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书垄覆膜集雨种植对二年龄苜蓿草地
土壤养分的影响
寇江涛1,2,师尚礼1,2,周万海1,2,尹国丽1,2,李建伟1,2
(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2.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
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旱作条件下,垄覆膜集雨措施应用于紫花苜蓿种植,垄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研究不同沟垄宽比和覆膜方式
对2年龄苜蓿草地土壤养分影响。结果表明,垄覆膜种植苜蓿第2年返青前、第2茬刈割后,各处理0~20,20~40
cm土壤全磷(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膜垄、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含量均随着
垄宽度的增大而增加,且膜垄处理0~40cm土层SOM、TN、速效氮(AN)、速效磷(AP)、缓效钾(SAK)、速效钾
(AK)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垄处理及CK(平作),所有处理中 MR60、MR75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刈割后和返青前相
比,膜垄处理0~40cm土层SOM的减少量显著低于土垄处理,膜垄处理0~40cm土层TN的增加量及AN、AP、
SAK、AK的减少量均显著大于土垄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0~40cm土层SOM的减少量与苜蓿的经济产
量呈显著的负相关,0~40cm土层TN的增加量、AP的减少量、AK的减少量均与苜蓿的经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
关。说明垄覆膜集雨种植紫花苜蓿能够有效的抑制SOM含量的降低,且膜垄的抑制作用大于土垄,同时促进TN
含量的增加,有效地提高0~40cm土壤养分,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苜蓿草地;垄覆膜集雨;土壤养分
中图分类号:S551+.706;S1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1)05020710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处于半干旱区,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北界和雨养农业的下限区,也是生态环境变化的
敏感区,该地区地下水位深,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几乎没有其他水源[1],该地区年降水分布不均匀,总量
少且集中在7-9月份,降水形式多以小于5mm的无效和微效降水或大暴雨为主,径流损失与蒸发损失并存[2],
这不仅不利于作物对水分的有效吸收,而且会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3,4],且该地区地形破碎,土壤侵蚀剧烈,养
分流失严重,土壤贫瘠化较为普遍[5]。因此,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及严酷的自然条件成为西北黄土高原区生态环
境脆弱和农业生产力低下的主要原因[6]。
研究表明,实施垄沟集雨种植,能够使垄上降水流入沟中,产生水分叠加[7],同时田间沟垄可以减小风速,抑
制蒸发,提高入渗深度[8],从而达到蓄积雨水、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土壤墒情、延长水分有效期和对天然降水资
源实现空间调控,满足作物对水分的生长需求[911]。在我国垄覆膜集雨种植的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北方干旱半
干旱雨养农业区,这些研究主要针对土壤蓄水供水[12,13]、农田水热环境[14,15]、水肥效应[16]以及集雨效率[17]等方
面,并最终落脚于作物产量,而且大多数垄沟集雨的研究均以一年生农作物为主[1215,1820],对多年生牧草的研究
报道较少[9,21,22],对苜蓿草地土壤养分的研究报道更少[23]。
本研究以我国西北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垄覆膜集雨种植紫花苜蓿(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试验,研究不同覆膜
方式和不同沟垄宽比处理对二年龄苜蓿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探讨该新型种植方式对土壤质量的综合影响,旨
在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草田轮作、草地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并为提高旱作
苜蓿草地产草量、延长草地高产年限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半干旱区旱地牧草种植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
意义。
第20卷 第5期
Vol.20,No.5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207-216
2011年10月
