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Na tura l D istr ibution Investiga tion and Cultiva tionTr ia l of Paph iopedilum a rm en iacum

珍稀濒危植物杏黄兜兰的生境调查和栽培试验



全 文 :林业科学研究 2008, 21 (1) : 25~30
Forest Research
  文章编号 : 100121498 (2008) 0120025206
珍稀濒危植物杏黄兜兰的生境调查和栽培试验 3
董艳莉 1 , 阎 洪 13 3 , 郭泉水 2 , 王祥福 2 , 巴哈尔古丽 3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00091;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
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新疆分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 : 2005年对野生的杏黄兜兰进行了温室栽培试验 ,并于 2006年 4月用典型抽样法对杏黄兜兰的生境进行了调
查研究。杏黄兜兰天然分布集中在怒江流域 ,垂直分布范围超过现有资料记载的海拔 2 100 m。杏黄兜兰分布区为
典型的亚热带山地气候 ,在以石灰岩为基质发育的土壤上 ,杏黄兜兰丛生于高山栎 -杜鹃次生灌木群落内腐殖质丰
富的林下 ,杏黄兜兰易栽培成活。不同遮荫和施肥处理的杏黄兜兰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但存在随着遮荫强度
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 ;不遮荫和单层遮荫处理下 ,叶绿素含量随着 N肥中的含 N量增加而增加 ;不同遮荫和施肥
处理对杏黄兜兰的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影响不大 ,但不同遮荫强度对杏黄兜兰叶片的厚度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杏黄兜兰 ;天然分布 ;物种保护 ;生境 ;温室栽培
中图分类号 : S682. 31 文献标识码 : A
收稿日期 : 2006203210;修回日期 : 2007210218
基金项目 :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项研究课题 (200507)
作者简介 : 董艳莉 (1978—) ,女 ,河北藁城人 ,硕士 ,研究方向为林木引种.3 本研究得到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赵玉娟高级实验师和刘惠文高级工程师在土壤化学分析方面提供的技术支持 ,在此
一并致谢 !3 3 通讯作者 :研究员 , E2mail: yan2for@ yahoo. com
The Na tura l D istr ibution Investiga tion and Cultiva tion
Tr ia l of Paph iopedilum a rm en iacum
DONG Yan2li1 , YAN Hong1 , GUO Quan2shui2 , WANG X iang2fu2 , BAHAR Gu2li3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CAF, Beijing 100091,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AF; The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State Forestry Adm inistration, Beijing 100091, China;
3. Xinjiang B ranch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U rumqi 8300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wild Paphioped ilum a rm en iacum were cultivated in greenhouse for experiment in 2005, and the habi2
tat of Paphioped ilum arm eniacum was investigated by typ ical samp ling technology in Ap ril of 2006. The result indica2
ted that the species had well adap ted to a cool subtrop ical climate in mountain area up to 2 100 m at altitude. The
species p refered to live within a regenerated shrub community dom inated by rhododendron and oaks, which p rovided
abundant humus on the soil developed from limestone. Its vegetative p rogeny always rep roducd from extended root
system and p resented its distribution pattern as a group of fam ilies. Ex situ p lanting could be a p ractical app roach of
species conservation. The p lants of Paphioped ilum arm eniacum grew well under condition differing from their natural
distribu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shadow and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leave chlorophyll content. How2
ev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leave length and thickness as a result of fertilizing and shadowing, respectively.
