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fluence of Soil Heterogeneity Based on Vegetation Recovery in Alpine Sandy Land

植被恢复对高寒沙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16,29(4):553 559
ForestResearch
  文章编号:10011498(2016)04055307
植被恢复对高寒沙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李少华1,王学全1,高 琪2,包岩峰1,尹书乐1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 100091;2.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收稿日期:20150617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2012BAD16B0105);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作者简介:李少华(1992—),男,河南濮阳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荒漠化防治方面研究.Email:2227401357@qq.com
 通讯作者Email:wxq@caf.ac.cn
摘要:[目的]明确高寒沙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性质改良效果的差异,探讨各植被区沙地土壤恢复过程的异质性
和人工林木的可开发利用潜力。[方法]以沙珠玉治沙试验林场内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高寒
沙区6种植被类型区(乌柳、青杨、赖草、柠条、沙棘、柽柳)以及3个对照区(农田、流动沙丘、丘间沙地)土壤的机械
组成、pH值、有机质及全N、全P、全K等理化性质指标。[结果](1)植被恢复生长51年后,从黏粒和粉砂粒增加的
比例角度分析,土壤质地改良顺序为沙棘(206.3%)>柠条(108.5%)>青杨(70.5%)>乌柳(56.8%)>赖草
(54.1%)>柽柳(42.3%);从全N、全P和全K增加的比例角度分析,土壤养分改良顺序为青杨(198.2%)>柠条
(166.7%)>沙棘(155.3%)>乌柳(82.6%)>赖草(75.4%)>柽柳(53.9%),土壤全P含量偏低,平均0.42g·
kg-1;(2)植被恢复生长51年后,柠条、沙棘、青杨、赖草、乌柳和柽柳林下0 30cm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20.19、
18.25、30.81、23.57、22.13和10.62g·kg-1,比流动沙丘或丘间沙地相应的提高了766.7%、702.4%、689.8%、
517.4%、491.5%和343.9%。[结论]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但土壤pH值
的变异系数较小;各样地土层间有机质含量差距不断扩大,表聚性越来越明显,并且随深度增加各土层恢复效果存
在滞后性。柠条和沙棘适宜在共和盆地推广种植,建议实施适当地抚育管理措施,以促进高寒沙区林场实现可持续
经营发展。
关键词: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异质性;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eofSoilHeterogeneityBasedonVegetationRecoveryin
AlpineSandyLand
LIShaohua1,WANGXuequan1,GAOQi2,BAOYanfeng1,YINShule1
(1.InstituteofDesertificationStudiesChineseAcademyofForestry,Beijing 100093,China;
2.ColegeofEcologyandEnvironmentalScience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Hohhot 010019,InnerMongolia,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eterminethediferentefectsofvariousvegetationtypesonsoilimprovementonalpine
sandyland,andtodiscusstheheterogeneityofsoilimprovementandthepotentialofdiferentartificialforesttrees.
[Method]BasedonvegetationrestorationoflongtermmonitoringexperimentsatsandyfieldforestinShazhuyu,a
vilageofAlpineSandyLand.6vegetationplots(Salixcheilophila,Populuscathayana,Leymussecalinus,Caraga
nakorshinski,Hippphaerhamnoides,Tamarixchinensis)andthreecontrolplots(farmland,flowingsandland,
slacksdune)wereselectedtoanalyzethesoiltexture,pHvalue,soilorganicmaterandtotalN,totalPandtotalK
properties.[Result](1)After51yearsofvegetationrestoration,fromtheviewpointofincreasedproportionofclay
andsilt,thesoiltextureimprovementorderwasHippophaerhamnoides(206.3%)>Caraganakorshinski
(108.5%)>Populuscathayana(70.5%)>Salixcheilophila(56.8%)>Leymussecalinus(54.1%)>Tamarisk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chinensis(42.3%).FromtheviewpointofincreasedproportionoftotalN,totalPandtotalK,thesoilnutrientim
provementorderwasPopuluscathayana(198.2%)>Caraganakorshinski(166.7%)>Hippophaerhamnoides
(155.3%)>Salixcheilophila(82.6%)>Leymussecalinus(75.4%)>Tamariskchinensis(53.9%).Thesoiltotal
Pcontentswaslow,theaveragewasonly0.42g·kg-1.(2)After51yearsofvegetationrestoration,the0 30cm
soilorganicmatercontentsofunderstoryCaraganakorshinski,Populuscathayana,Hippophaerhamnoides,Leymus
secalinus,Salixcheilophila,Tamarixchinensiswere20.19,18.25,30.81,23.57,22.13and10.62g·kg-1,
whichincreasedorderby766.7%,702.4%,689.8%,517.4%,491.5% and343.9% comparedwiththemo
bilesanddunesorinterdunesandycoresponding.[Conclusion]Withtheincreaseofvegetationrestorationtime,
thesoiltexturehadbeengreatlyimproved,thesoilnutrientscontentincreasedsignificantly,butthevariabilityof
surfacesoilpHwasverylitle.Withtheincreaseoftherecoverytime,thediferenceinorganicmatercontentof
eachsoillayersdiferencewasincreasing,theaccumulationoforganicsubstancewasbecomingmoreandmoreobvi
ous,andtherewasatimelaginthesoilimprovementefectwithdepthincreasing.CaraganakorshinskiandHippo
phaerhamnoideswasmoresuitableonplantinginAlpineSandyLand,andcouldtakeappropriatelyforestrymanage
mentmeasuresto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inthisarea.
