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 changes of net primary product basedon MODIS vegetation index in Gannan grassland

基于MODIS植被指数的甘南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研究



全 文 :书基于 犕犗犇犐犛植被指数的甘南草地
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研究
王莺1,夏文韬1,梁天刚1,王超2
(1.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20;
2.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利用甘南地区2006-2007年的外业实测样方草地干物质产量和 MODIS植被指数数据,建立了草地地上部
分干物质产量遥感反演模型,根据根冠比和干物质转碳率对2006-2008年甘南地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productivity)进行了估算,绘制了甘南草地 NPP年累积量空间分布格局图和 NPP月度变化动态图,对不
同草地植被类型的NPP差异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6-2008年甘南草地年 NPP分别达637.04,599.98
和566.59gC/m2,其空间分布具有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年内不同草地类型的NPP均在7-8月达到最
大累积量;NPP累积量最高的3种草地类型是沼泽、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寒草甸,3年中最大月NPP的平均值分别达
到1137.28,553.76和527.66gC/m2;2006-2008年甘南草地NPP持续下降,年草地NPP总量的减少速率为1.2
Tg/a,尤其是沼泽湿地的NPP下降明显,年平均减少速率达到了125.92gC/m2。
关键词:甘南地区;MODIS植被指数;遥感监测模型;草地净初级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S81205;S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0)01020110
  甘南是黄河和长江的源头,黄河和白龙江两大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
全国主要少数民族集聚的五大草原牧区之一。全州草地面积约260.25万hm2,占甘南总土地面积的67.64%,可
利用草场面积约为249.50万hm2,占总草地面积的95.86%[1]。甘南草原主要的草地植被类型是高寒草甸,其
面积占全州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1.80%,是青藏高原自然载畜能力较高、耐放牧性最强的草场,然而近年来,由于
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导致甘南草地大范围严重退化、产量下降,这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以及草地畜牧业可
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14]。甘南地区草地生态与环境具有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多样性、差异性、过渡性和不
稳定性特征[5],其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青藏高原以及全国的江河、气候、生态环境
都有直接影响[6]。
陆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netprimaryproductivity)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反映了
植物群落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生产能力,是一个估算地球支持能力和评价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生态指标[79],开展区域和全球尺度的净初级生产力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人们无
法直接全面地进行NPP的测量,利用模型模拟进行间接估测就成为了一种重要而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1113]。
在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学者Leith和 Whittaker[14]首次估算出全球NPP值。30余年来NPP研究经历了站
点实测、统计回归及模型估算研究等阶段。而在模型估算研究中,遥感数据的引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
向[15]。到现在为止,计算NPP的模型有20多种,Ruimy和Sougier[16]将这些模型概括为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生
态系统过程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3种。气候生产潜力模型利用主要气候因子与NPP之间的相关性原理,利用
大量的实测数据建立NPP与这些气候因子之间的简单统计回归模型[17,18]。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是通过一系列植
