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Comparison on Architecture of 7 Psammophyte Shrubs at Lower Reaches of Shiyang River Basin

石羊河下游7种沙生灌木的构型比较



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0+%
#发展计划前期项目"
!"#!12+!%!"%
#&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项目
"
#)$3456%%$
#
作者简介$郭春秀"
#0+0&
#!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荒漠生态研究
7(89-:
$
;
<=>?!
#%*>=8
石羊河下游
$
种沙生灌木的构型比较
郭春秀!袁宏波!徐先英!刘虎俊!王多泽!李学敏!刘开琳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A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兰州
+%""+"
#

!
要$为了明确比较相同环境下不同灌木的构型特征!揭示其防风固沙机理!也为仿真模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该研究对石羊河下游的相同环境下!高度相似的梭梭"
!"#$%
&
#$"(($)*)+$
#(油蒿"
,+-*(./."$+)$/.0"
#(沙蒿
"
,1"+*"+."
#(花棒"
!*)./"+2(/0$
3
"+.2(
#(沙拐枣"
4"##.
5
$2(($
5
$#.02(
#(白刺"
6.-+"+."-"
5
2-$+2(
#(红砂
"
7*"2(2+."8"/09
5
"+.0"
#
+
种灌木的分枝角度(枝长和分枝数等构型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
#
#
+
种灌木
中有

种的平均分枝角度自冠层内部向外逐渐变大!枝序级可分为四级!除油蒿外!其余灌木的冠层外枝均较长
"
!
#分枝分维数以红砂最大!其次为梭梭和白刺!沙拐枣和花棒最小&除梭梭外!其余灌木的总体分枝率都小于
#