Key words: Papholped ilum arm eniacum ; natural distribution; species conservation; habitat; greenhouse culture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1卷
杏黄兜兰 ( Paphioped ilum a rm en iacum S. C. Chen
et F. Y. L iu)属兰科 (O rchidaceae)兜兰属 ( Paphiope2
d ilum )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 1 - 4 ] ,是兜兰属中罕见的
黄花种类 ,花大而色雅 ,花期较长 ,其叶子具有美丽
的斑纹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曾在世界兰花展中多
次获得金奖。杏黄兜兰的原产地在我国云南省的福
贡和泸水县 ,相邻的保山、兰坪、云龙、贡山等 4个县
以及缅甸也有分布 [ 2 ]。自 20世纪 80年代初人们发
现杏黄兜兰以后 ,受国际花卉市场较高经济价值的
驱动 ,其野生资源破坏非常严重。在《濒危野生动植
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 ITES)附录中 ,被令禁止国际
贸易 ,但是 ,每年仍有 6~7万株被运往香港和国外
销售 ,因此 ,杏黄兜兰的保护和管理已成为野生植物
保护和科研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物种是由居群和居群系统构成的 ,是和环境相
互适应长期进化的产物。科学的保护措施制定 ,依
赖于对物种与环境关系的深入了解。关于杏黄兜兰
的研究较少 ,一些学者曾对杏黄兜兰的形态特征 [ 5 ] ,
种子萌发 [ 6 - 7 ] ,菌根以及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 8 - 9 ]
等进行过一些探索 ,但对杏黄兜兰的适生环境以及
温室培育技术还缺乏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本文采用
典型抽样的方法对杏黄兜兰的生境进行了调查研
究 ,并对野生的杏黄兜兰进行了温室栽培试验 ,旨在
探讨杏黄兜兰的适生环境和栽培技术 ,为杏黄兜兰
的科学保护及扩繁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 调查地区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1. 1 调查地区自然概况
杏黄兜兰天然分布主要集中在怒江流域的山
地 [ 10 ] ,调查地点设在云南省怒江流域泸水县老窝乡
落砂坡山 , 98°34′~99°09′E, 25°33′~26°25′N。气候
类型为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海拔 800 m处 ,年平均
气温 21 ℃,年降水量为 1 500 mm; 海拔 3 500 m处 ,
年平均气温 4. 8 ℃,年降水量为 2 000 mm。一年中有
干季和湿季之分 ,干季 (11月到次年 4月 )的雨量占
全年降水总量的 13%~21% ,湿季 (5—10月 )的雨量
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79% ~80%。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54%~65% ,湿季的相对湿度为 69% ~88% [ 11 ]。总
的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干湿季节分明。
1. 2 野外调查
在查询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 2006年 4月 ,对杏
黄兜兰的分布状况进行踏查 ,并按照典型抽样的原
理和方法 ,根据群落类型、海拔、坡向、坡位等选择典
型地段。在每个典型地段设置 5块面积为 5 m ×5 m
的调查样地 ,梅花型排列 ;然后 ,按照相邻格子样方
法 ,再将样地分隔成 25个 1 m ×1 m的小样方。本
次调查共选了 13个典型地段 ,设置了 65块样地 ,
1 000多个调查样方。调查内容包括杏黄兜兰所依
附群落的树种组成、林分郁闭度、林下植物种类和分
布状况、杏黄兜兰的株数、生长情况、人为干扰状况。
典型地段的自然概况见表 1。
1. 3 室内栽培试验设计
用于栽培试验的杏黄兜兰为 2000年从云南省
