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patial interpolation analysis of grassl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空间格局分析



全 文 :书犇犗犐:10.11686/犮狔狓犫2015402 犺狋狋狆://犮狔狓犫.犾狕狌.犲犱狌.犮狀
乔宇鑫,朱华忠,钟华平,伍兆文,孟雷,周李磊.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空间格局分析.草业学报,2016,25(6):112.
QIAOYuXin,ZHUHuaZhong,ZHONGHuaPing,WUZhaoWen,MENGLei,ZHOULiLei.Spatialinterpolationanalysisofgrasslandbelow
groundbiomassinthe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China.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25(6):112.
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空间格局分析
乔宇鑫1,3,朱华忠2,钟华平2,伍兆文1,3,孟雷1,周李磊2,4
(1.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院,北京100193;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4.重庆师范大学三峡库区
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7)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地区198个草地样地地下生物量调查测定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及气象数据,进行草地地下生
物量与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雨、≥10℃年积温、湿润度和 NDVI等6个生态因子间的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拟合
方程,借助ArcGIS平台进行单因素插值,并通过插值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赋予各因素不同的权重,加
权叠加估算,并综合插值出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1km×1km栅格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草地地
下生物量平均值为1364.06g/m2,其中温性草原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最大,为1916.64g/m2,温性荒漠类最小,为
80.39g/m2;草地地下生物量与年均气温、年均降雨、≥10℃年积温、湿润度和NDVI均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空间
格局上,自东北向西南方向草地地下生物量呈现由高向低过渡的趋势,呼伦贝尔盟和锡林郭勒盟东部地区的地下
生物量最高,阿拉善盟大部分地区地下生物量较低;内蒙古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空间插值数据通过了检验,预测精
度为66.62%。
关键词:地下生物量;插值;空间格局;草地;内蒙古  
犛狆犪狋犻犪犾犻狀狋犲狉狆狅犾犪狋犻狅狀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犫犲犾狅狑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犻狀狋犺犲犐狀狀犲狉犕狅狀犵狅犾犻犪
犃狌狋狅狀狅犿狅狌狊犚犲犵犻狅狀,犆犺犻狀犪
QIAOYuXin1,3,ZHUHuaZhong2,ZHONGHuaPing2,WUZhaoWen1,3,MENGLei1,ZHOULiLei2,4
1.犆犺犻狀犪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犅犲犻犼犻狀犵100193,犆犺犻狀犪;2.犛狋犪狋犲犓犲狔犔犪犫狅狉犪狋狅狉狔狅犳犚犲狊狅狌狉犮犲狊犪狀犱犈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犐狀犳狅狉犿犪狋犻狅狀
犛狔狊狋犲犿,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犳犌犲狅犵狉犪狆犺犻犮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犪狀犱犖犪狋狌狉犪犾犚犲狊狅狌狉犮犲狊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犲狊,犆犃犛,犅犲犻犼犻狀犵100101,犆犺犻狀犪;3.犓犲狔犔犪犫狅狉犪狋狅狉狔
狅犳犔犪狀犱犛狌狉犳犪犮犲犘犪狋狋犲狉狀犪狀犱犛犻犿狌犾犪狋犻狅狀,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犳犌犲狅犵狉犪狆犺犻犮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犪狀犱犖犪狋狌狉犪犾犚犲狊狅狌狉犮犲狊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犆犃犛,犅犲犻犼犻狀犵
100101,犆犺犻狀犪;4.犆犺狅狀犵狇犻狀犵犖狅狉犿犪犾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犆犺狅狀犵狇犻狀犵犓犲狔犔犪犫狅狉犪狋狅狉狔狅犳犈犪狉狋犺犛狌狉犳犪犮犲犘狉狅犮犲狊狊犲狊犪狀犱犈狀狏犻狉狅狀犿犲狀狋犪犾犚犲
犿狅狋犲犛犲狀狊犻狀犵犻狀犜犺狉犲犲犌狅狉犵犲狊犚犲狊犲狉狏狅犻狉犃狉犲犪,犆犺狅狀犵狇犻狀犵400047,犆犺犻狀犪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isstudycombinessurveydataonthebelowgroundbiomassof198grasslandplotsintheInner
MongoliaAutonomousRegionwithremotesensingandmeteorologicaldata.Correlationandregressionanaly
seshavebeenconductedbetweentherecordedbelowgroundbiomassandelevation,annualaveragetempera
ture,precipitation,≥10℃annualaccumulatedtemperature,moistureindexandNDVI(normalized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Basedontheregressionequation,asinglefactorinterpolationwasundertakenusingthe
ArcGISplatform,withdifferentweightsassignedtodifferentfactorsbasedonthedegreeoffitbetweenthe
第25卷 第6期
Vol.25,No.6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1-12
2016年6月
收稿日期:20150905;改回日期:2015113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19002,2011FY110400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2005DKA32300),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2015bj02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J1103520)资助。
作者简介:乔宇鑫(1993),男,内蒙古包头人,在读本科。Email:1076998051@qq.com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zhonghp@igsnrr.ac.cn
predictedresultsoftheinterpolationandthemeasuredresults.Intermsoftheweightedsuperpositionofval
ues,theintegratedundergroundbiomassinterpolationisgraphedasa1km×1kmgrid.Theresultsshowthat
theaveragebelowgroundbiomassofgrasslandsinthe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is1364.06g/m2.