"
%
#除沙拐枣外!其余灌木的侧影面积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少研究认为!生长在相似环境的
灌木形成了不同构型!红砂(白刺(油蒿和花棒可归为密生枝型灌木!梭梭(沙拐枣和沙蒿则可定为疏生枝型灌木
关键词$沙生灌木&植物构型&枝系结构&侧影面积
中图分类号$
B0))*%
文献标志码$
6
%&"
(
)*#+",",%*-.#/0-/1*0"2$3+)"
(
.
4
/0
5.*16+)/7"80*90)-.0+"25.#
4
),
:
9#;0*<)+#,
CDE1?!
FD6GH=/
;
I=
!
JDJ-9/
K
-/
;
!
L5DH<
,
!
M6GCN<=OP
!
L5J!
L5DQ9-:-/
"
C9/.?5/.S-SK
L9I=R9S=R
K
=UNP.PRS-U->9S-=/9/V6P=:-9/T9/VN-.9.SPRC9/.!
L9/O?=<+%""+"
!
1?-/9
#
%6+/*)-/
$
W?P=I
,
P>S-XP-.S=>=8
Y
9RPS?PV-UUPRP/S.?R?-SP>S=XPR8P>?9/-.8=U>=/SR=:PV
8=X-/
;
.9/V
!
9:.=S=
Y
R=X-VPS?PI9.->V9S9U=R.-8<:9S-=/RP.P9R>?=U.-8<:9SPVU-@PV(.9/V.?R>R=S>?9/
;
:P.
!
IR9/>?:P/
;
S?
!
IR9/>?/<8IPR9/V9R>?-SP>S&
#$"(($)*)+$
!
,+-*(./."$+)$:
/.0"
!
,1"+*"+."
!
!*)./"+2(/0$
3
"+.2(
!
4"##.
5
$2(($
5
$#.02(
!
6.-+"+."-"
5
2-$+2(
!
7*"2(2+."8"/:
09
5
"+.0"ZPRP8P9.K
OPV9SS?P:=ZPRRP9>?P.=UT?-
K
9/
;
3-XPR29.-/*W?PRP.<:S..?=ZPV
S?9S
$"
#
#
S?P8P9/=U>R=S>?9/
;
:P8P9.RP9.PV
;
R9V<9:
K
UR=8-/.-VPS==Y
=.-S-=/
=U>9/=
YK
Z-S?U=?-/
;
R9/[.*5SZ9.=/:
K
,1$+)$/.0"S?9SS?P:P/
;
S?=U=;
.Z9.:=/
;
PRS?9/
S?9S=U-/.-VPSZ-
;
.=U>9/=
YK
*
"
!
#
W?P/<8IPR=UIR9/>?-/
;
UR9>S9:V-8P/.-=/=U718"/09
5
"+.0"Z9.I-
;;
PR
S?9/S?9S=US?P=S?PR.?R=/V=/P=UIR9/>?-/
;
UR9>S9:V-8P/.-=/Z9.!1"(($)*)+$9/V61
-"
5
2-$+2(
!
S?P:P9.S=/PZ9.41($
5
$#.02(9/V!1/0$
3
"+.2(*W?PIR9/>?(.SP8R9S-=Z9.:P..S?9/=/P
P@>P
Y
S!1"(($)*)+$*
"
%
#
7@>P
Y
S41($
5
$#.02(
!
S?P/<8IPR=U<
Y
Z-/V
Y
R=
,
P>SPV9RP9-/>RP9.PVZ-S?
?P-
;
?S=U>9/=
YK
!
9/V
;
R9V<9:
K
VP>RP9.PV9SS?P89@-8-O-/
;Y
=-/S=U<
Y
Z-/V
Y
R=
,
P>SPV9RP9*718"/09
5
"+.:
0"
!
61-"
5
2-$+2(
!
,1$+)$/.0"9/V!1/0$
3
"+.2(ZPRP9.VP/.PIR9/>?.?R!
9..
Y
9R.PIR9/>?.?R!1"(($)*)+$
!
41($
5
$#.02(9/V,1"+*"+."*
=0
4
8"*!+
$
Y
.988=
Y
?
K
SP.?R&
.?R?-SP>S&
=RV-/9S-=/=UIR9/>?
&
<
Y
Z-/V
Y
R=
,
P>SPV9RP9
!!
植物构型用来表述其不同构件在空间的排列方
式!是植物体不同组分的空间位置及组合!植物构型
狭义上就是枝系结构和分枝格局!最终决定了枝系
的复杂化程度)#*目前!植物构型研究主要集中于
农作物和热带乔灌木!分析其构型与生物量或产量
关系!揭示了不同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生物
量分配)#()*植物构型与其生态环境适应性研究较
多!认为植物在适应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会产生趋
同或趋异适应特征!特别是表现在外部形态特征)#*
在荒漠植物的构型研究中!进行了构型分类)$(*!提
出了灌木空间结构是植物发育生长和适应的结果!
认为灌木构型对其防风固沙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
响)+(\*研究沙生灌木构型对其个体构型与其防风
固沙机理及效益!特别是应用其配置与建设防风固
沙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干旱区沙生灌木构型与其
防风固少效能研究相对较少!仅观测分析了梭梭
"
!"#$%
&
#$"(($)*)+$
#(油蒿"
,+-*(./."$+)$:
/.0"
#和沙蒿"
,1"+*"+."
#的枝条空间分布及其防
风功能)0(#!*为了比较相同环境下不同灌木的构型
特征!揭示其防风固沙机理!也为研究仿真固沙灌木
以及仿真模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石羊河下游的
民勤选择了
+
种常见灌木!观测分析其构型!为说明
其生物学特征和仿制固沙灌木提供参考
#
!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地选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界处
的石羊河下游的民勤"
%\]%\^G
!
#"%]"$^7
#!海拔
#%+\8
!属温带干旱气候!具典型大陆性荒漠气候
特征!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强烈辐射!
蒸发量大!风大沙多!干燥度
)*$
以上!地下水位
#8
左右年日照时数
!)!"?
!初霜期
#"
月上旬!终
霜期
)
月下旬!无霜期
#+#V
!年平均降水量
##*!
88
!年平均蒸发量
!)%*088
!年平均有风的记录

00*!%_
!
"
$*"8
%
.
起沙风占全年有风日数的
#%*"\_
!
)
月份和
$
月份为大风和沙尘暴多发月
!
!
材料和方法
在沙旱生灌木有叶期"
$
月#!调查测定民勤的
+
种沙旱生灌木构型参数!被观测的
+
种灌木为$梭梭
"
!"#$%
&
#$"(($)*)+$
#(油蒿"
,+-*(./."$+)$:
/.0"
#(沙蒿"
,1"+*"+."
#(花棒"
!*)./"+2(/0$
3
":
+.2(
#(沙拐枣 "
4"##.
5
$2( ($
5
$#.02(
#(白刺
"
6.-+"+."-"
5
2-$+2(
#(红 砂 "
7*"2(2+."8"/:
09
5
"+.0"
#因这
+
种灌木只有白刺的叶相对较大!
其余

种的叶特化或完全退化!所以主要观测和分
析指标包括高度(分枝角度(枝长(分枝率(分枝分维
数(侧影面积和迎风面枝条密度观测植株数
$
"
+
株!被观测植株均为散点分布或单株!
0$_
植株高度

$"
"
">8
!生长良好!株型相对整齐!受周围树
木影响较小植株的枝序按
TSR9?:PR
法)%()*确定!即
由外及内确定枝序!外层的第
#
小枝为第
#
级! 个

