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Collec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Rattan Species

棕榈藤物种的收集和引种驯化研究*



全 文 :第 6 卷 第 6 期
1 9 9 3 年 1 2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 O R E S T R E S E A R C H
V o l
.
6
,
N o
.
6
D e e
. ,
1 9 9 3
棕搁藤物种的收集和引种驯化研究 ‘
尹光天 许煌灿 张伟良 傅精刚 曾炳山
摘要 本研究共收集/ 引种棕桐藤 3 属 48 种 6 变种 , 保存36 种 5 变种 , 其中省藤属 30种 5 变
种 , 黄藤属 5 种, 钩叶藤属 1 种 , 保存率为7 5 . 9 % 。 研究结果表明 : 绝大部分国内藤种表现出较强
的适应性 , 而引自国外的藤种 , 只有异株藤、 长咀黄藤 、 马尼拉藤和西加省藤表现出较 强 的 适应
性 , 其它藤种均难于忍受低温或干旱条件 ; 根据苗期的生长速率 , 可将苗木归成 3 种类型 : 即速生
型 、 次速生型和慢虫全 , 不蒸科的开花结实过程和特点 , 可将藤种划分成 4 种类型 : 即花鞭短发育
期型、 花鞭长发育斯型、 长果期型和不定花果期型 ; 白藤 、 黄藤 、 单叶省藤和异株藤最适 于 在 华
南地区扩大栽培 , 而短叶省藤 、 版纳省藤、 上思省藤、 长咀黄藤和西加省藤等属质量较优 、 适应性
较强的藤种亦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关键词 棕搁藤、 引种驯化、 苗木生长、 适应性
棕搁藤是热带和南 巫热带森林中的主要层间植物 , 全世界有 13 属约6 0 种〔‘」 , 我国已知有
3 属 40 种和21 变种 〔’一们 , 主要分布于海南岛 、 云南及广东 、 广西 、 福建 等 省 ( 区 ) 的南 部
地区 。 由于野生藤资源 日渐枯竭 , 收集和保护藤种资源 、 引种国外优 良藤种、 研究其生物生
态学特性 、 发展人工栽培 , 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 自60 年代开始 , 先后在海南岛 、 广东和
广西省 ( 区 )建立藤种园和收集圃从事藤种基因的收集和多点试种工作 , 以 选 择 适 生 、 优
质 、 高产的藤种扩大栽培 。
1 引种地自然条件
藤种园和收集圃均设于多树种组成 的人工 阔叶林中 ,
芝麻 、 悬钩子等 ; 草本植物有 : 飞机草 、 芒其 、 白茅等。
有机质含量中等 , p H 值4 . 5 ~ 6 . 0 。 各点的气候因子见表
表1 各点气候因子对比
林下灌木种类主要有 : 桃金娘、 山
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 , 土层较厚、
地点 气候带 纬度
(N )
经度
(E )
海拔 年均温
(m ) (℃)
1 月均温
(℃)
极端低沮
(℃)
雨 量
(m m )
早季
(月份 )
海南尖峰岭
广西大青 山
广东广州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18 0 4 2 1 1 0 8 0 4 9 , 7 0 荃2 4 . 5
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 22 03 0 , 10 7 0 2 7 , 2 0 0 21 . 7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2 3 0 08 , 113 0 19 , 3 6 2 1 . 8
14
.
4
1 3
.
5
1 3

3
2

5
一 1 。 5
0
1 61 7

7
1 223

3
1 6 9 4

1
12~ 04
1 1~ 0 1
1 1~ 0 1
19 92一12 一24 收稿 。
尹步天助理研究员 , 许煌灿 , 张伟良 , 些精少, 曾炳 ilJ(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院热带林业研究{几二州 钾翔 ’。
* 本研究是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 中心 ( 川 R 匕)资助项 目的内容 之一 , 参加前期研究工 作的有i置堕逻. !、 钟惠甫等 同志 ,在此一 并致谢 。
61 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2 引种方法
通过野外采集和国际交换取得的种子 , 首先进行种子品质鉴定 , 然后沙床播种催芽 , 营
养袋育苗 。 依藤种分 区定植于藤种园/ 收集 圃内 , 每种种植 10 一15 株 , 植后 3 a 内每年抚育 2
次 , 并控制上层林冠的透光度在 50 %左右。 定期观察各藤种的生长和发育表现 。
3 结果分析
3
.
1 慈种的收粼
藤种收集/ 引种情况列于表 2 。共收集 3 属48 种6变种 , 保存36 种5变种 , 其中省藤属30 种
5 变种 , 黄藤属 5 种 , 钩叶藤属 1 种 , 保存率为 7 5 . 9 % 。 先后有 16 个藤种开花结实 , 其中黄
藤 、 白藤 、 单叶省藤和异株藤已大量开花结实 , 生长表现 良好 。
襄2 株桐 . 物种资派收粼和保存概况
序号 收集号 种 名 学 名 原产地 引种地 材料 存活 开花
国 内茸种
8 1350 小 白 弃
8606 51 4 福 麟省弃
广西石 山区 广州 , 尖峰 , 夏石 种子 十 +
十 +
十86 04 U
86 132 2
8 1148
短轴省燕
电白宙璐
上思省燕
广西金秀
广东新会县
广东电白县
广州
广州
广州
种子
种子
种子
内J4
+++十
短叶省弃
大 白 弃
长 袱 燕
87 153 7 黑 . 橄燕
广西上思县 广州 苗木
海南尖峰岭 广 州, 尖蜂 , 厦石 种子
海南尖峰岭 尖峰, X 石 苗木
西双版纳 夏石 种子
月矛口仙
86 0816
8 1047
86 07 15
6 1019
87 0 7 2 9
小 省 燕
广西省弃
演甫省璐
大味省弃
瑶山省燕
裂苞省弃
版纳省蕊
C a la 沉u 了 ba la ”s a e a n u‘ 习e ee .
C
.
6 a la ”s a e a ” u ; B e c e
_
v 一r .
eo st。” e o leP f‘ 5
.
J
.
Pe i
e t s

