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Natural 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attan Resources in China

我国棕榈藤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研究*



全 文 :第 6 卷 第 4 期
1 9 9 3 年 8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 O R E S T R E S EA R CH
V o l
.
6
,
N o
.
d
A u g
。 , 1 9 9 3
我国棕桐藤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研究 *
许煌灿 尹光天 李意德 傅精钢 张伟良
摘典 1 9 85年以来 , 对我国棕桐燕进行了调查采集和研究。 结果表明 , 现已确知我国棕桐膝
共有 3 属40 种21 变种 , 其中钩叶井属 4 种 、 省膝属35 种21 变种、 黄燕属 1 种 , 天然分布于东南沿
海至西南部山地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 , 形成了以海南岛和西双版纳为中心的分布区 。 本文论述
了棕搁膝族群各属种的地理分布 、 区系特征 、 种群数量和群落学特征 , 并概述了我国主要商品藤
种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适生栽培范围 。
关幼词 棕桐藤、 天然分布、 利用
棕桐藤(rat ta n )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主要层间植物 , 藤茎纤 维 含量 丰富 , 韧性和工
艺性良好 , 是编织和制造家具的优良材料 ,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在我国南部的海南 、广东、
福建、云南等n 个省(区)有天然分布 , 其中以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地区的种 类 最 多 , 资源最丰
富 , 是 目前我国野生藤条的主要产地。 但由于原藤的采收利用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 , 野生资
源受到严重破坏 , 加上其赖以生存的热带、 亚热带森林面积 日益缩小 , 致使棕桐藤野生资源
日渐枯竭 。 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藤类资源 , 研究和发展其种植技术 , 大面积推广人工种植已
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世界主要产藤国十分重视棕桐藤资
源的普查和栽培研究[ ‘一 3 J。 自1 9 8 5年起 , 我们先后多次对海南 、 广东、 广西、 福建 、 云南 、
江西等省 (区 )的棕桐藤资源进行了调查〔‘一日J, 旨在摸清其资源分布状况和生态条件 , 为合理
开发利用我国棕搁藤资源和发展商品藤种的人工种植提供依据。
1 棕桐藤的属、 种及其地理分布
棕桐藤属棕搁科(Pa lm a e )鳞果亚科(L e p id o c a r y o id e a e )。 全世界有2 3个属 , 约6 0 0种 ,
均属于 旧世界热 带 分布 [ ‘’ “J( 表 1 ) , 其中有 10 个属分布于东南亚及邻近地区 , 4个属分布于
西非热带地区(其中 3 个属为该 区特有 ) , 重要商品藤以省藤属和黄藤属的藤种为主 , 约20 余
种 。 棕搁藤绝大部分藤种生长于湿热带森林 , 成为热带雨林的主要层间植物。 我国棕桐藤处
于东南 亚 天然分布中心 区的北缘 , 目前 已知有 3 属40 种和 21 变种 [“一‘弓] , 其中黄藤属 l种 ,
省藤属35 种21 变种 , 钩叶藤属 4 种 (表 2 )。 我国棕搁藤占全世界总属数的2 3 。 1 % , 为亚洲热
1 9 9 2一1 0 一 05收稿 。
许煌灿 副研究员 , 尹光 天 , 李愈德 , 傅精俐(中国林 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州 5 1 05 2 0) , 张 伟良(广州市白
云区林业局 )。
* 本研究是林业部“七五 , 重点科研项 目“棕搁膝速生丰产栽 培技术研究. 和加拿大国际研究中心 资 助 (ID R C )与中国 林
科院的“中国棕桐藤研究 ”内容之一 。
参加本项调查工作的有林科院热林所黄全先生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钟如松先生 , 华南植物所卫兆芬先生协助核 校
标本 , 谨 表致 谢 ,
4 期 许煌灿等 : 我国棕桐藤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研究 3 81
表 1 世界稼桐茸的地理分布
计估种致斯里肠一卡小他新几内亚苏西成拉苏门答脂婆罗洲爪哇马来亚菲律宾印度中 印 泰 缅
属 名
国 支 国 甸
C a la 用u s Lin n . + + + +
C a la s Po th a B e e e
. 一 一 一 一
C e r 口t o lo bu s B lu m e 一 一 + 一
D a e价。”o r o 夕5 Blu m e + + + +
E r e 杭0 5 夕a *ha W e n d
. 一 - - -
K o
r th a lsia Blu m e 一 + + +
L a ee o s尹e r ”ia D r u d e 一 - 一 一
M g
r fo le 尹fs B e e e . 一 一 + +
O ” c o c a la 优u s M a n n 一 一 一 一
尸e eto eo 爪 fa M a r t . + + 于 +
P e c to c o 川了。夕5 15 B e e e . 一 一 + 一
P o 夕。”o t‘u m D ra n . - - - -
R a *玄s夕a 幸ha D r a n . 一 一 一 一
变济、

