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ponse of Soil Microbe Flora to Simul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at a Plantation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对短期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
!"#$%&$%$(#)*
!!文章编号!$##$($)&""#$%##"(#"*$(#:
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对短期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刘彩霞$! 焦如珍$!! 董玉红$! 孙启武$! 李峰卿"! 周新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江西 分宜!VV::## #
收稿日期$ "#$(#V($#
基金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ElMM"#$"#": #
作者简介$ 刘彩霞" $)&)*# !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土壤微生物./(01,2$ 2;1,X,1$)&)9$:V.;70
!
通讯作者$
摘要!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 " 种氮形态 % 种施氮水平"c#%c$%c"%cV%c 分别代表 #%"#%#%:#%&# g6/40W"
/1
W$
!共 $# 个处理#研究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结果表明$沉降第 $ 年!高氮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
显著!氮处理时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波动较大+沉降 $ 年后!各处理的变化规律稳定!波动较小) $" 月份各处理间微
生物数量和细菌数量变化幅度较小%氮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故不宜在 $" 月采集土样) 氮沉降量影响微生物总量!
总体而言低氮处理促进微生物生长!最高氮处理抑制微生物生长!cj

`
(c" 或 cV 和 ck
V
W
(cV 处理微生物总量最
多) 不同微生物类群对氮沉降形态和沉降量的响应不同!土壤细菌的变化规律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低氮
处理时!硝态氮处理对细菌数量生长的影响大于铵态氮处理!" 种形态氮的c" 或cV 处理细菌数量最大) 铵态氮比
硝态氮更易影响真菌的生长!且cj

`
(c$ 和ck
V
W
(cV 处理真菌数量最多) 不同氮沉降形态对放线菌数量影响显
著!沉降 $ 年后高氮沉降量对放线菌生长略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杉木+土壤微生物+ 氮沉降+ 铵态氮+ 硝态氮+ 响应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C#&G*)&#*+6*-390*:#,-*01 2* 64I-12#."20*(#)%#G*&2*)12
1 D-1)212*)*+3$++*+9;(0*( %(+-4"%(1(
K65I(42Y4(
$
!L6-O92J*$0
$
!BO./M92*"01
$
!U5.842[9
$
! K6!$0123401
"
!+,O5W402*9(
"
"$.+@A@1B;4 C5AD,DD1D@E7B@ADBF
?H0,5,ADB1D,75!M@,O,56!$###)$! G4,51+ ".L4@G@5DB@7->!:&20192$L4@B@AQ75A@7-A7,20,;B7K@107<5DD7A,0<21D@H 5,DB76@5 H@Q7A,D,75 R1A1512F3@H KFAQB@1H Q21D@0@D4(
7H.c,DB76@5 271H,56AR@B@H@A,65@H 1D" 5,DB76@5 -7B015H % 2@N@2A1Ac#!c$! c"! cV 15H c 1DD4@H7A@A7-#!
"#! #! :# 15H &# g6/40
W"
/1
W$!
B@AQ@;D,N@2F.L4@B@A<2DA,5H,;1D@H D41D$ L4@-,BADF@1B7-5,DB76@5 H@Q7A,D,75!
4,64 5,DB76@5 2@N@241H 07B@A,65,-,;15D@-@;D75 D4@107<5D7-0,;B7K,12! D4@;4156@B156@7-7D4@BAR1A21B6@B.