Keywords:alpinesandyland;vegetationrestoration;soilimprovement;heterogeneity;exploitation
共和盆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三江源自
然保护区的腹地,属于高寒干旱草原与荒漠的过渡
区域,这里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贫瘠,土壤风蚀退化
严重,流沙经常阻断公路交通,极大限制了当地公民
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
因此,逆转沙化进程,恢复沙区植被,改良退化土壤,
成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2]。盆地内的沙
珠玉地区,建有国家林业局青海共和荒漠生态系统
定位监测研究站,站内的试验区林场已筛选出多种
耐寒抗旱植物,在高寒沙地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的
研究中具有较好的示范推广性。高寒沙区植被生长
发育过程中,地表群落结构逐渐演替变化,改善了局
部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沙地土壤演替的方向和速
度[3]。因此,研究高寒沙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过程
中土壤的异质性,对准确评估该区域植被恢复的生
态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目前,关于植物固沙过程中土壤变化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腾格里沙漠[4]、科尔沁沙地[5-6]及荒漠草
原[7]等地区,在高寒沙区开展的工作较少,并且缺少
系统性研究。齐雁冰等[8]和刘君梅等[9]分别在高
寒沙区对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状进行研
究,但均没有考虑不同植被类型的差异性;于洋
等[10]以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乌柳林为研究对象,研
究了高寒沙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但没有
与其它人工植被区土壤对比,全面分析沙地土壤改
良过程中的异质性;李清雪等[11-12]研究了高寒沙区
不同林龄柠条和乌柳人工林对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植
物群落的影响,但没有取沙地土样作为对照;田丽慧
等[13]从土壤质地的角度分析了高寒沙区柠条和乌
柳2种植被恢复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但没考虑到土
壤养分状况。鉴于此,本文采用恢复生态学中常用
的研究方法,认为不同植被类型区原始土壤特性一
样[14],并且以沙地和农田土壤为对照;通过野外采
样和室内分析,测定了恢复51、30、12a的6种植被
类型区土壤的 pH值、机械组成、有机质及全 N、全
P、全K含量,分析了不同植被对沙地土壤的改良效
果,研究了基于植被恢复情景下的高寒沙区土壤异
质性、流沙固定和土壤恢复的生态效应,初步探讨了
沙地土壤演变过程和林木的可开发利用潜力,以期
能为采取合理地人工林抚育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
持,最终实现高寒沙区林场的可持续经营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国家林业局共和荒漠生态定位观测站的沙珠玉
治沙试验林场始建于1958年,通过围封858hm2沙
地作为治沙示范区,主要进行抗逆植物选种及沙区
植被重建等方面的研究[2]。本次采样点位于36°14′
36°16′N,100°13′ 100°16′E,海拔2879 2891
m,微地貌主要有沙丘、丘间地和古河床。该区年均
气温 2.4℃,无霜期平均 91d,年均降水量 246.3
mm,主要集中在 7、8月;风沙活动剧烈,沙尘暴频
繁,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4月,风沙活动已成为制约
该地植被恢复的限制因子之一[15]。经过近60年的
造林试验,人工植物逐渐恢复,林场内植被以耐寒和
455
第4期 李少华,等:植被恢复对高寒沙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抗旱生植物为主[13],主要有柠条(Caraganakorshinski
Kom.)、乌柳(SalixcheilophilaSchneid.)、青杨(Populus
cathayanaRehd.)、沙柳(SalixpsammophilaC.Wanget
Ch.Y.Yang)、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inn.)、柽
柳(TamarixchinensisLour.)、白刺(Nitrariatangutorum
Bobr.)和赖草(LeymussecalinusTzvel.)。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布设与调查
野外试验设在不同种植年限和种类的植被区,
以丘间地和沙丘的沙土及农田土为对照,共设置21
块样地,面积为5m×5m。样地中各种植物的生长
状况见表1。于2015年4月进行土壤调查,取样深
度为0 5、5 15、15 30cm三层,共采集63份
土样。取样方法为:在各样地距中心4个方位2m
处取土壤样品,并按层混为1个样品,充分混合均匀
取约1kg用作实验室分析,各取3组重复用于统计
分析,使用GPS定位样地海拔和经纬度。
2.2 试验分析与方法
室内试验在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
室完成,土壤机械组成采用比重计法测定[16],径级
按国际制土壤径级分类标准划分,即砂粒(2.0
0.02mm)、粉砂粒(0.02 0.002mm)和黏粒(0 0.
