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ynamics of soil salt content in the rhizosphere soils of four salt-tolerant forage species

四种耐盐牧草根际盐分动态分布特征



全 文 :书四种耐盐牧草根际盐分动态分布特征
董利苹1,李先婷1,曹靖1,苏怡兵2,代立兰3,初金鹏1
(1.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甘肃 兰州730000;3.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本试验以引大灌区永登县次生盐渍化土壤为背景,采用盆栽根袋法对4种耐盐牧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和
盐分离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pH、电导率和6种主要可溶性盐离子含量
降低,4种耐盐牧草根际土壤pH值低于非根际土壤,差异显著(犘<0.05)。培养90d后,4种牧草根际土壤电导率
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不同培养时段内,盐分离子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分布呈动态变化;除培养90d的新疆大
叶外,Ca2+和 Mg2+在4种牧草的培养期内均在根际土壤出现富集;在培养60d时,田菁根际土壤中K+出现亏缺,
但在随后的生长周期内则出现富集,而其他3种牧草培养期间在根际土壤中K+均出现亏缺;除培养90d的新疆
大叶和中兰一号外,Na+和Cl-在4种耐盐牧草的培养期内在根际土壤中均出现富集。4种牧草在同一培养时间
内,6种可溶性盐离子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之间差异显著(犘<0.05)。Na+/Ca2+和 Na+/Mg2+降低,表明在大部
分生长期间田箐、朝鲜碱茅、中兰一号3种耐盐牧草根际聚集的盐分为NaCl,新疆大叶为 MgCl2 和 MgSO4。
关键词:根际;可溶性盐离子;牧草;盐渍化;生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S54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59(2011)06006809
  土壤盐渍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导致土地退化最严重的问题之一[1]。
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40%的灌区由于不合理灌溉、栽培管理等人为因素盐渍化土地面积在扩大[2]。因此,采取
合理的措施控制或治理灌区土地盐渍化的发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化学措施改良盐渍化土地已有悠久历
史,一般通过施加石膏(CaSO4·2H2O)或增施酸性肥料增加土壤中可溶性Ca2+含量,使更多的Na+从阳离子交
换位点上被取代后经过淋洗移除到耕层以下[3],以减轻可溶性钠盐对作物的危害,但化学措施相对比较昂贵。一
些研究[46]表明,通过生物措施能增加土壤中可溶性Ca2+含量,可能的机制主要有以下3种:1)植物生长过程增
加了根区的二氧化碳分压[4];2)植物根际释放质子(H+)[5,6];3)植物收获后带走。此外,植物根系能改良根际土
壤的聚合性和持水性[7],有利于盐离子淋洗到有效耕层以下。豆科植物还能够依赖与其共生的固氮菌,加剧根际
酸化[8],促进土壤中可溶性Ca2+含量增加,所以,豆科植物改良盐渍化土地可能效果会更好[5],相对其他改良措
施而言,生物措施成本低廉。但目前对豆科植物改良效果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壤物理性质及肥力质量方面[912],而
从豆科植物的根际效应以及豆科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的作用机制出发将豆科植物作为生物改良材料来改良盐渍化
土壤的研究并不多见。
受根系不间断的自身活动和代谢的影响,根际微区土壤性状与非根际的相比有很大的差别[13],并时刻处于
动态变化之中[14],但目前将生物措施中植物根系的时空效应联合起来考虑,研究植物对土壤性质影响的文章尚
未见到。所以,本研究以甘肃秦王川引大灌区盐渍化土壤为背景,3种豆科牧草和1种禾本科牧草为材料,从实
际出发模拟了大田试验条件下的灌溉淋洗作用,用盆栽根袋法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进行动态取样,以期能够深入
的探讨不同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在其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的化学变化过程及其对盐渍化土壤的作用机制,旨
在为西北干旱半干旱灌区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68-76
2011年12月
   草 业 学 报   
   ACTAPRATACULTURAESINICA   
第20卷 第6期
Vol.20,No.6
 收稿日期:20101020;改回日期:20101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1866),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96RJZA066),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200912)和兰州市科技发展
计划项目(2008151)资助。
作者简介:董利苹(1983),女,新疆新和人,在读硕士。Email:dongliping00001@163.com
通讯作者。Email:caoj46@yahoo.com.cn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供试土壤于2009年4月采集于引大灌区永登县次生盐渍化土壤,其基本理化性质(表1)采用常规分