Thebelowgroundbiomassoftemperatesteppeisthehighest(1916.64g/m2)whilethatoftemperatedesertis
thelowest(80.39g/m2).Thereisa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belowgroundbiomassandannualaverage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10℃annualaccumulatedtemperature,moistureindex,andNDVIintheInner
Mongoliadistrict.Intermsofspatialpattern,thebelowgroundbiomassofgrasslandsshowsadecreasing
trendfromnortheasttosouthwest,withthehighestscoresintheeastofHulunbeirLeagueandXilinGol
LeagueandthelowestscoresinAlxaLeague.Thisstudydemonstratesthevalueofthespatialinterpolationof
dataonbelowgroundvegetationbiomassinInnerMongoliagrasslands,withaforecastaccuracyof66.62%.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belowgroundbiomass;interpolate;spatialpattern;grassland;InnerMongolia
草原生态系统占陆地面积的25%,其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5,集中了全球10%的碳库存,是陆地生态
系统重要组成部分[1]。草地地下生物量是指存在于地下的植物根茎生物量的总和[2]。相比于地上,草地植被的
生物量多分配于地下[3],约80%的碳集中于地下土壤[4]。同时,植物的地下根系还具有固定支持植物躯体、调节
植物生长发育、储存营养物质和供给地上部分水分需求等基本功能,对于地上生物量的形成乃至对整个植物的生
长发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5]。因此,准确测定草地地下生物量不仅促进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pro
ductivity,NPP)的研究[6],同时对全球碳循环研究中也起到关键作用[7]。
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地下生物量的测定一直有很大的约束:一是地下生物量的采集较为困难,尤其高寒地区,
在取样操作和技术上都比较困难[8],二是采集方法不统一,因土壤条件各不相同,研究多采用土钻法[3],而金云翔
等[9]在沙化严重地区采用土柱法,黄德青等[5]采用土块法;三是清洗样本有误差,对根的处理费时费力[10];第四,
研究的范围多局限于部分流域或者局部地区[1112],很少涉及大区域尺度上的研究。另一方面,遥感技术在草地生
产力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314],但在草地群落学其他指标如盖度、高度、地下生物量等指标方面的研究应用较
少。目前关于草地遥感的研究,大多以传统的地面观测方法为基础,应用遥感数据,建立起草地植被指数与地面
生物量等植被指标实测数据的回归模型,来反演整个区域草地植被指数及其空间分布格局[15],不足在于单一的
MODIS-NDVI(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分析,虽能表述
一定的空间规律,但要更全面、合理、综合地反映真实的草原植被地下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应该增加地形、气候等其
他要素影响的分析[1619]。
本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地地下生物量调查采样数据为基础,结合遥感数据、气候数据和地形数据,以内蒙
古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统计学方法,构建地下生物量与生态因素的相关模型,借助GIS平台对内蒙古地区
草地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进行插值,以期获取内蒙古地区草地地下生物量的空间格局数据,并探究地下生物量与
多个生态因子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37°24′-53°23′N,97°12′-126°04′E)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属于内蒙古高原,总面积约118万
km2。全区东西狭长呈带状,地貌由东向西分别呈现平原、山地与高平原镶嵌分布[20]。内蒙古是我国温带草原
的主要分布区,草地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7%,占全国草地面积的22%。草原区气候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
候,年平均气温0~8℃,年降水量50~450mm。气候自东向西由湿润、半湿润区逐步过渡到半干旱、干旱区;降
水呈由东北向西南呈递减的趋势,温度却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相应地,草原类型也自东向西划分为内蒙古
东部大兴安岭山麓的草甸草原,内蒙古中部的典型草原及中西部的荒漠草原[21]。
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 Vol.25,No.6
1.2 数据来源
图1 内蒙古地区地理位置及样地分布
犉犻犵.1 犜犺犲犾狅犮犪狋犻狅狀狅犳犐狀狀犲狉犕狅狀犵狅犾犻犪犪狉犲犪犪狀犱
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狅犳狊犪犿狆犾犲狆犾狅狋狊
 
1.2.1 草地地下生物量调查数据  样地设置:综合
考虑内蒙古地区草地类型的分布特点、草地利用方式、
利用强度等方面,采用路线调查和定点采样相结合方
法,在全区范围内设置了198个草地样地(图1),基本
涵盖了内蒙古全部地区,并于2014年7-9月对全部
样地进行实地定位,并对实地定位的草地样地进行样
方调查与采样。
野外调查与采样:对草地样地用GPS记录并保留
每一样地的路径信息(航迹),详细记录其经纬度坐标、
海拔、地形、植被类型、群落名称、利用方式、利用强度
