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Present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Situation of Cochineal Insects in the World

世界胭脂虫的研究和利用概况



全 文 :  收稿日期 : 2002204205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部基础性专项基金“资源昆虫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的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 : 张忠和 (19702) ,男 ,贵州兴义人 ,助理研究员 ,博士生 ,主要从事资源昆虫培育工作.3 本文在完成过程中得到陈晓鸣研究员与冯颖研究员的大力帮助和指导 ,特此致谢 !
  文章编号 : 100121498 (2002) 0620719208
世界胭脂虫的研究和利用概况 3
张忠和 , 石 雷 , 徐珑峰 , 王自力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216)
摘要 : 对胭脂虫的分类学、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培育及加工利用等方面近 30 a 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
述。胭脂虫共有 9 种 ,其中具重要经济价值的为 Dactylopius coccus Costa ;发育起点温度为 16. 7 ℃,近
30 ℃时发育最快 ,其发育、存活及繁殖的理想温度为 26  30 ℃,在胭脂虫培育地区 ,降水是影响胭脂
虫自然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 ;用胭脂虫干体加工生产的胭脂红色素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制药
业。胭脂虫的寄主仙人掌也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可果用、菜用、药用及作为牲畜饲料。秘鲁为胭脂
虫的主产国 ,现采用大棚培育胭脂虫的方法。本文同时展望了胭脂虫生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 胭脂虫 ; 仙人掌 ; 天然色素
中图分类号 : S75918  Q969. 9      文献标识码 :A
胭脂虫 (Cochineal)是一类能生产天然红色素的珍贵资源昆虫 ,属同翅目 ( Homoptera) ,粉蚧
总科 (Pseudococcoidea) ,洋红蚧科 (Dactylopiidae) ,洋红蚧属 ( Dactylopius) [1 ] ,原产于墨西哥和中
美洲 ,寄主为仙人掌类植物。胭脂虫体含胭脂红酸 (C22H20O13) ,用其干体加工生产的胭脂红是
优质的蒽醌类色素 ,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 ,国际市场价已达到 530 美元·
kg - 1。现世界胭脂虫的主产国是秘鲁 ,年生产能力为 800 t 左右 ,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
80 %以上 ,其次为加那利群岛 ,南非、墨西哥、智利现也在大力发展胭脂虫产业[2 ] ,胭脂虫干虫
的价格现基本稳定在 13 美元·kg - 1。洋红蚧属共有 9 个种 ,国外生产中饲养用以制取胭脂红
的主要为 Dactilopius coccus Costa [2 ,3 ] 。我国无胭脂虫的天然分布 ,2000 年从国外引入 ,现已在
云南省多个地方繁殖。
1  世界胭脂虫产业的发展历史
胭脂虫很早就被人类所认识。15 世纪初 ,当西班牙人征服了墨西哥时 ,他们发现当地印
第安人有一种具有几百年历史的染料工业 ,染料来源于胭脂虫。印第安人将胭脂虫分为两类 :
“真正胭脂虫”和“野生胭脂虫”。“真正胭脂虫”是胭脂虫种类中最大的一种 ,其所含色素是其
它种的两倍。从那时起 ,这种胭脂虫由于它的经济重要性而被人工培养并保护起来。为了在
其它国家建立胭脂虫产业 ,西班牙人将寄主植物及胭脂虫引入到中南美洲及西班牙的部分地
区。在 16、17 世纪 ,西班牙人在胭脂红工业中占有垄断地位 ,并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 ,以防
止将活性材料走私到其它非他们的殖民地国家中。然而 ,胭脂虫后来还是被引入到了其它国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 (6) :719  726