罗 门
大 西

洲 非
+ + + 小 +
+
++++
+
+
+ + + +
+
+
4 0 0
1
6
11 5
7
2 6
7
1
5
1 6
5
3
1
++ ++
2
:
1份
右0 0
二8,五吐口.上几甘
,孟
口.‘,‘,口‘U
亡曰
3
UO
2
勺口
曰口7
8
1匕
自U1占
55
‘力
O曰遴马
n甘.王
‘,4
5
月怪6
4
50
nJ
曰‘0
臼舀
召吸,甘
3
30
.1
42
数栩属种布计分估佼
注: . ¹ 资料引自参考文献〔1 ~ 3 〕, º 印支包括越南 、 老挝和柬埔寨 3 国 。
裹 2 中 国 像 桐 璐 的 分 布
国外分布
西旅一万南
布贵州
搏合
分湖南
浙江
内江西
建福
国广西
广东梅甫种 、 属 名 学 名
工. 钩叶藤属
大钩叶旅
高山钩叶臻
钩 叶 蔑
小钩叶麟
皿 . 省膝属
尸 Ie e t o e o 用宕a M a r t . 18 1S 3Se t B l 1 5 一 1 5 一 一 一 ~ 一 一 3 , 一
++P
. a ss a 川了e a G r i ff .
P
.
h f价a la 夕a ” a G r王ff .
P
. 吞e r r a ”a B e e e .
P
. 杭 ie r o sra e 几刀5 B u r e t
45 125
~ 1 5甲
{
,
1 V
3s竹1s一C a la价u s L in n 11 8 118
I V 3V
29 18
亚二 原 始省藤 Su g e n 1 P r o e la饥 “s
亚属 夕
,
1 Y
9 9 3 8
Z V 一
45 29 2 , 1 , 15 28 25
一 I V
++
电白省膝
直立省藤
滇缅省麟
广西省麟
高毛解省藤
大晚省藤
尖果省藤
毛绣省膝
多缉省藤
C
.
d 宕a ”ba玄e ”s fs 2 . F . W e i 一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C
. e r e Cf “ 5 R o x b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C
. e r e e t u s R o x b
.
v a r
.
b‘r 川a n 玄c u s B e e e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C
.
g u a ”g x fe ”5 15 2
.
F
.
W
e 泣 -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C
.
h o PI泣t e s D u n n 一 + 一 + + 一 + 一 一
C
.
m o e r o r rh梦”e hu s B u r r e t 一 + + 一 一 一 一 一 +
C
.
0粉 c a r 夕u s B e e e .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
C
.
t人夕s a ” o le P fs H a n e e 一 + 一 + + + 一 一 一
C
.
rh夕s a n o le P i s H a n e e v a r . 尹。勿Ie Pi s 2 .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F
.
W e i
38 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续表
分外国布
西成一万甫
布贵州
台河
分翻南
江浙
内江西
福建
国广西
广东海甫种
、 属 名 学 名
阳春省蕊 C . g a 月 g ch u o e ”5 15 2 . F . W e i
皿b . 省路亚 属 Su b g e n 互 C o la m o s
+
9 吕 4 吕
I V Z V
4 , 2 , 一 一 一 1 , 2 , 6 8 1 5
I V ~ 一 ~ - 一 一 S V I V
++刺苞省膝
小 白 膝
揭麟省弃

多移白蕊
大 白 协
斑娜 省膝
+
妞脱省膝 +
长帐省膝
黑麟社冷
+
台海 省麟
小 省 蕊
淇南省蕊
动脂彼蕊
瑶山 省麟
裂芭 省膝
困叶鸡膝
弓 弦 麟
+
+
杖 井
多刺鸡井
白 麟
动棒省慈 +
多果省膝
云南省璐
密花 省慈
屏边省路
C
.
a c a . tho s p o thu s G r iff
. 一 一 一 一 _ _ _ _ _ _
C
.
b a la 月s a e a 月. 5 B e e e
. 一 * +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C
.
b o la ”s a e a ”“5 B e e o
.
v a r
.
c a st a ”e o le 夕‘s 一 * + 一 一 - 一 - 一 一
(W
e i) Pe 五& C h e n
C
.
b o ”fa ” u s B e c e . + + * * 一 一 一 - 一 *
C
.
f
o be r“ B e c . + - - - 一 - 一 - - -
C
.
f
a be r‘1 B e e e . v a r . b r e 盯 fs P‘c o to s (W e i) 一 + 一 - 一 - 一 - - -
Pe i & C h
e n
C
.
f
e a o u s Be c e
.
v a r
.
m e d o g e 陀 5 15 Pe i & - - - - 一 - 一 - - -
C h e n
C
.
fl
a 夕e llu 爪 G riff . - 一 * 一 - - 一 - 一 +
C
.
jl
a 夕e ll“二 G riff . v a r . fu r 。‘j“ r ju r a - - - - - - - - - 一 +
e e u s P e i & C he n
C
.
f
o r , o s a , u s B e e e
.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 一 一
C
. 夕r a e ‘l‘5 R o x b . + - - - - - - - 一 +
C
.
he ”r 梦a ”. 5 B e e e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
C
.
k a rf”e 月s fs (Be e e
.
) Pe i & Ch e n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C
. 阴e la ”o e hr o u s B u r r e t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C
. 价 “ltfs p ic a tu s B u r r e t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C
. 夕u le人e ll“5 B u r re t + 一 - 一 一 - 一 - 一 一
C
.
, h a b jo c la d u : B u r re t v a r
.
g lo bu lo s . s + + 一 - - - 一 - 一 +
P e i & Ch e n
.
C
.
r ha bd o e la d“ 5 B u r re t + + + + 一 一 一 一 + +
C
.
te rr a d a e t夕10 ‘d e : B u r r e t + *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C
.
te tr a d a c tg l“5 H a n e e + + + + 一 一 一 一 一 *
C
. 。‘, 宕。a lfs W Illd . v a r . la s c ‘e u la tu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R o x b
.
) Be e e
.
C
, 侧a lk e r fi H a n c e +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C
.
, u ””a ” e n s‘: Pe i & C he n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C
. 习。。 , a o e o s f: Pe l & C he n v a r . d e 。: ‘f - - - - - 一 - 一 - 一 +
Io r u s P e i & Ch e n
C
.
, u ””a n e n s‘5 P e i & C h e n v a r . 诬”te m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
e d iu s Pe i & C he n
如9vn1vl e
. 城 轴亚属 S n b g e n 皿 R h a e人‘c fr r u s 2 5 1 5 1 5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I v 一 一 _ _
桂南省旅
短轴省挤
上思 省路
短叶省膝
C
.
a “ str o 一 g “a 。夕x fe 月sfs Pe i & C he n -
C
.
e o 阴尸s o s ta e h , 5 Bu r r e t . 一
C
.
d ‘stfch u s R ild . v a r . sh a ”g sie ”s fs Pe i -
& C h‘ n
C
.
e夕r e g ‘. 5 B u rr e t . +

