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林业科 李研究 , !∀ #∃ % & ∋ ∀
凡()∗ + , )、) − (. /
文章编号 & ∃#% ∃一!0∀ 1 《 #% % !#幻 很
大规模繁殖白蛾周 氏啮小蜂接蜂比例选择 2
魏建荣, , 苏 智 , 王传珍, , 曲花荣, , 杨 隽3 , 孟凡来0
#∃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北京 ∃以洲〕∀ ! 5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
内蒙古 ! 6 5 3 4 山东省烟台市森林保护站 , 烟台 0 〔77卜 0 4 山东省龙口市林业局 , 龙 口 68 %
摘要 &对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以−9 诚: 。9 , : 时寄主或替代寄主的接蜂比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
以美国白蛾 月力〕/: ;+ (< : 。9∋ 为寄主时 , 接蜂时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 ! & ∃ 和 ! & 为宜。 以柞蚕 =心/) (:) : >) ( (甲 为
寄 仁时 , 寄主与寄生蜂的比例以 ! & 6 为宜 , 繁殖出的小蜂田间平均寿命约为 ? 。 过多地增加接蜂数量 , 会影响到
子代的出蜂数量和雌雄性比等
关键词 &美国白蛾 5 白蛾周氏啮小蜂 5人工饲养 5 寄主
中图分类号 &8 3 4 3 文献标识码 & =
≅+9 ? Α − ; +/) , : +<− − Β Χ − ∗+∗ : ; ? Δ :∗ >∗ Δ /) ; Ε:∗ ,) : (< ; Φ
− Β Γ/ − 9 +− <: . 9 ; ) : Η : ;Φ
陇! Ι<: ; 一(− 咭 , , ∗万‘ ϑ/ <, , 似腮 以 9 : ; 一认) ; , , 口Κ Χ 王矶 一(− 咭, , 以腮 Ι9 ; , , 肠召刀凡鳍 一Λ: <‘
# ! 4 , ) ∗ ):(. / Μ; ∗ +<+9 +) − Β Ν− () ∗ + Ο ) 4 , !群 , Ο ; Κ <(− ; Π) ; + 明? ∃〕(− +). +<− ; , Γ=Ν , Θ )<Ρ<; Φ ∃《7 7刃∃ , Γ/< ; : 5
4 Ο 7 Σ) (< Π ) ; +吐 Γ ) ; +() 4 %Β Τ ) ∗ ) (+ Ν − ( ) ∗+侧 , Γ= Ν , Τ ) ;沙− 9 ! 6#Υ% , Μ; ; ) ( Ε − ;即∃<: , Γ/<; : 5
3 4 ς / ) 卜’− ( ) ∗ + 入, +) ) + Ω− ; ∗+: <− ; − Β Η:; +: < Γ <+Α , ≅/:; ? − ; Φ 阮Κ <; ) ) , Η:; 恤 0 # 7 % , ≅/:; ? − ; Φ , Γ/<; : 5
0 4 Ν− , , + Θ9 , : 9 −Β ∃刃 ∃∃Φ Ξ− 9 Γ <(Α , ≅/ 胡 ?−; Φ >(− Κ< ; ) ) , Μ‘ΦΞ − 9 6 8#Υ% , ≅/:; ?Ψ ∃∃Φ , Γ/<; : %
= Ζ∗+ (: . + & ς/ ) ) /− <) ) − Β Ζ ) ∗+ (: +<− − Β /− ∗+ : ; ? [ : ∗Σ ∗ [ / ) ; Π : ∗∗ ( ) : (< ; Φ ΨΒ Γ/ − 9 <−记 ) 9 ;) : [ : ∗ ∗ +9 ?<) ? 4 ς /) () ∗ 9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Β +/) (:+ <− − Β/ − ∗ +∗ : ; ? [ : ∗ Σ ∗ [ / ) ; ) /− ∗ <; Φ Β: ∃∃[ ) Ζ[ −(Π : ∗ : / − ∗+ : ; ? ∃& 6 [ / ) ; ) /− ∴
