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0"($!)资助。
作者简介:龚伟(%"—),男,四川崇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1/2345:6786.94: ;4+3<= 9><= +8
! 通讯作者 1/2345:-38,-: 4;;3;= 3+= +8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作物系统土壤
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
龚 伟%,!,颜晓元%!,王景燕!,胡庭兴!,宫渊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
!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 (!?"%0)
摘要:通过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 %#年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
+2)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试验设化肥 @AB不同组合(@AB、@A、@B、AB),全部施用有机肥
(CD),一半有机肥 E化肥 @AB(% F !CD@)及不施肥(GB)共 H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
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及活性腐殖质(活性胡敏酸和活性富里酸)组分碳和氮含量,提高可浸提腐
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分配比例;但施肥对土壤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的增加率均
分别高于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各处理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均为 CD处理最高,且有机肥与化
肥 @AB配施高于单施化肥各处理;而化肥处理中 @AB均衡施用效果最好。说明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 @AB配
施及化肥 @AB均衡施用是增加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关键;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较腐殖质组分
碳和氮对施肥措施的响应更灵敏。
关键词:长期施肥;土壤腐殖质;活性腐殖质;有机碳和氮组分
中图分类号:I%?’J( E !;I%?0J% 文献标识码:K 文章编号:%""#$?"?L(!""&)"($%!0?$"#
!""#$%& ’" (’)*+%#,- "#,%.(./0%.’) ’) &’.( 12-2& $0,3’) 0)4 ).%,’*#) ",0$%.’)&
.) 0 51#0%+-0./# $,’66.)* &7&%#-
MC@M N94%,!,OK@ L437/-<38%!,NK@M P486/-38!,QR S486/,486!,MC@M O<38/T7!
(! "#$#% &%’ ($)*+$#*+’ *, "*-. $/0 "12#$-/$).% 34+-51.#1+%,6/2#-#1#% *, "*-. "5-%/5%,78-/%2% 35$0%9’ *, "5-%/5%2,:$/;-/4 ,78-/$;
< "-581$/ ?+*@-/5-$. &%’ ($)*+$#*+’ *, A5*.*4-5$. B*+%2#+’ A/4-/%%+-/4,"-581$/ 34+-51.#1+$. C/-@%+2-#’,D$’$/ E
T459 U<24+ 3+4> 38> W<5X4+ 3+4>)+3YT78 38> 84VY7698 WY3+V478; 48 " $ !" +2 ;745 53-9Y .9Y9 ;V<>49> 78 3 5786/V9Y2 W9YV45/
4*3V478 W495> <8>9Y .U93V/234*9 +Y7ZZ486 Y7V3V478 48 87YVU/+98VY35 GU483= SU9 5786/V9Y2 W9YV454*3V478 9,Z9Y4298V .3; >9/
;4689> V7 48+5<>9 H VY93V298V;:W9YV454*9Y @AB(@AB),7Y6384+ 238
355 VU9 238
3+4> +3YT78(G[K)38> 84VY7698(@[K),U<248 +3YT78(GQD)38> 84VY7698(@QD),53T459 U<24+ 3+4> +3YT78(G\QK)38>
84VY7698(@\QK),38> 53T459 W<5X4+ 3+4> +3YT78(G\[K)38> 84VY7698(@\[K),38> U46U9Y ZY7Z7YV478; 7W GQK,G[K,G\QK
38> G\[K 48 V7V35 7Y6384+ +3YT78(GS)38> 7W @QK,@[K,@\QK 38> @\[K 48 V7V35 7Y6384+ 84VY7698(@S)= SU9 48+Y93;9>
Y3V9 7W +78V98V; 7W ;745 53T459 U<2<; G 38> @ WY3+V478; .9Y9 U46U9Y VU38 VU3V 7W ;745 U<2<; G 38> @ WY3+V478;,Y9;Z9+V4X9/
5-= K2786 VU9 W9YV454*3V478 VY93V298V;,VY93V298V CD U3; VU9 U46U9;V +78V98V; 7W ;745 U<2<; 38> 53T459 U<2<; +3YT78 38>
84VY7698 WY3+V478;,W7557.9> T- VY93V298V % F !CD@,38> VU9 VY93V298V; 7W 3ZZ5-486 +U924+35 W9YV454*9Y 35789= ]3538+9> 3Z/
Z54+3V478 7W W9YV454*9Y;(VY93V298V @AB);U7.9> U46U9Y +78V98V; 7W ;745 U<2<; 38> 53T459 U<2<; +3YT78 38> 84VY7698 WY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0?$%!?!
""""""""""""""""""""""""""""""""""""""""""""""""""""""""""""""
A538V @
!"#$% !&’$ "()’*’$+,- .%, #/ /,0!"*"1,0%(!0,’!(,$!% 23,34,’$- 24)5 6! 7’% %.88,%!,- !&’! ’99*:"$8 #08’$"+ (’$.0, #0
"!% +#()"$’!"#$ 7"!& /,0!"*"1,0 234 ’$- !&, )’*’$+,- ’99*"+’!"#$ #/ /,0!"*"1,0 234 +#.*- ), !&, ;,:% /#0 !&, "$+0,’%, #/ %#"*
<=>,>,<=@,,,2=>,2?>,2<=@,2A=> ’$- 2A?> +#$!,$!%;%#"* *’)"*, &.(.% < ’$- 2 /0’+!"#$% 7,0,
(#0, %,$%"!"B, !# /,0!"*"1’!"#$ 90’+!"+,% !&’$ %#"* &.(.% < ’$- 2 /0’+!"#$%,0,%9,+!"B,*: 5
!"# $%&’(:*#$8C!,0( /,0!"*"1’!"#$;%#"* &.(.%;*’)"*, &.(.%;#08’$"+ +’0)#$ ’$- $"!0#8,$ /0’+!"#$%
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转化与土壤肥力的演变以
及全球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土壤腐殖质是全球碳平
衡过程中重要的碳库,在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转化
中起到重要作用[D]。它是有机物质在土壤微生物的
主导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类型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混
合物,因而也被列入土壤生物学肥力的范畴[E];它含
有大量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可提高植物和微生物