Forest Research
家 ,如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斯里兰卡等[2 ,3 ] 。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色素特别是天然色素的利用越来越多 ,胭脂红色素在食品着色、染
料、化妆品等行业的用量越来越大 ,并发展成为一种颇具规模的产业。但是 ,后来人工合成的
煤焦油类染料出现 ,由于其成本低廉 ,很快占领了染料 —色素市场 ,天然色素的价格一落千丈 ,
胭脂虫业迅速衰退。后来发现煤焦油类染料对人类健康具有毒害作用 ,有的甚至有致癌作用 ,
因而被许多国家明令禁止使用 ,天然色素又以其特有的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 ,特别是近几年
来 ,随着“回归自然热”的兴起 ,西方食品商不断推出含有天然色素的加工食品 ,天然色素市场
价格空前上涨。目前各种天然色素在世界市场中的年销售额估计已达几十亿美元 ,虽然天然
红色素可由多种物质提取 ,但仍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胭脂红作为一种优质的天然红色素 ,需
求剧增 ,价格日高 ,促使胭脂虫业再度兴起 ,当前胭脂红的国际市场价已达到 530 美元·
kg - 1 [3  5 ] 。
由于胭脂红价格的提升 ,许多胭脂虫的主产国又纷纷扩大胭脂虫的生产 ,秘鲁 1999 年向
国际市场出口了近 800 t 胭脂虫 ,其它国家如南非、墨西哥、智利等现也在大力发展胭脂虫产
业。欧洲、日本和美国是胭脂虫的主要购买者。
2  世界胭脂虫的研究现状
2. 1  形态学及分类学
De Lotto 的分类如表 1[3 ,6 ] 。
林奈[3 ] 将商业用的胭脂虫种命名为 Coccus cacti Costa [3 ,6 ] 将它放入 Dactylopius 属中。
Green[3 ,6 ]将该科的所有种都归到 Coccus 属中。Ferris[3 ,6 ]在北美鉴定了 4 个种 ,并绘了图及作
了简要的描述。Mann[3 ,6 ]鉴定了 7 个种 ,并对每个种的分布及寄主种类进行了描述 ,但没有作
图 ,有些种被后来的学者认为是同一个种。De Lotto[3 ,6 ]将洋红蚧科归结为 1 个属 ,9 个种 ,其中
5 个种是以前已经描述过的 ,另外 4 个种是他新命名的新种 ,他对这 4 个种都作了图并作了详
尽的描述。Karny[3 ,6 ,7 ]对 9 种胭脂虫 (其中 4 种为新种)的形态、命名、寄主、产地等进行了详细
的研究。Moran[3 ,6 ,7 ]对洋红蚧属的 9 个种 (原产地均为新大陆) 进行了形态描述。Macgre2
gor[3 ,6 ,7 ]等对洋红蚧科进行了编目 ,并描述了 5 种胭脂虫。Guerra[3 ,6 ,7 ]对洋红蚧属的 9 个种的
雌成虫重新进行了描述 ,并绘了图 ,同时就形态上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洋红蚧属
的系统发育图谱。现大多数期刊以 De Lotto 的分类为标准。
2. 2  生物学
Marin 和 Cisneros[8 ]对 D. coccus 的各个发育阶段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认为在 16. 5 ℃及 80 %
 86 %相对湿度条件下 ,该昆虫卵在 15  20 min 内孵化 ,若虫 2 d 后开始移动 ,固定后 20  23
d 蜕皮 ,2 龄雄若虫虫期为 13  18 d ,然后结茧化蛹 ,18  22 d 后羽化 ,2 龄雌若虫蜕皮后直接
进入成虫期 ,雌成虫平均产卵 419 (293  586) 粒 ,成虫期为 3 d ,从卵到成虫死亡约 51  63 d。
Moran[9 ]提出了洋红蚧属 9 个种的生活史概况。Gilreath[10 ]系统地研究了 D. conf usus 的生活史、
生殖力 ,该虫在 26 ℃时每雌产卵 618 粒 ,22 ℃则为 413 粒 ,相应的孵化数分别为 201 和 141 ,世代
历期分别为 61 d 和 88 d。Zimmermann 和Moran[3]研究了 D. opuntiae 及 D. austrinus 两个种的扩散
情况。Guerra 与 Kosztarab[3]对 D. coccus 的各个发育阶段、生殖情况、扩散等也进行了研究。Al2
varez 和 Haro [11 ,12]等对 D. ceylonicus 进行了系统的描述。
027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5 卷
表 1  胭脂虫的分类
种名
形态特征(雌成虫)
