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5B2 +,*JJJ,-*:.-J/.-K#
基金项目:国家“)%(”计划(!""%*+&")("!);国家粮丰工程河北省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彭正萍(&)%’—),女,河北怀来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生理与施肥研究。
012:"(&!$%/!#!!/,345672:819:;<19:879:= >?<@A B?5。! 通讯作者 012:"(&!$%/!#!&),345672:C@1><7B<@69&)/’=D6?A B?5A B9
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干物质和
磷动态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彭正萍,张家铜,袁 硕,王艳群,刘会玲,薛世川!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省生物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 "%&""&)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干物质和磷动态积累、分配规律及磷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
磷增加玉米茎、叶、穗轴、子粒和整株干重及磷含量,降低磷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随生育进程推
进,不同供磷水平的子粒和整株干重及磷含量不断增加直到成熟,其余器官干重和磷积累峰值出现时间早晚不同;
生长后期,子粒成为唯一的库器官,茎、叶、根,甚至穗轴均成为源,有一部分光合产物和磷输出,被重新分配到子
粒。出苗后 %)!&"" E,各供磷水平下的子粒干重净增量是相应出苗后 /#!%) E的 "F%/!&F"!倍;前者子粒磷净
增量是相应后者的 &F/,!!F()倍,说明光合产物和磷向子粒中运输不是同步的过程。同一取样时期,随施磷量增
加,各器官的干重和磷含量增加,以施 G!H/ )" I: J <5!最好,产量达 &&!(&F, I: J <5!,原因是该处理的玉米穗长、行粒
数和单株粒重显著增加,秃尖长度显著减少。
关键词:磷水平;玉米;干物质;磷;积累与分配
中图分类号:K/&(F",!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L(!""))"’$"%)($",
!""#$%& ’" ()""#*#+% ,-’&,-*.& /,,0)$/%)’+ */%#& ’+ %-# (1+/2)$ /$$.2.0/%)’+
/+( ()&%*)3.%)’+ ’" (*1 2/%%#* /+( ,-’&,-*.& )+ 2/)4#
G3MN O<19:4879:,OP-MN Q764R?9:,ST-M K<@?,U-MN S694V@9,WXT P@74279:,LT3 K<74B<@69!
( !"##$%$ "& ’$(")*+$( ,-. /-01*"-2$-3,# 4+1$-+$( 5 6$7 8,9 "& :1";1-"*%,-1+ !<$21(3*7,
=%*1+)#3)*,# >-10$*(137 "& ?$9$1,:,".1-% @AB@@B,!<1-,)
53&%*/$%:G>8(G)Y1E7>RY7Z@R1E 79 E7[[1Y19R 8269R ?Y:69> 7> 758?YR69R [?Y 8269R :Y?\R< 69E [1YR727;1Y @>1 1[[7B719BD
758Y?]1519RA X9 8Y1>19R >R@ED,R<1 ED9657B 6BB@5@26R7?9 69E E7>RY7Z@R7?9 ?[ EYD 56RR1Y 69E G 79 16B< ?Y:69 ?[ 567;1
(C$, 2,7( WA),R<1 6886Y19R Y1B?]1YD 1[[7B719BD,69E 6:Y?9?57B4,8
E7[[1Y19R 21]12> ?[ G 68827B6R7?9 Y6R1> A 0<1 Y1>@2R> >\1E R<6R G 68827B6R7?9 79BY16>1E EYD \17:
216]1>,16Y 6C7>,>11E 69E \21 8269R,\<721 E1BY16>1E R<1 6886Y19R Y1B?]1YD 1[[7B719BD,6:Y?9?57B4,8
