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otecting the Eco environment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and Improving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保护松茸生态环境促进松茸可持续发展——关于恢复与发展云南松茸的探讨



全 文 :  收稿日期: 1999-04-15; 修回日期: 1999-09-21
项目来源: 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松茸人工促繁及半人工模拟合成研究”( 95-07-02)的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弓明钦( 1939-) ,男,四川彭州人,研究员.
* 云南省保山市水寨乡政府、海棠村委会在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谨致谢意.
  文章编号: 1001-1498( 2000) 05-0562-06
保护松茸生态环境促进松茸可持续发展
——关于恢复与发展云南松茸的探讨*
弓明钦1, 王凤珍1 , 陈 羽1 , 陈应龙1 , 曹嘉相2 , 苏联军3
(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520; 2.云南省保山地区林业局,云南 保山 678000;
3.云南省保山市水寨乡林业工作站,云南 保山 678005)
摘要: 针对云南省松茸产量连年锐减的严重现实, 通过对松茸产区及市场的深入了解, 结合在林间
试验地的研究和观测调查, 提出一系列促进松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禁止采收和收购占松茸总量约
36. 4%的未成熟幼茸, 可使云南松茸在现有基础上增产 1. 96倍; 在保持现有松茸生态环境条件下,
采用科学的采收方法, 实施一系列有关的科学技术措施, 在 27 hm2范围内松茸产量连年成倍增加;
在 1 hm2试验林范围内, 松茸个数增加 45. 28% , 产量增加 48% , 而有关鸟害等损失则降低, 森林生
态环境得到改善, 土壤营养条件也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因此, 恢复和保护松茸生态环境并配合适当
的技术措施与科学的采集方法 ,更适合当前云南松茸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云南省; 松茸;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89    文献标识码: A
松茸[ Tr icholoma matsutake ( Ito et Imai) Sing . ]是世界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也是松
林[在云南主要是云南松( P inus yunnanensis Franch) ]中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非木质林产
品。我国从 80年代后期开始向日本出口松茸, 年出口量约 6 000~7 000 t ,为国家创汇达数十
亿美元。云南是我国松茸的主产区之一,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 1/ 4,其年出口产值约 3. 2亿元
人民币,也是云南省的主要出口创汇农产品之一。不少山区群众因采收松茸而脱贫致富,一些
地区也因盛产松茸而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成为当地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松茸为云南经
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从云南目前对松茸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有人估计[ 1] ,云
南松茸产量正以每年 5%的速度锐减,也就是说, 照此下去 20 a后云南将再无松茸可采。在云
南松茸主产区的中甸县, 1997年产量比 1996年下降了 40%,其它地区如楚雄、丽江等地也都
有类似现象[ 2]。因此,解决松茸持续减产的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否
则不用多长时间云南松茸的出口优势将荡然无存,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履更加艰难,同时也
给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
迄今松茸人工栽培的难题尚无突破性进展,半人工栽培方法可行,但时间较长且成功率仍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13( 5) : 562~567
Forest Resear ch      
然很低,人工或半人工栽培松茸还任重道远。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人们仍然需要从自然
界中去索取野生松茸资源,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 应考虑走另一条发展松茸的道路,即利用现有
松茸林地, 维护和改善松茸的生态环境, 采取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以促进现有林地中松茸
产量的逐步恢复与提高。这是省时、省力、省成本及提高松茸产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对松茸可
