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igma Receptiv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llen Tube Growth of Corylus kweichowensis

川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4,27(3):403 409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4)03040307
川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
霍宏亮1,2,张日清1,马庆华2,赵天田2,梁丽松2,王贵禧2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
实验室,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收稿日期:20131125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重要榛属植物资源种质创新与培育”(201304710)
作者简介:霍宏亮,Tel:01062889634.E-mail:hu_ohongliang@126.com
 通讯作者:Email:wanggx0114@126.com
摘要:以川榛为实验材料,以平榛和平欧杂种榛为对照,采用荧光显微法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授粉方式、不同花
序形态、不同授粉时间柱头上花粉的附着数量、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的生长特性,以期确定川榛最佳可授期和授粉
方式,掌握花粉萌发所需的适宜温湿度。结果表明:川榛不同花期柱头可授性大小为:盛花期>末花期>露红期;川
榛疏散状花序的可授性优于直簇状,平刷授粉效率优于点授;在加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高湿度条件下,花粉管萌发
和生长速度先于温室和田间条件,说明湿润温和的环境更利于川榛花粉的附着、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环境温湿度
和种质对花粉管萌发具有重要影响,花粉管的生长速度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较大,与种质无关。
关键词:川榛;花期;花序形态;可授性;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
中图分类号:S664.4 文献标识码:A
StigmaReceptivityandCharacteristicsofPolenTubeGrowthof
Coryluskweichowensis
HUOHongliang1,2,ZHANGRiqing1,MAQinghua2,ZHAOTiantian2,LIANGLisong2,WANGGuixi2
(1.ColegeofForestry,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
2.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ChineseAcademyofForestry,KeyLaboratoryofTreeBreedingandCultivation,StateForestry
Administration,StateKeyLaboratoryofTreeGeneticsandBreeding,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Thisstudyistodeterminetheoptimumreceptiveperiodofthestigma,thefeasiblepolinationmethod,
thesuitablepolinationenvironmentforthecrossbreedingofCorylus.TakingC.kweichowensisasexperimentmate
rial,C.heterophylaandC.heterophyla×C.avelanaascontrolgroups,thefemaleinflorescenceswerepolina
tedwithmixedpolenofC.kweichowensis,C.heterophylaandC.heterophyla×C.avelanaatdiferentblooming
periods,usingdiferentpolinationmethodsandunderdiferentenvironments.Thepolinatedfemaleinflorescences
wereexcisedatdiferenttime,thepolenadhesionnumber,germinationrateandthepolentubewereobservedby
fluorescentmicroscopy.TheresultsshowedthatthedescendingorderofthestigmareceptivityofC.kweichowensisin
diferentbloomingperiodswasflorescenceperiod>terminalflorescenceperiod>reddotperiod.Thestigmare
ceptivityoflooseinflorescenceswashigherthanthatofthestraightclusterinflorescences.Themethodofparalel
brushpolinationwasmoreeficientthanthemethodofpointpolination.Whenthepolinatedinflorescenceswere
incubatedinapetridishwithdoublelayerwetfilterpaper,boththegerminationandgrowthspeedsofpolentubes
werefasterthanthatinthegreenhouseandthefield,indicatingthathumidandmildenvironmentwasmoresuitable
fortheadhesionandgerminationofthepolen,aswelasthepolentubegrowthofC.kweichowensis.Thetempera
tureandhumidityandthegermplasmofthepolinatedinflorescenceshadimportantefectsonthegerminationofthe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polen.Thespeedofpolentubegrowthwasstronglyinfluencedbyenvironmentaltemperatureandhumidity,but
hadnothingtodowithgermplasm.