1[[7B719BD ?[ GA U7R< 8269R :Y?\R<,R<1 EYD 56RR1Y 69E G 6BB@5@26R1E 79R? >11E 69E \21 8269R :Y6E@622D 79BY16>1E,
\<721 79 ?R<1Y ]1:1R6R7]1 ?Y:69> E7[[1Y19R 86RR1Y9> \1Y1 ?Z>1Y]1E:6R R<1 26R1 :Y?\R< >R6:1,>11E \6> R<1 ?92D >79I [?Y EYD
56RR1Y 69E G,\<7B< \1Y1 1C8?YR1E [Y?5 >R62I,216]1>,Y??R,69E R<1 16Y 6C7> A 0<1 Y6R7? ?[ 91R EYD \17:
6Z?@R &F/, $ !F(),79E7B6R79: R<6R R<1 EYD 56RR1Y 69E G 79 8269R 622?B6R1E 79R? >11E \1Y1 9?R >D9B
8279: R751,R<1 <7:<1>R EYD \17:
&&!(&F, I: J <6 A
6#1 7’*(&:G 68827B6R7?9 Y6R1>;567;1(C$, 2,7( WA);EYD 56RR1Y;8>8;6BB@5@26R7?9 69E E7>RY7Z@R7?9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
G269R M@RY7R7?9 69E ^1YR727;1Y KB719B1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 !"#的耕地缺磷,我国也
有 $ % "农田严重缺磷[&];但是,部分地区由于长期
大量施用磷肥而造成土壤中磷的富积[$]。磷在土壤
中移动性很小,我国当季作物磷肥利用率只有 &’#
!$’#["]。然而,磷在植物体内移动性较强,它在各
器官的积累和分配对植物生长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有
重要作用[!]。土壤有效磷含量多少对作物生长、光
合产物积累以及磷在植物体内分配有一定影响[(]。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在缺磷条件下较多,供试作物主
要有小麦、番茄等[)*+]。
玉米是典型的对磷敏感的作物,由于生产中的
盲目施肥以及各地土壤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常会
发生施磷过量或不足的情况,造成磷肥资源浪费或
分配不合理现象。而磷矿石又是不可再生资源,因
此磷肥的科学施用对我国玉米生产乃至农业的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学者在缺磷或低
磷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的反应。如张丽梅等[,]明确低
磷胁迫对不同耐低磷玉米各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012等[3]发现,低磷胁迫的玉米第 !!+节
上的次生根数目减少;米国华等[&’]盆栽试验表明,
低磷胁迫降低玉米自交系地上部重、初生根重、次生
根重及磷累积量,没有影响初生根及次生根数量。
关于作物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的动态研究主要集
中在不同种植方式或施肥处理的影响方面[&&*&"],比
较系统的研究不同供磷水平下玉米体内干物质和磷
积累及分配规律的甚少。本试验在不同供磷水平
下,研究玉米各器官的干物质和磷动态积累、分配规
律以及磷肥效率,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合理施用磷
肥提供科学依据。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设计
$’’+年试验在河北省宁晋县换马店乡秦邱村
的农田进行。供试土壤为潮土,其 45 +63&,有机质
含量 &+6, 7 % 87,碱解氮 )!6) 97 % 87,速效磷 $!6!
97 % 87,速效钾 ($6& 97 % 87。
试验设 ! 个处理:不施磷对照(-’)、施磷
(-$:()!( 87 % ;9$(-&)、施磷 3’ 87 % ;9$(-$)、施磷 &"(
87 % ;9$(-"),重复 !次,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均以
相同的氮、钾肥作肥底,其中氮肥用量为 < $!’
