吉林农业大学 ( iJ lin n A gr 沈 ul ut r al
U
n l v “ r s i t y , C h a 公。 e h u n , J i l in ) .
谷颐 : 古林 、 长存 , 吉林省林业 学校 ( F o r e s t S e h o o l o f J i li o P r o v i n e e . C h a n g : h u n . J i li。 ) 。
一 17 9 一
的散孔材树种这个谜 , 积累一份新资料。
材料系多年来采自长白山之散孔材树种的腊叶标本和木材标本 , 并参
考前人的有关资料〔幻〔2〕〔田〔川 1t 的〔2的 ’ , 重点地对一些前人未报导过的散孔
材树种 (例如高山冻原带及亚高山岳桦林带的小灌木等 ) , 分别制成木材
切片 (横 、 径 、 弦 ) , 以供观察和研究时使用 。 夕j外 , 本文所采用的阔叶
材分类法 , 系根据国际木材解剖学家协会 (I . A . W . A . 1 9 5 7 ) (3 3〕 名
词审查委员会所发表的 。
一 、 长白山植物垂直分布带的气候与散孔材树种的分布
大量的散孔材树种之所以能在长白山地区保留 , 作者认为在颇大程度
上 , 是由于长白山地区环境的特殊气候条件及其极为复杂的地形地貌因素
所决定的〔16〕〔17 〕〔19〕〔2 2〕。
长白山属于古北区之中国— 喜马拉雅亚区 , 兴长林区 。 位于吉林省的东南端 , 中朝两国的边境线上 。 地理座标在北纬 牡 “ 23 `一貂 。 36 产 , 东经
1 2 6