#
级相遇为第
!
级!
!
个第
!
级相遇后则为第
%
级!依此类推!如有不同枝级相遇!相遇后则取较高
的作为枝级!计算各级枝数的相互比率以
#">8
为分层高度!对所观测灌木的梯级高度宽度进行测
量!并计算累积面积!计算侧影面积和迎风面枝条密
度)(\!#%*冠幅计算用椭圆面积公式!其余相关因子
的计算公式如下$
#
分枝率$分为总体分枝率"
;<7
#和逐步分枝
率"
=<7
#
;<7`
6
-
&6
/
6
-
&6
#
"
#
#
=<7`
6
.
6
.a#
"
!
#
式中!
6
-
`
#
6
.
!为所有枝的总数&
6
/
为最高级枝
条数&
6
#
为第一级的枝条数&
6
.

6
.a#
是第
.
和第
.a#
级枝条总数
$
分枝分维数"
=<
#
=< 4`b><
?
"
%
#
式中!
1
为比例数"常数#!
><
为枝长!
?
分形维数!
=<

><
在双对数坐标下存在一种线性关系!
?

该直线的斜率!
:/=< :`/4aN:/><
!通过回归方程
分析就可以求出分形维数
N

%
平均侧影面积"
,
!
>8
!
#
,`
#
!
.
b@
.
"
)
#
式中!
!
.
为植株第
.
段高度!
@
.
为第
.
段迎风面宽度
&
迎风面枝条密度"
>
0
!枝%
>8
!
#
>
0
`
A
=
=
"
$
#
式中!
A
T
为面积
=
内的枝条数目!
=
为迎风面面积

变异系数"
_
#
4B`
=
C
"

#
式中!
4B
"
_
#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其平均数的比!
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大小!是反映数据离散程度
的绝对值
=
为统计数据的标准差!为统计数据的
平均数
文中所有数据统计(指标具体数值计算均在
7@>P:!""+
下完成!用
TccT#%*"
进行数据差异性
比较
!%"#
西
!

!

!

!

!

!!!!!!!!!!!!!!!!!!!
%$

%!
结果与分析
>*?
!
$
种灌木的枝条分枝角度
所观测的
+
种灌木分枝角度有
#"*!_
的小于
)"]
!有
!#*)_
的分枝角为
"]
"
+"]
花棒和白刺二
级枝角度的平均值最小!其余

种灌木的分枝角度
约呈自冠层内向外的分枝角度逐渐变小趋势"表
#
#油蒿各级枝的分枝角变异最大!其各级枝的分
枝角变异系数达
!*)_
!其余灌木的均小于
!_

梭的一级枝分枝角度平均较四级枝大
+*\]
红砂
和油蒿一级枝分枝角度平均较四级枝相差分别为
#$*]
和和
!)*!]
!差异显著沙蒿的一级枝分枝角
度与四级枝的相差
##*$]
沙拐枣三级枝分枝角度
最大!一级枝和四级枝分枝角度平均值相等白刺
的分枝角度除一级枝分枝和二级分枝的小于油蒿
外!三级分枝角度和四级分枝角度均大于其他灌木!
是分枝角度较大的灌木花棒的各级分枝角相对较
小!是分枝角度较小的灌木
>*@
!
$
种灌木枝条的长度特征
所观测的
+
种灌木中只有油蒿的冠层外枝长较
大!其余则均表现为越向冠层外!枝长度越短的趋势
"表
!
#其中沙拐枣的四级枝长与一级枝长相差
%
倍!红砂的四级枝长与第一级相差最小!为
)*%>8
!
平均枝长也最短!只有
*0>8
沙蒿和梭梭各级枝
长间的差异最小!沙拐枣的各级枝长变化较大!枝长
变化是
+
种灌木的枝长中最大的
从各级分枝长度变化以及所占比率分析!有叶
的白刺有
\*0_
枝条长度为
$
"
%">8
!而花棒的枝
条比较长!也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区间为
%"
"
$">8
枝占
%+*\_
无叶的沙拐枣和梭梭的枝条长度中
$
"
%">8
者达
++*_
!棒状叶的红砂的枝长
$
"
#$
>8

%*_
!沙蒿的枝长在
#$
"
%">8
范围之间
所占比例较大!约为
$!*%_
"图
#
#
>*>
!
$
种灌木枝条的分枝率
油蒿和沙蒿的总体分枝率相差近
%
倍!梭梭和
沙拐枣的总体分枝率相差
!*)
倍!红砂的整体分枝
率约是白刺的
#
%
%