+

*
4 期 许煌灿等 : 我国棕桐藤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研究 3 3 3
续表
国布分外
台清湖南江浙西江建福西广广东海南种
、 属 名 学 名
成西云甫贵州
粗壮省慈 C . 夕ig a ”te . s Be e e . v a r . r o 6 u , fu s P e i & 十
高地省膝
峨批省鑫 十
动龙省序
+
版纳省库
盈江 省膝
+
+十山
倒卯果省藤
阔叶省藤
泽 生 燕
滇越省藤
长穆 省燕
+十宽刺省路
中称省藤
五叶刚毛省藤
单叶省路
兰屿省漆
Ch e n

C
.
n a m ba r‘e : ; ‘5 B e e e . v a r . a l夕i”‘ 5 Pe i - 一 - - 一 _ 一 _ _
& C h e n
C
.
n a二ba r i。。s1’s B e e e . v ar , f“ r ju r o c e o s 一 一 一 一 一 _ _ _ _
Pe l & C he n
C
.
n a m ba r犷e ”5 15 B e e e . v a r . 成e n g lo 作 g e -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_ _
”s‘5 P e i & C h e 比
C
. ” a沉占a r‘e “5 15 B e e e . v a r . 劣fshu a n g b a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_ _
. 几a e ”s fs P e i & Ch e n
C
. 移。优b a r l’e ”sfs B e e e . v a r . g f”g j‘a 几g e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_
”s亡5 Pe玉 & Ch e n
C
.
0 6 0 口o i d e . s P e i & C he n - - - - 一 _ 一 _ _
C
.
o r ‘e ”矛a l‘5 C h a n g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C
·
, a lu str iS G riff
.
- - - - 一 _ 一 _ _
C
.
P a l“s tri s G r iff
.
v a r
.
e o e hf”e h‘伟口”s宕s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_ _
B e e e
.
C
.
p a lu str f: G riff
.
v a r
.
10 ”g fst a c h, ‘ Pe i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_ _
& C he n
C
. 户Ia勿 a c o ” rh u s W a r b . e x B e e e . 一 - 一 - 一 _ 一 _ _
C
.
Pla勿 。e 。”th u s W a r b . e x B e e e . v a r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_ _ _
功e成。 : t a c为, : P e i & Ch e n
C
.
9 “fg u 曰se t i”e r riu s B u r r et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C
.
; io p lie if
o liu s W
e i + * * * 一 一 一 一 一
C
.
; iP ho 扭o sP a fhu s M ar t
.
v a r
.
s“bla e v is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_
B e e e
.

+
+
大 藤
皿 . 黄 路 属
黄 婆
C
. 份a slo . g P e i & Ch e n
D ae m o ” o r o P s B L
.
D
. 爪 a r g a r 泣to e (H a n ee ) B e e e .

1 5 1 5 1 5
。 · 一 一 一 - 一 _
十 十 + * 一 一 一 一 一 *
总共 3 属
4 0 种
2 1变种
3 9 2 9 3 9 1 9 1 9 1 9 1 9
1 3 8 1 1召 1 1 5 4 5 2 5 1 5 1 8
1 7 3 V Z V 一 一 一 _
1 9 1 9
3 5 4 8
I V ~
2 9 1 9
1 5 8 2 5
1 5 V I V
注 。 g 表示属 , s 表示种. v 表示变种 , + 表示天然分布, 一 表示无天 然分布 , * 表 示栽培 。
带棕徊藤中心分布区属数的3 3 . 3 % , 仅占世界已知种数的6 。7% 。 其天然分布 区的北缘线东
起浙江省南 部 的平阳 、 经福建省北部的建阳 、 邵武、 湖南省南部的郴州、 广 西 的桂林 、 贵
州省南部的榕江 、 荔波、 云南省的文山 、 红河、 盈江 , 到西藏的察隅 、 墨脱和亚东 , 分布区
包括海南、 云南、 广东 、 广西 、 福建等省区以及浙江 、 江西、 湖南、 贵州和西藏等省区南部
的局部地区。 分布区北缘线大致与 ) 1。℃年积温为了。0 ℃的等值线相近似 , 分布区跨越了中
热带至中亚热带 4 个气候区[ ’习 。
38 4
1
.
1
1