5 5 ` 一 1 2 9 “ 。 其山体的总面积约 8 0 0 0 平方公里 ; 最高峰达 2 7 6 4 米 。
长白山地区的气候 , 属于具有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 , 根据综
合植被区划 , 该区属温带湿润针阔叶混交林地带 。 按其垂直高度 , 综合前
人的分带方法阁 〔10j 哪准 3〕 , 并从描述方便出发 , 作者于本文中分高山冻原
带 、 亚高山岳桦林带 、 云冷衫林带 、 红 松阔叶混交林带 、 低山次生阔叶林
带等五个垂直分布带 。 经研究确定 , 在这一地区共保留有散孔 材 树 种 16
科 、 ,4 属 、 151 种和 “ 个变种 , 约占该区阔叶材树种总数 l(2 准 5〕的 74 一
7 6%
* 。
高山冻原带
海拔 2 0 0。 米以上 , 高寒而多大风 , 降水量多 , 日照充足 、 紫外 线 强 .
等为其气候特点。
此带成土母质和基岩主要是凝灰角砾岩 、 浮石和火山灰等 , 土壤属山
地苔原土 。
年平均气温为 7 . 3℃ , 最冷的 1 月份月平均温度 一 21 . 4 “一 一 2 2 . 7℃ ,最
热的 7 月份月平均温度仅为 10 . 2一 12 . 4℃ 。 无霜期“ 一 7魂天 。 每年冬季长
达 10 个月以上 , 如以 2 ℃ 为夏季标准 , 则此带全年无夏天 。
年平均 8 级以上的大风 (风速超过 17 米 /秒 ) 日数为 2 67 天 , 最多达
3 0 4天 。
. 因各家名录所记载的阔叶材树种数里尚不一致 .
一 1 8 0一
年降水员 10 75 .5一 12 3 8 .9 毫米 , 不仅降雨 日数常超过 1 0 天 , 平 时
亦常白雾茫茫 , 年平均雾 日为 2 6 3 . 6 天 , 最多达 2 89 天。
本带相对湿度一般都在 90 % 以上 , 1 0 %时有出现 , 最低也 在 7 。 以
上 。 平均降雪 日为 2盯 天 , 最多达 2 76 天 。 平均积雪 深 30 一 50 厘米 , 最
深可达 1 米以上 。 因此带具备上述气候特点 , 故此带能保留多种小灌木或
呈灌木状小寿木的散孔材树种 (详见名录 ) 。
亚高山岳桦林带
海拔 1 7 0 0一 2 0 0 0米之间 , 坡度大而陡峻 , 一般在 30 一 45 度之间。 基
岩有粗 l叮岩 , 粗 面角砾岩 , 流纹岩等。 土壤为山地生草森林土 。
寒冷 、 多大风 、 降水从充沛等为本带气候之主要特征 。 最冷的 1 月份
平均气温 一 19 一 一 20 ℃ , 最热的 7 月份平均气 i溢为 1。 “ 一 14 ℃ 。 年降水量
1 0 0 0一 11 0 屯米 。 年平均相对湿度 74 % 。 年平均风速 6 一 8 米 /秒 , 8 级
以上的大风常超过 20 0天 。 凤对岳桦林的树形影响极大 , 不仅树 高随海拔
高度而递减 , 而且常形成灌木状的多干乔木〔34 〕 ,
分布于本带的散孔材树种 , 除岳桦外 , 多为其上部高山冻原带之下延
利, (详见名录 ) 。
云冷杉林带
海拔 1 1 5 0一 1 7 0 0 米之间 、 地貌主要为由玄武岩构成 的倾 斜 熔 岩 高
原 , 倾斜度约在 10 度上下 , 土壤为山地棕色针叶林土 , 有明显的灰 化 现
象 。 属温带山地针叶林气候型 , 阴湿和冷凉为其主要气候特征 。 年平均温
度 2 ℃ , 最冷的 1 月份平均气温 一 20 ℃ , 最热的 7 月份平 均 气 温 15 ℃ 。
因树高林密 , 林下地衣和苔辞层甚厚 , 故蒸发量小 , 年 平 均相对湿度 为
73 %
。 无霜期为 的一 10 天 。 其上限约 1 6 2 。米处与岳桦林混交 , 形成苔鲜
岳桦云杉林 , 其下限约在 12 7 0米处 , 常与红 松 ( lP’ ” : kol ia en : 15 ) 相伴
生、 , 形成苔鲜红松云杉林 。
本带分布的散孔材树种数 , 远较其上方的高山冻原带和亚高山岳桦林
带者为多 (详见名录 ) 。
红松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于海拔 50 0一 1 1 0 0 米的玄武岩台地上 , 土壤属暗棕色森林土 , 发
育在火山灰 、 砂 、 砾上 。 年平均气温 3 ℃左右 。 最冷的 1 月份平均气温在
一 16
.
7一 18 . 6℃ , 最热的 7 月份平均气温为 1 7 . 4 “一 2 0 . 7℃ 。 无霜期自上
而下 1 04 一 1 30 天 。 年降水量约 6 2 2 。 8一 78 2 . 4 毫米 , 年降雨 日数 为 13 1一
16 2 夭 ; 雾 日 a8 一90 夭 。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1 一 ” % 。 因本带气候温和 、
坡度平缓 , 排水良好 、 土层厚 , 合腐植灰多 , 适于各类树木生长 , 故很少
1 8 1
扰现红松纯林。 多形成灌木阔叶红松林 、 旅类云冷杉红松林等森林类型 。
分布于本带的散孔材树种数量最多 , 名列长 白山之冠 (详见名录 ) 。
低山次生阔叶林带
指海拔 5 0 米以下地段而言 , 其基岩为玄武岩 ,土壤为棕色森林土 。本带
气候温暖 , 因与针阔叶混交林界限不明显 , 故应属温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气
候型 。 年平均温度在 3 ℃以上 , 最冷的 1 月份 一 17 ℃为左右 , 最热的 7 月
份平均气温为 23 ℃上下 。 风力较小 , 无霜期约 10 天 , 年降水 最在 8 0 毫
米左右 , 多集中在 6 一 9 月。 本带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 , 原始森林早
已绝迹 , 除少数被保留的母树林 (例如抚松县露水河的天然红 松母树林和
人工营造的针叶林外 , 已完全沦为次生阔叶林 。 分 布于本带的散孔材树种
数 , 仅次于红松阔叶混交林带 , 居长白山的第二位 (详见名录 ) 。
二 、 总 结
长白山区属具有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16 1(l 钓 , 呈现出明显
豹气候垂直带与植物垂直分布带 。 本区植物生长季适逢高温与多雨相集中 ,
故植物生长繁茂 , 竟成为古老的散孔材树种的天然避难所 。 根据作者长期
地进行调查研究 , 初步总结出长白山 1 51 种和 14 个变种散孔材树种的保留
原因及其分布规律如下 (请参考名录 ) :
保留旅因
1
. 气候因素 : 该地区具备四季变化不甚明显 , 降水量充足 , 相 对 湿
度大 , 蒸发量小等气候因素 〔比〕〔1T 〕〔9)t , 这些对保留散孔材树种起着主 导
·性作用 。
2
. 地形地貌因素 : 长白山的地形地貌极为复杂 , 险峰峡 谷 及 河 流 、
沼泽特多 。 在不同类型的地形地貌所造成的生境中 , 常常是某些散孔材树
种生长发育的理想环境条件 , 因此 , 它们才有被保留的可能性 , 例如河流
两岸及各种沼泽地等 。
3
. 形态因素 :
(1 ) 常绿树 : 无论是分布在高山冻原带或低山次生阔叶林带者 , 凡
属常绿树 , 都是散孔材树种。 因常绿树是一种古老的原始性 状 。 在 北 温
带 , 它们都属于一些矮小或比较矮小的灌木或 呈 灌 木 状 的 小 乔 木 (例
P h班 Io d o c o e a o r : l e a ) , 有的属于半寄生仲— 桶寄上 ( F i s c 。。 e o l o n -甲口 l` 动 ) 。
(2 ) 落叶树中的先叶开花树种 : 为了克服北温带早春干旱 (主要是
因地冻引起的 ) 的地区环境特点 , 有些树木 (例如杨柳科 、 桦木科 、 械树
一 1 8 2 一
科 、 胡桃科等 ) , 具有先开花后展叶的形态特性 , 这对缓冲与度过 一早春干
旱的不利环境条件 , 都具有一定作 J刊。
分布规律
1
。 分布于一年 四季气候变化不明显环境者 (如高山冻原带和亚 高 :uJ
岳 桦林带 ) 均属散孔材树种 (见名录垂直分布带栏 1 一 5 ) 。
夕。 分布于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较明显环境— 云冷杉林带 、 红松 阔 叶混交林带 、 低山次生阔叶林带者 , 其分布规律如下 :
( l) 林冠层或生于阳坡成员: 均属阳性树种之高大乔 木 (例尸oP : -
I u S