收稿日期:20110218;改回日期:20110523
基金项目:农业部行业专项“牧区优质高效饲草生产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201003023),全国种质资源保种(NB2130135)和国家现代牧草产
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A35)资助。
作者简介:寇江涛(1986),男,甘肃镇原人,在读硕士。Email:koujiangtao@st.gsau.edu.cn
通讯作者。Email:shishl@gsau.edu.cn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基本概况与自然条件
试验于2008年4月-2009年10月在甘肃省永登县武胜驿镇霍家湾村(36.73°N,103.25°E)进行,该区海
拔2624m,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处于半干旱区,年降水量230.0~435.8mm,年蒸发量1230.4~1879.8mm。
年平均日照2659.3h,年最低气温-28.1℃,最高气温34.34℃,年平均气温5.9℃,年平均相对湿度56%,干燥
度3.1,年均无霜期121d。全年多为西北风,夏季阴雨天气亦有东南风,风力一般2~4级,最大9级,频率19%,
年均风速2.3m/s,定时最大风速20m/s,8级以上大风年均11.3d,最多年份达26d。境内沟壑纵横,气候干
燥,植被稀少,土壤为钙砾土,土质疏松。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冬小麦(犜狉犻狋犻犮狌犿犪犲狊狋犻狏狌犿),0~40cm土层有机质
32.00g/kg、全氮2.14g/kg、速效氮115.14mg/kg、全磷0.87g/kg、速效磷36.54mg/kg、速效钾214.12
mg/kg。2009年苜蓿生长期(4月10日-9月20日),试验区降水量为211.9mm,为干旱年份。
1.2 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为陇东紫花苜蓿(犕.狊犪狋犻狏犪cv.LongDong),采用垄沟种植方式,垄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设覆
膜垄和土垄2种集雨面处理,集雨垄坡度40°,垄高25cm,覆膜垄上覆盖宽1.2m、厚0.08mm的塑料薄膜,边缘
用土固压,以防被风损害;土垄为人工原土夯实。试验设9个处理(4种沟垄宽比×2种垄覆盖方式+1对照),其
中对照(CK)为平作,4种沟垄宽比(沟宽:垄宽)为60cm∶30cm、60cm∶45cm、60cm∶60cm 和60cm∶75
cm。苜蓿出苗前期,种植区全部进行小麦秸秆覆盖。小区随机排列,每处理重复3次,垄长6m,每小区有4条垄
3条沟,试验小区编号分别为 MR30、MR45、MR60、MR75、SR30、SR45、SR60、SR75、CK,其中 MR 为膜垄
(mu1chingridge),SR为土垄(soilridge),CK为平作。小区面积及编号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参数
犜犪犫犾犲1 犜犺犲犱犲狊犻犵狀狆犪狉犪犿犲狋犲狉狊狅犳犲狓狆犲狉犻犿犲狀狋
编号
Treatment
沟垄宽比
Furrow∶Ridge(cm)
小区面积
Plotarea(m2)
产流面积
Runoffarea(m2)
沟面积
Furrowarea(m2)
垄覆盖方式
Padmaterialcoveredridge
MR30 60∶30 18.0 7.2 10.8 覆膜Plasticcovered
MR45 60∶45 21.6 10.8 10.8 覆膜Plasticcovered
MR60 60∶60 25.2 14.4 10.8 覆膜Plasticcovered
MR75 60∶75 28.8 18.0 10.8 覆膜Plasticcovered
SR30 60∶30 18.0 7.2 10.8 原土夯实Ridgecompactedwithsoil
SR45 60∶45 21.6 10.8 10.8 原土夯实Ridgecompactedwithsoil
SR60 60∶60 25.2 14.4 10.8 原土夯实Ridgecompactedwithsoil
SR75 60∶75 28.8 18.0 10.8 原土夯实Ridgecompactedwithsoil
CK - 21.6 0 0 -
1.3 田间管理
试验地于2008年4月13日播种,在每小区沟内条播4行紫花苜蓿,行距15cm,播种深度1~2cm,播种量
22.5kg/hm2。播种前施基肥,基肥用量:纯N[CO(NH2)2,含氮46%]和纯P(重过磷酸钙,含P2O546%)的用量
分别为34.5kg/hm2 和80.0kg/hm2。田间无灌溉,播种后松土,人工除莠,以免苜蓿幼苗受杂草的危害。
1.4 测定项目
1.4.1 干草产量 第1茬苜蓿于盛花期(2009/7/11)刈割,第2茬苜蓿于初花期(2009/9/20)刈割,每小区随机
选取3个0.6m×1.0m样方,留茬高度5cm,刈割后放在105℃的烘箱中杀青15min,之后置于60℃下烘至恒
重(24h),冷却后取出称重,求平均值,折算成每公顷的干草重量。用全部种植面积(即小区面积=沟面积+垄面
积)计算干草产量。
80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5
1.4.2 土壤养分 于苜蓿种植第2年返青前(2009/4/10)、第2茬苜蓿初花期(2009/9/20)刈割后,各小区内按
“S”型设置3个采样点(取样点均分布在种植沟内),分别用土钻取0~20,20~40cm土样,将同一层次3个土样
均匀混合使成为1个混合样,带回实验室风干、去杂、过筛后待测定。
土样分析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测定方法如下[24]:有机质(SOM)