Keywords:Coryluskweichowensis;bloomingperiod;inflorescencemorphology;stigmareceptivity;polentube;
fluorescencemicroscopyobservation
榛子为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L.)植
物,是重要的坚果树种和上等的木本油料作物。通
过平榛和欧洲榛的种间杂交,中国已经成功培育出
适合中北部栽培的平欧杂种榛,结束了国内榛子没
有栽培品种的历史,推动了榛子产业的发展。中国
榛属植物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居世界首位。川榛
(CoryluskweichowensisHu)是中国榛属植物资源中
重要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陕西、四川、湖北、湖
南、江西、浙江、贵州等中南部地区,分布范围广、适
应性强,坚果有较好的经济性状,是培育适合南方栽
种的榛子品种的重要亲本材料[1]。在生产上,榛子
坐果率偏低、空壳、出仁率低等问题一直是影响果实
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保证良好的授粉受精是解
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2]。榛子的授粉受精与柱头
可授性密切相关,柱头可授性是指柱头接受有活性
的花粉和维持亲和花粉萌发的性能,是花发育成熟
的重要标志[3-4]。研究不同花期、花序形态、授粉方
式及温湿度对川榛柱头可授性的影响,掌握川榛可
授性与上述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为榛子杂交育种
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人工辅助授粉,提高产量和品
质上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植物的受精结实
与柱头的可授性密切相关,柱头的可授性随花期、柱
头形状、授粉方式、环境温湿度等变化而表现迥异。
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是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
定柱头是否具有可授性,此方法反应灵敏,并在短时
间内可观测到结果,但是量化指标较少;相比之下,
利用荧光显微法判断柱头可授性和花粉管生长特性
直观准确[5-7]。柱头的可授性与环境的温湿度密切
相关,长时间的阴雨或过度干旱都会降低柱头的可
授性,在一定的逆境范围之内,柱头的可授性具有一
定的伸缩性和自我恢复能力[8],并且在植物品种和
个体之间具有差异。可授性对植物受精结实有重要
影响,研究证实,不同花期柱头的可授性不同,在最
佳可授期授粉,植物的结实率或结子率都明显高于
其他时期[9-10]。国内学者对平榛(Corylushetero
phylaFisch.)和平欧杂种榛(C.heterophyla×C.
avelana)‘达维’柱头的可授性研究认为,在柱头长
度达到最大值前后,对花粉的附着数量最多,人工套
袋处理可延长柱头的可授期,柱头对花粉粒的附着
能力存在种间差异[11];但上述研究未涉及榛子不同
花期、花序形态、授粉方式等对柱头可授性的比较及
环境温湿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川榛
是中国特有的榛属植物资源,国内对川榛可授性的
研究较少,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不能满足育种、栽培
和生产需求,对于授粉方式、花序形态及温湿度等因
素对川榛柱头可授性和花粉萌发的影响等研究未见
报道。本实验利用荧光显微法,从时间、空间、外界
环境3方面对川榛柱头可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
究,填补榛子柱头可授性影响研究的空白,旨在对比
不同花期和授粉方式对川榛柱头可授性的影响和差
异,确定川榛的最佳可授期和最佳授粉方式;对比不
同花序形态对川榛柱头可授性的影响,为遗传育种
提供实验基础;研究川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
性与温湿度间的关系,为选择和控制杂交育种时所
需的环境条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于2012年11月至12月在休眠初起进行材料
收集,川榛采自陕西省宝鸡市秦岭主峰太白山(33°
55′30″N、107°30′25″E),对照材料平榛和平欧杂种榛
‘达维’采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玉泉山榛子实验
基地。剪取发育充实、花芽饱满、花序较多的1年生