外形 背面 腹面
Dactylopius austrinus
De Letto
体卵形 , 3. 0  4. 5
mm长 ,2. 0  3. 2 mm
宽 ,呈明亮褐红色 ,
全体被棉花状物质。
宽边孔成群 ,头部14  20 群 ,每群3
 4 孔 ,胸部 150  220 群 ,绝大多数
群具 3 ,4 或 5 孔 ,腹部 110  220 群 ,
每群多达 20 孔。全身刚毛不是很
多 ,最后腹节最多也最大 ,越到头部
刚毛越小、越稀。肛环椭圆形 ,240
 418μm宽 ,170  220μm 长 ,具 25
 30 宽边孔群 ,每群多的达 12 孔。
复眼直径 85  88μm ,两复眼距 492
 960μm。触角 6 节 ,极少 7 节 ,190
 383μm长 ,触角间距 121  332μm。
下唇瓣 3 节 ,200  486μm 长 ,300  
467μm宽。足短而细 ,爪常无齿。刚
毛同背面。
D. ceylonicus ( Green) 体圆形 ,深紫褐色 ,2.
3  4. 0 mm 长 ,1. 5  
3. 5 mm宽 ,密被白色
蜡丝。
宽边孔单独或成群 ,头部 14  15
群 ,多数 2 或 3 孔 ,胸部中央 70  
100 群 ,绝大多数群具 2、3 或 4 孔 ,
腹部 120  150 群 ,每群多达 8 孔。
全身刚毛很多 ,均匀分布 ,刚毛短 ,
柱状 ,秃顶 ,基部膨大 ,头部刚毛比
腹部小。肛环椭圆形 ,124  192μm
宽 ,83  116μm长 ,周边有刚毛。
复眼直径 37. 5  59. 5μm ,两复眼距
380  533μm。触角 6 节 ,短 ,119  
195μm 长 ,触角间距 85  175μm。
下唇瓣三角形 ,99  180μm 长 ,119
 170μm 宽。足短而粗 ,爪常无齿。
刚毛同背面。
D. coccus Costa 体球形 ,暗紫红色 ,
4. 0  6. 0 mm 长 ,
3. 0  4. 5 mm 宽 ,3. 8
 4. 2 mm 高 ,重达
40  47 mg ,体密被
白色蜡粉。
宽边孔常成群 ,头部 30  37 群 ,每
群多的达 15 孔 ,胸部 90  130 群 ,
每群具 25 或 30 孔 ,腹部约 100 群 ,
每群多达 30 孔。全身刚毛稀少 ,
最后腹节较多 ,头胸部刚毛顶细 ,
腹部的秃。肛环宽椭圆形 ,180  
270μm 宽 ,155  164μm 长 ,周边具
25  30 宽边孔群及少数刚毛。
复眼直径 39. 5  46. 5μm ,两复眼距
1. 5  2. 5 mm。触角 7 节 ,242  330
μm长 ,有的个体 3、4 节分节不明显 ,
触角间距 283  290μm。下唇瓣三
角形 ,3 节 ,256  302μm 长 ,147  
189μm 宽。足短而粗 , 爪常无齿。
刚毛同背面 ,稀少。
D. confertus De Lotto 体卵形 , 1. 5  2. 5
mm 长 , 1. 1  1. 8
mm 宽。
宽边孔单个或成群 ,头部 7  15 群 ,
每群 2  11 孔 ,胸部 85  170 群 ,每
群具 2  19 孔 ,腹部约 200 群 ,每群
多达 20 孔。全身刚毛稀少 ,圆柱形
或毛发形 ,最后腹节刚毛较大 ,头胸
部的小。肛环椭圆形 ,104  123μm
宽 ,43  92. 2μm 长 ,周边具 8  20
宽边孔群及极少数刚毛。
复眼直径 42. 8  49. 9μm ,两复眼距
154  565μm。触角 7 节 ,92. 8  159
μm 长 ,5、6 节分节不明显 ,触角间距
73. 8  246μm。下唇瓣 3 节 ,135  
159μm 长 ,104  209μm 宽。足短而
粗 ,有的个体爪有小齿。刚毛同背
面。
D. confusus ( Cock2
erell)
体卵形 , 2. 5  3. 0
mm 长 , 1. 5  2. 0
mm 宽 , 1. 0  1. 4
mm 高 ,体密被白色
棉状蜡丝 ,多个虫的
蜡丝常融合在一起 ,
形成棉球状 ,虫体紫
红色。
宽边孔单个或成群 ,头部 25  30
群 ,每群 4  6 孔 ,胸部约 125 群 ,
每群具 4  6 孔 ,腹部约 200 群 ,每
群多达 30 孔。腹部刚毛多且大 ,
头部少而短 ,最后腹节刚毛短 ,圆
柱状 ,秃顶。肛环椭圆形 , 104  
178μm 宽 ,85  116μm 长 ,周边具
5  9 宽边孔群及少数刚毛。
复眼突出 ,直径 49  51μm ,两复眼
距 430  450μm。触角 7 节 ,119  