析测定[15]。供试牧草选用引大灌区盐渍化土壤上生长良好的4种耐盐植物:新疆大叶(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cv.Xin
jiangdaye)、中兰一号(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cv.ZhonglanNo.1)、田箐(犛犲狊犫犪狀犻犪犮犪狀狀犪犫犻狀犪)、朝鲜碱茅(犘狌犮犮犻狀犲犾犾犻犪
犮犺犻狀犪犿狆狅犲狀狊犻狊),其对灌区的盐渍化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表1 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犜犪犫犾犲1 犅犪狊犻犮狆犺狔狊犻犮犪犾犪狀犱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犮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狅犳狋犲狊狋犲犱狊狅犻犾
土壤类型
Soiltype
碳酸钙
CaCO3
(%)
pH 电导率
Electricconductivity
(ds/m)
田间持水量
Fieldcapacity
(%)
有机质
Organicmatter
(g/kg)
全氮
TotalN
(g/kg)
速效磷
ValiableP
(mg/kg)
全钾
TotalK
(g/kg)
灰钙土Sierozem 16.27 8.31 6.87 21.43 10.75 0.03 64.66 2.05
1.2 植物根袋培养及样品采集
试验采用盆栽根袋法模拟装置进行[16,17],所有试验均在试验大棚内进行。供试土壤采集于上述供试耐盐碱
牧草自然分布的地区,在室内风干过0.5mm筛待用。土壤装盆前添加肥料(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添加量如下:
200mgN/kg干土,100mgP2O5/kg干土,并充分混合均匀。根袋用47μm孔径的尼龙网纱缝制而成,直径
7cm,高13cm。每个根袋内装入备好的土壤0.8kg,相同的供试土壤也装入高19cm,内径23cm的盆中,同时
在盆中央埋入备好的根袋1个,使装好的盆重为5.5kg。用称重法小心浇蒸馏水尽量避免蒸馏水溢出,尽量使土
壤含水量达到140g/kg备用(即总重达6.3kg),在每个根袋内播入露白的植物种子20粒,出苗后留苗12株。
每个品种18个重复,另外留18盆未播入种子的盆作为对照。生长期内每14d轮流浇蒸馏水1.5和2.0L各1
次,其他不作任何处理。各指标分别在植物长出后60,90和120d各取样测定1次。取样时,每种植物选择出苗
和长势基本一致的6盆留作采样,即6个重复。同时选择6盆对照土壤同时采样,每次取出根袋中1cm以内的
土壤作为根际土,取距离根袋外2~3cm的土壤作为非根际土。
1.3 样品分析测定
将采集的土样在室内风干并过2mm筛,取风干土按水土比5∶1制备待测液,用于pH值、电导率(EC)及盐
分的测定,pH值用电位法测定;EC用电导法测定;Na+和K+的测定用火焰光度计法;Ca2+、Mg2+的测定采用原
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l-和SO42-的测定采用土壤盐分常规滴定法。以上各项指标测定的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
[15]。
1.4 统计分析
用Excel作图,DPSv3.01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pH的动态变化
除对照组外土壤的pH降低;4种待测植物根际土壤的pH小于非根际,差异显著(犘<0.05),对照组根际
pH与非根际中的相比差异不显著(图1)。影响pH的主要因素可能有以下4种:1)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呼吸
以及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释放二氧化碳[18,19],引起根际pH降低;2)植物对无机阴阳离子的不平衡吸收引起植物
分泌物组成和数量改变[20]是根际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根尖细胞在伸长过程中能分泌离子(H+、OH-、
HCO3-)和有机酸,而植物的生长速度以及对营养的需求量[21]、根细胞的年龄都能影响根系有机酸和离子(H+、
OH-、HCO3-)的释放率,这最终引起根际pH呈动态变化;4)施加于土壤中氮素的形态以及植物对氮素形态吸
收的喜好也会引起土壤pH发生变化[22]。
96第20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1年
生长120d时,田箐根际土壤pH下降最大(图1),与种前相比降低了0.53,而朝鲜碱茅的根际土壤pH下降
最小,与种前相比降低了0.33。豆科牧草对土壤pH的改良效果略好于禾本科牧草。这可能是因为豆科植物除
了能通过以上机理酸化根际土壤外,还能通过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际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引起根际酸化[8]。田箐
培养至120d时,根际土壤pH与土体差异最大,为0.3。
图1 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狆犎值的动态变化
犉犻犵.1 犇狔狀犪犿犻犮犮犺犪狀犵犲狅犳狆犎犻狀狋犺犲狉犺犻狕狅狊狆犺犲狉犲犪狀犱犫狌犾犽狊狅犻犾犳狅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狆犾犪狀狋狊
 R:根际土Rhizospheresoil;S:非根际土Bulksoil;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植物在不同培养时期差异显著(犘<0.05);下同 Thedifferentlower
cases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rhizosphericsoilandbulksoilindifferentindicationdaysinthesameplantorchecktestat犘<0.05level
(LSD),thesamebelow.