泸水县老窝乡落砂坡山采挖的 2~3年生的野生植
株 ,约 500株。采挖回来的植株全部栽植在香山农
家普通温室中。2004年秋季移至中国林科院温室 ,
2005年 6月进行栽培试验。试验用的容器为瓷盆 ,
培育基质为碎砖块 (碎砖块的大小不等 ,最大的长
1. 5 cm,宽 1. 0 cm,厚 1. 2 cm,最小的长、宽、厚等约
0. 5 cm。)和壤土按 1∶1配比的混合物 ,试验设计采
用裂区设计方法 [ 12 ]。为了研究光照和肥水对杏黄
兜兰的影响 ,试验设计时 ,把光照设为第 1因素 ,具
体分为不遮荫 (A1 )即对照 ( CK)、单层遮荫网遮荫
(A2 )、双层遮荫网遮荫 (A3 ) ;把施肥作为第 2因素 ,
具体分为不施肥 (B1 )即对照 (CK) ;施兰花营养液
(N∶P∶K = 1∶2∶2) (B2 ) ;施鸡粪肥水 (N∶P∶K = 2∶2
∶1) (B3 ) [ 13 ]。在生长过程中 ,每周定期浇水 1次 ,每
次每盆浇水 40 mL。
1. 4 叶片长度、宽度和厚度的测定
培育 3个月后 ,用游标卡尺测定新长出的同一叶
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每种处理重复测定 4株 ,每
株测 2个叶片 ,每半个月测定 1次 ,连续测定 5次。
1. 5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将采回的叶片样品迅速擦净 ,分别称取 0. 25 g,
并剪成约 0. 5 cm宽的叶段 ,置于 100 mL的小烧杯
中 ,加入 50 mL 95%的乙醇溶液 ,密封后置于 26 ℃
恒温箱中避光保存 24 h以上。当叶肉组织完全变
为白色以后 ,将浸提液倒入直径 1 cm的比色杯内 ,
在 UV22000型分光光度计上测定 665、649 nm处的
吸光度值 A665和 A649 ,并根据公式 [ 14 ] (1) ~ (3)计算
鲜叶的叶绿素含量 (mg·g- 1 )。
Ca = 13. 95 ×A665 - 6. 88 ×A649 (1)
Cb = 24. 96 ×A649 - 7. 32 ×A665 (2)
CT = Ca + Cb (3)
62
第 1期 董艳莉等 :珍稀濒危植物杏黄兜兰的生境调查和栽培试验
式 (1) ~ ( 3)中 , Ca、Cb、CT分别为叶绿素 a、叶 绿素 b、叶绿素总量。
表 1 云南省泸水县老窝乡落砂坡山杏黄兜兰天然分布典型地段自然概况
典型地段编号 经度 ( E) 纬度 (N) 海拔 /m 坡向 坡度 /° 群落类型 林分郁闭度 草本层盖度 / %
1 99°02′ 25°51′ 1 854 西北 60 高山栎灌丛 0. 7 45
2 99°03′ 25°52′ 1 780 南 60 高山栎灌丛 0. 6 45
3 99°02′ 25°52′ 1 670 南 55. 2 高山栎灌丛 0. 5 65
4 99°03′ 25°52′ 1 700 东北 39. 7 高山栎灌丛 0. 4 80
5 99°02′ 25°52′ 1 633 西北 44. 4 高山栎灌丛 0. 3 80
6 99°02′ 25°51′ 2 340 东北 48. 2 云南松高山松混交林 0. 6 65
7 99°02′ 25°51′ 2 246 东南 33. 6 云南松高山松混交林 0. 3 35
8 99°02′ 25°51′ 2 045 西北 48. 2 高山栎灌丛 0. 4 50
9 99°02′ 25°51′ 1 945 西北 44. 4 高山栎灌丛 0. 2 50
10 99°02′ 25°51′ 1 760 北 51. 3 高山栎灌丛 0. 5 40
11 99°02′ 25°51′ 2 320 西北 52. 7 高山栎灌丛 0. 4 20
12 99°01′ 25°54′ 2 230 西北 48. 2 高山栎杜鹃灌丛 0. 8 15
13 98°59′ 25°53′ 1 520 西北 33. 6 麻栎杜鹃灌丛 0. 2 80
2 结果与分析
2. 1 适宜杏黄兜兰天然分布的生境条件
调查结果表明 :海拔 1 500~2 385 m都有杏黄兜兰
分布 ,超过了已有记载的 2 100 m[5 ]。在海拔 1 600 m
以下的低山区 ,由于人为活动频繁 ,已很难寻觅到杏黄
兜兰的踪迹。残存的杏黄兜兰多分布 1 600 m以上有
云雾湿气滋润的阳坡和半阳坡的陡峭山坡上。
杏黄兜兰全部为地生 ,所依附的群落大部分是
经过多次砍伐而形成的次生阔叶林和草丛 ,其优势
树种为光叶高山栎 ( Q uercus rehderiana Hand. 2
Mazz. ) 和 杜 鹃 ( R hododendron cham ae2Thom son ii
( Tagg & Forr. ) Cowan & Davidian)等。林木高度
1. 0~1. 5 m,郁闭度 0. 6~0. 9,在次生阔叶林中 ,这