的生理活性,促进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蓄
水、保水和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缓冲性,消除土壤中
农药残毒,与作物产量之间也有密切关系[F]。另外,
可提取腐殖质能够影响土壤中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
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并影响其毒性和生物可得
性[G]。土壤活性腐殖质是游离有机质以及与活性铁
铝氧化物结合的腐殖质的总和[H],是腐殖质中对土
壤肥力起主要作用的组分之一[I]。农业管理措施的
不同可改变土壤有机物质的输入,并通过对土壤条
件的改变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从而影响土壤
腐殖质的形成与转化。探索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
壤中腐殖质的组成和含量变化对提高土壤质量和增
加土壤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J]。华北平原是我国
重要的粮棉产区,粮食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D K H
以上,该区小麦和玉米合计约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
积的 F K G和粮食总产量的 G K H[L],所以这一区域农业
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先前已对这一区域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小麦M玉米轮作系统作物产
量[N]、温室气体排放[DO]、颗粒有机碳和氮含量[DD]等
进行了研究报道,但有关这一系统长期施肥对土壤
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影响的研究尚未见
报道。鉴于此,本研究以位于河南省封丘县的中国
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为平台,研究了长
期施肥条件下小麦M玉米轮作系统不同施肥措施的
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的变化,
并分析了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对土壤总有机碳和氮增
加的贡献,以期为深入认识土壤固碳能力与施肥的
关系,并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试验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
(FHPOOQ2,DDGPEGQR)内进行。该地区属半干旱、半湿
润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 IOH ((,主
要集中于 J月至 N月,年蒸发量 DLJH ((,年平均气
温为 DFSNT,无霜期 EEO - 左右。供试土壤为轻壤
质黄潮土。试验开始前土壤耕层(O—EO +()的理化
性质为:有机质 HSLF 8 K ;8、全氮 OSGGH 8 K ;8、全磷
OSHO 8 K ;8、全钾 DLSI 8 K ;8、有效磷 DSNF (8 K ;8、速效
钾 JLSL (8 K ;8 和 9= LSIH,土壤肥力呈缺氮、磷,富
钾。试验于 DNLN年秋开始,采用小麦—玉米一年两
熟种植方式,土壤耕作和作物收获均采用传统的人
工方式。设 J个处理:D)化学肥料氮、磷、钾(234);
E)有机肥(U@);F)一半有机肥 V 化肥氮、磷、钾
(D K EU@2);G)化学肥料氮、磷(23);H)化学肥料磷、
钾(34);I)化学肥料氮、钾(24);J)不施肥(<4),每
处理重复 G 次。小区面积 GJSH (E。完全化肥
(234)处理,每季小麦肥料用量为尿素(2)DHO
;8 K &(E,过磷酸钙(3EUH)JH ;8 K &(E,硫酸钾(4EU)
DHO ;8 K &(E;每季玉米肥料用量为尿素 2 DHO
;8 K &(E,过磷酸钙 3EUH IO ;8 K &(E,硫酸钾 4EU DHO
;8 K &(E。每季作物 234、U@和 D K EU@2处理施用的
氮、磷、钾养分量相同,有机肥处理中磷和钾不足部
分以化肥磷和钾补充;23、34和 24处理与 234处
理相比只少施氮、磷、钾养分中相应的某一肥料,其
余相同。有机肥由粉碎的小麦秸秆、大豆饼和棉籽
饼按 DOO W GO W GH比例混合,经 E个月的堆制发酵而
成,依据有机肥中氮含量确定有机肥用量[N]。
)*+ 测定项目与方法
EOOJ年小麦收割后,在每个试验小区内采用蛇
形五点取样法取耕层土壤(O—EO +()进行混合,土
壤样品经自然风干、粉碎后,供测定土壤总有机碳
(
(=>,只溶于碱不溶于酸),富里酸(?>,既溶于酸又
溶于碱)和胡敏素(=@,酸碱都不溶)。
土壤总可提取腐殖质(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采
用 OSD (#* K A 焦磷酸钠和 OSD (#* K A 氢氧化钠浸
提[DE],总活性腐殖质(包括活性胡敏酸和活性富里
IGED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DH卷
酸)采用 !"# $%& ’ ( 氢氧化钠浸提[#)]。测定过
程[#*]:称取过 !"*+ $$筛的风干土 + ,,放入 *+! $(
锥形瓶中,加入 #!! $(上述浸提剂,加塞,在往复式
振荡器(#-! . ’ $/0)上振荡 + $/0,放在沸水中煮 1!
$/0,过滤后分取部分滤液测定总可浸提腐殖质和活
性腐殖质全碳和氮含量,另分取部分滤液,经酸化
后,使胡敏酸沉淀,分离富里酸,再用 !"!+ $%& ’ (氢
氧化钠溶解,然后分取部分溶液测定胡敏酸碳和氮
含量。
土壤总有机碳、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采
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总有机氮、腐
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氮采用半微量凯氏法测定;
富里酸及活性富里酸碳和氮含量以及胡敏素碳和氮
含量采用差减法求得[#*]。
不同施肥处理 *!!2 年土壤容重和自然含水率
及历年作物平均产量参见文献[##]。
数据采用 3433#!"!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不同
施肥处理土壤各变量之间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子
方差分析(56785)和最小显著极差法(339)。
! 结果与分析
!"# 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含量的影响
土壤腐殖质的组成状况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
标。土壤腐殖质中最活跃的是胡敏酸(:5),它较富
里酸(;5)的酸度小,呈微酸性,但它的阳离子交换
量较高,对土壤结构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5
作为腐殖质中分子量较小、活性较大、氧化程度较高
的组分,它既是形成 :5的一级物质,又是 :5分解
的一级产物,在 :5的积累和更新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胡敏素(:=)是有机碳和氮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碳截获、土壤结构、养分保持、氮素循环、生物
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1]。由表 #
可知,不同处理的土壤胡敏酸碳(>:5)、富里酸碳
(>;5)和胡敏素碳(>:=)含量差异显著。与 >?处理
相比,7= 和 # ’ *7=6 处理 >:5 含量分别增加
#@<"2A和 ##1"!A,64?、64、4?和 6?处理分别增
加 1+"1A、+!"处理 >;5含量分别增加 #1*"#A和 @<"*A,64?、64、
4?和 6? 处理分别增加 +!"+A、)1"@A、*1"*A和
-"2A;7= 和 # ’ *7=6 处理 >:=含量分别增加
-!"#-">:5、>;5和 >:=含量增加幅度较大,且显著高于无机
肥处理;64?处理 >:5和 >;5含量显著高于 4?和 6?