+
种灌木的分枝率由树冠层外
围向内呈逐步增加趋势除梭梭外!其他

种灌木
的总体分枝率都小于
#
!说明

种灌木的总体分枝
是灌木树冠中心的分枝密度小于最外层
+
种灌木
中!差异性最大表现在三级和四级枝的数量!变异系
数最大"
*0%_
#!其次为二级和三级枝的数量!一级
和二级枝的变异最小"表
%
#
油蒿的逐步分枝率要比沙蒿小沙蒿和白刺的

?
!
$
种灌木的不同分级枝条的平均分枝角度比较表
W9I:P#
!
W?P9XPR9
;
P>R=S>?9/
;
:P.=U+.?R;
R9VPIR9/>?P.
物种
T
Y
P>-P.
平均高度
6XPR9
;
P
?P-
;
?S
%
>8
平均冠幅
6XPR9
;
P
>9/=
YK
%
>8
!
一级枝角度
d-R.SR9/[
>R=S>?9/
;
:P.
%
]
二级枝角度
TP>=/VR9/[
>R=S>?9/
;
:P.
%
]
三级枝角度
W?-RVR9/[
>R=S>?9/
;
:P.
%
]
四级枝角度
d=>R=S>?9/
;
:P.
%
]
积沙体积
T9/VX=:<8P
%
8
%
分枝角度
变异系数
4B
%
_
梭梭
!1"(($)*)+$ #*\9 !)#*+%9 )\*\I )"*)I )"*)I )#*"I "*"%9 "*$
沙蒿
,1"+*"+." \)*\I +\%$*)0I $%*!9 )+*%9 $#*\9 )#*+9 "*"$9 "*
红砂
718"/09
5
"+.0" $$*%9 +#"#*+)I $#*%I $#*+9 )"*+I %$*+9 "*"\9 #*)
油蒿
,1$+)$/.0" $+*"9 #%!\#*\#I %*#9I %*9I $\*"9I %\*09I "*"09I !*)
沙拐枣
41($
5
$#.02( $*+9 $")$*$I )*0> $$*\> +*%> )*0> "*#0I #*+
白刺
61-"
5
2-$+2( ))*$9 0$"*+#I "*"> $0*$> +!*#> "*"> "*!I "*
花棒
!1/0$
3
"+.2( #)#*+> %#!0%*%#> )%*%I %+*\I )#*+I )%*%I !*#$> "*!
!!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
-(
检验的差异显著水平"
A
$
"*"$
#下同
G=SP
$
W?P/=R89::PSSPR.-/S9I:P.?=Z/9.-
;
/-U->9/>P:PXP:=UV-UUPRP/>P
"
A
$
"*"$
#
I
K
S?P9/9:
K
.-.=U-(SP.S.S9S-.S->.*5S-.S?P.98P9.U=:=Z-/
;
S9I:P.*

@
!
$
种沙旱生灌木不同分级枝的平均长度
W9I:P!
!
W?P9XPR9
;
PIR9/>?:P/
;
S?=U+.?R;
R9VPIR9/>?-/
;
物种
T
Y
P>-P.
平均高度
6XPR9
;
P
?P-
;
?S
%
>8
平均冠幅
6XPR9
;
P
>9/=
YK
%
>8
!
一级枝长
d-R.SR9/[
IR9/>?:P/
;
S?
%
>8
二级枝长
TP>=/VR9/[
IR9/>?:P/
;
S?
%
>8
三级枝长
W?-RVR9/[
IR9/>?:P/
;
S?
%
>8
四级枝长
d=IR9/>?:P/
;
S?
%
>8
平均枝长
6XPR9
;
P
IR9/>?
:P/
;
S?
%
>8
油蒿
,1$+)$/.0" $+*"9 #%!\#*\#I !!*%9 )#*#I %$*09 #*"I )"*#>
沙蒿
,1"+*"+." \)*\I +\%$*)$I !*%9 !*9 %#*\9 !!*#9 !*+9
梭梭
!1"(($)*)+$ #*\9 !)#*+%9 !"*9 #$*#> #!*+I #+*> #*$I
沙拐枣
41($
5
$#.02( $*+9 $")$*$I ))*#I !%*)9 )*!> #)*+> !#*9
白刺
61-"
5
2-$+2( ))*$9 0$"*+#I !\*)9 !"*09 *\I #"*!> #*I
花棒
!1/0$
3
"+.2( #)#*+> %#!0%*%#> $*I $#*#I !!*#9 %\*%9 ))*%>
红砂
718"/09
5
"+.0" $$*%9 +#"#*+)I 0*> +*+> $*"> $*%> *0I
%%"#
$