2.2 土壤EC的动态变化
土壤EC值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图2)。在培养120d时EC最小;4种植物培养90d后EC在根际出
现了显著的富集(犘<0.05),而对照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差异不大。
与对照组相比,4种植物土壤EC降低幅度更大(图2),并且在4种植物中,培养120d时,新疆大叶根际土壤
EC下降最大,降为种前的34.97%。说明新疆大叶是4种耐盐牧草中对土壤EC改良效果最好的材料。4种牧
草中,田箐培养90d时,根际较非根际差值最大,为3.45ds/m。这可能与植物的耐盐能力有关,耐盐能力越强的
植物,其根际的盐分富集程度也更大[23]。表明4种牧草中最耐盐的是田箐,进一步说明最耐盐的植物品种不一
定是对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最好的材料,植物对盐渍化土壤改良效果的好坏可能还与淋洗相关的根系形态、根系
入土深度、根际作用等植物根系生物特异性因素有关。田箐根际土壤的EC在90d时略有升高,而后呈下降趋
势。这可能是因为田箐在生长前期有赖苗现象,生命活动现象不强,培养60~90d期间,生长旺盛,蒸腾等生命
活动强烈,促进了盐分向根际运移[24]。
图2 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不同培养天数电导率的变化
犉犻犵.2 犈犾犲犮狋狉犻犮犮狅狀犱狌犮狋犻狏犻狋狔(犈犆)犻狀狋犺犲狉犺犻狕狅狊狆犺犲狉犲犪狀犱犫狌犾犽狊狅犻犾狅犳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狆犾犪狀狋狊犻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犻狀犮狌犫犪狋犻狅狀犱犪狔狊
07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6
2.3 土壤主要盐分离子的动态变化
土壤中的6种主要可溶性盐离子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图3),生长120d时,土壤中6种主要
的可溶性盐离子含量最少,且培养过程中可溶性盐离子含量与种前相比差异显著(犘<0.05)。田菁培养60d时,
根际土壤中K+出现亏缺,但在随后的生长周期内根际土壤中K+出现了富集现象,K+在其他3种牧草的根际土
壤中均出现了亏缺。除培养至90d的新疆大叶外,在4种耐盐牧草的培养过程中,Ca2+和 Mg2+这2种可溶性盐
离子在根际土壤中均出现了富集;除培养至90d的新疆大叶和中兰一号外,Na+和Cl-在4种耐盐牧草的根际中
变化趋势与Ca2+和 Mg2+相同。朝鲜碱茅根际土壤中SO42-出现亏缺,但其他3种植物在培养90d后根际土中
SO42-均出现了富集,且6种可溶性盐离子在根际土壤与同一培养时间的非根际土壤之间差异均显著(犘<
0.05),而在对照组中则差异均不显著。
与对照组相比,4种牧草对6种主要的可溶性盐离子的降低幅度更大(图3),说明种植耐盐植物可以有效地
促进土壤脱盐。朝鲜碱茅培养120d后,Ca2+和SO42-降低幅度最大,分别比种前降低了51.57%和88.05%;田
菁培养120d后,Ca2+和SO42-降低幅度最小,分别比种前降低了43.42%和39.67%。说明禾本科牧草朝鲜碱
茅对土壤中的Ca2+和SO42-改良效果好于其他3种豆科耐盐牧草。新疆大叶培养120d后,Na+和Cl-降低幅
度最大,分别比种前降低了79.07%和78.37%,而朝鲜碱茅培养120d后,Na+和Cl-降低幅度最小,分别比种前
降低了71.02%和68.39%。说明3种豆科耐盐牧草对Na+和Cl-的改良效果略好于禾本科牧草朝鲜碱茅。种