物生理、生态学过程的模拟而得到的,目前已有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比较多,如RHESSYS(RegionalHydroEco
logicSimulationSystem)[19]、BIOMEBGC(BioGeochemicalCycles)[20]和BEPS(BorealEcosystemProductivity
第19卷 第1期
Vol.19,No.1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201-210
2010年2月
 收稿日期:20090115;改回日期:20090326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专项经费(2007AA10Z232)资助。
作者简介:王莺(1984),女,甘肃兰州人,在读硕士。Email:wangyn2007@lzu.cn
通讯作者。Email:tgliang@lzu.edu.cn
Simulator)[21]等。光能利用率模型建立在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和 Monteith[22,23]提出的光能利用率概念上。现有
的光能利用率模型有CASA(CarnegieAmesStanfordApproach)[24]、GLOPEM(GlobalProductionEfficiency
Model)[25]和CFIX[26]等。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27,28]。李镇清等[29]根据中国
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近20年的观测资料,利用Holdridge生命地带系统的气候指标以及任继
周等[30,31]提出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气候指标研究了我国典型草原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NPP的影响。曾慧
卿等[32]应用BIOMEBGC模型估算了1993-2004年红壤丘陵区湿地松林总第一性生产力(GPP,grossprimary
productivity)和NPP,并分析了GPP、NPP年际变化对气候的响应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GPP、NPP响应。
冯险峰[33]利用BEPS模型估算了我国2001年陆地生态系统NPP。高清竹等[34],张峰等[35]都采用CASA模型分
别对藏北地区和内蒙古典型草原草地植被NPP进行了分析研究。张杰等[36]应用GLOPEM 和CASA模型,借
助遥感生态反演的物理分析,初步构建起基于遥感与生态过程的干旱区使用的光能利用率模型 NPPPEM
(NPPProductionEfficiencyModel),对中国西部干旱区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年NPP进行了估算。崔林
丽等[37]利用GLOPEM模型对1981-2000年中国陆地NPP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卢玲等[38]利用CFIX模
型和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对黑河流域植被NPP进行了估算。但上述研究方法在小区域NPP的估算方面还
存在精度较差的问题。同时由于目前的研究区域多集中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草原[34,35,3942],而对于甘南这个全
国最重要的五大牧场之一却没有相关研究。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拟通过建立干物质遥感反演模型,采用干物质转碳率来估算甘南草地净初级生产力,
为遥感模型小区域NPP的精确估算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甘南地区畜牧业合理布局、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改善和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及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区,地理坐标为33°06′~35°44′N,100°46′~104°44′E,南与四川阿
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部和北部与甘肃陇南、定西、临夏毗邻,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
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m,平均海拔3000m。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高
寒阴湿,多年平均降水量400~800mm,年平均温度仅1~3℃,没有绝对无霜期,≥10℃年积温持续期仅有2个
多月,全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0~2400h。草地类型有暖性草丛、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
丛草甸、低平地草甸类和沼泽[2,3,43,44]。
1.2 资料获取与处理
1.2.1 地面调查数据 野外调查主要集中在2006-2007年6-9月的草地生长季。根据草地类型的空间分布
和面积大小,对甘南地区草地设计了不同数目的样地(图1)。总计调查样地为109个,样方217个。其中,2006
年设置样地64个,包括85个样方;2007年设置样地45个,包括132个样方。样地设置主要选择在草地植被空
间分布比较均一,可以代表较大范围草地植被的典型区域。在植被群落一致性较好的样地内设置1~2个0.5m
×0.5m的样方,在植被均质性较差的区域设置2~3个1m×1m的样方。采用常规植被调查方法对样方进行