L4@A@;75H F@1B7-5,DB76@5 H@Q7A,D,75! D4@B@R1A57B@01Bg1K2@H,-@B@5;@K@DR@@5 DB@1D0@5DA15H D4@;4156@B156@
R1AA012@B.L4@B@R1A57B@01Bg1K2@H,-@B@5;@K@DR@@5 12DB@1D0@5DA15H D4@;4156@B156@R1AA012@B,5 P@;@0(
K@B! A7R4@5 R@B@A@1B;4 D4@;4156,567-D7D120,;B7K,12! R@A47<2H 57D;72@;DA7,2A10Q2@A,5 P@;@0K@B.L4@5,(
DB76@5 H@Q7A,D,75 1-@;D0,;B77B615,A0A.C5 6@5@B12! 27R;75;@5DB1D,75 7-5,DB76@5 H@Q7A,D,75 41H QB707D,56@-@;D75
D4@6B7RD4! R4,2@D4@4,64@AD;75;@5DB1D,75 ,54,K,D@H ,Dcj

`
(c" 7BcV 15H ck
V
W
cV R@B@D4@7QD,012;75;@5DB1(
D,75A-7BD4@6B7RD4 7-D7D120,;B7K,12.L4@0,;B7K@107<5DB@AQ75H@H D7cDB@1D0@5D,5 126B7N1B,@H K@;1D7D120,;B7K,12.?DD4@K@6,55,567-51D林!业!科!学!研!究 第 "& 卷
107<5D7-K1;D@B,1D415 10075,<0H,H.c" 15H cV R@B@D4@7QD,012;75;@5DB1D,75A-7BD4@6B7RD4 7-K1;D@B,1.L4@
27R;75;@5DB1D,75 7-5,DB76@5 H@Q7A,D,75 41H QB707D,56@-@;D75 D4@6B7RD4 7--<56,! R4,2@4,64 ;75;@5DB1D,75 ,54,K,(
D@H ,D.cj

`
(c$ 15H ck
V
W
cV R@B@D4@7QD,012;75;@5DB1D,75A-7BD4@6B7RD4 7--<56,.?0075,<05,DB76@5 H@Q7A,(
D,75 41H 6B@1D@B@-@;DA75 D4@107<5D7--<56,D415 5,DB1D@H,H.?-D@B75@F@1B7-5,DB76@5 H@Q7A,D,75! 4,64 5,DB76@5
A2,64D2FQB707D@D4@6B7RD4 7-1;D,570F;@A.
;#< $*0.&$ I900401*(C4( :(0)$":(&(+ A7,20,;B7K@+ 5,DB76@5 H@Q7A,D,75+ 10075,15,DB76@5+ 5,DB1D@5,DB76@5+ B@(
AQ75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农业生产
排放到大气中的氮不断增加!导致氮沉降量升高,$- !
由此引发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
注," WV- ) 较高的氮沉降能引起土壤盐基饱和度以及
土壤 Qj的下降!导致某些对植物有害金属元素的
活化,- !还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 !影响凋落物分
解过程和细根周转过程,:- !尤其是它直接或间接影
响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活动能力!改变土
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W)- !进而对土壤中物质
转化及营养物质有效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目前!关
于氮沉降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较多!但未得出
一致性结论!并且关于不同氮沉降形态对林木土壤
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报道较少) 国外方面多以长期氮
沉降"
)
:1#研究为主," W!*- !氮沉降量研究范围多集
中在 # $%# g6/40W"/1W$,$# W$$-等大尺度的研究
上) f12@5AD@,5等,$"-发现! 真菌与细菌数量之比随
氮沉降水平的增加而减少+EB@F等,*-发现! 氮沉降
增加使真菌减少!但对细菌影响不显著+i745A75
等,$V-发现!氮沉降量增加可增加微生物数量和微生
物活性) 国内方面研究氮沉降的周期较短!模拟沉
降物多为cj

ck
V
!薛瞡花等,$-以树种荷木%锥栗和
黄果厚壳桂的 $ 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沉降 $# 个月
后!土壤细菌数量始终随着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真菌数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减少+刘蔚秋等,$%-
在施氮 " 1后分析得出!细菌受到氮沉降的抑制!真
菌数量明显下降!总体土壤微生物数量丰度下降)
本研究试验周期设定为 " 1!沉降范围为 # &#
g6/40
W"
/1
W$
!与前人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将氮
沉降细化为铵态氮沉降和硝态氮沉降+沉降量梯度
划分更为细致!易找出微生物区系变化的拐点!得出
更有说服力的数据!并将试验区域设定在杉木"I902
0401*(C4( :(0)$":(&( "J10K.#j77g#林地中) 江西
省九江*鹰潭的观测站得出的年氮沉降量约为 $%.