处理,而各无机肥处理间 >:=含量并无显著差异。
土壤活性腐殖质是参与土壤碳、氮循环最活跃
的部分腐殖质[#2]。不同施肥处理活性胡敏酸碳
(>(:5)和活性富里酸碳(>(;5)含量差异显著(表 #)。
与 >?处理相比,7=和 # ’ *7=6处理 >(:5含量分别
增加 *@+"@A和 #1<"@A,64?、64、4?和 6?处理分
别增加 @-"1A、2)"!A、<)"*A和 #<"@A;7=和# ’ *
7=6处理 >(;5含量分别增加 *#-"*A和 #**"2A,
64?、64、4? 和 6? 处理分别增加 1+"*A、+#"+A、
)#"-A和 #!"1A。有机肥处理 >(:5和 >(;5含量也显
著高于无机肥处理;64?处理 >(:5含量显著高于 4?
和 6?处理,而 64?、64和 4?处理 >(;5含量间无显
著差异。
土壤腐殖质组成中胡敏酸碳(>:5)与富里酸碳
(>;5)之比值(>:5 ’ >;5)可以表征土壤腐殖质组成的
性质[#-],是评价土壤腐殖质优劣的重要指标,比值
越大,品质越好[#@]。表 # 还看出,各处理土壤腐殖
质中 >:5 ’ >;5为 #"*2!#"<<,活性胡敏酸碳与活性
富里酸碳比值(>(:5 ’ >(;5)为 #"#理土壤 >:5 ’ >;5和 >(:5 ’ >(;5均以不施肥处理最低,
有机肥处理总体上高于无机肥处理;不同处理土壤
>(:5 ’ >(;5差异显著,而不同处理土壤 >:5 ’ >;5差异
不显著。说明施肥有利于土壤腐殖质品质的提高,
且活性腐殖质中活性胡敏酸碳与活性富里酸碳比值
对施肥措施的响应更为灵敏。
!"! 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组分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下土壤胡敏酸氮(6:5)、富里酸氮
(6;5)和胡敏素氮(6:=)含量差异显著(表 *)。与
>?处理下相比,7=和 # ’ *7=6处理 6:5含量分别
增加 #1!"@A和 #!!"1A,64?、64、4?和 6?处理分
别增加 +)"# ’ *7=6处理 6;5含量分别增加 #*!"-A和 2!"-A,
64?、64、4? 和 6? 处理分别增加 )+"*!"-A和 1"*A;7= 和 # ’ *7=6 处理 6:=含量分别
增加 2<"增加 #1"2A、#)"#A、#!"#A和 )"!A。不同处理下
腐殖质组分氮变化规律与腐殖质组分碳相似,有机
肥处理下 6:5、6;5和 6:=含量增加幅度较大,且显著
高于无机肥处理;64?处理下 6:5含量显著高于 4?
和 6?处理,而各无机肥处理间 6;5和 6:=含量并无
显著差异。
2<*#1期 龚伟,等:长期施肥对小麦B玉米作物系统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
表 ! 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的影响
"#$%& ! ’((&)*+ ,( (&-*.%./#*.,0 ,0 +,.% 1232+ 4 #05 %#$.%& 1232+ 4 (-#)*.,0+
处理
!"#$%’%
(!
() * +))
腐殖质组分碳 ,-&-. ( /"$0%12’. 活性腐殖质组分碳 3$415# 6-&-. ( /"$0%12’.
(,7
() * +))
(87
() * +))
(,9
() * +))
(,7 *
(87
(,7 * (!
(:)
(87 * (!
(:)
(,9 * (!
(:)
(3,7
() * +))
(387
() * +))
(3,7 *
(387
(3,7 * (!
(:)
(387 * (!
(:)
;<= >?>@ 0 A?BC 0 B?>> 0 B?DC 0 B?EF $ GD?D $40 AC?C $ GG?> H# B?EC 0 B?F@ 0 B?GE $4 AI?E 4 B@?I $4
;< >?AB 0H B?@C 0H B?EB 0H B?DG 0 B?EF $ GC?@ 40 AC?B $ G>?F 0H B?AD 0H B?FF 0 B?AD $4 AE?I 40 B@?G $4
B * AJ9; C?BI 4 A?DG 4 A?FF 4 A?GG 4 B?EG $ G@?I $4 AD?F $ GA?E # B?@I 4 B?EC 4 B?GE $4 AC?> $4 AF?I $4
J9 @?EB $ G?DI $ A?CF $ A?D> $ B?EE $ EB?B $ AD?I $ GF?A / A?@G $ A?BF $ B?EB $ GB?A $ AA?E $
<= E?D> H# B?CC H B?GF H# B?CD 0 B?GI $ GI?> 0H AI?@ $ GI?C 40 B?FI H# F?DC 0H B?AG $4 AB?D 0H BC?@ 4
;= E?AG #/ B?ED # B?BA #/ B?IG 0 B?GA $ GE?@ H# AI?I $ GD?> $4 F?D> #/ F?CG H B?BC 4 AF?A H BC?> 4
(= G?@A / B?GB # B?FG / B?>D 0 B?AC $ GG?> # AI?E $ EF?B $ F?CE / F?II H B?BE 4 B@?F H BI?@ 4
注(;2%#):(!—土壤有机碳 !2%$5 .215 2")$’10 (;(,7—胡敏酸碳 ,-&-. $01H (;(87—富里酸碳 8-5K10 $01H (;(,9—胡敏素碳 ,-&1’ (;(3,7—活
性胡敏酸碳 3$415# 6-&-. $01H (;(387—活性富里酸碳 3$415# /-5K10 $01H (。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 L F?F>),下同 M$5-#. /25N
52O#H 4P H1//#"#’% 5#%%#". O1%61’ $ 025-&’ $’ .1)’1/10$’% H1//#"#’0# $&2’) %"#$%’%. $% F?F> 5#K#5 Q !6# .$ $. 2%6#" %$45#.Q
活性胡敏酸氮(;3,7)和活性富里酸氮(;387)活
性大,易于矿化,对氮素的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BG]。
不同施肥处理 ;3,7和 ;387含量差异显著(表 A)。与
(=处理相比,J9和 B * AJ9;处理 ;3,7含量分别增
加 BCG?F:和 BFI?G:,;<=、;<、<=和 ;=处理分别
增加 >@?>:、EE?B:、GF?I: 和 BA?I:;J9 和
B * AJ9;处理 ;387含量分别增加 BEF?F:和 DI?C:,
;<=、;<、<= 和 ;= 处理分别增加 EG?G:、GI?C:、
AG?G:和 BF?F:。有机肥处理 ;3,7和 ;387含量显著
高于无机肥处理;;<= 处理 ;3,7含量显著高于 <=
和 ;=处理,而 ;<=、;<和 <=处理间 ;387含量无显
著差异。施肥对土壤活性腐殖质组分碳((3,7和
(387)和氮(;3,7和 ;387)含量的增加率均分别高于
腐殖质组分碳((,7和 (87)和氮(;,7和 ;87),说明活
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较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对施肥措
施的响应更灵敏。这与土壤活性腐殖质是腐殖质中
比较活跃的部分,易受施肥措施的影响有关[BG]。
表 6 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氮的影响
"#$%& 6 ’((&)*+ ,( (&-*.%./#*.,0 ,0 +,.% 1232+ 7 #05 %#$.%& 1232+ 7 (-#)*.,0+
处理
!"#$%’%
;!