87 % ;9$,钾肥用量为 =$: &,’ 87 % ;9$。所用肥料为
尿素(< !)#)、三料磷肥(-$:( !)#)和 =>/(=$:
)’#)。氮肥一半底施,一半大喇叭口期追施,磷、钾
肥全部底施。前茬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全部
底肥充分混匀后分区撒施于地表,旋耕 &$!&( ?9。
小区面积 ) 9 @ , 9,田间垄沟宽 )’ ?9。供试玉米
为郑单 3(,,)月 &!日播种,)月 $’日出苗,南北行
向播种,播种深度 ! ?9,行距 (’ ?9,株距 $,!"’ ?9,
每小区 &)行,播种后浇水。三叶期后定苗,其余田
间管理按一般大田生产规范。
!"# 测定项目及方法
分别在玉米生长的大喇叭口、抽雄吐丝、灌浆和
成熟期,即出苗后的 !’、(,、+3和 &’’ A先观察各小
区玉米整体长势,然后挖取有代表性的玉米 &株(为
了操作方便,挖深约 )’ ?9,面积约 ’6’3 9$),用自来
水将根系冲洗干净。然后,将所取的根系和地上部
各器官包括穗(成熟期分为子粒和穗轴)、叶(包括苞
叶)和茎(包括叶鞘),分别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于
&’(B杀青 "’ 912后,在 +’B烘至恒重,称干重。粉
碎后,采用 5$C:! *5$:$ 消煮和钒钼黄比色法[&!]测
定磷浓度。本试验用每天各器官的干重或磷净增量
表示该生长阶段的干物质或磷积累动态,即出苗 ’
!!’ A的各器官干重净增量等于 !’ A时各器官的干
物质或磷总量除以天数(!’ A);!’!(, A的各器官
干物质或磷净增量等于 (, A 时各器官的干物质或
磷总量减去 !’ A 时相应各器官的干物质或磷总量,
再除以天数(&, A),依次类推。
于出苗后 &’( A 实收 , 行植株(各小区平均收
取 &)&株,占小区总面积的 & % $)的穗数,称其鲜重,
晒干,脱粒后,分别称子粒和穗轴干重。再根据 ,行
取样株数、各小区总株数和小区面积,折算出各处理
子粒含水量为 &!#时的产量。每个处理取 &’个果
穗进行穗粗、穗长、秃尖长度、穗行数、行粒数、百粒
重、单株粒重等性状调查。
有关参数计算公式[&(*&)]:
磷肥表观利用率(DEF)(#)G(施磷肥区植物
吸磷量 *无磷肥区植物吸磷量)@ &’’ %施磷肥量;
磷肥农学效率(DHF)(87 % 87)G(施磷肥区子粒
产量 *无磷肥区子粒产量)%施磷肥量;
磷肥生理利用率(-HF)(87 % 87)G(施磷肥区子
粒产量 *无磷肥区子粒产量)%(施磷肥区植物吸磷
量 *无磷肥区植物吸磷量)。
用 FI?./ $’’" 进行数据处理,用 CDC 统计软件
进行方差分析。
!3+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 结果与分析
!"# 不同磷水平下玉米的根系生长
同一供磷水平下,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和 !#
的根系干重不断增加直到成熟;而 !$和 !%的根系
干重在出苗后 &’ (时达到最大,以后逐渐降低(图
#)。同一取样时期,除成熟期外,随施磷量增加,各
施磷水平下的根系干重均增加,以 !$ 处理水平最
大,因为低磷条件下玉米的次生根数目减少[’)*],初
生根和次生根重降低[#"]。成熟期,各施磷水平下的
图 # 不同时期玉米根系的干重
$%&’# ()* +,%&-. /0 12%3, )//.4 2. 5%00,),6. &)/+.- 4.2&,4
根系干重差别不大。
!"! 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各生长阶段不同器官的干
重净增量
表 #表明,"!+" (,各器官干重净增量表现为
叶 ,茎 , 根。随着玉米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
渡,茎和穗中积累的干物质大幅度增加,+"!&’ (各
器官的干重净增量表现为茎 ,穗 ,叶 ,根;进入生
殖生长后(&’!-* (),子粒中干重净增量显著增加,
而茎、叶、穗轴和根的干重增长缓慢,甚至在个别磷
水平下出现负增长。-*!#"" (,只有子粒仍有干物
质的积累,茎、叶、根、甚至穗轴的干重均出现负增
长,说明此阶段,穗部尤其是子粒成为生长的唯一库
器官,根系活动减弱甚至消失,所有营养器官以及穗
轴均成为供应子粒光合产物的源器官,优先满足子
粒生长。-*!#"" (各磷水平下的子粒干重净增量
是 &’!-* (相应磷水平下的 ".-&!#."$ 倍,前者
整株干重净增量是后者的 ".+*!".*%倍。
由表 #数据计算出的不同生长阶段玉米各器官
的干物质积累总量可以看出,随着生长的推进,各营
养器官和穗轴的干物质积累不断增加,峰值多数在
出苗后 &’ 或 -* (;子粒和整株干物质积累不断增
加直到成熟。同一生长阶段,随供磷水平增加,子粒
和整株干物质积累增加,以 !$处理最高,而后减少。
表 # 玉米各生长阶段不同器官干重净增量[& 7(8926.·5)]
:2;9, # <,. 5)* +,%&-. %6=),1,6. %6 5%00,),6. /)&264 /0 12%3, 5>)%6& .-, 5%00,),6. &)/+.- 8,)%/54
生长阶段(()
/01234 56071(8
处理
906:3;6<3
子粒
=66(
穗轴
