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西北植物学报!
"#$
!
%$
"
&
#$
#(#&
!"#$%%&()$*+,""-.)/#0-/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0+#""")*"!$+!"#$+"&+#
!!
收稿日期$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
%#!""*
#
!!
作者简介$张桐瑞"
#&(
#!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2)34.5
$
67*0
8
9:0
8
;<.
!
#%+=:3
!!"
通信作者$赵东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2)34.5
$
9:
>
45.6?
>!
45.
@
<0+=:3
中国特有种云南圆口藓的修订和新分布区报道
张桐瑞!赵东平"!白学良!胡素静
"内蒙古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
#
摘
!
要$通过查看模式标本和普通标本!对中国特有种(((云南圆口藓进行了修订据模式特征!重新订正了中国
各地标本!确定本种分布在中国云南)辽宁和内蒙古!其中内蒙古为新分布区除描述和讨论外!还就模式标本绘
制了各种特征的解剖图!根据普通标本进行了显微拍照!以补现有文献形态描述和绘图的不足
关键词$中国特有种&云南圆口藓&丛藓科&修订&新分布
中图分类号$
A&*&+%$
B
!
!!!
文献标志码$
C
$%#"()(!*%+,#-.#/0-#"($%
1
".-"21
2
(&3)-4-$
2
5//$/)/4-4
"
3"--#)4%)%
#!
)(5(!%6#47
1
%4#%"289#()
DECFGH:0
8
;<.
!
DECIJ:0
8>
.0
8
"
!
KCLM
!
EOP<
-
.0
8
"
P=7::5:QR.QNP=.N0=N
!
L00N;S:0
8
:5.4O0.TN;/.9
@
!
E:77:9"#""!#
!
U7.04
#
:/-.)4-
$
H7./
>
4
>
N;;NT./N/!
"
#$%&()
"
*++)+&+((
!
40N0?N3.=/
>
N=.N/:QU7.04
!
V4/N?:097N/9
@
:Q
9
@>
N40?;N549.TN/
>
N=.3N0/+C==:;?.0
8
9:9
@>
N=74;4=9N;/
!
45/
>
N=.3N0/974974TNVNN04//.
8
0N?9:!,
"
*+-
+)+&+((4;N;N)NW43.0N?
!
/:974997N=<;;N09?./9;.V<9.:0=:<5?VN=:0Q.;3N?.0X<0040
!
R.4:0.0
8
40?L00N;
S:0
8
:5.4
!
:QY7.=7L00N;S:0
8
:5.4./40NY
8
N:
8
;4
>
7.=?./9;.V<9.:0+JN/=;.
>
9.:0
!
?N94.5N?0:9N40??.
8
.945
>
7:9:
8
;4
>
74;N
>
;:T.?N?
!
40?97N9
@>
N./;NQ.
8
<;N?.0?;4Y.0
8
+H7./
>
4
>
N;Y.5
>
;:T.?N0NY;NQN;N0=N/9:
Z:99.4=N4N:QU7.04+
;%
<
+".!
$
20?N3.=/
>
N=.N/:QU7.04
&
!
"
#$%&()
"
*++)+&+((
&
Z:99.4=N4N
&
;NT./.:0
&
0NY?./9;.V<9.:0
!!
云南圆口藓"
!
"
#$%&()
"
*++)+&+((K;:97+
#
隶属于丛藓科"
Z:99.4=N4N
#圆口藓属"
!
"
#$%&()
P=7.3
>
+
#!最初发现于中国云南漾濞县*#+!后来又
见于辽宁)湖北和西藏!为中国特有种*!)*+笔者在
整理鉴定内蒙古贺兰山的苔藓植物标本时发现了该
种!这是圆口藓属在内蒙古地区的首次发现前期
在查阅文献时发现!,中国苔藓志-第
!
卷"中文版和
英文版#*!)%+中云南圆口藓的形态解剖图与
U7N0
*
$)
+
和
D40?N;
*
,
+所绘的图版出入较大基于此!我们借
阅了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标本馆"
E
#的模式标本!从中
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OF
#借阅了,中
国苔藓志-英文版中记录的本种所有标本通过查看
这些标本对云南圆口藓进行修订!以期为中国苔藓植
物分类和区系研究提供新资料
云南圆口藓"图版
"
!
#
#
1
2
(&3)-4-$
2
5//$/)/4-4K;:97+
!
P
@
3V+P.0+*
$
%#+#&!&+H
@>
N
$
U7.04
!
X<0040
!
X40
8
)V.U:+
!
!1""
3
!
%"+M+#
!
E40?N5)S466N99.#%""1
"
7:5:9
@>
N
!
E
.#
+
植物体矮小!株高
!+
$
*+33
!丛生!上部黄
绿色!下部棕褐色茎很短!直立!单一不分枝!基部
着生棕色假根!横切面圆形!中轴分化!具亚厚壁细
胞!无透明细胞叶干燥时贴茎卷曲!潮湿时伸展!
轻微背仰&叶基部较宽!上部渐狭!卵圆披针形!长
#+$
$
!+"33
!宽
"+!
$
"+$33
!叶边平展!全缘!双
层细胞&先端渐尖!基部卵形&中肋在叶尖下方消失!