1

1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属 、 亚属的分布
黄藤属 全世界已知有n s种 , 我国仅有黄藤一种 , 为特有种 , 天然分布于23 . 30 , N
以南的广东 、 广西南部以及海南岛 , 是海南岛东部及中南部山区热带山地雨林和常绿季雨林
层间植物的重要种类之一 , 在广东 、 广西南部地区有零星分布 , 仅见于一些海拔较低 、 水热
条件较好的沟谷地带 。 本属垂直分布高度可达海拔 1 1 0 m 。 在云南西双版 纳 地 区 仅 见有
栽培 。
1
.
1
.
2 省藤属 棕搁藤中分布最广的属 , 全世界已知约有370 种 , 我国有 3 个 亚 属[l. ] , 共
35 种21 个变种 , 27 种为特有种 , 以海南岛和西双版纳为中心分布区 , 扩展到东南沿海至西南
山地 , 最北分布到西藏墨脱(29 0 3 0, N )。 本属的垂直分布范围从沿海低地到海 拔2 o0 m 山
地 , 东南部沿海地区垂直分布范围较低 , 在海南岛最高只达 1 20 m 。 由于本属种 类 多 , 因
此 , 各藤种的天然分布区有所不 同。
1
.
1
.
2
.
1 原始省藤亚属 我国已知 8 种 2 个变种 , 占我国省藤属种数 (变种 )的 17 . 9 % , 主要
分布于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巾 , 是构成我国棕搁藤分布
区北缘线的主要种类 。 常见于海拔较低 、 水热条件好的沟谷地带 。 电白省藤和广西省藤分别
分布在广东电白县河尾山(2 0 30 , N )和广西凭祥市大青山(2 0 0 ‘ N ) , 构成本亚 属 的 最 南
分布 。
1
.
1
.
2
.
2 省藤亚属 我 国已知17 种 8 变种 , 占我国省藤属种数(变种 )的4 4 . 6 % , 本亚 属 各
藤种的分布范围差异较大。 杖藤分布范围广 , 遍及热带和南亚热带广大地区 , 最北分布到福
建漳州 (25 0 30 ‘ N ) , 在黔、 桂石灰岩地区的常绿阔叶林中仅分布小白藤 , 褐鳞省藤 , 小省藤
在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均有分布 , 而云南省藤 、 长鞭省藤和动腊省藤等只分布在西南地区 ,
裂苞省藤 、 阔叶鸡藤 、 多刺鸡藤则集中分布于海南岛东部及中部山区的热带山地雨林。 台湾
省藤在东南亚有广泛分布 , 但在我国仅见分布于台湾。
1
.
1
.
2
.
3 鞭轴亚属 我国已知有10 种n 变种 , 约占我国省藤属的3 7 。 5 % , 是热带常绿 季 雨
林 、 湿润雨林中最常见的藤种 , 是热带雨林林下和层间植物层 的主要种类。 短轴省藤分布到
广东鼎湖 山和新会的古斗山 , 构成本亚属的最北分布 。
1
.
1
.
3 钩叶藤属 我 国已知有 4 种 , 分布在热带常绿季雨林、 湿润雨林中。 小钩叶 藤为 我
国特有种 , 主要分布在海南东部及中部山区的常绿季雨林及山地雨林中 , 在广西防城残存的
湿润阔叶雨林中有发现 。 以西双版纳为中心的滇南热带雨林中分布有 3 种 , 其中大钩叶藤向
西北延伸至麻栗坡 。 本属的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 5 0 ~ 2 o 0 m , 在海南岛最高分布至1 1 0 m ,
在西双版纳地区最高可达2 o0 m 。
1
.
2 我 国稼搁旅种群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
1
.
2
.
1 藤种分布区域性明显 按各省区的分布数量顺序 是 : 云 南 (15 种 15 变种 ) , 海 南 (1 3
种 1 变种 ) , 广东(l l种 3 变种 ), 广西 (1 2种 2 变种 ) , 福建 、 贵州(各 4 种 ) , 台湾 ( 3 种 1 变
种 ) , 西藏( 1 种 l 变种 ) , 江西( 2 种) , 湖南 、 浙江(各 l 种)。 虽然我国棕桐藤从东南 沿 海
到西南山地 , 从热带北缘到中亚热带均有分布 , 但大部分藤种相对集中分布于热带和南亚热
带地区 。 由于我国东南部和西南部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有较明显差异 , 形成了分别以海南岛和
云南西双版纳为中心的东南和西南两大棕桐藤分布区, 东南分布区包括华南诸省 (区)及台湾 ,
天然分布 3 属26 种 6 变种, 西南分布区包括云 、 贵 、藏等省 (区)南部和广西西部的局部区域 ,
4 期 许煌灿等 : 我国棕相麟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研究 3 85
天然分布 2 属19 种 16 变种。 两区之间的藤种共有性小 , 只有大嚎省藤 、 尖果省藤、 小白藤、
小省藤 、 杖藤和弓弦藤为两区共有种 , 仅占全国总种(变种 )数9 。7 % 。
1

