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easonal change patterns in the 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of fine roots in cotton and alfalfa

棉花、苜蓿细根生长和死亡的季节变化



全 文 :书犇犗犐:10.11686/犮狔狓犫2014319 犺狋狋狆://犮狔狓犫.犾狕狌.犲犱狌.犮狀
任爱天,鲁为华,杨洁晶,马春晖.棉花、苜蓿细根生长和死亡的季节变化.草业学报,2015,24(6):213219.
RenAT,LuWH,YangJJ,MaCH.Seasonalchangepatternsintheproductionandmortalityoffinerootsincottonandalfalfa.ActaPrataculturae
Sinica,2015,24(6):213219.
棉花、苜蓿细根生长和死亡的季节变化
任爱天,鲁为华,杨洁晶,马春晖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3)
摘要:以棉花和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以现存量、生长速率(犌,cm/cm3·d)、死亡速率(犕,cm/cm3·d)和生死之
比(犚)为基本参数,采用微根管技术对棉花和苜蓿细根的生长、死亡以及周转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
内,棉花平均细根现存生物量为8.025mm/cm3,2011年苜蓿为14.830mm/cm3,高于2012年苜蓿(8.026
mm/cm3),棉花细根犌和犕 分别为0.056和0.011mm/(cm3·d),2011年苜蓿分别为0.026和0.007mm/
(cm3·d),2012年分别为0.041和0.028mm/(cm3·d)。棉花犌变化趋势为5月底-7月中旬迅速下降,7月中
旬到9月初上升,此后下降,2011和2012年苜蓿犌变化趋势一致,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中旬和8月初-9月初形
成峰值。棉花和苜蓿犕 相似,均是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降低,此后开始增加,在生长季末达到最大。犚在生长季
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棉花在生长季末犚>1,苜蓿则是犚<1。用最大细根现存量和平均细根现存量估算得到细根
周转率不同,以平均细根现存量得到细根周转率比以最大细根现存量增加了22%。通过对棉花和苜蓿细根比较研
究,棉花和苜蓿在不同季节细根现存生物量和生长动态不同,棉花呈单峰曲线,苜蓿呈双峰曲线,而棉花和苜蓿死
亡动态则是随着季节变化持续升高,同时棉花以较高的周转速率满足了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
关键词:细根;生长率;死亡率;周转;微根管  
犛犲犪狊狅狀犪犾犮犺犪狀犵犲狆犪狋狋犲狉狀狊犻狀狋犺犲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犪狀犱犿狅狉狋犪犾犻狋狔狅犳犳犻狀犲狉狅狅狋狊犻狀犮狅狋狋狅狀犪狀犱
犪犾犳犪犾犳犪
RENAiTian,LU WeiHua,YANGJieJing,MAChunHui
犆狅犾犾犲犵犲狅犳犃狀犻犿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牔犜犲犮犺狀狅犾狅犵狔,犛犺犻犺犲狕犻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犛犺犻犺犲狕犻832003,犆犺犻狀犪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Rootshavetwofunctions,“source”and“sink”,whichareimportantforsubstanceandenergyex
changebetweenplantsandsoil.Understandingtheseprocessesrequiresstudiesofthedynamicsoffineroot
growthandmortality.Thisstudyreportsonthegrowth,deathandturnoveroffinerootsincotton(犌狅狊狊狔狆犻狌犿
犺犻狉狊狌狋狌犿)andalfalfa(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usingminirhizotrontechniquesoverdifferentseasons.Thefineroot
growthrate[犌,cm/(cm3·d)],deathrate[犕,cm/(cm3·d)]andtheratioofgrowthtodeath(犚)werede
termined.Resultsshowedthattheaveragestandingcropofcottoninthegrowingseasonis8.0mm/cm3,with
thatofalfalfabeing14.8mm/cm3in2011and8.0in2012.Theaverage犌and犕ofcottoninthegrowingsea
sonare0.056and0.011mm/(cm3·d)respectively,withthoseofalfalfabeing0.026and0.007mm/
(cm3·d)in2011and0.041and0.028in2012.The犌ofcottondecreasedrapidlyfromtheendofMaytomid
第24卷 第6期
Vol.24,No.6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2015年6月
June,2015
收稿日期:20140721;改回日期:20141009