002mm)。土壤酸碱性采用pH酸度计法测定;有机质
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全N采用凯氏定氮法
测定;全P、全K采用ICP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17]。
2.3 数据处理与作图
采用Microsoft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
绘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ANOVA)程序进行统计分析,最小显著差
数法进行多因子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植被类型区0 5cm土壤质地及 pH变
化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土壤质地与植被恢复之间具
有明显的关联性,各微地貌间差异显著。与流动沙
地和丘间沙地0 5cm土层相比,经过几十年的植
被恢复,各样地土壤机械组成变化显著,虽然土壤径
级组成仍以砂粒为主,但是黏粒和粉砂粒含量已显
著增加,砂粒含量显著减少(P<0.05),并且在相同
种植年限的各样地间砂粒含量差异极显著(P<
0.01),说明各植物对土壤质地恢复的影响显著;以丘
间沙地或流动沙丘土壤为参照基准,从黏粒和粉砂粒
增加的比例角度分析,各样地林下土壤质地改良效果
为沙棘(206.3%)>柠条(108.5%)>青杨(70.5%)
>乌柳(56.8%)>赖草(54.1%)>柽柳(42.3%)。
51年生的青杨、乌柳和沙棘林下表层土壤质地已恢复
至农田土壤水平,说明合理的人为干扰活动可以促进
表层土壤质地改良,加速沙成壤的恢复进程。
本次调查的各样点土壤 pH值为8.35 8.83,
平均值高达8.52,表明该地区土壤碱性较强;同一
植被恢复区土壤pH值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降低
的趋势,但不同植被类型区土壤 pH值的变异系数
较小,可能与沙地本身有较高的 pH值有关,进而说
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对土壤的酸碱性影响不太明
显。本次采集土样的 pH值均低于沙丘沙地,青杨
林区pH值最低,可能因该样地为阔叶落叶林,产生
的枯落物多,植物根系较深,形成较多的有机酸,最
终导致pH值相对较低。
3.2 不同植被类型区0 5cm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特征
  从图1可以看出: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大幅提高
了土壤中全 N、全 P、全 K的含量,土壤肥力得到恢
复,不同植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除柽
柳和赖草区外,30年生林地0 5cm土层均已恢复
至良好水平;51年生青杨和柠条林下表层土壤养分
已恢复至农田水平;从全N、全P及全K养分含量总
和增加的比例角度分析,土壤养分改良效果为:青杨
(198.2%)>柠条(166.7%)>沙棘(155.3%)>乌
柳(82.6%)>赖草(75.4%)>柽柳(53.9%)。
与丘间沙地或流动沙丘土壤相比,随着种植年
限的增加,51年生的各植被类型区土壤全 N、全 P、
全K含量在0 5cm土层显著增加,平均增加约
12、2、5倍,其中,柠条全 N含量增加约23倍,增加
幅度最大。各样地土壤全N含量均显著增加,与农田
土壤相比,除了赖草区,其余植被区土壤全N含量均
已恢复至农田水平。土壤全P含量均偏低,整体上变
化不大,所有土样均值仅为0.42g·kg-1,并且增加缓
慢,随植被种类的变化不显著,说明植被恢复对土壤
中全P养分改善作用不显著,与农田土壤相比,仅乌
柳区土壤全P恢复至农田水平。土壤全K含量普遍
较高,可能与共和盆地西北部的查卡盐湖有关,间接
说明该区域土壤中全K含量的增加在改善土壤肥力
中没有氮和磷重要,与农田土壤相比,除柽柳和赖草
区,其余植被区土壤全K含量均恢复至良好水平。
55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表1 不同植被样地表层(0 5cm)土壤机械组成和pH值
植被类型
种植
时间(年)
平均冠幅/(m×m)
(或盖度/%)
不同粒径组成/%
黏粒0 0.002mm 粉砂粒0.002 0.02mm 砂粒0.02 2mm
土样pH值
农田 土壤 22.10±1.58A 26.73±2.11A 51.17±2.02E 8.51±0.02A
1964 2.54×2.36Ca 20.45±1.12Aa 25.94±2.13Aa 53.61±1.57Dc 8.38±0.01Aa
乌柳 丘间地 1985 1.92×1.67Cb 14.44±0.79Bb 17.91±0.93Ab 67.65±1.23Cb 8.45±0.01Aa
2003 0.83×0.68Bc 12.38±1.23Ab 15.42±1.17Ab 72.20±3.25Da 8.53±0.02Aa
1964 5.48×4.29Aa 23.36±1.77Aa 18.56±1.42Ca 58.08±1.58Cc 8.35±0.01Aa
青杨 丘间地 1985 4.75×3.67Ab 16.67±1.40Ab 16.09±1.12Ab 67.24±2.88Cb 8.42±0.03Aa
2003 3.56×3.10Ac 11.78±0.58Ac 12.81±1.71Ac 75.41±2.34Da 8.47±0.01Aa
1964 (78.3±3.4a) 19.61±1.51Aa 20.03±0.99Ca 60.36±2.71Cc 8.46±0.02Aa