Y

C he n
C
.
e o 二Pso s ta c hy砚B胜 r re t
C
.
d fa ”‘a‘e ”s f£ C . F . W e i
C
.
d f盆tic hu s R id l
. 丫 a r .
; h。”g : fe ”‘f名 5
.
J
.
Pe i
e t 5
.
Y C五en
C
.
eg re g i
u ‘ B o r re t
C
.
fo b
e ri‘ B e cc .
C
.
fl
a夕e llu m G r iff .
C
.
fl
。夕e llu 沉 G r iff . 丫 . 公.
f
“r y ‘f o rfu ra c e u s 5 . J.
Pe i e t S
.
Y

C he n
C
.
g r a e il‘5 R o x b .
C
.
9 “ a ”g 劣fe ”‘i‘ C . F . W e i
C
.
he n口 a ”u ‘ B e c c .
C
. 用o c r o r r hy ” eh u s B o r r e t .
C
. 爪e lo n o eh r o “ 5 B u rr e t。
C
.
m “lti: P‘c a tu s Bu r re t .
C
. ” a沉 ba r‘e n s is B e c e 7 a r .
X ‘shu a ”夕ba ””。e 。: ‘; 5 . J.
Pe i e t 5
.
Y
.
Ch e n
C
. ”a 沉bo r fe . s“ Be o c 下a r .
y 助 g j亡a ”g e 月“5 5 . J. P. i
e t 5
.
Y
.
C h. n
云南劫脂县 广州 种子
海南 , 云南 尖峰 苗木
广西大青 山 广 州 , 尖峰 , X 石 种子
西双版纳 X 石 种子
广西容县 广州 种子
广西大瑙山 广州 苗木
海南七指峰 尖峰 种子
10nlZ”4巧6
云南景洪县 广州 , 夏石
17 87 1436 盈江省弃
云南盈江县 广州
种子
种子
6 期 尹光天等: 棕桐藤物种的收集和弓I种驯化研究 61 t
续表2
序号 收集号 种 名 原产地 引种地 材料 存活 开花
+十+
8 804 4 1
88 06 4 3
+十夏石
夏石
+十
8 6 0 9 1 8
8 7C6 2 8
泽 生 藤
阔 叶鸡 膝
杖 藤
单叶省藤
白 藤
多刺鸡 藤
毛鳞省膝
动棒 省藤
广西 , 云南
海南保亭县
海南省
海南 岛
海南岛
海南 岛
江西大余县
广州
尖峰
广州 , 尖 峰
广州 , 尖峰 ,
广州 , 尖峰 ,
广州 , 尖峰
广州 , 尖 峰 , 夏石
苗木
苗木
苗木
种子
种子
种子
种子
189刘红邪邓洲邵

8 6 11 2 0
8 7 1 032
多果省膝
云南省藤
云南动腊县
广东 新会县
广州
广州
种子
种子276
十+
8 7 12 3 4
880 74
8 8084 5
88 D9 4 6
8 7 0 8 3 0
8 7 1 13 3
大钩叶藤
高地 钩叶藤
小 钩叶燕
黄 藤
C
. 夕a Z“ str fs G riff .
C
. 夕“Ic he lll“5 B u r r e t ·
C
.
r ha bd o ela d ‘5 E u r r e t
C
.
5 1协P l,’e蓄f o lffu : C . F . W e i
C
.
te tra d a c ty l“5 H a 皿e e
C
. 犷e t , a 了a c t夕lo ij e ‘ B u r r e t .
C
.
th少s 。朴 o le夕15 H a n ce .
C
. 召 f爪fn o lfs W illd . v a r .
f
a s c ie u la tu ; (R o xb ) B
ee c
.
C
。 功 a l花er f云 H a n ee 。
C
. 夕u ”n a o e n s i; 5 . J . Po i
e t s