6 !!!∀ = ; +八)(:) : >) ( 刀〕! : ∗ : /− ∗ + +− Π : ∗ ∗ () : (< ; Φ Γ 4 ) 9;) : 4 ς/) ∃− ; Φ) Κ<+Α ΨΒ Γ 4 ) 9;): () : () ? : ) ) − (? <; Φ +− +/<∗ (: +<− [朋 :Ζ − 9 (
#∃: Α∗ 《、,、 : Κ ) (: Φ ) <; Β< )∃? , [ /<)/ ) − 9 ∃? 即:(; +) ) +/) Π +− Β< ; ? ∗9 <+:Ζ ∃) /− ∗ +∗ 4 ς − <Π Σ(− >) (< Α <; ) () : ∗ ) +/) Σ ) (. ) ; + −Β [ :∗ Σ[ − 9 ∃#! / Ρ Κ ) : Ζ: ? <; Β∃9 ) ; ) ) − ; +/ ) ] 9 : ;+ <+Α − ( (: +<− − Β Β) Π : ∃) : ; ? Π :∃ ) −Β ; ) 7 + Φ ) ; ) (: +<− ; 4
⊥ )Α [ − (? ∗ & Β: ∃∃ [ ) Ζ[ −(Π 5 Γ/ − 9 <− <: ) 9 ;) : & Π : ∗ ∗ () : (< ; Φ 5 / − ∗+
美国白蛾 双, /: ;+ (记 .9 ;) :# Τ (9 (Α %是一种繁殖 Γ/−9 诚: .9 ;) : Η:; Φ 是美国白蛾 的主要 寄生蜂 , 群
量大 、暴发性强 、食性杂的食叶害虫 , 可对很多阔叶 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内 , 具有雌雄性比大 、出蜂
树造成严重危害 , 常将树叶全部吃光 , 所以被列为 数量高 、寄生能力强等特点 , 是生物防治美国白蛾
国际检疫对象 。 自上世纪 8 年代末发现侵人我 国 的有效天敌 「‘」。 野外也进行了大量相关实验 , 表
以来 , 相继在沿海部分省份暴发 , 对当地 的农林业 明在田间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有效地控制美国
和城市园林景观造成很大危害 。 白蛾周氏啮小蜂 白蛾的危害 _, , ⎯ 。 白蛾周 氏 啮小 蜂 的大量繁殖 技
收稿 日期 & 侧碑习3 一 ∀
基 余项 +! & 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及生物制剂综合防治林木害虫技术 # 3一 6 年 %
作 爵简介 & 魏建荣# !∀ 8 一 % , 男 4 山西忻州人 , 副研究员 4
2 !,国林科院杨忠岐教授对本研究 一Ω作给予 了热情指导 , 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
第 ∃期 魏建荣等 & 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接蜂比例选择
术目前已成熟 , 烟台 、大连 、天津 、秦皇岛等地每年
都释放大量这种小蜂用于控制美国白蛾 , 收到 了良
好的控制效果 〔0 , , 〕。
在寄生性天敌与寄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 大部
分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能根据寄主的年龄 、大小等情
况自身调节寄生与否 , 不致造成过量寄生而使后代
衰弱或雄虫过多 。 但是人工繁殖时 , 由于属半强迫
性接种 , 如果蜂种接人的比例不当 , 有可能直接影响