赖草 丘间地 1985 (64.5±6.2b) 14.79±0.54Bb 13.02±1.24Bb 72.19±1.41Bb 8.49±0.01Aa
2003 (40.1±2.8c) 10.82±1.11Bc 11.95±0.74Bc 77.23±3.30Ca 8.58±0.02Aa
1964 3.40×3.16Ba 15.55±1.67Ba 17.38±0.87Ca 67.07±2.11Bc 8.47±0.03Aa
柠条 沙丘 1985 2.86×2.58Bb 9.73±0.37Cb 15.20±1.07Ab 75.07±1.32Bb 8.55±0.01Aa
2003 1.05×0.93Bc 6.86±0.25Dc 8.93±0.61Cc 84.21±3.09Ba 8.61±0.04Aa
1964 3.34×3.05Ba 20.71±1.19Aa 21.96±1.76Ba 57.33±1.65Cc 8.49±0.02Aa
沙棘 沙丘 1985 2.79×2.40Bb 13.75±1.01Bb 8.16±0.49Cb 78.09±1.23Bb 8.54±0.01Aa
2003 0.92×0.85Bc 7.64±0.51Cc 6.29±0.62Cb 86.07±3.02Ba 8.60±0.02Aa
1964 2.35×2.18Ca 8.33±0.67Ca 12.59±0.22Da 79.08±1.88Ab 8.52±0.02Aa
柽柳 沙丘 1985 1.71×1.39Db 3.56±0.29Db 5.87±0.37Db 90.57±4.02Aa 8.57±0.01Aa
2003 0.63×0.52Cc 2.95±0.14Db 3.27±0.31Db 93.78±2.93Aa 8.64±0.02Aa
丘间地 沙地 3.02±0.34D 3.51±0.72D 93.47±3.27A 8.63±0.03Aa
沙丘 沙地 1.91±0.23E 2.27±0.71E 95.82±3.12A 8.81±0.05A
  注: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种植年份不同取样地间差异显著,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取样地不同种植年份间差异显著(P<
0.05)。
图1 不同植被样地表层土壤养分(全N、全P、全K)含量的变化特征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样地同一养分元素之间差异显著(P<0.05))
655
第4期 李少华,等:植被恢复对高寒沙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3.3 不同植被类型区0 30cm土壤有机质含量
的变化特征
  图2显示: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对土壤有机质
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
不同植被样地各土层间有机质含量差距不断扩大,
并且表聚性越来越明显。除了流动沙地和丘间沙地
外,其余均在0 5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达到峰值,
其中,青杨、乌柳和柠条林下0 30cm土层有机质
含量平均值依次为30.81、22.13和20.19g·kg-1,
分别是农田土壤的1.6、1.2和1.1倍。与流动沙地
和丘间沙地相比,51年生各样地0 5cm土层有机
质含量平均增加约11倍;5 15cm土层有机质含
量平均增加约4.5倍;15 30cm土层有机质增加
约2.5倍;51年生柠条、沙棘、青杨、赖草、乌柳和柽
柳区 0 30cm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 20.19、
18.25、30.81、23.57、22.13和10.62g·kg-1,比流
动沙丘或丘间沙地相应的提高766.7%、702.4%、
689.8%、517.4%、491.5%和343.9%。
图2 不同植被样地土壤有机质的变化特征(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样地同一土层之间差异显著,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样地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显著(P<0.05))
3.4 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 pH值、有机质、全 H、全
P、全K之间的相关性
  对高寒沙区林场内9种样地0 5cm土样的化
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2)表明:土壤 pH
值与土壤有机质、全 N、全 P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但
差异不显著;经回归分析,除全P含量与林龄不相关
外,其他各指标均与林龄显著正相关。在植被恢复
过程中,土壤有机质与全 N含量的相关系数大于
0.95,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全 P、全 K含量
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小,分别为0.526和
0498;其余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
表2 不同植被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系数
项目 pH值 有机质 全N 全P 全K
