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刘宗华(’&("—),男,河南三门峡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012:34215’""6’()7 89/
! 通讯作者 :;2:")%’$()++#’!%,-./012:<0=>?1450’6’()7 89/
施氮和不施氮对玉米子粒品质性状
的影响及 !"#分析
刘宗华,王艳朋,田国伟,王春丽,胡彦民,汤继华!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 ,+"""!)
摘要:本研究以玉米杂交种农大 ’"#的 @!:,、@!:+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包含 ’&&个 AAB标记,覆盖玉米 ’"条染色体的
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 !’"’7’ 8C,平均间距为 ’"7( 8C。在施氮( D E)和不施氮( $ E)两种条件下对群体进行
了鉴定,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EFBA)方法测定了群体子粒的蛋白质、淀粉、油分和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在不施
氮条件下子粒的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含量下降,而淀粉含量上升,但不同材料的变化幅度不同。采用复合区间作
图法共检测到 !,个与玉米子粒品质性状相关的 G:HI,其中施氮条件下 ’)个,不施氮条件下 ’’个,涉及 !’个不同
位点的 G:HI,分布在 ’,!,),,,%,&染色体上,且集中在第 )染色体上的 G:HI有 (个,第 &染色体上的 G:HI有 %个,
分别占测到总 G:HI的 !#7+%J和 ))7))J。单个 G:H贡献率在 #7"+J!),7)’J之间,其中,!"#$%&是不施氮条件下
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主效 G:H,!’()*+ 是不施氮条件下与油分含量相关的主效 G:H,贡献率分别达 ),7)’J和
’%7((J。在 !’个不同的 G:HI中,&个表现加性效应,#个表现部分显性。
关键词:玉米;低氮胁迫;子粒品质性状;G:H分析
中图分类号:A+’)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K(!""&)",$"%%#$"#
!""#$% &’( )*+ &’&,-./. 0" ’1%2/#’% %2&/%. 0" 3&/4# 5#2’#,
1’(#2 67/’81% &’( ’0 67/’81% $0’(/%/0’.
HFL M9=>.450,N*EO P0=.Q;=>,:F*E O59.R;1,N*EO S45=.21,TL P0=./1=,:*EO U1.450!
(,$))-.- $/ 0.#$1$23,4-1&1 0.#(56)76#&) 81(9-#:(73,;<-1.=<$6 >?@@@A,,<(1&)
9:.%2&$%:F= <41I 1=V;I<1>0<19=,
5I;X <9 0=02Z3; >;=;<18 ;WW;8;= Q25I( D E)0=X =9.=1
1= !"", 0=X !""+7 * >;=;<18 21=\0>; /0Q R0I 89=I
I9/;I 9W /013;,R1<4 0= 0V;Y0>; 1=<;YV02 2;=><4 9W ’"7(8C] @95Y =5
2ZI1=; 1= \;Y=;2 9W @!:, 0=X @!:+ W0/121;I R;Y; /;0I5Y;X 5I1=> =;0Y 1=WY0Y;X Y;W2;8<0=8; IQ;8
$ E
1=<;YV02 /0QQ1=> /;<49X(SFC),2980<1=> 9= 84Y9/9I9/; ’,!,),,,% 0=X &,/01=2Z 89=8;=
<4; /01= 89=
QY;II Q0Y<1022Z X9/1=0=< ;WW;8< ]
;#- <02(.:/013;;29R =1Y9>;= I
""""""""""""""""""""""""""""""""""""""""""""""""""""""""""""""
a20=< E5
可以导致玉米品质下降。相关研究表明,施氮肥处
理的玉米生物产量、子粒产量以及饲用营养品质都
显著高于不施氮肥的处理[!"#]。王永军等[$]采用池
栽方法研究氮肥用量对墨西哥玉米(!"# $"%&’#(#)
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看出,增施氮肥提高了
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降低了粗灰分
(%()、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氮肥水平对粗蛋
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及总能量
(,+)的产量影响程度大于施氮时期。阮培均等[-]
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氮肥施用量,对提高
玉米产量及其子粒粗淀粉、粗脂肪、粗蛋白质、赖氨
酸、色氨酸含量有明显作用。一般认为,一定氮肥用
量范围内,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
而增加[."/]。因此,增施氮肥在提高玉米产量、改进
品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在许
多地区的玉米生产中,实际施氮量已远远超过最佳
经济施肥量,由于施肥方法不当、环境胁迫(如干旱)
等原因常常会显著降低氮肥的利用效率[0"!!]。据统
计,氮肥在我国当季利用率仅为 $12!-12,且因硝
酸盐流失,使地下水污染,危及人体健康。因此,如
何提高玉米氮素利用率是玉米生产的当务之急,也
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关研究表明,玉米的基因型不同,在氮的吸
收、转运和利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前人已从生
理生化基础,表型性状及种质资源收集、改良方面做
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较大的进展[!#"!.]。但迄今,
有关玉米氮高效利用还没有公认的有效次级选择指
标。氮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生化基础是选择
次级性状的依据,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
虽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可以加快氮高效利
用型材料的选育进程,而国内有关玉米氮利用效率
性状的 345定位鲜有报道。本试验以目前生产上
广泛应用的玉米品种农大 !16 的 ’#:-和 ’#:.家系为
材料,研究了施氮与不施氮对玉米子粒蛋白质、淀
粉、油分和赖氨酸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玉米氮
高效利用育种和品质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 材料与方法
!"! 供试材料
#11-!#11. 年在新郑八千乡进行。该试验点
1—#1 78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为 69.#、
1906 : ; <:,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 69/、/=9# 8: ; <:
(常规分析方法[!/]),属缺氮土壤,前茬作物为小麦。
供试夏播玉米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玉米杂交
种农大 !16(黄 % >许 !06)为基础材料,其亲本自交系
许 !06具有氮素高效利用的特点,而黄 %对氮素反应
敏感[!.,!0]。#11# 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用许
!06与黄 %组配成 ’!杂交种,经连续自交获得 #1$个
’#:- ; ’#:.家系。同时在 0叶 !心时取 ’# 单株叶片,用
改良的 ?)?方法提取 )*(并纯化[!6]。
!"# 田间设计
田间试验采取裂区设计,以施氮( @ *,作对照)
和不施氮( " *)为主处理,供试家系材料作为副处
理,#次重复,单行区,行长 - 8,行距 19/ 8,每行 !.