基金项目:兵团博士资金专项(2012BB017),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5),石河子大学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RCZX201022)和
石河子大学科技服务项目(4004103)资助。
作者简介:任爱天(1989),男,甘肃张掖人,在读硕士。Email:aitianren@163.om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winnerlwh@sina.com
July,increasedfrom midJulytoearlySeptemberandthendecreased.The犌ofalfalfashowedaconsistent
trendin2011and2012,peakingfrommidJunetomidJulyandfromearlyAugusttoearlySeptember.The犕
ofbothcottonandalfalfadecreasedfrommidJunetomidJulyandthenincreasedtoreachthemaximumbythe
endofthegrowingseason.The犚ofcottonandalfalfadecreasedgradualyfromMaytoOctober,withcotton
犚>1andalfalfa犚<1.Theestimatedturnoverrateisdifferentaccordingtowhetheritiscalculatedintermsof
maximumormeanbiomass.Meanbiomasscalculationsincreasedturnoverratesbyabout22%comparedwith
maximumbiomass.Duringthegrowingseason,thestandingcropand犌ofcottonandalfalfashowedunimodal
andbimodalpeaksrespectively,butthe犕ofbothrosecontinuously.Atsametime,cottonhadahigherturn
overratetomeetwaterandnutrientrequirement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fineroot;growthrate;deathrate;turnover;minirhizotron
植物根系作为植物与土壤接触的器官,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学功能,包括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等。此
外,植物根通过自身的生长(封存的碳和养分)和死亡(释放碳和养分)对陆地生态系统中养分的循环做了很大的
贡献[1]。植物的根系根据其直径可以分成不同层次,其中细根通常被定义为直径小于2mm的根,在目前,关于
细根生物量、生长、周转、季节动态及对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的影响已逐渐成为研究焦点[2]。细根虽然对
环境因子(如温度、土壤养分等)特别敏感,并且有相对短的寿命[1]。但是在地下生态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主要表现在:细根有着巨大的吸收表面积,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虽然细根生物量占总根系生物
量的一小部分,但是许多研究表明,细根的生长占到净初级生产的26%~33%[1];细根周转进入土壤中的碳氮等
营养元素远高于地上凋落物的输入量。因此,估计细根的生物量以及生长和死亡能够很好地了解生态系统中碳
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动态变化[3]。同时研究认为细根的周转有助于植物初级生产物的沉积,是植物生态系统营
养动态变化和碳封存的重要组成部分[4]。因而准确估算细根生产和周转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分配格局的核心
环节[2]。
近年来,随着新疆养殖业快速发展,紫花苜蓿(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种植面积逐年加大,但紫花苜蓿连续生长多
年会导致下层土壤水分超常利用,从而导致土壤干旱层向下延伸。而且还会引发自身生长衰败。同时在新疆农
作物的种植主要以棉花(犌狅狊狊狔狆犻狌犿犺犻狉狊狌狋狌犿)为主,长期棉花的连作导致农田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土壤肥力下
降,部分养分亏缺,因此将苜蓿与棉花进行轮作,对后茬作物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起到增产及改善作物品质的作
用[5],可以缓解和恢复苜蓿地的水分亏缺状况[6],对维持生态系统营养的平衡和功能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
且种植多年的苜蓿其根瘤菌和大量死亡的细根可以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和有机质,苜蓿翻耕后,将有利于农田作物
水分的利用,提高后茬作物土壤氮素的有效性。目前对苜蓿与棉花草田轮作的研究鲜有报道,尤其对草田轮作中
作物根系的生产和周转研究很少,而根系特征是牧草水分和养分管理、刈割和放牧利用的基本依据,与土壤耕作
及作物种植制度关系密切,因此,利用微根管技术对轮作系统中不同作物细根生长变化进行动态研究,为草田轮
作系统中养分的循环以及农地资源的合理、高效、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和样地的设置