>:0 :?78
叶
@6:A
茎
=3:BC
根
D113
整株
E41B6 5B:<3
"!+" !" ".*& F "."$ G ".-$ F ".#" : ".#& F "."# H #.’$ F ".#" H
!# #."- F ".## HG ".-# F "."$ : ".#’ F "."$ : #.*& F ".#" H
!$ #.%- F ".#& : ".I’ F ".#% : ".$" F "."$ : $.$& F ".#$ :
!% #.$’ F ".$% :H ".-I F "."# : ".#* F "."$ : $.$$ F ".$# :
+"!&’ !" ".+* F "."* G ".%# F ".$# : #.I" F ".#+ H "."% F "."I H $.+% F ".$’ H
!# ".’# F ".#% H ".+I F "."* : $.%$ F ".+& : "."& F "."# :H %.I% F ".&$ :
!$ ".-$ F "."- H ".$* F "."* : $.+# F "."- : ".#" F "."& : %.&$ F ".#I :
!% #."$ F ".#% : ".#- F ".$’ : $.#’ F ". : ".#" F "."$ : %.+- F ".$I :
&’!-* !" %.-+ F #."$ : ".++ F ".$# : ".$" F ".$& : ".#* F ".%" : "."I F "."% : +.I% F #.-" :
!# +.#& F ".I+ : ".#& F ".## H ) ".$I F ".%$ H ) ".+I F ".&$ : "."# F "."I :H %.I" F #.+# :
!$ +.%$ F ".%I : ".$$ F ".#+ :H ) ".+# F ".#* H ) ".&$ F ".$$ : ) "."# F "."% :H %.&* F ".I’ :
!% %.’& F ".’I : ) "."* F "."I G ) ".#I F ".$" :H ) ".&* F ".+- : ) "."I F "."* H $.*+ F #.-* :
-*!#"" !" %.#* F ".I# : ) ".#’ F ".#& H ) ".+# F "."’ : ) ".%I F ".$" H "."# F "."$ : $.$& F ".*- H
!# %.#+ F ".%* : ) "."& F "."$ : ) ".%" F ".$# : ) ".$# F ".#* :H "."" F "."% : $.&* F ".-+ :H
!$ %.I& F ".%% : ) "."# F "."$ : ) ".+* F ".%" : ) "."- F "."& : ) "."- F "."& H %."# F ".$I :
!% %.+% F ".%" : ) "."* F "."- :H ) ".+$ F ".#* : ) ".$" F ".#+ :H "."# F "."& : $.-$ F ".-+ :H
注(J136):同一生长阶段每列数字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达 &K水平,下同 L7AA606<3 B633608 7< 6:G4 G1BM;< :3 346 8:;6 N01234 56071( ;6:<
87N<7A7G:<3 :3 &K B6O6B P 946 8:;6 H6B12P
&*-+期 彭正萍,等: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干物质和磷动态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 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各生长阶段不同器官的磷
净增量
不同磷水平下玉米各生长阶段不同器官的磷净
增量与干重净增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表 !)。"#!
$%% &各磷水平下的子粒磷净增量是 ’(!"# &相应
磷水平下的 $)’*!!)+#倍;前者整株磷净增量是相
应后者的 %)’%!$)+#倍;同一生长阶段,以 ,!处理
的整株磷净增量较多。不同生长阶段,随着玉米的
生长,除 ,$处理的整株磷净增量最大值在 "#!$%%
&外,,%、,!和 ,+处理的整株磷净增量峰值均在 ’(
!"# &。
计算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各器官磷的积累总量结
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同一磷水平下的茎、叶、
根和穗轴中的磷含量均增加,在 ’( 或 "# & 时达到
最高;而子粒和整株磷含量不断积累直到成熟。同
一生长阶段,随供磷水平增加,整株磷积累量增加,
以 ,!处理的最高。
表 ! 玉米各生长阶段不同器官磷的净增量[$% &(’()*+·,)]
-).(/ ! 0/+ 1 2*34/$/*+ 2* ,255/4/*+ 64%)*7 65 $)28/ ,942*% +:/ ,255/4/*+ %46;+: ’/426,7
生长阶段(&)
-./012 34.5/&6
处理
7.48194:1
子粒
;44&
穗轴
<8. 8=56
叶
>48?
