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thod of Hypocala subsatura Guenee

苹梢鹰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全 文 :第 6 卷 第 3 期
1 9 9 3 年 6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S T R E S EA R C H
V o l
.
6
,
N o
.
3
J u n
。 ,
1 9 9 3
苹梢鹰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
赵锦年 陈 肚
关盆词 苹梢鹰夜蛾 、 日本甜柿、 生物学特性 、 防治
柿(D 扔sp , ro : 坛ki L . f . ) 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 。 近几年来园艺工作者从 日本引进甜
柿不同品种 , 已见成效 , 在我国南为栽培面积 日益扩大 。 随着甜柿生产基地的相继建立 , 发
现苹梢鹰夜蛾 (H押oc al a s动sa tu ra G u e n 己e) 的危害日趋严重 。 幼虫吐丝粘连苗木和幼树叶
片成苞 , 取食苞中嫩芽和叶 , 致使枝秃梢枯 , 严重影响苗木和幼树的生长 。 该虫国内外研究
报道很少 [ ‘〕, 为此笔者于 19 9 0一 19 9 2年在浙江省富阳县 ( 3 0 “ 0 5 / N , 1 1 9 “5了产E ) , }, 国林科院
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甜柿品种园和苗圃 中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和防治试验 , 现将结果整理如后 。
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7 . 5~ 2 . o m m , 翅展 30 . 0~ 35 . o ln m 。 体棕褐色 。 复眼灰褐色 , 具许多小
黑斑 。 触角丝状 , 一侧具排列成簇的灰白色柔毛 。 下唇须斜向下伸 , 形如鹰嘴 。 头胸背面密
披黄褐色毛和鳞片 。 前翅棕褐色 , 距翅基2 / 3处 , 近前缘具一块由黄褐色鳞片组成的大斑块 。
外横线由 6 至 7 个弧形纹组成 ; 内横线棕色 , 波形 , 中部外凸 。 缘毛灰褐色 。 后翅棕黑色 ,
中室后有一黄色倒“ r ”形条纹。 翅中和外缘中部各有近圆形黄斑 。 臀角处有一小黄斑 。 缘毛
黄色 。 腹部密披黄色毛 , 背部各节3 / 5处 , 从前端始密披灰黑或黑色毛 , 形成黄白相 间 的半
环 (图 1 一 1 ) 。
卵 半球形 , 直径约0 . s m m 。 初产乳白色 , 后变成黄绿、 粉红 、 红褐色 , 近孵 化 时变
成灰褐色 。 卵孔圆形 。 卵壳表面具28 一35 条纵棱状线纹(图 1 一 2 ) 。
幼 虫 老熟幼虫体长25 . 0~ 3 . o n o r 几。 幼虫随龄期不同 , 体色等变化较大 。 1 至 3 龄头
部均为黑色。 1 龄虫洞部白色 , 背线不明显 ; 2 龄虫洞 部呈淡黄色 , 背线黑褐色 , 3 龄虫胭
部变为土黄色 , 背线 、 气门上线 、 气门线均为黑褐色 , 亚背线淡黄色 ; 4 龄虫头部变成黄红
色 , 月同部为黄绿色 , 气门线稍红 ; 5 龄虫头部呈桔黄色 , 洞部棕褐色 。 背线 、 亚背线均变成
黄褐色 , 气门上线呈微红色 。 幼虫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 (图 1 一 3 ) 。
蛹 体长14 . 4~ 19 . 8 m m , 体宽4 。 5~ 6 . o m m 。 纺锤形 , 红褐色 。 气门椭圆形 , 黄色 ,
围气门片黑色 。 腹末端具臀棘 4 枚 , 排成一直线 , 中间 2 枚较长(图 1 一4 、 5 )。
1 9 9 2一0 9一0 5收稿 。
赵锦年副研究员 , 陈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富阳 3 n 4 0 0) 。
* 承蒙本所王劲 风副研究员提供 日本甜柿育种资料 , 本所刘若平 , 浙江林校森保专业毕业生倪建波 、 张加旺 同志参加
试验 , 在此致谢 !