175μm 长 ,一些个体 3、4 节分节不明
显 ,触角间距 123  264μm。下唇瓣
三角形 ,147  160μm 长 ,166  209
μm宽。足中等粗 ,爪无小齿。刚毛
同背面。
127第 6 期 张忠和等 :世界胭脂虫的研究和利用概况
续表 1
种名
形态特征 (雌成虫)
外形 背面 腹面
D. opuntiae ( Cock2
erell)
体卵形 , 2. 1  2. 3
mm 长 , 1. 4  1. 7
mm 宽 , 1. 3  1. 5
mm 高 ,体密被白色
棉状蜡丝 ,虫体紫红
色。
宽边孔成群 ,头部 15  20 群 ,每群
2  4 孔 ,胸部约 110 群 ,每群具 2
 4 孔 ,腹部约 200 群 ,每群多达 20
孔。全身密被刚毛 ,刚毛短 ,圆柱
形 ,秃顶 ,全身刚毛大小和形状相
似。肛环椭圆形 ,135  165μm 宽 ,
89  100μm 长 ,周边具 7  15 宽
边孔群及少数刚毛。
复眼不太明显 ,直径 36  41μm ,两
复眼距 457  650μm。触角 7 节 ,102
 126μm 长 ,一些个体 3、4 节分节不
明显 ,触角间距 119  180μm。下唇
瓣三角形 ,52  56μm 长 ,46  52μm
宽。足短而粗 ,爪无小齿。刚毛同
背面 ,但稀少。
D. salmianus De Lotto 体球形 , 稀被细蜡
丝 ,体长可达 3 mm。
宽边孔群很少 ,头部 4  8 群 ,每群
多数为 2 孔 ,极少为 3 孔 ,胸部约 15
 30 群 ,每群多具 2 孔 ,少数 3 孔 ,
腹部约 50  75 群 ,每群多达 6 孔。
全身刚毛不很多 ,腹部末端比头部
多 ,形状一样 ,除头发状刚毛外 ,所
有刚毛均秃顶 ,头发状刚毛很少 ,多
数在腹部末端。肛环椭圆形 ,117  
185μm宽 ,50  119μm 长 ,周边具 8
 15 宽边孔群 ,每群 2  10 孔。
复眼直径 27. 5  55. 3μm ,两复眼距
162  644μm。触角 7 节 ,132  190
μm长 ,一些个体 3、4 节分节不明显。
下唇瓣三节 ,107  130μm 长 ,100  
172μm 宽。足短而粗 , 爪无小齿。
刚毛同背面。
D. tomentosus (Lamar2
ck)
体长卵形 , 暗猩红
色 ,密被棉状蜡丝 ,
2. 3  3. 8 mm 长 ,
1. 5  2. 5 mm 宽。
宽边孔群头部 15  20 群 ,每群 2
 4 孔 ,胸部约 130 群 ,每群多具 2
 5 孔 ,腹部约 180 群 ,每群多达 14
孔。全身刚毛很多 ,最后腹节最
多 ,圆柱形或头发形 ,胸部及多数
腹节的圆柱形刚毛呈两列排列。
肛环退化 ,周边具 4  9 宽边孔群
及一些头发形刚毛。
复眼不太明显 ,直径 47  51μm ,两
复眼距 676  840μm。触角 7 节 ,121
 158μm 长。下唇瓣三角形 ,123  
153μm 长 ,93  125μm 宽。足短小 ,
爪无小齿。刚毛不很多 ,不成列。
D. zimmermanni De
Lotto
体卵形 , 2. 2  3. 4
mm 长 , 1. 3  2. 6
mm 宽。
宽边孔群头部 10  20 群 ,每群 2
 6 孔 ,胸部约 180  200 群 ,每群
多具 4  6 孔 ,腹部约 250 群 ,每群
多达 21 孔。头部刚毛较少 ,胸部
常为 2  3 组 ,最后腹节刚毛较大。
肛环卵形 ,181  227μm 宽 ,129  
166μm 长 ,周边具 22  27 宽边孔
群及一些刚毛。
复眼直径 26. 1  47. 6μm ,两复眼距
400  787μm。触角 7 节 ,155  294
μm 长。下唇瓣 187  190μm 长 ,153
 187μm 宽。足发达 ,粗壮 ,爪无小
齿。
2. 3  生态学
Hosking[13 ]研究了温度对 D. austrinus 种群增长的影响 ,该虫雌虫发育的低限为 15. 6 ℃,在
32 ℃时发育最快 ,在 20  30 ℃期间 ,发育与温度成正比 ,在 30 ℃时种群增长最快。Moran 与
Hoffermann[14 ]研究了模拟降雨和自然降雨对 D. opuntiae 种群分布及存活的影响 ,认为降雨极
大地减少了胭脂虫的种群数量 ,但对其在仙人掌上的分布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解释了降雨多的