-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全氮(TN)-半微量凯氏法、全磷(TP)-HClO4-H2SO4 法、速效氮(AN)-碱解
扩散法、速效磷(AP)-0.5mol/LNaHCO3 法、速效钾(AK)-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缓效钾(SAK)-
1mol/L热 HNO3 浸提(火焰光度法)。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集雨处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返青前、刈割后,膜垄、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SOM含量均随着垄宽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且膜垄处
理0~20,20~40cm土层平均SOM含量显著高于土垄处理和CK(图1)。
返青前,膜垄处理之间0~20,20~40cm土层SOM 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CK,MR45、MR60、
MR75均显著高于土垄处理;土垄处理之间0~20,20~40cm土层SOM含量差异不显著,SR60、SR750~20cm
土层SOM含量显著高于CK,SR30、SR45与CK差异不显著,土垄处理20~40cm土层SOM含量均与CK差异
不显著。刈割后,MR45、MR60、MR750~20cm土层SOM含量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 MR30及土垄处理;膜
垄处理之间20~40cm土层SOM含量差异不显著,MR45、MR60显著高于土垄处理;膜垄、土垄各处理0~20,
20~40cm土层SOM含量均显著高于CK。
图1 不同集雨处理0~20,20~40犮犿土壤有机质含量
犉犻犵.1 犛狅犻犾狅狉犵犪狀犻犮犿犪狋狋犲狉(犛犗犕)犻狀0狋狅20犪狀犱20狋狅40犮犿狊狅犻犾犾犪狔犲狉狊犪犿狅狀犵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狉犪犻狀犳犪犾犺犪狉狏犲狊狋犻狀犵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犘<0.05)Differentletters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at犘<0.05.
刈割后与返青前相比,膜垄、土垄处理及CK0~20,20~40cm土层SOM含量均显著降低,膜垄处理0~20,
20~40cm土层平均SOM含量分别降低7.80%,9.27%,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平均SOM 含量分别
降低11.19%,10.12%,CK0~20,20~40cm土层SOM含量分别降低15.30%,16.71%。
2.2 不同集雨处理对土壤全氮、速效氮的影响
返青前、刈割后,膜垄、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TN含量均随着垄宽度的增大而增加,而且膜垄处理
0~20,20~40cm土层平均TN含量显著高于土垄处理和CK(图2)。返青前,膜垄处理之间0~20,20~40cm
土层TN含量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CK;土垄处理之间0~20,20~40cm土层TN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与
CK无显著差异。刈割后,膜垄、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TN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刈割后与返青前相
比,除CK外,膜垄和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TN含量均显著提高,膜垄处理0~20,20~40cm土层平
均TN含量分别提高12.71%,11.26%,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平均 TN含量分别提高8.45%,
9.80%。表明垄覆膜集雨种植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而且膜垄处理的增幅明显大于土垄处理。
902第20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1年
图2 不同集雨处理0~20,20~40犮犿土层土壤全氮、速效氮含量
犉犻犵.2 犜狅狋犪犾狀犻狋狉狅犵犲狀(犜犖)犪狀犱犪狏犪犻犾犪犫犾犲狀犻狋狉狅犵犲狀(犃犖)犮狅狀狋犲狀狋狊犻狀0狋狅20犪狀犱20狋狅40犮犿狊狅犻犾犾犪狔犲狉狊
犪犿狅狀犵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狉犪犻狀犳犪犾犺犪狉狏犲狊狋犻狀犵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
返青前、刈割后,膜垄处理0~20,20~40cm土层AN含量均显著高于CK,而且膜垄处理显著高于土垄处
理。返青前,土垄处理0~20cm土层AN含量均显著高于CK,SR60、SR75处理20~40cm土层AN含量显著
高于CK,SR30、SR45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刈割后,土垄处理0~20cm土层AN含量均显著高于CK,SR60
20~40cm土层AN含量显著高于CK,SR30、SR45、SR75与CK差异不显著。刈割后与返青前相比,CK0~20