Y
.
C he n
C a la优 u s sP 。
C a la拼“5 s P .
C a la m “5 sP
.
C a la m u s s P
.
P le et o c o 雌 fa a ‘£a川 ic a B l。
P
. 人i用a la 夕a 打a G r iff .
P
. 爪公e r o st a e hy s B往 r re t .
D a e沉。”o r o夕s 爪 a心a rita 口
(H a
n ee
) B
e c c
西双版纳
云南盈江县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
云南 动腊县
云南景洪县
海南尖峰岭
广州
广州
广 州 , 夏石
广州 , 夏石
广州, 夏石
广州
广州
尖峰
种子
种子
苗木
苗木
苗木
种子
种子
苗木
289301器45
海南 , 广东 广州 , 尖峰 , 夏石 种子 十
十+十一+
国 外引进藤种
1 8 803 40 南方省藤
2 8 902 55 西加 省路
3 8 603 11 异 株 藤
4 8 8 1552 赫格利藤
5 8 90弱8 爪洼省藤
6 85 03 0 3 马 兰省藤
7 8 50 50 5 马尼 拉藤
澳大利亚
马来西亚
越南
印度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广州 苗木
广州 , 尖峰 , 夏石 种予
尖峰 , 夏石 种子
广 州 苗木
广州 种子
广州 , 尖峰 种子
++
9 002 62
8 904 5 7
8 9 0 7 6 0
玛雷利膝
俄纳托藤
布内米藤
C
。 ““tr a lu s B e c c

C
.
e a e £公“5 Bl。
C
.
d ‘o ic ‘5 L o u r .
C
.
hu e g 日lia n “5 M a rt
.
C
.
J a v e ”5 15 Blu nZ e
C
. 协 a 刀a ” M iq .
C
. 水 a ”‘11召 n : fs (M a r t )
H
. 人 . W e n d l
C
. 扭 e rr fllii B e c e .
C
.
o rn a t“5 B l双m e
C
.
s u乙i价已r 抓fs A . H . W e n d l
e x B e c c

C
. 才h切 a 玄才“11 B e c e 。
C
.
tr a c h夕 e o l日 u s B e e c .
C
. 翻 a rbu叨11 K . S c h .
D
.
g e n fe ‘Ia t u s M a r t
.
D
.
hi‘tr y x M a r t
.
D
.
j
e o kin s ia ”a (G 公iff) M a r t
.
D
.
k ur 名ia n o B e c e 。
D
. 阴 o llfs Bla n c o 。
D
.
o e hro le夕fs B e cc .
菲津宾
菲津宾
马来西亚
广州 , 尖峰
广 州
广 州
种子
种子
种子
八0产
8 7 0书6
88 02 3 9
9 006 66
8 9 0 3 5 6
8 90 65 9
8 6 1221
88 165 3
85 0 7 0 7
8 5 08 08
傣 特 藤
赤 鞘省藤
瓦布 基藤
杰尼库藤
斯椎克藤
长咀黄藤
库兹纳藤
莫 力士膝
欧切利藤
马来西亚
印度
马来西亚
澳大利 亚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印度
印度
菲津宾
菲津宾
广 州
广州
广 州
广州
广 州
广州
广州 , 尖峰
广州
广州 , 尖峰
广州 , 尖峰
种子
种子
种子
种子
种子
种子
苗木
种子
种子
种子
n
嘴l巾召34’勺户070口n7,工11曰.上‘.二,一立
注 : 十 表示存活和开花 ; 一 表示死亡和未开花 。
6 12
3

2
究林 业 科 学 研 6 卷
种子品质与苗木生长
藤种种子品质及苗期生长列于表 3 。 种粒大小因藤种而异 , 千粒重最小是 白藤 , 仅9 5 9 ,
表3 蕊种种子品质及苗期生长
种子品质指标 ¹
序号 收头号 卜卜名
苗 木 生 长
千粒重 (幻 发芽率 (% ) 苗龄 (月 ) 活叶数 (片) 苗高 ( cm )
5工n3。U1c

67一j7只„今JCUj.1匀,翻目j,315月峥8口J八J么刊92019对8 7’l功地6拐7珍512切溉招603 1 1 7 。 5
2邓 一
4 0 4 4

