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新疆兵团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褚贵新(&+,+—),男,新疆霍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生理生态与新型肥料研究。
-./:"++%$!"&&’%’,01234/:56787494:; 8234/ < 5=2
固体磷肥和液体磷肥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
无机磷及磷肥肥效影响的研究
褚贵新&,李明发&,危常州&,胡云才!,国秀丽&,张淑英&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资环系,新疆石河子 #%!""";
!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植物营养研究所,德国慕尼黑 ?$ #)%)")
摘要:土壤磷固定是影响石灰性磷肥肥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在田间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对液体磷肥和
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处理
下加工番茄磷素营养效应。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 "—!" 52土层 @3!1A和 @3#1A含量随施肥时间明显下降,而
@3&"1A含量则显著上升,表明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不断向 @3&"1A转化并被固定。液体磷肥追肥处理 "—!" 52土层
@3!1A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 B "C")),且液体磷肥追肥可以明显保持土壤 "—!" 52土层较高的
@3#1A含量。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液体磷肥追施可减少石灰性土壤对磷的固定,增加 "—!" 52土层 @3!1A和 @3#1A
含量(! B "C")),显著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液体磷肥追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加工番茄叶片含磷量和经济产量(+&D!)
E8 > 62!)。与传统过磷酸钙颗粒磷肥作基肥处理(@F&)相比,液体肥料全做追肥可使加工番茄经济产量提高
!,CDG,并明显提高了磷肥利用率。在滴灌条件下石灰性土壤上液体磷肥分次追施比传统的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具
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液体磷肥;固体磷肥;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磷的固定;加工番茄
中图分类号:H&)%C, I & 文献标识码:J 文章编号:&""#$)")K(!""+)"!$"%)#$"#
!"#$%&"’& (# $)*%)+ ,"+ -.,"%$,. /0(1/0(.%1 #&.2)$)3&. (" 1()$ )"(.-,")’
/0(1/0(.%1 #.,’2)("1 ,"+ #&.2)$)3&. #)’)&"’4 )" ’,$’,.&(%1 1()$
@LM *74194:&,NO P4:1Q3&,R0O @63:81(6=7&,LM S7:1534!,*MT K471/4&,ULJV* H671W4:8&
(" #$%&$’%( !)*+,-.$*% ’%+ /*%0.),-.$*% 1)*,2 3’0$0 4-*5*($-’5 6()$-,5.,)7 879 :’;*)’.*)9 < =72’).>7%. *? @70*,)-70 ’%+ 4%A$)*%>7%.’5
B-$7%-7,6()*%*>9 /*557(7,BC$C7D$ E%$A7)0$.9,BC$C7D$,#$%&$’%( FGHIII;
H J%0.$.,.7 *? !5’%. K,.)$.$*%,=72’).>7%. *? !5’%. B-$7%-7,L7-C%$-’5 E%$A7)0$.9 *? M,%$-C,=NFOGOI M,%$-C,17)>’%9)
5612.,’2:J /3X8. YX=Y=XZ4=: =Q Z=Z3/ A6=[Y6=X7[(A)4[ 7:3\34/3]/. Z= Y/3:Z[ 4: 53/53X.=7[ [=4/ ^7. Z= X3Y4^ Q493Z4=: =Q
Y6=[Y6=X7[ 4:Z= 7:1[=/7]/. Q=X2 =Q A,_6456 _3[ :=Z X.3^4/W 355.[[.^ ]W Y/3:Z < O: YX.[.:Z [Z7^W,3 Q4./^ .9Y.X42.:Z _3[
53XX4.^ =7Z Z= 5=2Y3X. Z6. .QQ.5Z[ =Q ^4QQ.X.:Z Q=X2[ =Q Y6=[Y6=X7[ Q.XZ4/4(.X [=7X5.[(/4‘74^ 3:^ 8X3:7/3X)=: [=4/ 4:=X83:45
Y6=[Y6=X7[ QX35Z4=:[ 7[4:8 [.‘7.:5. QX35Z4=:3Z4=: 3YYX=356,3:^ =: Q.XZ4/4(.X .QQ454.:5W 4: 53/53X.=7[ [=4/ 7:^.X ^X4Y 4XX41
83Z4=: < -=23Z= _3[ 7[.^ 3[ Z.[Z.^ Y/3:Z < -6. X.[7/Z[ [6=_.^ Z63Z [=4/ @3!1A 3:^ @3#1A 5=:Z.:Z 3Z Z6. Z=Y "$!" 52 [=4/
^.YZ6 ^.5X.3[.^ [Z3Z4[Z453//W _4Z6 3YY/453Z4=: Z42.< L=_.\.X,@3&"1A 4:5X.3[.^ 8X3^73//W 4:^453Z4:8 Z63Z A Q.XZ4/4(.X _3[
ZX3:[Q=X2.^ =X Q49.^ Z= Z6. Q=X2 =Q @3&"1A 3QZ.X A Q.XZ4/4(.X 3YY/453Z4=: < @3!1A 5=:Z.:Z 4: Z6. Z=Y[=4/("$!" 52)_3[ 64861
.X Z6X=786=7Z Z6. 8X=_4:8 Y.X4=^ 7:^.X Z6. ZX.3Z2.:Z =Q /4‘74^ Q.XZ4/4(.X Z=Y^X.[[4:8 Z63: Z6. =Z6.X[,a./3Z4\. 6486.X [=4/
@3#1A 5=:Z.:Z _3[ 3/[= =][.X\.^ ^7X4:8 Z6. 8X=_4:8 [Z38. =Q Z=23Z= < @=2Y3X.^ _4Z6 =Z6.X ZX.3Z2.:Z[,/4‘74^ Q.XZ4/4(.X 3Y1
Y/453Z4=: X.^75.^ [=4/ A Q493Z4=: 3:^ 4:5X.3[.^ @3!1A 3:^ @3#1A [48:4Q453:Z/W,3:^ 6.:5. 42YX=\.^ Z6. A .QQ454.:5W< OZ
5=7/^ 3/[= 4:5X.3[. Z=23Z= W4./ (^+&D!) E8 > 63)]W !,CDG 5=2Y3X.^ _4Z6 ]3[3/ 3YY/453Z4=: 8X3:7/3X A(@F&)3:^ Y/3:Z
Q=/43X A 5=:Z.:Z < -6.[. Q4:^4:8[ [788.[Z Z63Z 5=2Y3X.^ _4Z6 ZX3^4Z4=:3/ 8X3:7/3X Y6=[Y6=X7[ Q.XZ4/4(.X ]3[. 3YY/453Z4=:,/4‘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A/3:Z V7ZX4Z4=: 3:^ b.XZ4/4(.X H54.:5.