!!!!!!!!!!!!!!!
郭春秀!等$石羊河下游
+
种沙生灌木的构型比较
二级分枝数量相对其他各级枝数最少!形成树冠层
内疏!外层较紧密的树冠梭梭的各级分枝数比较
均匀!是
+
种灌木中各级分枝数变化最小的灌木"变
异系数为
"*#!
#梭梭的分枝数是由树冠内向外增
加!是一种较均匀的树冠沙拐枣的二级枝数量相
对来说较多!各级枝的分枝数量变异较大白刺的
一级和二级枝数量几乎相等!而三级枝的数量约为
二级枝数量的
!
倍多!三级枝数量又是四级枝数量

+!_
!白刺是一种内密外疏型构型花棒与白刺
为 有叶灌木!但花棒的分枝率为白刺的
!_
红砂

#
!
叶形与不同长度枝条所占百分比关系图
d-
;
*#
!
W?PRP:9S-=/IPSZPP/IR9/>?:P/
;
S?
R9S-=9/V.?9
Y
P=U:P9U
的总体分枝率是
+
种被观测灌木中最小的!是外密
内疏的冠层结构红砂总体分枝率约是白刺的
#
%
%
!红砂的枝数是白刺和花棒
!$_
左右
>*A
!
B
种灌木枝条的分枝分维数
沙拐枣的枝长和枝数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
A
$
"*"#
#!其拟合方程灵敏度也较高!说明被调查沙
拐枣的枝数与其枝长间相互影响较强烈红砂的分
枝分维数最大!其枝系结构最复杂!其次为梭梭和白
刺!沙拐枣的分枝分维数只是大于花棒的
"*%)
"表
)
#花棒的枝系结构相对较简单梭梭和沙拐枣的
叶都退化!但沙拐枣的分枝分维数只有梭梭的
#
%
!
!
梭梭枝系结构相对来说较沙拐枣复杂白刺(花棒
和沙蒿三者中!花棒的分枝分形维数最小!白刺的枝
系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红砂的枝数与枝长的分形维
数相关性不显著!其余灌木的枝数与枝长的分形维
数的相关性均显著!而沙拐枣的差异性极显著!沙蒿
和白刺次之
>*C
!
灌木的侧影面积与迎风面几何形状
白刺和红砂的侧影面积在高度
#">8
内最大!
白刺和红砂树冠近似成坛状形态花棒(梭梭和沙
蒿的侧影面积最宽处则为高度
!"
"
)">8
范围!略
成梭形"图
!
#花棒侧影面积随高度的变化幅度最
小 !在
)">8
范围侧影面积均是
#"
(
!"

%">8


>
!
$
种灌木的平均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
W9I:P%
!
W?PIR9/>?(.SP8R9S-=9/VS?P.SP
Y
Z-.PI-U9S-=/R9S-==U.PXP/.?R物种
T
Y
P>-P.
平均高度
6XPR9
;
P
?P-
;
?S
%
>8
总体分枝率
2R9/>?(.SP8R9S-=
逐步分枝率
TSP
Y
Z-.PI-U9S-=/R9S-=
"
T23
#
#e! !e% %e)
逐步分枝率
变异系数
4B
%
_
梭梭
!1"(($)*)+$ #*\9 #*#%> #*"9 #*"\9 #*%#9 "*#!
沙蒿
,1"+*"+." \)*\I "*0I #*!+I "*))I #*$9 "*$%
红砂
718"/09
5
"+.0" $$*%9 "*%#9 #*""9 "*+$9 "*#> "*油蒿
,1$+)$/.0" $+*"9 "*%\9 "*!#> "*#%> "*"\> "*)+
沙拐枣
41($
5
$#.02( $*+9 "*)+9 "*+)9 #*"#9 "*!> "*$+
白刺
61-"
5
2-$+2( ))*$9 "*)I "*\09 "*)!I "*+%I "*%$
花棒
!1/0$
3
"+.2( #)#*+> "*)"9 #*#I "*\$9 "*#0> "*变异系数
4B
%
_ "*)" "*$! "*)$ "*$! "*0%

