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mmunity Recovery and Stand Growth after Transforming the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 into the Edible Fungi Raw Material Forest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



全 文 :林 业 科学 研 究  , ! ∀ #∃ % & ∃ ∃ ∋ ∃ ∃∀
月〕()∗ + , − ∗). (− /
文章编号 & !  ! 一! 0 1 ∀《#2% % ∃城拓∃ 一3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
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
范辉华
#福建省建哑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 福建 建匝 4 4!  %
摘要 &选择林相较好的 ! 年生天然次生阔叶林 , 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两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
林 。 结果表明 &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 , 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 , 经过 3 . 的封育 , 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当
年的水平 。 皆伐人促更新获得的食用菌材虽较择伐利用高出 0 5 左右 , 但因经营强度过大 ,保留的幼树受损严重
而不利于伐后林木的生长与恢复 , 封育期内蓄积增长量分别为择伐更新和对照未经营区的 ∃0 6 3 5 和 34 6 0 5 。 动态
监测结果显示 , 采用择伐和皆伐人促更新措施后 , 群落恢复较快 。 疏伐后因透光度的急剧增加 , 阳性和中性树种大
量侵人 , 地面芽植物和 ! 年生植物的比例增高。 到第 3 年时 , 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已接近未经营区的状态 , 乔 、灌 、草
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未经营的天然阔叶林 , 物种均匀度则与其相近 。 研究还发现 , 两种更新经营方式对土壤
养分的损失较小 , 经过 3 . 的恢复 , 林地土壤肥力已基本达到原有天然林水平 。
关键词 & 次生阔叶林 7食用菌原料林 7人促更新 7群落恢复
中图分类号 & 3 ∃ 6 0 文献标识码 &8
9:; ; < => +? , ) ) : ≅ )(? . = Α ∗加= Α Β ( : Χ +/ .Δ+ ) ( Ε (.=∗ Δ: (; >=Φ +/) Γ ) − : = Α . (?Η ( : . Α Ι) . ≅ ) Α ϑ : () ∗+ >= +: +/) Κ Α >Λ Ι) ϑ < = Φ> , .Χ Μ . +) ( >.> ϑ: ( ) ∗+
厂魂Ν Ο < >一/“.
#Ε/ ) Κ Π +) = Α >= Φ 9) = + ) ( Δ: ( ϑ: () ∗+(? Γ ) >) = ) ) Θ Ε) )/ = : Ι:群 : Δ Ρ>.= : < 9 >+? , ϑ<Σ >. = Ι〕(: ≅>= ) ) , Ρ>.= : < 4 4 !#2% , ϑ<Σ >即 , 9 />= . %
8Λ ∗+ (. )+ & Ε/ ) ( ) ∗) . (− / Δ: < = Α +/.+ +/) ) ) : = : ; >) Λ ) = ) Δ> + Χ . ∗ ( ) Ι. +>≅ ) Ι? />Φ / Δ: ( +/ ) ∗ ) Ι) ) +>: = ) < ++>= Φ Χ />) / Χ .∗ . Α ≅ . = +铭) : < ∗
+: +/ ) (. Τ>Α ) : ; ; < = >+? () ) : ≅ )叮 6 Ε/ ) ∗ +. = Α ∗ +: ) Υ >= Φ .Ι () . Α ? () . ) /) Α +/) Ι) ≅)Ι Λ)Δ: () +/) ∗ ) Ι) ) +>:= ) < ++>= Φ Χ >+/ 3 一?)跳 Δ: ( ς
) ∗+ ) : = ∗) (≅ .+ >: = 6 8Ι+/: < Φ/ +/) . ; : < = + : Δ ) Α >ΛΙ) Δ< = Φ > +>; Λ) ( Φ . >= ) Α Χ . ∗ 脚.+ Δ: ( +/) ) Ι).= ) < ++>= Φ () Φ ) = )(.+ >: = , +/) () ς
∗) (≅ ) Α ?: < = Φ +() ) ∗ Χ ) () Α . ; .Φ ) Α /) . ≅ >Ι? , Χ />)/ Χ . ∗ Α>∗ . Α ≅ . = +笔) +: +/) 脚Χ+ / . = Α () ) : ≅ )叮 : ΔΔ: () ∗+ .Δ+ ) ( Δ) ΙΙ>= Φ 6 Ε/ ) >= ς
) () . ∗ ) . ; : < = + : Δ ∗+. = Α ∗ +: ) Υ >= Φ Α < (> = Φ +/) Δ: () ∗+ ) : = ∗) (≅ . +>: = Ω ) (> : Α Χ .∗ ∃0 6 35 . = Α 3 4 6 0 5 : Δ +/.+ Χ >+/ +/) ∗) Ι) ) +>: = ) < +ς