!"# $%&’$%&(!’ )*(+","-*( %./* ’&0* $&+*1+"., .#/.1+.2* +& #*3(*.’* ’&", 4 )"5.+"&1 .1# *1%.13* ’&", $%&’$%&(!’ 6"&./.",7
.6","+8 9 :";!"# $%&’$%&(!’ )*(+","-*( <.’ ’+(&12,8 (*3&00*1#*# +& 6* .$$,"*# "1 3.,3.(*&!’ ’&", !1#*( #("$ "(("2.+"&1 3&1#"7
+"&1 9
!"# $%&’(:3.,3.(*&!’ ’&",;,";!"# .1# 2(.1!,.( )*(+","-*(;"1&(2.1"3 $%&’$%&(!’ )(.3+"&1;$%&’$%&(!’ )"5.+"&1;
$(&3*’’"12 +&0.+&
石灰性土壤中的磷约有 =>?!@>?以不同形态
磷积累在土壤中,难以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ABC ]。
据统计,从 A@D> 年到 C>>E 年我国主要农田土壤上
累积磷盈余约为 E@C F2 G %0C[E]。磷的残留不但降低
了磷肥的当季利用率,而且存在很大的环境风险[H]。
关于如何减少土壤中磷的固定和提高磷肥利用率已
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如从磷肥施用技术分析,少量分
次条施和启动式施肥(47’+.(+)显示出良好效果[IB=];
通过小分子有机酸酸化土壤难溶性磷或有机阴离子
竞争土壤粘粒表面的吸附位点,从而减少磷的固定,
是提高磷的利用率的另一条途径[I,DBAA]。国外近期
研究表明,液体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上的有效性、移动
性和溶解性等显著高于颗粒磷肥,并能明显促进作
物对磷的吸收[ACBAJ],且磷酸和焦磷酸等液体磷源比
等当量的磷酸二铵颗粒、重过磷酸钙明显提高了土
壤磷的有效性、小麦生物量和吸磷量[AIBAJ]。K*(+(.1#
等 C>>J年用EC4示踪证实小麦吸磷量的增加是来源
于液体肥料中的磷,液肥处理的 4#))?比固体肥料提
高了 AC?!CJ?[AH]。国内也有报道指出,石灰性土
壤中酸性液体磷肥对棉花磷素吸收具有明显的促进
作用[A=BAD]。以上表明在石灰性土壤施用液体磷肥
对提高土壤磷有效性、改善作物磷营养及磷素养分
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新疆膜下滴灌面积发展非常迅速,随水
施肥(L*(+"2.+"&1)逐渐成为滴灌条件下主要的施肥方
式,但磷肥施用仍然以固体颗粒磷肥播前施肥为主,
这显然不利于充分发挥滴灌的优势。本文采用连续
浸提的方法对液体磷肥与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
用方式对加工番茄磷素营养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磷
源及其施用方式对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各组分转化的
影响及其肥效,以期为石灰性磷素资源高效利用和
滴灌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区基本自然条件
试验区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
漠南缘。平均海拔 E>>!I>> 0,属典型的温带大陆
性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年平均气温
=MI!DMCN,日照 CEAD!C=EC %,无霜期 AH=!A@A #,
年降雨量 AD>!C=> 00,年蒸发量 A>>>!AI>> 00。
)*+ 供试材料
小区试验在石河子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土壤
类型为灌耕灰漠土(灌淤旱耕人为土,O.,3.("3 L,!7
/"’.,’),土壤 $P值(水土比 I Q A)为 DMC,O.ORE 含量
ACC 2 G F2,有机质 JMJ= 2 G F2,全氮 >MDE 2 G F2,速效磷
EJ 02 G F2,速效钾 AI> 02 G F2。土壤颗粒中 S C!0、C
!I!0、I!I>!0、T I>!0 粒径颗粒含量分别为
CHM@?、AEME?、CAMD?和 EDMA?。供试作物为当地
加工番茄主栽品种“里格尔 D= BI”( !"#$%&’()#$* &(#+,
-&*.+/ 0)-- 1 3/ :"2**( D=BI)。种植方式为膜下滴灌。
供试氮肥为尿素(U!HJ?),磷肥为重过磷酸钙
(VW4)(4CRI!HJ?),钾肥为 XO,(XCR!JC?),滴灌
酸性液体肥以液体磷酸、尿素、氯化钾以及黄腐酸、
硫酸亚铁、硫酸锌、硼酸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
成的滴灌专用清液肥(U!C>?,4CRI!J?,XCR!
J?,养分总量!EC?)。
)*,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 I 个处理,分别为:A)不施肥对照
(OXA);C)重过磷酸钙(VW4)Y尿素 Y氯化钾全部作
基肥(OXC);E)液体肥料全作基肥(LK);H)液体肥料
A G C基肥 A G C追肥(LA G CKV);I)液体肥料全部作追肥
(LV)。施肥量为 U E>> F2 G %0C,4CRI @> F2 G %0C,XCR
@> F2 G %0C,各处理氮、磷、钾施用总量和比例完全一
致,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H次重复。小区长 I 0,宽
EMI 0,面积 A=MI 0C。加工番茄的种植方式为覆膜
栽培,采用 D> 30 窄膜覆盖,每膜 C 行,膜间距 J>
30,株距 E> 30,种植密度 IH>>>株 G %0C,每个小区 E
膜,两边设保护行。小区之间用 4ZO隔板隔开,以
防止养分和水分相互侧渗,隔板埋深为 H> 30。C>>J
年春季 H月 CI日播种,C>>J年 D月收获。按常规滴
灌设计,在加工番茄整个生育期滴灌量为 IH>>
0E G %0C,分 =次滴入。基肥施入方式是在播种前把
肥料均匀撒在地表然后人工均匀翻入 >—C> 30的
土层(当地磷肥施用主要方式)。滴灌施肥方式为在
作物不同生长时期把肥料施入施肥罐随水均匀施入
土壤,生育期具体滴灌和施肥时间、比例见表 A。
@IEC期 褚贵新,等:固体磷肥和液体磷肥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及磷肥肥效影响的研究
表 ! 生育时期施肥量与灌水量分配表
"#$%& ! ’()*+($,*(-. %()* -/ /&+*(%(0&+ #.1 2#*&+ (++(3#*(-. 2(*4(. *-5#*- 3+-2*4 6&+(-1
项目 !"#$
生育期 %&$’"& ()&*"+ ,#)-&.