调查。主要记录样方的经纬度、海拔、草地类型、植被盖度(针刺法)、草层平均高度、不可食牧草的种类及重量、地
上产草量鲜重,以及鲜草在65℃烘箱里烘干48h后测量的干物质产量。
1.2.2 卫星遥感资料 遥感数据使用NASA/MODIS(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Moder
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美国宇航局/中分辨率影像辐射度计)陆地产品组按照统一算法开发
的2006-2008年全年月最大合成的植被指数(MOD13A3),空间分辨率为1000m×1000m,空间位置在全球正
弦曲线投影SIN(sinusoidalprojection)系统中的编号为h26v05,资料的版本为5.0,数据格式为EOSHDF。该
数据可以从NASA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共享平台下载(EOSDataGateway,网址为http://delenn.gsfc.nasa.gov/
~imswww/pub/imswelcome/)。
1.2.3 其他相关数据 甘南藏族自治州1∶50万草地类型图、行政分区图等空间数据库。
2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1
图1 研究区位置及采样点分布
犉犻犵.1 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犾狅犮犪狋犻狅狀犪狀犱犳犻犲犾犱狊狌狉狏犲狔犻狀犵狊犻狋犲
1.3 试验方法
1.3.1 干物质产量遥感监测模型的建立与精度评价 地上干物质产量是估测草地NPP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主
要通过干物质产量和NPP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NPP的反演,因此需要建立干物质产量遥感模型。
对建立的遥感模型用公式(1)和(2)进行精度评价。
相对误差=
实测值-估测值
实测值 ×100% (1)
平均误差=∑|相对误差|/犖 (2)
式中,实测值为地面实测样方的干物质产量,估测值为依据建立的遥感监测模型计算出的数值,犖 为样本数目。
1.3.2 甘南草地NPP的计算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是指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积累的有机物数
量,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5],一般单位用gC/m2 表示[45]。
草地NPP值可由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推算得到[46]:
犖犘犘=犅犵×犛犫狀×(1+犛狌犵) (3)
式中,犖犘犘为单位面积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单位为gC/m2;犅犵 为单位面积干物质产量,单位为g/m2;犛犫狀是草地
干物质产量到犖犘犘 的转换系数,单位为g/gC,数值为0.45[47];犛狌犵为草地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例系
数。在本研究中,引用了朴世龙等[48]确定的我国草地植被地下与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系数。甘南牧区7种草地
植被类型的比例系数,温性草甸草原类为5.26,温性草原类为4.25,暖性草丛类为4.42,低平地草甸类为6.31,
高寒灌丛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为7.92,沼泽类为15.68。
在草地NPP计算中,不同草地类型的分布范围来自于甘南地区草地类型图。甘南地区月NPP的计算基于
MOD13A3产品中月最大合成的植被指数。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共计36幅)和干物质遥感监测模型,可以计算出
2006-2008年的地面干物质产量,然后利用公式(3)以及不同草地类型的根冠比,可以得到甘南7种草地类型的
NPP。
302第19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0年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物质产量遥感监测模型与精度评价
图2 甘南地区草地地上干物质产量遥感反演模型
犉犻犵.2 犚犲犿狅狋犲狊犲狀狊犻狀犵犻狀狏犲狉狊犻狅狀犿狅犱犲犾犳狅狉狋犺犲犱狉狔
犿犪狋狋犲狉狅犳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犪犫狅狏犲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
2.1.1 干物质产量遥感监测模型的建立 剔除一些
异常样点后,利用回归方法,统计分析了研究区2006
-2007年实测的各样方点地上部分干物质产量同
NDVI和EVI值之间的相关关系(表1)。查犉分布表
发现在置信水平犪=0.01时所有模型都可以通过显著
性检验。相比之下,MODIS/EVI幂函数可更好地模
拟甘南草地地上干物质产量(图2)。甘南地区草地植
被地上干物质产量遥感监测模型可表示为:
狔=5320.7狓1.9776,犚2=0.6187 (4)
式中,狔为干物质产量(kg/hm2),狓为 MODIS归一化
植被指数EVI的值。
表1 草地干物质遥感反演模型比较
犜犪犫犾犲1 犆狅犿狆犪狉犻狊狅狀犫犲狋狑犲犲狀犱狉狔犿犪狋狋犲狉狅犳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犻狀狏犲狉狊犻狅狀犿狅犱犲犾狊
函数
Function
NDVI
公式
Formula
拟合优度
系数犚2
方差齐性
检验犉
显著性
Sig.
EVI
公式
Formula
拟合优度
系数犚2
方差齐性
检验犉
显著性
Sig.