植耐盐牧草有效促进土壤脱盐的原因可能有以下4个方面:1)植被的地表覆盖作用,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有效
抑制了土壤盐分的表聚发生[25];2)植物根际效应促进土壤中可溶性Ca2+含量增加,有利于盐离子淋洗到有效耕
层以下[48]。3种豆科耐盐牧草根际pH低于禾本科(图1),有利于增加土壤中可溶性Ca2+含量,使更多的Na+
从阳离子交换位点上被取代后经过淋洗迁移到耕层以下[3],这可能是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相比对Na+移除效
果较好的原因;3)植物根系能改良根际土壤的持水性[7],并且植物根系的穿插挤压作用能够改良土壤的物理性
质,有利于盐离子淋洗到有效耕层以下。朝鲜碱茅生长速度快,与生长同期豆科植物相比,其根系更致密发达,有
利于可溶性盐离子淋洗到有效耕层以下,这可能是朝鲜碱茅对土壤中的Ca2+和SO42-改良效果好于3种豆科牧
草的主要原因;4)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26],植物体能够带走相当一部分盐分,使土壤中含盐量减小。
在相同时段内,对照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6种主要盐离子含量差异不显著,而4种牧草试验组中根际与非
根际6种主要盐离子含量时刻处于相对变化之中,且差异显著(犘<0.05),其中新疆大叶的根际与非根际差异最
显著。分析盐分在根际积聚并处于动态变化可能是以下3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选
择性吸收速率[22],且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27];2)离子在土壤中由于植物的蒸腾作
用造成的移动性[20];3)土壤中不同矿质态盐分在根际效应下的活化速率[9,28]。
2.4 盐分组成的动态变化
根际土壤中Na+/K+、Na+/Ca2+、Na+/Mg2+和Cl-/SO42-这4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因培养时间和植物种的
不同而有所差异(表2)。由Na+/Ca2+和Na+/Mg2+可以看出,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这2个比值减小,说明Na+相
对于Ca2+、Mg2+在土壤中的含量降低,改良措施对Na+的移除效果显著。而对Na+/K+和Cl-/SO42-,其变化
灵敏,变化幅度也更大。随着4种牧草培养时间的增加,其根际与非根际中的比值有所差异,即使是同一品种中
的同一离子在不同生长时段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也处于相对变化中。
4种供试牧草根际土壤中Na+/K+和Na+/Ca2+均大于同时期非根际土壤(表2),且差异显著(犘<0.05),说
明根际土对Na+的富集大于K+和Ca2+。从Na+/Mg2+和Cl-/SO42-可以看出:田箐、朝鲜碱茅、中兰一号根际
土壤对Na+和Cl-的聚集率大于 Mg2+和SO42-,且差异显著(犘<0.05);但在新疆大叶中这2个比值在根际内
外的相对大小并不一致,在培养60d时,新疆大叶根际与非根际之间土壤中的Na+/Mg2+差异不显著,而后期根
际Na+/Mg2+小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对Na+的聚集率小于Mg2+,且差异显著(犘<0.05);新疆大叶根际与非根际
土壤中Cl-/SO42-差异不显著。本试验还表明,对照组根际土壤中的4种比值与同时期非根际土壤中的相比,差
异不显著。淋洗似乎是对所有离子按一定的比率同时进行改变的,仅改变了土壤中离子的数量,而对离子的相对
含量没有影响。