试验于2011年在石河子市西郊石河子大学试验场二连(东经86°03′,北纬45°19′,海拔412m)进行。试区
棉花和苜蓿生长季节410月降水总量为139.8mm,年平均日照时间达2865h,大于10℃年积温为3463.5℃,大
于15℃年积温为2960.0℃,无霜期达到170d,供试土壤为灌耕灰漠土,pH值8.1,质地为砂壤土,有机质15.6
g/kg,全氮0.76g/kg,全磷(P2O5)1.54g/kg,碱解氮83.3mg/kg,速效磷(P)30.4mg/kg。使用棉花品种新陆
早13号,4月播种,4月29日出苗,60-30-60-30cm宽窄行宽膜覆盖种植。使用苜蓿种子为阿迪那多叶苜蓿
品种(Adrenalin,由加拿大BrettYoung公司生产),建植时布设研究小区,每个小区面积均为5m×8m,其中每
412 草 业 学 报 第24卷
个小区中间行苜蓿为观测行,两边为保护行。
1.2 微根管安装及数据采集
2011年建植期间,在棉花和苜蓿试验区随机各选择6块样地,每块样地均采用滴灌方式。每块样地微根管
根据白文明等[7]介绍方法进行安装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工作从2011年5月24日开始,棉花是到2011年10
月初为止。由于苜蓿为多年生作物,而且2011年苜蓿是建植年,因此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年限苜蓿细根生长动
态变化,对苜蓿进行为期两年的观测,分别是在2011年10月初和2012年10月初结束,两年期间采用同样的处
理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苜蓿生长过程中,当小区内有10%植株开花时开始收获,收获时间分别在5月底,7月中
旬和9月初。
1.3 细根数据的整理
为了与常用的单位土壤体积为基础的细根动态数据进行比较,本文以单位土壤体积的根长密度(rootlength
densityproduction,RLD,cm/cm3)作为基本参数[8]。犚犔犇=(犚犔×sinθ)/(犠×犇犗犉×犇)。式中,犚犔(cm)为观
测窗中观测到的细根根长(rootlength);犠(cm)为扫描图片宽度(width);犇犗犉(cm)为田间深度(depthoffield),
本实验中犇犗犉 为100cm,犇 为土层厚度(摄像头扫描可见的),一般为0.2~0.3cm,本研究中犇 (cm)取
0.2[910]。计算犚犔犇时,考虑到微根管的安装角度与地表呈45°,需要将计算结果转换成垂直高度的单位体积根
长密度(乘以sin45°)。
以单位时间单位土壤体积的细根生长量和死亡量表示细根的生长速率(growthrate,G)和死亡速率(death
rate,M)[11]。犌(犕)=Δ犚犔犇增(减)/犜。式中,Δ犚犔犇 增(减)为相邻两次观测值之间单位土壤体积的棉花、苜
蓿细根生长量(死亡量),犜为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间隔天数(d),犌和犕 的单位均为mm/(cm3·d)。
为了表示细根生长量与死亡量的相对大小,本研究同时引入细根生死之比(即细根生长速率与死亡速率之
比,犚)这一参数:犚=犌/犕。由定义可见,犚=1,生长量与死亡量相等;犚>1,生长量大于死亡量;犚<1,生长量小
于死亡量。
参照Burton等[12]的方法对生长季细根生长量和死亡量进行估算,在本研究中,生长季细根生长量是指从5
月至10月各次观测得到的细根(已有细根和新生细根)长度增加值之和(mm/cm3),生长季细根死亡量是指各次
观测得到的细根(因细根死亡脱落和昆虫取食等)长度减少值之和(mm/cm3)。细根现存量以每次观测到的单位
土壤体积活细根长度来表示。细根周转估计采用以下公式:
周转率(犪)=年细根生长量(mm/cm3·a)/年细根平均现存量(年细根最大现存量)
1.4 数据处理
  用Excel软件整理获得的微根管数据。采用方
差分析方法分析细根生长差异和死亡差异,采用
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根现存量
不同月份苜蓿和棉花细根现存量存在一定的差
异(表1)。其中棉花的现存量出现了1次峰值,而
苜蓿细根现存量出现了2次峰值。棉花细根现存量
在8月达到最大(11.019±0.691)mm/cm3,8月之
后开始下降,到10月达到最低(5.029±0.828)
mm/cm3。2011和2012年苜蓿现存量变化趋势趋
于一 致。均 先 在 6 月 达 到 1 次 峰 值,分 别 为
(14.846±0.260)和(9.831±0.403)mm/cm3,此后
下降,在8月达到另1次峰值,为(16.469±0.594)
和(10.993±0.656)mm/cm3。 此后开始下降,到
表1 棉花和苜蓿细根现存量季节变化
犜犪犫犾犲1 犛犲犪狊狅狀犪犾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狊狋犪狀犱犻狀犵犮狉狅狆
狅犳犮狅狋狋狅狀犪狀犱犪犾犳犪犾犳犪 mm/cm3
月日
Month
day
棉花现存量
Cottonstanding
crop
2011年苜蓿现存量
2011alfalfastanding
crop
2012年苜蓿现存量
2012alfalfastanding
crop
524 6.136±0.262b 13.575±0.291b 8.669±0.659b
615 9.317±0.596a 14.846±0.260ab 9.831±0.403ab
711 9.899±0.507a 14.411±0.367ab 6.474±0.510c
806 11.019±0.691a 16.449±0.594a 10.993±0.656a
908 6.748±1.119b 14.878±0.781ab 7.804±0.574c
1002 5.029±0.828b 14.823±0.475ab 4.386±0.388d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犘<0.05),下同。
 Note:Valuesfolowedbydifferentsmallettersaresignificantlydiffer
entat0.05level,thesamebelow.