其寄生效果 。 繁殖时接蜂量太少 , 寄主营养不能完
全消耗 , 子代出蜂量较少 5接蜂量太多 , 会造成繁殖
出的小蜂个体小 , 同时也可能降低子代的出蜂量 , 并
可能导致其生活力 、寄生能力 、生殖力降低 , 因此选
择合适的接蜂比例十分必要 。 为了在人工大量繁殖
白蛾周氏啮小蜂时能够根据寄主数量有目的地选择
接蜂量 , 并保证繁殖出足够可以用于生物防治的雌
蜂数量 ,作者对应用美国白蛾和柞蚕 = ;+ /) (: ): >) 卜
;Α < α9 肠; 一Ε如)β <∃ ) 两种寄主在室内接蜂时应选择
的寄主与蜂种的比例进行了研究 。 并对优选 的接蜂
比例繁殖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了田间存活力的
测定 。
! 4 3 白蛾周氏啮小蜂田间生活力测定
小蜂田间寿命的长短基本反映了其生活力 的强
弱 。 在田间选取面积为 ! Π ϑ 左右的一块疏林地 ,
于其中以棋盘式放置 巧 个 ! 目 7 ! 目网眼的纱
笼#大小为 6 ) Π 7 0 ) Π 7 0 ) Π % , 每个纱笼内放
室内饲养 、刚羽化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蜂各 6 头 ,
其中 3 个纱笼各放 6 头新鲜美国白蛾蛹 。 挂于树
上约 4 ∗ Π 高处 。 从第 天开始 , 每天打开 ! 个纱
笼检查其中的小蜂存活率 。
! 材料与方法
! 4 ! 白蛾周氏啮小蜂
野外采集被白蛾周 氏啮小蜂寄生的美国白蛾
蛹 , 置于室 内培养一段时间后 , 羽化所得 的白蛾
周氏啮小蜂即可 用作接蜂 的蜂种 。 为保证接种
所用的小蜂生活力一致 , 故采用 “ 窗式 ” 接蜂法进
行接蜂〔 丁。
! 4 繁蜂用寄主和小蜂繁殖方法
美国白蛾蛹 由作者在烟台实验室内饲养所得 。
选取个体大小 、体质量一致的蛹作为接蜂的寄主 , 分
6 个处理 , 每处理 6 头蛹 。 将每头蛹放人大小合适
的指形管内 , 按 ! & ! 、 ! & 、 ! & 3 、 ! & 6 、 ! & 8 不同的蛹蜂
比例接人健壮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成蜂 , 以脱脂棉塞
紧管口 , 以防失水 。
柞蚕蛹购自山东省烟台市 。 选取体质量 、大小
一致的新鲜柞蚕蛹 , 分别置于大试管中 , 按 ! & 3 、
! & 6 、 ! & 8 、 ! & ∀ 的蛹蜂比例接人白蛾周氏啮小蜂
成蜂 , 以脱脂棉塞紧管 口 。 由于每头柞蚕蛹 的出蜂
量极大 , 所以每个比例设 0 个处理 。
将上述接好寄生蜂的试管置于 6 ℃下培养〔’〕。
待白蛾周氏啮小蜂羽化后 , 统计每头寄主蛹中的出
蜂量 、雌雄性比等内容〔“〕。
结果
4 ! 寄主为美国白蛾蛹时不同接蜂比例的子代出
蜂情况
不同接蜂比例条件下子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羽
化出蜂数 , 雌雄性比等见表 ! , 平均每寄主出蜂数和
平均每寄主出雌蜂数在不同的接蜂比例条件下差异
不太明显 , 经对原始数据应用 ≅>≅ 软件作多重 比较
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接蜂比例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
图 ∃ 也显示各处理的每寄主蛹羽化出的寄生蜂数和
每寄主蛹羽化出的寄生雌蜂数差异不大 。 但由于平
均每寄主羽化出的雄蜂数随着接蜂比例的升高而增
加 , 所以平均雌雄性 比随着接蜂 比例的升高有所下
降#见图 ∃% 。
表 ! 寄主为美国白蛾时不同的接蜂
比例接蜂后的子代出蜂数
寄主蛹 & 寄主 平均每寄主 平均每寄主出 平均每寄主出 平均雌 &