227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5 卷
地区胭脂虫培育效果较差的原因。Gilreath 与 Smith[10 ]研究了 D. conf usus 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繁殖力表及存活曲线 ,认为该种的存活曲线介于 I和 II类曲线之间。Sullivan[15 ]对 D. ceylonicus
在 18、22、26、30、34 ℃时的发育、存活、繁殖、性比及种群增长进行了研究 ,认为该虫在 16. 7 ℃
开始发育 ,近 30 ℃时发育最快 ,其发育、存活及繁殖的理想温度为 26  30 ℃。Guerra 与 Kosz2
tarab[3 ]对 D. conf usus 的扩散、影响其发育的各因子及经济重要性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寄主的适
合性及抗性进行了研究 ,认为 O. ficus2indica Mill . 和 O. jaliscana Bravo. 上胭脂虫的生长最好 ,
而 Nopalea cochenillifera Salm Dyck 对胭脂虫具有抗性。Alvarez[11 ]等对 D. coccus 的研究认为 ,该
虫的总积温为 2 025. 5 日度。Gema Pérez Guerra[3 ,16 ]等研究认为 , D. coccus 的主要天敌有 :七星
瓢虫 (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 ,隐唇瓢虫 ( 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 ,黄足光
瓢虫 ( Exochomus flavipes Thunberg) ,小毛瓢虫 ( Scymnus sp . ) ,显盾瓢虫 ( Hyperaspis trif urcata Scha2
effer) ,巴食蚜蝇 ( Baccha sp . ) ,潜蝇 ( Leucopis bellula Williston) ,褐蛉 ( Hemerobius amiculus Fitch) ,
异食蚜蝇 ( Allograpta sp . )等。Moran[9 ]研究表明 Dactylopius 属的各个种均未发现寄生生物。
2. 4  培育
秘鲁和加那利群岛 ,传统养殖胭脂虫的方法是在野外培养 ,南非的某些地方 ,如好望角的
西北部也用此法 ,因为那里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但是 ,好望角的东部 ,由于雨水多、暴雨频繁
及季节性降雨 ,野外培育胭脂虫不可行。现采用了一种新的培育方法是在房屋下利用采回的
仙人掌茎片饲养胭脂虫 ,即将健康、成熟及顶部的仙人掌茎片接种上胭脂虫若虫 ,用钩子悬挂
于约 90 m2 的大棚内养殖。夏天约 3 个月 ,冬天约 5 个月后可采成熟的雌成虫 ,采虫时用压缩
气体喷气器械将胭脂虫吹入容器内 ,采收后将虫体弄干净 ,过筛 ,分级 ,留下部分雌成虫用于繁
殖后代 ,其余的在 60 ℃下干燥 2 d 后保存 ,以供出口。用这种方法每棚每年可产干虫体约 75
kg ,按现在市场价 13 美元·kg - 1计算 ,收入可达 975 美元·hm - 2 ,每 1 hm2 仙人掌的茎片可供 3
 4 个棚使用。现各国都在进行增加单位茎片胭脂虫产量的研究[3 ,17 ] 。
2. 5  加工及利用
Maruszewska 与 Gertig[18 ]对蔬菜、无机和合成的食品染色剂 ,其中包括胭脂红 ,作了简要的
评述。Walker[19 ]报道了在酒中加入胭脂红调色。Russo 与 Mazzeo[20 ]对胭脂红作为染色剂在食
品、化妆品、制药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报道。Joshi 与Lambdin[10 ]对 D. conf usus 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及在其胭脂红染料合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Ziegler[10 ]等利用超离心方法从 D. conf usus 的卵
及雌虫血液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聚合卵黄蛋白。
2. 6  其  它