定植期
/##.-0(
,#)-&.
现蕾期
/12’)-0(
,#)-&.
坐果期
3)2-"45#"
,#)-&.
青熟期
6)-$’)7 8)2-"
,#)-&.
采收期
9’):#5"-0(
,#)-&.
盛果期
32;;48)2-"
,#)-&.
拉秧期
<,)&&"-0(
,#)-&.
肥料分配量(=)
3#)"-;->#) .-5")-?2"-&0 @ AB A@ A@ A@ CB @
灌水分配量(=)
!))-(’"-&0 .-5")-?2"-&0 D CE CD A@ CD CE D
!78 分析测试项目及其处理方法
加工番茄收获分 A次进行,分别在 A@@F年 D月
B日和 D月 CA日进行果实采收,植株取样在第 C次
收获时进行,取样后立即在 C@BG杀青 CB $-0,然后
按叶片、茎杆等不同器官在 H@G烘干至恒重,粉碎
样品后待测。加工番茄产量以两次实收产量之和计
产。
土壤取样方法:加工番茄播种后的第 C@、E@、
H@、C@@、CA@ .(I’7 ’8"#) ,;’0",IJ6)用土钻采集土壤
@—C@ K$、C@—A@ K$、A@—E@ K$和 E@ K$以下各层
土壤,各小区随机选取 L个样点,充分混合形成 C个
混合土样。采样部位在膜下滴灌毛管的滴头附近
C@ K$左右。土样在自然通风处阴干,分析土壤的基
本理化性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素分级按照顾益初
和蒋柏藩[CM]提出的连续浸提方法将土壤无机磷区
分为 N’A46、N’D46、J;46、3#46、O P 6和 N’C@46。具体
方法如下:加 @QAB $&; R S T’9NOL 溶液浸提 N’A46
(磷酸二钙型),@QB $&; R S T9EJK溶液浸提 N’D46(磷
酸八钙型),@QB $&; R S T9E3溶液浸提 J;46(磷酸铝
型),@QC $&; R S T’O9 P @Q@B $&; R S T’ANOL 溶液浸提
3#46(磷酸铁型),@QL $&; R S柠檬酸三钠 P T’A/AOL P
@QB $&; R S T’O9 溶液浸提 O46(闭蓄态磷),@QAB
$&; R S 9A/OE溶液浸提 N’C@46(磷灰石型)。
!79 数据统计
采用 UVNUSA@@B进行数据整理,用 I6/LQ@C分
析软件对不同处理进行 O0#4*’7 JTOWJ统计分析,
并对不同处理进行 S/I多重比较。
: 结果与分析
:7! 不同肥料处理对 ;—:; <5土层各形态钙磷含
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AQCQC 不同肥料处理对 @—A@ K$土层 N’A46含量
变化的影响 由图 C可看出,各施肥处理 @—A@ K$
土层的 N’A46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NXC),通
图 ! 不同时间各施肥处理 ;—:; <5土层 =#:>?含量变化
@(3A! "4& <-.*&.* -/ =#:>? (. ;B:; <5 )-(% 1&6*4 ,.1&+ 1(//&+&.* /&+*(%(0&+ *+*5&.* #* 1(//&+&.* *(5&
[注(T&"#):NXC—不施肥对照;NXA—重过磷酸钙(%/6)Y尿素 Y氯化钾全部作基肥;3Z—液体肥料全作基肥;3C RAZ%—液体肥料 C R A基肥 C R A追
肥;3%—液体肥料全部作追肥;相同土层方柱上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 B=显著水平,下同。
NXC—N&0")&;;NXA—%)-,;# 52,#),+&5,+’"# Y <)#’ ’0. 6&"’55-2$ K+;&)-.# 8#)"-;->#) ?’5’; .)#55-0(;3Z—S-12-" 8#)"-;->#) ?’5’; .)#55-0(;3C RAZ%—S-12-" 8#)"-;->#)
+’;8 ?’5’; .)#55#. ’0. +’;8 "&,4.)#55-0(;3%—S-12-" 8#)"-;->#) "&,4.)#55-0(;I-88#)#0" ;#""#)5 ’?&:# "+# ?’)5 -0.-K’"# ’ 5-(0-8-K’0" .-88#)#0K# -0 "+# 5’$# 5&-; .#,"+
’" "+# @ [@B ;#:#; [ %+# 5’$# ?#;&*[]
@FL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CB卷
过施肥可显著增加 !—"! #$土层 %&"’(的含量,尤
其增加了 !—)! #$土层 %&"’(含量。如在第 *次取
样时()"! +),%,)、%,"、-.、-) / ".0、-0处理的 !—)!#$
土层 %&"’( 的含量分别为 )" $1 / 21、") $1 / 21、"!