B e t u l l a 等 ) , 常与 p i n u s 、 p i c e a 、 月b i e s 等高大针叶树种相混生 , 组
成第一层— 林冠层 , 或有时成片生 长于阳山坡上 , 形 成山杨 (尸帅 : 10 5
d a , i d i a , a ) 和白桦 ( B e i ,` Ia P l a t今Ph夕Il a ) 林 , 它们都 属 于 先 叶 开 花 树
利, `
(2 ) 分布于林荫下成员 ; 林荫下的环境特点是光照弱 、 温度低 , 相
对湿度大 , 蒸发量小 , 故为散孔材树种的良好保留环境 。
① 下木层成员: 属一些阴性或半阴性树种 , 它们的一生 , 都是
在由高大乔木树冠组成的林冠层庇荫下生长发育的 (见名录生境栏之 2 ) 。 .
② 草本层成员 : 此系分布于下木层之下的一些矮小的散孔材树
利, (例 V a c c i n i u m “ 1115 一 i d e a ) (见名录生境栏之 3 ) 。
(3 ) 分布于水分充足环境成 员: 一生分布于如下的水分充足环境的
树种 , 均属散孔材树种 。
① 河岸湿地成员: 指分布于河流两岸 , 长年潮湿并常有积水处
的树种 (见名录生境之 8 ) 。
② 沼泽地成员: 指长年生 民于有积水之沼译地上的一些树种 。
A
. 低位沼泽成员 ( 见名录生境栏之 9 ) ,
B
. 中位沼泽成员 (见名叙境栏之 1。 ) ,
C
. 高位沼泽成员 (见名录生境栏之 1 1 ) 。
一 1 8 3 一
长白山傲孔材树种名录及其. 宜分布规伸
名 称
}犁箕竺擎
}」兰巴巴退
}岔 {霜愁}夔
{…{赚
+
+十+ 1+ {十 十

+ 」+
+ …+
+
}
+
+ …+十 }十
+十++十+十
十 !十
+十
一、 杨柳科 Sa lie. . c盆 e( 3一 3 9)
1
. 钻 天柳 C 五 e o s. ia 爪a e r o re P. :
( T
u rz e
.
) K
om
.
2
. 山 杨 P oP u lu sd a v id `a ” a D oj e
3
. 香 杨 P. 掩 oe ra ” 。 R ed h e r
4
. 辽 杨 P. m a x im o功 f cz f iA. He n r y
6
. 小 叶杨 P. ; i沉。 ” i` oa r r.
6
. 大青杨 P. u s su r` e” : 1 5 K o口 ·
7
. 沼 柳 Sa l活 b ra ch少户 od a K om .
8
. 心叶柳 5. e o rd l’ P h少I la T r. et M e了
9
. 油荣柳 5. ea sP` ca Pa ll.
1 0
. 长柱柳 5. d o l i ch o s*夕 l。 0. V. S e e ;, .
1 1
. 凤且柳 s . f “ ” g h u a , 9 5人a o I’ e a y . L .
C h
o u e t Sk
v
.
12
. 细柱柳 5 . g r o e i l `s t y la M iq .
23
. 祀 柳 5 . 1” r e夕 r 口 T h 。 n b .
1 4
. 江界 柳 5 . k a ” 夕 e , s ` 5 5 N a k a i .
1 6
. 朝 鲜柳 5 . k o r e e ” s `5 A n d e r s ·
1 6
. 谷 柳 5 . I i v f d a W h l b .
I T
. 大 白柳 5 . 优 a义 `m o 山名e z ` , K o m .
15
. 蒙古柳 5 . 沉。 ” g o l i c a S i u ` e v
1 9
. 越枯柳 5 . 川夕 r t i l l o i d e s L .
2 0
. 剑 柳 5 . ” ` P户o o i e o F r a n e h . e t S a , ,
2 1
. 长圆 叶柳 5 . 0 6 1叨夕 i f o l i a T r . e t M e了 .
2 2
. 五蕊柳 5 . 户e , t a o d r a L ·
2 3
. 多腺柳 5 . P o l夕 a d e ” i a H a n d 一M a z z .
2 ` . 细叶茜柳 5 . P s e u d o l i o e r i : N a , a r o v
狭叶萦柳 5 . 户“ r户 u r e a v a r . 夕 r a e “ `:
G r e
o . e t G o r d
2 5
. 鹿蹄柳 5 . 户 y r o l` f o l f a L e d e b .
2 6
. 大黄柳 5 . r o j d e 。 , a L a k s e h .
2 7
. 粉枝柳 5 . r o r `d a L a k e五.
2 8
. 伪粉枝柳 5 . r o r i d a e f o r 二` 5 N a k a i
2 9
. 画叶柳 5 . r o * u ” d l’ f o l` a T r a u t v ·
+ …十
+ +
+ {
+ }+ +
+十+
重一+