除上所述 ,国外还研究了由胭脂红引起的过敏反应、化学防治胭脂虫的方法 (因其减少了
无刺仙人掌的结实量) 等 ,并对胭脂红的产品、产量、出口情况、市场、价格及关税等进行了统
计。
3  仙人掌的利用现状
仙人掌科 (Cactaceae)有 3 个亚科 ,122 属 ,1 600 多个物种 ,仙人掌属 ( Opuntia) 大约有 300
种 ,主产于墨西哥 ,植株灌木或小乔木状 ,果实似梨 ,表面有小刺 (钩毛) ,俗称刺梨。其中梨果
仙人掌 ( Opuntia ficus2indica (L. ) Mill . ) 及胭脂仙人掌 ( Opuntia coccinellifera)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
值 ,除作为寄主供饲养胭脂虫外 ,本身也具有很多用途 ,其茎片可用作牲畜的干饲料 ,果用于鲜
327第 6 期 张忠和等 :世界胭脂虫的研究和利用概况
吃 ,或制成果酱及糖浆保存 ,幼嫩的茎片可作为蔬菜在市场上出售[21 ] 。现在南非已经开发出
了仙人掌的许多新用途 ,用于制药及其它工业 ,如治疗肺气肿和缓解肺部疼痛 ,心血管疾病
等[22 ] ,墨西哥已用仙人掌茎片烘干加工制成了片剂及胶丸的商品 ,另外 ,用仙人掌茎片生产出
香波等一系列化妆品 ,并投放市场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3 ] 。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 ,全世界已有墨西哥、智利、南非、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巴西以及拉
丁美洲和非洲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约 20 多个国家 ,对梨果仙人掌进行了商业性种植 ,并将
其作为果品、蔬菜及饲料的来源。目前 ,墨西哥仙人掌种植已达到 500 000 hm2 ,意大利 8 000
hm2 ,智利 1 000 hm2 ,以色列 300 hm2 ,美国 250 hm2 [23 ] 。
另外 ,由于仙人掌的抗旱性强 ,对土壤肥力要求也不高 ,可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种植 ,对防止
水土流失及土壤侵蚀具有重要意义。
4  展 望
最近几年 ,人们对天然色素的兴趣大增 ,胭脂虫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欧洲各国正对食品工
业中的色素和其它添加剂制订规范条例 ,合成色素有可能大范围内被禁止使用 ,如此而来 ,一
些新的重要市场将出现 ,据保守估计 ,市场需要量将会以每年 3 % 5 %的速度缓慢增加[5 ] 。
秘鲁是世界上胭脂虫和胭脂红色素的主要生产国 ,1992 年胭脂虫干虫的生产量为 418 t ,
1999 年上升到 800 t ,产量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 85 % 90 %。其次为加那利群岛、墨西哥、玻利
维亚和智利 ,现产量以每年 10 %的速度递增 ,他们除自己生产外 ,也转口出口秘鲁的部分产
品。欧洲、日本和美国是胭脂虫的主要购买者。随着合成色素的逐渐淘汰 ,这些国家对胭脂虫
的需求量将大幅上升 ,另外 ,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将逐渐增加天然色素的份额 ,这也
将促进胭脂虫产业的发展。胭脂虫干虫的价格可望从现在的 13 美元·kg - 1上升到 20 美元·
kg - 1 ,这对于干旱半干旱山区的农民及投资者都有利 ,能提高他们培育胭脂虫的兴趣。
同时 ,对仙人掌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种植
面积不断扩大 ,在世界市场上提供多种产品 ,各国及国际合作研究活动迅速猛增 ,研究人员和
种植者正在加强合作 ,1993 年在墨西哥举行的圆桌会议 ,旨在联合国粮农组织 ( FAO) 的支持
下 ,建立一个国际性的技术合作网络 ,加强对仙人掌的开发利用 ,现在已有 14 个国家同意加入
这个网络。对仙人掌的兴趣 ,特别是对 O. ficus2indica 的兴趣渐增的原因是仙人掌能在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农业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是由于它耐干旱和高温 ,适应性强 ,以及