枝条,长度30 50cm的花枝,各100余枝,保湿带
回中国林科院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于0
4℃冷库保湿保存,满足低温休眠需求后[12],用于实
验处理。
1.2 水培处理
每份样品各取20枝左右在温室中隔离水培,待
雄花序拉长后收集花粉,装在带有棉塞的小玻璃瓶
中,放在-20℃无霜冰箱内冷藏保存、备用。将其
余带有雌花芽的枝条摘除雄花序后进行水培,根据
雌花芽的开放程度,进行柱头可授性研究。
1.3 试验方法
1.3.1 川榛不同花期对柱头可授性的影响 将单
个雌花序开放的不同阶段分成3个时期:(1)露红期
404
第3期 霍宏亮等:川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
(图1a):柱头露出芽顶1 2mm左右;(2)盛花期
(图1b):雌花完全展露,颜色鲜艳,花柱挺立;(3)末
花期(图1c):柱头微微下垂,颜色变暗。
分别剪取露红期、盛花期、末花期的川榛花枝段
置于培养皿中,每个花期10朵,培养皿加双层湿滤
纸,室内给每朵雌花授以具有活力的足量平榛花粉
(多株混合花粉,亲和性高,下同),室温保湿培养
24h后,取下花芽FAA固定12h以上,进行荧光显
微观察,花芽用蒸馏水冲洗数次,用 8mol·L-1的
NaOH软化 4h,再次用蒸馏水冲洗数次,花柱用
0.1%的苯胺蓝溶液(0.1g苯胺蓝,0.71gK3PO4,
100mL蒸馏水,pH值调至8.2 9.0)染色5min以
上[13-14],压片,用 ZeissImagerA1型荧光显微镜观
察花粉萌发和花粉在花柱上的附着数并拍照。
1.3.2 川榛雌花序形态和授粉方式对榛子柱头可
授性的影响
1.3.2.1 雌花序形态 疏散状(图1b左侧)和直
簇状(图1b右侧)。疏散状指排列较疏松,并略向
外倾斜;直簇状指每根花柱之间紧密排列,并直立
生长。
1.3.2.2 授粉方式 点授和平刷。点授指蘸取花
粉点授于柱头之上;平刷指用棉签、毛笔等将花粉涂
抹于整个花柱的裸露部分。
取长势相近的疏散状和直簇状盛花期川榛雌花
各20朵,每类花序形状用平榛花粉平刷或点授各10
朵。授粉后培养、固定和观察方式同1.3.1节。
1.3.3 温湿度对柱头可授性和花粉萌发的影响 
取川榛、平榛、‘达维’去雄花枝各60枝,每份样品随
机分成A、B、C3组,每组20枝,A、B2组分别放在
温室和室外水培,待雌花盛花时直接在花枝上授平
榛花粉,用 HUATO牌温湿度记录仪记录温湿度情
况;C组温室催花,雌花露红后剪取雌花枝段,置于
加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培养,盛开后进行授粉,记
录培养皿内的温湿度变化。3组的温湿度条件见表
1。培养皿中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极差最小,温室和
田间的平均温度相差不大,但田间温度极差最大,瞬
时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超过温室数据;环境平均
湿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培养皿 >温室 >田间。3
组材料都在授粉后8、16、24、32、40、48、56、64、72h
分别取下花柱连同子房,FAA固定 24h以上,荧光
显微观察。调查花粉萌发率,使用AxioVision4数码
测距软件测量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长度。
表1 不同处理间的温湿度条件
处理
最高温度
/℃
最低温度
/℃
平均温度
/℃
平均湿度
/%
露点温度
/℃
培养皿 37.3 23.3 25.3 95.3 24.2
温室 30.2 8.2 19.7 67.3 8.6
田间 39.0 5.8 17.2 38.2 -6.8
1.4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个视野,荧光显微观察柱
头上附着花粉数,进行统计分析。花粉管萌发率为
0% 25%的用“+”表示,萌发率为25% 50%的
用“++”表示,萌发率为50% 75%的用“+++”
表示,萌发率为75% 100%的用“++++”表示。
每个处理重复3次,数据用Excel2003进行统计,用
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花期对川榛柱头可授性的影响
荧光显微观察显示:用0.1%的苯胺蓝溶液染
色后DAPI光片激发的情况下,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花
粉的附着情况,而在 FITC光片激发,花粉管发出的
荧光会更加强烈。对不同花期的川榛授粉后进行观
察,结果(表2)显示:川榛雌花在露红期已具有一定
的可授性,单个柱头附着花粉数为12 78粒,平均
为39.27粒;盛花期单个柱头附着花粉数为 21
180粒,平均为 110.03粒;末花期的平均值为
11997粒,最多可达206粒。对3个花期柱头附着