茎
;18@A
根
B//1
整株
C2/@4 3@8:1
%!D% ,% +)D$ E %)+( 8 +)!’ E %)+# 8 %)’# E %)$( 8 ")!* E %)$$ F
,$ D)++ E %)"! 8 +)’D E %)’( 8 %)*D E %)$! 8 ()’$ E %)%+ 8
,! D)D+ E %)(# 8 +)*( E %)$! 8 %)*+ E %)$! 8 ()"’ E %)!D 8
,+ D)’" E %)#! 8 +)+" E %)D$ 8 %)’# E %)$# 8 ()’! E %)!D 8
D%!’( ,% $)(( E %)!! G +)D" E %)(D 8 !)D% E $)DD 8 %)D’ E %)$% 8 ()!% E !)+! 8
,$ +)+! E %)*D F $)DD E %)D( F $)#* E %)"" 8 %)D# E %)!’ 8 ")!! E %)(! 8
,! !)#’ E %)D" F %)D’ E $)%D FG *)($ E +)’" 8 %)(# E %)** 8 $$)%# E D)%* 8
,+ D)$( E %)"! 8 H %)$" E %)!# G !)"" E +)DD 8 %)’D E %)$! 8 ")+$ E !)+$ 8
’(!"# ,% #)(# E !)*! 8F !)$+ E %)!" 8 H $)"( E %)#* F H %)!* E %)#’ FG H %)** E %)$D G #)+! E +)*D F
,$ ")($ E %)#’ F %)$$ E %)+# F H $)$" E $)!* F !)#! E !)*( 8 H %)*% E %)!( FG #)%" E D)’! F
,! $$)%! E !)!# 8 H %)$$ E %)!# F D)$* E %)"* 8 H %)#’ E !)(" G H %)!+ E %)!! 8 $+)(# E ’)+# 8
,+ $$)"" E !)(# 8 H $)$D E %)"+ G ’)DD E !)!* 8 $)’D E $)’* 8F H %)+’ E %)!! 8F $")!* E ")$D 8
"#!$%% ,% $D)D! E !)D% 8 H $)(! E %)D" F H %)D’ E %)+" 8 H !)*% E %)*% 8 H %)$D E %)$’ 8 #)$# E D)D* 8
,$ $()%" E ’)D+ 8 H $)%( E %)(% 8F H $)*( E $)+* 8F H !)D+ E %)*# 8 H %)!’ E %)$+ 8 $!)*+ E D)’D 8
,! $#)$$ E *)"+ 8 H %)$* E %)!’ 8 H +)#! E $)!’ FG H D)"+ E %)#+ F H %)!$ E %)!’ 8 $%)%( E ’)#’ 8
,+ $()+’ E +)*’ 8 H $)+* E %)** F H D)*! E $)(% G H +)’% E $)!$ 8 H %)$! E %)$* 8 ()"’ E !)+’ 8
!"< 不同磷水平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表 +看出,随供磷水平增加,穗长、行粒数、单株
粒重和产量均有增加趋势,且 ,!的行粒数、单株粒
重和产量显著增加,秃尖长度显著减少,但与其他施
磷水平下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本试验条件下,
施用过高或过低量的磷对玉米增产作用均不明显,
可能与土壤本身磷含量较高而钾含量较低,合理施
入钾肥后改善了这一比例关系,促进玉米对土壤中
养分的吸收有关。
施磷量和玉米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
系,其回归方程为:
I J H %)!++!=! K D$)$= K #!+#)#
(: J $*,.! J %)#(%D!!)