2

2 藤种天然分布种群数量和生长习性 与气候和植被带密切相关 , 纬度越高 , 平均 气
温越低 , 棕桐藤的种 、 属数量就越少 , 并且生长习性也由攀援型向直立型过渡 , 灌木状或直
立型的藤种(原始省藤亚属 )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表 3 )。
表 3 捺桐 . 在典里地区的分布状况
纬 度 直立 、 液木地 区 属 、 种数 路 种
(
o 尹)N 型藤种数
海南尖峰岭 18 23 3 属 9 种 黄膝 、 小钩叶藤 、 短叶省膝 、 白麟、 多刺鸡麟 、 O
单叶省麟、 大 自膝 、 杖麟
广东高要鼎湖山 2 3 06 2 属 4 种 黄藤 、 杖燕 、 短轴省藤 、 大味省芬 l
广东始 兴车八岭 24 43 1 属 1 种 毛级省膝 1
1
.
2

3 棕桐藤天然分布与植被类型 的关 系 根据中国植被区划 [ ‘7J, 棕搁藤天然分布自北 向
南包括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 、 雨林等两个植被区(各含两个植被亚区)中的 6 个
植被地带、 亚地带 , 但较集中分布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中(表 4 )。 在热带雨林 、 季雨林区的
湿润雨林 、 山地雨林 、 常绿季雨林等植被类型中 , 其分布种类多 、 数量大 。 根据海南岛尖峰
岭林区的调查 , 在热带山地雨林和热带常绿季雨林的25 种林型中[ ‘叼 , 绝大部分林型都 有 棕
搁藤分布 , 在某些林型中, 它们成为主要的林下层组成植物 , 一些藤种成为林型命名的特征
种类 。
表 4 热带 、 亚热带各桩被地带的徐栩称种类
植 被 区 亚 区 地带 、 亚地带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
部亚地带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
林地带
毛瞬省寿、 有毛瞬省膝 、 揭麟省葬, 尖果省鑫、 大吹省膝 、 杖膝东部亚区
西部
亚区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
林地带
台湾省膝 、 阔叶省膝 、 白雄 、 杖藤 、 毛鳞省膝 、 大缘省睡 、 多续
省麟、 黄蕊 、 小 白藤 、 褐俱省膝 、 电白省藤 、 阳春省燕 、 广西
省慈、 短轴省路 、 瑶 山省膝
杖裸 、 该绍省臻、 直立省藤 、 恢南省膝 、 宽刘省漆
亚热常带绿阔叶林区
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 、
湿润雨林地带
热带季雨林、 湿润雨林
地带
北热带季雨林半常绿季
雨林地带
兰屿省海 、 台清 省藤 、 五脉刚毛省膝 、阔叶省麟 、 白麟 、短轴省库 、
杖慈 、 弓弦膝 、 短叶省膝 、 黄漆 , 大白燕、 多果省膝 、 上思省
膝、 桂南 省窿 、 小钩叶藤 、 小 白藤 、 相撰省膝 、 多称 白藤
白序 、 杖藤 、 弓弦藤 、 多果省膝 、 多秘 白慈 、 单叶省藤 、 短叶省
准 、 大 白慈 、 多刘鸡藤、 阔叶鸡葬、 裂苞 省藤 、 小省窿、黄臻 、
小钩叶麟
宽刺省旗、 屏边省藤 、 滇越省膝 、 淇甫省藤 、 长鞭省藤 、钩叶序 、
小省库 、 黑瞬批藤 、 两腊鞭藤 、 劝棒省膝、 云南省藤 、 密花省
璐 、 杖膝、 弓弦薄 、 泽生藤 、 长德省慈 、大落 、高地省膝 、 版纳
省膝 、 劫龙省燕 、 瞬批省路 、 倒卯果省旅、 中移 省藤 、 粗壮省
燕 、 高地钩叶藤 、 直立省珠 、 镇缅省序、 盈江省路 、大钩叶膝 、
墨 脱省麟 、 刺苟省藤
东部亚区
西部亚区
季热带雨林、区
加‘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一- 一一一- —一 一 ~一—一一一 一一一— 一— 一一— 一 一—一—一 一 台卷1. 2 . 4 棕祠藤天然分布的群落学特征 在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中 , 棕桐藤分布的种数和 密 度有很大差异 , 它们在群落 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各异 。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 、 热带常绿
季雨林 、 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及广东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例 , 棕搁藤在群 落 中 的 密
度及重要值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 ,
衰 5
构成群落乔木层的优势种也各不相同〔‘, ’3 ]( 表 5 ) 。
惊 桐 . 的 屏 落 学 特 征
植被
类 型 优 势