$1 / 21、"3 $1 / 21、4! $1 / 21。在播种后的 3! +,-0、
-) / ".0和 -.处理的 !—)! #$土层的 %&"’(含量分别
比 %,"增加了 *4567、"8567、)!597,9! + 分别增
加 *"7、3!7、)"7;施肥 )!! +后 -0 处理和 -) / ".0
处理的 !—)! #$ 土层 %&"’( 含量分别比 %," 增加
495*7、)"5*7。在各个时期 -0 处理的土壤 %&"’(
含量的相对增加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说明液肥追施
可提高 !—"! #$土层 %&"’(含量,增加耕层土壤磷
的有效性,使表层土壤持续保持较高的 %&"’(含量。
"5)5" 不同肥料处理对 !—"! #$土层 %&8’(含量
变化的影响 %&8’(是可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
源["!—")],磷肥施入土壤后 %&"’(首先转化为 %&8’(,
进一步转化为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 %&)!’((氟磷灰
石或羟基磷灰石)。由图 " 可知,各处理 !—"! #$
土层中 %&8’(的含量均随时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播种后第 )! +各处理 %&8’(含量均最高,到 )"! +
后降到最低。各时期不施肥处理(%,))的 %&8’(含
量均为最低,在 )!、3!、9! + %&8’(含量明显低于其他
施肥处理,在 )!! 和 )"! + 差异不显著(! : !5!*),
说明各磷源在土壤中均发生了 %&"’(向 %&8’(的转
化。处理间相比,%," 和 -. 处理的 %&8’(含量随时
间下降最快,其次是 -) / ".0,-0 处理的降幅最小,其
%&8’(含量在 3! +以前低于其他 4个处理,但在 9!、
)!!、)"! +均显著高于其它施肥处理(! : !5!*)。若
以各处理播种后 )! +的土壤 %&8’(含量为基础,分
别与相应的其它时期相比,%,"处理的 %&8’(含量在
3!、9!、)!!、)"! + 下降百分率分别为 )*587、
);5"7、")5)7、3)5;7,而 -0 处理的分别下降了
8547、85;7、;567和 ))5*7。从以上分析可知,施
入土壤的磷肥在土壤中转化成为 %&8’(,增加了 !—
)! #$土层 %&8’(的含量。但随生育期的推进,%&8’(
会进一步转化固定成为 %&)!’(,0<(固体颗粒磷肥基
肥处理(%,")和液体肥料全做基肥(-.)处理的 %&8’(
含量下降百分率最大,表明被固定量大,液体肥料
) /"做基肥 ) / "做追肥(-) / ".0)处理的次之,液肥全
做追肥(-0)处理的固定量最低,通过液肥追施处理
可保持 !—"! #$土层较高的 %&8’(含量。
图 ! 不同时间各施肥处理 "—!"#$土层 %&’()含量变化
*+,-! ./0 #123023 14 %&’() +2 "5!"#$ 61+7 8093/ :280; 8+440;023 40;3+7+<0; 3;0&3$023 &3 8+440;023 3+$0
"5)54 不同肥料处理对 !—"! #$土层 %&)!’(含量
变化的影响 由图 4看出,在 *个取样时期各处理
!—)! #$土壤的 %&)!’(含量均高于不施肥对照(!
: !5!*)。这充分表明 %&8’(转化为 %&)!’(,直接证
明了图 " 中 %&8’(下降的原因。不同处理的 %&)!’(
增量明显不同,总体顺序表现为:%," = -. = -) / ".0 =
-0。如播种后 3! +时,%,"、-.、-) / ".0、-0处理的 !—
)! #$ 土层 %&)!’( 含量的增加量分别为 )9587、
)6567、)"59 和 6597。由此说明不同磷源及其施
用方法对肥料磷向 %&)!’(的转化有明显影响,供给
液体磷源可以有效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而固体颗
粒肥料作基肥时磷的固定量大大增加。各处理
)!—"! #$土层 %&)!’(含量变化也表现为相同的趋
势,但是向 %&)!’(转化的比例较 !—)! #$土层低,
说明施入土壤的磷在 !—)! #$土层分布的数量大
于 )!—"! #$土层。
)64"期 褚贵新,等:固体磷肥和液体磷肥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及磷肥肥效影响的研究
图 ! 不同时间各施肥处理 "—#" $%土层 &’(")*含量变化
+,-.! /01 $234134 25 &’(")* ,3 "6#" $% 72,8 91:40 ;391< 9,551<134 51<4,8,=1< 4<1’4%134 ’4 9,551<134 4,%1
#># 收获后不同肥料处理对石灰性土壤中各形态
无机磷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对表 !分析可知,北疆石灰性土壤上无机磷以
"#$%&’为主,约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 (%)左右,其次
是 "#*&’,占无机磷总量的 $%)左右,+,&’和 -&’分
别占 *)和 .)左右,/0&’ 和 "#!&’ 含量最低,只占
土壤无机磷总量的 !1%)以下。
磷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即表层土壤
各形态磷含量高,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各处理对
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及其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比
表 # 收获后不同处理对 "—?" $%土层中各形态无机磷素的影响
/’@81 # /01 $234134 25 ,32<-’3,$ :027:02<;7 5<’$4,237 ,3 "6?"$% 72,8 91:40 ’541< 0’
20345
(67)
处理
890#470:4
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 ;<=, =:<9>#:=6 3535<9@? A9#64=<:? 6<:40:4(7> B C>)
"#!&’ "#*&’ +,&’ /0&’ -&’ "#$%&’ 8D’
%—$% /8 E% F !1G # $EG F $!1. # GH F H1G # $G F $1. # (H F H1$ # I.I F EH1! 6 G!$
/$ B !J8 !% F !1G K $%( F H1! K *I F E1. K $* F $1H# .( F I1E K6 .$% F !!1( #K G%(
/J !% F $1* K $%E F E1( K *% F E1I K $* F %1* # .I F E1H 6 .E( F !E1( # G!E
"L! !$ F !1. K $%H F !1G K *E F E1( K $* F $1H # .( F I1% K6 .E% F !E1G # G!E
"L$ $! F $1* 6 $%% F $%1% K .% F I1. 6 $H F !1G K ($ F !1. #K I($ F !G1E K *!*
$%—!% /8 !. F !1( # G. F E1G K *( F H1! # $I F $1H # I* F E1! # I(* F !$1E #K *.%
/$ B !J8 $! F $1* 6 $%E F H1H # (. F !1. K $( F $1* K H. F !1H # .%H F $*1G # *I*
/J $* F !1. K $%% F H1$ # (I F !1G K $G F $1* K6 HI F $1* # .%I F !$1! # *.E
"L! $* F $1. K G. F $1G K (! F !1( 6M $( F !1I 6M I% F !1. # .%% F !E1* #K *IE
"L$ $$ F $1* 6 I! F !1! 6 .G F !1G M $H F !1$. M HE F !1! # I.* F !E1. K (I(
!%—E% /8 $. F $1*E # ** F E1(H # (% F H1!H # $* F !1$. # I. F H1!H # I(% F !E1(. #K *$*
/$ B !J8 $H F !1%% #K *I F E1.I# .. F E1I. #K $I F $1H$K H* F $1.E #K I*I F !%1.$ #K *$E
/J $E F $1*E #K6 *H F !1GH # .! F H1!HK $( F %1*! #K I% F E1G! K IGI F $H1(! #K *E$
"L! $! F $1*E K6 *I F E1G! # .I F E1E( #K $( F $1.E #K I$ F I1GH #K I** F EG1G. # *$*
"L$ $% F E1$. 6 (I F H1!H K .I F !1($ #K $I F !1($ K H% F !1HI 6 III F !!1%! K (.%
N H% /8 $$ F $1.E # *! F E1H. # IG F I1!E #K $. F $1*E K I% F H1.G # I(% F $*1H. #K (**
/$ B !J8 G F !1$. #K (G F E1E( # I* F H1(. K6 $H F !1%% K HH F !1HI #K I(( F !E1.$ #K (*$
/J * F $1H$ K *$ F E1$. # IE F !1GH 6 $. F E1H. #K HI F H1.G # I*% F $H1G% # (*E
"L! G F $1*E #K *% F H1!H # IH F E1E( K6 $G F $1.E # H* F I1EI # I(. F !!1E* #K (*.
