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科尔沁沙地沙生灌木叶底珠造林技术



全 文 :周庆林:科尔沁沙地沙生灌木叶底珠造林技术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最大的沙地,位于内蒙古东部西辽河中
下游的通辽市附近,向南一直延伸到辽宁省的西北部,面积大
约 5.06 万 km2。 灌木固沙在科尔沁沙地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 , 多年来在生产中已经应用的固沙灌木有小叶锦鸡儿
(Caragana microphylla Lam)、 黄柳 (Salix gordejevii Chang et
SkV)、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
(Vog.) Koehne)和踏郎 (Hedysarum fruticosum)等 ,近年来又推广
应用了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 Pall.)、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 Bunge)、桃叶卫矛(Euonymus bungeanus Maxim)等灌
木树种,这些新增加的沙生灌木材料,对于提高科尔沁沙地的
植被覆度,提高人工固沙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叶底珠属
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底珠属(Securinege)植物,别名有一
叶萩、狗舌条、懒汉菜等,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市、赤峰市及
辽宁省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康平县一带都有分布,是
一个在防沙治沙上极具应用价值的优良的沙生灌木树种。 叶底
珠作为近些年来才开始推广使用的固沙灌木材料,对其在防沙
治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 要扩大对沙生灌木叶底珠在防沙治沙
中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总结归纳出一套完整的叶底珠治沙造林
技术。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灌木固沙技术研究与推广工
作,从固沙灌木林培育角度对叶底珠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繁
殖技术、混交林技术、治沙林营建技术进行了详细总结和论述,
并且对固沙造林后叶底珠生长情况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情况
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叶底珠固沙造林技术。
1 叶底珠的形态特征
叶底珠为落叶灌木, 成年植株常呈灌丛状, 高度可达 1~
3m,分枝密集,叶片长达 1.5~6cm,宽为 1~3.5cm,先端短尖,基
部楔形,两面无毛,叶全缘或波状,叶柄短仅有 3~7mm,单性异
株,雄花 3~12 朵簇生叶腋,极小,花梗短仅 2~4mm。果实为三棱
状扁球形蒴果,径约 5mm,熟时红褐色果 3 瓣裂,每裂有 2 个分
果瓣,每果瓣有 1 粒种子,种子卵形,黄褐色,花期为 5~7 月份,
在 8~9 月份时果实成熟。
2 叶底珠的应用价值
叶底珠适应性极为广泛,具有耐寒、抗旱、抗瘠薄的特点。
叶底珠最适宜在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上生长, 但在半流动沙
地、固定沙地、风沙土及石质山地上也能够生长良好,是防沙治
沙、水土保持及荒山绿化的优良造林树种。 成年叶底珠整呈灌
丛状,具有枝叶繁茂,花果密集,花色黄绿,果梗细长特点,果实
呈三棱扁平状,入秋后叶子变红,色彩美观,可以用作园林观赏
植物。 叶底珠可食用,可以作为一种野生蔬菜进行推广,其幼嫩
的茎叶采摘后用开水焯,可以直接进行凉拌食用,也可以炒食,
还可以腌成酱菜。 叶底珠以枝叶及花入药,野生品春夏秋均可
采收, 春季开花前采收一叶秋碱含量最高, 将枝条距地表 6~
10cm 处割下,晒干后敲打,取其嫩枝及叶即可 , 中医用于治疗
面部神经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眩晕,耳聋,神经衰弱等症。
3 叶底珠的繁殖技术
叶底珠主要以种子繁育为主,也可以分株繁殖。 播种繁殖
时要于上年 9 月下旬采种,将果实放入尼龙砂袋内。 日晒 4~5d
后,种子开始从种壳内暴裂出来,10~15d 后筛选或风选净种,鲜
果出种率为 26%,种子千粒重 2.75g。 播种前 5~7d,浸种 24h,
然后置于背阴处,约 1 周后发芽率达 30%左右即可播种。 圃地
经过细致整地,做上床或下床,灌透底水,于 4 月下旬或 5 月上
旬进行播种,条播或撒播。 幼苗阶段,保持床面湿润,及时灌水、
除草。 有时发生白粉病,一般不用防治,发病率超过 20%时使用
药剂防治。 分株繁殖一般要在秋季落叶后或早春萌动前进行,
把整株挖起,用利刀把分蘖枝条带根从母株上分离,1 个母株视
植株大小可分 3~5 株,分别把子株进行栽栽。 叶底珠采用这种
分株繁殖方式的栽植成活率也很高,可达 90%以上。
4 叶底珠造林模式选择
在防沙治沙实践中, 叶底珠是比较理想的灌木造林树种,
科尔沁沙地沙生灌木叶底珠造林技术
周庆林
(阜新市林业局,辽宁 阜新 123099)
[摘 要]阐述了沙生灌木叶底珠的自然分布、形态特征和应用价值,总结归纳了叶底珠的繁殖技术和治沙造林
技术。 叶底珠适应性强,抗旱能力和改土护土能力显著,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一定的经济价值,是科尔沁沙地极具
发展潜力的优良的沙生灌木树种。
[关键词]沙生灌木;叶底珠;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3.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3-03-31
[作者简介]周庆林(1974—),男,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林业科学
-151-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年第 24 卷第 06 期(总第 319 期)林业科学