指数函数Exponentialfunction狔=49.519e4.5768狓 0.6088 1511.7090 0.0100 狔=170.62e4.0334狓 0.6155 1875.2380 0.0100
幂函数Powerfunction 狔=3807.2狓3.0711 0.6031 3250.0450 0.0100 狔=5320.7狓1.9776 0.6187 7496.4050 0.0100
2.1.2 遥感反演模型的精度比较与分析 遥感反演
图3 草地地上部分干物质估测值与实测值对比
犉犻犵.3 犆狅犿狆犪狉犻狊狅狀犫犲狋狑犲犲狀犳犻犲犾犱狊狌狉狏犲狔犻狀犵犪狀犱犲狊狋犻犿犪狋犲
狏犪犾狌犲狅犳犱狉狔犿犪狋狋犲狉狔犻犲犾犱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犪犫狅狏犲犵狉狅狌狀犱犫犻狅犿犪狊狊
模型估测的草地地上干物质产量和2006-2007年实
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图3),犚2 达到0.5525。
采用公式(1)和(2)进行精度评价的结果表明,遥感反
演模型的平均误差为28.83%,其精度达到71.17%。
2.2 甘南草地年NPP空间分布及其年际变化
甘南全州分3个自然类型区,东南部为岷迭山区,
气候比较温和,是重要林区;东部为丘陵山区,高寒阴
湿,农林牧兼营;西北和西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
全省主要牧区。草地NPP自西南向东北呈逐渐减少
的趋势(图4)。由遥感反演模型估算的2006-2008
年甘南草地NPP总量分别为17.03,15.87和14.67
Tg(注:1Tg=1012g),单位面积草地NPP年平均值
分别为637.04,599.98和566.59gC/m2,3年平均值
为601.20gC/m2。
目前常用的NPP验证方法主要有模型估算值与实测数据相比较和不同NPP模型间的相互比较。对于草地
生物量的研究,国内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一般仅限于地上生物量和地上部分净第一性生产力季节动态的测量
和分析,很少报道对草地群落总NPP(包括地上地下部分NPP)的测量和季节动态研究结果。因为甘南地区还没
有人做过相关的草地NPP研究,所以这给本研究的精度验证带来了很大困难。依据已有的文献报导,对中国西
部地区高山草甸NPP的观测研究主要集中在甘肃农业大学天祝草原试验站(102°26′E,37°12′N)和海北高寒草
4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1
甸生态系统定位站(101°19′E,37°37′N)。卢玲[49]在1998-2002年用CFIX模型估算的天祝站所在格网上的
NPP平均值为1361gDW/(m2·a),胡自治等[50,51]1980-1981年在天祝站测量的2种原生高山草甸群落[原生
珠芽缪(犘狅犾狔犵狅狀狌犿狏犻狏犻狆犪狉狌犿)草地和原生线叶蒿(犃狉狋犲犿犻狊犻犪狊狌犫狌犾犪狋犪)草地]的 NPP平均值为1130gDW/
(m2·a)。杨福囤等[52]1980-1984年在海北站测量的矮嵩草(犓狅犫狉犲狊犻犪犺狌犿犻犾犻狊)草甸平均NPP值为969.92g
DW/(m2·a)。甘南牧区2006-2008年3年的平均NPP为1336gDW/(m2·a)(为了统一NPP单位,本研究
估测结果除了0.45的干物质转碳率),这个值比 CFIX 模型估测的值低了1.84%,比天祝站实测值高了
18.23%,比海北站实测值高了37.74%。这2个站点都位于甘南的外围,但它们具有相同的主要草地类型,所以
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本研究估测值比实测值略高,原因除了有年份间的差异外,还有地域上的差别。甘南
与天祝站及海北站相比,纬度低,降水丰富,光照条件好,而且甘南牧区是我国草地的高产区[53],所以草地 NPP
更高。
为利于直观显示NPP发生变化的区域及其程度,利用ArcGIS软件将2006和2008年的NPP图像进行叠加
相减,制作了甘南草地2006-2008年NPP空间变化图(图5)。通过统计分析可知,甘南牧区从2006-2008年3
年草地NPP减少的区域占草地总面积的76.52%。就全境范围来看,玛曲县的东南部、夏河县北部低海拔地区
以及舟曲县的草地NPP值有所增加,大部分地区的增加幅度都在100gC/m2 左右,只有极少数地区的增长幅度
达到了200gC/m2。而其余地区的草地NPP值都呈下降态势,大部分地区的草地NPP值在这3年间的降幅达
到了100~200gC/m2,个别地区的降幅在350gC/m2 以上。由此可见,甘南州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玛曲县、碌
曲县和夏河县的草场NPP减少严重。通过对甘南气象、草地畜牧业等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超载过牧和降水等
气象因素的年季动态变化是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甘南地区面积最大的草地类型是高寒灌丛草地,占甘南草地总面积的87.14%(表2),它具有最大的NPP总