34 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孺箫释鲜
1
2 分布和危害
据调查 , 该虫在浙江省富阳 、
临安 、 淳安 、 衙州和温州等县 、 市
甜柿引种试验及示范推广地区均严
重侵害苗木和幼树 。
苹梢鹰夜蛾初龄幼虫蛀害甜柿
叶苞芽 ; 中、 老龄幼虫卷叶取食 。
1 9 9 1年 6 月 10 日在亚林所甜柿品种
园调查53 株具嫩梢的甜柿 , 株受害
率达 9 0 . 6 % , 新梢总数为 4 34 枝 ,
被害率达6 9 . 8 % 。 同年 7 月15 日又
在所苗圃调查苗木 3 3 05 株 , 株受害
率达43 . 5 % 。 被 害芽枯萎 , 致苗多
头 , 造成大量劣苗 , 降低苗木的质
量 ; 致幼树梢枯 , 严重影响柿树的
生长 。 其危害症状见图 2 。
3 生物学特性
3. 1 生活史
苹梢鹰夜蛾在浙江省富阳县以
一年 2 代为主 , 少数出现 3 代。 世
缴。百
图 1 苹梢鹰夜蛾形 态
1
. 成虫 , 2 . 卵 , 3 . 幼虫 ; 4 . 蛹 ,
代重叠 。 以蛹居土茧内越冬 , 翌
年 5 月上旬在柿园中出现成虫 ,
始见第一代卵粒 , 并在嫩梢叶苞
中发现初孵幼虫。 5 月中旬至 8
月下旬为幼虫的主要危害期 。 8
月下旬至 9 月初老熟幼虫陆续下
树入土作蛹室化蛹 。 1 9 9 1~ 1 9 9 2
年的生活史见表 1 。
3
.
2 生活习性
成虫多在20 时至 21 时羽化 ,
飞翔能力较弱 , 白天多潜居于甜
柿树下的杂草 、 灌木叶背 。 趋光
性较弱 。 雌雄性 比为 1 : 1 。 成 虫
寿命为 1 3 ~ i 7 d 。
成虫均在夜间产卵 , 多产于
树冠上部 。 据 1 9 9 2年 5 月15 日54
蛹腹末臀棘
图 2 苹梢鹰夜蛾的危害状
3 期 赵锦年等 : 苹梢鹰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表 1 苹 梢 鹰 夜 峨 生 活 史 (浙扛富阳 , 19 9 1 ~ 1 9 92年 )
世 代 1 ~ 3 月 8 月 9 tw 12 月
越 冬 代 0 0 0 0 0 0 0 0 0
+ + 十
第 一 代
0 0 0
十 十
O O
十 十
第 二 代
0 0 0
十 十 十
0 0 0
+
第 三 代
(越冬代 )
0 0 0
注 : “ · ” 示卵 , “ 一 ” 示幼 虫 , “ O ”示蛹 , “ + ”示成虫 。
枚卵调查表明 : 距地 1 . 3 ~ 1 。 s m 的树冠占78 . 0 % , 0 . 8一 1 . O m 的树冠 占2 . 0 % 。 卵均散产 。
卵的分布规律详见表 2 。 从表中可见 , 苹梢鹰夜蛾卵多分布在嫩叶和叶背 , 其次是老叶和叶
面 、 嫩梢上 。 林间定株观察 , 卵孵化率为 6 4 . 3 % 。 室内个体和群体饲养孵化率分别为 4 0 . 0 %
和 5 7 . 1 % 。 据第 1 代卵观测 , 平均历期为5 . 5 ( 4 一 8 ) d 。 1 9 9 2 年 5 月 s 日 , 调查 s 株平均
高为 76 . 5 c m 、 平均地径为 1 . 03 c m 的甜柿苗 , 平均具卵 1 9 ( 8 ~ 37 )粒 。 产于叶上的卵 , 每
叶有卵 1 至 4 粒 。
表 2 苹梢公夜蛾卵的分布规律 (浙江富阳 , 1 9”年 )
致约梢妇月嫩粒卵衅所 占
百分率
(% )


所 占
百分率
(% )
所 占
百分率
(% )
陌哦剑占率)分%所百‘数背动州时粒查数助调豹时粒卵仔数约叶笋月粒老卵以率占)分%所百(叶数约妇姆粒嫩卵以踏撇糊调查
株号
3 0 1 7 5 6
.
7
3 0 1 0 3 3
.
3
3 0
3 0
3 0
3 0
2 9
1 8
1 4
14
9 6
.
7
6 0
.
U
4 3
.
3
6 6
.
7
3
.
3
::
.
:
1 3
2 O
1
1 2
16
1 6
4 0
.
0
5 3
.
3
5 3
.
3 ):
.
{
R
1 O
1 8
1 9
4
6
2 6
.
7
3 3
.
3
6 0
.
0
6 3
.
3
1 3
.
3
2 0 0
1 3
.
3
0
6
.