17第20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1年
图3 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不同生长天数主要盐离子的变化状况
犉犻犵.3 犕犪犼狅狉狊犪犾狋犻狅狀狊犻狀狋犺犲狉犺犻狕狅狊狆犺犲狉犲犪狀犱犫狌犾犽狊狅犻犾狅犳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狆犾犪狀狋狊犻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犻狀犮狌犫犪狋犻狅狀犱犪狔狊
27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6
表2 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盐分组成的动态变化
犜犪犫犾犲2 犛犪犾狋犮狅犿狆狅狀犲狀狋狊狅犳狉犺犻狕狅狊狆犺犲狉犻犮狊狅犻犾犪狀犱犫狌犾犽狊狅犻犾犳狅狉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
狆犾犪狀狋狊犻狀犱犻犳犳犲狉犲狀狋犻狀犮狌犫犪狋犻狅狀犱犪狔狊
项目Item 区域Zone 天Days 钠/钾Na+/K+ 钠/钙Na+/Ca2+ 钠/镁Na+/Mg2+ 氯/硫酸根Cl-/SO42-
对照Control
根际土Root 0 37.26ab 4.38a 4.66a 2.93ab
60 34.34c 3.61c 4.60a 2.89b
90 37.92a 3.75b 4.73a 3.02ab
120 34.60bc 3.52d 4.59a 3.01ab
非根际土Bulksoil 0 37.59a 4.38a 4.66a 2.86b
60 34.71bc 3.61c 4.61a 2.88b
90 37.74a 3.70b 4.73a 3.09a
120 36.99abc 3.58cd 4.60a 2.91b
朝鲜碱茅
犘.犮犺犻狀犪犿狆狅犲狀狊犻狊
根际土Root 0 37.26a 4.38a 4.66a 2.93cd
60 33.53c 3.01e 2.51f 4.36b
90 38.33a 3.05de 4.00b 2.74cd
120 35.82b 2.62f 3.40d 7.88a
非根际土Bulksoil 0 37.59a 4.38a 4.66a 2.86cd
60 25.46e 3.08cd 3.09e 2.18d
90 28.68d 3.11c 3.64c 2.98cd
120 15.08f 2.62f 3.06e 3.51bc
新疆大叶
犕.狊犪狋犻狏犪cv.
Xinjiangdaye
根际土Root 0 37.26b 4.38a 4.66a 2.93b
60 48.88a 3.21d 3.27e 2.41cd
90 33.54c 2.74e 3.57d 2.79bc
120 15.02f 1.85f 2.95f 2.45cd
非根际土Bulksoil 0 37.59b 4.38a 4.66a 2.86bc
60 20.18e 2.81e 3.30e 2.16d
90 22.15d 3.96b 4.09b 6.22a
120 13.56g 3.83c 3.90c 2.16d
田箐
犛.犮犪狀狀犪犫犻狀犪
根际土Root 0 37.26c 4.38b 4.66a 2.93bc
60 56.48a 4.37b 4.17b 3.82a
90 41.28b 3.30c 4.35b 3.08b
120 26.65e 1.98e 2.58d 2.37d
非根际土Bulksoil 0 37.59c 4.38b 4.66a 2.86bc
60 28.72d 4.47a 4.64a 2.74c
90 19.54f 2.33d 3.28c 1.56e
120 11.10g 0.76f 1.80e 1.81e
中兰一号
犕.狊犪狋犻狏犪cv.