() * +))
腐殖质组分氮 ,-&-. ; /"$0%12’. 活性腐殖质组分氮 3$415# 6-&-. ; /"$0%12’.
;,7
() * +))
;87
() * +))
;,9
() * +))
;,7 * ;!
(:)
;87 * ;!
(:)
;,9 * ;!
(:)
;3,7
() * +))
;387
() * +))
;3,7 * ;!
(:)
;387 * ;!
(:)
;<= F?>AD 0 F?AIC 0 F?FI> 0 F?B@I 0 >F?C $40 BA?G $ GC?F 0H F?BCC 0 F?FEG 0 GG?I $4 D?A $
;< F?E@D 0H F?AEC 0H F?FIB 0H F?B@F 0 E@?I 40 BA?A $ GD?A 40H F?BIF 0H F?FEB 0 GA?B $40 D?A $
B * AJ9; F?ICF 4 F?GE@ 4 F?FDA 4 F?AG@ 4 >B?@ $4 BA?G $ G>?> 0H F?AA@ 4 F?F>I 4 GE?E $4 D?E $
J9 F?D>G $ F?E>E $ F?BFI $ F?A@G $ >G?E $ BA?E $ GE?A H F?GFG $ F?FCA $ G>?C $ D?E $
<= F?EID H F?AA> H F?F>D 0H F?BD> 0 ED?F 0H BA?G $ G@?I $40 F?BE> H F?FGC 0H GB?B $40 D?F $
;= F?EBG # F?BD@ # F?F>B 0H F?BCG 0 E>?D H# BA?E $ EB?C $4 F?BA> # F?FGG H# GF?G 40 C?@ $
(= F?G@F # F?BCE # F?FED H F?BID 0 EE?> # BA?A $ EG?G $ F?BBB # F?FGF # AD?E 0 C?I $
注(’2%#):;!—土壤有机氮 !2%$5 .215 2")$’10 ;;;,7—胡敏酸氮 ,-&-. $01H ;;;87—富里酸氮 8-5K10 $01H ;;;,9—胡敏素氮 ,-&1’ ;;;3,7—活
性胡敏酸氮 3$415# 6-&-. $01H ;;;387—活性富里酸氮 3$415# /-5K10 $01H ;Q
689 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分配比例的影
响
土壤有机碳和氮组分分配比例综合了土壤有机
碳和氮绝对含量与有机碳和氮组分含量,可以排除
有机碳和氮总量的差异。胡敏酸碳分配比例是衡量
腐殖质品质优劣的标志之一[BD,AF];胡敏素是与矿物
质紧密结合的腐殖物质[BI],胡敏素碳和氮的分配比
例则可以表示不同土地管理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氮
的稳定强度;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分配比例可以
表征腐殖质的相对活性[BC]。由表 B可知,除各处理
DEAB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B>卷
下富里酸碳分配比例差异不显著外,其它腐殖质及
活性腐殖质组分碳的分配比例均差异显著。各处理
下胡敏酸碳、富里酸碳、活性胡敏酸碳和活性富里酸
碳的分配比例,均以 !"处理最高,# $ %!"&处理次
之,&’(处理高于其它无机肥处理,不施肥处理最
低;各处理下胡敏素碳分配比例的大小顺序恰好与
其它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的分配比例相反,
以不施肥处理最高,!"处理最低。说明施肥有利
于土壤腐殖质品质的改善和活性的提高。
表 %显示,各处理下胡敏酸氮、活性胡敏酸氮和
胡敏素氮的分配比例的大小变化规律与腐殖质及活
性腐殖质组分碳的分配比例相同,且处理间差异显
著;而各处理下富里酸氮和活性富里酸氮分配比例
变幅小,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 施肥对土壤腐殖质 $ % &的影响
由表 )可以看出,胡敏酸、富里酸、总可浸提腐
殖质、胡敏素、活性胡敏酸、活性富里酸、总活性腐殖
质 * $ &表现为:有机肥高于无机肥处理,&’(处理
总体上高于不施肥处理和其它无机肥处理。不同处
理下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和总可浸提腐殖质 * $ &
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处理下活性胡敏酸、活性富里酸
和活性腐殖质 * $ &差异显著。这进一步说明活性
腐殖质组分碳和氮较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对施肥措施
的响应更灵敏。各处理下胡敏酸 * $ &、富里酸 * $ &、
胡敏素 * $ & 和全土壤 * $ & 间差异显著( ! +
,#-./00,123 4 + 5.555),全土壤 * $ & 显著低于富里
酸 * $ &,而显著高于胡敏酸 * $ & 和胡敏素 * $ &,且
胡敏酸 * $ &显著低于胡敏素 * $ &;各处理下活性胡
敏酸 * $ &、活性富里酸 * $ &和全土壤 * $ &间差异显
著(! + %)6.)66,123 4 + 5.555),全土壤 * $ &也显著
低于活性富里酸 * $ &,而显著高于活性胡敏酸 * $ &;
各处理下土壤总可浸提腐殖质 * $ &、总活性腐殖质
* $&和全土壤 * $ &间差异不显著(! + #.67#,123 4
+ 5.#6/)。
表 ’ 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 $% &的影响
()*+, ’ -..,/01 2. .,304+45)0426 26 $ % & 3)042 2. 124+ 78981 )6: +)*4+, 78981
处理
89:;<=:><
全土壤
?@AB CD2A
胡敏酸
EF
富里酸
GF
总可浸提腐殖质
8D<;A :H<9;I<;JA: K@=@C
胡敏素
E"
活性胡敏酸
L;J2A: K@=@C ;I2M
活性富里酸
L;J2A: N@AO2I ;I2M
总活性腐殖质
8D<;A A;J2A: K@=@C
&’( #5./ ; 6.# ; %7.) ; ##.% ; 0./ ; 6.) ;JI %-.) ;J ##., JI
&’ #5.- ; 6.5 ; %).7 ; ##.# ; 0./ ; 6.# JI %-.5 ;J ##.7 JI
# $ %!"& #5./ ; 6.% ; %7./ ; ##.) ; 0.6 ; 6., ;J %,.- ;J #%.5 ;J
!" ##.# ; 6.- ; %-.6 ; ##./ ; #5.5 ; 0./ ; %0.) ; #).- ;
’( #5.7 ; /.0 ; %%./ ; #5.0 ; 0., ; /.) JI %)., I #5.- JI
&( #5.) ; /.6 ; %#.0 ; #5.6 ; 0.- ; ,.6 I %%.- I #5.# I