A
!
B
种灌木的枝长和枝数的对数线性关系
W9I:P)
!
L=
;
9R-S?8RP:9S-=/IPSZPP/:P/
;
S?9/V/<8IPR=UIR9/>?P.=U.-@.?R物种
T
Y
P>-P.
枝数"
D
#与枝长"
C
#间回归关系
3P
;
RP..-=/RP:9S-=/
IPSZPP/IR9/>?/<8IPR
9/V:P/
;
S?
分形维数
2R9/>?-/
;
UR9>S9:
V-8P/.-=/
7 E:E" - A
植株高度
6XPR9
;
P
?P-
;
?S
%
8
梭梭
,1"(($)*)+$ L/D %`*0$&"*)L/C "*) "*%$ #*# &#*#0 "*! #*沙蒿
,1"+*"+." L/D`&"*#%a"*$"L/C "*$" "*$# %*)) #*\+ "*"\ \)*红砂
718"/09
5
"+.0" L/D`&"*)#a"*\!L/C "*\! "*!) &"*#0 "*# "*$ $$*%
沙拐枣
41($
5
$#.02( L/D #`*#0a"*%0L/C "*%0 "*+" \*\! !*0+ "*"# $*+
白刺
61-"
5
2-$+2( L/D "`*+%a"*$+L/C "*$+ "*)0 %*!# #*\# "*"0 ))*$
花棒
!1/0$
3
"+.2( L/D #`*#!a"*%)L/C "*%) "*!% "*#$ "*++ "*)$ #)#*+
)%"#
西
!

!

!

!

!

!!!!!!!!!!!!!!!!!!!
%$

围侧影面积的
#*#
倍!达到高度
$"
"
+">8
则侧影
面积逐渐缩小!
+"
"
0">8
的侧影面积约为
!"
"
)"
>8

#
%
!
梭梭侧影面积变化趋势与花棒相似!
"
"
)">8
高度范围的侧影面积约为
#">8
范围侧影
面积的
#*!
倍!
$"
"
+">8
高度范围的侧影面积约

#">8
范围侧影面积的
#
%
%
梭梭和沙蒿侧影面
积最宽处在
%">8
!花棒在高约
#">8
处沙蒿侧
影面积相对变化较小!最大值在
\">8
! 左右沙拐
枣的侧影面积则随高度变化幅度与其他几种灌木相
反!在中间
%">8
处较
!">8

)">8
处反而宽度
较大!几乎成扫帚形态
>*B
!
迎风面枝条密度
在所有观测的树高相近的梭梭和沙拐枣!平均
枝条密度相差
$
倍多!红砂枝条总数是白刺的
!

左右除红砂之外!所观测灌木的枝条最密集的高
度都在树高
"*$
倍处左右红砂(沙蒿(白刺(梭梭(
沙拐枣(花棒的枝条密度最大值依次出现在树高的
"*$)
"
"*+!
(
"*)+
"
"*$0
(
"*))
"
"*\0
(
"*%!
"
"*)0
(
"*%#
"
"*)$
(
"*!"
"*)!
倍处"图
%
#只有花棒枝

!
!
灌木侧影面积随高度变化关系图
d-
;
*!
!
W?P>?9/
;
P=U<
Y
Z-/V
Y
R=
,
P>SPV
9RP9Z-S?S?P?P-
;
?S
条密度最小的高度在
"
"
!">8
高度!其余均在
"
"
#">8
范围内沙蒿的
)"
"
$">8
高度范围内的枝
条数占总数的
)$*_
!红砂的
%"
"
)">8
高度范围
内的枝条数占总数的
+*0_
!沙拐枣的
!"
"
%">8
高度范围内的枝条数占总数的
$+*#_
!白刺的
!"
"
%">8
高度范围内的枝条数占总数的
$$*#_
!花棒

!"
"
%">8
高度范围内的枝条数占总数的
%#*_
!梭梭的
!"
"
%">8
高度范围内的枝条数占
总数的
)*!_
从不同高度枝条密度的变异系数
分析均匀度!沙拐枣"
"*+"
#
%
梭梭"
"*
#
%
花棒
"
*)+
#
%
红砂"
*)+
#
%
沙蒿"
*%"
#
%
白刺"
*!"
#!
白刺的均匀度最好
)
!

!

在不同环境生长的同种植物构型有 所差
异)#!%*张德魁等)0*(詹科杰等)#"*和李建刚等)##*研
究了油蒿(沙蒿(梭梭(柠条(花棒和沙拐枣构件组成
特征!并对其固沙机制和抗风蚀能力进行了分析
他们所描述的上述灌木分枝角度与本研究观测结果
略有不同这可能与其生长区域相关!张德魁等和
詹科杰所观测沙蒿和油蒿都分布半干旱区!生长茂
盛李建刚所测梭梭和花棒具有较强的分枝能力!
其分枝角度一般都在
+"]
"
\$]
!这主要是李建刚所
选择的梭梭(花棒和沙拐枣均为
#!"
"
#">8
!观测
植株较高本研究所观测梭梭(花棒的高度没有超

#"">8
!树龄较小!枝序较少!枝长也较短这也
进一步说明!不同生命期!植物构型略有不同从枝
系格局分析!叶特化灌木的各级枝分枝角变化较小!
有叶灌木的冠层外一级枝条的分枝角度大于叶特化
灌木油蒿的逐步分枝率比沙蒿的低!这是由于油
蒿与沙蒿这两种半灌木一般具有
%
"
)
级分枝!进行
光合作用的大部分叶片着生在新枝"一级和二级枝#