" :".: g6/40
W",$: W$*-
!因此!试验中的模拟沉降
浓度设定为 # &# g6/40W"/1W$) 试验地选在江
西省分宜县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山下林场!研究氮
沉降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期指导氮
饱和的即时调控和适时治理!为进一步探讨氮饱和
条件下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样地位于江西省大岗山东北侧的山下林
场"$$aV#b $$a%b/!"*aV#b "*a%bc#!该地区
属低山丘陵地貌!母岩以千枚岩为主!土壤为黄%红
壤!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日最高气温 V).) d!
最低气温 W&.V d!年均气温 $*.) d!年降水量
$ %)V.* 00!集中在 ** 月!无霜期为 ":& H)
=.?>样地设置和样品采集
"#$V 年 % 月!在约 $ 40" 的杉木林中""#$$ 年 $
月造林#建立 V# 个 $ 0Z$ 0的样方!每个样地间隔
V 0的缓冲带!在 V# 个样地中进行 " 种氮形态"C$
cj
`

c和 C$ ckW
V
c#的模拟沉降试验!每种氮形态
设置 % 种氮处理"c# "对照#%c$ ""# g6/40W"/
1
W$
#%c""# g6/40
W"
/1
W$
#%cV":# g6/40
W"
/
1
W$
#%c"&# g6/40
W"
/1
W$
##!每种氮处理设 V 个
重复) 根据微生物活性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将年氮
沉降量均分成 % 等份!于 "#$V%"#$ 年的 %%:%*%)%
$$ 月中旬分别沉降到样地中,*! $& W"#- !试验周期为
" 1) 具体方法是$将各处理所需氮肥溶解于 "## 0J
蒸馏水中!用喷雾器在该处理样方上均匀喷洒!对照
只喷同等量的清水,"$- )
沉降 $ 个月后开始用土钻采集土壤样品!分别
在 "#$V 年的 :%&%$#%$" 月和 "#$ 年的 : 月和 $# 月
采集土壤样品!研究氮沉降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区系
的动态变化) 取土深度为 # "# ;0!每个样方 V 点
采集土壤混合!挑去根系%石块及其他杂质!d条件
下保存!并尽快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A>测定方法
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测定采用稀释平板
"*"
第 " 期 刘彩霞等$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对短期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法!细菌分离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分离
采用改良的高氏 $ 号培养基!真菌分离用马丁氏培
养基)
=.B>统计分析
借助 >U>>$).# 软件!进行 ?ckn?分析!用
P<5;15多重检验法检验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在各
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
"!结果与分析
?.=>氮沉降对微生物总量的影响
由图 $ 可知$"#$V 年 : 月各处理间微生物总量
的最大值为 V.)) Z$#* ;-$#
*
;-W$
!与对照相比其变化幅度为 WV.V=
:."=+"#$V 年 & 月微生物总量最大值为 $.%) Z
$#
*
;-W$
!最小值为 .$$ Z$#: ;-度为W"*.#= "*V.&=+"#$V 年 $# 月微生物总量
的最大值为 V.V# Z$#* ;-$#
*
;-W$
!变化幅度为 W"*.)= $&"h=+"#$V
年 $" 月微生物总量最大值为 $.# Z$#* ;-最小值为 %.$* Z$#: ;-$".*=!其中!$" 月的微生物含量较低!受氮形态
和氮浓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研究微生物数量的采
样时间不宜选择在 $" 月) 沉降第 $ 年的其它月份!