*( #5.# ; /., ; %%.# ; #5./ ; 0.) ; ,.6 I %%.% I #5.5 I
’ 讨论
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土壤肥力,是评价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
一[#0]。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
肥与化肥配施均能较好地促进土壤腐殖质的积
累[%#P%%],有机培肥还有利于年轻腐殖质的积累和土
壤肥力的提高,且效果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
加[%)]。张夫道[%7]对长期施肥试验资料的总结发
现,少数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腐殖质积累的
作用与不施肥及施用化肥相同。长期施用化肥对土
壤腐殖质积累作用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有研究
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能够促进腐殖质的积
累[%#];也有研究认为,长期施用化肥能基本维持土
壤腐殖质平衡[%7],但会导致土壤腐殖酸“老化”,分
子缩合度增大,且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转化不
利[%-];还有研究表明,长期施用化肥会降低土壤腐
殖质含量[%5]。本研究结果看出,长期施用有机肥、
化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腐殖质及活
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且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
无机肥处理,这与史吉平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出
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施肥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
物产量及根茬残留量。据估计,本试验地 &’(、&’、
# $ %!"&、!"、’(和 &(处理平均每年单位面积总有
机质输入量比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 /-%.6Q、
/##.0Q、#56#.5Q、#%//.6Q、0#.7Q和 6.,Q[##],加
之试验前土壤有机质水平极低,使施用化肥处理土
壤作物残留的有机碳能够补偿土壤腐殖质损耗,并
可促进腐殖质积累。由于土壤自身缺氮、磷和富钾,
使 &(和 ’(处理下磷和氮分别成为植物生长的限
07%#,期 龚伟,等:长期施肥对小麦P玉米作物系统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
制因子,从而影响其养分有效性、制约作物生长、减
少有机质输入,导致 !"和 #"处理下土壤腐殖质及
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低于 !#"和 !#处理。
另外,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也能较好地促
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和根茬输入量,且有机肥
在腐解过程中也会释放出大量腐殖质,从而使有机
肥处理下腐殖质含量显著高于无机肥处理和不施肥
处理。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历年小麦和玉米平均产
量与土壤腐殖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均呈
显著正相关(! $ %&%’)。因此,土壤腐殖质组分碳
和氮含量的提高对增加作物产量和稳定农业生态系
统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腐殖质组成中,各组分的含量和所占的比
例直接关系到土壤的肥力性质[()]。胡敏酸是土壤
腐殖质中的活跃成分,其存在形态、分子组成、理化
性质的变化对土壤肥力特征会产生巨大影响[(*]。
同时,土壤胡敏酸与土壤中无机微粒间的结合力增
强,这将有利于土壤中团聚体的形成,进而使土壤形
成良好的结构[(+]。本研究表明,施肥有利于胡敏酸
碳和氮及活性胡敏酸碳和氮含量及分配比例的提
高。因此,施肥处理下胡敏酸增加对提高土壤肥力
和改善土壤结构具有重要作用。胡敏素碳的分配比
例一般在 (%,以上,最高可达 +%,[-],而本研究中
胡敏素碳分配比例相对不高(.%&(,!/%&-,)。关
于活性腐殖质碳分配比例,李卫东等[)]的研究为
.&/,! -%&’,,刘世全等[-*]的研究为 -*&’,!
/0&%,。本研究中活性腐殖质碳的分配比例与刘世
全等[-*]的结果相近,为 .’&0,! ’.&),。孙维纶
等[-.]的研究表明,胡敏酸氮分配比例为 +&0-,!
-%&**,,富里酸氮分配比例为 -0&-),!(%&’%,,胡
敏素氮分配比例为 )+&*.,!*-&%’,,活性胡敏酸
氮分配比例为 .&/’,!/&+0,,活性富里酸氮分配
比例为 -)&-/,!-*&0.,。与孙维纶等[-.]的结果相
比,本研究中胡敏酸氮(//&’,!’.&/,)和活性胡敏
酸氮((+&/,!.’&*,)分配比例偏高,而富里酸氮
(-(&(,!-(&/,)、胡敏素氮(./&(,!/.&.,)和活
性富里酸氮(*&),!+&/,)分配比例偏低。这可能
与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管理措施对腐殖质及活性腐
殖质组分碳和氮分配比例影响不同有关。
土壤 12 3 42是衡量土壤腐殖质品质优劣的标
志之一。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提
高土壤 12 3 42,且施用有机肥能使胡敏酸在结构上
脂肪族侧链增加,芳化度减小,在起源上更“年
轻”[(0]。施用化肥对土壤 12 3 42影响的研究结果
不尽相同。有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能够提
高土壤 12 3 42[.];也有研究认为,长期施用化肥会
降低土壤 12 3 42[(%]。由于腐殖物质含量的多少取
决于形成量和分解量的相对大小[*],而土壤环境条
件决定着腐殖物质的形成是以胡敏酸为主,还是以
富里酸为主[.%]。因此,造成以上结果差异的原因除
了施肥措施以外,可能还与土壤环境及腐殖质的形
成和分解有关。本研究结果与张翔等[.%]的结果相