pH值 1
有机质 -0.102 1
全N -0.173 0.963 1
全P -0.178 0.526 -0.029 1
全K -0.277 0.498 -0.018 0.181 1
  注:表示在P<0.05水平显著相关,表示在P<0.01水平
极显著相关。
755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29卷
4 讨论
4.1 高寒沙地植被恢复区土壤异质性的变化规律
高寒沙区植被恢复可以显著改良土壤理化性
质,加速沙成壤的进程,并且不同植被类型对沙地土
壤改良效果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各人工林地土壤间
异质性的普遍存在。随着植被盖度的提高,近地表
风速下降,风积物质开始沉降在土壤表层,黏粒和粉
砂粒含量增多,砂粒含量减少,进而改变土壤理化性
质的变化方向[8,1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柠条、青杨
和沙棘改良土壤的效果优于乌柳、柽柳和赖草;可能
因为柠条灌丛堆效应明显,使沙尘中的微小颗粒易
于沉积,并且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提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导致沙地土壤恢复较快[6];青杨为
阔叶落叶树种,形成的枯落物较多,凋落物作为土壤
的外源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可以显著改良土壤理
化性质,并且形成林下草本植物群落,复合林草结构
可以显著改良土壤[19];沙棘为该地的乡土树种,适
应性较强,生长旺盛[20]。土壤 pH值的变化可以显
著影响植被对土壤中 N、P、K的吸收利用[21],不同
深度和植被类型区的土壤 pH值不同,随林龄的增
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且变异系数
相对较小,表明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的酸碱性影响
相对较小。
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是衡量土壤肥力
及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22],恢复年限、土层深度
和微地貌特征(沙丘、丘间地、古河床)对土壤性质
改良效果差异显著,植被生长30年后,对土壤养分
的改良效果在垂直深度上存在滞后性,植物根系对
土壤恢复的影响不显著。以沙地土壤为对照,0 5
cm土层的养分指标在各植被土样间均存在显著差
异,5 30cm土层壤养分改良较慢。以农田土壤为
对照,0 5cm层土壤恢复至良好水平需要近30年
的时间,5 30cm层土壤的改良过程更加漫长;各
植被类型土壤中全 P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在以后
的林业经营活动中,可以适当追加磷肥,以促进植被
恢复生长。
4.2 高寒沙地人工林可开发利用的潜力探析
在我国典型高寒沙区 -沙珠玉治沙试验林场,
经过51年人工种植恢复后的青杨、沙棘和柠条长势
良好,0 5cm层土壤理化性质状况已恢复至农田
水平,因此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对植物
的地上部分进行适当开发利用,使其在起到防风固
沙作用的同时带来部分经济收益。青杨为乔木树
种,在水源充足的地方才可以造林,导致其在寒区和
旱区的推广区域受到极大限制。沙棘生长在高寒沙
区,具有极丰富的营养价值[20],可以结合地域特色
和区域资源优势,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如饮料、保
健品等。柠条萌蘖力很强,平茬可以促进生长且饲
用价值较高[23],该区域植物生长季为5月初至9月
底,大风日数集中在3、4月份,可以选在4月底对柠
条林进行间隔平茬,以保证生态作用和饲用开发双
赢。将枝条加工成饲料饲喂牲畜,缓解当地草场的
压力,发展沙区畜牧业,形成当地冬春季饲料储备
库。最重要的是,通过开发利用柠条和沙棘林,因地
制宜地发展了沙产业,优化林场资源配置,促进高寒
沙区林场实现可持续经营发展。
5 结论
(1)植被恢复年限、土层深度变化和微地貌类
型(沙丘、丘间地、古河床)对土壤性质影响显著,各
植物对土壤质地和养分的改良效果不同,进而导致
土壤异质性。
(2)各植被类型随着恢复时间的增加,不同深
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距不断扩大,表聚性越来越
明显,并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恢复效果存在滞
后性。
(3)柠条和沙棘林适宜在高寒沙区大面积推广
种植,建议实施适当抚育管理措施,以实现在生态、
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董光荣,高尚玉,金 炯,等.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与防治
途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2]张登山,高尚玉,石蒙沂,等.青海高原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杨洪晓,卢 琦,吴 波,等.青海共和盆地沙化土地生态修复
效果的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2):7-12.