具有繁殖容易、抗性强、成活率高等优点,是科尔沁沙地南
部地区灌木治沙首选树种。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总结出了
以下 6 种成功的造林模式,在造林绿化中取得了较好的应
用效果。 A 叶底珠+白榆(Ulmus pumila L);B 叶底珠+樟子
松容器苗 (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 Litv.);C 叶底珠+
桃叶卫矛 +榆叶梅 (Amygdalus triloba L);D 叶底珠 +杠柳
(Periploca sepium Bge)+樟子松容器苗;E 叶底珠+小叶鼠李;F
叶底珠纯林。 A、B、C、D 四种混交模式乔灌木均按 1:2 比例,灌
灌间按 1:1 比例进行带状混交,乔木株行距为 4×3m,灌木株行
距为 2×3m;E、F 纯林株行距为 2×3m。
5 叶底珠固沙林营建技术
5.1 造林选地
选择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固定沙地或风沙土,如果选择流
动沙地或半流动沙地,需要在造林前 1~2 年进行封沙育草。
5.2 整地方式
采用穴状整地,叶底珠整地规格为 60×60×60cm;樟子松容
器苗等针叶树或其他乔木为 30×30×40cm。
5.3 造林时间
春季 4 月中下旬先营造 2~3 年生樟子松容器苗等针叶树,
及部分营造 2 年生、须根比较发达的叶底珠移植苗,也可在雨
季 7~8 月份,适时采用叶底珠容器苗(1 年苗或 2 年留床苗)进
行雨季造林或对春季造林地进行补植造林。
5.4 造林技术措施
叶底珠容器苗或进行保水处理后的裸根苗造林采用适度
深栽技术,挖坑前去除地表干土,将苗木放入坑内,地径处埋入
土层下约 5cm,最多不能超过 10cm 扶正、踩实并做出水盘浇少
量水即可。
5.5 病虫害防治
5、6 月份进行病虫害防治 2 次,叶底珠萌芽期用浓度 0.8%
~1.0%速灭杀丁药剂防金龟子啃食新叶, 当白粉病发病率超过
20%时可用石流合剂、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伴生树种樟子松
容器苗等针叶树视情况,春季用除虫菊酯等药剂防松毛虫。
5.6 抚育管理
以种植穴为中心采取块状抚育方式,造林当年 3 次,6、7、8
月进行,造林次年 2 次,6、8 月进行,第三年 1 次,于 8 月进行,
以后进行林地封育。
6 叶底珠生长情况调

2011 年 和 2012 年 10
月份,分别对 2011 年春季固
定沙地叶底珠灌木纯林造林
地进行调查, 按 Z 型路线进
行取样,设置 5 处调查点,每点调查栽植穴 150 株,对造林成活
率及保存率情况、树木生长情况、地上部分生物量情况分别进
进行调查,结果见表 1、表 2 和表 3。
调查表 1~3 结果表明,叶底珠造林后成活率及保存率都非
常高,植株生长茂盛,生物量大,在固定沙地上栽植表现出了极
强的适应能力。
2011 年 4 月选择固定沙地,使用 1 年生叶底珠、杠柳及山
杏裸根苗营造混交林。 造林后树木成活率达 92.1%,长势良好。
于 2011 年 11 月上旬分树种选设 3 块标准地,对树木根系生长
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见表 4。
调查表 4 结果表明,叶底珠造林后,根系发达,生长力强,
与苗高、地径相比较,表现出主根粗壮,侧根量大特点,说明叶
底珠灌木林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及固土保土能力。
7 叶底珠灌木林对土壤养分影响分析
2012 年 7 月, 在 2011 年春季营造的叶底珠林地上设土壤
剖面,进行分层取样,对相同立地条件、相同深度土壤剖面的样
品养分进行测定分析(见表 5)。 (下转 P134)
-152-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年第 24 卷第 06 期(总第 319 期)
(上接 P152)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叶底珠林地内上中下三层
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 N、P、K 含量普遍高于裸地, 两地 pH
值相近,但表层土壤的 pH 值明显高于下层土壤,叶底珠造林地
的土壤养分条件得到初步的改善,说明叶底珠灌木林具有提高
土壤肥力的作用。
8 结论
叶底珠是科尔沁沙地的乡土灌木树种,但其在防沙治沙上
的重要作用以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叶底珠形态特
征、应用价值、繁殖技术研究是该树种在治沙造林中大面积推
广应用的前提条件,本文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叶底珠以种子
繁殖为主,以分株繁殖为辅,繁殖技术简单,育苗容易。 总结归
纳的 6 种成功的叶底珠造林模式,已经在造林绿化中取得了良
好的应用效果。 结合生产实践系统地总结了叶底珠治沙林的营
建技术,详细论述了各项技术措施。 叶底珠造林成活率及保存
率都很高,成活后植株生长旺盛,具有极强的沙地适应性;叶底
珠具有主根粗状,侧根量大特点,表现出比较优秀的耐旱能力
及固土保土能力;叶底珠灌木林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建
议在科尔沁沙地及同类沙化土地的治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树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李延生,辽宁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3] 徐兴友,赵永光,等,叶底珠种子形态与组分研究[J].种子,2007,
(4):18-20.
[4] 马玉心,新型野生蔬菜—叶底珠[J].山西林业,2003,(4):8.
[5] 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6] 吴德东,区域防护林构建和更新改造技术[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社,2012.
[7] 张柏习,刘亚萍,等,辽西北风沙土改良利用模式研究[J].辽宁林
业科技,2012,(2):16-18.
做基础。 新型农业现代化是对现在以村落式布局的农村生产生
活现状的否定,不在需要家庭式的农业生产,而是实现规模经