ZhonglanNo.1
根际土Root 0 37.26b 4.38a 4.66a 2.93a
60 24.24d 2.22e 2.18d 2.60b
90 28.71c 2.42d 3.14c 2.11c
120 39.17a 2.51c 3.26b 2.90a
非根际土Bulksoil 0 37.59b 4.38a 4.66a 2.86a
60 14.21f 1.39f 1.47e 1.13d
90 19.48e 3.94b 4.66a 2.72ab
120 7.61g 0.99g 1.23f 1.32d
37第20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1年
3 讨论
有关生物措施对土壤pH值影响的结论并不一致。随着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pH升高[10],pH降低[7,11],pH
不变[12]的研究结果均有文献佐证。这些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是由于采集的土壤距根际距离的差异所致[29]。而
本试验采用根袋法消除了采集土壤距根际距离的差异对土壤pH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
土壤pH降低,但不同品种对pH的降低幅度并不一致,豆科牧草对土壤pH的降低程度高于禾本科牧草。以往
的研究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变化的结论也并不一致,有些表明根际pH高于非根际的[23],有的研究显示根际
pH低于非根际的[17],这些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是由于种植的植物品种不同,或者植物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
的缘故。而本试验以4种不同的耐盐牧草为材料,并对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进行动态取样,研究表明,根际pH
值小于非根际pH值。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差异大小因物种而异,并且这种差异受不间断的植物根系活动的
影响,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即使是同一品种不同的采样时期土壤根际pH值与非根际的差异也不尽相同。本
结果也说明植物根际作用是土壤pH降低的主要原因,pH在很多方面影响土壤中养分形态、有效性以及迁移转
化。pH降低对干旱半干旱灌区含钙较高的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有重要意义。
与以往许多研究结果[21,30]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盐渍土壤上种植耐盐植物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脱盐。同
时还有研究表明非盐生植物[31]、沙生植物[17]和盐生植物[29]根际都有盐分积聚现象。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
际土K+趋于亏缺[22],而弋良朋等[29]研究表明,荒漠盐生植物K+在根际有富集的现象,并且Cl-和Na+在根际
的富集程度比其他4种离子的富集程度要高,但李从娟等[17]研究表明,SO42-、Ca2+和 Mg2+在沙生植物根际的
富集程度比其他离子的富集程度要高。这些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是由于植物物种的不同或是取样时所处的植
物生长阶段不同造成的。而本试验针对植物生长阶段不同、植物种不同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问题,对4种不同
耐盐牧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进行动态取样。结果表明,植物品种不同根际富集的离子种类不同,即使是同一品种
相同离子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其根际与非根际的相对离子含量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因植物种不同其根际离子
组成也有变化。本试验中在大多数生长期间内,新疆大叶根际聚集的盐分类型为 MgCl2 和 MgSO4,而田箐、朝
鲜碱茅、中兰一号3种耐盐牧草则为NaCl。对照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各离子含量及组成差异不大。另外
系统补水造成的淋洗作用等试验操作和外界温度造成的蒸腾作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引起pH和盐分发生变化,
针对这一问题,本试验设置了对照组(严格控制试验组的系统补水量及各种试验操作过程),尽量减小试验操作误
差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pH和盐分变化造成的影响,以便突出4种耐盐牧草的根际作用,比较耐盐牧草作用下根
际土壤盐分离子的分布特征及化学变化,以期较好的阐明耐盐牧草对盐渍化土壤的作用机制。
4 结论
植物根际作用促进了土壤pH和盐分降低,这对干旱半干旱灌区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和利用有积极作用,并且
豆科牧草对灌区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略好于禾本科牧草。
4种牧草根际土壤的pH小于非根际,种植90d后4种牧草根际土壤的EC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与非根
际盐分离子的相对变化因种而异,即使是同一品种同种离子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其根际与非根际的相对离子含量
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植物种不同,其根际离子组成的变化也很大。
土壤pH和盐分可能与以下3个因素紧密相关:1)植物种的差异;2)取样点距离植物根际的远近;3)取样时
间处于植物生长周期的生长阶段。如果没有把这3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而讨论生物改良措施对根际土壤pH和
盐分的影响,其结论可能缺乏严谨性。
参考文献:
[1] QadirM,TubeilehA,AkhtarJ,犲狋犪犾.Productivityenhancementofsaltaffectedenvironmentsthroughcropdiversification[J].Land
Degradation&Development,2008,19:429453.
[2] HorieT,SchroederJI.Sodiumtransportersinplants.Diversegenesandphysiologicalfunctions[J].PlantPhysiology,2004,
136:24572462.
[3] QadirM,OsterJD.Vegetativebioremediationofcalcareoussodicsoils:history,mechanismsandevaluation[J].Irrigation
47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6
Science,2002,21:91101.