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及长远意义。这种方法我们叫它“人工促繁荣昌盛法”,而日本则称为
“生态繁殖法”。
作者近年在云南多个松茸产区的松茸林地及市场进行多次调查, 在保山市建立了松茸试
验区和保护观测区,开展了与提高林地松茸产量有关的多项研究, 从初步结果来看,效果明显,
形势喜人。
1 云南松茸产量组成及其有效利用
  如果将云南市场上交易的松茸数量再加上林间损失的松茸数量作为云南松茸总产量, 根
据在田间实测松茸损失(包括病虫害及鸟兽害等)数估计,松茸的田间损失约为总产量的 4%,
其余的 96%即为市场流通的产量。据调查 [ 3] , 云南市场上二级以上(包括二级)松茸占有率与
二级以下松茸占有率相当, 为 1∶1,即各占 48%。其中二级以下的松茸产品其长度在 6 cm 以
下的未成熟幼茸(俗称“子弹头”)约占 75%,即占总量的 36. 4% ,而真正的二级以下松茸仅占
总产量的 9. 6%。根据云南海关部门报告资料推算[ 4] ,云南平均年出口鲜商品松茸约 1 468. 5
t ,而二级以下松茸多为盐渍品, 按照上述比例计算也应是 1 468. 5 t , 因病虫等危害损失 4%
计,约 122. 4 t , 因此,云南松茸的总产量估计约为 3 059 t (因天气变化等原因引起的产量变化
未计算在内) , 即是说目前云南松茸出口二级以上商品松茸的比例,尚不足云南松茸总产量的
一半,云南松茸的合理采收与利用还大有潜力可挖。
在云南保山地区云南松试验林中的观测数据表明,从高仅约 3~4 cm 的幼茸长到 6 cm 以
上的成熟幼茸(即商品茸) ,一般需 5~6 d,而单个松茸质量却可从 20 g 增长到 60 g ,甚至更
多,也就是说成熟幼茸比“子弹头”的质量可增长达 3倍。不仅如此, 6 cm 以下“子弹头”的销售
价格为成熟幼茸的 1/ 10,二者相差 10倍。如果让这些未成熟幼茸都能长成商品茸,不仅产量
提高 3倍,其产值可猛增 30倍。在占云南松茸总产量的 36. 4%的未成熟幼茸中, 设想再扣除
4%的病虫害损失以及 9. 6%的其它二级以下松茸,仍然还有 86. 4%的“子弹头”可长成二级以
上的商品松茸,即有962 t“子弹头”按照产量增加 3倍计,可增加商品松茸 2 886 t ,按产值增加
30倍计,可增加产值达 1. 15亿美元, 或 9. 24亿人民币,为现有松茸产量的 1. 96倍,为现有出
口产值的 3. 55倍。
因此,云南目前商品松茸中的“子弹头”还埋藏着一大笔不该被遗忘的珍贵财富,不能不引
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关主管部门和收购部门应制定严格措施杜绝幼茸的采收与收购,农民群
众也应积极配合保护未成熟的幼茸, 这是提高云南松茸产量及经济效益最简单、最有效的途
径,也是云南松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2 海棠村保护和发展松茸的启示
  海棠村位于保山市东北约 30多 km 的水寨乡, 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小山村, 虽
然刚摘掉“贫困”帽子, 但人均年收入仅 802. 8元。该村海拔 2 200~2 573 m ,森林面积 1 566
563第 5 期 弓明钦等:保护松茸生态环境促进松茸可持续发展——关于恢复与发展云南松茸的探讨    
hm
2
,生产松茸的林地仅约 27 hm2 ,林产品产值约占全村收入的2/ 5。据该村的老农反映,当他
们还在孩提时期, 这里的松茸极多,稍有林中走走就可采到几十斤松茸, 但那时并未成商品,群
众也不喜欢吃。而几十年后的今天,这片林子几经沧桑连遭破坏,不仅林相参差,地被物也较稀
少,松茸产量急剧下降, 到 1996年全年仅收获松茸 113 kg, 全由群众自发采收, 由于受眼前利
益驱使,相互竞争, 使得松茸生长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生长松茸的菌塘( shiro, 即菌丝体集中
且易长出松茸的地方)受损,数量减少,松茸濒临绝境 [ 5]。
1997年, 在村干部的积极倡导和大多数村民的积极支持下,全村统一认识并制定乡规民
约,村后的山林实行“封山育茸”,在保持原有自留山使用权不变的情况下,实施统一管理。在封
山范围内实行禁牧、禁伐、禁猎、禁止打柴和禁火等措施, 让森林休养生息,恢复生机;同时组织
熟悉松茸生活习性,责任心强, 大公无私的村民组成“专业”的采收和管护队伍,负责松茸林地
的管护和松茸的采收; 在分配上既保证自留山所有人的利益,也兼顾注意到采收人员的利益,
同时也让关心和支持这一做法的其他村民也有一定的好处。
在技术上,实行科学合理的采收方式, 坚持只采能供收购的商品茸, 禁采未成熟的幼茸;此
外,实施一系列提高土壤含菌量的措施, 包括施放菌种, 间种菌根化苗木, 营造片状菌根林, 以
及实施以增加菌塘数量为中心的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以促进林地松茸产量的提高。
海棠村 1996年收获商品松茸共约 113 kg, 经过 2 a 的封山及采取其它措施后,在同样 27
hm
2山林范围内, 1997年商品松茸产量达 233. 39 kg ,最高日产量达 36 kg。而 1998年商品松
茸产量已达到 394. 64 kg, 最高日产量达 49 kg, 连续 2年均以 120 kg 以上的速度递增, 1998
年的松茸产量为实施新措施之前的2. 49倍。1999年最高日产量达76 kg ,总产量预计可达 600
kg。不仅如此,封山 2年后在过去并未出过松茸的地方已开始出茸,说明封山后菌塘数量有了
明显增加。
3 来自松茸试验区的观测数据
  在海棠村松茸林地边缘划出 1 hm 2面积的山林为封闭式的松茸试验区, 连续 2年实施上
述多种改善松茸生长条件的技术措施,并定期、定点调查有关指标。2 a 后, 在这 1 hm 2试验区
范围内新增菌塘数量 5个, 增幅达 9. 8% ;出土松茸增加 67个,增幅达 24. 73%;菌塘平均出茸
数增加 2. 2个,增幅达 41. 43% ;松茸总产量增加 4. 598 kg ,增幅达 48%(表 1)。