等信息,并对样地的景观、群落、及物种进行拍照和编
号。样地确定后,选择能够代表整个样地草地植被、地
形及土壤等特征地段,随机设置3个样方,进行样方调
查和地上生物量测定,样方为1m×1m。在完成地上
生物量调查的样方内,用内径为66mm的土钻在样方
内按0~10cm,10~20cm,20~30cm分层取土样,
每个样方取3钻,按样方编号和土层混合装样,并分别
装进塑封袋中,做好标签,以备处理。将所采的根系土壤样品带至有条件的地方(河流或水渠),置换到60目(0.3
mm)的尼龙网袋内,用水冲洗至流水清澈,网袋内仅存石砾和根系,再置换到脸盆里,利用石砾下沉根系上浮的
原理,借助60目(0.3mm)网筛,把根系收集并盛放于牛皮纸信封中,做好标签,备室内烘干称重。将装有根系样
品的信封带回室内(尽量把装有根系的信封置于通风的地方晾干,否则易霉烂),置于65℃恒温条件下烘干48h,
称重,并根据土钻内径和钻数,换算每个样方的单位面积的地下生物量数据[2122]。灌木样地采用样株法,设置5
m×5m的灌木样方,清点样方内灌木的株(丛)数,3个重复;样株包括完整的地上部分茎、叶、花(果)和地下部分
根系(尽可能完整取样),选5株灌木样株,按地上部分茎、叶、果(花)和地下部分根系分检,分别装入信封,做好标
签,带回室内,置于65℃恒温条件下烘干48h,称重。求算灌木标准株的地下根系重量,并根据样方清点的灌木
株(丛)数,推算各样方的地下生物量。
1.2.2 遥感数据  研究区内 MODIS产品数据,主要是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
局(http://ladsweb.nascom.nasa.gov)的成品数据产品(MOD13Q1),数据采集的时间为2014年8月11日,用
MRT拼接转投影,空间分辨率1km。
1.2.3 气候数据  包括1957-2012年内蒙古地区多年平均的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10℃年积温、湿润度
(伊万诺夫湿润度[22]),根据气象站点实测数据,运用ANUSPLIN专业气象插值软件,空间插值得到,空间分辨率
1km。
1.2.4 其他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DEM)来源于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www.geodata.cn),空间分
辨率30m;内蒙古地区草地类型数据为20世纪80年代全国草地调查1∶100万草地类型图矢量数据。
1.2.5 样地数据提取与匹配  198个草地样地的DEM、NDVI数据、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10℃年积温、
湿润度等数据,利用ArcGIS工具,并根据各样地对应坐标点来提取和匹配。
1.3 分析方法
1.3.1 数据分析  按样地编号将地下生物量数据分为二组,即模型构建数据和检验数据。138个草地样地数
据用于模型构建,60个草地样地作为检验数据;删除明显异常点,最终得到56个检验数据和129个分析数据,共
计185个有效数据;利用SPSS20统计分析工具,对内蒙古地区185个样地调查的地下生物量数据进行K-S检
验(犘<0.01);并进行地下生物量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回归分析。
3第25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6年
1.3.2 生态要素对地下生物量的权重分析  主要根据各因子插值的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相关程度来评价
各因子对地下生物量的作用程度,考虑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来给予各因子的权重。依据斜率的偏离程度(K)和
相关系数(R)所占的比重,赋予其因子的权重值。
狑犻=(犓犻/∑犓犻+犚犻2/∑犚犻2)/∑(犓犻/∑犓犻+犚犻2/∑犚犻2) (1)
式中,狑犻表示各要素的权重,犻=1,2,……,6,表示6个生态要素,犚2 表示复相关系数,犚2 越大,表示插值结果与
实测结果拟合度越高;犓 表示偏离程度,犓 越接近1说明插值结果和实测结果一致。
根据各要素对地下生物量的权重,构建了多元数据的地下生物量综合评价模型:
犘=∑

犻=1
犠犻犢犻 (2)
式中,犘表示地下生物量,犻为生态要素,犠犻表示某种生态因子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权重,犢犻 表示某种生态因子
与地下生物量的回归方程。
1.3.3 结果检验与评价方法  用实测的检验数据与预测值进行对比检验,插值结果的精度通过均方根误差
(RMSE)、偏离度(E)、实测值与插值结果间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复相关系数犚2 来检验[23]。
犚犕犛犈=


犻=1
(犜犻-犜犼)2
槡 狀 (3)
犈=犚犕犛犈珡犜犼
×100% (4)
式中,犜犻、犜犼和珡犜犼分别表示实测值、预测值和预测平均值,狀为样本数量;犚犕犛犈越小,表示拟合效果越好;犈越
小,表示分析结果越接近真实值。犚2 表示回归分析趋势线的预测值与对应的实测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其值越
接近1,其可信度越高。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统计分析
根据内蒙古地区198个草地样方调查数据,将内蒙古地区草地植被的地下生物量按草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表1)。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草地地下生物量平均值为1364.06g/m2;在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
原、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和低地草甸等6个主要草地类型中,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最大,为
1916.64g/m2,其次是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为1914.97g/m2,温性荒漠类地下生物量最小,为80.39
g/m2。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在类型分布上,由大到小依次为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类>温