同,即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或两者配施,都能提高
土壤 12 3 42,且胡敏酸含量高于富里酸,说明施肥
处理土壤可浸提腐殖质中胡敏酸所占比例大,分子
量大,胡敏酸结构的复杂程度增加,团粒化作用增
强,土壤有机质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化。土壤 12 3 42
也能反映土壤的熟化程度及肥力状态,且随土壤肥
力的提高而增加[(0],也随土壤熟化度提高而增加。
如高度熟化的水稻土 12 3 42可达 -&/左右,中度熟
化者为 %&’左右,初度熟化者为 %&(!%&.[.-]。本研
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 12 3 42为 -&(*!-&//,且
有机肥处理高于无机肥处理,无机肥处理高于不施
肥处理。因此,施肥条件下土壤 12 3 42的提高,显
示了土壤由低肥力向高肥力的演变趋势[.(],及土壤
熟化度由低到高的变化规律。
5 3 !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反映出土壤有机质中 5、!组成的变化,且土
壤有机质组分中 5 3 !比值的差异还能说明土壤有
机质降解和腐殖化程度的差异[(0]。孙维纶等[-.]的
研究结果表明,富里酸 5 3 !和活性富里酸 5 3 !分别
小于胡敏酸 5 3 !和活性胡敏酸 5 3 !。本研究结果
恰好与之相反,即富里酸 5 3 !和活性富里酸 5 3 !分
别高于胡敏酸 5 3 !和活性胡敏酸 5 3 !。出现这一
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不同腐殖质组分的分解程度有
关。由于富里酸既是形成胡敏酸的一级物质,又是
胡敏酸分解的一级产物[-’],且施入的有机物料首先
是形成非结构物质,其大部分迅速转化为富里酸,而
后转化为胡敏酸[..]。由此推测,来源于有机物料腐
解的富里酸会保留有机物料的高 5 3 !特性,而胡敏
酸经微生物分解形成的富里酸会使 5 3 !降低并趋
近于全土壤 5 3 !。本研究中,全土壤 5 3 !显著低于
富里酸 5 3 !,而显著高于胡敏酸 5 3 !和胡敏素5 3 !,
胡敏酸 5 3 !显著高于胡敏素 5 3 !。这进一步说明
了不同腐殖质组分是属于有机物料不同分解阶段的
产物。有研究表明,长期施肥条件下腐殖质和土壤
有机氮的变化同步进行,腐殖质 5 3 !很少改变[./]。
本研究结果也发现,各处理土壤总可提取腐殖质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 " #、总活性腐殖质 ! " #和全土壤 ! " #之间差异不
显著。
! 结论
$%年长期施肥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化肥 #、
&、’两者或三者之间配施均可提高土壤腐殖质及活
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以 #、&、’均衡施用效果
最好,#&次之,&’和 #’较差;与施用化肥相比,有
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 #、&、’配施对提高土壤腐殖
质及活性腐殖质组分碳和氮含量,以及提高土壤可
浸提腐殖质(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及活性腐殖质
(包括活性胡敏酸和活性富里酸)组分碳和氮分配比
例效果更好,并以完全施用有机肥效果最佳。因此,
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 #、&、’配施及化肥 #&’
均衡施用对增加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提高土壤肥
力、增强土壤“固碳”功能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 陈兰,唐晓红,魏朝富 ( 土壤腐殖质结构的光谱学研究进展
[)]( 中国农学通报,*++,,*-(%):*--.*-/0
!123 4,5637 8 9,:2; ! <( =>2?@ABC?B>;2C BD CB;E 1FG;? CFHI
C@63?2C:6 A2J;2K[)]( !1;3( L7A;?( =?; ( MFEE (,*++,,*-(%):*--.
*-/0
[*] 钱成,彭岳林,贾钧彦,等 ( 西藏高原退化土壤的生物学肥力及
其变化特征[)]( 应用生态学报,*++N,$,(,):$$%O.$$/+0
P;63 !,&237 Q 4,);6 ) Q !" #$ ( M;BEB7;?6E D2A@;E;@R 63S ;@C SR36G;?C
BD S27A6S2S CB;E ;3 5;H2@ &E6@26F[)]( !1;3( )( L>>E ( T?BE (,*++N,
$,(,):$$%O.$$/+0
[-] 于淑芳,杨力,张玉兰,等 ( 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 土壤通报,*++*,--(-):$NO.$N,0
QF = <,Q637 4,U1637 Q 4 !" #$ ( V3DEF23?2 BD EB37I@2AG D2A@;E;W6@;B3
B3 1FGFC ?BG>BC;@;B3 BD CB;E[)]( !1;3( )( =B;E =?; (,*++*,--(-):
$NO.$N,0
[X] 8;37 M( =BA>@;B3 BD 36>1@16E232 63S >12363@1A232 HR CB;E 1FG;? 6?;SC
[)]( T3J;AB3( &BEE (,*++$,$$$:-+-.-+/0
[O] 吴龙华,高子勤 ( 腐殖质对白浆土中 <2、Y3、LE形态转化及磷
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土壤学报,*++$,-%($):%$.%%0
:F 4 9,Z6B U P( TDD2?@ BD ?16372 ;3 1FGFC ?BG>BC;@;B3 B3 B[;S2C
BD <2,Y3,LE 63S >1BC>1BAFC ;3 6EH;? CB;E[)]( L?@6 &2SBE ( =;3(,
*++$,-%($):%$.%%0
[N] 李卫东,张明亮,逄焕成,等 ( 中国暖温带黑粘土的腐殖质特性
及其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土壤学报,$//N,--(X):X--.X-%0
4; : \,U1637 Y 4,&237 9 ! !" #$ ( !16A6?@2A;C@;?C BD 1FG;? CFHI
C@63?2C 63S @12;A A2E6@;B3C1;>C K;@1 7232C;C BD HE6?] ?E6R CB;EC ;3 K6AG
@2G>2A6@2 WB32 BD !1;36[)]( L?@6 &2SBE ( =;3(,$//N,--(X):X--.