量,其3年的平均值达到14.01Tg/a。其次为高寒草甸,3年平均NPP值为1.61Tg/a。在这7种草地类型中,
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和沼泽的NPP值在逐年减少,平均每年的减少速率分别为1.01,0.16和0.01Tg/a。其
他草地类型则保持平稳或略有增长。甘南地区年草地NPP总量的减少速率为1.20Tg/a。
2.3 甘南草地NPP月度动态变化特征
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甘南各草地类型的月NPP累积量在7和8月达到最大,之后NPP开始逐渐降低,到
12月和来年的1,2月达到极小值。从不同草地类型NPP的变化趋势看,NPP最高的3种草地类型是沼泽、高寒
灌丛草地和高寒草甸,3年中最大月NPP累积量的平均值分别达到1137.28,553.76和527.66gC/m2。
表2 甘南牧区不同草地类型犖犘犘年度变化动态
犜犪犫犾犲2 犃狀狀狌犪犾犱狔狀犪犿犻犮狊狅犳狏犪狉犻狅狌狊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狋狔狆犲狊犻狀犌犪狀狀犪狀狆犪狊狋狌狉犻狀犵犪狉犲犪
草地类型
Grasslandtype
面积
Area
(hm2)
面积百分比
Areapercentage
(%)
2006
NPP
(Tg)
百分比Percentage
(%)
2007
NPP
(Tg)
百分比Percentage
(%)
2008
NPP
(Tg)
百分比Percentage
(%)
暖性草丛① 11000 0.41 0.0218 0.13 0.0252 0.16 0.0242 0.16
温性草甸草原② 13700 0.51 0.0455 0.27 0.0456 0.29 0.0438 0.30
温性草原③ 16200 0.61 0.0262 0.15 0.0337 0.21 0.0305 0.21
高寒草甸④ 290100 10.85 1.7711 10.40 1.6217 10.22 1.4476 9.87
高寒灌丛草甸⑤ 2329400 87.14 15.0196 88.20 14.0014 88.24 13.0066 88.64
低平地草甸类⑥ 1500 0.06 0.0029 0.02 0.0054 0.03 0.0046 0.03
沼泽⑦ 11200 0.42 0.1415 0.83 0.1348 0.85 0.1157 0.79
总量Total 2673100 100 17.0287 100 15.8676 100 14.6731 100
 ①Warmtemperateherbosa;②Temperatemeadowsteppe;③Temperatesteppe;④Alpinemeadow;⑤Alpineshrubmeadow;⑥Lowlandmead
ow;⑦Marsh.
502第19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0年
图4 甘南草地年犖犘犘空间分布
犉犻犵.4 犃狀狀狌犪犾犖犘犘犱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狅犳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犻狀犌犪狀狀犪狀
图6表示了甘南草地2007年1-12月NPP月累
图5 2006-2008年甘南草地犖犘犘变化
犉犻犵.5 犖犘犘犮犺犪狀犵犲狅犳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犻狀犌犪狀狀犪狀犱狌狉犻狀犵2006-2008
积量的月度动态变化过程,可以看到甘南草地NPP具
有鲜明的季相变化特征,这与该区域内太阳地表辐射、
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有很高的相关性。在1和2月
冬季期间,整个地区气温很低,地表冻结,植被停止生
长,大部分地区NPP基本为0;3和4月开春,东南部
低海拔地区首先升温,积雪融化供给地表径流,植被开
始出现生机,但NPP累积值还不高。5和6月气温继
续升高,降水增多,辐射也增强,区域内大部分地区都
开始有较明显的植被生长。到夏季的7和8月是该地
区高温季节,太阳辐射也最强,降水和地表径流量也多
集中在这个季节。良好的光、热、水配置使得甘南草地
植被处于生长状况最好的时期,各月NPP累积量都较
高,7月甘南草地NPP累积量与6月相比多了5.78TgC,甘南的主要牧场(玛曲、碌曲、舟曲)7和8月草地NPP
值基本都达到了500gC/m2 以上,有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甚至超过了900gC/m2。9月入秋,气温开始下降,草
地开始枯黄,NPP累积量较8月急剧减少。到10月全区域NPP累积值大部分都降到了100gC/m2 以下。到
11和12月入冬季节,气温、降水和辐射都达到全年最低,植被停止生长,因此NPP也下降到最低值,并一直持续
到来年的1和2月。
6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1
图6 甘南草地犖犘犘月度变化动态
犉犻犵.6 犕狅狀狋犺犾狔犖犘犘犱狔狀犪犿犻犮狊狅犳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犻狀犌犪狀狀犪狀
3 结论与讨论