花粉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露红期柱头附着花
粉的数量比盛花期和末花期的低,差异极显著(P=
0<0.01)(图1d f);而盛花期与末花期柱头对花
粉的附着能力差异不显著(P=0.328>0.1)。3个
时期花粉萌发率的差异较大,盛花期柱头花粉的萌
发率在75%以上,露红期的一般不高于50%,末花
期的介于二者之间,为50% 75%。综合表明;盛
花期的可授性最强,是川榛的最佳授粉期,其次为末
花期和露红期。
表2 不同花期柱头花粉附着数和花粉萌发率
花期
花粉附着数
平均值/粒
标准差
最大值/

最小值/

花粉
萌发率
露红期 39.27a 17.221 78 12 ++
盛花期 110.03b 46.245 180 21 ++++
末花期 119.97b 46.426 206 49 +++
  注:+:代表萌发率为0% 25%;++:代表萌发率为25%
50%;+++:代表萌发率为50% 75%;++++:代表萌发率为
75% 100%;下同。
50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2.2 不同花序形态和授粉方式对川榛柱头可授性
的影响
用1.3.1节所用方法,统计川榛疏散状和直簇
状的雌花授粉后柱头上花粉附着数和萌发率,进行
统计和T检验分析,结果(表3)显示:疏散状雌花授
粉后,花粉附着数最小值为55粒,最大值163粒,平
均花粉附着数为104.9粒,花粉的萌发率为75%
100%;直簇状雌花授粉后,花粉附着数最小值为21
粒,最大值为125粒,平均花粉附着数为77.67粒,
花粉的萌发率为50% 75%。2种花序的花粉附着
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无论是花柱上附着花
粉的平均数量,还是花粉萌发率,疏散状的都普遍高
于直簇状的,可见川榛雌花疏散状的花序为花粉萌
发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其可授性更高。
以平刷和点授授粉的雌花平均花粉附着数分别
为104.9、39.97粒(表4),平刷授粉的平均萌发率
很高,约为75% 100%,而点授的花粉萌发率只有
25% 50%,授粉方式对柱头可授性的影响极显著
(P<0.01)。显然,平刷授粉有助于榛子花粉在花
柱上附着和萌发,更好的完成受精作用,因此,以平
刷授粉的川榛柱头表现出较高的可授性。
表3 不同形态雌花序柱头的花粉附着数和花粉萌发率
花序
形态
花粉附着数
平均值/粒
最大值/

最小值
/粒
标准差
花粉
萌发率
疏散状 104.90 163 55 26.915 ++++
直簇状 77.67 125 21 26.974 +++
表4 不同授粉方式雌花序柱头的花粉附着数和花粉萌发率
授粉
方式
花粉附着数
平均值/粒
最大值/

最小值/

标准差
花粉
萌发率
平刷 104.90 163 55 26.915 ++++
点授 39.97 66 23 11.485 ++
2.3 温湿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荧光显微观察显示:给川榛雌花授粉后,花粉均
匀的附着在柱头表面。在加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
中,由于湿度较大(RH≥90%),柱头附着花粉较多
(图1i),花粉大量萌发,大量花粉管平行向花柱基
部生长(图1l);而温室中授粉的花粉附着数量(图
1h)明显少于加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花粉管萌发状
态良好(图1k);在田间授粉的柱头由于受到外界因
素影响,花粉附着数较少(图1g),并且与温室和培
养皿条件下的花粉管生长状况相差较大,只有少数
几条花粉管向子房伸长(图1j)。可见,环境对川榛
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有重要影响,在湿润温和的培
养皿中,花粉附着数量和萌发状况明显高于温度和
湿度较低的温室和田间。
环境条件对花粉管的生长也至关重要,由图2可
见:培养皿中的川榛花粉管在授粉2h后即开始萌发,
生长速度最快,可达65.73μm·h-1,20h后花粉管即
到达花柱底部;在温室中,川榛在授粉8h后花粉才开
始萌发,花粉管生长速度为39.27μm·h-1;在田间,
川榛在授粉16h之后才开始萌发,但花粉萌发后花粉
管迅速生长,速度为44.09μm·h-1,略大于温室的生
长速度,所以在授粉56h后,2个环境下生长的花粉
管均能到达花柱基部,进入子房。
相同的授粉环境下,川榛、平榛、‘达维’3份样
品的花粉管生长情况对比显示:在培养皿中,3份样
品都在授粉2h后花粉管开始萌发,并在20h之内
抵达花柱基部(图3a);在温室中,3份样品授粉后
8h花粉才开始萌发,花粉管伸长到花柱底部所需时
间都为56h(图3b);在田间,花粉开始萌发的时间
存在差异,平榛和‘达维’在授粉8h后开始萌发,川
榛则推迟到16h后才开始,同样在授粉 56h后3份