X-%0
[,] 窦森,于水强,张晋京 ( 不同 ! *^ 浓度对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
壤腐殖质形成的影响[)]( 土壤学报,*++,,XX(-):XO%.XNN0
\BF =,QF = P,U1637 ) )( TDD2?@C BD ?6AHB3 S;B[;S2 ?B3?23@A6@;B3 B3
1FGFC DBAG6@;B3 ;3 ?BA3 C@6E] S2?BG>BC;@;B3[)]( L?@6 &2SBE ( =;3(,
*++,,XX(-):XO%.XNN0
[%] 何书金,姜德华 ( 华北平原粮棉生产发展变化与市场机制转换
[)]( 地理科学进展,$//,,$N(*):OO.N$0
92 = ),);637 \ 9( 512 DEF?@F6@;B3 63S @12 G6A]2@;37 G2?163;CG BD
7A6;3 63S ?B@@B3 >ABSF?@;B3 ;3 @12 #BA@1 &E6;3 BD !1;36[)]( &AB7( Z2I
B7A (,$//,,$N(*):OO.N$0
[/] 钦绳武,顾益初,朱兆良 ( 潮土肥力演变与施肥作用的长期定
位试验初报[)]( 土壤学报,$//%,-O(-):-N,.-,O0
P;3 = :,ZF Q !,U1F U 4( L >A2E;G;36AR A2>BA@ B3 EB37I@2AG C@6I
@;B36AR 2[>2A;G23@ B3 D2A@;E;@R 2JBEF@;B3 BD DEFJBI6_F;? CB;E 63S @12 2DD2?@
BD D2A@;E;W6@;B3[)]( L?@6 &2SBE ( =;3(,$//%,-O(-):-N,.-,O0
[$+] \;37 :,Y237 4,Q;3 Q !" #$ ( ! *^ 2G;CC;B3 ;3 63 ;3@23C;J2ER ?FE@;I
J6@2S EB6G 6C 6DD2?@2S HR EB37I@2AG 6>>E;?6@;B3 BD BA763;? G63FA2 63S
3;@AB723 D2A@;E;W2A[)]( =B;E M;BE ( M;B?12G(,*++,,-/:NN/.N,/0
[$$] 龚伟,颜晓元,蔡祖聪,等 ( 长期施肥对小麦 .玉米作物系统
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氮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O.*-%$0
ZB37 :,Q63 8 Q,!6; U ! !" #$ ( TDD2?@C BD EB37I@2AG D2A@;E;W6@;B3
B3 CB;E >6A@;?FE6@2 BA763;? ?6AHB3 63S 3;@AB723 ;3 6 K126@IG6;W2 ?AB>I
>;37 CRC@2G[)]( !1;3( )( L>>E ( T?BE (,*++%,$/($$):*-,O.
*-%$0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中国林业标准汇编(营造林卷)[Y](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0
=@63S6ASC &A2CC BD !1;36( 512 ?BEE2?@;B3 BD ?1;36 DBA2C@AR C@63S6AS;W6I
@;B3(LDDBA2C@6@;B3 JBEFG2)[Y]( M2;‘;37:=@63S6ASC &A2CC BD !1;36,
$//%0
[$-] 孙维纶,王立德,金维生,等 ( 秸秆直接还田对苏州地区潴育
型水稻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土壤通报,$//X,*O(X):$,*
.$,X0
=F3 : Z,:637 4 \,);37 : = !" #$ ( TDD2?@C BD C@A6K A2@FA3 B3 1FI
GFC ?BG>BC;@;B3 BD 1RSABGBA>1;? >6SSR CB;E[)]( !1;3( )( =B;E =?; (,
$//X,*O(X):$,*.$,X0
[$X] 王先华,胡应高,方小宁 ( 不同培肥措施对黔东几种土类土壤
腐殖质的影响[)](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O(-):O.%0
:637 8 9,9F Q Z,<637 8 #( 512 ;3DEF23?2 B3 @12 ?FE@;J6@;B3
D2A@;E;W2A G26CFA2 S;DD2A23@ER @B C2J2A6E ];3SC BD CB;E @R>;2C CB;E 1FGFC
;3 26C@ ZF;W1BF >ABJ;3?2[ )]( ) ( 5B37A23 aB?6@ ( 52?13( !BEE (
(#6@ ( =?; ( TS(),*++,,O(-):O.%0
[$O] 韩志卿,张电学,陈洪斌,等 ( 长期定位施肥小麦 . 玉米轮作
制度下土壤有机质质量演变规律[)](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
院学报,*++-,$,(X):$+.$X0
963 U P,U1637 \ 8,!123 9 M !" #$ ( 512 2JBEJ2G23@ AFE2 BD
CB;E’C BA763;? G6@@2A _F6E;@R F3S2A @12 ?B3S;@;B3 BD EB37I@2AG 63S BA;I
23@2S D2A@;E;W6@;B3 BD K126@I?BA3 AB@6@;B3 CRC@2G[)]( ) ( 92H2; aB?6@ (
52?13( 526?1( !BEE (,*++-,$,(X):$+.$X0
[$N] 窦森,肖彦春,张晋京 ( 土壤胡敏素各组分数量及结构特征初
步研究[)]( 土壤学报,*++N,X-(N):/-X./X+0
\BF =,8;6B Q !,U1637 ) )( PF63@;@;2C 63S C@AF?@FA6E ?16A6?@2A;CI
@;?C BD J6A;BFC DA6?@;B3C CB;E 1FG;3[)]( L?@6 &2SBE ( =;3(,*++N,X-
$O*$N期 龚伟,等: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作物系统土壤腐殖质组分碳和氮的影响
(!):"#$%"$&’
[()] 刘世全,高丽丽,蒲玉琳,等 * 西藏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状况及
其影响因素分析[+]* 水土保持学报,,&&$,(-(!):.$%.),!)’
/01 2 3,456 / /,71 8 / !" #$ * 9:5;<=0= 6: =>5>1= 6? =60; 6@A5:0B
C5>>D@ 5:E F :1>@0D:> 5:E >GD0@ 0:?;1D:B0:A ?5B>6@= 0: H0ID>[+]* + *
260; J5>D@ K6:=*,,&&$,(-(!):.$%.),!)’
[(-] 王清奎,汪思龙,冯宗炜,等 *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研究
[+]* 应用生态学报,,&&$,(.((&):("$)%(".,’
J5:A 3 L,J5:A 2 /,MD:A N J !" #$ * 9: 6OD@O0DP 6: =>1E0D= 6?
=60; 6@A5:0B C5>>D@ 0: KG0:D=D ?0@ Q;5:>5>06:[+]* KG0:* +* 9QQ; *
RB6; *,,&&$,(.((&):("$)%(".,’
[("] 江泽普,黄绍民,韦广泼,等 * 不同免耕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
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05:A N 7,S15:A 2 T,JD0 4 7 !" #$ * R??DB>= 6? E0??D@D:> :6U>0;;5AD
C6ED= 6: @0BD <0D;E 5:E Q@6QD@>0D= 6? Q5EE< =60;[+]* KG0:* 9A@0B*
2B0 * V1;; *,,&&),,#((,):#!,%#!.’