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这与马文红等[24]的温性草原地下生物量在类型分布上的结
果基本吻合。
表1 内蒙古地区主要草地类型地下生物量统计分析
犜犪犫犾犲1 犛狋犪狋犻狊狋犻犮犪犾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犪犫狅狌狋犫犲犾狅狑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狅犳犿犪犻狀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狋狔狆犲狊犻狀犐狀狀犲狉犕狅狀犵狅犾犻犪犪狉犲犪
草地类型
Typeofgrassland
地下生物量
Belowgroundbiomass(g/m2)
样地数
Numberofsampleplot
标准差
Standarddeviation
低地草甸Lowlandmeadow 1695.48 29 823.62
温性荒漠Temperatedesert 80.39 11 830.02
温性荒漠草原Temperatedesertgrassland 1461.00 32 696.53
温性草原Temperatesteppe 1916.64 85 638.58
温性草甸草原Temperatemeadowsteppe 1914.97 30 761.81
温性草原化荒漠Temperatedesertsteppe 1115.90 11 68.71
平均值 Averagevalue 1364.06 — —
4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 Vol.25,No.6
2.2 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与各生态要素回归分析
根据198个草地样地的地理位置,从海拔、年均气温、年降雨量、≥10℃年积温、湿润度和NDVI等空间栅格
数据中,提取各样地相应的年均气温、年降水量、≥10℃年积温、湿润度和NDVI等数据,并对草地地下生物量与
各要素的相关性进行K-S检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与年均气温、年降雨量、≥10℃年积温、湿润
度和NDVI均呈极显著相关(犘<0.01),与海拔呈显著相关(犘<0.05)。
经检验的数据,利用SPSS20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地下生物量与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2和图2。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与各生态要素间的二项式回归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地下生物量与年降水
量、湿润度、NDVI呈正相关关系,与海拔、年均气温、≥10℃年积温呈负相关关系。
表2 地下生物量与生态因子回归方程
犜犪犫犾犲2 犜犺犲狉犲犵狉犲狊狊犻狅狀犲狇狌犪狋犻狅狀狅犳犫犲犾狅狑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狑犻狋犺犲犮狅犾狅犵犻犮犪犾犳犪犮狋狅狉狊
因子
Factors
相关系数
Pearsoncorrelation
回归方程
Regressionequation
复相关系数Themultiple
correlationcoefficient(犚2)
海拔Altitude -0.218 狔=0.0002狓2-0.8293狓+2515.2 0.0487
年均气温Averageannualtemperature -0.600 狔=-18.946狓2+4.5126狓+2177.3 0.4258
年均降雨Averageannualrainfal 0.475 狔=-0.023狓2+15.02狓-308.03 0.3181
≥10℃年积温 ≥10℃annualaccumulatedtemperature -0.677 狔=0.000028狓2-1.1361狓+4698.2901 0.4579
湿润指数 Moistureindex 0.517 狔=-5647.2狓2+6733.8狓+533.68 0.2747
8月份NDVI指数NDVIinAugust 0.644 狔=-6752.5狓2+7757.5狓-15.245 0.5102
 注:表示在犘<0.01水平上相关系数显著(双侧检验),表示在犘<0.05水平上相关系数显著。
 Note:standforcorrelationcoefficientissignificantat犘<0.01level(doublesideinspection),standforcorrelationcoefficientissignificant
at犘<0.05level.
从图2可以看到,内蒙古地区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虽然复相关系数较低,但通
过了K-S检验(犘<0.05);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随年均气温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内蒙古的气候地理格局相
关;地下生物量与≥10℃年积温的梯度变化和年均气温有相同的趋势,而且≥10℃年积温对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变
化影响更为明显;地下生物量随年降雨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地下生物量与湿润度的关系趋同于降雨量的趋
势,随湿润度的加大而增加;地下生物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相关性显著,并且随NDVI升高呈现增加的
趋势。
2.3 草地地下生物量空间插值
2.3.1 单要素的地下生物量插值  以海拔、年均气温、年降雨量、≥10℃年积温、湿润度和NDVI等要素的空
间栅格数据为基础,根据地下生物量与各生态要素的回归方程,运用ArcGIS平台,插值出内蒙古地区地下生物
量的空间分布(图3)。
从图3可以看到,不同要素插值出来的内蒙古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均呈现出从东北到西南递减的
趋势,但地下生物量在空间上的格局不尽相同。图3a(海拔)地下生物量的最大值分布在大兴安岭东部及科尔沁
地区;图3b(年均气温)地下生物量最大值分布在呼伦贝尔南部;图3c(年降雨量)最大地下生物量分布在科尔沁
地区;图3d(≥10℃年积温)和图3e(湿润度)最大地下生物量分布在呼伦贝尔的中东部地区;图3f(NDVI)的最
大地下生物量分布在呼伦贝尔西部和锡林郭勒大部分地区。这一现象正反映出单一要素反演插值的结果存在一
定的不确定性问题。