样品的花粉管抵达花柱基部(图3c)。相同环境下,
不同榛子样品间的花粉管平均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
(P>0.1)。由此可见,环境条件对花粉在川榛柱头
的附着和萌发具有显著影响,湿度大、温度适宜的情
况下,花粉附着数大,花粉萌发率高;同时,温湿度对
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起始时间具有重要影响,在湿
度较大的环境下较早萌发,生长速度较快。
3 结论与讨论
(1)榛子雌花开放及不同花期柱头可授性的差
异分析 榛子雌花序达到一定需冷量后,在适宜的
环境下开始萌动,花柱露红后逐渐伸长,达到盛开,
之后从柱头顶端逐渐失水缢缩,直到全部萎蔫(图1
m o)。在未授粉的情况下,雌花从露红期到末花
期结束会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柱头始终保持一定
的可授性。国外报道,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生长的
欧洲榛,雌花开放可持续3个月左右[15-16];国内学
者对平榛柱头的研究表明,对枝条套袋的雌花,花后
30d内,可授性柱头百分率均在 90%以上,花后
40 50d时,可授性柱头仍超过70%;然而,在自然
授粉条件下,雌蕊柱头在开花 4d后迅速枯萎变
短[11]。本研究通过离体枝条水培和田间活体观察
也发现,川榛雌花的单花开放过程与外界环境条件
及是否授粉密切相关,川榛雌花单花开放的持续时
间表现为:培养皿>温室>田间,而在自然条件下,
604
第3期 霍宏亮等:川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
a:露红期花序;b:盛花期花序(左:疏散状花序;右:直簇状花序);c:末花期花序;d:露红期花粉附着情况;e:盛花期的花粉附着情况;
f:末花期的花粉附着情况;g和j为川榛在田间的花粉附着和花粉管萌发状况;h和 k为川榛在温室的花粉附着和花粉管萌发状况;i和 l
为川榛在培养皿的花粉附着和花粉管萌发状况;d i为DAPI光片激发;j、k、l为FITC光片激发;m、n、o为川榛花柱的失水萎蔫过程。
图1 榛子雌花序及花柱
70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7卷
图2 不同环境下川榛花粉管生长情况对比
图3 不同环境下不同榛种花粉管生长特性对比
雌花开放的进度和持续时间也会随着气温的起伏而
变化。国外学者对欧洲榛的雌蕊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发现:花柱由外层的乳状突起、一或两层表皮细
胞和中央传输组织三部分组成,乳状突起在柱头表
面大面积覆盖。乳突是具有角质层薄膜的单细胞,
随着乳突细胞的生长,乳突外壁逐渐变为由纤维素
排列紧密的双层结构,外层较厚并带有致密的电子
云,突起之间的间隙和带电性有利于花粉的附
着[17-18]。上述解剖学证据奠定了榛子柱头可授性
的生物学基础。可授性随花期变化不同是由每个时
期柱头的长度、花粉可附着表面积及柱头生命活力
的差异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时间对柱头的
空间结构和生物学性状的作用来实现。本研究结果
表明,川榛可授性强弱顺序为盛花期 >末花期 >露
红期。从花粉的附着能力和萌发情况看,盛花期的可
授性最强,是最佳可授期,末花期与盛花期柱头对花
粉的附着能力差异不显著,但花粉的萌发率开始下
降。盛花期花柱长度即花粉可附着表面积达到最大,
因此花粉的附着数量最多,这与国内对平榛的研究相
同[11],此时雌花生命力最旺盛,因此诱发花粉萌发的
能力也最强。本研究选取的末花期是指“花序微微下
垂,颜色变暗”,此时柱头顶端尚未出现明显的失水、
萎蔫,即花粉可附着表面积仍然较大,对花粉的附着
能力依然较强,但受内部生理因素的影响,花粉的萌
发率出现下降趋势,但仍具有一定的可授性。
(2)花序形态、授粉方式对川榛柱头可授性的
影响 川榛的雌花为头状花序[1],本研究通过田间
调查和离体枝条水培发现,川榛雌花的盛开,呈2种
类型的花序,即直簇状和疏散状。榛子柱头解剖结
构的特殊性表明,识别花粉的乳突细胞在榛子柱头
表面大面积覆盖[15-16],雌花开放过程中,裸露在空
气中的柱头一般都具有附着花粉的能力。本研究表
明,无论是柱头上附着花粉的数量,还是花粉萌发
率,疏散状花序的可授性都普遍高于直簇状花序。
疏散状花序为花粉的附着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因
此附着花粉数较大,萌发率也较高。
在适当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授粉,是保证受精
结实和丰产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对人工授粉的2种
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刷授粉充分利用了柱