2
2 6 4 2 9 3
.
8
9 65 2 9

0
1 9 8 7
1 7 4 4
9 5

8
7 2

0
5
.
1
5

7
3
.
5
3
.
5
6
.
3
5
.
7
3

6
3
.
1
3

8
4
.
6
6 。7
4

3
3

7
4

4
2
.
5
3

5
5

0
3
.
8
3

2
2
.
9
2 . 5
2

4
3
.
9
邝山,J
89
23.8514079.6ID
4一j77OJZ
曰.二,几‘
吕吕1 35 U
8 6 0 4 12
8 8 1 14 8
8 7 1 53 7
. ,
8 6 0 8 1 6
8 6 0 7 1 5
8 7 0 7 29
8 7 1 4 36
8 8 04 1
8 8 0 6 4 3
8 60 918
8 7 06 28
8 611 20
8 6 0614
8 7 1032
8 7 123 4
88 07 4 4
8 8 084 5
88 0 9 46
8 7 08 30
8 7 1 1 33
小 自 膝
短轴省旅
上思省膝
黑鳞私膝
广西省膝
瑙山省麟
版纳省路
盈江省井
泽 生 路
杖 茸
毛麟省蕊
动棒省那
多果省件
褐幼省邓
云南省路
C a la m “名 sP .
C o l。沉“‘ s P .
C a la m u ‘ sP

C a lo m “: s P
.
大钩 叶膝
裔地钩叶肠
小钩叶.
黄 燕
纽叶省膝
小 省 蕊
单叶省膝
自 膝
多刺鸡膝
南方省膝
西加 省膝
异 株 膝
爪洼省路
马兰省葬
马尼拉膝
玛雷利膝
俄纳托膝
杰尼库燕
斯推克漆
长咀黄膝
莫 力士族
欧切 利膝
25

6
686
3 2 00
9 0

5
3

0
2 54 6
1 800
4

0
39

1
3

6
6

0
ZQ产2⋯644
训别15.081 5 3 66 4 9
料 1
8 4 6
9 5
2 5 0
34
4 1 8
1 0 7
8 5~ 90
3 5

0
8 8 03 4 0
8 9 02 5 5
8 6 03 1 1
8 9 05 5 8
8 5 03 0 3
8 5 05 0 5
9 0 02 6 2
8 9 04 5 7
8 9 035 6
8 9 06 5 9
8 6 12 21
8 5 0 7 07
8 5 080 8
4 1

8
8 4~ 9 0
3 4

5
86

7
4 7 5
4

3
5

6
7

7
6

7
3

8
3

9
5

4
2

9
3

7
O矛0nU户j
.⋯‘.二八山目勺, ,”
3
”吕n.ZQ少9358乃17
2 6 8
2 7 5 0
7 9 8
10n4U356789刘2邵345肠7289叨160
公除 ‘ 。 膝 、 自膝 、 异件藤 、 短叶省膝 、 单叶省膝 和 云南省藤作了多 次洲试外 , 其它件种均为 工一 2 次测定 结 果 。
6 期 尹光夫等 : 棕桐藤物种的收集和引种驯化研究 6 13
最大是莫力士藤 , 重 2 7 5 0 9 , 约为白藤的 29 倍 。 种子发芽率测定结果表明 : 除白藤 、 版纳
省藤 、 云南省藤 、 盈江省藤 、 短叶省藤 、 单叶省藤 、 黄藤 、 异株藤等12 藤种的发芽率能达到
60 %以上外 , 其余藤种的发芽率均低于 40 % 。
绝大部分藤种的苗木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 生长 良好 , 而在全光下育苗 , 生长不齐且死
亡率高, 然而 , 苗期最适宜的光照条件因藤种而异 〔“’“’ , 如白藤和异株藤的最适相对光照为
5 0 % ~ 6 5%
, 单叶省藤 、短叶省藤和版纳省藤等藤种为20 % ~ 35 % , 而黄藤 、长咀黄藤和杖藤
则需较强的光照 , 80 %左右的光照最适宜于其生长 。 用离差平方和法 〔了’对苗高和苗龄进行逐
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 可将苗木归成 3 类 : 即速生型 、 次速生型和慢生型 。 各类型所包括的
藤种和聚类分析过程见图 1 。 将各类苗木的活叶数和苗高分别进行方差分析 , 结果显示 2 个
指标的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
盲月