512第6期 任爱天 等:棉花、苜蓿细根生长和死亡的季节变化
10月降到(14.823±0.475)和(4.386±0.388)mm/cm3。
2.2 细根生长速率和死亡速率的季节动态
在生长季节,棉花生长速率在5月底最大,为(0.108±0.012)mm/(cm3·d),此后在6月中旬到7月11日
细根生长速率达到最低,为(0.014±0.003)mm/(cm3·d)(犘<0.05)。此后开始上升,在8月6日到9月8日
出现1次峰值,显著高于6月15日到7月11日,但与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犘>0.05)。两年苜蓿生长速率均出
现双峰曲线,分别在6月中旬到7月11日和8月6日到9月8日出现。2011年苜蓿细根第2次峰值生长速率显
著高于其他时期(犘<0.05),而2012年苜蓿第1次峰值生长速率均高于其他时期,在整个生长季内,2012年苜蓿
生长速率(0.041mm/cm3·d)显著高于2011年(0.026mm/cm3·d)(表2)。
在2011-2012年生长季内,棉花和苜蓿出现相似的细根死亡速率动态变化(表2)。细根死亡速率均在季末
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时期(犘<0.05)。总体来看,均在生长初期较高,然后开始下降,此后缓慢上升,在生长
季末达到最高,分别为0.038,0.024和0.089mm/(cm3·d)。2012年苜蓿死亡速率(0.028mm/cm3·d)显著
高于2011年(0.007mm/cm3·d)。
表2 棉花和苜蓿细根生长速率和死亡速率的季节动态变化
犜犪犫犾犲2 犛犲犪狊狅狀犪犾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犳犻狀犲狉狅狅狋犵狉狅狑狋犺狉犪狋犲犪狀犱犱犲犪狋犺狉犪狋犲狅犳犮狅狋狋狅狀犪狀犱犪犾犳犪犾犳犪 mm/cm3·d
月日
Monthday
生长速率 Growthrate
棉花
Cotton
2011年苜蓿
2011alfalfa
2012年苜蓿
2012alfalfa
死亡速率 Deathrate
棉花
Cotton
2011年苜蓿
2011alfalfa
2012年苜蓿
2012alfalfa
524-615 0.108±0.012a 0.011±0.002c 0.052±0.014ab 0.003±0.006bc 0.004±0.002b 0.034±0.006b
615-711 0.014±0.003b 0.034±0.002b 0.057±0.002a 0.002±0.007c 0.003±0.003b 0.002±0.004c
711-806 0.048±0.014ab 0.010±0.005c 0.022±0.005c 0.006±0.014bc 0.002±0.002b 0.006±0.003c
806-908 0.069±0.037ab 0.058±0.006a 0.040±0.003abc 0.007±0.015b 0.004±0.001b 0.010±0.003c
908-1002 0.041±0.009ab 0.019±0.007bc 0.032±0.006bc 0.038±0.019a 0.024±0.023a 0.089±0.015a
2.3 棉花和苜蓿生死之比(犚)
图1 细根生长速率与死亡速率的季节变化
犉犻犵.1 犛犲犪狊狅狀犪犾犮犺犪狀犵犲狊狅犳狋犺犲狉犪狋犻狅狅犳犳犻狀犲狉狅狅狋