(m )
地点
、一一 户一 ~ - ~ 一一一 --
~
-
~ ~ ‘‘~ ~ ~ ~ ~ , . ~ 目. . , 叫、 , ~ ~ , ~ ~ ~ . . ~ ~ ~ . . . ~
-
- 一 .—
重 要 值
(W )
柯 属 L i一h o c a r P“‘ Blu m e
厚壳桂属 C r v p to c a r y a R . B r .
防 均 松 D 口c r 刀dl’u 爪 夕 ie r e i H ie k e l
鸡 毛 松 P o d o c a r P u ; ‘川6 r ‘c a tu : Bl,
于 京 万a dh u e a h a伽 a ”e ”s‘5 C hu n e t H o w
琼 楠 属 B e ‘ls e h川‘e d ‘a N e e s
摘 挑 属 S 夕z y g iu m G a e rt n .
毛 荔 枝 N e 夕h e l‘u 川 to 夕 e ”夕‘i (M e r r . ) H . 5 . 1矛0
华南紫树 N 夕: s a ja t, a 。‘c a (BL . ) W a n g e r in
高山蒲葵 L i口i.s , o o a s a r ib u s (L o u r . ) M e r r . e t C入e v .
乐东木兰 P a r 。为m e r fa lo t. ” g e b : ‘5 Ch u n e t T s o o n g
抓 属 Q u e r e u s Lin n .
冬 青 属 I le 戈 L in n .
杜 英 属 E la e o e a r 尹. : I」in n .
青皮二种 犷 a t‘e a s p p .
细 子 龙 A m e : fo d e ”d , 0 0 e h公。e ”s‘s (M e rr , ) H u
子 京 M a dh u e a h a f八 a n e ”s蓄5 C hu n e t H o w
盘 壳 栋 Q u e r c o s p o te ll‘lo r 二‘: C hu n
油 楠 S 认d o r a g la br a M e r r . e x d e W it
红 豆 属 O r 用。; ‘a ja e k so n .
湘 桃 属 S刀z 夕g f。爪 G a e r tn .
巴 豆 属 C r o to ” L in n .
柿 属 D io s 尹夕: 0 5 Lin n .
招 属 F ic u s L in n .
主 要 棕
祠 膝 种
短叶 省膝
多刺鸡膝
密 度
(株/ h m Z)
黄 序
钩 叶 井
3 ~ 8 4 0 ~ 70 0
3 ~ 5 2 6 0 0 ~ 4 0 0 0
3 ~ 8 1 0 ~ 9 0 0
10 ~ 2 0 4 0 ~ 1 1 0
3 ~ 8 1 7 ~ 5 0 0
5 ~ 1 0 3 3 ~ 2 1 7 0
3 e 5 1 ~ 5 4
1 ~ 1 8
1 3 tw 2 1
3 ~ 4 0
单叶 省 .
海 山
杖 蕊
大 白 膝
3 ~ 2 8
1 5 e 3 3
热带
总密度 . 7 5 0一 5 6 9 0地雨林

大 白 落
黄 旅
杖 蕊
单 叶省雌
钩 叶 序
多刺鸡燕
3 ~ 5
5 ~ 10
5 ~ 1 0
3 ~ 8
1 0 ~ 3 0
3 ~ 5
1 5 0 ~ 8 0 0
5 1 7 ~ 1 70 0
2 3 0 ~ 2 5 0
5 0 ~ 1 0 0
1 7 ~ 5 0
3 0 0
2 7 ~ 4 ‘
1 3 ~ 79
4e g
se 7
习. 4
峰 总密度 : 1 4 5 0 ~ 2 3 8 0
热带常绿季雨林
热带季叶半落雨林岭
大 沙 叶 A p o r o s a e h fn e 凡5 15 (Ch a m p . ) M e r r .
合 欢 属 A {b : 2 2 蓄a D u r a z 艺 .
龙 服 D ‘m o e o r尸“ : Io n g a ” L o u r ,
乌 皿 S , z y g ‘“爪 eu 用泣。‘ (IJ . ) S k e e ls
植 属 D o lbe : 夕ia Lin n . f .
厚 皮 属 乙a ””e a g r a o d fs (D e n n s t . ) E n g l .
暗 罗 属 P o匆a lrh fa BL .
木 棉 G o s s a m P‘”。5 m a la ba r ie a (D C . ) M e r r ,
小 白 弃 5 ~ 1 0 8 00
厚壳桂属 C r夕夕to e a r , a R . B r 2~ 8 1 3 0 0 ~ 2 4 5 0
属 C a sta 目o P s i: L in n .
荷 S e人‘们a : u Pe r ba G a rd n . e t C h a m p .
杖 璐
大味省挤
短抽省旅
黄 膝
其他种类见
呈零星分布
拷木
木姜子启 L伍de , a L a m .
里带绿仁叶蒯知积即广 林东姗溯山
4 期 许煌灿等 : 我国棕桐藤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研究 息8于
1
.
2
.
5 我 国棕祠藤的区 系特征 从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和起源来看, 棕桐藤属于 旧世界热带成
分 , 其现代中心分布区在东南亚 , 并扩大分布至中南半岛的东部 、 大洋洲的东北部 , 延伸至
西非热带地区 。 我国的海南岛、 华南各省及云南的南部是世界棕搁藤分布区的北缘 , 只有 3
属40 种 , 约占全世界棕桐藤属数的23 % , 种数的6 . 8 % ; 种属数只有中心分布区马来西 亚 的
40 %左右 。 由于我国棕桐藤分布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 表现出棕桐藤物种的特
有种成分比例大 , 共有29 种巧变种 , 特有种 (变种 )占全国所有种(变种 )数的72 . 1% 。 特有种
在区域分布上 , 东南部分布区高于西部分布区 。 按省区分布顺序是 : 海南(n 种 1 变种) , 广
东(1 1种 i 变种 ), 广西 (1 0种 2 变种) , 云南 ( 5 种 12变种 ) , 福建( 4 种 ) , 贵州( 3 种 ) , 台湾
( 3 种 ) , 湖南、 浙江 (各 1 种 ), 西藏( 1 变种 )。
2 棕桐藤资源利用
我国棕桐藤 , 除了省藤属原始省藤亚属为灌木状的藤种和钩叶藤属的藤种以外 , 其余都
不同程度被利用 。 一些质量较差 , 资源较少 , 分布范围窄的藤种 (如短轴省藤 、 上思省藤等 )
多数被当地农民用来编织一些日常用品或农具 , 如背篓、 簸箕 , 牛绳、 捆柴绳等 。 而一些质
量好 、 分布广 、 资源数量大的藤种(表 6 )采收后 , 以原藤制成家具和编织器具出售 , 形成了
一定的藤类商品市场 。 据不完全统计 , 我国目前原藤年产量约为 4 0 0。~ 6 0 0 0 tl al , 主产于
衰 0 我 国 主 要 商 品 旅 种
商 品 名 茎 级 (e m ) 主 要 产 地 及 用 途
0