cm土层AN含量显著升高,20~40cm土层AN含量显著降低,膜垄、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AN含量
均显著降低。膜垄处理0~20,20~40cm土层平均AN含量分别降低6.61,4.66mg/kg,土垄处理0~20,20~
40cm土层平均AN含量分别降低6.88,5.00mg/kg。
2.3 不同集雨处理对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影响
返青前、刈割后,膜垄、土垄处理和CK0~20,20~40cm土层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图3)。
返青前,膜垄处理之间0~20,20~40cm土层AP含量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土垄处理和CK;土垄处理之
间0~20,20~40cm土层AP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与CK无显著差异。刈割后,SR45、SR60、SR750~20cm土
层AP含量显著低于CK,膜垄处理及SR30与CK差异不显著;MR3020~40cm土层AP含量显著高于CK,
MR45、MR60、MR75及SR6020~40cm土层 AP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SR30、SR45、SR7520~40cm土层
AP含量显著低于CK。刈割后与返青前相比,膜垄、土垄处理及CK0~20,20~40cm土层AP含量均显著降
低,膜垄处理0~20,20~40cm土层平均AP含量分别降低7.57,5.30mg/kg,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
平均AP含量分别降低6.62,4.68mg/kg。
2.4 不同集雨处理对土壤缓效钾、速效钾的影响
返青前、刈割后,膜垄处理0~20,20~40cm土层SAK含量随着垄宽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均显著高于土垄处
理和CK(图4);返青前土垄处理0~20cm土层SAK含量均显著高于CK,刈割后SR30、SR75与CK差异不显
著,SR45、SR60显著低于CK;返青前SR30、SR4520~40cm土层SAK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SR60、SR75显
著高于CK,刈割后SR30、SR45、SR60与CK差异不显著,SR75显著低于CK。刈割后与返青前相比,CK0~20
cm土层SAK含量显著降低,膜垄和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SAK含量均显著降低。膜垄处理0~20,
01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5
图3 不同集雨处理0~20,20~40犮犿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
犉犻犵.3 犜狅狋犪犾狆犺狅狊狆犺狅狉狌狊(犜犘)犪狀犱犪狏犪犻犾犪犫犾犲狆犺狅狊狆犺狅狉狌狊(犃犘)犮狅狀狋犲狀狋狊犻狀0狋狅20犪狀犱20狋狅40犮犿狊狅犻犾犾犪狔犲狉狊
犪犿狅狀犵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狉犪犻狀犳犪犾犺犪狉狏犲狊狋犻狀犵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
图4 不同集雨处理0~20,20~40犮犿土层土壤缓效钾、速效钾含量
犉犻犵.4 犛犾狅狑犾狔犪狏犪犻犾犪犫犾犲狆狅狋犪狊狊犻狌犿(犛犃犓)犪狀犱犪狏犪犻犾犪犫犾犲狆狅狋犪狊狊犻狌犿(犃犓)犮狅狀狋犲狀狋狊犻狀0狋狅20犪狀犱20狋狅40犮犿
狊狅犻犾犾犪狔犲狉狊犪犿狅狀犵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狉犪犻狀犳犪犾犺犪狉狏犲狊狋犻狀犵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
112第20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1年
20~40cm土层平均SAK含量分别降低64.54,40.05mg/kg,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平均SAK含量
分别降低60.08,30.03mg/kg。
返青前、刈割后,膜垄处理0~20,20~40cm土层AK含量均随着垄宽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均显著高于土垄
处理和CK;返青前SR45、SR60、SR750~20cm土层AK含量显著高于CK,SR30与CK差异不显著,SR60、
SR7520~40cm土层AK含量显著高于CK,SR30、SR45与CK差异不显著;刈割后土垄处理0~20,20~40cm
土层AK含量均与CK差异不显著。刈割后与返青前相比,CK处理0~20cm土层AK含量显著降低,膜垄和土
垄处理0~20,20~40cm土层AK含量均显著降低。膜垄处理0~20,20~40cm土层平均AK含量分别降低
19.58,12.21mg/kg,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平均AK含量分别降低18.52,9.32mg/kg。
2.5 不同集雨处理0~40cm土层土壤养分增减量
图5 不同集雨处理的干草产量
犉犻犵.5 犈犮狅狀狅犿犻犮狔犻犲犾犱犪犿狅狀犵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
狉犪犻狀犳犪犾犺犪狉狏犲狊狋犻狀犵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