犵狉狅狑狋犺狉犪狋犲(犌)犪狀犱犱犲犪狋犺狉犪狋犲(犕)
 
就季节变化而言,棉花犚 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图
1),自生长季节初到10月初,棉花犚均大于1,说明在
5月到10月之间,棉花的生长速率均大于死亡速率。
然而苜蓿的犚在生长季节内表现出一定动态变化,在
9月8日到10月2日之前,犚 均大于1,在9月初以
后,犚开始小于1,说明除了生长季末之外,两年苜蓿
细根均是生长速率大于死亡速率,由此可见,在生长期
中,苜蓿的细根动态是一个以生长占优势的生死交织
过程。
2.4 细根周转
由表3可知,棉花年细根生长量显著高于苜蓿,而
2011和2012年苜蓿年细根生长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细根现存量2011年苜蓿显著高于2012年苜蓿和棉花。
细根周转棉花(1.03)高于苜蓿,2012年苜蓿周转率(0.76)高于2011年苜蓿(0.27)。利用细根平均现存量和最
大现存量做分母估算得到细根周转率出现了一定的差异,使用平均现存量估算得到的周转率较使用最大现存量
增加了22%。
3 讨论
苜蓿作为多年生作物,其根系生长发育决定了地上生物量以及利用年限[13],而细根的生长和死亡在根系生
612 草 业 学 报 第24卷
长中发挥巨大作用,但是在不同年际其细根变化存在
一定差异。研究发现两年苜蓿细根现存量出现了一定
的差异,可能是2011年是苜蓿建植年,到了第2年苜
蓿为了获得更多的养分以及受刈割等因素的影响,主
根进一步伸长变粗,横向生长加快[1415],导致二级以及
三级细根直径也逐渐变粗,形成较粗的根系,因此在第
2年苜蓿细根现存量较第1年少。苜蓿生长速率以及
死亡速率在2011和2012年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
是2012年苜蓿的生长速率和死亡速率均高于2011
年,对细根周转研究也发现,2011年细根周转率较低,
说明在2011年苜蓿低的周转就能满足植株对营养的
需求,而在2012年随着苜蓿年限的增加和多次刈割等
影响,苜蓿需要不断产生新的细根以替代旧的细根来
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提高利用效率[16]。
表3 棉花和苜蓿年细根生长量、年现存量和周转
犜犪犫犾犲3 犃狏犲狉犪犵犲犾犲狀犵狋犺狆狉狅犱狌犮狋犻狅狀,犪狀狀狌犪犾犳犻狀犲狉狅狅狋犾犲狀犵狋犺,
犪狀犱狋狌狉狀狅狏犲狉狅犳犮狅狋狋狅狀犪狀犱犪犾犳犪犾犳犪
处理
Treating
年细根生长量
Annuallength
production
(mm/cm3·a)
现存量
Average
length
(mm/cm3)
周转
Turnover1)
(a)
周转
Turnover2)
(a)
棉花Cotton 0.023±0.005a0.022±0.002b 1.03 0.75
2011年苜蓿
2011alfalfa
0.011±0.001b0.041±0.000a 0.27 0.24
2012年苜蓿
2012alfalfa
0.017±0.001b0.022±0.001b 0.76 0.55
 1)年长度生长量/平均现存量 Annuallengthproduction/Average
length;2)年长度生长量/最大现存量 Annuallengthproduction/Max
length.