7
2 0
.
0
6 7
3
.
3
一八目了,Jn”
.⋯nU八DnjnŽb只U35O八n†LO月从nJ1止勺自,土,12CnŽo八U†弓do口,4nO3
1 9 9 2年 5 月 7 日在亚林所日本甜柿品种园始见初孵幼虫从卵侧面啮破卵壳而出 。 初孵幼
虫爬至嫩梢顶端 , 蛀入顶芽 , 取食苞芽 , 或致顶芽成90 “弯曲。 被害芽内 、 外充塞 和附 有深
绿色细粒状虫粪 , 被害芽迅速枯萎 , 幼虫随即下爬取食嫩叶 ; 或咬断顶芽 。 幼虫 侵 害 嫩 叶
时 , ‘常吐丝将甜柿叶缘两边缀紧 , 虫体匿居其中 , 先食卷叶尖端 , 食尽后再往下转移 。 幼虫
一生转梢危害 7 一 8 枝 , 每转一梢可将柿叶取食殆尽 , 致被害株形成 大 量 秃 枝 。 幼虫在晚
上取食 , 爬行迅速 。 受惊扰后 , 初龄幼虫常吐丝下垂 , 随风飘荡迁移 ; 4 龄后 , 常左右扭曲
虫体 , 后退 , 并弹跳坠地 , 迅速爬离 。 5 月上旬 , 正值甜柿雄花蕾期 , 初龄幼虫取食花蕾 ,
致蕾未开即萎 。 室内饲养和林间定株观察显示 , 该虫第 1 代幼虫历期为 : 1 龄 4 d , 2 龄 4
林 业
3 龄 4 ~ s d , 4 龄 4 一 6 d ,
科 学 Jf 究 6 卷
s d
, 5 龄 Z d 。 整个幼 虫历期 1 7一2 2 d 。
林间幼虫老熟后 , 入土结茧化蛹 , 而室内饲育常吐丝缀紧 2 片甜柿叶 , 虫体藏于其中化
蛹 。 第 1 代蛹 ( n = 16 )历期平均为8 . 7 ( 8 一 1 0 ) d 。
3
.
3 发生与不同砧 、 稼组合嫁接苗的关系
苹梢鹰夜蛾对不 :刁砧 、 穗组合嫁接幼苗的危否 , 存在显著的左异 。 1 0 9 1年 7 月12 日对柿
以 5 种 18 个类型砧木与日本“次郎” 、 “宫有 ” 2 种接穗组合的嫁接幼苗上的幼 虫数 }_ l进 行 调
衣 , 结果表明 : 砧木为油柿 (D : os p g : 05 ol o ifoTa Che n g) 、 接穗为“次郎”的 日本甜柿品种嫁
接苗 , 未发现有苹梢鹰夜蛾幼虫侵害 ; 一而野柿 (D . k以1 v ar . : ilve : tl is M a k . ) 和 君 迁子
(D
.
lo 扭 : L 。 ) 与“富有” 甜柿 .异.种嫁接的苗木 , 受害较重 , 株平均虫口 密度均为。. 2了头 , 丛
虫口密度低 , 但经转株 、 转梢危害 , 致苗木生长不良 , 甚至枯死 。
4 防治试验
1 9 9 1年 7 月 1 5 日在亚林所甜柿苗圃 , 采用 3W C S一 08 型手持压缩喷雾器 (浙江省宁波江东
喷雾器厂制)喷洒 40 % 甲胺磷乳油 、 50 %马拉硫磷乳油 、 25 %菊乐合醋乳油和20 % 速 灭 杀丁
乳油 4 种化学杀虫剂 。 供试幼虫为 1 至 5 龄虫 。 每种杀虫剂使用浓度为 1 5 0 0和3 0 0 0倍液 。每
个处理重复 3 次。 7 月23 日检查防治效果 。 因苹梢鹰夜蛾幼 虫大多居于虫苞 内 , 幼 虫 中 毒
后 , 先后破苞坠地而亡 。 药效检查采用绷十活虫数 , 计算虫口密度 , 分别与对照的虫口 密度
相比 , 计算出防治区的虫口下降率 , 结果详见表 3 。 表中可见 : 20 %速灭杀 丁 乳 油1 5 0 0倍
液防治效果最佳 , 达 9 8 . 6 % , 当年即用该药在 1 hm Z 日本甜柿资源圃和 。. 2 hm “苗圃推广应
用 , 一次施药 , 控 制了该虫的危害 。
衰 3 化学杀虫荆防治苹梢应夜峨幼虫试验 (浙江窗阳 , 19 9 1一07 )
重 复 I 重 复 亚 亚 复 l 平 均虫 防 治
处 理 浓 度 供试 活虫数 虫口 供试 活虫数 虫 口 供试 话虫数 虫 口 口 密度 效 果¹
株数 密度 株数 密度 株数 密度
(株 ) (头 ) (头 /株 ) (株 ) (头 ) (头/ 株) (株 ) ( 头 ) (头 / 株 ) (头/ 株) ( % )
25 %菊乐合 1 5 0 0 x 习0 2 1 0 . 31 7了 14 0 . 18 129 22 0 . 17 0 . 22 6 , . 0
梢乳畜11 3 0 0 0 x 66 10 0 . 15 8 2 14 0 . 17 117 34 0 . 2 9 0 . 20 7 1 . 8
20 %速灭杀 1 5 0 0 x 8 5 2 0 . 0 2 7今 1 0 . 0 1 8 0 0 0 0 . 0 1 9 8 . 6
丁乳沮1 3 0 0 0 K 7 8 5 0 . 0 6 8 8 10 0 . 11 65 9 0 . 14 0 , 10 8 5 . 6