与经济产量的关系
用全部面积计算苜蓿干草产量(图5),膜垄和
土垄处理均显著高于CK,其中以 MR60处理最高,
显著高于 MR75、MR45和 MR30,MR75与 MR45
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 MR30;土垄处理以
SR60和SR75较高,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
高于SR45和SR30,SR45显著高于SR30;膜垄和土
垄处理的平均年干草产量分别较CK提高204.98%
和163.63%。表明膜垄处理的经济产量显著高于
土垄处理,土垄处理经济产量也明显高于CK。
对不同集雨处理0~40cm土壤养分增减量与
经济产量作相关性分析(图6),结果表明:0~40cm
土层SOM的减少量与苜蓿的经济产量呈显著的负
相关,0~40cm土层TN的增加量、AP的减少量、AK的减少量均与苜蓿的经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3 讨论与结论
3.1 垄覆膜集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作为土壤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一个主要碳库的SOM 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
是氮、磷的重要来源,SOM能使土壤具有保肥性、缓冲性,使土壤疏松,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24]。SOM 含量
是多因素影响下土壤有机碳输入与输出之间平衡的结果[25],SOM 的损失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及土壤
侵蚀的程度,微生物是SOM分解和周转的主要驱动力,凡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及其生理作用的因素都会影响
SOM的分解和转化,因此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影响SOM分解和转化的主要因素[26]。
垄覆膜集雨能够将小于5mm的无效、微效降水通过人工产流形式形成坡面径流,使之有效化,从而对有限
降水资源进行再分配[27],而且田间起垄及垄上覆膜能使2个集雨面上的降水集中到1个面上,沟中的水分产生
叠加,同时垄具有抑制蒸发的作用[17],使得聚集在沟内的水分下渗后明显改善苜蓿根际水分状况。起垄覆膜后,
地面凹凸不平,粗糙度加大,从而加大地表面积,增强接收太阳光辐射能力,使地面土壤温度提高,加之地面覆膜
的保温作用,垄下土壤温度提高,通过土壤导热性,种植行间土壤温度明显提高[28,29]。因此,膜垄和土垄处理的
土壤水温条件得到改善,促进微生物的生物周转,加速了SOM的矿化,同时,牧草地上部分由于收割而移出土壤
系统,凋落物及地下部分进入土壤的量和分布深度则可能成为影响土壤SOM的主要因素,而紫花苜蓿根系入土
较深,相应归还土壤的植物残体量较大[25,30],使得第2茬苜蓿刈割后,膜垄、土垄处理0~20,20~40cm土层
SOM含量和返青前相比均显著降低。
膜垄处理垄上覆盖的地膜和土垄垄面的结皮层使得土壤表面结构发生改变,能够明显的减少风蚀和地表径
流给土壤养分带来的损失,有效的抑制SOM 含量的降低,而且膜垄的抑制作用大于土垄,而CK不具有这种抑
制作用,因此CK0~40cm土层SOM的减少量大于膜垄和土垄处理。试验表明各处理0~40cm土层SOM的
21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5
图6 不同集雨处理0~40犮犿土壤养分增减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
犉犻犵.6 犚犲犾犪狋犻狅狀狊犺犻狆犫犲狋狑犲犲狀狊狅犻犾狀狌狋狉犻犲狀狋犮犺犪狀犵犲犪狀犱犲犮狅狀狅犿犻犮狔犻犲犾犱狅犳犪犾犳犪犾犳犪犻狀0狋狅40犮犿
狊狅犻犾犾犪狔犲狉狊犪犿狅狀犵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狉犪犻狀犳犪犾犺犪狉狏犲狊狋犻狀犵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狊
减少量与苜蓿的经济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垄覆膜集雨种植在促进微生物的生物周转、加速SOM矿化的同
时又能够有效的抑制SOM含量的降低,使得0~40cm土层SOM的减少量明显低于土垄和CK。
3.2 垄覆膜集雨对土壤全氮和速效氮的影响
土壤TN是标志土壤氮素总量和供应给植物有效氮的源和库,也是AN的直接供给源,综合反映了土壤的氮
素水平[31]。在作物所吸收的氮素中,约45%~50%来自土壤氮素,土壤供氮不足是引起作物产量下降和品质降
低的主要限制因子,也是各种生态系统生产力高低的主要限制因子[25]。
苜蓿草地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本身所含的氮素及苜蓿生长过程中所固定的氮,表层土壤中80%~
97%的氮存在于有机质中[31]。温度是影响黄土高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主效因素,温度和水分有
明显的交互效应[32],垄覆膜集雨种植所形成的水热条件促进了SOM的矿化,而且膜垄和土垄处理能明显提高苜
蓿的出苗率、成苗率及越冬率,次年苜蓿返青后,膜垄和土垄处理的植株密度显著高于CK[33],因此膜垄和土垄处
理在苜蓿生长中所固定的氮也显著高于CK,所以第2茬苜蓿刈割后膜垄和土垄处理0~40cm土层TN含量和
返青前相比显著增加,CK0~40cm土层TN含量较返青前增加但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0~40cm土