+>= Φ () Φ ) = )(.+ >: = . = Α +/ ) ) : = +(: Ι >= +/) . () . Χ >+/ : < + ; . = . Φ ) ; ) = + 6 Ε /) Α ?= . ; >) ; : => +: ( () ∗ < Ι+ ∗/: Χ ) Α +/.+ +/) ) : =< < = >+?() ) : ≅ )叮 Χ . ∗ () Ι.+ >≅ ) Ι? (. Ω >Α .Δ+ ) ( . Α: Ω +>= Φ +/) ; ) . ∗ < () ∗ : Δ ∗ ) Ι) ) +>: = ) < ++>= Φ . = Α +/) ) Ι).= ) < ++>= Φ () Φ ) = ) (. +>: = Χ >+/ .(+ >Δ> ς
) >. Ι Ω (: ; : +>: = 6 Ε /) 卿< = Α Λ < Α Ω Ι. = + . = Α Ι 一?) . ( 一: ΙΑ Ω Ι. = + Ω(: Ω: (+ >: = ∗ >= ) () .∗ ) Α Λ ) ) . < ∗) : Δ +/) +(. = ∗而 ++. = ) ) ’ >= ) () . ∗ >= Φ
∗ /.甲Ι? . = Α +/ ) = Ι. ∗ ∗ >= +(< ∗ >: = ∗ : Δ / ) Ι>: Ω />Ι: < ∗ . = Α >= Α) +) ; >= .+ ) +() ) ∗ Τ) ) >) ∗ .Δ+ ) ( +/ ) +/>= = >= Φ 6 Ξ= +/ ) 3 +/ ?) .( , +/) Τ/. ) = ς
) (: Ω/?+) Ω (: Ω : (+ >: = Χ . ∗ . Ι() . Α ? ) Ι: ∗ ) +: +/ . + : Δ +/ ) . () . Χ >+/ : < ( ; .= . Φ ) ; ) = + 6 Ε/ ) ∗ Ω ) ) >) ∗ Α >≅ ) (∗ >+? >= Α) Π ) ∗ : Δ Α>Δ) () = + Ι. ? ς
) (∗ : Δ . (Λ : ( , Λ(< ∗/ . = Α 脚 Ψ () />Φ/ ) ( +/ . = +/ . + : Δ = . +< (.Ι Λ(: . Α Ι) . ≅)Α Δ: () ∗+ 初 ,/ : < ( ; . = . Φ ) ; ) = + , Λ < + Ψ/) ∗ Ω )− >) ∗ /: ; ς
:罗 = ) : < ∗ Α )罗) ) ∗ ΖΔ +/) Α >Δ) () = + Ι. ?) (∗ Χ ) () ) Ι: ∗ ) +: +/) Α) 孚) ) : Δ = .+ < (.Ι Λ(: . Α Ι).≅ ) Α Δ: () ∗ + 6 Ε/ ) ∗+< Α? .Ι ∗: Δ: < = Α +/.+ +/ )
 !! = < +(> ) = + ! Χ . ∗ ∗ ; .Ι Ι Δ: ( +/) +Χ: ()≅ (: Α < ) +>: = ; . = 鳍) ; ) = + ;: Α ) ∗ 6 Ε/ ) Δ: () ∗ + Ι. = Α  !! Δ) (+ >Ι>+? .Ι () .Α ? ().) /) Α +/)
Δ: (; ) ( = . +< (.Ι Δ: () ∗ + Ι. = Α  !! Δ) (+ >Ι>+? Ι) ≅ ) Ι +/(: < Φ/ +/ ) 3 一 ?) . ( ’ () ) : ≅ )叮 6
[ 盯 Χ: ( Α ∗ & ∗ ) ) : = Α .(? Λ ( : . Α Ι) . ≅ ) Α Δ: () ∗+ 7 ) Α >ΛΙ) Δ< = Φ > (.Χ ; . +)(> . Ι Δ: () ∗ + 7 () Φ ) = +(.+ >: = Χ >+/ .(+ >Δ> ) >.Ι Τ(: ; : +>: = 7
) : ; ; < = Ι+? ( ) ) : ∴ )叮
收稿日期 &    一忿 0
基金项目 &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 目“食用菌原料林持续高产经营技术研究及示范” #]: !] (: Ι% #  !一  年%
作者简介 & 范辉华 #!1 ∃4 一 % , 男 , 福建建欧人 , 高级工程师 6
第 ∃ 期 范辉华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
长期以来 , 我国南方山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
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 , 大力发展香菇 #反=+ >ς
= : )Α: Α)∗ #Η ) (Υ 6 % ∗>= Φ %和木耳 #8< (>− < Ι. (> . ∗Ω Ω 6 %
等食用菌产业 , 使我国成为世界食用菌栽培的中心
和栽培技术革新的前沿 。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许多老
区贫困地区农村的主导产业 , 它与老区山区人民的
生活息息相关 。 然而 日益尖锐的 “菌林矛盾 ”影响
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川 。
目前解决 “ 菌林矛盾 ” 的途径 主要有 两条 , 一
是人工营造短轮伐期食用菌专用林 , 二是将现有
阔叶林划出一定面积用作食用菌原料林来经营 。
人工促进 天然更新定 向培育食用 菌原料林是一
种低投入 、高产出 , 社会 、经济和生态效益俱佳的
经 营 模 式 , 尤 其 对 米 储 #9 . ∗ (. =叩 ! ) . (Ι) ∗ >>
#Ο ) ; ∗Ι6 % Ο .?. +. % 、拷树 #9 6 Δ. 咭) ∗ >> ϑ( . = ) / 6 %等