济和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这就需要改变农民的身份,变身农
业工人,实现从农村到新型农业城镇的发展。 所以,建设新型农
村社区是实现我省新型城镇化的新思路,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
化的基础条件。
3 “三业”合力作用下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
的建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社区,而重要任务是
让搬进新型农村社区的人能够长久的住下去。 要让新型农村社
区的人们以社区为家就要解决社区居民生活问题,就要解决就
业问题。 所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发展社区产业,需
要帮助农民创业,需要让农民实现非农就业问题。 针对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中产业建设和发展, 农民创业和农民非农就业问
题,结合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从产业发展、农民创
业和农民非农就业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扎实推进河南
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3.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从改革开放到如今, 农村发展好的几个例子都是产业经济
发展好,例如江西华西村、河南南街村、山西皇城村都是有自己
的支柱产业。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较好的几个例子也是农
村产业经济建设出了成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要构筑强有
力的产业支撑,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一项可持续的事业。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 生产资源是自动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项目
上。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要发展农村产业,需要利用优势资
源,发展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优势,从而形成地方的特色产业,才
能使得产业支撑真正能够实现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
3.2 鼓励农民创业,增强内在动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农村土地的有
效流转,实现新型农业产业化。 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农
业大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这些都需要社区农民的
参与。 在参与过程中,农民要转变观念,以创业者角色重新进行
生产活动。 另外,新型农村社区内的商业服务业,也需要由当地
群众经营。 当地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确定土地资源和房产资
源的产权,准予可抵押贷款和流通,让农民能够获取资金的支
持。 另外,有条件的地方要在社区内或附近建立农民创业园,出
台优惠政策,让有特长、有资本、有意愿的农民创业,开办小型
或微型企业,带动更多人就业。
3.3 实现农民非农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就业是民生之本,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群众就业是根本。 原
来农民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供自己吃饭和经济消费,后来,农民靠进城务工来养家糊口,现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解决好社区农民的收入问题。 首先,
社区建设要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或者社区建设先行,预留产
业发展土地。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产业发展主要是解决社区农
民就业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区农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实
现国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根本目的。 农民除了就业获取收入
外,还可以从租赁的土地中获得租金收入,或者以土地入股方
式参与现代农业生产企业,获取企业股份分红收益。
[参考文献]
[1] 马海涛,“城乡统筹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讨会发言辑要[J].河
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2):1-12.
[2] 黄亮宜,关于扎实推进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建议[J].河
南社会科学,2013,(01):95-98.
[3] 文小才,袁晓兵,中原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
[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9-15.
[4] 杨会勉,李民超,赵石磊,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证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5-28.
社科研究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