[4] QadirM,QureshiRH,AhmadN.Reclamationofasalinesodicsoilbygypsumand犔犲狆狋狅犮犺犾狅犪犳狌狊犮犪[J].Geoderma,1996,
74:207217.
[5] QadirM,SteffensD,YanF,犲狋犪犾.ProtonreleasebyN2fixingplantroots:Apossiblecontributiontophytoremediationof
calcareoussodicsoils[J].PlantNutritionandSoilScience,2003,166:1422.
[6] QadirM,SteffensD,YanF,犲狋犪犾.Sodiumremovalfromacalcareoussalinesodicsoilthroughleachingandplantuptakedur
ingphytoremediation[J].LandDegradation&Development,2003,14:301307.
[7] 刘沛松,贾志宽,李军,等.宁南旱区草粮轮作系统中紫花苜蓿适宜利用年限研究[J].草业学报,2008,17(3):3139.
[8] SchubertS,YanF.Nitrateandammoniumnutritionofplants:effectsonacid/basebalanceandadaptationofrootcelplasma
lemmaHtATPase[J].PlantNutritionandSoilScience,1997,160:275281.
[9] 韩方虎,沈禹颖,王希,等.苜蓿草地土壤氮矿化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2):1117.
[10] 杨玉海,蒋平安.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理化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2):110113.
[11] 赵芸晨,秦嘉海.几种牧草对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壤改土培肥的效应研究[J].草业学报,2005,14(6):6366.
[12] 张国盛,黄高宝,张仁陟,等.种植苜蓿对黄绵土表土理化性质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3,12(5):8893.
[13] ToalME,YeomansCV,KilhamKS,犲狋犪犾.Areviewofrhizospherecarbonflowmodeling[J].PlantSoil,2000,222:263
281.
[14] SteerJ,HarrisJA.Shiftsinthemicrobialcommunityinrhizosphereandnonrhizospheresoilsduringthegrowthof犃犵狉狅狊狋犻狊
狊狋狅犾狅狀犻犳犲狉犪[J].SoilBiologyandBiochemistry,2000,32:869878.
[15]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6] McGrathSP,ShenZG,ZhaoFJ.Heavymetaluptakeandchemicalchangesintherhizosphereof犜犺犾犪狊狆犻犮犪犲狉狌犾犲狊犮犲狀狊and
犜犺犾犪狊狆犻狅犮犺狉狅犾犲狌犮狌犿grownincontaminatedsoils[J].PlantandSoil,1997,188:153159.
[17] 李从娟,马健,李彦.五种沙生植物根际土壤的盐分状况[J].生态学报,2009,29(9):46494655.
[18] 周萍,刘国彬,薛?.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草业学报,2009,18(2):11841193.
[19] 李志刚,侯扶江.黄土高原不同地形封育草地的土壤呼吸日动态与影响因子分析[J].草业学报,2010,19(1):4249.
[20] HinsingerP,PlassardC,TangC,犲狋犪犾.OriginsofrootmediatedpHchangesintherhizosphereandtheirresponsestoenvi
ronmentalconstraints:areview[J].PlantandSoil,2003,248:4359.
[21] CalbaH,JailardB,FalavierP,犲狋犪犾.AgaroseasasuitablesubstrateforuseinthestudyofAldynamicsintherhizosphere[J].
PlantandSoil,1996,178:6774.
[22] 张彦东,白尚斌.氮素形态对树木养分吸收和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20442048.
[23] 弋良朋,马健,李彦.不同土壤条件下荒漠盐生植物根际盐分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2007,44(6):11391143.
[24] SinhaBK,SinghNT.Saltdistributionaroundrootsofwheatunderdifferenttranspirationrates[J].PlantandSoil,1976,
44:141147.
[25] 蔺海明,贾恢先,张有福.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抑盐效应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3,12(4):5862.
[26] 史刚荣.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生态效应[J].生态学杂志,2004,23(1):97101.
[27] 牟晓杰,孙志高,王玲玲,等.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表现型翅碱蓬K、Ca、Mg含量与累积的季节变化[J].草业学报,2010,
19(3):177190.
[28] TedeschiA,BeltránA,AragüésR.IrrigationmanagementandhydrosalinitybalanceinasemiaridareaofthemiddleEbro
riverbasin(Spain)[J].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2001,49:3150.