+ …+`…`
十一一
}十+十
+
+ {+ )
+ …+
+ 一十
十+
一 1 8 4一
接上表
十 +……! |匕口卜 l |le sle s|||e s1阵 +十 +十 + + +十
十 +十
++
+十 +
十 ++十
3 0
.伪高 柳 5 .r o s sie a入 a s ar o v
3 1
.西 伯利亚沼柳 5 . sfb f r ie aP al l .
32
.卷边柳 5 . sf u之e u止` 0 .V .S e e 口 .
3 3
.波纹柳 5 .5 才 ark e a” aW i ll d .
3 4
.松江柳 5 . :“ ” gk i an ie aY . L .h Co u
e t S k v
.
6 a
.细叶柳 5 .t e , u i f o l l’ o T u r e z ·
3 6
. 长白柳 5 . t s e人a o b a i s e h a ” 才c a Y . L .
C h
o u e t C h
a n日
3 7
. 三蕊柳 5 . t r i a n d阴 L .
a s
. 绢 柳 5 . v i优 f o a li s 1 .
3 0
. 崖 柳 5 . 戈 e r o户h公I a l矛l o d .
二 、 胡桃科 J o g } a n d a o e a e ( l 一 l )
4 0
. 山胡桃 J “ 夕 Ia ” 5 . 优 a ” d s h “ r ` e a M a x im ·
兰 、 桦木科 日e to l a e e a e ( 4一 17 )
4 1
. 「 毛赤杨 A l” t` s h ` r s u t a T u r c z ·
4 2
, 赤 杨 A j a P o ” i e a s ie d · e t Z .
通3 . 东北赤杨 A . 阴 a ” d s h u r i e a
} I a ” d . 一M a z z
.
4 4
. 水冬瓜 A . 5 ` b i r i e o F i s e h .
` 6 , 体赤杨 A · t i ” c j o r i a s a r g ·
4 6
. 黄 桦 B e t u la c o s t a t a T r a u t v ·
4 7
, 黑 桦 B . d a v “ r i e a P a ll .
4 8
. 岳 桦 B . e r m o ” i ` C h a m .
一9 . 柴 桦 B . f r u一i c o : a P o l l .
6 0
. 圆叶桦 B . 夕m e 正i n ` B o n g e
6 1
. 东北白桦 B . m a n d : h o r i c a N a k a i
6 2
. 油 桦 B . o v a l i f o l i a R u p r .
6 3
. 白 桦 B . P l a r少P h夕 110 S u 卜 .
5 4
. 修氏黑桦 B . : 。 h二 i d r i ` R o g e l
5 5
. 千金愉 C a , 户` 。 。 ; e o r j a ` a B l u m e
5 6
. 平 棒 C o r 夕 I u s 几e t e r o P人夕 I la F is e h .
6 7
. 胡 棒 C . 拼 a o j s几。 r f c a M a x im . e t
R
u p r
.
l叫 、 桑寄生科 L o r之 n t h a e e . e ( l 一 l )
LS
. 橄寄生 犷` s c “ 州 e o l o r a t “ 沉 N a k a i
五 、 木兰 科 M a g n o lia e e 孟 e ( 2一 2 )
5 9
. 天 女木兰 M a 夕” 。 If a p a r o i j l o r a S i o b . e t
Z
u e e
.
6 0
. 北五味子 S c h i z a ” d r a c h i” e n s f s B a il o n .
六 、 虎耳草科 叙 x if r a g a c e a e ( 3 一 13 )
日1. 光曹搜毓 D e u t z ` a g la b r a t a K o m ·
6 2
. 小花搜疏 D . P a r : · `f lo r a B u n 口e
十 1十
十 十 }十
+ }+ {+ }+
+ }+
+
+
{
+
十 {+
+ }+ {+ +
+ }十 十
+ {+ }十
+
+ }+ + l+
十 +
+
十 }+ + }十
十 I十
+ 1十 十
十 }十 + l+
十 +
+
+ }+
+ }+ 1+ l+
+
+ }+
+ }十
十 十