2个树种的分布频度可达到 80%以上 ;其它植物有 :
栽 秧 泡 ( R ubus ellipticus Sm ith var. obcorda tus
( Franch. ) Focke )、鼠 李 ( R ham nus subapeta la
Merr. )、俅江鼠刺 ( Itea k iuk iangensis C. C. Huang et
S. C. Huang ex H. Chuang )、黑叶木兰 ( Ind igofera
n igrescens Kurz. ex king et p reain )、硬 毛 白 珠
(Goultheria lencocarpa. var. h irsu ta (D. Fang et N K
L iang) )、伞房溲疏 (D dutzia com pacta Craib. )、刚毛
忍冬 (L onicera h ispida Pall. ex Roem. et Schult. )、川
滇槲蕨 (D ryna ria delavay i. Christ. )、鼠麴火绒草 (L e2
on topod ium forrestianum Hand. 2Mazz. )、白裂凤毛菊
(Saussurea bijiangensisY. L. Chen)和硬杆子草 (Capil2
lipecium assim ile ( Stend. ) A. Camus. )、卷柏 ( Selag i2
nella tam ariscina ( beauv. ) Sp ring)等。
杏黄兜兰在林下植被密度较大且坡度较缓处分
布较为密集 ,在密林下和平坦积水处则很少发现 ;在
灌丛和草丛内 ,多出现在腐殖土积聚较多且排水状
况良好的地方 ,这与前人研究结果 [ 10 ]相一致。适宜
杏黄兜兰生长的土壤为石灰岩母质上发育的山地红
壤 ,分布地段的土层较薄 ,多在 20 cm以下 ,土壤中
的石砾含量较高 ,腐殖质层较厚 ,调查地段的土壤养
分情况见表 2。
表 2 杏黄兜兰天然分布典型地段土壤养分状况
典型地段编号 全 N /( g·kg - 1 )
全 P /
( g·kg - 1 )
全 K/
( g·kg - 1 )
碱解 N /
(mg·kg - 1 )
速效 P /
(mg·kg - 1 )
速效 K/
(mg·kg - 1 )
有机质 /
( g·kg - 1 )
土壤水分 /
( g·kg - 1 ) pH值
1 10. 57 1. 56 3. 91 824. 70 19. 37 308. 70 235. 3 60. 6 7. 26
2 5. 55 1. 31 1. 86 323. 74 15. 75 87. 29 117. 8 23. 5 7. 22
3 7. 96 1. 63 2. 13 785. 02 21. 42 314. 22 162. 4 56. 2 7. 24
4 6. 70 1. 44 1. 73 654. 47 19. 21 94. 91 146. 3 41. 8 7. 30
5 6. 74 1. 64 3. 01 623. 95 21. 60 191. 50 136. 6 51. 3 7. 21
6 5. 87 2. 21 2. 66 558. 41 36. 64 164. 76 129. 0 38. 7 7. 23
7 4. 79 1. 50 1. 26 529. 83 24. 42 109. 34 96. 1 33. 2 7. 07
8 6. 06 1. 35 1. 92 658. 62 17. 40 109. 79 128. 0 43. 1 7. 30
9 4. 02 0. 66 3. 52 325. 79 8. 18 106. 04 95. 3 45. 7 7. 18
10 6. 46 1. 55 2. 49 530. 78 21. 90 161. 55 137. 7 44. 4 7. 37
11 13. 05 1. 96 1. 68 719. 70 37. 63 309. 95 582. 4 118. 7 6. 43
12 5. 15 1. 03 0. 88 585. 11 14. 82 64. 33 85. 7 30. 9 7. 26
13 3. 58 0. 98 4. 15 263. 26 13. 70 82. 19 76. 6 39. 1 7. 36
7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1卷
  由表 2可知 :杏黄兜兰对土壤养分的适应范围较
广 ,其中土壤全 N为 3. 58~13. 05 g·kg- 1 ,全 P为 0. 66
~2. 21 g·kg- 1 ,全 K为 0. 88~4. 15 g·kg- 1 ,碱解 N为
263. 26 ~824. 70 mg·kg- 1 ,速效 P为 8. 18~37. 63 mg