SJ,月Ž
被翔
3

3

2 -
2

1
.
i

图 1 苗木聚类过程谱系 图
1
. 小 白藤 , 2 . 短轴省膝 , 3 . 上思省藤 ; 4 . 黑鳞批弃 , 5 . 广西 省藤, 6 . 瑶山省路 , 7 . 版纳省麟 , 8 . 盈江省肠 ,
9
. 洋生藤 , 10 . 杖藤; 1 . 毛鳞省藤 ; 12 . 动棒省藤 ; 拐 . 多果省藤 , 14 . 褐续 省藤 , 巧 . 云南省藤 , 16 . 87 12 34 , 17 .
8 07 4
,
18
.
8 佣4匀 19 . 8 094 6 , 2 0 . 大钩叶藤 , 21 . 高地钩 叶藤 , 22 . 小钩叶藤 ; 23 . 黄藤 , 24 . 短叶 省藤 , 器 . 小
省落; 26 . 单叶省藤 , 2 7 . 白藤 , 28 . 多刺鸡膝 , 2 9 . 甫方省藤 , 30 . 西加 省藤, 3工. 异株膝 , 32 . 爪洼省藤 , 3 . 马兰
省藤 , 3 4 , 马尼拉膝多 书 . 玛 雷利藤多 36 . 俄纳托藤 , 3 7 . 杰尼 库藤 , 3 8 . 斯椎克藤 , 3 9 . 长咀 黄藤 , 40 . 莫 力 士 旅 ,
4 1 · 或 加 。
注 : 图中距离以 0 . 5为一距离阶 , 类 间距离在同一 距离阶的藤种则合并为一类 。
依据上述分类结果和苗木出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结果表明 : 以黄藤 、 单叶省藤 、 版纳
省藤和西加省藤为代表的速生型苗木 , 培育10 一 12 月 即可出圃 , 苗高和活叶数分别为31 . 0 ~
4 5
.
0 。m 和 2 . 1一 4 . 3片 ; 以白藤 、 异株藤 、 云南省藤和马尼拉藤为代表的次速生型苗 木 , 约
需培育 13 ~ 15 个月方可出圃 , 平均苗高为 26 . 5一 30 . 5 c m , 活叶数为 4 . 9~ 5 . 6片 ; 而以小 白
藤 、 毛鳞省藤为代表的慢生型苗木 , 则需培育16 ~ 20 个月才能达到出圃质量指标, 苗高和叶
数约分别为 2 5 . 0 ~ 3 1 . o e m 和 5 . 0 ~ 6 . 5片 。
3. 3 适应性
试种结果表明: 除个别原生于高海拔地区的藤种对引种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外, 绝大
部分国内藤种均表现 出较强的适应性 ; 而 自国外引种的藤种 , 只有异株藤 、 长咀黄藤、 西加
61 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省藤和马尼拉藤表现出较强 的适应性 , 其它藤种均生 长不 良或死亡 。
6卷
3
.
3
.
1 温度 棕搁藤生长要求较高的温度条件 , 气温 > 25 ℃为藤茎生长高峰期 , < 20 ℃ , 生
长速率明显下 降 ( 见表 4 ) , < 10 ℃ , 生长基本停止 。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 藤茎月生长量与
气温呈正相关 , r > 0 . 75 ; 低温不适于棕搁藤的生长 , 当气温降至 O ℃且延续较长时 , 绝大
部分 国内藤种遭受轻微的冻害 , 成藤叶尖变白干枯 , 幼苗嫩叶则整叶干枯 , 严重时 , 导致部
分苗才; 死 亡 ; 当气温降至 一 1 . 5 ℃ , 藤茎梢和顶端嫩叶干枯 , 苗木死亡率则高达 9 5 % ; 引 自东
南亚热带地区国家的藤种 , 除异株藤 、 长咀黄藤和马尼拉藤等少数藤种能够忍受 较 低 温 度
外 , 其余藤种在气温降至 。 ℃时 , 嫩叶及茎梢受冻干枯 , 直至整 株死亡 , 如先后种植在广州
收集圃的西加省藤 、 马兰省藤 、 玛雷利藤等藤种均因冬季偶尔出现的低温而未能保存 , 过高
的温度亦不利于藤苗的生长 , 如异株藤苗木 , 在地表温度连续 3 d 达到 52 ~ 53 ℃时 , 即大量
死亡 。 由此可见 , 温度特别是低温是棕搁藤引种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 。
裹4 玲茎月生长t 与温度和降水t 的关系
月份 6 (9 1年) 7 8 9 10 11 12 1(9 2年) 2 3 4 5
藤 温度(℃) 2 7 . 5 2 5 . 3 2 5 . 5 2 6 . a 2 5 . 1 1 9 . 9 14 . 4 13 . 0 13 一 16 . 9 2 3 . 4 26 . 2
降水(m m ) 15 7 . 8 245 . 1 1 53 . 9 206 . 9 3 0 . 9 1 0 . 4 5 . 4 0 5弓. 1 8 5 . 2 9 2 . 7 2 46 . 3
种 — 一一- — - - 一—— - 一-—— - -—- -—一 -————一一生 长 量(c m )自 膝 9 . 4 1 5 . 0 2 5 . 0 7 . 3 6 . 0 3 . 0 0 0 0 3 . 5 1 . 5 3 . 5单 叶省膝 9 . 7 1弓. 3 2 0 . 3 18 . 3 7 . 0 2 . 7 0 . 3 0 0 . 7 3 . 0 6 . 3 1 8 . 3短叶省路 6 . 7 22 . 0 18 . 7 1 8 . 4 10 . 0 6 . 0 3 . 5 3 . 0 6 . 0 7 . 0 9 . 5 8 . 5
褐瞬省麟 4 . 3 5 . 7 6 . 4 3 . 3 7 . 0 4 . 6 0 . 7 0 0 1 . 3 3 . 1 4 . 0
上 思省膝 13 . 6 1 8 . 7 1 4 . 0 1 4 . 4 5 . 6 6 . 0 1 . 0 0 0 7 . 7 1 1 . 7 10 . 4
多刺鸡 路 3 . 0 7 . 7 15 . 6 9 . 9 3 . 4 1 . 7 0 0 0 . 5 4 . 0 10 . 0 8 . 0
黄 鑫 3 . 3 2 0 . 3 2 4 . 7 1 9 . 6 4 . 3 8 . 7 4 . 3 0 2 。 3 7 . 4 1 2 . 0 1 7 . 4
长咀黄膝 7 . 7 15 . 6 13 . 0 1 6 . 3 7 . 7 1 . 0 1 . 4 0 0 . 3 1 . 3 13 . 3 12 . 0
3
.
3
.
2 水分 当温度适宜 、 月均降水量 > 1 50 m m 、 相对湿度 > 78 %时 , 绝大部分藤种均能正
常或快速地生长 。 长时间的干早导致藤株生长停滞 , 甚而整株死亡 , 如种植在尖峰藤种园的
马兰省藤 、 欧 切利藤 、 马尼拉藤 、 莫力士藤以及短叶省藤等藤种因每年长达 4 ~ 5个月的早季
而死亡 , 弓!种定植于广州藤种收集圃的高地钩叶藤和钩叶藤亦因早害而未能保存 ; 但也有少
数藤种如黄藤 、 白藤 、 异株藤和杖藤表现出较强的耐早性 , 在少雨低湿的条件下 尚能正常生
长 。 分析结果表明 : 藤茎月生长量与降水量成正相关 , : > 0 . 70
3
.
3
.
3 土攘和光照 肥 沃的土壤和适宜的光照亦是棕构藤生长必不 可少的条件 , 不同立地类
型林下 ( 林分郁闭度约为 0 . 6一0 . 7 ) 1 1年生藤林生长观测结果 ( 见表 5 ) 表明 : 除藤丛母茎
生长差异不明显外 , 藤丛总茎长生长和萌菜数的增长 以及藤丛采收株数和采收虽 邵有较大差
异 , 而在干旱疮薄的立地条件下 , 藤丛生 长表现出萌粟数少 、 生长量低下 , 如生 长在山坡上
部的n 年生黄藤藤丛平均萌孽数和总茎长仅为山坡下部藤丛的35 %一 40 % 。
3