8 ~ 1

5
0
.
3we 0
.
7
0
.
8 ~ 1
.
5
1
.
0 ~ 2
.
0
0
.
3 ~ 0
.
8
产海南 、 广东和广西南部 , 主要用于编织及制造
家具等
主产海南 , 广东和 广西南部地区亦产。 主要用于
编织
产海南, 是我国质量最好的藤种之一 , 主要用于
编织及制造家具等
产海南 , 主要用作制造家具 等
产海南, 主要用于编织等
自鸡省

撼叶刺苞
燕膝慈红白苦鸡皿
1
.
5 ~ 2 0
0
.
4 ~ 0
.
8
产 广 西
产海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主要 用作制造家具
的骨架 。
产云南 、 海南等地 , 是我国质量最好 的 序 种 名
一 , 主要用于编织及制造家具等
产云南 , 是我国质盒 最好 的膝种之一 , 主要用于制
造家具
璐燕弃路落膝麟藤
弦省
黄白多单短大阔裂小杖弓
2

0 ~ 2
.
5
藤膝燕麟
福鸡擂
弓小大
小 广 落 0 . 6 ~ 1 . 2 产 云南 , 主要用千编织及制造家具等
藤种膝旗落料变生触Ž封科抑版等泽及宽云
38 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卷
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 是我国南方各地中小型藤器加工厂原料的主要来源 。 我国的主
要商品藤种在资源分布上 , 海南岛以红藤 、 白藤 、 大白藤、 厘藤以及杖藤为 主 , 年 产 量 约
4 。。O t , 最高年产量 6 s oo t 。 云南以小糯藤、 大糯藤等为主 , 年产 ;量 在 1 。。o一 2 。。o t ,
两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 %以上 , 其他地区产量较少 。 我 国原藤生产量仅能满足藤加工
工业所需原料的20 % 。 目前 , 一些质量较好的藤种 , 如小省藤、 桂南省藤等 , 虽然其分布范
围窄 , 资源数量少 , 尚未得到广泛的利用 , 但其茎祖细均匀、 韧性好 , 具优良工艺特性 , 市
场价值高 , 因此 ,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表 7 )。
衰 7 我. 兵有人工种祖一力的宜吕. 种
路 种 原 产 地 可 引 种 的 地 区
白 麟 海 南、 广东 、 广西 福建 , 云南(西双版纳)
越 南 白 膝 海南、 越南 广东 、 广西 、 福建 、 云 南
单 叶 省 弃 海南 广东 、 广西 、 福建等省(区)南郁
短 叶 省 弃 海南 广东 、 广西 、 福建等省 (区 )南 部
版 纳 省 弃 云南 广西南部
云 南 省 璐 云南 广酉南部
细 茎 省 族 云 南、 海南 广东 、 广西南 部
上 思 省 弃 广西甫部 广东南部 , 海南岛
桂 南 省 弃 广西南部 广东南部 、 海 南岛
黄 弃 海南、 广东 、 广西 福建 、 云南
3 结 论
(l) 我国棕搁藤天然分布于东南沿海及其岛屿至西南南部山地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已
知共有 3 属40 种21 变种, 其中钩叶藤属 4 种 , 省藤属 35 种 21 变种 , 黄藤属 1 种 , 分别约占
全世界属 、 种数的23 . 1%和6 . 8 % 。 其分布区属于世界棕桐藤分布区的北缘 , 自然地理 和 气
候条件复杂多变 , 族群的特有种的比例大 , 共有29 种15 变种 , 占全国所有天然分布种 (变种 )
数 7 2 。 1% 。
(2 ) 我国东南和西南部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 , 致使棕桐藤族群的天然分布也随之
具明显地域性 , 形成了以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为中心的东南和西南两大分布区 , 两 区之间
的藤种共性很小 , 只有 6 种(变种 )为共有种 , 仅占全国藤种(变种 )数的9 . 7 % 。
“ .
(3) 我国棕桐藤天然分布的北缘可达 29 “30 ’N , 纬度越高 , 适宜棕桐藤生长的环境条件
越差 , 天然分布的藤种亦越少 , 并且生活习性也由攀援型向直立型过渡 , 灌木状或直立型的
藤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 藤茎的利用价值相对低下 。
(4) 棕桐藤天然分布于多种植被类型 , 但主要植被类型有 : 热带湿润雨 林、 热带山地雨
林 、 热带常绿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在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中 , 分布的种群数量和密
度有很大差异 , 它们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亦有差异 。
(5) 我国商品藤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热带地区, 但其垂直分布范围都可 达 1 0 。~ 2 0 0 m ,
这就为其他地区特别是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引种商品藤种提供了可能性。 近几年来各地的
4 期 许煌灿等: 我国棕桐藤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研究 3 8 9
引种栽培试验结果也表明 , 在华南地区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引种我国商品藤种具有
很大的生产潜力 。因此 , 在华南地区引种商品藤种 , 对于扩大我 国商品藤种的人工种植范围 ,
提高我国的商品藤种的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N a ta lie W U
,
Jo n e D
.
G e n e r a P a lm a r u m
.
K a n s a s
t
A L L E N Pr e ss
, 1 0 5了. 2 3 3 ~ 2 7日.
W o
n g K M
,
M a n o ka ra n N
.
Pr o e e e d in g o f t he R a tta n S e功 in a r . K u a la Lu m Pu r : R IC , 1 9 8 5 , 13
~ 2 4 7