一 1 8 5 一
接上表
l…ll +||s ell e.洲I引!I ||
|
|
.
1
1 JI +
|十
.东北 il J梅花 P hl’ Ia d eI P人u : : e hr e . k“
R .v r
·
· 薄叶 山梅花 P h . t e。 。 l’ f o I `a R u p r . e t
Ma x im
.
.刺 李 R i b心 5 bo r ej e .s eF r . S e hm .
.椒 叶茶班 R .d `a ea . t ha Pa l l .
.长 白茶蕊 R . ko 用 a r o u i A . Po ja r k
.东北茶班 R .用。 .d s hr .i eu 脚 K o m .
.尖叶茶班 R .用a x i 价。 口 i z e`a .“ 祝 K o 口 .
+ +
十 1十
+! +} +} +

+
+! +
+} + ;+} +
+1十
· ’实魂利未蕊 凡
.小 份萄茶蕊 R .
Pa l ez e哪掩1 1 A . Po ja r k .十 }十
Pr o e“ 份d es .争 .1 +}十 }十
.伏生 茶蕊 R .r e P e .s B a r .
.矮茶蕊 R . tr “ t e Pa ll .
+

634肠7朋比TOIZ”
++
+
+十

汁阵匡匕盯巨||
+
十 +十 ++
七 、 苗蔽科 R o s扭c 一a , ( 14一 3 1 )
7 4
. 长搜 郁李 C e r “ s “ s ” 。 几a “ ( L亡v l . )B a r .
e t L i o u
7` . 黑搜 挑 C . 用 a x `川 。切宕c z i i R u p s .
TB
. 光叶山植 C r a ta e g u : d a 口 . r i e a K o e h n e
7 7
. 毛山植 C . 附 a x ` m o 口` e z i i C . K . cS h n .
7 8
. 山 植 C . 户宕。 。 a *` f ` d o B u n g e
狭叶山植 v a r . P I l o s a S e h o e i d .
7二 薄叶 ilJ 植 C . * e 。 。 ` f o I l’ a K o 爪 .
8 0
. 金老梅 D a s i p h o r a j r u t i e o o a ( L . )
R y d b
.
8 1
. 小叶金老梅 D . P a r t, ` f o I I’ a ( F i : e h . ) J u z
8 2
. 毛 山 T 子 M a l “ s 拼 a . ` h u r ` e a K o口 .
83
. 山 T 子 M . P a 万l a s飞。 ” 。 J u s e p .
别 . 水 植 M ` e r o m e l e s a l” ` f o l l’ a K o 。 h n e
8 6
. 稠 李 P a d u s a s 亡a t i e a K o m .
86
. 山挑 洲李 P . 杭 a a e吞11 ( R u p r . ) K o m .
另T . 扁核木 P r i” s e P i a 5 1” e ” s f s K o沮 .
习8 . 花盖架 P y r u s “ s s u r i ` . 5 ` 5 M a x im .
6 9
. 山苗筱 R o s a d a v u r i e a P a l l .
匀0 . 朝鲜苛筱 R . k o r e a . a K o m .
9 1
. 级花蔷截 R . 爪 a 劣 `m o . i c z i a . a R e g e l .
9 2
. 大蓄蔽 R . 口 e ` e u l a r :` L i n d l .
少刺变种 v a r . t a , 。 e t i i N a k a i
多 刺变种 v a r . 夕 m e l i n宕 C . A . M .
刺果变种 v a r . ; e t a e e a L i o u
柔毛交种 v a r . P u b e : e e” : L i o u
稼果变种 v a r . 夕 la ” d “ 10 : a L i o u
匆3 . 复盆子 R u 6 u s 。 r 。 t o e夕` j o l` a Bu o g e
+ + 1+

+
+ +
+ 1+ {+ {+ 十
十 +
+ !+ }+
+ 1+
+
+
1
+
+
1
+
+ 1+
+
{
+
十 }+
+
+ }+ + }+
+ 】+ 1+ + {+
+ 1+ !十
+
十 }十
+ l十
+
十 l十
+ !+ + }+
一 1 8 6一
接上表