  在生长季节内,细根现存生物量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在5-7月,棉花主要是主根和侧根的快速生长,此时
细根生物量较低,到8月,棉花处于花铃期,此时棉花根系达到吸收的高峰期,细根的生长十分的旺盛,细根现存
生物量达到了高峰,之后,9月直至10月,棉花处于吐絮期,根系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17],细根现存生物量逐渐下
降,而苜蓿细根现存生物量在生长季节内出现两次峰值。在5月底,7月中上旬和9月初,由于苜蓿进行地上部
分的收获,使得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根系中分配到的碳水化合物降低,使得根系现存生物量降低,而在6月中旬和
8月初,由于此时苜蓿地上部分生长旺盛,输入到根系碳水化合物较多,进而促进了根系的生长,而且夏季气温升
高,土壤温度较高,利于细根的增加[18]。
已有研究表明,细根生长的季节动态表现为3种形态,即无明显季节变化,单峰曲线[19]和双峰曲线[20]。研究
发现棉花的生长表现出单峰型,而苜蓿则表现出双峰曲线。在5月底,棉花幼苗开始生长,为满足叶和嫩枝的发
育,需要提供大量的养分和水分,这就要迫使植物产生较高的细根生物量来满足自身生长需求[21]。因此在此阶
段细根生产较高。然而苜蓿此时由于地上部分收获,使得供应细根的碳水化合物减少,细根的发生降低。在6月
中旬到7月中旬,由于棉花主根和侧根的大量生长,此时细根发生减缓,此后,随着温度的上升,土壤温度的上升,
促使细根的增加,同时此阶段棉花进入花铃期,根系吸收矿物元素和水的能力增加,促使细根的大量发生,而且此
时期植物处于生长旺盛时期,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18],这一时期细根可以获得大量碳水化合物的供应。
但是苜蓿由于在5月底地上部分收获,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了促使地上部分的快速生长,细根的发生增加,
此后在7月中旬收获地上部分,细根的生长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9月以后,随着气温的降低,以及棉花处
于吐絮期,地上叶片的脱落,同时细根获得的碳水化合物减少,细根生产下降,而苜蓿在此阶段又进行了地上部分
的收获,因而细根生产迅速下降。
在本研究中发现在生长季节内棉花和苜蓿的细根死亡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春季细根的死亡可能与储存的光
合产物消耗有关,秋季细根大量死亡则与落叶和温度降低密切相关[11],而且在9月以后,由于棉花进入吐絮期,
棉花需水强度降低,同时在此阶段根系生理功能减弱[1722],但根系为维持细胞膜和酶活性所进行的呼吸作用依然
消耗大量的碳,因此,植物为降低能量消耗而增加细根死亡量[18],而苜蓿又在9月以后进行地上部分收获,从而
进一步加剧了细根的死亡。研究发现,无论是苜蓿还是棉花,细根 M 随生长季的变化表现出持续升高的趋
势[19],对柠条(犆犪狉犪犵犪狀犪犽狅狉狊犺犻狀狊犽犻犻)和琵琶柴(犚犲犪狌犿狌狉犻犪狊狅狅狀犵狅狉犻犮犪)群落细根的动态研究中也观察到了类似
的现象[11],认为秋季土壤温度降低是导致细根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18]。
在生长季,棉花细根生死之比很悬殊 (5.09/1)。而苜蓿的生死之比为3.71和1.46。棉花生长速率在季末
(9月下旬)仍很高(图3),说明细根死亡节律较为滞后,这可能与地下气候滞后于地上气候以及地下环境因子比
712第6期 任爱天 等:棉花、苜蓿细根生长和死亡的季节变化
地上较为稳定有关[11]。而苜蓿在9月以后细根死亡速率超过生长速率,这可能是由于在生长季末,随着灌溉的
停止,加之地上部分收获以后停止生长,导致了细根死亡的加快。随着生长季的迅速结束和冬季的到来,地下热
量条件会更为不适。
在目前,估算细根周转通常用到细根最大现存量和细根平均现存量,而且大约2/3的研究采用最大现存生物
量来估算细根周转[23]。本研究发现采用细根平均现存量得到的周转率较最大现存量增加了22%。2011年细根
周转率较低,可能是细根管埋设后,在2011年土壤和微根管界面没有达到平衡,土壤紧实度、温度、湿度等的改变
影响了根系生长[24],从而使得年细根生长量较低,同时在这一年苜蓿细根生长速率较低,所以不需要较高的周转
来满足植株营养需求,而棉花和2012年苜蓿细根周转率较高,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来
保证高的细根生物量,但保持较高的细根周转可以使得植物以较低细根生物量满足植物旺盛的生命活动对水分
和营养物质的需求[25],并保证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有效吸收。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1] NoguchiK,SakataT,MizoguchiT,犲狋犪犾.EstimatingtheproductionandmortalityoffinerootsinaJapanesecedar(犆狉狔狆狋狅
犿犲狉犻犪犼犪狆狅狀犻犮犪D.Don)plantationusingaminirhizotrontechnique.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05,10:435441.