株。播前不施底肥,苗期对照和处理均施 A. /09.
<: ; B8#(过磷酸钙),C#A !1!9$ <: ; B8#(硫酸钾),大
喇叭口期仅对照区施 * !0. <: ; B8#(尿素),其他管
理同大田。苗期施肥后,每小区选 .株挂牌,授粉期
套袋自交用于品质测定。每小区随机取无病虫害的
完整子粒样品 .份,每份 #11粒左右,利用 D(4EFG
" F型近红外分析仪(HEIC+E公司生产),根据魏良
明[!=]建立的近红外反射光谱(*FE?)测定玉米完整
子粒的定量分析模型,对自交子粒进行粗蛋白、粗淀
粉、粗脂肪和赖氨酸(#11- 年未测赖氨酸)含量测
定,每个样品测定 $次,取平均值。
利用 ?&??软件进行品质性状的统计分析,玉米
子粒品质相关性状的广义遗传力根据 CJKLL 等[#1]
的方法进行计算。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从玉米数据库(BMML: ; ; NNNO 8KPQR:STO UV:)中挑
选均匀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 .6#个 ??E标记,进行
亲本多态性筛选,利用亲本间存在明显多态性的标
记对 ’# 家系 )*(进行 ??E分析。&%E体系 #1!5,
含 !1 88UW ; 5 4VPXYZ%W、.1 88UW ; 5 C%W、#9.88UW ; 5
D:%W#、S*4&各 19! 88UW ; 5、! I 4K[ 酶、引物各 19#
!8UW ;5 和 .1 J: )*(。&%E 程序为:=.\ ! 8PJ,
/.\ ! 8PJ,0#\ !9. 8PJ,每循环降低 19.\,#1个循
环;=.\ ! 8PJ,..\ ! 8PJ,0#\ !9. 8PJ,$1个循环;
0#\ . 8PJ;-\ 保存。&%E扩增产物用 /912的变
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E扩增产物
以 !,#,$,=统计建立数据库,其中“!”代表亲本黄 %
的带型,“#”代表亲本许 !06的带型,“$”代表杂合的
带型,缺失数据记为“=”。
利用 D(&D(C+E ; +G& ]RVXPUJ$91 软件构建 ’#
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5A) ^ $91)[#!]。利用 _PJY
3457KVM#9.[##]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U8LUXPMR FJY
=00-期 刘宗华,等:施氮和不施氮对玉米子粒品质性状的影响及 345分析
!"#$%& ’%(()*+,,-’)法对玉米子粒品质相关性状进
行 ./0 定位[12],根据 ,34#53)&&[16]和 78"#+"[19]的方
法,模拟运算 :;;;次,给定每个 ./0的显著性 0<7
值(见表 2 ),超过该 0<7值认定存在一个 ./0,按
=!4>"#等的方法判断基因效应[1?]。
! 结果与分析
!"# 子粒品质性状的表型分析
@:、双亲及 @1:6 A @1:9家系子粒蛋白质、淀粉、油
分和赖氨酸的平均表现(表 :)看出,1个不同 B水平
条件下,@:、双亲及 @1:6 A @1:9家系的子粒主要营养成
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经 ! 测验,C B 与 D B
相比,@1:6 A @1:9家系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 ! E
FG9;;2 A ! E :;G111H;!;G;9 E :GH?,!;G;: E 1G9I),油分
含量无显著差异( ! E :GH96? A ! E :GIFIH),赖氨酸含
量极显著增加(! E ?GIIF6),而淀粉含量极显著下降
(! E 6GI;69 A ! E FG;F96)。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
子粒的蛋白质、脂肪和赖氨酸含量,而减少淀粉的含
量,但许 :FI 和农大 :;I 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幅度都
要小于黄 ,(表 :)。与 C B相比,D B条件下亲本黄
, 的蛋白质含量 1 年间分别减少 1;G;1J 和
::G21J,但 @:的分别减少 :1G66J和 9G;HJ;而黄
,的淀粉含量分别增加 IG96J和 6G1?J。从分离群
体变异的分布范围看,各性状均出现一定数量的超
亲类型,而且多数是双向超亲分离,表现出数量性状
遗传的特点,且各性状变异符合正态分布(图 :)。
在玉米子粒品质性状中,蛋白质、淀粉和油分的广义
遗传力分别为 91G?J、9:G:J和 1:G6J。
表 # 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亲本及 $!:% & $!:’家系子粒营养成分含量(()
)*+,- # ./*01 123/0-13 456751-138 01 7*/-138 *19 $!:% & $!:’ 7572,*3051 219-/ : ; *19 < ; 4519030518
年份
K"%#
B水平
B &"$"&
性状
/#%)!