+!十

+ ++
+
+ }+l +十
十 ++ 1+
+
+l +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l十 十 }+
八 、
十】十
+
9 4
.绿叶悬钩子 R .人。 爪 r ao v` N a kai
95
.
$ 1 J叶悬钩子 R . Po .夕 e” 5 Ca m b .
9 6
.库页悬钩子 R .s ac hl i . e n` i `
抉 v eil l e
9 7
.木 茎 i t一金 梅 S` b bal d`。 户r o eu 成 b e。 :L .
8 9
.珍珠梅 So r bo r ` o ra s b`f o l ` aA .Br .
匀 9 .花 揪 So r b“ 5 Po hu a : ha” eo s`5 H edl .
10 0
.丽 绣线菊 S P`r a a e e了 e夕 o a sA . Po j ar k .
10 1
.石 崩 5 .爪 ed` a S e hmi d t
狭叶变种 v ar .o bl o ” g`f o l ` a B e e k .
102
.柳叶绣线 菊 夕 .s al f e`f o l i a L .
l o a
.胡毛绣线场 5 . :。 r `。 e。 T u r e z .
10 4
.乌苏里绣线菊 5 .o s so r i e” s`5 A .po j ar k
岩高兰科 E m p . tr ac .a . ( 1一 l )
105
.岩高兰 E川 p e亡r ` 用 sf 6亩r `c “ 优
V
.
V
a s si l
.
卫矛科 C el a, t r a e . a e ( l 一 4 )
10 6
. 翅卫矛 E u o ” 夕 杭 “ s 优 。 e r o P r e r a R u p r .
10 7
. 油枝卫矛 E . P o “ e i f l o r u s M a x im .
108
. 球果卫矛 E . P l a ” i P e : K o e h n e .
10叨. 卫 矛 E . s a e r o ` a ” e t a K o id z .
械树科 Ae e r a e e a e ( l 一 9 )
11 0
. 簇毛 械 A e e r b a r b i” e r v e M a x im .
11 1
. 茶条械 A . D `” n a l a M a x i爪 .
1 1 2
. 白牛械 A . 川 a ” d , h u r i e u 沉 M a x i扭 .
1 13
. 色木械 A . m叨 0 M a x i m .
1 1 4
. ’ 假色械 A . P : e “ d o 一: ` e d o l d f a ” “ 川 K o m .
1 16
. 青楷械 A . t e 夕 m e n t o s u 沉 M a x i m .

+ }+
+
+ l+
、、九
L

+ l+ +
+ + }+
+ !+ 十
+ l+
+
+十+十十
+
1 16
. 拧 筋械 A t r ` f l o r u 门 K o m .
小楷械 A . t s c h o ” o s k ` 1 M a x i m .
v a r
.
r “ b r `户e s K o m .
1 1了. 花楷械 月 . 诚 “ r u ” d “ e ” s e
T r a u t v
.
e t M
e y
.
1 18
. 小色械 A . m f e r o 一 s i e j o ld f a n u沉 N a k a i
1
1一 、 锻树科 T Ilia e e a e ( l 一 2 )
1 1口. 籽 极 T f I i a a 脚 “ , e ” s ` 5 R u p r .
12 0
· 糠 极 T . m a ” d s h“ r i e a R u P r .
e t M
a x i m
.
I
一二 、 瑞香科 T h ym . la e a e e a e ( l 一 l )
12 1
. 长白瑞香 D a p h ” e k o r e a ” a N a k a i

i
一 三 、 1口茉英科 C o r n a e e a e ( 1 一 2 )
12 2
. 红瑞木 C o r ” “ 5 o l b a L .
1 2 3
. 毛 一l一茉英 C . 6 r e t s c h ” e i d e r i L . H o n r y
+
{
+
+
1+
+
}+
+ l十
+ …+
+
}
+
+ 1
+
+
{
+
+ }+
+ l+ + }+ }
十 }十 十
+ 十
+
一 1 8 7 一
接上表
+
杜鹃花 科 E r ic 盈c . ae (6一1 4)
杜护夭甸
十四 、
12 4
12 5
刀 r e to “ ` r “ b e r N ak ai
C h a用 e a dP ” h ” ` c al夕 c而 ta
(L
.
) M o e n e h
.
+