中肋横切面半圆形!无腹厚壁细胞带!具
#
$
!
层背
厚壁细胞带!具背)腹表皮细胞!主细胞
!
$
$
个!
#
层&叶上部细胞方形或短矩形!长
1
$
#%
%
3
!宽
$
$
1
%
3
!平滑无疣!均匀加厚!中上部叶片部分区域为
双层细胞!呈斑块状&叶基部细胞分化!长方形!长
$"
$
,
%
3
!宽
1
$
#!
%
3
!平滑透明!均匀加厚!边缘
细胞呈正方形或短矩形!长
##
$
#&
%
3
!宽
,
$
#$
%
3
!透明!平滑具假根芽胞!呈棒状!
1
$
#!
个细
胞!褐色雌雄同株或异株蒴柄黄色!约
*33
!
顺时针扭曲&孢蒴黄褐色!短圆柱形!长约
!33
!环
带由
!
层泡状细胞组成!成熟后卷脱&蒴齿
#
!发育
不全!密被细疣!基膜低蒴盖圆锥形&蒴帽兜形!光
滑孢子球形!直径
#
$
!%
%
3
!密被低疣!褐色
叶片
[IE
反应呈黄色
生境!岩面薄土)林下石上或温泉边石生
分布!中国特有种!见于云南)辽宁)内蒙古"首
次记录#
标本鉴定!云南漾濞县!
E40?N5)S466N99.#%""1
"
E
#&内 蒙 古 贺 兰 山 哈 拉 乌 沟!仝 治 国
#&*
"
ELSU
#&辽宁鞍山市千山!黎兴江
,,""1
"
[OF
#!
本溪县汤池林场!高谦
##"!
"
[OF
#
云南圆口藓的显著特征是$"
#
#叶干燥时贴茎卷
曲!潮湿时伸展&"
!
#叶边平展!全缘!双层细胞&"
%
#
蒴齿
#
!发育不全!密被细疣!环带由
!
层泡状细胞
组成!成熟后卷脱通过查看模式标本和普通标本!
我们发现采自内蒙古的标本与模式标本形态特征一
致!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借阅的
$
份标本
中只有在辽宁采集的
,,""1
和
##"!
标本与模式标
本一致!而其余
%
份标本差异较大!并不是云南圆口
藓根据文献资料和形态解剖观察!我们将湖北神
农架的
#1$,,
标本鉴定为高山毛氏藓"
.$/&+0$)
(&+01+)+)
"
K;<97\P=7.3
>
+
#
R.3
>
;+
#!西藏江
孜卡惹拉冰川的
1!*
和
1%"
标本鉴定为高山毛氏藓
云南变种"
.$/&+0$)(&+01+)+)T4;+
"
*++)+2)
"
K;:97+
#
G
@
:N;QQ
@
.0H7];+
#两种的主要区别特
征如表
#
所示
表
=
!
云南圆口藓与高山毛氏藓的形态特征比较
H4V5N#
!
S:;
>
7:5:
8
.=45=:3
>
4;./:0VN9YNN0!
"
#$%&()
"
*++)+&+((40?.$/&+0$)(&+01+)+)
种
P
>
N=.N/
叶上部边缘细胞
O
>>
N;34;
8
.045=N5
叶形
RN4Q/74
>
N
孢子体特征
H7N=74;4=9N;./9.=:Q/
>
:;:
>
7
@
9N
云南圆口藓
!
"
#$%&()
"
*++)+&+((
双层细胞
K./9;49:/N=N5
卵圆披针形
IT49N)540=N:549N
孢子体顶生!蒴齿
#
!较短
HN;)
3.045
!
>
N;./9:3N9NN97#
!
/7:;9
高山毛氏藓
.$/&+0$)(&+01+)+)
单层细胞
O0./9;49:/N=N5
带状披针形
R.0N4;)540=N:549N
孢子体侧生!无蒴齿
R49N;45
!
>
N;./9:3N9NN974V/N09
!!
经鉴定确认为云南圆口藓的标本中!叶形)叶边
缘双层细胞以及蒴齿退化的特征稳定!辽宁和内蒙
古采集的标本植物体较大!叶片基部较宽!
#1
$
!#
列细胞!而模式标本较小!基部
&
$
##
列细胞在内
蒙古采集的标本中首次发现了棒状假根芽胞这一新
的分类特征"图版
"
!
#%
#!而圆口藓
!
"
#$%&()
1&+*(
"
EN?Y+
#
P=7.3
>
+
也具有类似的假根芽胞*1+
笔者对云南圆口藓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区进行了
修订!增加了关于叶片横切面和假根芽胞的描述及
形态解剖图!确认了圆口藓属为内蒙古的新记录属
这一研究补充和更新了中国丛藓科植物相关资料
致谢!赫尔辛基大学标本馆!
E
"的
E2M.4:540
博士和
P44;4 N^53454
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OF
"的
刘恩德博士和马文章博士在标本研究上予以的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考文献!
*
#
+
!
K_IHE2_OP^ +`P
@
3V:54NP.0.=4N
!
L^ +S<=/.+
*
S
+
+KN;5.0
$
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