@:
亲本 L%#"*! @1:6 A @1:9家系 @%M)&N
许 :FI
O4:FI
黄 ,
P4%*+ ,
平均值
’"%*
变异范围
Q%*+"
标准差
=7
偏度
=R"S*"TT
峰度
U4#!8T)T
1;;6 C B 蛋白质 L#8!")* HGIH ::G;H :1GI6 :;G62 FGIH!:2G61 :G;9 ;G92 ;G61
淀粉 =!%#53 F;GIH ?IG;6 ?6G6 ?HG12 ?9G;H!F1GI6 :G96 D ;G;1 D ;G6:
油份 <)& 2G;H 2G?F 2G91 2GF1 1GI2!6G9F ;G29 ;G:F D ;G1
D B 蛋白质 L#8!")* IG?? :;G?6 :;G1F HG9F FGF;!:1G;F ;GH: ;G2F D ;G1:
淀粉 =!%#53 F:GF? ?IGH6 ?HGH ?HGI2 ??G9:!F1GFF :G2? D ;G:F D ;G2F
油份 <)& 2G9F 2GI9 2G11 2G?? 1GI1!6G6: ;G2 D ;G:? ;G;:
1;;9 C B 蛋白质 L#8!")* ::G9H ::G9: :6G:6 ::GH HGF9!:2GI2 ;GI2 D ;G;: D ;G;H
淀粉 =!%#53 ?HG66 ?IGH ?6G?2 ?IG;6 ?1GFF!F1G9: :GF: D ;G:H ;G?2
油份 <)& 6G6 6G9F 6G;F 6G1F 2GH9!6G?? ;G:6 ;G:F D ;G2F
赖氨酸 0NT)*" ;G2? ;G2I ;G62 ;G2I ;G22!;G61 ;G;1 D ;G:6 D ;G66
D B 蛋白质 L#8!")* :;G?6 :;G12 :1G96 ::G1H HG69!:2G6? ;GI? ;G:9 D ;G21
淀粉 =!%#53 ?HG?: F1G;? ?FG2I ?IGH9 ?6GFI!F1GII :G?H D ;G19 D ;G1:
油份 <)& 6G1: 6G1: 6G: 6G19 2GIF!6G?; ;G:6 ;G1 D ;G12
赖氨酸 0NT)*" ;G29 ;G22 ;G6: ;G2F ;G21!;G61 ;G;1 ;G:9 D ;G6?
!"! 主要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表 1看出,无论施氮或不施氮,子粒各营养成分
之间的相关趋势是一样的。在两种氮肥水平下,子
粒蛋白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油分
和赖氨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淀粉含量与
赖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油分含量相关不
显著;油分含量与赖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显
然,子粒粗蛋白和赖氨酸均与淀粉含量存在消涨关
系。
!"= 玉米子粒品质性状的 >)?分析
1G2G: 遗传图谱的构建 本研究在 9I1 对 ==Q引
物中共筛选到亲本间有明显差异的引物 1;; 多对,
利用 ’VL’VUWQ A WOL X"#T)8*2G; 软件构建了包含
:HH对 ==Q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 :;条染
色体,图谱总长度 1:;:G: 5’,平均间距 :;G? 5’。
1G2G1 子粒主要品质性状的 ./0分析 用复合区
间作图法分别对 1个施氮水平下的 @1:6和 @1:9群体
子粒品质性状进行 ./0分析。在 @1:6群体中共检测
到 :2 个 ./0,其中 !"#$%& 和 !’()& 在 C B 和 D B
条件下同时被检测到,因此共检测到 :: 个不同的
./0;在 @1:9群体共检测到 :: 个不同的 ./0,而
!’()&是 1年间 C B条件下唯一一个同时被检测到
;IF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9卷
图 ! 两种氮水平下不同子粒营养成分含量的正态分布图
"#$%! ’()$*+, )- .)*,+/ 0#’(*#12(#). -)* .2(*#3.( 4),5).3.(’ #. 63*.3/’ 2.03* (73 (8) .#(*)$3. 4).0#(#).’