壳斗科 #ϑ.Φ .− ). ) %树种为主 的常绿 阔叶林最有
效 ⊥’〕。 彭彪〔’〕报道 , 在福建省屏南县天然阔叶林
伐后迹地上开展人工促进 更新 , 立木蓄积的年生
长量达 巧 6 ! 耐 · / ; 一  , 高于同期人工林 4 倍以
上 , 营林成本则为新造林的 !_ ∋ !_4 , 并可提前
! ∋ 巧 . 收获 。 黄清麟等 ⊥0Σ 研究发 现 , ! 年生
和 !3 年生 的人促米储林每年立 木蓄积量分别高
达  ∃ 6 ⎯ ; , · / ; 一 ’和 ] Ξ 6 : ; , · /; 一 , , 人促更新
的食用菌原料林还 可 连续多代作业并保持较高
的生产力固 。
现有相关报道侧重 于人促天然更新技术和人
促林分生产力变化等研究 〔∃一∀ 三 , 很少涉 及人促林
分的群落结构和功能恢复等方面 。 基于此 , 本文
针对次生 阔叶林改作短 轮伐期食用 菌原料林的
定向培育目标 , 系统研究择伐更新和 皆伐人促更
新对次生阔叶林群落动态恢复和林分生产力的
影响 , 从而为次生 阔叶林生态保育型 的可持续经
营提供科学指导 。
! 材料与方法
! 6 !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建匝市北部的吴地村#! ! ∀ “
4  ’Κ 、  3    ‘Ν % , 属武夷山脉南伸支脉低山丘陵区 ,
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年均气温 ! ∀ 6 3 ℃ , 年降
水量 ! ∃ ∃  6 1 ; ; , 年蒸发量 ! 0 ∀ 6 0 ; ; , 相对湿度
∀! 5 ,无霜期 3∃ 6 ∃ Α 。 试验地块的植被为 ! 年生
的次生常绿阔叶林 , 总面积  6 ∗ /澎 , 海拔 0∃ ∋
 Ζ ; ,坡向东南 , 坡度 3 。 ∋ 4  “ , 土壤为花岗岩发
育的山地红壤 , 土层深厚 , 为 =类立地条件 。 代表性
树种有米储 、 拷树 、木荷 #Γ)/>二 ∗叩)(Λ . Β .(= Α · ) +
)/. ; Ω 6 % 、毛拷 #9 6 Δ: (Α >> Ο . = ) ) % 、 山杜 英 #ΚΙ .) : ς
) . , <∗ 妙加)‘廊 #肠< ( 6 % Ω : >( % 、 闽粤 拷 #9 6 Δ>∗ ∗ .
#) /. ; Ω 6 ) Π Η ) = (/ 6 % , )/Α 6 ) + Χ >Ι∗ 6 %等 , 其林分生长
状况见表 ! 。
表 ! 不同更新方式利用前后及第 3 年的林分生长情况
更新利用方式 林分密度_ #株 · /; 一 % 平均胸径_− ; 平均树高_ ; 蓄积量 _# ; 4 · /; 一 %
改建前
择伐更新前
皆伐人促更新前
天然阔叶林 #对照 %
择伐更新
皆伐人促更新
天然阔叶林#对照 %
择伐更新
皆伐人促更新
天然阔叶林 #对照%
∀ ∃3
10 ∀
∀  
∃ 3 3
4 3 1 3
∀  
4  4
 3 ∃
!0 6 30
! 6 3 ∃
! 1 6  4
改建后
0 6 

6 3
3 6 ∀
0 6 ∃
∀ 6 ∀
4 6 0 4
∃ 6 
! 1 6  4
改建后第 3 年 3 6
! 6 3
! 4∀ 6 4 !
3 6 ∀0
 4∃ 6 3 
! 6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的经营利用
方式
!1 1 ∃ 年初 , 按不 同坡面采用择伐更新 、皆伐人
促更新  种经营技术措施 , 并以原有次生阔叶林作
为试验对照 。 各种经营方式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
#Ι% 择伐更新 , 面积 ∃ /衬 , 择伐胸径 ∀ 9 ; 以上的食
用菌材及伐除其它无培育前途的林木 , 并进行封育 7
#% 皆伐人促更新 , 面积 ! /耐 , 伐除胸径 0 9 ; 以上
林木作为食用菌原料 , 不炼山 , 任其自然恢复 , 第 4
年进行连续 ] . 的劈草抚育 , 留稀去密 , 淘汰无价值
树种 ,并加强管护 7 #4% 保留的天然次生 阔叶林 , 面
积 3 6 ∀ /; ,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 卷
! 6 4 样地调查和数据分析
    年 ! 月 , 在各试验区中 , 选择林分结构
和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地段设立 !   扩的临时
样地进行调查 。 利用相邻格子法 , 按正方形布置
样方 , 样方面积为 ; Π ∗ ; , 并 由中心开始 向四
周逐步扩展 。 在各样方 内测定每木树高 、 胸径
等 , 对样方内出现 的乔木幼树 、幼苗 、灌木 、草本
及藤本记录 其个体数 、高度 #长度 % 、地径等 。 分
别求算不同样地各树种的平均树高和胸径 , 以此
确定不 同树种的标准木 。 分别在不同样地中部
随机采取 4 个采样点 : ∋   ) ; 和   ∋ 0  ) ;
层次的土样 , 4 个采样点土 样按不 同层次混匀后
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理化测定 〔1 〕。
在择伐更新的地块和保留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中
还设立了 4 个  ; Π  ; 的固定标准地 , 分别于经
营作业后第 4 、 、 3 年监测群落恢复的动态变化 , 估
算植物物种丰富度 #, % 、多样性 #Ο % 、均匀度 #Ρ% 和
生态优势度#9% 等指数〔’。, 。
物种丰富度指数 , α #Γ 一 ! %_ Ξ=
Γ/ .= =: = 一Χ> )= )( 多样性指数 Ο α 一 艺 #尸Ψ Ξ= 尸、%乙二 !