4 开花结实习性
绝大部分棕桐藤种为雌雄异株。 观察结果显示 : 钩叶藤属的藤种为一次性开花植物 , 植
株开花结果后死亡 , 其他 2 属藤种 , 当植株生长发育至始花龄后 , 每年开花结实 。 保存的 3
属3 6种 5 义种 ‘{, , 16个藤利,先 I口JI二花 , 1 2种结实 , 其 ‘}, 白藤 、 黄藤 、 单 [I}省藤和异株藤均 己
6 期 尹光天等 : 棕桐藤物种的收集和弓}种驯化研究
表5 不同立地类型 1 年生赚林生长
土 集 养 分 蔑丛收获量
藤种 立地类型
漆 丛 生 长
有机质
(% )
全N
(% )
全P
(% )
萌菜
(条 )
母茎长
(rn )
总茎长
(tn )
株数
(株 )
总长度
(皿 )
总 量
(kg )
85769哪4016冻了泊3
468n
山坡上部
黄藤 山坡中部
山坡下部
1
.
4 98
1

7 4 7
1

93 9
0

06 6
D
.
084
0

103
0
.
0 08 8
0
.
010 3
0

017 0
19
.
8
4 1
.
8
朽 . 4
7

1 5
8
.
06
8

3 0
5 7
.
3 6
9 1

0 1
1弓4 . 4 0
40

28
51

l弓
98

46
单叶 山坡上部
省藤 山坡下部
2
.
161
2
.
357
0
.
0 7 5
0

10 7
0
.
010 6
0

013 6
4
.
D
8

0
1 2

38
1 4

8 8
24

7 6
3 7

2 1
2
.
2
2
.
4
18

4 1
2 9

7 0
大量开花结实 , 并 已逐步在华南大面积推广人工种植 。
3
.
4
.
1 开花结实年龄 始花龄因藤种而异 , 观察结果表明 : 小茎级藤种如白藤 、异株藤 、 小
白藤 、 褐鳞省藤和短轴省藤等藤种的始花龄较早 , 部分植株在植后 2 一 3 a 开花结实, 4 一
s a 大量 结实 , 而黄藤 、 单叶省藤 、 短叶省藤 、 长鞭藤 、 版纳省藤 、 广西省藤等中茎级藤种
的始花龄较 晚 , 一般植后 4 一 s a 始花 , 6 一 7 a 大量开花结实 。
3
.
4
.
2 开花结实期 对 12 种藤的开花结实过程进行的观察结果 (见图 2 )表明 : 棕徊藤开花
结实自花鞭始现、开花 , 果熟的整个发育过程需 9 ~ 20 个月 , 其中花期40 一5 0 d , 盛花期仅
5 一 10 d 。 依据各藤种整个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 可将藤种区分 为 4 种类型 : 即第 I 类花鞭短
发育期型 , 从花鞭始现至开花仅需 60 ~ 80 d , 而整个发育过程仅 9 ~ 10 个月 , 如短叶省藤 、
广西省藤 、 长鞭藤、 版纳省藤和单叶省藤等藤种 ; 第 l 类花鞭长发育期型 , 此类藤种从花鞭
始现至开花约需 280 ~ 3 40 d , 整个发育过程约需 18 ~ 19 个月 , 如小白藤 、 上思省藤 、 滇南省
巨二二习 花鞭生长期 〔二二刀 开花期 巨三三曰果熟期

1 2
1 1
1 0


今 7
叹 6
5
4
,d 。2,上.

姐黄藤株藤

甫藤省上藤思省小白膝叶省赓版纳省藤姆鞭”膝广嘻藤
组歼省藤
图 2 不 同麟种开花给实期图谱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藤 、 多刺鸡藤和褐鳞省藤等藤种 ; 第 I 类为 一长果期型 , 其特点是花鞭生长发育期短 , 果实生
长发育期长 , 约需 10 ~ 1 个月 , 个别藤种甚至长达 15 个月 以上 , 如 白藤 、 异株藤和长咀黄藤
等藤种 ; 第 F类 即不定花果 期型 , 如黄藤 , 其特点是一年四 季 , 随植物体生长拔 节 而 现 花
苞 , 并开花结果 , 同一植株常见成熟度不一之果实。
4 结 语
(1 ) 通过多年的努力 , 共收集、 引进棕桐藤 3 属 48 种 6 变种 , 保存36 种 5 变种 , 其中省
藤属30 种 5 变种 , 黄藤属 5 种 , 钩叶藤属 1 种 , 保存率为7 5 . 9 % 。
(2 ) 棕桐藤种粒大小差异达29 倍之多 , 种子发芽率的高低亦因藤种而异 ; 根据苗期的生
长速率 , 可将苗木归成 3 种类型 : 即速生型 、 次速生型和慢生型 。
(3 ) 绝大部分 国内藤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 而引自国外的藤种 , 只有异株藤 、 长咀黄
藤 、 马尼拉藤和西加省藤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 其它藤种均难于忍受低温和干早条件 。
(4 ) 根据藤种开花结实过程和特点 , 将藤种划分成 4 种类型 : 即花鞭短发育期型 、 花鞭