"L$ * F $1$I K .% F H1.G K .H F !1($ # $E F !1E$ K E* F E1E( K IHH F !G1.G K (!(
注(O<40):8D’为土壤无机态磷总和 8D’ 70#:? 4<4#, =:<9>#:=6 3535<9@? 6<:60:49#4=<:P相同土层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在 ! Q %P%I水平差异
显著 R#,@0? A<,,
!.E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I卷
率变化影响不同,植物有效性较高的 !"#$%、!"&$%和
’($%含量占土壤无机磷总量的比率均随土层加深逐
渐下降,尤其是 !"#$% 在各层占无机磷总量的比率
有显著差异,从表层依次向下的 ) 个土层(*—)*
+,)中 !"#$%占各层土壤无机磷总量的比率分别为
#-./、#-#/、0-1/、0-#/。23$% 和 4$% 占土壤无
机磷总量在各层间无明显的变化,而 !"0*$%占无机
磷总量的比例随土层深度有上升的趋势,其原因是
表层土壤 !"#$%、!"&$%和 ’($%含量增加。
如将不施肥对照(!50)作为本底扣除,分析可
知,施磷对 *—)* +,各土层 6种无机磷含量均有增
加的作用,但是对 *—0* +,表层和 0*—#* +,土层
的影响明显大于下层。各施肥处理相比,液肥追施
(27)比其它处理明显增加了 *—0* +,土层 !"#$%、
!"&$%和 ’($%含量,而对 !"0*$%、23$%和 4$%的含量
影响不显著。同一土层各施肥处理间无机磷总量
(78%)基本相同。以上表明与固体颗粒磷肥基施
(29)相比,液体磷肥追施(27)显著提高了 *—#* +,
土层中作物可吸收利用态磷(!"#$%、!"&$%)的含量,
其原因可能是减少了施入土壤中肥料的 !"#$% 和土
壤中 !"&$%向 !"0*$%转化和固定的结果。
!"# 加工番茄对不同肥料处理的生物学效应分析
不同磷源对加工番茄的磷素营养吸收和产量产
生明显的影响。由表 :可看出,液肥全部追施(27)
处理的产量最高(;01#. <= > ?,#),显著高于其他 )
个处理( ! @ *-*.)。液体肥料 0 > # 基施 0 > # 追施
(20 > #97)与其他 :个处理产量相比,差异也达到显著
水平(! @ *-*.)。固体颗粒磷肥全部基施(!5#)与
液肥全部基施(29)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
高于不施肥对照(!50)。与 !5# 相比,27 和 20 > #97处
理的番茄单产分别提高 #6-1/和 0&-)/,!5#比
!50增产 0&-&/。不同磷源对番茄磷素营养有明显
的影响,液体肥料全部追施(27)时植株体内含磷量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通过差减法计算的番茄的磷肥
利用率表明,传统肥料全部基肥,磷肥利用率仅为
.-;/,磷肥全部以液肥的形式分次追施其利用率可
达 0.-./,显著提高了磷肥的利用率。
表 # 不同肥料处理的产量、植株吸磷量以及肥料磷肥利用率
$%&’( # )*(’+,,-./,-.01/ 1,2%3( %4+ ,-./,-.01/ 0(5.6(07 0%2( 14+(0 +*88(0(42 8(02*’*9(0 20(%2:(42/
项目 8A3, !50 !5# 29 20 > #97 27
产量 BC3(D(<= > ?,#) 6*;** E &&. D 1#)&* E 0:&* + 10;)* E :*). + &.6.* E #01. F ;01#. E #11. "
叶片含磷量 G3"H %#4. +IJA K(= > <=) #-. E *-:: D )-* E *-#; + :-; E *-:# + )-. E *-:; F .-# E *-## "
磷肥利用率 %2L!(/) — .-; .-* &-: 0.-.