层TN的增加量与苜蓿的经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垄覆膜集雨种植苜蓿有利于TN含量的增加。苜蓿生
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氮主要来自AN,所以第2茬苜蓿刈割后膜垄和土垄处理0~40cm土层AN含量和返青前相
比显著降低。
3.3 垄覆膜集雨对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影响
苜蓿对土壤氮素不敏感而对磷素比较敏感,苜蓿生长中所需的磷素只能从土壤中摄取,在我国许多地方,磷
是制约苜蓿生产的主要营养元素[23]。干旱半干旱的黄土区属石灰性土壤,一般说来该地区的土壤全磷含量比较
充足,但全磷中只有小部分能被转化为有效磷供苜蓿直接吸收利用。人工种草虽然能提高土壤氮素水平,但植物
无法增加土壤中磷素水平,磷在土壤中的溶解性差、难以移动,加上植物不断消耗,已成为该区植物生长主要的限
312第20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1年
制因子[34]。
贾宇等[23]研究表明,垄沟集雨种植紫花苜蓿,土壤TP在处理之间和采样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各处理
土壤中AP在试验期间均减少,减少量和苜蓿的干草产量成正比。本试验表明,苜蓿返青前、刈割后,膜垄、土垄
和CK处理0~20,20~40cm土层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返青前膜垄处理0~40cm土层AP含量显著高于
CK,土垄处理0~40cm土层AP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是由于膜垄处理在越冬期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微
生物活性,有利于处于固持状态的磷素转化为AP,说明垄覆膜集雨种植有利于土壤磷的可持续利用。第2茬苜
蓿刈割后膜垄、土垄及CK处理0~40cm土层AP含量均较返青前显著降低,而且膜垄处理的减少量大于土垄
处理和CK,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0~40cm土层AP的减少量与苜蓿的经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苜蓿
产量越高对土壤中AP的消耗越多。以上结果均与贾宇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
3.4 垄覆膜集雨对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的影响
SAK又称非交换性钾,常被作为评价土壤供钾潜力的指标,并以此作为合理施用钾肥的依据,SAK很难被
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但SAK和AK处于平衡之中,当土壤中AK被植物吸收利用后,SAK可以慢慢地释放补充
AK[25]。试验表明,第2茬苜蓿刈割后CK处理0~20cm土层SAK、AK含量较返青前均显著降低,20~40cm
土层SAK、AK含量较返青前均降低但不显著,而膜垄和土垄处理0~40cm土层SAK、AK含量较返青前均显
著降低,而且膜垄处理的减少量大于土垄处理和CK,是由于苜蓿生长过程大量吸收AK,当AK含量降低时,增
加了SAK释放AK的量,所以SAK含量显著降低。苜蓿生长中所需的钾只能从土壤中摄取,相关性分析表明,
各处理0~40cm土壤AK的减少量与苜蓿的经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苜蓿产量越高对土壤中AK的消耗
越多。
土壤养分作为“土壤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维持生物生命周期的必要条件。
垄覆膜作为一种集雨措施应用于紫花苜蓿的种植,所形成的水热条件对土壤养分有明显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提高
0~40cm土壤养分,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土壤养分的变化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如人为因素有
耕作、施肥等,特别是耕作施肥会导致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从而造成局部的差异;土壤养分的变化还与当地的
土壤质地、地形地貌、机械条件、耕作方式以及作物品种等诸多因素有关,同时大田试验由于周期长,容易受外部
因素的制约,得出的初步结论有待今后在不同地区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长时间定点观测研究,进一步分析和验
证。另外,垄覆膜集雨种植改善土壤的水分、温度条件后,对土壤的微生物活动、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循环均可产生
显著的影响,因此,垄覆膜集雨种植对苜蓿草地的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效性及C、N分布
和储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旨在为提高旱作苜蓿草地产草量、延长草地高产年限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俊,徐进章.半干旱地区发展集水型生态农业模式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4):207209.