[2] JiWP,WangJJ,ZhaoXC,犲狋犪犾.Finerootproductionandturnoverof犃犾犺犪犵犻狊狆犪狉狊犻犳狅犾犻犪communityinaridareaofXin
jiang,NorthwestChina.ChineseJournalofEcology,2013,32(10):26352640.
[3] ZhiQP,ChunWX,DanD,犲狋犪犾.Comparisonofthefinerootdynamicsof犘狅狆狌犾狌狊犲狌狆犺狉犪狋犻犮犪forestsindifferenthabitatsin
thelowerreachesoftheTarimRiverinXinjiang,China,duringthegrowingseason.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12,17:
343351.
[4] GilRA,JacksonRB.Globalpatternsofrootturnoverforterrestrialecosystems.NewPhytologist,2000,147:1331.
[5] LiuPS,JiaZK,LiJ,犲狋犪犾.Astudyonoptimaldurationof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in犕.狊犪狋犻狏犪graincroprotationsysteminarid
regionofSouthernNingxia.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08,17(3):3139.
[6] HanLN,DingJ,HanQF,犲狋犪犾.Effectsofalfalfagrain(oil)cropplowingrotationonsoilmoistureandcropyieldinLoess
Plateau.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TransactionsoftheCSAE),2012,28(24):129
137.
[7] BaiW M,ChengW X,LiLH.Applicationsofminirhizotrontechniquestorootecologyresearch.ActaEcologicaSinica,
2005,25(11):30763081.
[8] LiJY,WangMB,ShiJW.Minirhizotrontechniqueinmeasuringfinerootindices:Areview.ChineseJournalofEcology,
2007,26(11):18421848.
[9] ShiJW,YuYQ,YuLZ,犲狋犪犾.Applicationofminirhizotroninfinerootstudies.ChineseJournalofAppliedEcology,2006,
17(4):715719.
[10] BernierPY,RobitaileG.Aplaneintersectmethodforestimatingfinerootproductivityoftreesfromminirhizotronimages.
PlantandSoil,2004,265:165173.
[11] WangMB,ChenJW,ShiJW,犲狋犪犾.Theseasonalchangepatternsofproductionandmortalityoffinerootsinyoung犆犪狉犪
犵犪狀犪犽狅狉狊犺犻狀狊犽犻犻plantation.ActaEcologicaSinica,2010,30(19):51215130.
[12] BurtonAJ,PregitzerKS,HendrickRL.RelationshipsbetweenfinerootdynamicsandnitrogenavailabilityinMichigan
northernhardwoodforests.Oecologia,2000,125(3):389399.
[13] PengLQ,LiXY,QiX,犲狋犪犾.Therelationshipofroottraitswithpersistenceandbiomassin10alfalfavarieties.ActaPrat
aculturaeSinica,2014,23(2):147153.
[14] NanLL,ShiSL,ZhangJH.Studyonrootsystemdevelopmentabilityofdifferentroottypealfalfa.ActaPrataculturae
Sinica,2014,23(2):117124.
[15] DuMX,ZhouXR,ZhouZY,犲狋犪犾.Verticalroot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犃犿狅狉狆犺犪犳狉狌狋犻犮狅狊犪onsouthernMuUs
SandyLand.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4,23(2):125132.
[16] BurkeM K,RaynalDJ.Finerootgrowthphenology,productionandturnoverinanorthernhardwoodforestecosystem.
PlantandSoil,1994,162(1):135146.
[17] LiYY,LiuHH,ChenJX,犲狋犪犾.Reviewofresearchonrootofcotton.CropResearch,2008,22(5):449452.
[18] PeiZQ,ZhouY,ZhengYR,犲狋犪犾.Contributionoffinerootturnovertothesoilorganiccarboncyclinga犚犲犪狌犿狌狉犻犪狊狅狅狀
犵狅狉犻犮犪communityinanaridecosystem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China.ChineseJournalofPlantEcology,
2011,35(11):11821191.
812 草 业 学 报 第24卷
[19] ChenJW,WangMB,ShiJW.Acomparativestudyofthespatialtemporalpatternsoffinerootsbetweenyoungandmature
犆犪狉犪犵犪狀犪犽狅狉狊犺犻狀狊犽犻犻plantations.ActaEcologicaSinica,2011,31(22):69786988.