注(MIA3):%2L—%?INO?IPQN H3PAC(CR3P P3+IS3PT P"A3;同行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在 * K*.水平差异显著 U"(Q3N HI((IV3D FT DCHH3P3JA (3AA3PN VCA?CJ " PIV
"P3 NC=JCHC+"JA(T DCHH3P3JA "A A?3 * K*. (3S3( K
# 讨论
#"; 石灰性土壤中液体磷肥肥效原因分析
近年来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液体磷肥与固体
颗粒磷肥在土壤中的物理化学效应(%?TNC+$+?3,C+"(
3HH3+A)不同是造成液体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磷的移
动性、有效性高于固体磷肥的主要原因[0:W06]。
93PAP"JD 等认为石灰性土壤上固体磷肥在施肥点的
溶解和向外扩散受到限制,导致 X#%4)W滞留在肥料
颗粒附近,与 !"# Y形成沉淀(%P3+COCA"ACIJ),被固定为
难溶性磷[0)]。GI,FC等用:#%示踪研究也表明,液体
磷肥中的磷在土壤中扩散率大于固体肥料中的磷,
因此液体磷肥发生固定很少[0:]。XI((IV"T等在 #**0
年通过充分混合土壤与肥料进行对比,证实液体磷
肥在土壤中分布均匀性,即液肥的“施肥点效应
(%("+3,3JA 3HH3+A)”并非液体磷肥高效的主要原
因[0#]。93PAP"JD 等在石灰性土壤上用:#% 标记的方
法证明,小麦吸磷量的增加是来源于液体肥料(磷
酸)中的:#%,施用液体磷肥的小麦 %DHH/比固体肥料
提高了 0#/!#6/,并认为由于石灰性土壤的缓冲
作用,通过液体磷肥的酸性降低土壤的 OX的意义
不大[0)]。另外,大量研究表明有机小分子可竞争土
壤吸附 X#%4) W的吸附位点,并可吸附 23: Y和 ’(: Y
等离子,从而减少 23: Y和 ’(: Y对磷的化学固定,提
高 !"#$%的浓度[&,00,##W#.]。本试验向液肥中添加了
./的黄腐酸,是否促进了 *—#* +,土壤中磷有效
:6:#期 褚贵新,等:固体磷肥和液体磷肥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及磷肥肥效影响的研究
性的增加,并无直接证据,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石灰性土壤上,施入的磷肥中 !"#$%&被吸附
在 ’(’$)粘土矿物表面或发生 ’(*+,#沉淀。当土壤
溶液 !"#$% & 浓度很低时,粘土表面吸附(-./012,
3405)占主要地位,被吸附的磷对作物仍然有较高的
有效性["6],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被吸附的磷由于形
成环状双核桥接结构,其有效性会逐渐降低。当土
壤溶液 !"#$%&浓度高时,磷的沉淀占主导地位[7]。
当固体磷肥颗粒施入土壤,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会
升高很快,肥料中的 !"#$%& 会沉淀在粘土矿物表
面。而液体肥料分次追施比固体颗粒肥料做基肥施
用大大降低了浓度,另一方面随水施入不会集中分
布某个施肥点,因此 ’(*+,#沉淀少。
!"# 不同施磷处理土壤无机磷动态变化的差异
本实验中各肥料处理对土壤各无机磷形态及含
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 +—"+ 89土层中,液体磷肥追
施处理的土壤 ’(",#含量明显高于固体磷肥作基肥
处理,其 ’(*+,#含量又低于固体磷肥作基肥处理和
其他处理;固体磷肥基肥处理的土壤 ’(",#含量变
化与之相反,这说明液肥施入土壤向 ’(*+,#转化和
固定量小,反之固体磷肥固定量高(图 *、图 ))。我
们的结果充分说明液体磷肥在石灰性土壤的溶解性
和有效性高于固体磷肥,也从侧面支持 :09;4 等所
提出的物理 &化学效应(#<=/48,8<>948(? >@@>83 )的观
点[*)]。
各施肥处理土壤中的 ’(A,#含量随时间逐渐降
低,是因为 ’(A,#不断向 ’(*+,#进行转化和固定的
结果。不施肥对照 ’(",#含量也随时间逐渐降低的
原因可以归结为磷在土壤中有效性的自然衰减(固
定)的过程["6],因为前茬棉田磷肥的残效仍然起作
用。同时少量 ’(A,#被番茄直接吸收可能是另外一
个因素。非常有趣的是液肥追施处理的变化趋势明
显的和其他肥料处理不同,在 %+ .以前,液肥追施
处理的 ’(A,#含量在 +—*+ 89和 *+—"+ 89土层低
于其它处理,而在 %+ .后又高于其它处理。其它施
肥处理番茄生长前期磷肥投入比例大,相应转化固
定为 ’(A,#的量多,而液体肥料全部追施处理是根
据番茄磷素营养吸收特点按不同比例分次施入(见
表 *),可减少在土壤的存留时间和被固定的几率,
所以其含量变化比较稳定,且在播种后 %+ .显著高
于其他处理(见图 ")。若以 ’(A,#下降百分率表示
’(A,#向 ’(*+,#的转化(第 *+ .各处理土壤 ’(A,#含
量减不同时期 ’(A,#含量 B第 *+ .各处理土壤 ’(A,#
含量),则液肥全部追施处理的 ’(A,#下降百分率基
本保持在 *+C,而其它施肥处理的则随时间呈明显
的上升趋势,且均高于液肥全部追施处理(图 %)。
郭新正等报道,酸性液体磷肥在棉花上的磷肥利用
率可达 "%C!)AC[*A],但本试验测得的磷肥利用率
仅为 *7C,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本试验土壤 $?/>5,#
磷含量较高而导致磷肥利用率下降,但是处理之间
仍有显著差异,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 $ 不同施肥对 %&’()下降百分率的影响
*+,-$ %&’() ./01/&2/. 3/10/45&,/ 64./1 .+77/1/45 7/15+8+9/1
$ 结论
*)本研究认为,在滴灌条件下磷肥以酸性液体
随水分次追施比 DE#颗粒磷肥播前基施可明显增加
+—"+ 89土层磷的有效性,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
并可显著提高加工番茄的磷素营养、经济产量和磷
肥利用率。
")在加工番茄不同生育阶段液体磷肥追施处
理的土壤 +—"+ 89 土层 ’(",#和 ’(A,#含量高于其
它处理,而 ’(*+,#含量则低于其它处理,说明滴灌条
件下液体磷肥随水分次施用(F>134G(3405)是干旱区石
灰性土壤上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磷肥施肥技
术。
参 考 文 献:
[*] 顾益初,钦绳武 H 长期施用磷肥条件下潮土中磷素的积累、形
态转化和有效性[I]H 土壤,*JJK,(*):*)&*KL
MN O ’,P45G E QH E04? 2<0/2<01N/ (88N9N?(3405,31(5/@019(3405 (5.