表 9 子粒品质的简单相关分析
:+1/3 9 ;)**3/+(#). +.+/<’#’ )- $*+#. =2+/#(< (*+#(’
项目 !"#$% 粗蛋白 &’()# *’+"#,- 粗淀粉 &’()# %".’/0 油分 1,2
粗淀粉 &’()# %".’/0 3 4567!!( 3 4574!!)
油分 1,2 4589!!(45:6!) 3 454;(4546)
赖氨酸 <=%,-# 45>>!!(45>7!!) 3 457?!!( 3 4576!!) 45@7!!(458;!!)
注:!,!! 差异分别达 454;和 454:显著水平;括号内为不施氮条件下的相关系数。
A+"#:!,!! %,B-,C,/.-" ." 454; .-) 454: 2#D#2%,’#%*#/",D#2=E A($F#’ ,- *.’#-"0#%#% G.% "0# /+’’#2.",+- /+#CC,/,#-" ,- 3 A /+-),",+-E
的 HI<。所以,8年共检测到 8:个不同的 HI<,分布
在第 :、8、@、?、7和 9染色体上(表 @,图 8)。
蛋白质含量共检测到 ; 个不同的 HI<中,844?
年在 J A和 3 A处理中分别检测到 @ 和 : 个 HI<;
844; 年各检测到 : 个 HI<,贡献率为 95;K!
@?5@:K。其中 !"#$%& 可以解释 3 A 条件下 L8:?群
体中蛋白质含量表型变异的 @?5@:K,是一个主效
HI<。值得注意的是,!"#$%& 这一主效 HI<仅仅在
3A 条件下的 L8:?群体中被检测到,在 844; 年的
L8:;群体中并未检测到。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从 L8:?到 L8:;遗传构成有所变化,其二是年际
间环境因素的差别,说明数量性状基因的表现不仅
取决于其遗传背景,而且与环境存在某种互作关系
而呈现特异表达的特点。在所检测到的 HI< 中,
!"#$%&、!"#$’& 由来自许 :7> 的基因位点起增效作
用,而 !"#$(&、!"#$) 和 !"#$’ 由来自黄 &的基因位
点起增效作用。
淀粉含量共检测到 ;个不同的 HI<中,844?年
在 J A和 3 A处理中分别有 @和 8个 HI<;844;年
各有 :个 HI<。其中 !*+(& 在 844? 年 J A和 3 A
以及 844;年 J A条件下同时被检测到,贡献率介于
>566!:4596K之间;在所检测到的 HI<中,除 !*,
+-& 由来自许 :7>的基因位点起增效作用外,其他
均由来自黄 &的基因位点起增效作用。
在检测到的与油分含量有关的 7 个 HI< 中,
844?年在 J A和 3 A处理条件下分别检测到 @和 :
个 HI<;844;年分别检测到 8和 :个 HI<,贡献率介
于 95>8K!:7566K之间。其中 !./0(1 的贡献率最
大,可以解释 L8:;群体在 3 A条件下油分含量表型
变异的 :7566K。在所检测到的 HI<中,除 !./02& 由
:>7?期 刘宗华,等:施氮和不施氮对玉米子粒品质性状的影响及 HI<分析
表 ! 检测到的子粒品质性状 "#$及遗传效应
#%&’( ! "#$) *(+(,+(* -./ 0/%12 34%’1+5 %2* 1+) 0(2(+1, (--(,+
年份
!"#$
性状
%$#&’
处理
%$"#’(")’ *%+
侧翼标记
,-#).&)/ (#$."$ +01 2
3) 13) 14 2
基因作用
5")" #6’&7)8)
98
(:)
8;;< =$7’"&) > ? !"#$%& @(63ABB ! C)-/3;3< DEFB G ;EB8 G ;E;8 ;E;< 2 3DE<<
!"#$’& C)-/33H; ! C)-/3B;B DEFA ;EB8 ;E;; ;E;; 2 33EDD
!"#$(& C)-/3F8< ! @(63BII
!)*+& @(68;DA ! @(63HB8 DEI3 G ;EI3 ;E8< G ;E8A =1 IEHH
!)*(& C)-/3F8< ! @(63BII DEF< ;EH; G ;E;B G ;E;F 2 3;EDD
G ? !)*’& @(63AD3 ! @(688BB DEID ;EI3 G ;E<8 G ;EB8 =1 3;EAH
!)*,& L@MNN$A ! @(63D;3 DEH3 ;EHI G ;EDD G ;E0&- > ? !-./+& MK&;F8 ! @(63FBF DEI3 G ;E;D ;E8< G FE8B 01 33EII
!-./(0 @(63
J’#$6K > ? !)*’ @(63AD3 ! @(688BB DEF; ;EI8 G ;E8A G ;EDH =1 IEFF
G ? !)*( @(638F3 ! C)-/3F3<
G ? !-./’0 C)-/33H; ! C)-/3B;B
G ? !789% C)-/3;3< ! MK&<8FA3D 8EA8 G ;E;3 G ;E;3 3EDF 01 IE;B
!789’ @(63;H8 ! @(63H<3 DE;I G ;E;3 G ;E;;3 ;E;A 2 AED8
!789( @(63;DD ! MK&;HB DE88 G ;E;3 G ;E;;3 ;E38 2 3;E;<