[,&] 张春霞,郝明德,谢佰承 * 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 土壤通报,,&&!,#)(.):-!(%-!$’
NG5:A K W,S56 T X,W0D V K* R??DB> 6? 5QQ;0B5>06: 5C61:>= 6? E0?U
?D@D:> BGDC0B5; ?D@>0;0YD@= 6: =60; B5@I6: Q66;[ +]* KG0:* +* 260;
2B0 *,,&&!,#)(.):-!(%-!$’
[,(] 史吉平,张夫道,林葆 *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及生物学特性
的影响[+]* 土壤肥料,(""-,(#):)%((’
2G0 + 7,NG5:A M X,/0: V* R??DB>= 6? ;6:AU>D@C ?D@>0;0Y5>06: 6: =60;
6@A5:0B C5>>D@ 5:E I06;6A< BG5@5B>D@0=>0B[+]* 260; MD@> *,(""-,(#):
)%((’
[,,] 王薇,李絮花,章燕平,等 * 长期定位施肥对盐化潮土土壤腐
殖质组分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J5:A J,/0 W S,NG5:A 8 7 !" #$ * R??DB> 6? ;6:AU>D@C ;6B5>DE ?D@U
>0;0Y5>06: 6: G1C1= B6CQ6=0>06:= 0: =5;0:0YDE ?;1O6U5Z10B =60;[ +]*
2G5:E6:A 9A@0B* 2B0 *,,&&-,(#):!.%!)’
[,#] 姚铁,李俊华,池静波,等 * 不同培肥条件下土壤腐殖质的变
化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856 H,/0 + S,KG0 + V !" #$ * [D=D5@BG 6: BG5:AD= 6? =60; G1C1= 0:
E0??D@D:> B6:E0>06:= 6? ?D@>0;0Y5>06:[+]* + * W0:\05:A 9A@0B* ]:0O*,
,&&(,,$(#):#,%#-’
[,$] 张夫道 *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动态和平衡! * 对土壤
腐殖质积累及其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NG5:A M X* X<:5C0B 5:E I5;5:BD 6? =60; :1>@0D:>= 1:ED@ ;6:AU>D@C
?D@>0;0Y5>06: B6:E0>06:= ! * R??DB>= 6? ?D@>0;0Y5>06: 6: 5BB1C1;5>06: 6?
=60; G1C1= 5:E 0>= Z15;0>0D=[+]* 7;5:> F1>@ * 2B0,("".,((#%$):(&
%,(*
[,.] 吕家珑,张一平,王旭东,等 * 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性状及作
物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 /,NG5:A 8 7,J5:A W X !" #$ * R??DB> 6? ;6:AU>D@C =0:A;D 5QU
Q;0B5>06: 6? BGDC0B5; ?D@>0;0YD@ 6: =60; Q@6QD@>0D= 5:E B@6Q <0D;E[+]*
KG0:* +* 9QQ; * RB6; *,,&&(,(,($):.!"%.),’
[,!] 陈立新,宋志韬,纪萱 * 红松人工林腐殖质组成及其结合形态
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KGD: / W,26:A N H,+0 W* 2>1E< 6: B6CQ6=0>06:= 6? =60; G1C1= 5:E
>GD0@ B6CI0:0:A ?6@C= 6? Q0:1= _6@50D:=0= Q;5:>5>06:=[+]* 2B0 * 260;
J5>D@ K6:=*,,&&),.(#):#"%$$’
[,)] X5O0D= 4,4G5II61@ R 9* S1C0B =1I=>5:BD=:=>@1B>1@D=,Q@6QD@>0D=
5:E 1=D=[T]* K5CI@0EAD,]L:[6<5; 26B0D>< 6? KGDC0=>@<,(""-’
(((#%(,,(’
[,-] 李楠,吴景贵,夏海丰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表征玉米秆茬
培肥土壤胡敏酸的变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0 F,J1 + 4,W05 S M* 2>1E< 6: G1C0B 5B0E= 6? >GD =60; 5QQ;0DE
P0>G B6@: Q;5:> @D=0E1D I< M61@0D@ >@5:=?6@C 0:?@5@DE =QDB>@6=B6Q<
[+]* 7;5:> F1>@ * MD@> * 2B0 *,,&&),(#(.):")$%")-’
[,"] 李海波,韩晓增,王风,等 * 不同土地利用下黑土密度分组中
碳、氮的分配变化[+]* 土壤学报,,&&-,$.(():((,%(("’
/0 S V,S5: W N,J5:A M !" #$ * X0=>@0I1>06: 6? =60; 6@A5:0B B5@I6:
5:E :0>@6AD: 0: ED:=0>< ?@5B>06:= 6: I;5B_ =60; 5= 5??DB>DE I< ;5:E 1=D
[+]* 9B>5 7DE6; * 20:*,,&&-,$.(():((,%(("’
[#&] 2>DOD:=6: M +* S1C1= BGDC0=>@<[T]* KG0BGD=>D@,]29:+6G: J0;D<
5:E 26:=,("-,’ (".%,,&’
[#(] 周卫军,王凯荣 * 不同施肥制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及
品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NG61 J +,J5:A L [* R??DB>= 6? E0??D@D:> ?D@>0;0Y5>06: 6: B6:>D:> 5:E
Z15;0>< 6? @DE Q5EE< =60;[+]* KG0:* +* 260; 2B0 *,(""-,,"(.):,&(
%,&,’
[#,] 蔡晓布,钱成,彭岳林,等 * 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肥力的变
化特征及其重建[+]* 土壤学报,,&&$,$(($):!%!((’
K50 W V,305: K,7D:A 8 / !" #$ * MD@>0;0>< 5:E @D=>6@5>06: 6? EDU
A@5EDE =60; 0: BD:>@5; H0ID>[+]* 9B>5 7DE6; * 20:*,,&&$,$(($):
!%!((’
[##] 赵兰坡,王杰,刘景双,等 * 不同肥力条件下黑土及其有机无
机复合体的腐殖质组成[+]* 应用生态学报,,&&.,(.(():"#%
""’
NG56 / 7,J5:A +,/01 + 2 !" #$ * S1C1= B6CQ6=0>06: 6? I;5B_ =60;
5:E 0>= 6@A5:6UC0:D@5; B6CQ;D‘D= 1:ED@ E0??D@D:> ?D@>0;0>< ;DOD;[+]*
KG0:* +* 9QQ; * RB6; *,,&&.,(.(():"#%""’
[#$] 张夫道 *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动态和平衡" * 对土壤
氮的有效性和腐殖质氮组成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报,(""!,,(():#"%$-’
NG5:A M X* X<:5C0B 5:E I5;5:BD 6? =60; :1>@0D:>= 1:ED@ ;6:AU>D@C
?D@>0;0Y5>06: B6:E0>06:=" * R??DB> 6: F 5O50;5I0;0>< 5:E B6CQ6=0>06: 6?
G1C1= F[+]* 7;5:> F1>@ * MD@> * 2B0 *,(""!,,(():#"%$-’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