(R(4?(;4?43= N5.>1 ?05G 349> 2<0/2<01N/ @>134?4S>1 (22?48(3405[I]H E04?
E84 H,*JJK,(*):*)&*KL
["] 刘建玲,张福锁 H小麦 &玉米轮作长期施肥定位试验中土壤磷
库的变化 T:磷肥产量效应及土壤总磷库、无机磷库的变化
[I]H 应用生态学报,"+++,**()):)6+&)6%L
:4N I :,U<(5G F EH V=5(948/ 0@ /04? # 200? 45 ( ?05G,3>19 @>134?4S45G
>W2>149>53 0@ X<>(3 9(4S> 103(3405 ! H ’102 =4>?. >@@>83 0@ @>134?4S>1 #
(5. .=5(948/ 0@ /04? 303(? # (5. 4501G(548 #[ I]H ’<45H IH -22? H
%6)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7卷
!"#$ %,&’’’,((()):)*’+)*,-
[)] 曹宁,陈新平,张福锁,曲东 % 从土壤肥力变化预测中国未来磷
肥需求[.]% 土壤学报,&’’/,,,()):0)/+0,)。
12# 3,1456 7 8,9426: ; <,=> ?% 8@ABA"CA#6 #D E4#FE42C5 D5@CA$AGH
5@ B5I26B A6 14A62 J2F5B #6 "426:5 A6 F#A$ E4#FE4#@>F D5@CA$AG5@[.]%
K"C2 85B#$ %
[.]% 环境科学,&’’/,&L(*):()’0+()(’-
1456 M 8,1456 . 3% N6O56C#@P #D @5:A#62$ F>@D2"5 6>C@A56C J2$26"5
26B E#$A"P @5"#II56B2CA#6F A6 14A62[.]% !6OA@#6% <"A %,&’’/,&L
(*):()’0+()(’-
[0] QAFB2$5 < R,35$F#6 S R,T52C#6 . ?,U2O$A6 . R% <#A$ D5@CA$ACP 26B
D5@CA$AG5@F(;ADC4 5BACA#6)[M]% 35V W#@X,Y
[*] ?[#B[A" ;,T5@:FC@#I R,\@26C 1% 84#FE4#@>F I262:5I56C A6 J2$26"5B
2:@A">$C>@2$ FPFC5IF[.]% <#A$ YF5 M262:%,&’’0,&(:Z,+(’(-
[/] ]26 B5@ !A[X ?,.26FF56 T U,^565I2 ^% N6ACA2$ 26B @5FAB>2$ 5DD5"CF
#D D5@CA$AG5@ E4#FE4#@>F #6 F#A$ E4#FE4#@>F 26B I2AG5 PA5$BF #6 E4#FE4#H
@>F DA_A6: F#A$F K "2F5 FC>BP A6 F#>C4HV5FC ‘56P2[.]% K:@A"% !"#FPF%
!6OA@#6%,&’’*,((*:(’,+(&’-
[L] ‘E#IJ$5X#> K ‘,Q2J2C2J2A M K% !DD5"C #D $#VHI#$5">$2@ V5A:4C #@H
:26A" 2"ABF #6 E4#FE4#@>F @5$52F5 26B E4PC#2O2A$2JA$CP #D E4#FE4#@>F A6
E4#FE42C5 @#"XF 2BB5B C# F#A$F[.]% K:@A"% !"#FP% !6OA@#6%,&’’),
(’’:&/0+&L,-
[Z] <4> R 9,<456 . T,a56:5$ 9 !" #$ % ;#@I2CA#6 #D "$>FC5@ @##CF 26B "ACH
@2C5 5_>B2CA#6 JP R>EA6>F 2$J>F A6 @5FE#6F5 C# $#"2$AG5B 2EE$A"2CA#6 #D
BADD5@56C E4#FE4#@>F F#>@"5F[.]% 8$26C <"A %,&’’/,(/&:(’(/+(’&,-
[(’] 7A#6: R M,94#> 9 \,;2@B52> . 1 !" #$ % NF#C#EA" 2FF5FFI56C #D F#A$
E4#FE4#@>F D5@CA$ACP 26B 5O2$>2CA#6 #D @#"X E4#FE42C5F 2F E4#FE4#@>F
F#>@"5F D#@ E$26CF A6 F>JC@#EA"2$ 14A62[ .]% 3>C@ % 1P"$ % K:@#5H
"#FPF%,&’’&,*):Z(+ZL-
[((] 庞荣丽,介晓磊,谭金芳,李有田 % 有机酸对不同磷源施入石
灰性潮土后无机磷形态转化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报,&’’/,()(():)Z+,)-
826: a R,.A5 7 R,Q26 . ;,RA W Q% !DD5"C #D #@:26A" 2"ABF #6
C@26FD#@I2CA#6 #D A6#@:26A" E4#FE4#@>F VAC4 BADD5@56C E4#FE42C5
F#>@"5F A6 "2$"A" D$>O#H2b>A" F#A$[.]% 8$26C 3>C@ % ;5@C % <"A %,&’’/,
()(():)Z+,)-
[(&] U#$$#V2P a !,T5@C@26B N,;@AF"4X5 K . !" #$ % NIE@#OA6: D5@CA$AG5@
5DDA"A56"P #6 "2$"2@5#>F 26B 2$X2$A65 F#A$F VAC4 D$>AB F#>@"5F #D 8,3
26B 96[.]% 8$26C <#A$,&’’(,&)*:&’Z+&(Z-
[()] R#IJA !,M"R2>:4$A6 M .,.#46FC#6 1,K@IFC@#6: a ?,U#$$#V2P a
!% M#JA$ACP,F#$>JA$ACP 26B $2JA$ACP #D D$>AB 26B :@26>$2@ D#@IF #D 8
D5@CA$AG5@ A6 "2$"2@5#>F 26B 6#6H"2$"2@5#>F F#A$F >6B5@ $2J#@2C#@P "#6H
BACA#6F[.]% 8$26C <#A$,&’’,,&*Z:&0+),-