微生物总量受氮沉降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沉降 $ 年
后其变化波动较小)
沉降铵态氮时!相同时间不同氮处理的微生物
总量变化趋势不同!但总变化趋势中 c" 或 cV 处理
的微生物总量较大!所有铵态氮处理中!"#$V 年 :
月的铵态氮 cV 处理的微生物总量最大!其值为
Vh)) Z$#
*
;-W$
+持续沉降 $ 1后"即 "#$ 年始#
微生物总量变化波动较小) 随着铵态氮施氮量的增
加!微生物总量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与对
照相比!不同时间最高施氮量的微生物总量降低了
:.$= VhV=) 沉降铵态氮时!"#$V 年 : 月的微
生物总量显著高于 "#$ 年 : 月!即沉降铵态氮 $ 年
后土壤中微生物总量降低!且 cV 处理的减少量最
多!其差值为 Vh## Z$#* ;-沉降硝态氮时!硝态氮处理对微生物总量影响
较显著) 总体来看!微生物总量随硝态氮氮沉降量
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但会出现不稳定的波动+各沉
降时间cV 处理微生物总量较大!硝态氮处理中以
"#$V 年 $# 月的微生物总量最大!其值为 V.V# Z$#*
;-W$
+最高施氮量的微生物总量比对照低 V.:=
V%.%=) 与铵态氮相同!沉降硝态氮 $ 年后土壤
中微生物数量降低!c" 处理减少量最多!差值为
$h)" Z$#
*
;-W$
) "#$V 年 $# 月微生物总量变化
波动较大!可能是受降雨量的影响!$# 月份土壤的
平均含水量高达 V=!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图 $!不同时间不同氮沉降处理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影响"1.K.;是指同一时间不同氮处理的差异显著性Fr#.#%!下同#
?.?>氮沉降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氮沉降对土壤中细菌数量的影响!由图 "
可知$土壤中细菌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与微生物总
量的变化趋势相同!主要是由于细菌是土壤微生物
中的主要菌群!它的变化会引起微生物总量的变化!
但 $" 月各处理的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故该研究不
宜在 $" 月进行土壤采样) 铵态氮处理中!"#$V 年 :
月cV 处理细菌数量最大!为 V.)* Z$#* ;-硝态氮处理中!"#$V 年 $# 月 cV 处理细菌数量最
大!为 V."% Z$#* ;-理的细菌数量较低)
沉降铵态氮时!沉降第 $ 年细菌总量受氮沉降
量影响较显著!沉降 $ 年后变化趋于平缓+"#$V 年 :
月细菌数量明显高于 "#$ 年 : 月!且铵态氮 cV 处
V*"
林!业!科!学!研!究 第 "& 卷
理的细菌减少量最多!其差值为 V.#" Z$#* ;-6
W$
) 沉降硝态氮时!细菌数量对硝态氮浓度变化较
敏感!与铵态氮相同!沉降 $ 年后硝态氮也降低了土
壤中的细菌数量!c" 处理的细菌减少量最多!差值
为 $.)* Z$#* ;-受到硝态氮的影响)
图 "!不同时间不同氮沉降处理对杉木林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
"."."!氮沉降对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影响!从图 V
可知$"#$V 年 : 月各处理的真菌数总量变化幅度为
WV:.V= $*$.:=!"#$V 年 & 月为 WVV.:=
*:h%=!"#$V 年 $# 月为 W"."= :$.=!"#$V 年
$" 月为W#.#"= )).#%=!因此!沉降第 $ 年真菌
数量受氮沉降量的影响均较显著!沉降 $ 年后其变
化趋势趋于平缓)
图 V!不同时间不同氮沉降处理对杉木林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
沉降铵态氮时!真菌数量随氮沉降量的增加呈
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c$ 处理真菌数量较大) 铵态
氮处理中!"#$V 年 : 月c$ 处理的真菌数量最大!为
".%: Z$#
%
;-W$
!即铵态氮的 c$ 沉降量有利于
土壤真菌的生长) 不同时间最高氮沉降处理的土壤
真菌数量比对照低 V.$= V:.V=) S<@等,""-研究
表明!氮沉降量的增加对真菌数量具有显著的抑制
效应) 本研究中!虽表现出抑制作用!但不显著!这
可能是由于植被覆盖%土壤 Qj值%土壤养分等条件
的差异,"V W"- )
不同硝态氮沉降处理的真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
致!变化幅度较小) 硝态氮 cV 处理的真菌数量较
大!且硝态氮最高浓度沉降处理的真菌数量与对照
近似) 因此!相同氮沉降量的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易
影响真菌生长) 沉降 $ 年后铵态氮降低了土壤中的