表 1 1997~1998 年海棠村松茸试验区(面积 1 hm2)产茸情况
年 度 菌塘数/个
出土松茸
数/个
菌塘平均
松茸数/个
收获松茸
总数/个
松茸总
产量/ kg
平均单个松
茸质量/ g
鸟害等
损失/个
损失率/
%
1997年 51 271 5. 31  159  9. 577 60. 2 112 41. 33
1998年 40+ 5 338 7. 51 231 14. 175 61. 35 107 32. 0
增或减( + /- ) + 5 + 67 + 2. 2 + 72 + 4. 598 + 1. 15 - 5 - 9. 33
增或减% + 9. 8 44. 72 + 41. 43 + 45. 28 + 48 + 1. 91 - 4. 46 - 22. 57
  * 1998年有 11个旧菌塘未出松茸,但新增菌塘 5个。
“菌塘”是生长松茸的基础, 菌塘数量的多少及菌塘好坏直接关系到松茸数量及产量。尽管
1998年原有旧菌塘中有 11个未出松茸, 但又新增菌塘 5个, 虽然菌塘总数比 1997年少 6个,
56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3卷
但 1998年出茸总数与收获松茸数及松茸总产量均明显高于 1997年。因此,菌塘质量如何及生
长好坏更对松茸产量有直接影响。菌塘数量增加可视为生态环境改善及多种技术措施影响的
结果,而菌塘中松茸数量的增加及总产量的增加则可完全归结于松茸生态环境条件改善的结
果。至于有 11个菌塘 1998年不出松茸的原因,则尚待进一步研究。
封山 2 a 后, 海棠村后山的这片松茸林面貌已初步得到改观,树木长势旺盛, 郁闭度有所
增加,地被物增加明显,土壤湿度也有提高,松茸生态条件有明显的改善。对土壤养分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全 N、P、K 和有效 N、P、K 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土壤中有机质和
有效P 的增加尤为突出,分别为 1997年度的 1. 955倍和 3. 259倍(表 2)。
表 2 海棠村松茸试验林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情况
年 度 有机质含量/ %
全 N/
( g·kg - 1)
速效 N/
( mg·kg - 1)
全P/
( g·kg - 1)
速效 P/
( mg·kg - 1)
全 K/
( g·kg- 1)
速效K /
(mg·kg - 1) pH
1997年 46. 151 1. 925 200. 413 0. 379 0. 609 7. 725 319. 871 4. 80
1998年 136. 393 3. 057 217. 227 0. 435 2. 594 9. 798 432. 125 4. 60
增或减( + / - ) + 90. 243 + 1. 132 + 16. 814 + 0. 056 + 1. 985 + 2. 073 + 112. 254
增或减/ % + 1. 955 + 0. 588 + 0. 084 + 0. 148 + 3. 259 + 0. 268 + 0. 351
表 2结果表明, 实行封山育茸措施不仅可促进松茸菌塘数量的增加以及单个菌塘产量和
总产量的提高,还可改善森林土壤中的养分状况,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森林生态系统
的良性循环又可促进森林本身的生长与发展,而且生于土壤中的松茸可得到环境条件的满足,
进而松茸也相应得到发展。
4 菌塘的结构及功能
  菌塘( shiro)是林中生长松茸的基础, 是形成松茸产量至关重要的地方。有经验的采收者
都会十分注重对菌塘的保护,采茸时小心翼翼, 尽量减少对松茸子实体以外菌丝团的破坏; 而
掠夺式采收者对菌塘保护则毫无顾忌,随心所欲的乱采乱挖, 可以说松茸减产除了大的生态条
件与环境改变外, 乱采乱挖及破坏菌塘是一个重要原因, 所负减产责任约占 50%~60%。
据观测, 菌塘一般在地表下 5~8 cm 处,其厚度随各地条件不同而不同,可达 10~15 cm,
其地面下的水平形状不规则,大小也因年龄及条件而异。在楚雄及保山, 菌塘大小一般约30~
70 cm 范围不等。菌塘内密生白色或灰白色菌丝体, 与植物根系交错绞结并和土壤混合在一
起,形成一种疏松、柔软类似海绵样的结构。据 Ohara( 1981) [ 6]和 Hosford( 1995) [ 7]分别对松茸
和美国白松茸[ T . magnivelare ( Reck) Redheed]子实体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 子实体一般仅
在菌塘边缘稍后的地方形成(见图 1中Ⅲ) ,而且仅仅在这个区域产生,它与次年将要产生松茸
的菌根活跃区域紧密相连, 一旦这个区域受到破坏, 松茸就无法长出。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出
松茸和即将出松茸的区域内,树木根系可形成大量菌根, 而其它区域菌根极少或已衰败。因此,
保持促进或诱导树木根系形成较多的菌根,也是促进子实体形成的关键措施之一。而在松茸菌
塘边缘,即菌丝体生长区和菌根活跃区(图 1中Ⅰ、Ⅱ) ,是未来松茸产量的源泉,若这个区域遭
到损害,松茸产量必减无疑。在菌塘中心部分(图中Ⅳ、Ⅴ、Ⅵ) ,菌根衰败或者脱落,则产茸很少
甚至无法再产生松茸。因此,除了保护生态环境外, 保护和促进菌塘的发展对提高松茸产量有
565第 5 期 弓明钦等:保护松茸生态环境促进松茸可持续发展——关于恢复与发展云南松茸的探讨    
举足轻重的意义。
Ⅰ.菌丝体区域; Ⅱ.菌根活跃区; Ⅲ.菌根菌子实体产生区;
Ⅳ.~Ⅴ.菌根衰败区; Ⅵ.菌根脱落区(图下黑线图表示宿主植物根部菌根状况)
图 1 松茸菌塘的剖面示意( Ohara, 1981)
综上所述,就我国目前松茸的生产与科技现状来看, 应当首先考虑采取以保护松茸生态环
境为主,配合以适当的科学采收方法, 实施一系列维持松茸生产以及提高松茸产量的可行措
施,坚决禁止采集和收购未成熟的幼茸,以及乱挖乱采破坏菌塘的陋习。在有条件的地方,通过