寄生蜂 数χ 头 出蜂数 χ 头 雌蜂数χ 头 雄蜂数 χ 头 雄
∃ & ! 6 !8 3 4 ∀ ! ∀ 4 8 0 4 ∀ 3∀ 4 6 6 & ∃
! & 6 3 4 1 !∀ 8 4 !! 4 ∀ ∀ 4 礴 & ∃
∃ & 3 6 !1 3 4 6 !80 4 10 1 4 1 4 !0 & ∃
∃ & 6 6 1 4 3 !∀ 0 4 3 !3 4 18 !0 4 ! & ∃
∃ & 8 6 ! 4 ! !∀ 4 0 !6 4 1 ! 4 3 8 & ∃
6!6
亨响套撼田
& !&3
不同接蜂比例
&6 !& 8
一4 ∴ ∋ 平均出蜂数
∴ , ‘尸∴ 平均出雄蜂数
一 召4 ∴ 平均出雌蜂数
一长一 早 & 占
图 ∃ 以美国白蛾为寄主时不同接蜂比例的出蜂情况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 卷
4 替代寄主为柞蚕蛹时接蜂比例的选择
不同接蜂比例条件下应用柞蚕蛹繁殖出的白蛾
周氏啮小蜂雌 、雄数量和总数量见表 。 从表中可
以看出 , 接蜂比例为 ! “8 和 ! & ∀ 的两组羽化出小
蜂的数量低于 ∃ & 3 和 ! & 6 两组羽化出的小蜂数
量。 图 显示 , 以 ! & 6 处理组的子代羽化雌蜂数和
出蜂数量最高 。
为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 分别
应用 ς 3 Π / : ; ) 、 Τ 9 ; ; ) +( ’ 6 ς 3 等计算方法 , 对不同接
蜂比例条件下从柞蚕蛹羽化出的子代寄生蜂数应用
≅>≅ ≅ 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 。 结果表明 , 接蜂比例
! & 6 组分别与 ! & 8 组和 ! & ∀ 组都有显著差异 #>
δ 4 6 % 。 而其它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 同样 ,
不同接蜂比例条件下子代雌蜂羽化数也有显著差
异 ,接蜂比例 ! & 6 组分别与 ! & 8 组和 !& ∀ 组的结
果差异显著 。 子代雄蜂数量虽然在不同接蜂比例组
间有些差异 #尸 δ 4 ! % , 但相对于雌蜂 的数量来
比 , 对整体的出蜂量影响并不大 。 由于饲养白蛾周
氏啮小蜂的目的是获得大量雌蜂 , 所以在实际繁殖
过程中 ,接蜂比例为 ! & 6 比较合适 。
表
寄主蛹 & 寄生蜂
替代寄主为柞蚕时不同的接蜂比例接蜂后的出蜂数
每寄主蛹羽化出蜂数量 #雌蜂数 , 雄蜂数%
: 石 ) ?: Τ Γ :
、& 3 6 0 #6 3 3 & !3 8 % 3 6 8 #3 0 8 & ! % 0 !0 ! #3 ∀ 3 & !8 1 % 0 6 !! #0 3 ∀ & !1 %
∃ , 6 0 0 3 #0 ∀ ! , !3 ∀ % 6 1 6 #6 ∀ 8 & !1 1 % 0 68 #0 0 1 0 ‘!8 3 % 6 1 #0 1 3 8 & !∀ ! %
冬& 8 3 1 33 #3 8 ! & ! 3 % 1 0 ! # 8 0 & ∀ 8 % 3 ! 1 # ∀∀ ! & !3 8 % 6 ∀ 3 # 0 ! & !6 %
< & ∀ 8 6 # 3 ∀ & 3 % !∀ # 60 & 8 ∀ % ∀ 33 # 1 & !8 % 3 8 ∀0 #3 8 3 & ! ! %
1 0加
穿裤雌仲
心%
6
0 #%
3
夕
⎯
渗响级者书
Ψ 卜 )∗ 4 ∋ ∗) Ι 4 ‘[) ) )∗ )∗ 一上一一一一州里巴∴ ∴ ∴ ∴ ∴儿∋ ∴ ∴ 一∋ ∴ 月4 一∴ ∴ ∴ ∴ ∴ 一Ω ∋ ∋ ∴ ∴ ∋卜 3 ! & 6 ! & 8 ! & ∀
不同的接蜂比例
一令一 每寄主出蜂数 ∋ 每寄主出雌蜂数一‘( ∴ 每寄主出雄蜂数 3 0 6 8 1 ∀ ! ! !天数∃?