真菌数量!铵态氮 c$ 处理的差值最大!为 ".$ Z
$#
%
;-W$
) 沉降硝态氮时!随着沉降时间的变
化!氮浓度对真菌数量的影响程度降低) 沉降 $ 年
后!硝态氮 cV 处理的真菌数量减少最多!差值为
*h*) Z$#

;-W$
)
".".V!氮沉降对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由图
可知$沉降铵态氮时!不同时间氮沉降量对放线菌
数量的影响不同!但总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
各处理的放线菌数量大部分高于对照) 沉降硝态氮
时!放线菌数量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沉降第 $ 年""#$V 年#最高氮沉降量的放线菌数量
低于对照!沉降 $ 年后""#$ 年#硝态氮 c 处理的
放线菌数量高于对照) 氮形态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 " 期 刘彩霞等$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对短期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差异显著)
图 !不同时间不同氮沉降处理对杉木林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V!结论
"$#沉降第 $ 年!高氮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较显著!氮处理时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波动较大+沉降
$ 年后!各处理的变化规律稳定!波动较小!即长期
氮沉降所得结论更具准确性)
""#$" 月份各处理间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的
变化幅度较小!氮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因此!研究
微生物总量及细菌数量的变化时不宜在 $" 月采集
土壤样品)
"V#氮沉降量影响微生物总量!低氮处理促进
微生物总量的生长!高氮处理抑制微生物总量的生
长!cj

`
(c" 或 cV 和 ck
V
W
(cV 处理微生物总量
最大)
"#土壤中细菌数量随氮沉降的变化规律与微
生物总量的变化规律一致) 低氮处理时!硝态氮对
细菌生长的影响大于铵态氮!" 种形态氮的 c" 或
cV 处理细菌数量最大)
"%#真菌的变化趋势随氮沉降量的增加先上升
再下降!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易影响真菌的生长!且
cj

`
(c$ 和ck
V
W
(cV 处理真菌数量较大)
":#不同氮沉降形态对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
从整体变化可知!沉降 $ 年后高氮沉降量对放线菌
生长略有促进作用)
!讨论
土壤细菌可以分解各种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
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氮沉降增加了土壤中的氮营
养!为细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因此!一定
浓度的施氮处理可促进细菌的生长) 这一试验结果
与薛瞡花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在高 c水平下!
氮增加改变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有效性!也改变了
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模式!最终导致细菌数量的
减少,$- )
土壤真菌是土壤微生物的组成部分!所有的真
菌都是异养型!以有机质为碳源!且土壤中的真菌主
要分布在植物根系较多的土壤中) 氮沉降能影响真
菌数量的变化!其原因可能为氮沉降能增加土壤有
机质含量,"% W":- !导致土壤 Qj值下降,)!"*- !土壤中真
菌分泌物含量也增加,"&- !最终造成真菌生物量的增
加或其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EB@F等,*-在哈佛森林的
长期施氮研究中发现!在阔叶林和松林的施肥样地
中的真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样地低 "*= :$=和
"= :)=) f12@5AD@,5 等,$"-在美国 V 个长期施
氮样地中的 " 个样地发现!施氮明显减少了土壤微
生物量) 本研究发现!低 c水平能促进真菌数量增
加+而高c水平抑制了真菌数量的增加!这均与前人
的研究结果一致)
放线菌亦参与各种有机质的分解!特别是对较
难分解的有机质"纤维素%木质素#的分解起着重要
的作用,$- ) 土壤放线菌数量随着 c沉降量的升高
呈现出非线性变化!即先增加后减少!沉降后期 " 种
氮形态高c沉降的放线菌数量均略比对照的高!即
高c沉降利于放线菌的生长)
参考文献!