%
!
灌木枝密度随高度变化关系图
d-
;
*%
!
W?P>?9/
;
P=UVP/.-S
K
R9S-==U.?R;
?S
$%"#
$

!!!!!!!!!!!!!!!
郭春秀!等$石羊河下游
+
种沙生灌木的构型比较
上!二级枝上着生极少数的叶片白刺沙埋后生长
更加旺盛!三级和四级枝数量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
和生存最高级"四级#的枝数量约为其余各级枝数
量的总和花棒外层"一级和二级#枝数量相对较
少!是一种内密外疏型构型!这可能与其枝上生长叶
进行光合作用相关红砂是一类过渡类型!这正好
与其叶型相一致由于红砂的当年生枝端冬季枯
死!且有二次发枝现象!所以最外层枝相对还是比较
多灌木的构型主要决定于其生物学特性)($*!当然
也受其树龄和生境变化影响为了说明观测灌木防
风固沙效能!本项研究没有根据植物年龄!而是以植
株的高度为标准!所观测灌木不同植株尽可能选择
高度相近!以缩小系统误差这也是本观测分析结
论与其他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分
析的
+
种灌木种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下!其构型是植
物发育生长和适应沙漠环境结果生长在风沙环境
灌木形成了适应环境的构型!防风固沙效能各异!为
仿真固沙灌木选择提供了参考
灌木防风固沙效能与其树冠构型与枝系格局关
系密切!为了说明两者关系!
L9/>9.SPR
等)#!*提出了
侧影面积和粗糙元密集度等概念研究表明!植物
防风效应主要来自于迎风方向的侧影面积!树冠形
态决定其侧影面积!从而影响其防风阻沙能力)+!#)*
本研究分析结论最大枝条密度高度最低是白刺!这
与其容易形成沙堆相一致)#$*不同形态的植物防
风阻沙强弱不同!半球体树冠的植物比锥体和梭形
树冠的植物阻沙能力更大!可截留更多的沙物
质)#$(#*!这也为仿真固沙灌木制作提供了参考
+
种灌木的分枝角度是自冠层内向外逐渐变
大!枝序级都为四级!只有油蒿的冠层外枝较短除
梭梭外!

种灌木的枝分布都是外密内疏红砂(白
刺(油蒿和花棒为密生型灌木!梭梭(沙拐枣和沙蒿
为疏生型灌木侧影面积随高度变化为$白刺
%


%
红砂
%
沙拐枣
%
沙蒿
%
花棒白刺和红砂的树
冠近似坛状形态!花棒(梭梭和沙蒿略成梭形!沙拐
枣成扫帚形态
参考文献!
)
#
*
!
1H7G2
"陈
!
波#!
TEGCF1H
"宋永昌#
*M==V
KY
:9/S9R>?-SP>S?-/
Y
:9/SP>=:=
;K
)
4
*
*49.*/*F$2+"#$
G
H0$#$
5&
"生
态学杂志#!
""!
!
@?
"
%
#$
!&$
"
-/1?-/P.P
#
*
)
!
*
!
1H6GC4
"常
!
杰#!
1H7GC
"陈
!
刚#!
C7F
"葛
!
滢#
*6/PZ8PS?=V=U
f
<9/S-S9S-XP.SK
=/
Y
:9/S.SR<>SY
?=:=
;K
(UR9>S9:
.-8<:9S-=/
)
4
*
*49.*/*<2##*-.$
G
<$-"
&
"植物学通报#!
#00
!
?>
"
!
#$
+&!
"
-/1?-/P.P
#
*
)
%
*
!

!

*
植物结构的分形特征及模拟)
g
*
*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00$
$
#"&$$*
)*
!
Tc3DC7LNC
!
H5G1QL7FWg
!
T1H66cM*W?PS?P=R
K
9/V
Y
R9>S->P=UIR9/>?9KY
R9>S->P=UIR9/>?9K
)
4
*
*,2"#
7*I.*J$
G
H0$#$
5&
")=
&
/-*("-.0/
!
#00#
!
!
$
%"0&%%)*
)
$
*
!
何明珠
*
荒漠植物枝系构型分类研究)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生态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
中国沙漠研究与治理
$"

*
北京$海洋出版社!
""$
$
!\$&!0!*
)