·kg- 1 ,速效 K为 64. 33~314. 22 mg·kg- 1 ,土壤有机
质含量为 76. 6~582. 4 g·kg- 1。pH值为 6143~7. 37,
土壤水分 23. 5~118. 7 g·kg- 1。
杏黄兜兰不能在良好的森林环境中生长 ,却能
在次生林和草丛甚至裸露的岩面上生长 ,这与杏黄
兜兰的根系生长特点和形态有关。杏黄兜兰为浅根
性植物 ,根系横向伸展的范围较大且分蘖芽较多 ,自
然分布多为聚集状态 ,具备应对伤害而产生大量根
状茎的应急机制 ;杏黄兜兰的根同大多数兰花一样 ,
其肉质根粗大而肥壮 ,根的前端有明显的根冠 ,可起
到保护根生长点的作用 ,根上生有大量根毛 ,具有吸
收和储存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从而保证了它在干旱、
贫瘠的土壤环境中仍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目前杏
黄兜兰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自身的生物学特
性 ,而是因大量采挖导致其生境过度破坏或土地开
发利用减少了其生长空间所致。
2. 2 杏黄兜兰对光照和土壤营养的响应
2. 2. 1 不同处理下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叶绿素含
量可以反应植物叶片吸收光能的能力。由表 3可以
看出 :不施肥处理、不同光照条件下 ,杏黄兜兰叶绿
素平均含量的变化是 :不遮荫 (1. 128 2 mg·g- 1 ) <
单层 遮 荫 ( 1. 211 8 mg · g- 1 ) < 双 层 遮 荫
(1. 315 0 mg·g- 1 )。由此可见 ,在不施肥的情况下 ,
适度遮荫有利于杏黄兜兰叶绿素的形成。这与崔淑
芬等 [ 15 ]在辣椒 (Capsicum annuum L. )、侯国强等 [ 16 ]
在 甜 椒 ( Capsicum annuum var. grossum ( L. )
Sendt. )、蔡仕珍等 [ 17 ]在花叶细辛 (Asa rum splendens
(Maekawa) C. Y. Cheng et C. S. Yang)及张治安
等 [ 18 ]在人参 ( Panax g inseng C. A. Mey. )上的试验
结果一致。
不同光照条件下杏黄兜兰叶绿素平均含量的变
化因施肥种类不同而异。施营养液后 ,不同光照条
件下杏黄兜兰叶绿素平均含量的变化是 :不遮荫
(1. 1 169 mg·g- 1 ) >双层遮荫 ( 1. 070 2 mg·g- 1 )
>单层遮荫 ( 1. 041 1 mg·g- 1 ) ;施鸡粪水后 ,不同
光照条件下杏黄兜兰叶绿素平均含量的变化是 :不
遮荫 ( 1. 234 1 mg·g- 1 ) >单层遮荫 1. 1749 mg·
g- 1 >双层遮荫 (0. 994 6 mg·g- 1 ) ,但总的变化趋
势是 ,施肥后不遮荫比施肥后遮荫的杏黄兜兰叶绿
素含量有所提高。
施氮肥对叶绿素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 19 ] ,一般规
律是 ,施氮量增加 ,叶绿素含量也增加 [ 20 ]。本试验
所用营养液 (N∶P∶K = 1∶2∶2)中的 N含量小于鸡粪
水 (N∶P∶K = 2∶2∶1)。试验结果表明 :不遮荫和单层
遮荫处理下 ,施用鸡粪水后的叶绿素含量 (1. 234 1、
1. 174 9 mg· g- 1 ) 比施用营养液的 ( 1. 116 9、
1. 041 1 mg·g- 1 )的有所增加 ,但在双层遮荫处理
下的结果与此相反 ,即施用鸡粪水的 (0. 994 6 mg·
g- 1 )比施用营养液的叶绿素含量 ( 1. 070 2 mg·
g- 1 )低。这种现象是否与遮荫过度影响了杏黄兜兰
对 N肥的正常吸收有关 ,还需进一步研究。
表 3 不同光照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杏黄兜兰的叶绿素含量 mg·g - 1
重复
A1 (不遮荫 )
A1B1 A1B2 A1B3
A2 (单层遮荫 )
A2B1 A2B2 A2B3
A3 (双层遮荫 )
A3B1 A3B2 A3B3
1 1. 192 7 1. 185 5 1. 451 5 1. 603 8 1. 018 9 1. 115 2 1. 440 1 1. 037 3 1. 143 9
2 1. 065 3 1. 315 4 0. 903 1 1. 231 3 0. 906 7 1. 168 6 1. 453 2 0. 909 7 1. 094 1
3 1. 159 7 0. 816 6 1. 625 1 0. 937 1 0. 973 0 1. 227 7 1. 094 4 1. 303 9 0. 770 5