[2] 李凤民,王静,赵松岭.半干旱黄土高原集水高效旱地农业的发展[J].生态学报,1999,19(2):259264.
[3] LiFR,ZhaoSL,GebaleGT.Waterusepatternsandagronomicperformanceforsomecroppingsystemswithandwithout
falowcropsinasemiaridenvironmentofnorthwestChina[J].Agriculture,EcosystemsEnvironment,2000,79:129142.
[4] LiXY,GongJD.Effectofdifferentridge,furrowratiosandsupplementalirrigationoncropproductioninridgeandfurrow
rainfalharvestingsystemwithmulches[J].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2002,54:243254.
[5] 王军,傅伯杰,邱扬,等.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J].生态学报,2002,22(8):11731178.
[6] 潘成忠,上官周平.黄土半干旱区坡地土壤水分、养分及生产力空间变异[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0612066.
[7] 李军,王龙昌.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田沟垄径流集蓄保墒效果与增产效应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15(1):
1620.
[8] 李晓雁,龚家栋.人工集水面降雨径流观测实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15(1):14.
[9] 李永平,贾志宽,刘世新,等.起垄覆膜集水技术对苜蓿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8,17(6):237241.
[10] LiXY,GongJD,GaoQZ.Incorporationofridgeandfurrowmethodofrainfalharvestingwithmulchingforcropproduc
tionundersemiaridconditions[J].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2001,50(3):173183.
41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5
[11] SethCook,LiFR,WeiHL.RainwaterharvestingagricultureinGansuProvince,People’sofRepublicofChina[J].Soil
andWaterConservation,2000,55(2):112114.
[12] 白秀梅,卫正新,郭汉清,等.晋北旱地玉米微集水种植技术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5(3):
289308.
[13] 王彩绒,田霄鸿,李生秀.沟垄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2):208
214.
[14] 李尚中,樊廷录,王勇,等.旱地玉米抗旱覆膜方式研究[J].核农学报,2009,23(1):165169.
[15] 杨封科.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4,23(4):4749.
[16] 王俊鹏,马林,蒋骏,等.宁南半干旱地区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3):2227.
[17] 王琦,张恩和,李凤民.半干旱地区膜垄和土垄的集雨效率和不同集雨时期土壤水分比较[J].生态学报,2004,24(8):
18161819.
[18] 任小龙,贾志宽,陈小莉,等.模拟不同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对春玉米生产力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28(3):1006
1015.
[19] 王琦,张恩和,李凤民,等.半干旱地区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最优沟垄比的确定[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2):
3841.
[20] TianY,SuDR,LiFM,犲狋犪犾.Effectofrainwaterharvestingwithridgeandfurrowonyieldofpotatoinsemiaridareas[J].
FieldCropsResearch,2003,84:385391.
[21] 贾宇,徐炳成,王晓凌,等.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垄沟集雨对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和产草量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
2007,31(3):470475.
[22] 李永平,贾志宽,刘世新,等.宁南山区旱地苜蓿垄沟集水种植生物群体生长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J].水土保持研究,
2006,13(5):199204.
[23] 贾宇,徐炳成,李凤民,等.半干旱黄土丘陵区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对生产力的响应[J].生态学报,2007,
27(1):4247.
[24]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5] 邰继承,杨恒山,范富,等.播种方式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草地土壤碳密度和组分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0,27(6):
102107.
[26] 黄昌勇.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7] 李小雁.干旱半干旱过渡带雨水集流实验与微型生态集雨模式[D].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0:
143147.