注:3)2—加性效应;正值表示黄 P的位点起增效作用。1—显性效应,正值表示杂合基因型的效应高于双亲的平均值,负值表示杂合基
因型的效应低于双亲的平均值。8)2—加性效应(L 4 # Q ;E;;G;E8;);=1—部分显性(L 4 # Q ;E83G;EI;);1—显性(L 4 # Q ;EI3G3E8;);01—
超显性(L 4 # R 3E8;)S
?7’":3)2G#LL&’&T" "UU"6’;M7N&’&T" T#-@" $"U"$N ’7 &)6$"#N&)/ #6’&7) /")" U$7( V@#)/ PS 1GL7(&)#)’ "UU"6’;M7N&’&T" T#-@" $"U"$N ’7 ’K" #6’&7) 7U K"’"$7WOX
/7@N /")7’OM" K&/K"$ ’K#) ’K#’ 7U ’K" ("#) 7U M#$")’N,YK&-" ’K" )"/’&T" T#-@" $"U"$N ’7 ’K" #6’&7) -"NN ’K#) ’K#’ 7U ’K" ("#) 7U M#$")’NS 8)2G#LL&’&T"(L 4 # Q ;E;;
G;E8;);=1GM#$’- L7(&)#)’(L 4 # Q ;E83G;EI;);1GL7(&)#)’(L 4 # Q ;EI3G3E8;);01G7T"$XL7(&)#)’(L 4 # R 3E8;)S
来自黄 P的基因位点起增效作用外,其他均由来自
许 3FI的基因位点起增效作用。
在检测到的与赖氨酸含量有关的 <个 *%+中,
在 > ?条件下检测到 3个 *%+,G ?条件下检测到 D
个 *%+,分布在第 3、D、F、A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
为 IE;B:、AED8:、3;E8B:和 3;E;<:。其中在 > ?
处理条件下检测到的 *%+由来自黄 P的基因位点
起增效作用,而 G ?处理条件下检测到的 *%+则由
来自许 3FI的基因位点起增效作用。
在基因作用方式上,检测到的 83个 *%+中,有
A个 *%+表现为加性效应,占 <8EIH:;I 个为部分
显性,占 DIE3;:;3个为显性,占
同的群体或条件下效应不同,如 !)*’& 在 8;;<年
(,8:<群体中)的 > ?条件下表现加性效应,而在 G ?
以及 8;;B年(,8:B群体中)的 > ?条件下,表现部分
显性效应。
! 讨论
!67 氮肥不仅影响玉米的产量,而且影响子粒的品
质
大量研究表明,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子粒的蛋白
质、脂肪和赖氨酸的含量[DGH,I]。然而,氮肥对子粒
品质性状影响的效应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本研
究在同样的氮肥水平条件下,G ?与 > ?相比,亲本
自交系黄 P的蛋白质含量降幅较大,8年分别下降
8IF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3B卷
图 ! 在两种氮水平下检测到的玉米子粒性状的 "#$
%&’(! "#$) *+,+-,+* ./0 12,0&+1, -/34/1+1,) &1 35&6+ 7+01+8 21*+0 ,9+ ,:/ 1&,0/’+1 -/1*&,&/1)
!"#$%和 &"’(%;而许 &$) 则分别下降 ("*#%和
&"!)%;杂交种农大 &()分别下降 &"!+%和 (",#%;
同样,-!:*、-!:#家系的平均值分别下降 (")’%和
("’&%;其他营养成分有类似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亲本自交系黄 .对低氮胁迫的敏感性大于许 &$)及
其杂交种和分离群体,该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
相似[&$]。因此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对低氮胁迫不敏
感的自交系是组配耐低氮胁迫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品质性状也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受环
境条件影响较大[!$/!)]。不同的环境条件有不同的
基因在表达,基因表达的数目也不尽相同。就本研
究的结果(表 +)看,玉米子粒品质性状两年在 0 1
条件下共检测到 &+个 234,/ 1条件下共检测到 &&
个 234,而在 !((*年的 -!:*群体中,在两种 1水平下
仅检测到有 !个相同的 2345(!"#$%& 和 !’(&),其
中 !’)(& 是唯一两年被检测到的共同 234,说明不
同氮水平下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特异性。此外,
在 0 1 条件下的 -!:*群体中,检测到有 + 个 234
(!"#$%&,!"#$(& 和 !"#$*&)对蛋白质含量起增效作
用,而 / 1条件下只检测到 &个 234(!"#$%&)。有意
思的是,0 1条件下既有来自许 &$)的位点( !"#$%&
和 !"#$*&),又有来自黄 .的位点( !"#$(&)起增效作