宽叶杜香 Le du 脚 P al “ s tr ` L. v ar . + }+ { + +
dil a tu a m、V ah l b g.
细叶杜香 L. P al “ s tr ` L. , a r 千 l+
+
1
+
十 }+
+
+十++
a ” 夕 u s t “ m E . Bo s e h
1 26
. 毛 高豆 O 里夕 e o e e “ s 州 f e , o c o r P u s T u r e z .
一z了 . 大果毛 离豆 0 . q u a d r i户e ro l u s G i li b .
12 8
. 松毛 翠 P h y l l o d o e e e a e r . l e a 习a b .
12二 牛皮杜 鹃 R五o d o d e f d r o ” 口” , 仑 “ . G e o r ` i
13 0
. 短果 杜鹃 R . b , a e h夕 e a r P , 爪 D . D o n
13 1
. 毛毡杜鹃 R . e o ” j e r t ` 5 5 1州 “ 附 N a k a i
1 3 2
. 兴 安杜鹃 R . d a v u r i e u 用 L .
13 3
. 迎红 杜 鹃 R . m u c r o ” “ Ia t “ 爪 T以 e z .
1 , 4
. 小 叶杜 鹃 R . P a r v i f o l i . 沉 Ad一 m s
1 3 5
. 有苞杜 鹃 R . r e d o即 s吞i 。 ” . 爪 M a x i m .
13 6
. 笃 斯 V a e e i n i u沉 “ 11 9 1“ o s u娜 L .
亮山笃斯 v a r . o l P i” “ 爪 E . B u仁 e h .
13 7
. 越 拈 犷 . 夕 i t i` 一 i d a e a L .
十五 , 木钾 科 O le a c e a . ( l 一 3 )
13 8
· 基马 T 香 S 少 r i n 夕a 。川 u r e , : i : R u p r
1 , 9
. 四季丁香 5 . m i e r o : 户h少 I l a r i e: s
14 0
. 辽 东 T香 5 . 二 o l f i S c卜n e i d e r
+ 六 、 忍冬科 C扭 p r if o lia c . a . ( 3一 1 1 )

+
+ 1+ }+ l十
十 l+
+ 1十 +
+
十 }十

十 l+ l+ 十 1斗
+
14 1
. 紧枝忍冬 L o 件 ` e e r a
R e g e l
. …爪 口 X ! 价 O留 t亡 2 1 ! + !十 +
+++14 2 ++
+