表 # 不同供磷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 =2/(, )*, 2+7 36*7+2+9+/7 65 $)28/ ;2+: ,255/4/*+ )$69*+7 65 1 79’’(2/,
处理
7.48194:1
穗粗
<8. 05&12
(G9)
穗长
<8. @4:L12
(G9)
秃尖长度
M8@& @4:L12
(G9)
穗行数
B/06 34. 48.
(N/O)
行粒数
;44&6 34. @5:4
(N/O)
百粒重
$%%P644& 01O
(L)
单株粒重
;44& 045L21
(L Q 3@8:1)
产量
R54@&
(AL Q 29!)
,% $")% 8 $()D 8 !)" 8 $*)% 8 +’)$ F !*)%" 8 $D’)*! F #+%%)’ F
,$ $")! 8 $()( 8 !)( 8 $’)’ 8 +’)D F !()%( 8 $’+)%( F $%D+’)$ 8F
,! $")% 8 $#)’ 8 $)D F $’)’ 8 +()* 8 !()D+ 8 $*")D$ 8 $$!+$)* 8
,+ $")% 8 $()* 8 !)+ 8F $’)+ 8 +*)$ 8F !")** 8 $’!)#! F $%D"")% 8F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当施磷肥量为 !!"# $% & ’()时,玉米最高产量为
##*+,"* $% & ’()。随着玉米的生长,整株干物质和磷
积累量分别与出苗后天数之间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
关系(表 ,)。
!"# 不同磷水平下的磷肥效率
表 -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高磷用量显著降低磷
肥表观利用率,而且低于其他报道中的 #*.!
)*.[#+]。农学效率表示施用每千克磷肥增产玉米
的能力,磷养分生理利用率是反映作物所吸收肥料
转化为经济产量的能力。从表 -可见,随供磷水平
增加,磷肥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降低。
表 $ 各处理玉米出苗后天数与整株干重和磷含量的关系
%&’() $ *)(&+,-./0,1/ ’)+2)). +0) 3&4/ &5+)6 )7)68).9) &.3 364 2),80+ &.3 : 9-.+).+ -5 20-() 1(&.+ ,. 3,55)6).+ +6)&+7).+/
处理
/0123(143
回归方程 51%0166784 19:23784
出苗后天数(;)与整株干重(<)之间
=13>114 ?0< >17%’3(<)24? ?2<6 2@310 1(10%14A1(;)
出苗后天数(;)与磷含量(<)之间
=13>114 B A843143(<)24? ?2<6 2@310 1(10%14A1(;)
B* ! " # *"**-,$) % ,"*-C,$ # !+"*,(0 " *"DD*-!!) ! " *"*#CD$) % +"+ED$ # ,"!E+#(0 " *"DDDD!!)
B# ! " # *"*#E+$) % -"#!!!$ # #*D(0 " *"DDD+!!) ! " *"*C,E$)#*"-,,C$ % ),-"C(0 " *"DDD!!!)
B) ! " # *"**C,$) % ,",,E+$ # CC"--!(0 " *"DDDD!!) ! " # *"**#C)$) % #,"E-D$ # )*,"C(0 " *"DD!,!!)
BE ! " # *"**D$) % ,")+!,$ # +C"#*-(0 " *"DDDD!!) ! " # *"*DE#$) % #+"E$ % E)-"D(0 " *"D!)*!!)
& F #+
表 # 各处理的磷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
%&’() # ;11&6).+ 6)9-<)64 )55,9,).94,&86-.-7,9 &.3 104/,-(-8,9&( =/) )55,9,).94 -5 : 5)6+,(,>)6 ,. 3,55)6).+ +6)&+7).+/
处理
/0123(143
表观利用率(.)