[(,] T5@C@26B N,M"R2>:4$A6 M .,U#$$#V2P a U !" #$ % 1426:5F A6 8
JA#2O2A$2JA$ACP A6B>"5B JP C45 2EE$A"2CA#6 C45 $Ab>AB 26B E#VB5@
F#>@"5F #D 8,3 26B 96 D5@CA$AG5@F A6 2$X2$A65 F#A$F[.]% 3>C@ % 1P"$ %
K:@#5"#FPF%,&’’*,/,:&/+,’-
[(0] M"T52C4 Q M,M"R2>:4$A6 M .,K@IFC@#6: a ? !" #$ % 8@5BA"CA6: C45
@5FE#6F5 #D V452C( &’("()*+ #!,"(-*+ R%)C# $Ab>AB 26B :@26>$2@
E4#FE4#@>F D5@CA$AF5@F A6 K>FC@2$A26 F#A$F[.]% K>FC % .% <#A$ a5F%,
&’’/,,0:,,L+,0L-
[(*] M"T52C4 Q M,R#IJA !,M"R2>:4$A6 M .,T>65I266 ! ‘% 8PH
@#E4#FE42C5 26B #@C4#E4#FE42C5 2BBACA#6 C# F#A$F:F#@ECA#6,"2CA#6
"#6"56C@2CA#6F,26B BAFF#$O5B #@:26A" "2@J#6[ .]% K>FC@ % .% <#A$
a5F%,&’’/,,0:&)/+&,0
[(/] 邸书新,郭琛,王炜,侯振安 % 酸性液体滴灌专用肥的肥效
[.]% 新疆农业科学,&’’,,,((专刊):(&0+(&Z-
?A < 7,\># 1,S26: S,U#> 9 K% Q45 5DD5"CF #D 2"ABA" D$>AB D5@H
CA$AG5@ #6 "#CC#6[.]% 7A6[A26: K:@A"% <"A %,&’’,,,((
(&0+(&Z-
[(L] 郭新正,阿曼古丽,赖波,等 % 棉花膜下滴灌酸性液体肥的试
验效果[.]% 土壤肥料,&’’,,(():(Z+&(-
\># 7 9,KM26 \ R,R2A T !" #$ % !DD5"C #D B@AE A@@A:2CA#6 >6B5@
E$2FCA" DA$I >FA6: 2"AB $Ab>AB D5@CA$AG5@ #6 DA5$B E$26C5B "#CC#6[.]%
<#A$F ;5@C %,&’’,,(():(Z+&(
[(Z] 蒋柏藩,顾益初 %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的测定方法[.]% 土
壤,(ZZ’,&&(&):(’(+(’&-
.A26: T ;,\> W 1%
E4#FE4#@>F D@2"CA#62CA#6 #6 "2$"2@5#>F F#A$[.]% <#A$ <"A %,(ZZ’,&&
(&):(’(+(’&-
[&’] 3V#X5 ^ 1,]26$2>V5 T,?A5$F . !" #$ % KFF5FFI56C #D $2JA$5 E4#FH
E4#@>F D@2"CA#6F 26B 2BF#@ECA#6 "42@2"C5@AFCA"F A6 @5$2CA#6 C# F#A$ E@#EH
5@CA5F #D S5FC KD@A"26 F2O2662 F#A$F[.]% K:@A"% !"#FPF% !6OA@#6%,
&’’),(’’:&L0+&Z,-
[&(] 刘建玲,张福锁,杨奋翮 % 北方耕地和蔬菜保护地土壤磷素状
况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Z+(L*-
RA> . R,9426: ; <,W26: ; U% ;@2"CA#6F #D E4#FE4#@>F A6 ">$CAO2C5B
26B O5:5C2J$5 F#A$F A6 6#@C45@6 14A62[.]% 8$26C 3>C@ % ;5@C % <"A %,
&’’’,*(&):(/Z+(L*-
[&&] 9426: ; <,M2 .,12# W 8% 84#FE4#@>F B5DA"A56"P 56426"5F @##C 5_H
>B2CA#6 #D $#VHI#$5">$2@ V5A:4C #@:26A" 2"ABF 26B >CA$AG2CA#6 #D FE2@H
A6:$P F#$>J$5 A6#@:26A" E4#FE42C5F JP @2BAF4(.#/0#1*, ,#"(*-, R% )
26B @2E5(2’#,,)# 1#3*, R% )E$26CF[.]% 8$26C <#A$,(ZZ/,(Z*:
&*(+&*,-
[&)] U5 9 R,94> .% Q@26FD#@I2CA#6 XA65CA"F 26B E#C56CA2$ 2O2A$2JA$ACP #D
FE5"ADA"2$$PHF#@J5B E4#FE42C5 A6 F#A$F[.]% 3>C@ % 1P"$ % K:@#5"#FPF%,
(ZZL,0(:&’Z+&(0-
[&,] ‘A@X \ . ?,<26C#F ! !,;A6B565:: \ a% 84#FE42C5 F#$>JA$AG2CA#6 JP
#@:26A" 26A#6 5_"@5CA#6 D@#I @A"5(4’56# ,#"(-# R% ):@#VA6: A6 25@#H
JA" F#A$[.]% 8$26C <#A$,(ZZZ,&((:((+(L-
[&0] 陆文龙,张福锁,曹一平,等 %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
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土壤学报,(ZZZ,)*()):(LZ+(Z/-
R> S R,9426: ; <,12# W 8 !" #$ % N6D$>56"5 #D $#VHI#$5">$2@
V5A:4C #@:26A" 2"ABF #6 XA65CA"F #D E4#FE4#@>F 2BF#@ECA#6 JP F#A$F[.]%
K"C2 85B#$ %
学报,&’’’,)/()):)&)+)&Z-
R> a ‘,<4A 9 W,=A26 1 R% ?5"$A65 #D E4#FE4#@>F 2O2A$2JA$ACP VAC4
CAI5 A6 F#A$F[.]% K"C2 85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