,钊 不同接蜂比例条件下每寄主柞蚕的出蜂数比例
4 3 白蛾周氏啮小蜂田间寿命试验
取前 ∃ ? 室内刚繁殖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成
虫 , 于 ’与日上午开始放人纱笼进行野外存活率实验 。
当日下午与第 天整天都在下小雨 , 且气温有所下
降。 第 3 日即 ∀ 月 ∀ 日开始观察 。 小蜂的存活情
况如图 3 所示 #第 ! 天为 ∀ 月 8 日% &
从图 3 中可以看出 , 小蜂在野外的平均寿命约
为 ? , 到第 ! 天全部死亡 。 另外 3 个各放 6 头新
鲜美国白蛾蛹的沙笼在第 6 天检查时 , 存活率仍为
1 ε , 说明在野外有营养补充的条件下 ,小蜂成虫的
生命少〕有所提高。
3 结论与讨论
# φ% 本研究对白蛾周氏啮小蜂大量繁殖过程中
图 3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野外存活率
寄主接蜂的比例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 , 以美国白
蛾蛹为寄主时 , 以 ∃ & ! 接人寄生蜂即可得到较高雌
雄比的下一代和一定的子代出蜂量 。 但为了保证较
高子代小蜂数量 , 可将接蜂比例适当提高到 ! & 。
在繁殖过程中单纯增加接蜂比例并没有明显提高繁
蜂的效果 , 反而增加繁蜂成本 , 并可能对下一代寄生
蜂有不良影响 ,如雌雄性比的下降 , 此一结果可作为
选用其它繁蜂替代寄主时的参考 。
以柞蚕蛹为寄主时 , 以 ∃ & 6 的比例接人白蛾周
氏啮小蜂进行培养即可获得大量 的子蜂 , 所以在实
际繁蜂过程中 , 不必继续增加接蜂的数量 , 以免影响
子代的出蜂数量。
# % 人工繁殖的目的不仅是要获得大量的寄生
蜂 , 而且需要保证其有较强的生活力 , 这对于实现寄
生蜂有效控制害虫意义重大 。 本研究表明 , 人工繁
第 ! 期 魏建荣等 &大规模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接蜂比例选择
殖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在野外有足够长的存活期 ,
保证了其能找到合适的寄主进行产卵寄生 。 另外 ,
从长期的饲养效果来看 , 以上述优选的比例接蜂均
可获得较为健壮的子代 , 野外释放其进行生物防治
美国白蛾 , 能够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 但不同寄主 、
不同比例接蜂是否会对子代雌蜂生活力有显著不同
的影响 , 仍需深人研究 。
#3% 寄主接蜂数量的不同 , 能导致子代的雌雄
性比和出蜂数量出现变化 , 但这种变化的生理和生
化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 是否确实与寄生蜂个体之间
的竞争有关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φ 杨忠岐4 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Ιφ 4 森林病
虫通讯 , !∀ ∀ # % & !8
〔〕魏建荣 , 杨忠岐 , 苏智 4 利用生命表评价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
白蛾控制作用的研究【Ι∃ 4 昆虫学报 , 田3 , 0 #3 % & 3 !1 ∋ 30
【3 φ 魏建荣 , 王传珍 , 曲花荣 , 等 4 天敌昆虫对美国白蛾的生物控制
研究 _ Ι〕4 林业科学 , 以” ,如# % &叩 ∋ ∀ 6
「0 φ 庞建军 , 杨忠岐 , 周荣艳 4 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利用技术
_ Ιφ 4 中国森林病虫 , !#增刊% & 8 ∋ 6
【≅ Ι乔秀荣 4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育和利用【ΙΙ4 植物检疫 ,
! , !6 #6 % & 8 ∋ 8
〔 〕蒲蛰龙 4 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Ε φ 4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 10
〔8〕杨忠岐 4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研究【Ι〕4
林业科学 , 仪刃 , 3 # % & ! !∀ ∋ !
【∗φ 杨秀卿 , 魏建荣 , 杨忠岐 , 大连地区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昆虫
〔Ιφ · 中国生物防治 , ! , !8 #∃% &叨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