,$- 周国逸!闫俊华.鼎湖山区域大气降水特征和物质元素输入对
森林生态系统存在和发育的影响 ,i-.生态学报! "##$! "$
"$"#$ "##" W"#$".
,"- M1,l! f< i! G21Bg Ge! $&(:.LB1H@7-A15H D4B@A472HA,5 D4@
@-@;DA7-5,DB76@5 1HH,D,75 75 K,7H,N@BA,DF15H @;7AFAD@0-<5;D,75,56$
@N,H@5;@-B70,55@Be75672,1TB1AA215HA,i-.T27K12G4156@M,727(
6F! "#$#! $:"$#$ V%& WV*".
%*"
林!业!科!学!研!究 第 "& 卷
,V- m@56Pj! J,Ji! E14@FLi! $&(:./-@;DA7-5,DB76@5 1HH,D,75 75
N@6@D1D,75 15H @;7AFAD@0;1BK75 ,5 1A@0,(1B,H 6B1AA215H,i-.M,7(
6@7;4@0,ADBF! "#$#! )&"$ WV#$ $&% W$)V.
,- E7AD@Bcf! j132@DUf! c,;72A75 i?! $&(:.C75 2@1;4,56-B701
A<61B01Q2@-7B@AD,5 B@AQ75A@D71;,H,;H@Q7A,D,75 15H 5,DB,-,;1D,75
,i-.f1D@B! ?,B! 15H >7,2U72W":$.
,%- 樊后保! 袁颖红!王!强!等.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
和全氮的影响,i-.福建林学院学报! "##*! "*"$#$ $ W:.
,:- 邓小文!韩士杰.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影响,i-.
生态学杂志! "##*! ":"$##$ $:"" W$:"*.
,*- EB@F> P! I57Be! U1B@5DiJ! $&(:.G4B75,;5,DB76@5 @5B,;40@5D
1-@;DAD4@ADB<;DD@0Q@B1D@41BHR77H 15H Q,5@-7B@ADA,i-.E7B@AD/;7276F15H e15(
16@0@5D! "##! $):"$#$ $%) W$*$.
,&- 鲁显楷!莫江明!董少峰.氮沉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i-.
生态学报! "##&! "&"$$#$ %%V" W%%&.
,)- m@;40@,AD@B(M72D@5AD@B5 >!e,;4@2I!U-@-@Be.>7,20,;B7K,12;70(
0<5,DFADB<;D07AQ4@B,;5,DB76@5 H@Q7A,D,75,i-.U215D15H A7,2! "#$$! VV"$ W
"#$ V* W%#.
,$#- G70QD75 i/! f1DB! ?B2@5@U7BD@7A7,20,;B7K,12K,701AA15H ;700<5,DF;70Q7A,D,75 D7;4B75,;5,DB7(
6@5 1HH,D,75A1Dj1BN1BH -7B@AD,i-.E7B@AD/;7276F15H e1516@(
0@5D! "##! $):"$#$ $V W$%&.
,$$- I1F@iU! j1BD> G.G70Q@D,D,75 -7B5,DB76@5 K@DR@@5 Q215DA15H
A7,20,;B77B615,A0A,i-.LB@5HA,5 /;7276Fq/N72"#$ $V) W$V.
,$"- f12@5AD@,5 eP./-@;DA7-,5;B@1A@H 5,DB76@5 H@Q7A,D,75 75 -7B@AD
A7,25,DB76@5 ;F;2,5615H 0,;B7K,12;700<5,DFADB<;D410$P,$V- i745A75 P! J@1g@i+! J@@i?! $&(:.G4156@A,5 A7,20,;B7K,12
K,701AA15H 0,;B7K,121;D,N,D,@A,5 B@AQ75A@D7* F@1BAA,0<21D@H
Q72/5N,B750@5D12U72,$- 薛瞡花! 莫江明! 李!炯! 等.土壤微生物数量对模拟氮沉降
增加的早期响应,i-.广西植物! "##*! "*""#$ $* W$*).