2.3.2 地下生物量多因子空间插值  各项因子在对各群落指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各因子的作用程度主要
以权重值来判断,计算分析各因子的权重值有不同的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等。本研究
主要根据各因子插值的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相关程度来评价各因子对群落指标的作用程度,考虑二者之间的
5第25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6年
相关程度来给予各因子的权重,依据斜率的离散程度(K)和相关系数(R)所占的比重,赋予其权重值。根据公式
(1)计算各要素的权重值(表3)。
根据各要素对地下生物量的权重,通过公式(2),在ArcGIS中加权叠加计算出空间分辨率1km的内蒙古地
区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图(图4a),再用内蒙古地区草地类型矢量数据对其进行掩膜裁剪,得到内蒙古地区草
地植被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图(图4a)。
由图4b可以看到,呼伦贝尔西部和锡林郭勒盟东部地区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最大,由东北向西南方向,草地
地下生物量由高到低逐渐过渡,至阿拉善盟大部分地区地下生物量最低。内蒙古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的空间格
局与其草地类型分布、气候资源条件和草地生产力分布比较吻合。
图2 不同因子与地下生物量的回归分析
犉犻犵.2 犚犲犵狉犲狊狊犻狅狀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狋犺犲犫犲犾狅狑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狑犻狋犺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犳犪犮狋狅狉狊
 
2.4 结果检验
从内蒙古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图提取验证组54个草地样地反演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图5)。结果表明: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犚2=0.3887,并通过了K-S检验(犘<0.01),相关性显著。
但从图5可以看到,实测值与估算值的线性方程斜率为0.2625,说明估算值在低值区域偏高,在高值区域偏低,
有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的必要。经过检验分析,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632.30g/m2,偏
离度(E)为34.38%,平均预测精度为66.62%。
6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 Vol.25,No.6
图3 单要素的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插值
犉犻犵.3 犜犺犲犻狀狋犲狉狆狅犾犪狋犲狅犳犫犲犾狅狑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犫狔狊犻狀犵犾犲犳犪犮狋狅狉犻狀犐狀狀犲狉犕狅狀犵狅犾犻犪犪狉犲犪
 a:海拔插值地下生物量 Theinterpolateofbelowgroundbiomassbyaltitude.b:年均气温插值地下生物量 Theinterpolateofbelowgroundbio
massbyaverageannualtemperature.c:年均降雨插值地下生物量Theinterpolateofbelowgroundbiomassbyaverageannualprecipitation.d:≥10℃
年积温插值地下生物量 Theinterpolateofbelowgroundbiomassby≥10℃annualaccumulatedtemperature.e:湿润度插值地下生物量Theinterpo
lateofbelowgroundbiomassbymoistureindex.f:NDVI插值地下生物量 TheinterpolateofbelowgroundbiomassbyNDVI.
7第25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6年
表3 各项要素权重参数
犜犪犫犾犲3 犠犲犻犵犺狋狆犪狉犪犿犲狋犲狉狊狅犳犲犪犮犺犳犪犮狋狅狉
要素
Factor
离散程度(犓)
Discretedegree
复相关系数(犚2)
Multiplecorrelationcoefficient
权重(狑)
Weight
海拔Altitude 0.0165 0.0487 0.0159
年均气温Averageannualtemperature 0.4444 0.4258 0.2094
年均降雨Averageannualrainfal 0.4203 0.3181 0.1772
≥10℃年积温 ≥10℃annualaccumulatedtemperature 0.4624 0.4579 0.2216
湿润指数 Moistureindex 0.4719 0.5102 0.2366
8月份NDVI指数NDVIinAugust 0.3042 0.2747 0.1392
图4 内蒙古地区草地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
犉犻犵.4 犜犺犲狊狆犪狋犻犪犾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狅犳狋犺犲犫犲犾狅狑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狅犳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犻狀犐狀狀犲狉犕狅狀犵狅犾犻犪犪狉犲犪
 a:内蒙古地区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hebelowgroundbiomassinInnerMongoliaarea.b: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空间分
布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hebelowgroundbiomassofgrasslandinInnerMongoliaarea.