Ω>) Ι: < 均匀度指数 Ρ α #一 艺 Ω & ! = Ω ‘%_ ! = ∗
生态优势度 9 α 一 艺#从_ ∴% ’
式中 , = 为所有植物物种 的个体总数 , 尸‘为第 >种个
体数 。、占所有种个体总数 = 的比例 , 即 尸7 二 =了。 7 ∴
为总的重要值 , ∴> 为第 >种的重要值 7 > 二 ! ,  , 4 ⋯
Γ , Γ 为物种数 。 重要值按如下公式估算 &乔木层和
灌木层的重要值 ∴ α 相对密度 β 相对频度 β 相对优
势度 7草本层的重要值 ∴ α 相对密度 β 相对频度 β
相对盖度 ⊥Ι: 。
 结果与分析
 6 ! 不同更新方式利用后林分的恢复性生长
表 ! 给出了 ! 年生次生阔叶林不同更新方式
利用前后及第 3 年的林分生长情况 。 通过择伐利用
∗ − ; 以 上 的林木 , 获取 的择伐量 为 3! 6 4 砰 ·
/; 一  , 按材积计算择伐强度高达 ∃∀ 5 。 择伐后林木
平均胸径为 0 6  − ; , 平均树高为 3 6 ∗ ; 。 经过 3 . 的
封禁恢复 , 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分别增大到 ∀ 6 ∀ − ;
和 ! ! 6 ∃ ; , 蓄积量由 4  6 0 4 ; , · /; 一 “增长到 !4 6 4 !
; , · /; 一 , , 3 。 间的蓄积生 长 量为 ! 3 6 ∗∗ ; , ·
/; 一 ’ , 平均年生长量为 巧 6 0! 耐 · /; 一  。 不管是林
分高径生长 , 还是林分蓄积都已恢复到改建当年择
伐前的水平 , 可再次择伐利用 。 皆伐人促更新获取
的食用菌材最多 , 达 1 6 3∃ 耐 · /; 一 “ , 但这一经营
方式强度过大 , 保留木数量少且受损严重 , 需要较长
的时间恢复生长 , 其材积增长量 ∃1 6 ∀0 耐 · /; 一  ,
仅为择伐更新的 ∃0 6 3 5 , 难以像择伐更新一样能很
快地进人材积速生期 。 作为对照的未经营区 , 在 3 .
的封禁期内林分蓄积增加了 (: 3 6 01 耐 · /; 一  , 高
于皆伐人促更新但却低于择伐更新 , 这是 由于其林
分密度过大 , 自然枯损较严重而影响了生长量 。 择
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都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经
济效益 ,但比较分析发现 , 择伐更新不仅获取的食用
菌材总量 #择伐量和恢复生长量之和 %较皆伐人促
更新高出二成左右 , 而且再次择伐利用的间隔期
较短 。
 6  不同更新方式的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
表  列出了次生阔叶林实施不同更新方式后第
3 年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情况 。 结果表明 &
不同更新方式的群落植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从大
到小依次为 & 天然次生阔叶林 #对照 % 、择伐更新和
皆伐人促更新 7其各层片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
表现为 & 乔木 χ 灌木 χ 草本 χ 藤本 。 研究发现 , 次生
阔叶林不管是经过择伐更新还是 皆伐人促更新 , 其
物种均匀度与天然次生阔叶林相近 。 实施不同更新
措施后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主要与生境受破
坏和干扰的程度有关 。 择伐更新对群落生境破坏较
小 , 林地保持良好的水肥条件 , 群落容易恢复 , 大量