对水的高利用率而具有很高的产量 ,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所以不仅引起因环境问题而资源
匮乏地方的关注 ,也引起对精细耕作系统感兴趣的发达国家关注。
我国目前无胭脂虫及胭脂红色素的生产 ,每年需花大量外汇进口胭脂红以用于制药及食
品工业 ,而在我国西南部亚热带及温带地区 ,分布着大面积的干热河谷 ,如金沙江、元江、澜沧
江、怒江等流域的许多地区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不适于发展农业 ,但却适于栽培仙人掌[24 ] 。
在这些地方推广种植仙人掌并饲养胭脂虫 ,一方面可以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能
增加农民收入 ,一旦形成产业 ,还将解决农村大量闲散劳动力问题。而大量种植仙人掌还可提
供农村牲畜饲料来源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缺乏饲料而引起的过度放牧问题 ,从而维护现有生
态环境。因此 ,仙人掌和胭脂虫的推广和繁育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对促进干旱
半干旱地区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427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5 卷
参考文献 :
[1 ] 郑乐怡 ,归鸿. 昆虫分类[M] .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 ] Brutsch M O , Zimmermann H G . The prickly pear ( Opuntia ficus2indica [ Cactaceae ]) in South Africa : utilization of the naturalized
weed , and of the cultivated plants[J ] . Economic Botany , 1993 , 47 (2) : 154  162
[3 ] Gema Perez Guerra , Michael Kosztarab. Biosystematics of the family Dactylopiidae (Homoptera :Coccinea) with emphasis on the life cy2
cle of Dactylopius coccus Costa[M] ,1992
[4 ] 庄馥萃. 世界胭脂虫业再度兴起[J ] . 昆虫知识 ,1995 ,32 (6) :372  373
[5 ] Giuseppe Barbera. Agro  ecology , Cultivation and Uses of Cactus Pear[M] ,1996
[6 ] De Lotto , On the status and identity of the cochineal insects (Homoptera :Coccoidea :Dactylopiidae) [J ] . J Ent Soc Sth Afr ,1974 , 37
(1) :167  193
[ 7 ] MacGregor Loaeza , Sampedro Rosas , MacGregor Loaeza , et al . Catalogue of Mexican scale insects I. Family Dactylopiidae (Homoptera2
Coccoidea) [J ] . Analesdel Instituto de Biologia ,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onoma de Mexico , Zoologia , 1983 , 54 (1) : 217  223
[8 ] Marin L R , Cisneros V F. Biology and morphology of the cochineal insect , Dactylopius coccus Costa ( Homopt . : Dactylopiidae) [J ] .