3 讨论
图5 插值数据与实测数据相关关系
犉犻犵.5 犚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犺犻狆犫犲狋狑犲犲狀狋犺犲犲狊狋犻犿犪狋犲犱
狏犪犾狌犲犪狀犱狋犺犲犿犲犪狊狌狉犲犱狏犪犾狌犲
 
3.1 地下生物量与各个生态因子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表明,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气温、降
雨、≥10℃年积温、湿润度及 NDVI有着极显著的相
关性(犘<0.01),与海拔呈显著相关(犘<0.05);回归
分析表明:地下生物量与降雨量(或者湿润度)和ND
VI正相关,随着降雨量(或者湿润度)和 NDVI的增
加,地下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与温度(或者≥10℃年
积温)和海拔负相关,随着温度(或者≥10℃年积温)和
海拔的上升,地下生物量逐渐减少。
内蒙古地区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现
降低的趋势,复相关系数较低,但通过了 K-S检验
(犘<0.05),海拔要素与地下生物量的相关性低正反
8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 Vol.25,No.6
映出在内蒙古大区域范围内其他环境因子对草地植被影响的不同,导致同海拔的不同地区在草地植被类型、群落
结构、生产力等方面的差异。草地地下生物量在海拔梯度上的离散程度,但总体趋势明显[2526]。
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随年均气温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这与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地理格局密切相关。内蒙古
地区面积广大,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寒冷湿润,年均温低,年降水量高;而
西部地区则为沙漠或荒漠地区,温暖干旱,年降水量低[27]。因此在空间上,内蒙古地区的温度和降水两个因素具
有一定的非同步性,其植被生物量是受这些因素的双重影响,在年均气温高的西部地区由于干旱,地下生物量的
积累受到限制;而在年均气温低但湿润的西部地区则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与≥10℃年积温的梯度变化和年均气温有相同的趋势,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10℃年积温对草
地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影响更为直接。
草地地下生物量随年降雨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戴诚等[1]的研究结果是相
吻合的。而地下生物量与湿润度的关系,目前研究文献较少。本研究引入湿润度(伊万诺夫湿润度)这一指标来
探讨其对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或作用规律,有很现实的意义。在内蒙古地区,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主导着
草地类型的分布格局。从东北向西南,热量和水分同时作用,单一要素难以表述草地梯度分布格局规律。而伊万
诺夫湿润度主要综合热量和水分两要素影响,更直接地反映内蒙古环境梯度变化的规律。而地下生物量与湿润
度的关系趋同于降雨量的趋势,随湿润度的加大而增加。
草地地下生物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相关性显著,并且随NDVI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然而在渠翠
平等[28]研究中认为地下生物量与NDVI相关性不明显。但其研究认为,地上生物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地上生物量与NDVI的相关性研究很多[2830],甚至认为可以完全用NDVI来直接反演
草地地上生物量。我们认为,草地地下生物量与NDVI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在不同的特定条件下会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
地下生物量的分布与环境因子密不可分,环境的改变必然对地下生物量产生影响[2]。其中海拔因素可以看
作是一种气候因素,实际综合了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多种环境因子[31],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在大区域
尺度的研究中规律性较差。基于以上回归分析,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均温和≥10℃年
积温)和降水。而不同的草地类型对温度和降水的敏感度不同。温性荒漠和温性草原化荒漠以及温性荒漠草原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干旱的气候带,温度较高,降水稀少是限制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和降水相关性较
高;而低地草甸和温性草甸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的半湿润和半干旱的过渡带,降雨充沛,而温度升高加快
水分蒸发,二者对地下生物量的积累互为消长,所以温度是其主要限制因素;温性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
大兴安岭以西的半湿润地区,气候(湿润度)适宜,所以峰值出现在这些地区。上述分析表明,不同的气候带对应
不同的草地类型,也就决定了生物量的积累程度,而不同地区的水热配比与海拔等因素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也不
同,所以要得到更精确的模型来反映其变化,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也说明了多生态要素反演地下生物量是
必要的。
3.2 地下生物量与各生态要素的空间分析
从单因子插值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结果来看,海拔、年均气温、≥10℃年积温、湿润度和NDVI等要素的
草地地下生物量插值结果效果较好,与实际情况符合。地下生物量最大值分布在大兴安岭岭前地带,最小值分布
在阿拉善盟地区。综合来看,海拔和湿润度的插值结果较好,符合实际情况;年均气温、≥10℃年积温和 NDVI
的地下生物量变化较为均匀,呈现出明显西低东高的过渡性;降水在东北地区分布不均匀,而且在通辽地区出现
异常值,可能与降水量栅格数据质量有关。
地下生物量多因子空间插值图中,内蒙古地区地下生物量呈现从东北到西南递减的趋势,与实际情况基本吻
合。插值结果的检验中,从估算值与实测数据相关性看(图5),虽然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K-S检验得以通过,
犘<0.01,两者极显著性相关。但总体的散点分布情况是在低值区域偏高,在高值区域偏低,并且没有沿中线分
布,其检验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预测精度为66.62%,需要对模型参数作进一步的修正。
9第25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6年
4 结论
内蒙古草地地下生物量平均值为1364.06g/m2,温性草原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最大,温性荒漠类最小。空
间格局上,呼伦贝尔盟和锡林郭勒盟东部地区的地下生物量最高,阿拉善盟大部分地区地下生物量较低;自东北
向西南方向,草地地下生物量呈现由高向低过渡的趋势,其分布格局与草地类型分布基本吻合。
内蒙古地区草地地下生物量与年均气温、年均降雨、≥10℃年积温、湿润度和NDVI均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
(犘<0.01),与海拔呈显著相关(犘<0.05);与年降水量、湿润度、NDV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海拔、年均气温、
≥10℃年积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下生物量与各个生态因子的回归分析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不同要素插值出
内蒙古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空间分布均呈现出从东北到西南递减的趋势,但地下生物量在空间上的格局不尽相
同,单一要素反演插值的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问题。
内蒙古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多因子空间插值结果通过了检验,但预测精度为66.62%,仍需对模型参数进行
修正和验证。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1] DaiC,KangMY,JiWY,犲狋犪犾.Responsesofbelowgroundbiomassandbiomassalocationtoenvironmentalfactorsincen
tralgrasslandofInnerMongolia.ActaAgrestlaSinica,2012,20(2):268274.