同气候生产潜力模型、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和光能利用率模型相比,本研究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计算了NPP
的变化动态,其优势在于一旦确定了干物质遥感反演模型,就可以通过植物的根冠比和干物质转碳率对不同草地
类型进行NPP计算,需要的参数少,计算简便,可适用于区域NPP的估算。由于植被指数对地面植被叶绿素变
化的敏感性和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因此可以很灵敏地反映NPP的动态变化。模型估测方法需要的参数多,有的
参数在某些区域极难获取,比如每日气象数据、土壤呼吸率等,有很多参数在不同区域其值也存在显著差异,需要
大量的野外工作,并且很多模型是基于全球尺度的,对于小区域的计算精度不够。
卫星植被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草地NPP的年际变化和不同草地的NPP差异,但是由于植被指数本身的局
限性,使得其对于高盖度植被模拟较好,而对于低盖度草地以及在冬春季易受土壤背景、植被类型和云雪的影响,
估测结果有较大误差。
本研究在计算甘南牧区草地NPP时,不同草地类型的根冠比采用了多位研究者[47,54]在不同研究区的科研
成果。此外,由于缺乏高寒灌丛草甸类的根冠比数据,所以选用高寒草甸的根冠比来近似代替。这是影响NPP
计算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1] 刘兴元,陈全功,王永宁.甘南草地退化对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6,23(12):3941.
[2] 甘肃省草原总站.甘肃省草地资源[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86.
[3] 李自珍,杜国祯,惠苍,等.甘南高寒草地牧场管理的最优控制模型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2,38(4):8385.
[4] 闫玉春,唐海萍.草地退化相关概念辨析[J].草业学报,2008,17(1):9399.
[5] 姚玉璧,王润元,邓振镛,等.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J].中国沙漠,
702第19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0年
2007,27(5):903909.
[6] 吕晓英,吕胜利.甘南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J].草业科学,2002,19(7):14.
[7] CramerW,FieldCB.Comparingglobalmodelsofterrestrialnetprimaryproductivity(NPP):Introduction[J].GlobalChange
Biology,1999,5:34.
[8] EuskirchenES,ChenJ,LiH,犲狋犪犾.Modelinglandscapenetecosystemproductivity(LandNEP)underalternativemanage
mentregimes[J].EcologicalModeling,2002,154:7591.
[9] MatsushitaB,TamuraM.Integratingremotelysenseddatawithanecosystemmodeltoestimatenetprimaryproductivityin
EastAsia[J].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2001,81:5866.
[10] IGBP(InternationalGeosphereBiosphereProgram).Theterrestrialcarboncycle:ImplicationsforKyotoprotocol[J].Sci
ence,1998,280:13931394.
[11] CramerW,KicklighterDW,BondeauA,犲狋犪犾.Comparingglobalmodelsofterrestrialnetprimaryproductivity(NPP):O
verviewandkeyresults[J].GlobalChangeBiology,1999,5(Suppl.1):115.
[12] 张贞明,韩天虎.几种高寒灌丛地上植物量的估测模型[J].草业科学,2008,25(1):1013.
[13] 李海亮,赵军.草地遥感估产的原理与方法[J].草业科学,2009,26(3):3438.
[14] LeithH,WhittakerRH.Modelingtheprimaryproductivityoftheworld[A].PrimaryProductivityoftheBiosphere[M].
NewYork:SpringerVerlag,1975.
[15] 崔霞,冯琦胜,梁天刚.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7,24(10):3642.