GHH20143 01A8I10< 1@@7A714A<
农学效率($% & $%)
G%0848(7A :61 1@@7A714A<
生理利用率($% & $%)
B’<678J8%7A2J :61 1@@7A714A<
B# #,"C 2 )-") 2 #C*"! 2
B) #+"* 2 )#"- 2 #E,") K
BE D"* A !"C K DC"* A
? 讨论
与钾和氮相同,磷也是植物体内相对移动性较
大的营养元素之一,但移动量的多少取决于植株的
发育阶段和供磷状况[,]。不同磷水平下各器官干重
和磷净增量(表 #,))表明,营养生长时期,各磷水平
下的玉米以茎、叶、根等营养器官生长为主;进入生
殖生长后,子粒成为光合产物和养分积累的库,不同
磷水平下的茎、叶、根和穗轴的干物重及其磷含量增
长缓慢,甚至在后期出现干物质和磷的负增长。说
明玉米生长后期,光合产物和磷会从各营养器官甚
至穗轴中输出,被重新分配到子粒中,优先满足子粒
生长的需求,这与番茄[+]、菜豆[#CL#!]和小麦[C]上的
研究结果相似。
本试验看出,CD!#** ?各供磷水平下的子粒干
重净增量是 -!!CD ?相应磷水平下的 *"C-!#"*)
倍;前者的整株干重净增量是后者的 *",D!*"DE
倍。CD!#** ?各供磷水平下的子粒磷净增量是 -!
!CD ?相应磷水平下的 #"-+!)"ED倍;前者整株磷
净增量是后者的 *"-*!#"ED 倍。说明光合产物和
磷向子粒中的运输不是同步的过程,这与小麦上的
研究结果一致[C,#D]。而且小麦各营养器官中输出的
大部分氮[)*]和磷[C]主要是通过韧皮部循环至根中
后,再经过木质部运到地上部最后进入穗中的,磷在
玉米体内的运输途径如何有待于深入研究。
本试验条件下,施磷肥增加玉米茎、叶、穗轴、子
粒和整株干重及其磷含量,促进根系生长(图 #)。
随着生长的进程,不同供磷水平下的子粒和整株的
干重及磷含量不断积累直到成熟,其余各器官干重
和磷含量峰值出现时间早晚不同。成熟期 B)处理
的最终产量最高,原因是该处理除了有较旺盛的营
养生长器官提供养分外,还具有良好的穗部性状如
穗长、行粒数和单株粒重显著增加,秃尖长度显著减
少(表 E)。高磷水平显著降低磷肥表观利用率、农
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但磷肥表观利用率低于前人
报道的 #*.!)*.,磷肥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绝
对值高于前人报道的数值[#+],这可能与试验土壤本
身磷、钾含量比例失调(磷高钾低),合理施入磷、钾
CDC,期 彭正萍,等:不同供磷水平对玉米干物质和磷动态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肥后改善了土壤中的这一比例,以及本试验每小区
所取的 !株玉米磷含量和小区种植密度折算结果有
关。本试验条件下,不同供磷水平和玉米产量之间
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当磷肥用量为 ""#$
%& ’ ()*时,玉米产量最高。因此,在类似条件下,适
当施用磷肥,不仅能够保证玉米产量,具有较高的肥
料利用率,还可以有效防止磷肥的损失及因过量施
用磷肥带来的环境问题,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的双重性。
参 考 文 献:
[$] 刘建中,李振声,李继云 + 利用植物自身潜力提高土壤中磷的
生物有效性[,]+ 生态农业研究,$--!,*($):$./*0#
123 , 4,12 4 5,12 , 6+ 78292:;82<= <> ?9;=8 ?<8@=82;9282@A 8< @=(;=B@
8(@ C2
[*] 彭正萍,李迎春,薛世川,等 + 土壤磷钾供应能力研究[,]+ 中国
农业科技导报,*JJK,-(*):LK/.J#
M@=& 4 M,12 6 N,O3@ 5 N !" #$ + 583PE <= 8(@ 2=P2&@=<3A ?(F3A ;=P ?<8;AA23) A3??9E B;?;B28E <> A<29A[,]+ I@Q+ N(2=; H&F2B+ 5B2 +
R@B(+,*JJK,-(*):LK/.J#
[0] 鲁如坤 + 我国的磷矿资源和磷肥生产消费! + 磷矿资源和磷
肥生产[,]+ 土壤,*JJ!,0.(*):$$0/$$.#
13 I S+ M( B(2=; ;=P ?(@F8292:@F ?F
N(2=;[,]+ 5<29A,*JJ!,0.(*):$$0/$$.#
[!] T;FAB(=@F U,S2F%CE G H,G=&@9A N+ V)?