40% [ I【胺磷 1 5 0 0 火 8 6 2 6 0 , 30 7 9 25 0 . 32 105 S G 0 . 5 3 0 . 38 46 . 5
乳汕 3 0 0 0 x 8 1 4 1 0 . 5 1 109 5 4 0 . 5 0 8 2 5 0 0 . 6 1 0 . 5 4 23 . 9
5 0% 马拉 硫 1 5 0 0 x 7 0 37 0 . 5 3 S Q CS 0 . 8 5 7 9 39 0 . 49 0 . 6 2 12 . 7
磷 乳油 3 0 0 0 x 7 9 魂2 0 . 5 3 8 6 d o 0 . 47 8 1 石9 0 . 8 2 0 . 6 1 14 . 1
C K 矛占 水 7 9 5 4 0 . 6 8 113 右3 0 . 5 6 7 6 C 7 0 . 8 8 0 . 7 1
切 防 治效果 (虫 口密度 下降率 ) 二 1 一 防治区平均虫 口密度对 然区平均虫 口密度 X 10 0
参 考 文 献
萧刚柔主编 , ’护国森林民虫 .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 2 . 20 6 0 ~ 10 6 2。
3 期 赵锦年等: 苹梢鹰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3 4 5
S tu d ie s o n the B fo lo g ic a l C ha r a c te r is tie s a n d
C o n tr o l M
e tho d o f H 夕P o e a la su b sa tu r a G u e n 石e
Z h a o Jin n ia n Ch e n Sh e n g
A b str ae t H gP
o c a la su bsa to r a G u e n 6 e 15 a m a jo r Pe s t d a m a g in g y o u n g
P la n t o f n o n
一a s tr in g e n t tyPe o f Pe rs im m o n

S tu d ie s o n its b io lo g y a n d
e o n tr o l w e r e c a r r ie d o u t in F t ya n g C o u n ty
,
Z hejia n g Pr o v in e e in 1 9 9 0 ~
1 9 92
.
T h e Pa P e r d e s e r ib e s the lif e 五is to r y , la w o f d is tr ib u t io n o f e g g s a n d
fe ed in g ha b it o f la r v a e
.
T his in s e e t ha s 2 to 3 g e n e r a tio n s a y e a r
, o v e r
-
w in te r in g w ith P u Pa in 5 0 11

T h e r e la tio n shiP b e tw e e n 名e e d lin g s o f d iffe r e n t
e o m b in a tio n s o f s to e k a n d s e io n o f n o n
一a s tr in g e n t tyPe o f Pe r s im m o n h a s
b e e n s tud i
e d

E x Pe r im e n ta l r e s u lt s h o w e d t h a t to k ill th e Ia r v a e
, sPr a y o f
1 : 1 5 0 0 F e n v a le r a t e w a s e ffe e t iv e
.
K e y w o r d s H 夕p o e a la s u乡s a tu : a G u e n 己e , n o n 一a st r in g e n t tyP e o f Pe r s im m o n ,
b io lo g y
, e o n t ro l
Z ha o J in n i a n
,
A s so c ia te Pr o fe s s o r
,
Ch e n Sh e n g (T he R e s e a r e h In s titu t e o f S u b tr o p ic a l
Fo r e s tr y
,
C A F Fu y a n g
,
Z ho ji
a n g 3 1x 4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