[16] RuimyAB,Sougier.Methodologyfortheestimationofterrestrialnetprimaryproductivityfromremotelysenseddata[J].
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1994,99:52635283.
[17] EsserG.Osnabruckbiospheremodel:Structure,construction,results[A].In:EsserG,OverdieckD.ModernEcology:
BasicandAppliedAspects[M].NewYork:Elsevier,1991:210235.
[18] BazilevichNI,DrozdovAV,RodinLE.Worldforestproductivity,itsbasicregularitiesandrelationshipwithclimaticfac
tors[A].DuvigneardPⅢ.ProductivityofForestEcosystems[M].Paris:UNESCO,1971:345353.
[19] BandLE,PetersonDL,RunningSW,犲狋犪犾.Forestecosystemprocessatthewatershedscale:Basisfordistributedsimula
tion[J].EcologicalModeling,1991,56:171196.
[20] HuntER,PiperSC,NemaniR,犲狋犪犾.GlobalnetcarbonexchangeandintraannualatmosphericCO2concentrationspredic
tedbyanecosystemsimulationmodelandthreedimensionalatmospherictransportmodel[J].GlobalBiogeochemicalCycles,
1996,10:431456.
[21] LiuJ,ChenJM,CihlarJ,犲狋犪犾.Aprocessbasedborealecosystemproductivitysimulatorusingremotesensinginputs[J].
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1997,62:158175.
[22] MonteithJL.ClimateandtheEfficiencyofCropProductioninBritain(SeriesB)[M].London: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of
theRoyalSocietyofLondon,1977:277294.
[23] MonteithJL.Solarradiationandproductivityintropicalecosystems[J].JournalofAppliedEcology,1972,9:747766.
[24] PotterCS,RandersonJ,FieldCB,犲狋犪犾.Terrestrialecosystemproduction:Aprocessmodelbasedonglobalsateliteand
surfacedata[J].GlobalBiogeochemicalCycle,1993,7:811841.
[25] PrinceSD,GowardSN.Globalprimaryproduction:Aremotesensingapproach[J].JournalofBiogeography,1995,22:
815835.
[26] VeroustraeteF,SabbeH,EermanE.EstimationofcarbonmassfluxesoverEuropeusingtheCFIXmodelandEuroflux
data[J].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2002,83:376399.
[27] 冯宗炜,王效科,吴刚.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8] 李文华,李飞.中国森林资源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9] 李镇清,刘振国,陈佐忠,等.中国典型草原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产力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3,12(1):410.
[30] 任继周.草地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31] 李镇清,任继周.草原生物适宜度模型及其应用[J].生态学杂志,1997,16(3):7075.
[32] 曾慧卿,刘琪瞡,冯宗炜,等.基于BIOMEBGC模型的红壤丘陵区湿地松(犘犻狀狌狊犲犾犾犻狅狋狋犻犻)人工林GPP和NPP[J].生态学
8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1
报,2008,28(11):53145321.
[33] 冯险峰.基于过程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蒸散遥感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4.
[34] 高清竹,万运帆,李玉娥,等.基于CASA模型的藏北地区草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
2007,18(11):25262532.
[35] 张峰,周广胜,王玉辉.基于CASA模型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动态模拟[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4):
786797.
[36] 张杰,潘晓玲,高志强,等.基于遥感-生态过程的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估算[J].干旱区地理,2006,29(2):
255261.
[37] 崔林丽,史军,唐娉,等.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3):817.
[38] 卢玲,李新,FrankV.黑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J].中国沙漠,2005,25(6):823830.
[39] 周才平,欧阳华,王勤学,等.青藏高原主要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J].地理学报,2004,59(1):7479.
[40] 姚玉璧,张秀云,朱国庆,等.青藏高原东北部天然草场植物气候生产力评估[J].中国农业气象,2004,25(1):3234.
[41] 刘岩,赵英时,冯晓明,等.半干旱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23(5):620
627.
[42] 朱文泉,潘耀忠,龙中华,等.基于 GIS和 RS的区域陆地植被 NPP估算———以中国内蒙古为例[J].遥感学报,2005,
9(3):300307.