B92=& <> )2=@F;9 =38F2@=8A W28(2= ?9;=8A >
[L] T;FAB(=@F U,S2F%CE G H,G=&@9A N+ G>>@B8 <> )2=@F;9 =38F282<=;9 A8;D
83A <= A(<<8DF<<8 ?;F8282<=2=& <> ?(<8<;AA2)29;8@A ;=P BEB92=& <> )2=@F;9
=38F2@=8A[,]+ , + GY?+ X<8 +,$--.,!K(5?@B+):$*LL/$*.0#
[.] Z3[28; S,\%;P; T,1@2 S !" #$ + G>>@B8 <> M P@>2B2@=BE <= ?(<8<;AA2)D
29;8@ ?;F8282<=2=& ;=P F(E8()2B B(;=&@A 2= >F328 ;=P A8@) P2;)@8@F <>
8<);8<( %&’()!*+,’(- !+’.$!-"./)P3F2=& >F328 &F
[K] M@=& 4 M,12 N ,+ RF;=A?
*JJL,*.":$/$$#
["] 张丽梅,贺立源,龚阳敏,等 + 不同耐低磷玉米自交系生长发育
特征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JJ.,$*($):L./.*#
4(;=& 1 T,U@ 1 6,]<=& 6 T !" #$ + N(;F;B8@F2A82B <> &F
9
<> @)@F&@=B@ ;=P =3)C@F <> );2:@ ;PQ@=82<3A =
[$J] 米国华,邢建平,陈范骏,等 + 玉米苗期根系生长与耐低磷的
关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JJ!,$J(L):!."/!K*#
T2 ] U,O2=& , M,N(@= Z , !" #$ + T;2:@ F<<8 &F
[$$] 宋海星,李生秀 + 不同水、氮供应条件下夏玉米养分累积动态
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JJ*,"(!):0--/!J0#
5<=& U O,12 5 O+ _E=;)2BA <> =38F2@=8 ;BB3)39;82<= 2= );2:@
?9;=8A 3=P@F P2>>@F@=8 W;8@F ;=P =28F<&@= A3??9E B<=P282<=A[,]+ M9;=8
^38F + Z@F8 + 5B2 +,*JJ*,"(!):0--/!J0#
[$*] 张颖 + 北方春玉米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含量的
变化[,]+ 玉米科学,$--.,!($):.0/.L#
4(;=& 6+ _FE );88@F ;BB3)39;82<= ;=P Q;F2@8E <> =28F<&@=,?(F3A ;=P ?<8;AA23) ;8 P2>>@F@=8 &F
[$0] 张智猛,郭景伦,李伯航,戴良香 + 不同肥料分配方式下高产
夏玉米氮、磷、钾吸收、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玉米科学,
$--!,*(!):LJ/LL#
4(;=& 4 T,]3< , 1,12 X U,_;2 1 O+ 583P2@A <= 8(@ ;CA
A
X;< 5 _+ H=;9EA2A <> A<29 ;=P ;&F2B3983F;9 B(@)2A8FE[T]+ X@2[2=&:
N(2=; H&F2B3983F;9 MF@AA,*JJJ#
[$L]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 + 旱地玉米 ^吸收及其 ^肥
利用率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JJ$,0!(*):$K-/$".#
‘;=& O X,N;2 _ O,4(;=& , a,];< O S+ 2^8F<&@= 3?8;%@ CE
B
*JJ$,0!(*):$K-/$".#
[$.] 吴萍萍,刘金剑,周毅,等 +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肥
料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JJ",$!(*):*KK
/*"0#
‘3 M M,123 , ,,4(<3 6 !" #$ + G>>@B8A <> P2>>@F@=8 9<=&D8@F) >@F829D
2:2=& AEA8@) <= >@F8292:@F 3A@ @>>2B2@=BE 2= F@P ?;PPE A<29[,]+ M9;=8
^38F + Z@F8 + 5B2 +,*JJ",$!(*):*KK/*"0#
[$K] NF;>8ADXF;=P=@F 5 ,+ 52&=2>2B;=B@ <> 9@;> ?(E2@9P ?F
[$-] I
[*J] 52)?A<= I,1;)C@FA U,_;992=& T+ 2^8F<&@= F@P2A8F2C382<= P3F2=&
&F;2= &F
"-K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L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