4 1. 095 1 1. 150 2 0. 956 6 1. 075 2 1. 265 9 1. 188 0 1. 272 2 1. 029 8 0. 969 7
平均值 1. 128 2 1. 116 9 1. 234 1 1. 211 8 1. 041 1 1. 174 9 1. 315 0 1. 070 2 0. 994 6
  注 : B1、B2、B3分别指不施肥、施营养液和施鸡粪水。
  由表 4可以看出 :虽然不同光照条件、不同
施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存在差异 ,但没有达到统
计学上的显著程度 ,这一结果与他人对其它植物
的类似试验研究结论相一致 [ 15 - 18 ] 。
表 4 不同光照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杏黄
兜兰的叶绿素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 F0. 05
光照 2 0. 006 202 0. 003 301 0. 061 448 5. 14
施肥 ×光照 6 0. 322 322 0. 053 720 1. 304 168 2. 46
机误 36 1. 112 147 0. 041 191
总计 44 1. 441 071
82
第 1期 董艳莉等 :珍稀濒危植物杏黄兜兰的生境调查和栽培试验
2. 2. 2 不同处理叶片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差异  不
同遮荫和施肥处理下的叶片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平
均差值见表 5。对相同肥水条件 ,不同遮荫处理下
叶片厚度的平均差值进行比较的结果 (表 5)是 :不
施肥处理下 ,单层遮荫 ( 0. 328 2 mm ) >双层遮荫
(0. 233 3 mm) >不遮荫 (0. 118 0 mm ) ;施兰花营养
液处理下 ,单层遮荫 ( 0. 364 0 mm ) >双层遮荫
(0. 266 7 mm) >不遮荫 (0. 214 0 mm ) ;施鸡粪肥水
处理下 ,单层遮荫 (0. 351 9 mm ) >不遮荫 ( 0. 239 8
mm) >双层遮荫 (0. 217 4 mm )。由此可见 ,适当遮
荫有利于增加杏黄兜兰的叶片厚度 ,并以单层遮荫
效果最为明显。
表 5 不同处理的杏黄兜兰叶片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平均差值
测定项目 重复
A1 (不遮荫 )
A1B1 A1B2 A1B3
A2 (单层遮荫 )
A2B1 A2B2 A2B3
A3 (双层遮荫 )
A3B1 A3B2 A3B3
叶片长度 / cm 1 0. 383 3 0. 633 3 0. 833 3 1. 100 0 0. 800 0 0. 566 7 1. 100 0 0. 733 3 1. 6667
2 0. 833 3 0. 633 3 0. 700 0 0. 983 3 0. 600 0 0. 633 3 0. 933 3 1. 000 0 1. 133 3
3 0. 783 3 0. 933 3 1. 283 3 1. 333 3 0. 566 7 2. 300 0 1. 366 7 1. 033 3 0. 900 0
4 1. 050 0 0. 733 3 0. 866 7 1. 900 0 0. 566 7 0. 566 7 0. 900 0 1. 333 3 1. 066 7
5 0. 466 7 1. 433 3 1. 000 0 1. 933 3 0. 866 7 1. 000 0 1. 166 7 0. 666 7 1. 033 3
平均值 / cm 0. 703 3 0. 873 3 0. 936 6 1. 449 9 0. 680 0 1. 013 3 1. 093 3 0. 953 3 1. 160 0
叶片宽度 / cm 1 0. 036 7 0. 056 7 0. 133 3 0. 130 0 0. 113 3 0. 060 0 0. 020 0 0. 063 3 0. 070 0
2 0. 073 3 0. 090 0 0. 060 0 0. 090 0 0. 016 7 0. 033 3 0. 050 0 0. 093 3 0. 016 7
3 0. 033 3 0. 073 3 0. 043 3 0. 070 0 0. 033 3 0. 136 7 0. 086 7 0. 036 7 0. 006 7
4 0. 056 7 0. 026 7 0. 040 0 0. 123 3 0. 103 3 0. 026 7 0. 020 0 0. 090 0 0. 153 3
