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且 L ULE TIN O FBO TA N CI A RE LS皿A民C H
纬二
V一1 .t
策 ` 翻
N二 `
l… 年派 o月
oe t
., l口. t
关于川棒分类地位的商榷及新变种
梁 维 坚
ON C LA$S IF ICAT ION O F S IC H UAN F ILB ERT
AN亡 IT S N EW V ARIE T Y
L i a o g W
e i
·
j i
a n
〔提要〕 本文那人分析与比较了 勺 ! !棒 ” 与 “ 裸 ’ 在分类性状上的明显区别 , 并考虑到裸属
种间的平衡 , 特别是再结合对其生态习性与地理分布的分析结果 , 提出 月 11裸 ” 由多年沿用
的变种地位 “ C o r y l u s h e t e r o P h夕 Il a F i s e 五. v a r . ; 。 * c h u e . e 招 s寸5 F r a . c h . , 上升为独 ,
立的种其拉丁学名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 , 恢复使用 . C or !y 盯 k切。 `hc 。 。 “ , ia H . ,
之名称。 与此同时 , 根据作者积年调查之发现 , 在 “ 川裸 , 种内发表了短柄川裸 ( C or 川。
介, e` e h o o e : s :` v a r . b r e ” `p e s W . J . L i a n g , v a r二 o , . ) 折变种 .
“ 川棒 ” 作为 “ 棒 (平棒 ) c or , 10 5 h e t e , oP 几, 110 F i s e h . ” 的变种 a v a r . : 。 t c几u。 , -
才。 :` F ar cn h . ” 于 1 8 9 9年发表以后 , 它的分类地位历来为植物学家们所承认 , 但经过
调查研究 , 发现川棒的分类地位确有一定间题 , 应该脱离 “ 裸” 的种内范筹而由变种上
升为独立种。
首先从形态特征来看 ,
( i ) 川裸叶先端渐尖呈尾状 , 侧脉有 6 一 9 对 , 而雄叶先端平截或凹缺 , 中央具
突尖 , 侧脉仅具 8 一 6 对 , 叶形也较宽短 , 两者有较明显的差异 。
( 2 ) 川雄花药为红色而棒花药为黄色。
( 3 ) 川裸果荀在果实之上者不级缩以至逐渐过渡为明显地溢 缩 , 其果苞裂片边级
有疏齿 , 很少全缘 , 而棒果苞不缀缩 , 且裂片为全缘 , 很少有齿 。
( 4 ) 川棒为较高大之灌木或为小乔木 , 树高 3 一 7 米 , 而棒则为滋木 , 树高 1 一
2 ( 2
。
9 ) 米 。
( 6 ) 川棒坚果圆球形 , 形态变化较小 , 而捧的坚果有圆球形 、 扁回形 , 长圆形寄
一形态变化较大 。
* 文你粉工作单位 : 江宁 , 大连 , 江宁右经济林 研究所 ( L认o n i n g E c o n o . ic F o一 t r y I n s t i t . t。 , D 一 l io n ,
毒抽钟如:) 本大承枕甲农业大 , 娜 . 一 张育明橄扭审阅 .
一 1 1 5一
因此 , 川棒在分类性林夫汽炜具食辫明显的羞异, 卜 从种间特征的平衡来看 ,特征的分化已经达到独立种的程度而不宜包含在棒的种内。 再从生态习性和地理
截}、舅赚有种的自然分布区也有很少交叉 , 但基本上是各自占据着不同的条件和
域 的 。 川棒分布在秦岭以南 (包括秦岭 ) 以至华东 、 华中和西南 (川 、 贵 ) ,
温润气侯 。 而棒则分布在秦岭以北 (包括秦岭 ) 以至华北 、 东北 、 朝鲜 、 日本 、
至苏联的远东区和欢娜西请利亚扩性耐寒且较为耐干认粤冷凉气疾、 ,
其形态
分布事分布区
喜温暖
蒙古直
根据以上理由 , 我们认为川棒做为种为宜 , 其拉丁学名应该采用 “ co r’ lus 左侧。 i `加妒
e sn is H
u , 。 `
众所皆知 , 胡先骗 先生于 1 9 4 8年依据在贵州省采集的标本为模式 , 在 《静生汇报 》
上发表了黔棒 C or 万I u : k留 ie hc 。* sn l’s H u 这个新种 , 而在同年由他研究编写 出版的 《中
国森林树木图志犷弟的棒科棒属中 , 同时记载了 “ 川捧 c o r’ l。 : 丁加 , er oP ` ; l al iF s o h .