[43] 王爱民,刘加林,缪磊磊,等.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自然环境与人地系统响应[J].山地学报,2000,18(2):97
103.
[44] 郭正刚,高新华,刘兴元,等.甘南草地类型的生态经济价值与功能及其分类经营[J].山地学报,2004,22:655660.
[45] LiethH,WhittakerRH.PrimaryProductivityoftheBiosphere[M].NewYork:SpringerVerladPress,1975:237263.
[46] 陈世荣,王世新,周艺.基于遥感的中国草地生产力初步计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08212.
[47] 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全球意义[A].见:王庚辰,温玉璞.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监测
及相关过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129139.
[48] 朴世龙,方精云,贺金生,等.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4):491498.
[49] 卢玲.中国西部地区净初级生产力及碳循环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3.
[50] 胡自治,孙吉雄,李洋,等.甘肃天祝主要高山草地的生物量及光能转化率[J].植物生态学报,1994,18(2):121131.
[51] 胡自治,孙吉雄,张映生,等.高山线叶蒿草草地的第一性生产和光能转化率[J].生态学报,1988,8(2):183190.
[52] 杨福囤,王启基,史顺海.矮蒿草草甸生物量季节动态与年间动态[A].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
京:科学出版社,1988:6170.
[53] 姜立鹏,覃志豪,谢雯,等.基于 MODIS数据的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探讨[J].中国草地学报,2006,28(6):7276.
[54] 李文华,王启基,罗天祥,等.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生产力[A].见:李文华,周兴民.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及优化利
用模式[M].广州:广东科学与技术出版社,1998:183270.
902第19卷第1期 草业学报2010年
犛狆犪狋犻犪犾犪狀犱狋犲犿狆狅狉犪犾犱狔狀犪犿犻犮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狀犲狋狆狉犻犿犪狉狔狆狉狅犱狌犮狋犫犪狊犲犱
狅狀犕犗犇犐犛狏犲犵犲狋犪狋犻狅狀犻狀犱犲狓犻狀犌犪狀狀犪狀犵狉犪狊狊犾犪狀犱
WANGYing1,XIAWentao1,LIANGTiangang1,WANGChao2
(1.KeyLaboratoryofGrasslandAgroecologySystem,MinistryofAgriculture;ColegeofPastoral
AgricultureScienceandTechnology,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20,China;
2.NationalLaboratoryofWesternChina’sEnvironmentalSystem,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73000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DrymatteryieldinformationfromfieldsurveyingquadratsandMODISvegetationindexdatainGan
nanPrefectureduring2006-2007wereusedtoconstructaremotesensingmonitoringmodelforaboveground
drymatterbiomassofgrassland.Thenetprimaryproduct(NPP)ofgrasslandwasestimatedandusedto,com
pletethespatialdistributionmapsofannualNPPaccumulationandmonthlyNPPdynamicchanges,andtoeval
uatetheNPPdifferencebetweenvariousgrasslandvegetationtypes.TheannualmaximumNPPofgrasslandin
GannanPrefectureduring2006-2008were637.04,599.98and566.59gC/(m2·a),respectively.Thedistri
butionofannualmaximumNPPhasatrendofgradualreductionfromsouthwesttonortheastandtheyearly
maximumNPPaccumulationofalgrasslandtypeswasinJulyandAugust.Thethreegrasslandtypeswiththe
highestNPPaccumulationweremarsh,alpineshrubmeadow,andalpinemeadow,withmonthlymaximum
NPPvaluesof1137.28,553.76and527.66gC/m2,respectively(meanvaluesforthethreeyears).The
grasslandNPPinGannanPrefecturewascontinuouslydecreasingoverthethreeyears,withanannualreduction
forthetotalgrasslandof1.2Tg/a.ThereductionofmarshNPPisespecialysignificant,withanannualrateof
125.92gC/(m2·a).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GannanPrefecture;MODISvegetationindex;remotesensingmonitoringmodel;grasslandnetpri
maryproduction
01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0) Vol.19,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