阳性 、中性树种迅速生长并占居主林层 , 荫性树种也
能在其林冠的蔽护下迅速生长 , 群落植物物种多样
Ρ胜指数高且分布均匀 , 形成稳定协调 的森林群落 。
皆伐人促更新的群落受到较大程度的破坏 , 但因不
受炼山和整地等育林措施 的强度干扰 , 阔叶林中的
枫 香 # δ匆<汕; Λ. ( Δ: ∋ ∗ . = . Ο . = ) ) % 、 拟 赤 杨#8Ι= >Τ/?Ι Ι< ; Δ: (+ < =) > #Ο ) ; ∗ Ι6 % Μ . Υ >= : 6 % 、木荷等阳
性树种容易在采伐迹地上萌发 , 而萌芽力强的储拷
类树木等易从伐根上萌芽而恢复成材 , 因此整个群
落也能较快地恢复 。
第 ∃ 期 范辉华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
表  不同更新方式的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
物种数 _ 个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
更新利用方式 群落 层次 群落 层次乔木 灌木 草本 藤本 乔木
4 6 0 ∃
4 , 4 1
4 6 3 4
灌木
 6 3 ∃
 6 
4 6  ∀
草本
 ∃
! 6 1 
 6 0 
藤本 群落
层次
择伐更新
皆伐人促更新
天然阔叶林 对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草本
) ∗ + +
) ∗ ∋ (
) ∗ ∋ #
藤本
) ∗ ∋ (
) ∗ ∋ #
) , ∋ (
一木∃)∋+班曰一八木一 !∀乃习产一#∃%&
!,∋气、(介乙∀!只)一! ∀‘∗,∗
注 +  为!) ! 年 () 月调查数据 下同 。
! ∗ # 择伐更新的早期群落恢复动态
! ∗ # ∗ ( 群 落 的外貌动 态 群落的 外貌一般 以
, − . , / 0− 1 2 的生 活型谱 3川 加 以描 述 。 表 # 表 明 ,
次生常绿阔叶林择伐更新的早期 , 群落的高位芽
植物明显降低 , 这缘于对成材树种 的择伐利用 。
当群落恢复至第 ∋ 年 , 其高位芽植物比例趋近于
原有的次生阔叶林 。 总体而言 , 次生常绿阔叶林
择伐后在群落的恢复过 程中 , 层外植物比例大体
维持在原 有状况 , 矮 高位 芽植物 比例呈 下降趋
势 , 体现了群落恢复过程 中物种间争夺上层 空 间
资源 的强度逐渐加强 , 这种状况同样体现在小高
位芽植物 比例的不断增 多上 。 中高位 芽植物比
例呈现不规律变化 , 说 明群落的演替处 在不稳定
阶段 。 择伐后 由于透光度的急剧增加 , 许多 阳性
和中性植物侵人 , 致使地 面芽植物和 ( 年生植物
的比例比邻近的天然林高 , 但 ( 年生植物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逐步退 出群落 。 在群落恢复的早期 ,
地下芽植物比例看不 出规律性的变化 , 地上芽植
物比例相对较少 , 可能与地面芽植物 和 ( 年生植
物比例相对增多有关 。
表 # 择伐更新后群落生活型谱的变化
恢复时段 高位芽植物
4 5
小 矮 藤本 总计
∃ ) ∗ ∃)
∃! ∗ ) #
∃% ∗ &∋
∃+ ∗ &6
地上芽植物 4
5
地面芽植物4
5
地下芽植物4
5
(年生植物4
5
78 % ∗ % #& ∗ !!
( ∗ (#
) ∗ % (
勺一,∗介‘9,&:了:;工、<)&+(气=,‘−
,、勺一.∗又八,门、/+ 0 1 2!3 1 4
3! , 5 2
! ∀ 1 6 0
! 4 1 60
2  1 0 3
2 5 1 !∀
2 ∀ 1 6 
2 1 6 !
! 4 1 3 7+
4 8 &
天然阔叶林 9对照 : 
!4 1 4 0
3 2 1 0 !