长发育期型 、 长果期型和不定花果期型 。
(5 ) 研究结果表明 , 白藤 、 黄藤 、 单叶省藤和异株藤最适于在华南地区扩大栽培 , 而短
叶省藤 、 版纳省藤 、 上思省藤 、 长咀黄藤和西加省藤等质量较优 、 适应性较强的藤种亦有较
大的发展潜力 。
参 考 文 献
N a flie W U卜1 , Jo h n D r a n s fie ld . G o n e ra Pa lm a r u m . A llo n Pr e s s , 198 7 . 23 3 ~ 2 7 8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 植物志 . 北京 : 科学出版 社 , 1 9 91 , 13 ( 工 ) : 弓1 一10 5.
许煌 灿 , 尹光天 , 张伟 良 , 等 . 我国棕 构藤 资源的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研 究 . 林业科学研究 , 19 93 , 6 〔4 ):
3 80 ~ 389
.
装盛 基 , 陈三阳 . 棕搁科植物新 资料 . 植物分类学报 , 19 8 9 , 27 ( 2 ) : 13 2 ~ 抖 6.
钟惠 甫 , 许煌灿 . 落类育苗技术 . 热带林业科技 , 19 84 , ( 2 ) : 1 ~ 8 .
尹光夭 , 许 煌灿 , 张伟 良 . 光照与燕苗生长的初步研究 . 林 业科学研究 , 1 98 8 , 1 ( 弓 ) : 5 4 8~ 5 5 2 .
店守正 . 多元统 计分析方法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 86.
习tu d 夕 o n the C o lle c t: o n a n d I o tr o d u e tio n o f
R a tta n S Pe c ie s
Y in G u a n g t ia n X u H u a n g e a n Z h a n g W
e ilia n g
了u Jin g g a n g Z e n g B in g s h a n
A bs tr a c t
g e n e r a h a v e
F o u r t y
一 e ig h t sp e e ie s a n d
b e e n e o lle e te d / i
n tr o d u e e d
,
5 1x v a r ie tie s o f r a tta n b elo n g in g t o 3
in w h ie h
, 3 6 s Pee ie s a n d 5 v a r ie tie s
6 期 尹光天等 : 棕搁藤物种的收集和引种驯化研究 6 1 7
s u r v iv e d w it h a r a te o f 7 5
.
9 %
, a m o n g th e m
, t h e r e a r e 3 0 sp e e i e s a n d 5 v a r ie
-
t ie s o f C a la棍。s , 5 sp e e ie s o f D a e阴o n o r o P s a n d 1 sp e e ie s o f P le 口to e o m fa . T h e
r e s u lts s h o w t ha t m o st o f th e n a t iv e sp e e ie s h a v e a s tr o n g e r a d a Pta b ility
th a n t h e e x o ti e o n e s e o lle e te d
.
M o st o f th e e x o t ie sP e e ie s e o u ld n o t e n d u r e
th e lo w te m p e r a tu r e a n d d r o u g h t e o n d it io n e x e e p t fo r th e s Pe e ie s o f C a la 优“s
d玄o ic o s , C . 阴a n ille”s fs , C . e a e s i: 5 a n d D a e m o n o r o Ps je n k in s ia n a . A e e o r d in g to
th e g r o w t h p e r fo r m a n e e o f s e e dlin g s o f d iffe r e n t sp e e ie s
, th e y e o u ld b e in
-
e o r p o r a te d in t o 3 t yPe s
, v iz
.
fa st g r o w in g
, s u b