5 0. 023 3 0. 080 0 0. 003 3 0. 133 3 0. 070 0 0. 003 3 0. 013 3 0. 016 7 0. 070 0
平均值 / cm 0. 044 7 0. 065 3 0. 017 3 0. 109 3 0. 067 3 0. 112 0 0. 038 0 0. 060 0 0. 063 3
叶片厚度 /mm 1 0. 036 7 0. 196 7 0. 240 0 0. 280 0 0. 500 0 0. 340 0 0. 460 0 0. 326 7 0. 206 7
2 0. 233 3 0. 313 3 0. 233 3 0. 460 0 0. 100 0 0. 533 3 0. 253 3 0. 093 3 0. 466 7
3 0. 120 0 0. 320 0 0. 313 3 0. 253 3 0. 173 3 0. 133 3 0. 306 7 0. 680 0 0. 006 7
4 0. 100 0 0. 140 0 0. 293 3 0. 380 0 0. 406 7 0. 420 0 0. 100 0 0. 140 0 0. 160 0
5 0. 100 0 0. 080 0 0. 126 7 0. 266 7 0. 640 0 0. 333 3 0. 046 7 0. 093 3 0. 246 7
平均值 /mm 0. 118 0 0. 214 0 0. 239 8 0. 328 2 0. 364 0 0. 351 9 0. 233 3 0. 266 7 0. 217 4
  注 :平均差值为试验处理前后各项生长指标平均值之差。
表 6 杏黄兜兰叶片长度、宽度、厚度的平均差值的方差分析
分析项目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 F检验的临界值
叶片长度差值 光照 2 0. 676 5 0. 338 3 0. 852 0 F0. 05 (2, 6) = 5. 14
养分 ×光照 6 2. 384 4 0. 397 0 2. 259 5 F0. 05 (6, 36) = 2. 46
机误 36 6. 325 1 0. 175 7
总计 44 9. 386 0
叶片宽度差值 光照 2 0. 003 4 0. 001 7 0. 618 2
养分 ×光照 6 0. 016 5 0. 002 8 1. 255 7
机误 36 0. 078 7 0. 002 2 F0. 01 (2, 6) = 10. 9
总计 44 0. 098 6 F0. 01 (6, 36) = 3. 35
叶片厚度差值 光照 2 0. 223 0 0. 111 5 27. 195 13 3
养分 ×光照 6 0. 024 4 0. 004 1 0. 010 6
机误 36 13. 894 8 0. 386 1
总计 44
  值得指出的是 ,不同遮荫处理的叶片长度和叶
片宽度的差异均未达到极显著程度 (表 6) ,但从试
验得到的相同肥水处理 ,不同光照处理下的叶片长
度和叶片厚度的平均差值 (表 5)分析 ,单层遮荫对
于增加杏黄兜兰的叶片长度和宽度也具有一定的促
进作用 ,这与自然状态下杏黄兜兰的分布相一致。
9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21卷
之所以杏黄兜兰多分布在灌丛和草丛内或林下植被
密度较大的地方 ,与它需求一定的庇荫条件才能良
好生长的这一生态习性有关 ;杏黄兜兰的叶片厚度、
长度、宽度对肥水处理的反应不十分敏感 ,表明杏黄
兜兰具有高效利用或较强忍受优质土壤环境或恶劣
土壤环境的能力。
3 结论
(1)杏黄兜兰所依附的群落 ,多为阳坡和半阳
坡经多次砍伐而形成的次生阔叶林和草丛 ;在林下
植被密度较大、坡度较缓、腐殖土积聚较多且排水状
况良好的地方较为密集 ;在低海拔地段分布较少 ;杏
黄兜兰垂直分布的最高海拔高度超出已有文献记
载 [ 5 ]的 2100 m左右。
(2)在不同的遮光和施肥处理条件下 ,杏黄兜
兰叶绿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在不施肥的情况下 ,遮
荫有利于增加杏黄兜兰的叶绿素含量 ;在不遮荫和
单层网遮荫处理下 ,杏黄兜兰的叶绿素含量随着肥
料中氮的含量增加而增加。
(3)光照和施肥条件对杏黄兜兰叶片长度和宽
度影响不大 ,但光照条件对杏黄兜兰叶片厚度有较
大影响。在培育杏黄兜兰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光照
条件的影响 ,进而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对于提高杏