3+
! 1 2 1 ! 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树种的变化 次
生阔叶林择伐后其透光度急剧增加 , 为许多阳性和
中性树种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 表 ∀ 结果表明 +
择伐后 2 8 ,少叶黄祀 9 ; 了∗< = ∗>8 ?≅∃ Α8 Β= .Χ= ∗Α Δ = ? 1 :和
山乌柏 9 Ε叩 ΑΦ Γ ≅ ΑΕ = & ∗& ? 9 Η>8 Γ Ι 1 = ϑ Κ = . ∃> 1 : Δ Φ = ∗∗1
一 Λ? < 1 :等占据了上层空间成为乔木层中的优势种 /
灌木层中以山苍子 9 ΜΑ?Ε = 8 = Φ Ν= Ν 8 9肠 Φ ? 1 : Ο= ? Ε 1 : 、山
乌柏 、东南野桐 9材。∗∗&∃ & ∗∃8 几。 Η?& ΑΧ :和闽粤拷等阳
性树种为优势种 。 群落恢复到第 5 年 , 乔木层和灌
木层仍被这些阳性树种占据优势地位 , 至第 4 年 , 由
于林分的不断郁闭 , 一些 阳性树种如山乌柏被挤出
乔木层 ,而闽粤拷无论在乔木层还是在灌木层还都
居于优势 。 阔叶林前身优势种如米储等逐渐恢复到
原有的优势地位 , 一些林下 的耐荫树种如华鼠刺
9 > = 8 Π> Α.= .Ε ΑΕ Θ & & Ρ 1 = ∃ Λ?. 1 : 、杜茎山协少口 = Ε8 %& 尸& . Α Σ
= 8 9 Τ >Φ . Ν 1 : Δ & ?Α ∃Χ Α =ϑ ! 33:等逐步壮大 , 成为灌木
层中的优势种 。
! 1 2 1 2 群 落植物 的物种 多样性动 态 次生阔叶
林择伐利用后 , 在群落恢复早期植物种类数量增
加较快 , 这是 由于大量 阳性和中性植物 人侵造成
的 。 择伐后第 2 年共有植物 5 6 科 3∀ 0 种 , 第 5 年
有 5 4 科 35  种 , 第 4 年有 5 ! 科 3 2 3 种 , 邻近的天
然次生阔叶林中共有植物 ∀ 6 科 3 3! 种 。 随着群
落的不断恢复 , 乔木层 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不断提
高 , 而草木层多样性指数不断降低 , 灌木层 的 多
样性指数也呈下 降趋势 。 群落恢复至第 4 年时 ,
无论是乔灌层 还是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都
与天然 阔叶林相 近 9 表 5 : 。 群落恢复 的早期 , 乔
木层 的均匀度较小 , 反 映了择伐后生 境的异质性
提高而导致植物 呈斑块 状分布 , 随着 生 境的恢
复 , 均匀度也在提高 , 但林下植物的均匀度则随
生境的恢复而降低 。 结果还发现 , 乔木层优势度
在恢复过程中呈增大的趋势 , 体现了群落内建群
种为争夺资源而竞争不断加剧 。
∃∃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 卷
恢复时段 序号
表 0 择伐更新后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树种的变化
乔木层 灌木层
树种名称
少叶黄祀
山乌柏
木荷
黄 瑞 木 8 Α> =. =Α (. ; >ΙΙ)+ +>
Η ) = +/ 6 ) + Ο : Υ 6 Δ6
重要值
3 ∀ 6 ∃ ∀
∃ ∀ 6 4
0 6  ∃
Ο: Υ 6 。 + 8; · % 0 6 3 ∀
树种名称
山苍子
山乌柏
闽粤拷
重要值
!  4 6 0 
∀∃ 6 0
3 ∃ , 0 ∀
少叶黄祀 3 6  4
) Π Ο.= ) )
4 . 拷树
米储
山杜英
茜草树 , . =Α 她 伪 −入>=− /∋ >∗ #肠<( 6 % Μ) (6
毛拷
冬青 ΞΙ)Π Τ< , “ , . Ο .∗ ∗Υ 6
山乌柏
闽粤拷
东南野桐
米储
拟赤杨
毛拷
少叶黄祀
拷树
茜草树
木荷
东南野桐
闽粤拷
米储
少叶黄祀
木荷
毛拷
茜草树
拷树
黄瑞木
刨花楠
米储
拷树
木荷
毛拷
刨花楠
山杜英
茜草树
闽粤拷
虎皮楠 刀亡明/= >Ι%/州Ι< ; 岁.∋ −) =∗ Μ> ε 6
黄瑞木
0  6 4
  6 ∃
 ∀ 6 !
! 6 ∀
 4 6 ∃
  6 !3
1 6 ∃ 3
1 6 ∃0
!4 6 ∃ 3
!4
∀ 6 4 ∀ 6 ∃
1 ∃ 6 0 ! ! 6 3
1 6 ∃ ∀
3 0 6 ∃∀
∀ ∃ 6 ∃
3  4 ∃
∃ 6 40 ∃ 6 0 
 6 0 ∃
.
!3 ∀
4 6 ∃ 4
1 0
!3 6 ∀ 
! 6 3 
1 6  0
1 6 0
1 6 ∀ ∃ ∀ 。 3
1 6 ∀ 0 ∀ ∃0
3 ∀ ∀ ∃
3 6 
3 ∀ ,  
0 ∃ 6 
∃ 6 《2% 4  6 ! 3
0 4 6 ∃ 
3 .
4 6 3 ∀
 6 !∃
4  6 ! 3
!0 6 
!4 6 ∃
! 4 6 0
∀ 6 
∃ 6 0 ∀
东南野桐
米储
拟赤杨
盐肤木 ,/ : −/ >=) 。衍 Μ> = 6
批把叶紫珠 −. “。卿 叙润汤必=. Μ.Υ >=: 6
刨花楠 脚砚五>Ι<∗ Τ. [.= )/ >(.
东南野桐
闽粤拷
山乌柏
米储
少叶黄祀
木荷
华鼠刺
杜茎山
树参 φ) =Α 呷. =. & 凌心ΙΦ) ( #Ο .(; ∗ % Μ ) ( 6
批把叶紫珠
闽粤拷
少叶黄祀
木荷
米储
东南野桐
拷树
华鼠刺
杜茎山
山乌柏
拟赤杨
华鼠刺
格药拎 Κ <叮。∋ φ <= =杜茎山
毛冬青 刀以 Ω<Λ “∋ Ο: Υ 6 ) + 8 ; 6
树参
拷树
乌药 左 刀凌八Ι . 君Φ (口 Φ . +. #Γ>; ∗% [ : ∗ +) (; ς
闽粤拷
木荷
狗骨柴 减双Ι(∗ :. Α <Λ 。 #γ = ΑΙ6 % : /Χ >6
!4 6 ∀3
! , ∃0
! ! 6 1 3
3 , !