[28] ZhouLM,LiFM,JinSL,犲狋犪犾.Howtworidgesandthefurrowmulchedwithplasticfilmaffectsoilwater,soiltempera
tureandyieldofmaizeonthesemiaridLoessPlateauofChina[J].FieldCropsResearch,2009,113:4147.
[29] RamakrishnaA,TamH M,WaniSP,犲狋犪犾.Effectofmulchonsoiltemperature,moisture,weedinfestationandyieldof
groundnutinnorthernvietnam[J].FieldCropsResearch,2006,95(2/3):115125.
[30] 邰继承,杨恒山,范富,等.播种方式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浅剖面土壤C、N分布及储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
2010,19(6):4145.
[31] 李菊梅,王朝辉,李生秀.有机质、全氮和可矿化氮在反映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意义[J].土壤学报,2003,40(2):232238.
[32] 邹亚丽,韩方虎,耿丽英,等.温度和湿度对紫花苜蓿土壤氮矿化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0,19(4):101107.
[33] 寇江涛,师尚礼,蔡卓山.垄沟集雨种植对旱作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4):5028
5036.
[34] 郭彦军,倪郁,韩建国.农牧交错带人工种草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0,19(2):169174.
512第20卷第5期 草业学报2011年
犛狅犻犾狀狌狋狉犻犲狀狋犻狀狋狑狅狔犲犪狉犪犾犳犪犾犳犪犳犻犲犾犱狅狀犮狅狀犱犻狋犻狅狀狅犳犳犻犾犿犿狌犾犮犺犻狀犵狉犪犻狀犳犪犾犺犪狉狏犲狊狋犻狀犵犮狌犾狋犻狏犪狋犻狅狀
KOUJiangtao1,2,SHIShangli1,2,ZHOU Wanhai1,2,YINGuoli1,2,LIJianwei1,2
(1.ColegeofGrasslandScience,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2.KeyLaboratory
ofEcosystemMinistryofEducation,PrataculturalEngineeringLaboratoryofGansuProvince,
SinoUsCenterforGrazinglandEcosystemSustainability,Lanzhou73007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Filmmulchingrainfalharvestingcultivationmethodwasappliedtoalfalfa(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planting
onconditionofdryfarming,ridgewasusedasrainfalcolectionarea,andfurrowwasusedasplantingareato
studytheeffectofvariousridgefurrowratiosandmulchingmethodsonsoilnutrientsoftwoyearalfalfafields.
Theresultshowedthat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otalphosphorus(TP)contentswasfoundamongthetreat
mentsbeforerevivingperiodonthesecondyearandafterthemowingofsecondcropinsoillayersof0to20and
20to40cm;accordingly,soilorganicmatter(SOM)andtotalnitrogen(TN)contentsincreasedastheincrease
ofridgewidthforridgescoveredwithsoilandfilminthetwosoillayers,andwithinthesoillayerof0to40
cm,SOM,TN,availablenitrogen(AN),availablephosphorus(AP),slowlyavailablepotassium(SAK)and
availablepotassium (AK)contentswerefoundsignificantlyhigherthanridgescompactedwithsoilandCK
(conventionaltilage),amongalthetreatments,MR60andMR75werefoundwithhighestsoilnutrient.Com
paredwithaftermowingandbeforereviving,decreaseofSOMfrom0to40cmlayerinridgescoveredwithfilm
wasfoundremarkablylowerthanridgescoveredwithsoil,andtheincreaseofTNaswelasthedecreaseof
AN,AP,SAKandAKinridgescoveredwithfilmwerefoundremarkablyhigherthanridgescompactedwith
soil.Accordingtorelatedanalysis,withinsoillayersbetween0to40cm,significantnegativecorrelationwas
foundbetweenthedecreaseofSOMandtheeconomicyieldofalfalfa,and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was
foundbetweentheeconomicyieldofalfalfaandtheincreaseofTN,thedecreaseofAPandAK,indicatingthat
filmmulchingrainfalharvestingcultivationinhibitedthedecreaseofSOMeffectively,andtheinhibitioneffect
offilmwasfoundbetterthansoil,simultaneously,increaseinTNcontentwasfoundpromotedandsoilnutri
entinsoillayersfrom0to40cmwasfoundincreased,whichisgoodtothesustainableutilizationofsoil.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alfalfafield;filmmulchingrainfalharvesting;soilnutrient
612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