黄兜兰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 1 ] 陈心启 ,吉占和 ,罗毅波. 中国野生兰科植物彩色图鉴 [M ].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 1999
[ 2 ] 陈心启 ,吉占和. 中国兰花全书 [ M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
社 , 2000
[ 3 ] 何正清 ,朱根发. 商品洋兰 [M ].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 2004
[ 4 ] 陈心启 ,吉占和. 麻栗坡兜兰———兜兰属与杓兰属的一个中间
类型 (兼论兜兰属的地理起源问题 ) [ J ]. 植物分类学报 , 1984,
22 (2) : 119 - 124
[ 5 ] 陈心启 ,刘芳媛. 云南几种兜兰属植物 [ J ]. 云南植物研究 , 1982,
4 (2) : 163 - 167
[ 6 ] 陈之林 ,叶秀粦 ,梁承邺 ,等. 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的种子试管培
养 [ J ]. 园艺学报 , 2004, 31 (4) : 540 - 542
[ 7 ] 丁长春 ,虞 泓 ,刘芳媛 ,等. 影响杏黄兜兰种子萌发的因素 [ J ].
云南植物研究 , 2004, 26 (6) : 673 - 677
[ 8 ] 李 明 ,张 灼. 杏黄兜兰菌根研究与应用 [ J ]. 生物学杂志 ,
2001, 18 (6) : 17 - 18
[ 9 ] 丁长春 ,张 铁 ,刘芳媛. 文山红柱兰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 J ].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18 (3) : 225 - 226
[ 10 ] 沈渊如 , 沈荫椿. 杜鹃花 [ M ].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 1985
[ 11 ] 泸水县志编辑委员会. 泸水县志 [M ].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
社 , 1995
[ 12 ] 北京林学院. 数理统计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0
[ 13 ] 张耀栋 ,徐光璧 ,曹翠玉. 肥料施用知识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83
[ 14 ] 侯嫦英. 水分胁迫对青檀等树种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 D ]. 南京 :
南京林业大学 , 2003
[ 15 ] 崔淑芬 ,张中鹤. 遮光处理对辣椒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J ]. 天津农业科学 , 2003, 9 (2) : 28 - 30
[ 16 ] 侯国强 ,陈端生 ,刘步洲. 遮光和整枝对甜椒小气候和生态生理
的影响 [ J ]. 园艺学报 , 1987, 14 (4) : 251 - 256
[ 17 ] 蔡仕珍 ,陈其兵 ,潘远志 ,等. 遮光对花叶细辛光合特性和荧光
参数的影响 [ J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22 (4) : 326 - 331
[ 18 ] 张治安 ,徐克章 ,任跃英 ,等. 人参“最佳叶片 ”光照条件和光合
特性的研究 [ J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16 ( l) : 62 - 64
[ 19 ] Oaks A, A slam M, Boesel Z. Ammonium and am ino arid as regula2
tors of nitrate reductase in corn roots[ J ]. Plant Physiology, 1977,
59: 391 - 394
[ 20 ] 王萝萍 ,丁金玲 ,罗艳林 ,等. 不同 N素用量对烤烟几个生理指
标的影响 [ J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19 (5) : 469 - 571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