,$%- 刘蔚秋! 刘滨扬! 王!江! 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
模拟大气氮沉降的响应 ,i-.生态学报! "#$# "* #$ $:)$
W$:)&.
,$:- 王体健! 刘!倩! 赵!恒! 等.江西红壤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大
气氮沉降通量的研究 ,i-.土壤学报! "##&! % "" #$ "&#
W"&*.
,$*- 陈能汪! 洪华生! 肖!健! 等.九龙江流域大气氮干沉降,i-.
生态学报! "##:! ":"&#$ ":#" W":#*.
,$&- J,E! J,< e! J,m! $&(:.G4156@A,5 A7,20,;B7K,12K,701AA15H
-<5;D,7512H,N@BA,DFR,D4 15,DB76@5 6B1H,@5D,5 A7,2;72<05A,i-.
?QQ2,@H >7,2/;7276F! "#$V! :$ $ W:.
,$)- e16,2?j! ?K@BiP! G! $&(:./;7AFAD@0B@AQ75A@D7
$% F@1BA7-;4B75,;5,DB76@5 1HH,D,75A1DD4@j1BN1BH E7B@ADJL/+!
e1AA1;4^?,i-.E7B@AD/;7276F15H e1516@0@5D! "##!
$):"$#$ * W"&.
,"#- n@5D@B@1+L! TB7-015 Ue! n@B;47DJn! $&(:.TB7AA5,DB76@5
QB7;@AAB1D@A,5 D@0Q@B1D@-7B@ADA7,2A@X4,K,D,56AF0QD70A7-5,DB7(
6@5 A1D"$#$ $") W$".
,"$- 李德军!莫江明!方运霆!等.木本植物对高氮沉降的生理生态
响应,i-.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 &" W&&.
,""- S<@ij!e7ie!J,i!$&(:.L4@A47BDWD@B0B@AQ75A@7-A7,20,(
;B77B615,A05<0K@BD7A,0<21D@H 5,DB76@5 H@Q7A,D,75,i-.T<,41,1!
"##*! "*""#$ $* W$*).
,"V- e7F@BGJ! P7KKAEG! I1B2Pe.U4F276@5@D,;H,N@BA,DF7-D4@
K1;D@B,12;700<5,DF-B7010,;B7K,1201D1D15 1;D,N@! 4FHB7D4@B012
N@5DAFAD@0! J7,4,>@107<5D! j1R1,,i-.?QQ2,@H 15H @5N,B75(
0@5D120,;B7K,7276F! $))%! :$"#$ $%%% W$%:".
,"- i745A75 Pf.c,DB76@5 B@D@5D,75 ,5 -7B@ADA7,2A,i-.i7N,B750@5D12t<12,DF! $))"! "$"$#$ $ W$".
,"%- n15 P,@Q@5 JL?! J,2@Ag7N/?! UB@6,D3@BI>! $&(:.>,0<21D@H
5,DB76@5 H@Q7A,D,75 ;1H15;@7-1BK;700<5,DFADB<;D"#$#! $V"%#$ :&V W:)%.
,":- 蔡祖凯.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纤维素酶活
性的影响,P-.福建$ 福建农林大学! "#$#.
,"*- 王晶苑! 张心昱! 温学发! 等.氮沉降对森林土壤有机质和凋
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i-.生态学报! "#$V! VV
"%#$ $VV* W$V:.
,"&- L;B@1A@H 5,DB76@5 H@Q7A,D,75 75 $%cDB1;@BB@D@5D,75 ,5 1D@0Q@B1D@
72H -,@2H$ A@1A7512DB@5HA,i-.T27K12;4156@K,7276F! "##)! $%
"$"#$ "&&% W"&)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