[2] LiKH,WangWL,HuYK.Relationshipsbetweenbelowgroundbiomassofalpinegrasslandandenvironmentalfactorsa
longanaltitudegradient.ChineseJournalofAppliedEcology,2008,19(11):23642368.
[3] HuZM,FanJW,ZhongHP,犲狋犪犾.ProgressongrasslandundergroundbiomassresearchesinChina.ChineseJournalofE
cology,2005,24(9):10951101.
[4] ChaiX,LiangCZ,LiangM W,犲狋犪犾.Seasonaldynamicsofbelowgroundbiomassandproductivityandpotentialofcarbonse
questrationinmeadowsteppeandtypicalsteppe,inInnerMongolia,China.ActaEcologicaSinica,2014,34(19):55305540.
[5] HuangDQ,YuL,ZhangYS,犲狋犪犾.Belowgroundbiomassanditsrelationshiptoenvironmentalfactorsofnaturalgrassland
onthenorthernslopesoftheQilianMountains.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20(5):110.
[6] MuSJ,LiJL,YangHF,犲狋犪犾.Spatiotemporalvariationanalysisofgrasslandnetprimaryproductivityanditsrelationship
withclimateoverthepast10yearsinInnerMongolia.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22(3):615.
[7] HuiDF,JacksonRB.Geographicalandinterannualvariabilityinbiomasspartitioningingrasslandecosystems:asynthesisof
fielddata.NewPhytologist,2006,169(1):8593.
[8] YangXJ,HuangM,WangJB,犲狋犪犾.BelowgroundbiomassinTibetangrasslandsanditsenvironmentalcontrolfactors.Acta
EcologicaSinica,2013,33(7):20322042.
[9] JinYX,XuB,YangXC,犲狋犪犾.Belowgroundbiomassandfeaturesofenvironmentalfactorsinthedegreeofgrasslanddeser
tification.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3,22(5):4451.
[10] YuWT,YuYQ.Advancesintheresearchofundergroundbiomass.ChineseJournalofAppliedEcology,2001,12(6):
927932.
[11] YanY,ZhangJG,ZangJH,犲狋犪犾.ThebelowgroundbiomassinalpinegrasslandinNakchuPrefectureofTibet.ActaEco
logicaSinica,2005,25(11):28182823.
[12] WangM,SuYZ,YangR,犲狋犪犾.Alocationpatternsofaboveandbelowgroundbiomassindesertgrasslandinthemiddle
reachesofHeiheRiver,GansuProvince,China.ChineseJournalofPlantEcology,2013,37(3):209219.
[13] ChenJJ,YiSH,RenSL,犲狋犪犾.Retrievalof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ofalplinegrasslandandtheefficiencyofremote
sensingretrievalintheupperofShuleRiverBasin.PrataculturalScience,2014,30(1):5665.
[14] LiC,XiaoJD,CaoZZ,犲狋犪犾.ApplicationofMODISdatainremotesensingestimationofprairiebiomassindifferentsea
sons.AridZoneResearch,2007,24(3):386391.
[15] MaW H,FangJY.TherelationshipbetweenspeciesrichnessandproductivityinfourtypicalgrasslandsofnorthernChina.
BiodiversityScience,2006,14(1):2128.
[16] MenLH,ShengJD,JiaHT,犲狋犪犾.Spatialdistributionandinfluencingfactorsoftemperatedesertgrasslandbiomassin
northernXinjiang.ActaEcologicaSinica,2013,21(5):861868.
[17] HouZJ,ZhaoCZ,DongXG,犲狋犪犾.Responsesofspatialpatternofabovegroundbiomassofnaturalgrasslandtoterrainat
differentscalesinnorthernslopeofQilianMountains.ChineseJournalofEcology,2014,33(1):1015.
[18] ZhangGL,XuXL,ZhouCP,犲狋犪犾.ResponsesofvegetationchangestoclimaticvariationsinHulunBuirGrasslandinpast
30years.ActaGeographicaSinica,2011,66(1):4758.
0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 Vol.25,No.6
[19] ZhangR,LiuPX,ZhangKX.SpatiotemporalcharacteristicsofpotentialclimateproductivityofgrasslandandItsresponses
toclimatechangeinXinjiang,China.JournalofDesertResearch,2012,32(1):181187.
[20] WangJ,LiBL,YuWL.Analysisofvegetationtrendandtheircausesduringrecent30yearsinInnerMongoliaAutono
mousRegion.Journalof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12,26(2):132137.
[21] LiXG.BasedontheMODISNDVIAnalysisoftheVegetationCoverChangeanditsDrivingFactorsinInnerMongolia[D].
Hohhot:InnerMongoliaUniversity,2014:2021.
[22] LiaoGF,JiaYL.RangelandResourcesofChina[M].Beijing: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Press,1996.
[23] ChenKS,WuTD,TsangL,犲狋犪犾.Emissionofroughsurfacescalculatedbytheintegralequationmethodwithcomparison
tothreedimensionalmomentmethodsimulations.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IEEETransaction,2003,41(1):90
101.