头可附着花粉的表面积,有助于榛子花粉在花柱上
的附着和萌发,从而更好的完成受精作用,这一结果
也与榛子柱头表面乳突细胞的排列有关[17-19]。实
际操作中,露红期的授粉只能采取点授的方式,雌花
达到盛开后,才可能对不同排列的花柱进行平刷授
粉。授粉时应根据榛子雌花序的形态差异,选择合
适的授粉方式,使尽量多的花粉均匀涂抹于花柱表
面,以利于其附着和萌发,授粉效率优于点授。
804
第3期 霍宏亮等:川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
(3)授粉亲和机制和花粉管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温湿度对于川榛柱头上花粉的附着和萌发具有显
著影响,湿度较大、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花粉附着量
大,花粉萌发较早、萌发率高、花粉管生长速度较快。
自然界中,根据物种性成熟时雌蕊柱头是否分泌粘
液,将柱头分为2种类型,即湿性柱头和干性柱头。
在受精过程中,湿性柱头的分泌物既可以减少水分
流失,又可以提高柱头的花粉粘附能力,促进花粉的
萌发;而干性柱头在开花传粉时并不产生分泌物,依
靠柱头表面的蛋白质薄膜的亲水性,通过其下层角
质膜的中断处吸收水分,保障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
和生长[20-22]。榛子属于干性柱头,柱头表面覆盖干
性乳突细胞,对附着其上的花粉进行亲和性的识别。
花粉与柱头接触后,若二者是亲和的,花粉内壁释放
的角质酶前体被柱头的蛋白质薄膜所激化,将蛋白
质薄膜下的角质膜溶解,花粉管得以传入乳突细胞,
很多花粉管突破柱头表面,平行深入到柱头内部;若
不亲和,柱头乳突细胞发生排斥反应,随即产生胼胝
质,阻碍花粉管进入,花粉萌发受抑或萌发后形成缠
绕、球状的花粉管[23-26]。因此,从榛子的授粉亲和
机制看,干性柱头的遗传性质,使花粉在柱头上的附
着和萌发,更易受到外界环境温湿度的影响,适宜的
温湿度条件有利于花粉在柱头上附着和萌发。本研
究结果表明,在温和、高湿的培养皿培养下,柱头表
面粘附的花粉数远高于在温室和田间授粉的柱头,
并且花粉萌发较早、萌发率高、花粉管生长速度较
快。在培养皿(23.3 37.3℃,RH=95.3%)和温
室(8.2 30.2℃,RH=67.3%)条件下,不同样品
间花粉管的萌发和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在田间
(5.8 39.0℃,RH=38.2%)授粉后,川榛花粉的
萌发时间明显落后于平榛和平欧杂种榛‘达维’,这
一结果可能与样品的适生环境有关,平榛主要分布
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抗寒性极强,平欧杂种榛是平榛
和欧洲榛的种间杂交后代,‘达维’是目前筛选出的
平欧杂种榛中最为抗寒的品种之一,而川榛主要分
布于华中南地区温和湿润的环境下,因此可能导致
了其在田间授粉时出现萌发较晚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张宇和,柳 鎏,梁维坚,等.中国果树志·板栗:榛子卷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90-200
[2]RahemiM,MojadadD.Efectofpolensourceonnutandkernel
characteristicsofhazelnut[J].ActaHort,2001,556:371-376
[3]DafniA.PolinationEcology,aPracticalApproach[M].New
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59
"
89
[4]叶要妹,张俊卫,齐迎春.百日草柱头可授性和花粉生活力的
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376-2381
[5]赵剑颖,张华丽,张西西.万寿菊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9):159-163
[6]马春英,屈 平,王文全.甘草花粉超微鉴定及花粉活力、柱头
可授性荧光显微镜观察[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3):
396-401
[7]律春燕,王 雁,朱向涛.黄牡丹与芍药组间杂交花粉与柱头识
别的解剖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10):1988-1994
[8]杨 芩,付 燕,王永清.阴雨对‘大五星’枇杷柱头可授性和
花粉活力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86(3):221-224
[9]王其刚,张 颢,蹇洪英.月季柱头形态发育进程与可授性