*
!
H7ghH
"何明珠#!
M6GCFH
"王摇辉#!
hH6GC4C
"张景光#
*1:9..-U->9S-=/=US?PIR9/>?-/
;
9R>?-SP>SY
:9/S.-/
g-/
f
-/1=K
)
4
*
*,0-"<$-1<$+*"#1:;00.)*-1=.1
"西北植物学报#!
""$
!
@C
"
0
#$
#\!+&#\%!
"
-/1?-/P.P
#
*
)
+
*
!
W6GCF
"唐
!
艳#!
L5DLF
"刘连友#!
BDhHB
"屈志强#!
*-"#*3P.P9R>?RPX-PZ=U>9
Y
9>-S
K
=U
Y
:9/SU=RSR9
YY
-/
;
I:=Z/.9/V
)
4
*
*F$2+:
"#$
G
?*/*+-7*/*"+09
"中国沙漠#!
"##
!
>?
"
#
#$
))&)"
-/1?-/P.P
#
*
)
*
!
THD4g
"苏金梅#!
L5CW
"李钢铁#!
B5Gd1
"秦富仓#!
*-"#*6
Y
RPV->S-=/.SK
=/9I=XP
;
R=-9:!"#$%
&
#$"(($:
)*)+$U=RP.S
)
4
*
*K*+L$
5
$#."E$+*/-+
&
=0.*0*")M*09$#$
5&
"内蒙古林业科技#!
#00+
!"
%
#$
0&##
"
-/1?-/P.P
#
*
)
0
*
!
hH6GCNQ
"张德魁#!
M6GC4H
"王继和#!
g6BL
"马全林#!
*-"#*TSK
=/IR9/>?8=V<:P>?9R9>SPR-.S->.=U,+-*(./."$+)$/.0"9/V
,1"+*"+."
)
4
*
*N+"//#")")M2+
G
"草原与草坪#!
""0
!"
#
#$
)%&)
"
-/1?-/P.P
#
*
)
#"
*
!
hH6GQ4
"詹科杰#!
M6GC4H
"王继和#!
g6BL
"马全林#!
*-"#*W?P.
Y
9>P>=/.SR<>S-=/=U=U,+-*(./.""+*"+."9/V,1$+)$/.0"9/V
S?PRP.P9R>?=UV;
)
4
*
1F$2+"#$
G
N"/2E$+*/-+
&
=0.*0*")M*09$#$
5&
"甘肃林业科技#!
""$
!
>D
"
$
#$
#&)
"
-/1?-/P.P
#
*
)
##
*
!
L54C
"李健刚#!
M6GC4H
"王继和#!
456GChH3
"蒋志荣#!
*-"#*TSK
=/S?PSRPP.
Y
9S-9:.SR<>SS-=/=/
Y
.988=
Y
?
K
SP-/g-/
f
-/1=K
)
4
*
*7*/*"+09$
G
=$.#")@"-*+
"水土保持研究#!
""!
?C
"
%
#$
#!#&#!)
"
-/1?-/P.P
#
*
)
#!
*
!
L6G16TW73G
!
26TT6*5/U:

P=UXP
;
PS9S-=/>=XPR=/.9/VSR9/.
Y
=RSI
K
Z-/V
$
U-P:V.S)
4
*
*H"+-9
=2+
G
"0*A+$0*//*/")>")
G
$+(/
!
#0!
##
$
"$&$#)
"
-/1?-/P.P
#
*
)
#%
*
!
HD6GCdJ
"黄富祥#!
M6GCgJ
"王明星#!
M6GCFT
"王跃思#!
*-"#*3P>P/S
Y
R=
;
RP..=/S?PRP.P9R>?=UXP
;
PS9S-=/
Y
R=SP>S-=/-/
.=-:PR=.-=/I
K
Z-/V
)
4
*
*49.*/*F$2+"#$
G
A#"-H0$#$
5&
"植物生态学报#
*!""!
!
@B
"
$
#$
!+&%%
"
-/1?-/P.P
#
*
)
#)
*
!
董治宝!苏志珠!钱广强!等
*
库姆塔格沙漠风沙地貌)
g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
)
#$
*
!
董治宝
*
中国风沙物理
$"
年)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生态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
中国沙漠研究与治理
$"

*
北京$海
洋出版社!
""$
$
\+&#"$*
)
#
*
!
MDL
"乌
!
拉#!
hH6GCCB
"张国庆#!
J5GhH g
"辛智鸣#
*gP>?9/-.89/VPUUP>S=UZ-/VIRP9[9/V.9/VI:=>[-/
;
U=R.-/
;
:P/9S.?R)
4
*
1K*+L$
5
$#."E$+*/-+
&
=0.*0*")M*09$#$
5&
"内蒙古林业科技#!
""!
>A
"
!
#$
%&%0
"
-/1?-/P.P
#
*
!编辑"潘新社#
!!
%"#
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