∃ 6 4 4
∃3 6 
∃ 6 !
40 , ! ∀
  6 !
 04∃3∀Ζ9‘!063七、门%
天然
阔叶林
9对照 :
3! 1 56 30 1 6 5
0 1 ∀ ! 30 1 54
0 1 ∀ !
4 1 5 6
36 1 25
3 ! , ∀ 0
4 1 5 5 3! 1 ! 0
4 1 ∀ 0 1 0 5
第 ∃ 期 范辉华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
表 择伐更新后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
恢复时段 层次 物种数 丰富度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 优势度
∀0!1一3门」303气!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藤 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藤 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藤 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藤 本
4 ∀
! !
个体数
34
5 5 ! 5
! ! 3∀
6 2 !
! 5 0
6 3 34
3 ∀ 3!
6 3
 1  0
Υ , 9为
25
4 0
∗」旦
6 1 3!
! 1 0 0
5 1 ! 2 Σ
2 1 3!
! 1 4 !
2 1 32
 3!
 1 36
 1 30
 1 ! 3
 1 3
 1 的
 1 34
 1 3
4!0一∀6气,‘!
!一∀2
20一!∀
! 2一60

0!一42∀++
∀飞, 13<.凡门ς41⋯内、ΩΞ,31
60∀254燮!
天然阔叶林
9对照 :
∀ 36 6
3 2 4 5
∀ 2 ∀
0 02
! 1 ! 3
! 1 3
6 1 ∀ 2
4 1 5∀
 1 6
3 1 0
6 1 3 3
6 1 6
 1 02
! 1 2 3

Υ 1
 1  5
 1  0
∀4Ψ!悦口∀,∀1 1
! 1 ∀ 不同更新方式的地力维持
地力维持是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食用
菌原料林能否持续高产经营的关键 。 从表 6 结果
可以看出 +次生常绿阔叶林皆伐后炼山栽杉对土
壤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 从而导致地力衰退 , 而择
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 , 因不 经炼山 、整地 、 除草
抚育等营林环 节 , 林地受到的人为干扰亦较小 ,
因而维持了较好的土壤肥力 。 从土壤物理性质
来看 , 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的表层土壤 9  Ζ
!  Η Γ : 土 壤密度分别 比炼 山栽杉低 ! 3 1 4  [ 和
30 1 0 4 [ , 而非毛 管孔隙度和 总孔隙度则分别 比
炼山栽杉高 5 1 、 5 1 3 和 4 1 2 、 4 1 3 3 个百分点 。
从土壤化学性质来看 , 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
的表层 土壤有机质含 量分别 比炼 山 栽杉高 出
53 1 02 [ 和 2 2 1 ∀ [ , 全 ∴ 、有效 Ο 含 量等也都高
于炼山栽杉 。 择伐更新和 皆伐人促更新 的林地
土壤 , 无论是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与天然
阔叶林基本相当 , 表明其地力已基本恢复到经营
前的状态 。
表 6 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纯一!∀34256
更新方式 土层 ς 土壤密度 ς
9 < · = Γ 一2 :
总孔隙度 ς
[
非毛管孔隙度ς
[
有机质 ς
9 < · Ρ < 一 ‘:
全 ∴ ς
9 < · Ρ < 一 ’:
3 1 ∀ 6
有效 Ος
9 Γ<
45一0!∀62
2∀!一534 1 6 6
5 32
∀5!0一2
65∀2一04 !