用;而 / 1条件下仅有来自许 &$) 的位点( !"#$%&)
+)$*期 刘宗华,等:施氮和不施氮对玉米子粒品质性状的影响及 234分析
起增效作用,且比 ! " 条件下 !"#$%& 的效应更明
显,贡献率高达 #$%#&’,再次证明许 &() 是耐低氮
胁迫的氮高效利用自交系。同样反映基因特异表达
的是,在 ! "条件下的 *+:,群体中,由位于第 (染色
体上的 !"#$’ 对蛋白质含量起增效作用,而在 - "
条件下,则由位于第 .染色体上的 !"#$( 对蛋白质
含量起增效作用。尽管 !"#$’ 和 !"#$( 都是来源于
黄 /的基因位点起增效作用,但基因的作用方式和
贡献率各不相同,前者表现为超显性,贡献率高达
&$%01’;而后者表现部分显性,贡献率仅有
.%,1’。
本研究所定位的 +$个控制子粒品质的 234中,
有 +个 234与前期研究结果中有关株高的 234位
置相同,如位于第 #染色体上的 !)*+,- 和 !)*+.& 分
别与 !"/, 和 !"/.& 位置相同[+.];&个 234与穗部
性状的 234位置相同,如位于第 .染色体上的 !01
2( 与 !34(,!35( 位置相同[#1]。另有 $ 个( !467%,
!"#$’,!02’& 和 !467()分别与控制株高的 234
(!"/%8,!"/’ 和 9:;(8)在染色体上区域相似[+.]。
表明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可能存在结构重叠或一因
多效。
!"! 关于氮素的高效利用
氮素高效利用涉及氮素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
两方面。56789:等[#&]和 ;<==<9>等[#+]的研究表明,在
! "条件下主要检测到的是有关氮吸收的 234,而
在 - "条件下主要检测到的是有关氮利用的 234。
总之,在 ! " 和 - " 条件下的遗传变异是不同的。
本研究在 + 种氮水平条件下所检测到的 234几乎
完全不同,似与前人的看法一致,但 !"#$%& 是 ! "
和 - "条件下均表达的 234,该位点是否与氮的吸收
和利用都有关系尚待进一步分析。推定在 - "条件
下所检测到的 234 与低氮条件下氮的高效利用有
关,但由于本研究中检测到的 234较少,在 ! " ? - "
条件下所检测到的 234是否就只与氮吸收效率 ?氮
利用效率有关,值得探讨。
参 考 文 献:
[&] 牛瑞明,吕爱枝,郭宝艾,等 @ 冀西北高原旱地追氮梯度对饲用
青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A]@ 玉米科学,+11,,(+):&&0-
&&)%
"9B C D,4B E F,;BG 5 E <2 &+ @ HII6J8 GI :987GK6: G: L96=M <:M NB<=O
98L GI IG7
A @ D<9Q6 XJ9 @,+11,,(+):&&0-&&)%
[+] 张吉旺,王空军,胡昌浩,董树亭 @ 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氮素
调控[A]@ 草业科学,+11#,+1(+):+(-#1%
FR<:K A Y,Y<:K Z A,TB / T,[G:K X 3@ HII6J8 GI :987GK6: G: :B879O
89W6 W<=B6 GI P<9Q6[A]@ V7<8
量及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A]@ 中国农业科学,+11,,#)(#):
$.+-$.(%
Y<:K \ A,Y<:K Z A,[G:K X 3 <2 &+ @ HII6J8> GI M9II676:8 :987GK6: <]O
]=9J<89G: >87<86K96> G: L96=M <:M IG7
[$] 阮培均,马俊,梅艳,杨远平 @ 不同密度与施氮量对玉米品质的
影响[A]@ 中国农学通报,+11$,+1(0):&$(-&$. @
CB<: V A,D< A,D69 \,\<:K \ V@ HII6J8 GI M9II676:8 M6:>98L <:M " -
<]]=9J<89G: 7<86 G: P<9Q6 NB<=98L[A]@ /R9:@ EK79J@ XJ9 @ 5B== @,+11$,
+1(0):&$(-&$.%
[,] V<: Y 4@ /
76&<89G:>R9]> 9: ]7G=9I9J P<9Q6 RLU79M>:/G:>6NB6:J6> IG7 :987GK6: B]O
8<_6 <:M 76PGU9=9Q<89G:[A]@ /7G] XJ9 @,&..,,#,:)#0-)$, @
[0] C<‘< a@ HII6J8 GI :987GK6: <:M ]=<:8 ]G]B=<89G: G: L96=M <:M NB<=98L GI
>B]67 >S668 JG7:[A]@ b:M@ A@ EK7G:@,+11&,$0(+):+$0-+$. @
[(] 张维理,田哲旭,张宁,李晓齐 @ 我国北方农用氮肥造成地下
水硝酸盐污染的调查[A]@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