[20] YongZ,JiaQS,JanssensIA.犲狋犪犾.FinerootandlitterfaldynamicsofthreeKoreanpine(犘犻狀狌狊犽狅狉犪犻犲狀狊犻狊)forestsalong
analtitudinalgradient.PlantandSoil,2014,374:1932.
[21] ChengYH,HanYZ,WangQC,犲狋犪犾.Seasonaldynamicsoffinerootbiomass,rootlengthdensity,specificrootlength
andsoilresourceavailabilityina犔犪狉犻狓犵犿犲犾犻狀犻plantation.ActaPhytoecologicaSinica,2005,29(3):403410.
[22] ZuoYB,PangHC,LiYY,犲狋犪犾.EffectsofplasticmulchingonEtc,KcandWUEofcottoninnorthernShandongprov
ince.ChineseJournalofAgrometeorology,2010,31(1):3740.
[23] BrunnerI,BakkerMR,BjrkRG,犲狋犪犾.FinerootturnoverratesofEuropeanforestsrevisited:ananalysisofdatafromse
quentialcoringandingrowthcores.PlantandSoil,2013,362:357372.
[24] ZhangXQ,WuKH,MurachD.Areviewofmethodsforfinerootproductionandturnoveroftrees.ActaEcologicaSinica,
2000,20(5):875883.
[25] WangYJ,ZhaoXC,LaiLM,犲狋犪犾.Growthdynamicandturnoveroffinerootof犎犪犾狅狓狔犾狅狀犪犿犿狅犱犲狀犱狉狅狀communities
inSangongriverbasin.JournalofEcologyandRuralEnvironment,2013,29(5):666670.
参考文献:
[2] 冀卫萍,王健健,赵学春,等.干旱区骆驼刺群落细根生产与周转.生态学杂志,2013,32(10):26352640.
[5] 刘沛松,贾志宽,李军,等.宁南旱区草粮轮作系统中紫花苜蓿适宜利用年限研究.草业学报,2008,17(3):3139.
[6] 韩丽娜,丁静,韩清芳,等.黄土高原区草粮(油)翻耕轮作的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效应.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4):129
137.
[7] 白文明,程维信,李凌浩.微根管技术及其在植物根系研究中的应用.生态学报,2005,25(11):30763081.
[8] 李俊英,王孟本,史建伟.应用微根管法测定细根指标方法评述.生态学杂志,2007,26(11):18421848.
[9] 史建伟,于永强,于立忠,等.微根管在细根研究中的应用.应用生态学报,2006,17(4):715719.
[11] 王孟本,陈建文,史建伟,等.柠条人工幼林细根生长和死亡的季节变化.生态学报,2010,30(19):51215130.
[13] 彭岚清,李欣勇,齐晓,等.紫花苜蓿品种根部特性与持久性和生物量的关系.草业学报,2014,23(2):147153.
[14] 南丽丽,师尚礼,张建华.不同根型苜蓿根系发育能力研究.草业学报,2014,23(2):117124.
[15] 杜明新,周向睿,周志宇,等.毛乌素沙南缘紫穗槐根系垂直分布特征.草业学报,2014,23(2):125132.
[17] 李篧篧,刘海荷,陈金湘,等.棉花根系研究进展.作物研究,2008,22(5):449452.
[18] 裴智琴,周勇,郑元润,等.干旱区琵琶柴群落细根周转对土壤有机碳循环的贡献.植物生态学报,2011,35(11):1182
1191.
[19] 陈建文,王孟本,史建伟.柠条人工林幼林与成林细根动态比较研究.生态学报,2011,31(22):69786988.
[21] 程云环,韩有志,王庆成,等.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动态与土壤资源有效性关系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5,29(3):403410.
[22] 左余宝,逄焕成,李玉义,等.鲁北地区地膜覆盖对棉花需水量、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中国农业气象,2010,
31(1):3740.
[24] 张小全,吴可红,MurachD.树木细根生产与周转研究方法评述.生态学报,2000,20(5):875883.
[25] 王永吉,赵学春,来利明,等.三工河流域梭梭群落细根生长动态及周转.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29(5):666670.
912第6期 任爱天 等:棉花、苜蓿细根生长和死亡的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