6 一3∀犯2!4
∀ 2一546!6!一02皆伐炼山栽杉
择伐更新
皆伐人促更新
天然阔叶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6 ∗ + (
对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7  与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实施的时间和地块条件相同。
# 结论与讨论
随着香菇等以阔叶树为原料的食用菌业的迅猛
发展 , 天然阔叶林资源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 影响食用
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 。 如福建省近
几年仅香菇生产年均达 () 亿袋左右 , 年均消耗阔叶
材 2? ? 万 砰 , 而基于次生阔叶林的生态型可持续经
营是解决 “菌林矛盾 ” 的主要技术途径之一 。 本文
研究发现 ,次生阔叶林不同更新方式效果差异很大 。
对 (! 年生天然次生阔叶林采用择伐更新 伐取胸径
∃ ≅ Α 以上的林木 , 获取的林木蓄积为 ∋( ∗ #) 时 ·
ΒΑ 一 ! , 出材量 &+ ∗ #% Α , · ΒΑ 一’ , 改建 ∋ − 后蓄积增长
量高达 2? ∋ ∗ ∃ 砰 · Β Α 一 ! , 林分总的蓄积量 已达到
择伐前当年的水平 , 这说明择伐更新可获取较高的
经济效益 , 且有利于林分的恢复生长 , 实现短轮伐期
经营 , + > ∋ − 就可重新择伐利用 。 皆伐人促更新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 卷
然获得的食用菌材最高 #立木蓄积为 1 6 3∃ 砰 ·
/; 一 ’ , 出材量 ∃0 6 ∀ 3 ; , · /; 一’% , 但因经营强度大 ,
保留的幼树受损严重而不利于伐后林木 的生长与恢
复 ,在 & 。 的封禁期内其蓄积增长量为 ∃ 1 6 ∀ 0 耐 ·
/; 一“ , 分别为择伐更新和未经营对照 区的 ∃0 6 3 5 和
3 4 6 0 5 。
采用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的经营方式 , 因
对生境破坏的程度远小于人工造林 , 群落恢复较快 。
择伐后经过 3 . 的封育 , 其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已接
近未经营区的状态 , 矮高位芽植物的 比例呈下降趋
势 , 小高位芽植物则不断增多 ,体现了物种间争夺上
层空间资源的强度逐渐加强 , 中高位芽植物的比例
呈不规则变化 , 说明群落的演替还处在不稳定阶段 。
择伐后 由于透光度的急剧增加 , 一些 阳性和中性植
物大量侵人 ,致使地面芽植物和 ! 年生植物的比例
增高 , 为群落的进一步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 随着
时间的推移 ,东南野桐 、山乌柏 、闽粤拷和少 叶黄祀
等阳性和中性树种占居了上层空间 , 群落的植物种
类数量不断增加 , 到第 3 年时 ,乔灌层和草本层的群
落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已高于未经营利用的次生阔
叶林 。 在群落恢复过程中 , 随着林分的不断郁闭 , 东
南野桐 、山乌柏等阳性树种开始被挤出优势地位 , 并
逐步退 出群落 。 为了使原有的优势建群树种 #目的
树种 %获得更多的生长空间资源 , 可考虑在择伐后的
第  至第 4 年进行适当的人工抚育 , 以促进群落的
恢复和林分质量的提高。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短轮伐期食用菌原料林 , 由
于轮伐期的缩短 , 采伐和集材等作业过程对枯枝落
叶层和表土层的扰动频率加快〔” , ‘, ! , 随木材的取走
而迁移出的养分也增多 , 无疑会对地力造成一定的
消耗 。 然而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与传统的炼山
栽杉育林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 其枯枝落叶层和地被
物基本不受破坏或破坏程度较小 , 林地养分损失轻
微 , 同时 , 由于疏伐后透光度增加 , 土温上升 , 有利于
林内微生物的活动 , 从而加速枯枝落叶的分解和养
分的归还 , 提高了林地的自肥能力 。 择伐更新和皆
伐人促更新的群落 , 经过 ∀ ∋ Φ . 或更短时间的恢
复 ,林地土壤肥力 已基本恢复到原有天然林分的
水平 。
参考文献 &
⊥ !〕李建民 , 周志春 我国南方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进展 ⊥ Ρ」6 林
业科学研究 , #2% Ι , !0 # % &  1 ∋  !0
【 〕李元红 6 闽北阔叶林的天然更新技术 「Ρη 6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 ∀ , #Ι% &  ! ∋  ∃
「4η 彭彪 6 阔叶林伐后人工促进更新培育食用菌专用林〔Ρ」6 世界林
业研究 , !1 1 3 #专集 % &   4 ∋  1
〔0 η 黄清麟 , 李元红 , 黄界水 , 等 6 人促米储 、闽粤拷速生丰产林调
查研究报告仁Ρη 6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  , ! #Ι% & ! !∃ ∋ !
仁 〕黄清麟 , 李元红 6 一代与二代人促闽粤拷林分特征对 比评价
⊥ Ρ〕6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 1 ∀ , !∀ #4 % &   0 ∋  3
〔∃ η 吴隆高 , 汤福泉 , 徐敏雄 6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菇木林效果
调查 ⊥Ρ〕6 浙江林业科技 , !1 1 , !1 # % &0 ∋ 0 ∃ , 
〔3 」江训强 6 !3 年生人促米储林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研究〔ΡΡ 6 福建
林学院学报 , !1 1 ∀ , !∀ #4 % &  ∃ 4 ∋  ∃ ∃
「∀ 」章伟成 , 金崇华 , 李启良 , 等6 残次阔叶林改造为菇木林试验初
报 ⊥ Ρ〕6 浙江林业科技 , !11 , ! #0 % & 0 ∋  ∃
否1 」张万儒 6 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石Μ 圣6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 ∃ & !3 ∋
仁! 〕林业部科技司 6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方法扛Μ〕6 北京 &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10
【!川 东北 林业大学 6 森林生态学 仁Μ 」6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
社 , !11 4
【Ξ] Ρ邱仁辉 , 周新年 , 杨玉盛 6 森林采伐作业环境保护技术【Ρ」6 林
业科学 , #%  , 4 ∀ # % & !0 ∋ ! !
「!4 %周新年 , 郭建钢 6 伐区采育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ΡΡ6 林业科
学 , 以刃 , 4 ∃ #∃ % &  ∀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