斗+工T+
+ 1+

++
1435l6’7
1 48
.
14 9
.
+ {+
+
十++
单花 忍 冬 L . 附 。 ” 口 . t h a N : k a i
毛 脉 黑忍冬 L . ” i g r a L . , a .r
丢。 r石f . e r o l’ s ( K o , . ) N a k a i
早花忍冬 L . 户 r a e f l o , e . s B a * a l i。
蔽花忍 冬 L . t口 t a r i” o 口 11 M a x i二
波叶忍冬 L . : · e s i e a r i a K o m .
绒叶忍冬 L . r “ P r e e几t i一 a R g l .
睡木荚迷 不 i b u r月 “ 用 b “ r e j a e t i e “ 优
R e o e l e t H er d e r
朝鲜英述 子 . k o r e a ” u 份 N . k a i
鸡树条英迷 犷 . ` a r口 e . t` K o e h脱
毛 鸡 树条子 v a r . P “ be r “ l : : 沉 K i t a g .
锦带花 甲 e i夕心 Ia f lo r i d a D C . 十
早锦带花 邵 . P r a e e o x ( L o m . ) B a ie了 +
十+十+
+ l+
.。
口U. .`.口民公月 .二口.盈
一 1 8 8 一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J、 ,.J l..,砂、 IJ
567a。10〔 5
J.广气、r.尸`、
、 .沙万JJI产二`,`勺」
魂5几o了89nul,`3盛j.几,主1J.i,lj.1自月`,Oq`ù,、声lù厂.r仁`!、产七.f七rz
〔2 5〕
〔26 )
〔2 7〕
〔2 8〕
〔29〕
工3 0〕
〔 3 1〕
唐耀 : 1 9 3 6、 中国木材学 。 商 务印 l弓馆 .
喻城鸿 : 1 9的 、 东北产工业用木材的解剖研 究. 1 、 双子叶植物 木材 . 植物学报 、 2
卷 、 3 期 。
刘慎谓等 : 19 6 6、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 科学出版 社 。
耶 曾柯一赫 墨列夫斯基 人、 A . 1 9以 、 木材解剖与双子叶植物 的生态进化 (喻诚鸿译 ) 。
科学出版社 。
竹内亮等 : 19 5 9 、 中国东北经济树木图说 . 科学 出版社 .
成俊卿等 : 19 60 、 中国 主要树种的木材鉴 别及其工艺性 质和用途 . 中国林 业出版社 .
伊梢 K 、 均 6 3、 植物解剖学 (李正理译 19 62) . 科学出版社 。
成俊卿等 : 19 82 、 阔叶树材粗视构造的鉴 别特征 . 林 业科学 、 1 期 .
黄达 章等 : 19 6 4 、 东北经济木材志 。 科学出版社 。
周以 良: 19 6 4、 中国东 北东部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 植物尘态 学与
地植物学丛刊 , 第 2 卷 、 第 2 期 。
唐耀 : 均 3T 、 云南热带材及亚热带村 。 科学 出版社 .
钱家驹等 : 19 8 0 、 长 白山 植物垂直分 布名录 。 东北师大学报编辑部 。
钱家驹 : 19 8 0、 长 白山 高山冻原 带植物的调查研 究简报 . 森林 生态 系统研究 ( l ) 。 中
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 。
王战等 : 19 8 0、 长 白山 北坡主要森林类型及其群 落结构特点 ( 之一 ) 。 森林生态系统
研究 1 、 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
赵 大昌 : 19 8 0、 长 白山的植被 的垂直分布带 . 森林生态 系统研究 1 . 中国科学院长 自
山森林生态 系统定 位站 。
张风岐等 : 19 8 0、 长白山地区 气候分析及其初步评 价 . 森林生态 系统研究 1 . 中国 科
学院长白山森林 系统定位站 。
杨美华等 : 19 8 0、 长 白山 的气候特征及 北坡垂直气候带 。 氏白山地理 系统论文集 , 第
一 架 .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 系 。
成俊卿 : 19 8 0、 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 。 科学出版 社 .
张凤岐等 : 19 81 、 长白山高山冻原带夏季小气候 。 森林系统研究 2 、 ,卜闪 科学院 长自
山森林 系统定位站 。
周以 良 : 19 81 、 东北森林 . 黑龙江省植物 学会 .
柴妙等 : 19 8 1、 吉林省东部沼泽的类型及其农业利用 . 长 白山 地理 系统论文 集 . 第一
集 , 东北师大地理系 。
郎奎 卿 : 19 81 、 长白山植物的地理 . 长 白山地理系统论文集 , 第一集 , 东北师大地理
系 。
钱家驹 : 19 81 、 如何划分长白山的垂 直植被带 . 长白山地理系统论文 集、 第一 集 . 东
北师大地理 系 。
黄锡畴等 : 19 81 、 长 白北侧的自然景观带 . 长白山地理系统论 文染 , 第一 集 , 东北师
大 地理系 .
王 战等 : 19 3 2 、 长白山植物名录 。 中国科学院长 白山森林 生态系统定位站 。
钱家驹 : 1 9 8 2、 长 自山 岳桦林 的调查研究 . 长白山地理系统论 文集 , 第一 集 , 东北师
大地理系 。
伊梢 K 、 19了7 、 种子植物 解剖学 (第二牌 ) , 李 正理译 , 19 82 。 科学 出版社 .
巴斯 P 、 19 8 3、 木材解剖学的生态趋向 。 北京大学生物 系木材解剖学学术 报告 , 第八
讲 ( 邵伟译 ) 吉林 农业 大学植物教研室 。
山林通 : 19 3 8、 朝鲜产木材O 识别 . 革裳堂 .
北川政夫 : 均 n 、 长白山植物调查报告 . 大陆科学院研究报告 .
C h
a
lk
.
L 二 19 3 6 : A No t e a n t h e M e a n i n o o f t h e T e r m 、 E a r l y W o o d a . d la t e
W
o o d
.
P r o 。 . L o e d s P h i l
.
S o e 二 V o l
.
1
.
Pa r t V
.
一 1 8 9 一
Ja n e
,
F
.
W
.
1 , 5 6: Th e S t r “ e to er o f . o o d
.
A d a . a n d C五a r le s B la 。玉, L o n -
d o .

1
.
^
.
W
. 人 : I n t e r n a t io n 一1 G lo碗 r y o f T e r m s “ se d i n \y 。 o d A n a t o m 了. T r o p .
w o o d
s
.
10 T
.
1一 26 ( 1. 6 T ) .
C
e r . s p a K
o a H
.
r
.
1 . 8 2
:
3
` 刀 o r “ u e e ` a a M o p中。 , o r . R P a e , e 一 , 。 .
T a x : a 双二 , a A , 月 . 19 4 8 : M o p中勃 o r 。 , e e ` a a 3 5 0 。 。 “ “ x n o K p o T o c e , e a , 。 x .
Hp
二以 , o 中o a 二 , A . H . , 10 5 7: n a o e o 6 o : a a a ` a .
月u e R 健。 一 x x e 月 e a e K 口盘 A . A 二 193 4 , O e R o a “ H M e r o 三u A , a ? o 皿 , , e e 、 o r o I l c c -
刀 e 江 0 日压皿皿月 皿 P e B e C H H 曰 -
、,l沪、汀J` ,J.、 .护32“肠B盯
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