村民自愿原则, 参照海棠村的模式, 采用适当的方法组织各类形式的松茸经济实体, 走产业化
经营的道路。大型林区或林场更应实施产业化措施,将松茸纳入非木质林产品经营的范围,加
大对松茸的管护力度, 提高对松茸的利用率,促进林、茸双丰收。就人工栽培或半人工栽培技术
而言,也应加大研究力度,争取有所进展或突破。
参考文献:
[ 1] 史效轩.中甸县松茸出口不容乐观[ N] .春城晚报, 1997-10-06( 3) .
[ 2] 弓明钦,王凤珍,陈羽,等.云南松茸减产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J] .林业与社会, 1998, 3: 2~4.
[ 3] 弓明钦,陈羽,王凤珍,等.松茸[ M ]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9. 12.
[ 4] 杨新红.香飘云外天[N ] .云南日报, 1998-05-13( 9) .
[ 5] 弓明钦,曹嘉相,苏联军,等.保山地区的假松茸及其生态研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12( 1) : 15~21.
[ 6] Ohara H. A note on A rmil lar ia p ond erosa in North Am erica. Annual report of studies [ J ] . Doshisha Josh i Daigaku,
1981, 15: 39~50.
[ 7] Hosford D, Oh ara H. Ecological s tu dy of Tr icholoma magniv elare sh iros in cent ral Washington [ R] . In : S chnepf C,
Comp. Dan cing w ith the elephant : Proceedings : Th e Bus ines s and S cience of Special Fores t Products—a Confer ence and
Expos ition ,Hi lls boro, 1995, J an . 26~27.
56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3卷
Protecting the Eco-environment of Tricholoma matsutake
and Improving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NG M ing-qin
1
, WA N G Feng -z hen
1
, CH EN Yu
1
,
CH EN Ying -long
1
, CA O J ia-x iang
2
, SU L ian-j un
3
( 1. Research Inst itute of T ropical Fores t ry, CAF, Gu angzhou 510520, Gu angd on g, China;
2. Baosh an Fores t ry Bur eau, Yunnan Province, Baoshan 678000, Yunnan, Chin a;
3. S huizh ai Fores t ry S tat ion of Baosh an City, Yunnan Province, Baosh an 678005, Yunnan, Ch ina)
Abstract: T here w as a dramat ic decrease of the yield of T richoloma matsutake in Yunnan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An invest igat ion on the product ion area and market w as made and
some resear ch w orks w ere conducted in the experiment plots. Some proposals about
pr omot 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 . matsutake were suggested. By prohibit ing the
co llect ion of un-matur ed T . matsutake which takes 36. 4% of the total T . matsutake
pr oduct ion yield, the yield could increased by 1. 96 t imes. By adopt ing scient if ic harvest ing
method and o ther countermeasures, preserving the suitable eco logical environment , the yield
of T . matsutake could double in successive years in an area of 72 hectares. In an experiment
plots w ith an area of 1 hectares, the amount of T . matsutak e increased by 45. 28% and the
yield increased by 48%. T he ecolog ical environment impr oved significant ly.
Key words: Pinus yunnanensis; Tricholoma matsutake; eco-environmen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567第 5 期 弓明钦等:保护松茸生态环境促进松茸可持续发展——关于恢复与发展云南松茸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