: 。 r c h u o n e n s i s F r a 。 c h 。 , 和 u黔棒 C o r夕Iu s k留。 f c h c 留。 n s i s H u ” , 从他的记述中可
他认为两者的区别是黔棒的果苞 “ 在坚果之上收缩 ” , 而作为棒之变种的川棒的果
“ 在坚果之上不收缩” , 该书所附的植物图也可看出这一点 。 然而近年来 中国植物志
知苞
( 19 79) 在整理捧属时已将黔棒并人为川棒 (变种 ) 的同物异名 。 对此 , 亦即在 ,’J l!棒
与黔棒是否为同物 ” 这一问题上 , 我们完全同意 《中国植物志》 的意见 。 根据我们几年
来的调查 , 结合研究大最标本 , 川棒果苞由较短至较长 , 由在坚果之上不收缩以至逐渐
过渡为收缩以至较明显地收缩 , 其间特征连续而难 以分隔开 , 但其他分类性 状 却 均 相
同 ,因此绝难再从里面区分为不同的类型甚至独立的种 , 与此同时 , 我们也观察对比了胡
先生定名的模式标本 , 它与川棒确立属同物 , 不应再建立另外的分类群 。 按照 “ 国际植
物命名法规 ” 的规则 , 其在种一级上的最早 , 合法 、 的正确名称即是勿夕训us k“ i比酬 -
二 sn is H u ’ 。 至于中文名称 , 其最早的广为应用且习用多年的名称则应采用 a] ! }棒 ” 。
川 . (中国树木分类学 ) 黔捧 (中国森林树木图志 )
C o r y lu , k w . i c h o w e . , . , H
u i n B u l l
。
F a n M e m
.
I n s t
.
B i o l
. n . s e r . 1 : 14 9
.
1 9 4 5
。 胡先骤 , 中国森林树木图志 2 : 7 7 . 图版 2 9 。 1 9 4 8 . — OC r’ l u s h` t ` f帅彻 11`
F i s e h
。 丫 a r 。 s u t e汤“ e 几 e 月: 15 F r a n e h 。 i n J o u r n 。 d e B o t 。 13 : 1 9 9 。 18 9 9 , B住 r k 。 i n
J o u r n
.
L i o n
。
S o e
.
B o t
.
26 : 5 0 4
.
1 8 9 9 ; H
.
W i
n k l
.
i n E n ` I e r , p f l a n z e n r e i e h
1 9 ( VI 一 6 1 ) : 4 8 。 1 9 0 4 ; S e h n e i d 。 , 111。 H a n d b 。 L a u b h o l z k 。 2 : 8 9 6 。 1 9 1 2 。 . t
s n S a r ` . , P I . W i l s . 2 : ` 4 5 . 1 , 2 6 , 陈嵘 , 中国树木分类学 1 7 5 . 19 3 7 , 胡先骇 ,
中国森林树木图志 2 : 6 9 。 图版 2 6 . 1 9 4幻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 3 9 6 . 图 7 92 。 1 9 7 2 ,
秦岭植物志 1 ( 2 ) : 6 2。 19 74 , 中国植物志 21 : 51 . 1 9 7幻 中国树木志 2 : 2 15 5 .