[24] MaW H,YangYH,HeJS,犲狋犪犾.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emperategrasslandbiomassanditsenvironmentalfac
tors.ScienceinChina,2008,38(1):8492.
[25] CaoWX,XuCL,ZhangDG,犲狋犪犾.Ecologicalresponsesofsoilbulkdensityandwatercontenttodifferentnongrazingpat
ternsinalpinerhododendronshrubland.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20(3):2835.
[26] LianG,GuoXD,FuBJ,犲狋犪犾.SpatialvariabilityofbulkdensityandsoilwaterinasmalcatchmentoftheLoessPlateau.
ActaEcologicaSinica,2006,26(3):647654.
[27] ZhangCH,WangMJ,LiXH,犲狋犪犾.Thecharacteristicsoftemporalandspatialdistributionofclimatedrywetconditions
overInnerMongoliainrecent30years.JournalofAridLand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11,25(8):7075.
[28] QuCP,GuanDX,WangAZ,犲狋犪犾.ComparisonofgrasslandbiomassestimationmodelsbasedonMODISdata.Chinese
JournalofEcology,2008,27(11):20282032.
[29] WangJW,ChenG.Vegetationindexandbiomassestimationforgrassland.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2006,21(3):372375.
[30] LuH,CongJ,LiuX,犲狋犪犾.PlantdiversitypatternsalongaltitudinalgradientsinalpinemeadowsintheThreeRiverHead
waterRegion,China.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5,24(7):197204.
[31] HanB,FanJW,ZhongHP.GrasslandbiomassofcommunitiesalonggradientsoftheInnerMongoliagrasslandtransect.
JournalofPlantEcology,2006,30(4):553562.
参考文献:
[1] 戴诚,康慕谊,纪文瑶,等.内蒙古中部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物量分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草地学报,2012,20(2):268
274.
[2] 李凯辉,王万林,胡玉昆,等.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1):2364
2368.
[3] 胡中民,樊江文,钟华平,等.中国草地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生态学杂志,2005,24(9):10951101.
[4] 柴曦,梁存柱,梁茂伟,等.内蒙古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与生产力季节动态及其碳库潜力.生态学报,2014,
34(19):55305540.
[5] 黄德青,于兰,张耀生,等.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草业学报,2011,20(5):110.
[6] 穆少杰,李建龙,杨红飞,等.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近10年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草业学报,2013,22(3):6
15.
[8] 杨秀静,黄玫,王军邦,等.青藏高原草地地下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学报,2013,33(7):20322042.
[9]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等.不同沙化程度草原地下生物量及其环境因素特征.草业学报,2013,22(5):4451.
[10] 宇万太,于永强.植物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应用生态学报,2001,12(6):927932.
[11] 鄢燕,张建国,张锦华,等.西藏那曲地区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生态学报,2005,25(11):28182823.
[12] 王敏,苏永中,杨荣,等.黑河中游荒漠草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植物生态学报,2013,37(3):209219.
[13] 陈建军,宜树华,任世龙,等.疏勒河上游高寒草地植被盖度反演及精度评价.草业科学,2014,30(1):5665.
[14] 李聪,肖继东,曹占洲,等.应用 MODIS数据估算草地生物量.干旱区研究,2007,24(3):386391.
[15] 马文红,方精云.中国北方典型草地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生物多样性,2006,14(1):2128.
[16] 门学慧,盛建东,贾宏涛,等.北疆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草地学报,2013,21(5):861868.
[17] 侯兆疆,赵成章,董小刚,等.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不同尺度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对地形的响应.生态学杂志,2014,
33(1):1015.
[18] 张戈丽,徐兴良,周才平,等.近30年来呼伦贝尔地区草地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地理学报,2011,66(1):4758.
[19] 张锐,刘普幸,张克新.新疆草地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响应的预测研究.中国沙漠,2012,32(1):181187.
[20] 王娟,李宝林,余万里.近30年内蒙古自治区植被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2):132137.
11第25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6年
[21] 李晓光.基于 MODIS-NDVI的内蒙古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2021.
[22] 廖国藩,贾幼铃.中国草地资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4] 马文红,杨元合,贺金生,等.内蒙古温带草地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中国科学,2008,38(1):8492.
[25] 曹文侠,徐长林,张德罡,等.杜鹃灌丛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分特征对不同休牧模式的响应.草业学报,2011,20(3):28
35.
[26] 连纲,郭旭东,傅伯杰,等.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容重及水分空间变异特征.生态学报,2006,26(3):647654.
[27] 张存厚,王明玖,李兴华,等.近30年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分布特征.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8):70
75.
[28] 渠翠平,关德新,王安志,等.基于 MODIS数据的草地生物量估算模型比较.生态学杂志,2008,27(11):20282032.
[29] 王建伟,陈功.草地植被指数及生物量的遥感估测.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3):372375.
[30] 卢慧,丛静,刘晓,等.三江源区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草业学报,2015,24(7):197204.
[31] 韩彬,樊江文,钟华平.内蒙古草地样带植物群落生物量的梯度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6,30(4):553562.
21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6) Vol.25,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