FR<:K Y 4,39<: F c,FR<:K ",49 c 2@ b:W6>89K<89G: GI :987<86 ]G=O
=B89G: 9: K7GB:M S<867 MB6 8G :987GK6: I6789=9Q<89G: 9:
[)] 孙彭力,王慧君 @ 氮素化肥的环境污染[A]@ 环境污染与防治,
&..,,&((&):#)-$&%
XB: V 4,Y<:K T A@ H:W97G:P6:8<= ]G==B89G: GI :987GK6: I6789=9Q67[A]@
H:W97G:@ VG== @ /G:87 @,&..,,&((&):#)-$&%
[.] 关义新,林葆,凌碧莹 @ 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合
和碳、氮代谢的影响[A]@ 作物学报,+111,+0(0):)10-)&+%
;B<: \ c,49: 5,49:K 5 \@ 3R6 9:867
JG:M989G: <:M :987GK6: >B]]=L G: P<9Q6(=<& >&67 4@)>66M=9:K ]RG8GO
>L:8R689J 87<98> <:M P68
K7G:@ X9:@,+111,+0(0):)10-)&+%
[&1] 黄高宝,张恩和,胡恒觉 @ 不同玉米品种氮素营养效率差异
的生态生理机制[A]@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1&,((#):+.#
-+.(@
TB<:K ; 5,FR<:K H T,TB T A@ HJGO]RL>9G=GK9J<= P6JR<:9>P G: :9O
87GK6: B>6 6II9J96:JL M9II676:J6 GI JG7: W<796896>[A]@ V=<:8 "B87 @ *678
XJ9 @,+11&,((#):+.#-+.(%
[&&] D
[A]@ C6W9>8< ;U7<>9=697< M6 *9>9G=GK9< a6K68<=,&..+,$(&):$,-
$(%
[&+] 56787<:M T,V<>J<= 5,b>
9:K GI 8R6 K6:689J <:M ]RL>9G=GK9J<= U<>9> IG7 :987GK6: B>6 6II9J96:JL 9:
P<9Q6[A]@ V=<:8 VRL>9G= @,+11&,&+,(#):&+,)-&+(1%
[] V76>867= 3,X698Q ;,4<:MU6J_ D <2 &+ @ bP]7GW9:K :987GK6:OB>6 6II9O
J96:JL 9: HB7G]6<: P<9Q6:6>89P<89G: GI NB<:898<89W6 K6:689J ]<7
[&$] 张福琐,米国华,刘建安 @ 玉米氮效率遗传改良及其应用[A]@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学 报 &,卷
!"#$% & ’,() * +,,)- . /0 /12#$345 )$ 6"4 %4$46)3 )789:2474$6
:; $)69:%4$ 4;;)3)4$3< )$ 7#)=4[.]0 . 0 /%9)30 >):643"0,?@@A,B(C):
??CD??AE
[?B] 陈范骏,米国华,张福锁,等 0 华北区部分主栽玉米杂交种的
氮效率分析[.]0 玉米科学,CFFG,??(C):AHDHCE
I"4$ & .,() * +,!"#$% & ’ !" #$ 0 J)69:%4$ -54 4;)3)4$3< )$ 5:74 :;
7#)$ 7#)=4 "
[?M] 鲍士旦 0 土壤农化分析[(]0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CFFFE
>#: ’ N0 ’:)O #%9)3-O6-94 3"47)569< #$#O<5)5[(]0 >4)P)$%:I")$# /Q
%9)3-6-9O R9455,CFFF 0
[?A] 汤继华,谢惠玲,黄绍敏,等 0 缺氮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叶绿素
含量与光合效率的关系[.]0 华北农学报,CFFB,CF(B):?FD?CE
S#$% . +,T)4 + ,,+-#$% ’ ( !" #$ 0 S"4 3"#$%45 :; 6"4 3:$64$6 ;:9
3"O:9:8"
?FD?CE
[?H] ’#%"#)Q(#9::; ( /,’:O)7#$ U (,.:9%4$54$ V / !" #$ 0 V)K:5:7#O
NJ/ 58#349 O4$%6" 8:O<7:98")575 )$ K#9O4<:(4$14O)#$ )$"49)6#$34,
3"9:7:5:7#O O:3#6):$,#$1 8:8-O#6):$,#$1 8:8-O#6):$ 1<$#7)35[.]0
R9:30 J#6 0 /3#10 ’3) 0 W’/,?@HX,H?(?A):HF?XDHF?HE
[?@] 魏良明,姜海鹰,李军会,等 0 玉米杂交种品质性状的近红外
光谱分析技术研究[.]0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CFFB,CB(@):
?XFXD?XFA 0
Y4) , (,.)#$% + Z,,) . + !" #$ 0 R941)36)$% 6"4 3"47)3#O 3:78:5)Q