Revista Peruana de Entomologia , 1977 , 20 (1) :115  120
[9 ] Moran V C . Belated kudos for cochineal insects[J ] . Antenna , 1981 , 5 (2) : 54  58
[ 10 ] Gilreath , M E , Smith J W , Bionomics of Dactylopius confusus (Homoptera : Dactylopiidae) [J ] . Annals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1987 , 80 (6) : 768  774
[11 ] Alvarez C G, Portillo M L , Vigueras G A L. Feasibility of culturing the cochineal insect in Zapotlanejo , Jalisco , Mexico[J ] . Duge2
siana , 1996 , 3 (2) : 19  31
[12 ] Haro M E. Morphology of immature forms and adults of Dactylopius ceylonicus (Homoptera : Dactylopiidae) [J ] . Revista de la Sociedad
Entomologica Argentina , 1996 , 55 (1  4) :179  188
[13 ] Hosking J R.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population growth potential of Dactylopius austrinus De Lotto ( Homoptera : Dactylopi2
idae) , on Opuntia aurantiaca Lindley[J ] . Journal of the Australian Entomological Society , 1984 , 23 (2) : 133  139
[14 ] Moran V C , Hoffmann J H. The effects of simulated and natural rainfall on cochineal insects (Homoptera : Dactylopiidae) : colony dis2
tribution and survival on cactus cladodes[J ] . Ecological Entomology , 1987 , 12 (1) : 61  68
[15 ] Sullivan P R. Population growth potential of Dactylopius ceylonicus Green (Hemiptera : Dactylopiidae) on Opuntia vulgaris Miller[J ] .
Journal of the Australian Entomological Society , 1990 , 29 (2) :123  129
[16 ] Portillo M L , Vigueras GA L. Natural enemies of cochineal ( Dactylopius coccus Costa) : importance in Mexico[J ] . Journal of the Pro2
fessional Association for Cactus Development , 1998 , (3) : 43  49
[17 ] Zimmermann H . Underrated plant may become a money spinner[J ] . Plant Protection News , 1995 ,42 : 9
[18 ] Maruszewska M , Gertig H . Food colorants[J ] . Zywienie Czlowieka , 1978 , 5 (4) : 287  294
[19 ] Walker W . Alcoholic Beverage Containing Cream[M] . UK Patent Application , 1982. GB 2 084 185 A
[20 ] Russo A , Mazzeo G. Dactylopius coccus Costa (Homoptera , Coccoidea) : carmine scale insect [J ] . Informatore Fitopatologico , 1996 ,
46 (4) :10  13
[21 ] Hoffmann W. The manifold uses of prickly pear ( Opuntia Mill . ) as shown by examples from Peru and Mexico[J ] . Giessener Beitrage
zur Entwicklungsforschung , 1979 , (5) : 25  38
[22 ] 汪开治. 仙人掌的食与用[J ] . 植物杂志 ,2000 , (1) :10  12
[23 ] 徐民生. 墨西哥的仙人掌类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 ] . 世界农业 ,1995 , (3) :28  30
[24 ] 杨时宇 ,杨文云 ,李志国 ,等. 印榕仙人掌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 (1) :85  89
527第 6 期 张忠和等 :世界胭脂虫的研究和利用概况
The Present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Situation of
Cochineal Insects in the World
ZHANG Zhong2he , SHI Lei , XU Long2feng , WANG Zi2li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sources Insects ,CAF , Kunming  650216 ,Yunnan , China)
Abstracts : The research results for nearly 30 years to cochineal , including taxonomy , biology , ecology ,
utilization history and rearing methods ,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There are altogether nine species of
cochineal in the world , in which Dactylopius coccus Costa has economic importance. The developmental
starting temperature of cochineal is 16. 7 ℃, while at nearly 30 ℃ the development is the fastest , and
the ideal temperature for cultivating cochineal is 26  30 ℃. Rainfall is the main effect that influences
cultivation of cochineal . Carmine produced from cochineal has been used widely in food , cosmetics and
pharmaceutics industry. The host plant of cochineal , cactus pear , also has many utilizations. Peru and
Canary Islands are the main countries that produce cochineal , now , cutting cladodes are used for
cochineal production in sheds. At the same time , the prospects is also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 cochineal ; Opuntia ; carmine
627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