fa s t g r o w in g a n d slo w g r o w
-
in g
,
b a s e d o n t h e b io
一 e h a r a e te r ist i e s o f flo w e r in g a n d fr u itin g
, th e s p e e i e s o f
r a tta n e o u ld b e d i v id e d in to 4 t y p e s
, v iz
.
lo n g p e r io d o f flo w e r in g d ev e
-
lo p m e n t
, s h o r t p e r io d o f flo w e r in g d e v e lo p m e n t
,
lo n g p e r io d o f fr u itin g
d ev e lo p m e n t a n d i r r e g u la r p e r i o d o f flo w e r in g & fr u itin g
.
T h e sP e e ie s o f
C
.
te tr a d a e t少Iu s , D . m a r 夕a r ita 。 , C . s‘呻l‘e if o liu s a o d C . d ‘o ie “5 a r e s u ita b le
fo r e x te n d in g e u lt iv a t o n in S o u t h Ch in a
, a n d C
.
e夕r e 夕iu s , C . 称a m ba r fe n s is
v a r
. 戈 ishu a n g ba 月n a ”e n s‘s , C . d is tfe hu s v a r . sha n g s ie n s is , D . je n k公月s玄a 称a a n d
C
.
e a 口5 1“5 h a v e a g o o d Po t e n tia l fo r d e v elo Pm e n t in S o u th C h in a .
Ke y w o rd s r a tt a n
,
in t r o d 住 e tio n , g r o w t h o f s e e d lin g , a d a p ta b ility , flo w -
e r in g a n d fr u it in g
Y iu G u a 皿琶tia n , AS
: is ta n t P: 。£es s o r , X u H u a n 朗a 二 , Z五a n g W e 玉lia砚 , Fu Jsn g g a n g , Z o n g B i公罗五a n (T h e
R e s e a r e五 In s titu te o f T 士oPic a l F o re s t犷1 , CA F G u a n舒五o u 5 10 5 2 0)。
“太行山人工水土保持林系列化造林技术研究” 通过鉴定
“太行山水土保持林系列化造林技术研究” 是 “七五”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 由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主
持 , 山西 、 河北 、 湖南省林科所等 6 个单位参加 。 经五年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 , 取得 了显著研究成果 : ¹ 在
太行山区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 首次进行了水土保持林多指标、 多效益立地质量和适地适树综合评价 , 依
据生态经济学原理 , 营建了五种模式的试验示范 林 0 . 3万 h砂 , 形成了高效多功能的立体配置体系 , 在水土
保持林造林模式上有新突破 ; º 按不同类型区 , 提出了五种水土保持林配套造林技术 , 具有从立地调查 , 树
种选择 , 育苗 , 整地方式到造林施工等各技术环节相互配套的持点 。 实现了太行山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的系
列化, 达到了一次造林成功 , 造林成活率平均为90 %左右 , 保存率达85 % 以上 , 解决了太行山区长期存在的
造林 “三低” 问题 , 为太行 山区造林绿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主水土保持林营造理 论 方
面 , 首次提出了人工 、 天然复层植被造林模式, 把过去仅营造单纯人工植被改为人工 、 天然复合 植 被 , 提
高了水土保持效益 。
在最近由林业部科技司主持通过的成果鉴定会上 , 专家们认为 : 该项研究立题正确 , 研究重点突出, 方
法先进。 采用试验、 示范、 推广三结合方式 , 已推广造林 n . 5万五二 , , 取得了显著生态 、 经济和社会效益 。
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永平 。
( 郭 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