[29] 弋良朋,马健,李彦.两种土壤条件下荒漠盐生植物根际系统养分分布的实验研究[J].中国沙漠,2008,28(3):443448.
[30] 张冈,周志宇,张彩萍.利用方式对盐渍化土壤中有机质和盐分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7,16(4):1520.
[31] DieffenbachA,MatznerE.InsitusoilsolutionchemistryintherhizosphereofmatureNorwayspruce(犘犻犮犲犪犪犫犻犲狊(L.)
Karst.)trees[J].PlantandSoil,2000,222:149161.
57第20卷第6期 草业学报2011年
犇狔狀犪犿犻犮狊狅犳狊狅犻犾狊犪犾狋犮狅狀狋犲狀狋犻狀狋犺犲狉犺犻狕狅狊狆犺犲狉犲狊狅犻犾狊狅犳犳狅狌狉狊犪犾狋狋狅犾犲狉犪狀狋犳狅狉犪犵犲狊狆犲犮犻犲狊
DONGLiping1,LIXianting1,CAOJing1,SUYibing2,DAILilan3,CHUJinpeng1
(1.KeyLaboratoryofAridandGrasslandEcology,SchoolofLifeScience,Lanzhou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2.School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LanzhouUniversity,
Lanzhou730000,China;3.LanzhouAgricultureScienceResearchCenter,
Lanzhou730000,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ArhizobagexperimenttoinvestigatethedynamicsofpHandsaltionsintherhizosphereandbulk
soilswasconductedoncalcareoussaltaffectedsoilsusingfoursalttolerantforagespeciesintheYinDairriga
tiondistrict,YongdengCountyofGansuprovince.ThepH,ECandconcentrationsofsixmajorsaltionsinthe
soilsoftestedforagespeciesdecreasedwithanextensionofincubationtime.TherewasasignificantlylowerpH
inrhizospheresoilsthanincorrespondingbulksoilsduringthegrowthperiodofaltestedplants,suchasXin
jiangdaye(犕犲犱犻犮犪犵狅狊犪狋犻狏犪cv.Xinjiangdaye),ZhonglanNo.1(犕.狊犪狋犻狏犪cv.ZhonglanNo.1),犛犲狊犫犪狀犻犪犮犪狀
狀犪犫犻狀犪and犘狌犮犮犻狀犲犾犾犻犪犮犺犻狀犪犿狆狅犲狀狊犻狊.ECwashigherinrhizospheresoilsthaninbulksoilsforaltestedplants
aftera90daygrowthperiod.Thedistributionofsaltionsintherhizosphereandbulksoilsshoweddifferent
changetrendsatdifferentincubationtimes.Ca2+andMg2+ wereenrichedintherhizospheresoilsatdifferent
growthstagesofaltestedplantsexceptXinjiangdayeatthe90daygrowthstage.Atthe60daygrowthstage,
K+concentrationintherhizospheresoilsof犛.犮犪狀狀犪犫犻狀犪decreased,butthenincreasedatsubsequentgrowth
stages.Fortheotherthreeforagespecies,K+ wasindeficitintherhizospheresoils.Na+andCl-concentra
tionsincreasedintherhizospheresoilsatdifferentgrowthstagesforaltestedplantsexceptXinjiangdayeand
ZhonglanNo.1atthe90daygrowthstage.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sixmajorsaltionsbetweenthe
rhizosphereandbulksoilsforaltestedplantsatthesamegrowthstage.TheNa+/Ca2+ andNa+/Mg2+
showedadecreasingtrendwithanextensionofincubationtime.ThisindicatedthatthedeficitofNa+inthe
soilswasmoreprofoundthanthoseofCa2+andMg2+,andthatNa2SO4andMgSO4wereenrichedintherhizo
spheresoilsofXinjiangdaye,whileNaClwasenrichedinrhizospheresoilsoftheotherthreeforagespecie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rhizosphere;solublesaltion;forage;saltaffectedsoil;phytoremediation
67 ACTAPRATACULTURAESINICA(2011) Vol.20,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