6):$ :; )$6#36 [49$4O5 )$ 7#)=4 "
?XFAE
[CF] U$#88 ’ .,’69:-8 Y Y,V:55 Y (0 \]#36 3:$;)14$34 )$6492#O5 ;:9
"49)6#K)O)6< :$ # 89:%4$< 74#$ K#5)5[.]0 I9:8 ’3) 0,?@HB,CB:?@CD
?@XE
[C?] ,#$149 \ ’,*944$ R,/K9#"#75:$ . !" #$ 0 /$ )$649#36)24 3:78-649
8#3[#%4 ;:9 3:$569-36)$% 89)7#9< %4$46)3 O)$[#%4 7#85 :; 4]849)74$6#O
#$1 $#6-9#O 8:8-O#6):$5[.]0 *4$:7)35,?@HA,?:?AXD?H?0
[CC] Y#$% ’,>#564$ I .,!4$% ! >0Y)$1:L5 ^S, I#96:%9#8"49 CEF[(]0
V#O4)%",JI:N48#9674$6 :; ’6#6)56)35,J:96" I#9:O)$# ’6#64 W$)2495)Q
6<,CFF?DCFFXE
[CG] !4$% ! >0 R943)5):$ 7#88)$% :; _-#$6)6#6)24 69#)6 O:3)[.]0 *4$46)35,
?@@X,?GM(X):?XBAD?XMHE
[CX] I"-93")OO * /,N:49%4 V Y0 \78)9)3#O 6"945":O1 2#O-45 ;:9 _-#$6)6#Q
6)24 69#)6 7#88)$%[.]0 *4$46)35,?@@X,?GH(G):@MGD@A?E
[CB] N:49%4 V Y,I"-93")OO * /0 R497-6#6):$ 64565 ;:9 7-O6)8O4 O:3) #;Q
;436)$% # _-#$6)6#6)24 3"#9#3649[.]0 *4$46)35,?@@M,?XC(?):CHBD
C@XE
[CM] ’6-K49 I Y,\1L#915 ( N,Y4$14O . &0 (:O43-O#9 7#9[49Q;#3)O)6#641
)$2456)%#6):$ :; _-#$6)6#6)24 69#)6 O:3) )$ 7#)=4 ‘‘ 0 $:95 )$;O-4$3)$%
<)4O1 #$1 )65 3:78:$4$6 69#)65[.]0 I9:8 ’3) 0,?@HA,CA:MG@DMXHE
[CA] /)O15:$ R N,’648"4$ I (,N#2)1 ’ .,.:9%4 14 I U0 *9#)$ _-#O)6<
:; >9#=)O)#$ 7#)=4 %4$:6<845 #5 )$;O-4$341 K< $)69:%4$ O424O[.]0 I9:8
’3) 0,CFFB,XB:?@BHD?@MXE
[CH] a4O1K::7 , V,,44 (0 *4$46)3 7#88)$% :; _-#$6)6#6)24 69#)6 O:3) )$
7#)=4 )$ 569455 #$1 $:$569455 4$2)9:$74$650 ‘ 0 *9#)$ <)4O1 #$1 <)4O1
3:78:$4$65[.]0 I9:8 ’3) 0,?@@M,GM:?G?FD?G?@E
[C@] 刘宗华,汤继华,王春丽,等 0 氮胁迫与非胁迫条件下玉米不
同时期株高的动态 ^S,定位[.]0 作物学报,CFFA,GG(B):AHC
DAH@E
,)- ! +,S#$% . +,Y#$% I , !" #$ 0 ^S, #$#O<5)5 :; 8O#$6 "4)%"6 -$Q
149 J D 569455 #$1 JQ)$8-6 #6 1);;494$6 56#%45 )$ 7#)=4[.]0 /36# /Q
%9:$0 ’)$0,CFFA,GG(B):AHCDAH@E
[GF] 刘宗华,汤继华,卫晓轶,等 0 氮胁迫和正常条件下玉米穗部
性状的 ^S, 分析[.]0 中国农业科学,CFFA,XF(??):CXF@ D
CX?AE
,)- ! +,S#$% . +,Y4) T Z !" #$ 0 ^S, 7#88)$% :; 4#9 69#)65 -$149
O:L #$1 ")%" $)69:%4$ 3:$1)6):$5 )$ 7#)=4[.]0 ’3) 0 /%9)30 ’)$0,
CFFA,XF(??):CXF@DCX?AE
[G?] >496)$ R,*#OO#)5 /0 *4$46)3 2#9)#6):$ ;:9 $)69:%4$ -54 4;;)3)4$3< )$ #
546 :; 943:7K)$#$6 )$K941 O)$450 ‘‘ 0 ^S, 146436):$ #$1 3:)$3)14$345
[.]0 (#<1)3#,CFF?,XM:BGDMH
[GC] *#OO#)5 /,I:_-4 (0 *4$46)3 2#9)#6):$ #$1 54O436):$ ;:9 $)69:%4$ -54
4;;)3)4$3< )$ 7#)=4:# 5<$6"45)5[.]0 (#<1)3#,CFFB,BF:BG?DBXAE
BHAX期 刘宗华,等:施氮和不施氮对玉米子粒品质性状的影响及 ^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