图 1 0 7 7一 4 。 1 9 8 5 。
丫 a r 。 k , : c h o , . n s l ,
、 ’ 落叶大泊木或小乔木 , 一高 .3 、 7米 。 老枝灰福色或黄揭色 , 小枝黄福色或灰褐色 ,
具稀疏柔毛和腺毛 , 皮孔大而突出 , 芽揭色 , 卵回形 , 顶端稍尖。 叶椭圆形 , 卵形 , 宽
卵形或有时近圆形 , 长 8 二药厘米 , 宽 . 6· 4一 10 · 2 厘米 , 先端渐尖或尾状 , 基部心形 ,
对称或不对称 , 边缘具不规则的尖的重锯齿 , `上面无毛或稍具稀疏长柔毛 , 下面仅脉上
一 1 16 一
具稀疏长柔毛 , 侧脉 6 一 9 对 , 叶柄长 1 . 4一 3厘米 , 具稍稀的短柔毛 。 雄花序着生于
小枝的上部叶腋 , 圆柱状直立或下垂 , l一 7 个成总状着生 , 长 1 . 3一 4 . 3 厘米 , 径 2 . 7
一 4 . 1毫米 ; 苞片小 , 三角形 。 果单生或 2 一 6 个簇生 , 果苞钟状 , 其苞叶两片略张开 ,
与坚果近等长或比坚果长 ,在坚果之上不缴缩以至略溢缩以至较明显溢缩 ,其上密生腺毛
和柔毛 , _匕端分裂成若干尖锐的裂片 , 裂片边缘有疏齿 , 很少全缘 , 坚果近球形 , 红褐
色或黄褐色 , 表面有短绒毛 , 果径平均 1 . 45 厘米 。 花期 8 月 , 果熟期 9 月下旬 。
生于海拔 2 0 一 2 5 0。米的山地林间。 分布于陕西 、 甘肃 (中部和东南部 )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四川 、 贵州等省 。
在川棒种内 , 经我们数年采集调查 , 发现有以下 l 个新变种 :
短栖川橄 (拟 ) 新变种
v a r . b r e v iP e s W
.
J
.
L i a n g
, v a r . n o v .
A t y p
o d i f f e r t r a m u l i s d e n s e g l a o d u l o s i s e t P u b e s e e n t i b u s
, P e t i o l i s b r e
-
,
v i s s i m i s o
。
7一 1 . 1 e m l o n g i s d e n s e g l a n d u l o s i s e t P u b e s e e n t i b o s -
H a b
。
i n s i l v i s m o n t a n i s
.
J i a n g x l (江西 ) : L u s h a n (庐山 ) , 1 8 . I X . 1 9 8峨, W . J . L i a n 乙 (梁维坚 ) 10 3 ( T y pu , ,
10 L i a o n i : 9 E e o n o tn i e F o r e s t r y I n s r
.
e o n : 。 r v a t u r ) J亩a n g s u (江苏 ) : N a n j i n g (南京 ) ,
:
8
.
X
.
19 85 , W
.
J
.
L 是a n g (梁维坚 ) , 1 9 7 , 1 9 8 . Z he j i a n J (浙江 ) : H a n g : h o 。 (杭州 ) , 4 . x .
19 55
,
W
.
J
.
L i a n g (梁维坚 ) 1 5 0 , 15 1 , 2 5 3 , 一5 4 , 1 5 5 , 1 5 5 , 1 5 7 . H o n a n (湖南 ) : H e n g s h a n
·
(衡山 ) , 29 . I X . 2 98 5 , W . J . L i a n g (梁维坚 ) 1 2 2 , 1 23 、 12 4 , 1 2 5 , 12 7 , 13 0 .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是 : 小枝密生腺毛和短柔毛 , 叶柄极短 , 长。 . 7一 1 . 1厘米 ,
密生腺毛和短柔毛 。
生于山地林间 。 分布于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南等省。 模式标本采自江西省庐山 。
一 1 1 7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