[4]GaoY,LiuL,JiaR,etal.Evapotranspirationoverartificialyplan
tedshrubcommunitiesintheshiftingsandduneareaoftheTengger
Desert,northcentralChina[J].Ecohydrology,2016,9(2):290-
299.
[5]蒋德明,曹成有,李雪华,等.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及其对土壤
的改良效应[J].生态环境,2008,17(3):1135-1139.
[6]MusaA,DemingJ,CunyangN.Theapplicabledensityofsandfix
ingshrubplantationinHorqinSandLandofNortheasternChina[J].
EcologicalEngineering,2014,64:250-254.
[7]李文斌,李新平.陕北风沙区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J].生态学报,2012,32(22):6991-6999.
855
第4期 李少华,等:植被恢复对高寒沙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8]齐雁冰,常庆瑞.高寒地区人工植被恢复对风沙土区土壤效应
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40-43.
[9]刘君梅,王学全,刘丽颖,等.高寒沙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
壤因子的变化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8):47
-49.
[10]于 洋,贾志清,朱雅娟,等.高寒沙地植被恢复区乌柳人工
防护林对土壤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3,49(11):9-15.
[11]李清雪.共和盆地沙漠化土地典型人工植被的土壤改良效应
[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12]李清雪,朱雅娟,贾志清,等.沙丘不同部位中间锦鸡儿人工
林土壤养分特性及植物群落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14,
27(5):677-682.
[13]田丽慧,张登山,彭继平,等.高寒沙地人工植被恢复区地表
沉积物粒度特征[J].中国沙漠,2015,35(1):32-39.
[14]BurkeIC,LauenrothWK,RiggleR,etal.Spatialvariabilityof
soilpropertiesintheshortgrasssteppe:therelativeimportanceof
topography,grazing,microsite,andplantspeciesincontroling
spatialpaterns[J].Ecosystems,1999,2(5):422-438.
[15]JiaZ,ZhuY,LiuL.Diferentwaterusestrategiesofjuvenileand
adultCaraganaintermediateplantationsintheGongheBasin,Tibet
Plateau[J].Plosone,2012,7(9):e45902-e45908.
[16]陈丽琼.比重计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的研究[J].环境科学导
刊,2010,29(4):97-99.
[17]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7.
[18]DongXW,ZhangXK,BaoXL,etal.Spatialdistributionofsoil
nutrientsaftertheestablishmentofsandfixingshrubsonsanddune
[J].PlantSoilandEnvironment,2009,55(7):288-294.
[19]MiyasakaT,OkuroT,MiyamoriE,etal.Efectsofdiferentresto
rationmeasuresandsanddunetopographyonshortandlongterm
vegetationrestorationinnortheastChina[J].JournalofAridEnvi
ronments,2014,111:1-6.
[20]徐永昶.祁连山区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果实调查分析[J].国
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12,9(4):7-10.
[21]ZuoX,ZhaoX,ZhaoH,etal.Spatialheterogeneityofsoilproper
tiesandvegetationsoilrelationshipsfolowingvegetationrestoration
ofmobiledunesinHorqinSandyLand,NorthernChina[J].Plant
andsoil,2009,318(1-2):153-167.
[22]LiuR,ZhuF,SteinbergerY.Efectivenessofaforestedshrub
plantationongroundactivearthropodcommunitiesandtrophic
structureindesertifiedregions[J].Catena,2015,125:1-9.
[23]SunF,XingZ.ResearchonAdvantageandNewuseofkorshinsk
PeashrubResources[J].Agriculturalscience& Technology,
2014,15(4):709-712.
(责任编辑:詹春梅)
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