Ma n o ka r a n N
.
T h e s ta te o f t he R a tt a n a n d B a m b o o T r a d e
.
R IC o e e a s in a l Pa p e r
,
i , 90 , ( 7 ) *
1 ~ 2 0
.
棕搁科路类组研究组 . 海南岛尖峰岭天然棕搁科藤类植物群落分析 . 热带林业科技 , 1 , 87 , (5) : 3 9~ 拓 .
棕搁科藤类组研究组 . 海南岛棕桐科藤类植物分布 与生境调查的研 究 . 热带林业科技 , 1 9 87 , (5) : “~ “ .
黄全 . 福建省棕桐科藤类植物的地理 分布 . 热带林业科技 , 19 87 , (5) : 6 9 ~ 71 .
许煌灿 , 尹光天 , 张伟 良, 等 . 广西棕桐膝类植物地理 分布的研究 . 林业科学研究 , 1 9 9 1 , 4( 增刊 ) : 韶~ 68 .
曾炳山 , 许煌灿 , 尹光天 . 广西棕相藤类栽 培气侯区划 . 林业科学研究 . 1 9 9 1 , 4 (增刊 ): 6 9一75 .
中国科学院 中国植物 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 .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 1 9 9 1 .
张庆 思 , 台湾之省藤类植物 . 中华林 学季刊 . 19 8 8 , 21 (1) : 10 7 ~ 1 12 .
广东省植物研究所 . 海南植物志(第四卷 )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7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第五册 ) .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19 85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 察队 . 西藏植被 . 北京 : 科学出版 社, 1 9韶 .
李永康等 . 贵州植物志(第八卷 ) . 成都: 四川 民族出版社 , 玲8 .
张家诚 , 林之光 . 中国气侯 . 上海 : 科学技术 出版 社 , 1 9 8 5 , 4 6 9~ 4 8 4 .
卫兆芬 , 中国省膝属的研究 . 广西植物 , 19 86 , 6 (1一2) : 17 一 40 .
吴征傲, 中国植被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 9 8 3 .
将有绪, 卢俊培 . 中国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业生态系统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1 991 . 92 ~ 9 。
中国科学院最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 系统研究 . 广州 : 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
1 9 82

870

八Ž,山曰3J马657891孟,嘴上,三二
T he N a tu r a l D fst r fbu t艺o n a n d U tflfz a tfo n
R e so u r c e s fn C hin a
X u H u a n g e a n Y in G ua n g t ia n L i Y id e Fu Jin g g a n g
o
f R
a tta n
Z h a n g W e i lian g
A l, str a e t T h is Pa Pe r P r e se n ts th e r e s u lt s o f a r e s o ur e e i n ve n to r y o f
r a tta n sP e e i e s i n Ch i n a fr o m 1 9 8 5 to 1 9 9 0

I t 10 r e e o g n i z e d t hat in C hi n a
t h e r e a r e 4 0 sP e e i e s a n d 2 1 v a r i e t i e s b e lo n g in g to 3 g e n e r a
,
4 sPe e ie s o f
Ple c t o c o扰 fa M a r t : 3 6 sPe e ie s a n d 2 1 v a r ie t i e 3 o f C a la m “5 L in n 。 a n d 1 sPe e ie s
o f D a e m o n o 犷叩5 B lum e
,
w h ie h a r e d is tr ib讹 e d o v e r so lt h e r n Ch in a fr o m
5 0 吐h 一e a st e o a st t o 5 0讯hw e s t m oun ta in o u s a r e a 3 a n d T a iw a n , H a in a n a n d
s o m e i sla n d s
.
T h is Pa Pe r n o t o n ly d e a 13 w i th th e g e o g r aPh ie d is tr i b优 i o n o f
th e sPe e ie s a n d t h e i r n u m b e r s a n d e h a r a e t e r i£t i e s o f t h e Pla n t flo r a b u t a lso
b r i e fly d ise u s se s t he s ta tu s o f th e r e so u r e e s a n d u t i liz a t i o n o f e o m m e r e ia l
r a tta n sPe e ic s in Chi n a

K e y w o r d s r a tta n
, n a tu r a l d i s tr i b址 i o n , 瓜i liz a t io n
X U
I n s t i tu t e
D i s t r le t -
H u a n g e a n
, A s s o e ia t e Pr o f e ss o r
,
Y i n G u a n g t i a n
, I 砂1 Y i d e
,
Fu ji n g g a n g (T h e
o f T r o p i e a l Fo r
e s tr y
, CA F G u a n g 之h o u 5 1 05 2 0 ) , Z ha n g W
e i lia n g (F o r e st B u r e a u
G u a n g 么h o u C it v )
.
r e s e a r e h
o f B a i y u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