[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6):169-173
[10]刘 宁.花柱和柱头的结构[J].生物学通报,1998,33(4):
15-17
[11]刘剑锋,颜 ,程云清,等.榛子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与
结实特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34(3):58-63
[12]MehlenbacherSA.Chilingrequirementsofhazelnutcultivars[J].
ScientiaHorticulturae,2001,47:271-282
[13]王 君,康向阳,刘立成,等.青杨派树种雌蕊柱头可授性及
最佳授粉时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4):30-35
[14]HampsonCR,AzarenkoAN,SoleldnerA.Polenstigmainterac
tionsfolowingcompatibleandincompatiblepolinationsinhazelnut
[J].HorticulturalScience,1993,118:814-819
[15]ThompsonMM.GeneticsofincompatibilityinCorylusavelanaL.
[J].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1979(54):133-116
[16]GermainE.Thereproductionofhazelnut(CorylusavelanaL.):
Areview[J].ActaHorticulturae,1994,351:195-210
[17]ThompsonMM.IncompatibilityalelesinCorylusavelanacultivars
[J].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1979,54:29-33
[18]Fabrizio,Ciampolini.Thestructureandcytochemistryofthestigma
stylecomplexofCorylusavelanaL.‘TondaGentiledeleLanghe’
(Corylaceae)[J].AnnalsofBotany,1998,81:513-518
[19]CherylR,Hampson,AnitaNA.PolenStigmaInteractionsfolow
ingCompatibleandIncompatiblePolinationsinHazelnut[J].
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Horticultural,1993,118(6):
814-819
[20]李艳华,康向阳.白杨派树种雌蕊柱头可授性及其检测方法的
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7,27(5):859-863
[21]刘林德,张洪军,祝 宁,等.刺五加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
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1,21(3):375-379
[22]徐汉卿.植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76-198
[23]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1:305-310
[24]HeslopHarisonJ.GerminationofCorylusavelanaL.(hazel)
polen:hydrationandthefunctionoftheoncus[J].ActaBotanica
Neerlandica,1986,35:265-284
[25]HampsonCR,AzarenkoAN,SoeldnerA.Polenstigmainterac
tionsfolowingcompatibleandincompatiblepolinationsinhazelnut
[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Horticultural,1993,118:
814-819
[26]MehlenbacherSA.Testingcompatibilityofhazelnutcrossesusingu
singfluorescencemicroscopy[J].ISHSActaHorticulturae,1997,
445:167-172
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