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UPPRESSION OF NATURAL ENEMIES UPON MASSON PINE MOTH AT LONGSHAN FOREST FARM, ZHEJIANG PROVINCE

龙山林区天敌对马尾松毛虫抑制作用的研究*



全 文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 ∀ 
  。 
   。 ,
  。 
   
龙山林区天敌对马尾松毛虫
抑 制 作 用 的研 究 关
谈迎春 孙锡麟
中国 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陈 建 寅
浙江省安吉县 林业 局 
摘要 龙山林场松毛虫 天故的种类繁 多 , 从蜘蛛 、 昆虫 、 病菌到鸟类 , 构成一
个极其复杂的天敌综合体 。 从 两年四代生命表中可清楚地看出天敌的作用。 在各类
死亡因子中 , 最主要的是幼 虫期的捕食性天敌和其他一些死亡 因子 , 所造成的死亡
率平均为  , 根据天敌作 用的 系统考查 , 初 步认为生物 因子是这个周期    一
 年松毛 虫虫 口下降的主导因子 。
关健词 马尾松毛虫  天敌  生命表
龙山林区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常灾区。 自  年以来不断发生虫灾造成严重危害。 为
了综合治理松毛虫害 ,  一 年 , 系统地研究了天敌对松毛虫的控制程度及其影响 , 并
分析部分资料作了松毛虫的生命表 , 供生产上参考 。
一 、 研 究 方 法
一  试验地的选择及标准株的处理
为研究各种天敌对松毛虫的 自然控制作用 , 选择地被物较好 、 人为破坏 、 干扰较少 , 有
代表性的林地作为标准地 。 标准地坡向东南、 坡度较缓 , 郁闭度   一    , 树龄  一   ,
面积约 亩 。 选取树高   左右 , 针叶保存完好的松树巧株作为标准株。
通过以下隔离方法 , 来 区分 寄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 鸟及蚂蚁 以及幼虫扩散造成松毛虫
死亡的程度   罩  目尼龙纱笼 。 纱笼规格为            。 为防止幼虫爬上 纱网 , 被
外界天敌寄生 , 在笼内四周间隔    处钉上高   的塑料薄膜  罩孔径    的鱼网
以隔绝鸟类捕食 , 考查鸟类对幼虫的捕食作用。 笼内四周钉上    高的薄膜 , 阻止幼虫爬
出   塑料薄膜圈围标准株。薄膜圈高   , 直径大于树冠 , 阻止幼虫扩散迁移 ,  树千基
本文于 年 月  日收到 。
本项研究是国家科委攻关项 目“以病原微生物为主综合防治马尾松毛虫 , 研究课题 内容之一 ,
 期 谈迎春等  龙山林区天敌对马尾松毛虫抑制作用的研究  
部涂胶 , 阻止蚂蚁上树捕食幼虫 , 并剪去与标准株相接的灌木和树枝   对照株不加任何处
理。
以上各处理均设  株 , 加对照  株 , 共 株。 尼龙纱笼须保持没有天敌入内。 试验时从
林间采集松毛虫初期所产卵块 , 人工挂上标准株 , 卵量为  一 粒株 , 同时在标准株周
围的树上也挂些卵块 , 避免卵蜂集中寄生标准株上的卵。
二  观察方法
挂卵后每天观察  一  次 , 记载孵化数 、 未孵卵数、 幼虫数和夭敌情况 。 卵期结束后取
回全部未孵卵 , 考查卵蜂的种类 、寄生率和瘪卵率 。对  一  龄幼虫 , 每天观察一次 , 遇暴雨 、
炎热天气检查次数适当增加。  龄后两天观察一次 , 记载活 虫数 、 天敌情况及死虫 、 死因 ,
直到幼虫全部结茧以后 , 考查羽化蛾数 、 性比 、 产卵量和各种天敌寄生率。 在各虫期不同阶
段 , 亦从附近林间采虫和茧考查天敌的作用 , 作为参考 。
三  各虫期天敌种类及寄生率的考查
卵期  产卵盛期过后 , 在  个林分内各采 一 个卵块 , 分别放入试管中置于室内 , 考
查卵蜂种类和各自的寄生率。 幼虫期  分龄采虫饲养 , 一   检查一次 , 记载 饲养 过 程
中出现的天敌种类及数量 。 蛹期  在化蛹率达   以上时 , 采茧考查 。
二 、 结果和分析
一  松毛虫天敌种类
龙山林区绝大多数是马尾松纯林 , 近几年来 , 林场采取封山育林、 改造林相等措施 , 使
松树的长势较好 , 枝盘保存比较完整 , 地被物也较丰富 。 加之近年来多用以赤眼蜂 、 白僵菌
及病毒为主的防治手段抑制虫口 , 减少了使用化学农药对天敌的不良影响 , 因此天敌种类比
较丰富 。 经两年调查 , 共记录了松毛虫夭敌 种 见附录 , 其中寄生蛛 种、 寄生蝇  种、
捕食性昆虫 种 、 蜘蛛  种 , 分属  目 科。
二  松毛虫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
在连续两年定点定株观察的基础上 , 结合林间调查 , 建立了四个世代松毛虫种群生命表
见表  、 表  。
生命表中起始卵量为假定数 , 各龄幼虫的虫数是根据连续的林间观察 , 采用图解法统计
确定的。 寄生蝇 、 蜂及病菌引起的死亡率均为实测值 。 “捕食及其他”一项包括捕食性天敌和
发育不良等因子。 第二代松毛虫出现二 、 三代分化 , 由于滞育不再发育进入第三代的幼虫 ,
在生命表中归入死亡率一栏。 分析这两个生命表可发现共同的规律 , 即松毛虫由卵至成虫的
发育过程中 , 存活率很低 , 仅    一    , 死亡率均在  以上 , 其中 一  龄幼虫的死
亡率最高 , 是造成世代存活率低的关键时期。
按照        数学模型 
 , 。 。 。 。     二 不不一          ……  。  厂  厂 ’ 厂竿  
可知每一个  ‘   ,  ,  二  都是  的一个组分 , 因此当排除某一组分   所引起的死
亡后 , 下一代种群发展趋势指数 八 ‘将比原来的  增长 万 ‘倍 , 即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卷
以       ‘、
   可以反映因子  ‘的影响大小 , 其值越大 , 则  ‘对种群的影响也越大。
裹  马尾松毛虫第一代生命裹 断江省 安吉县 
各虫期存活数   
率亡死  !年  年
亡 原
   
 !年 年
特 号 存 活 率     死 亡 率    存 活 率   
     
幼 虫
一龄 
生  ’ 到蒸……‘洲
刁· 、,     · 。  。 ·“。  ‘· ‘。  ‘, · , 。
, 食及其 他    …。 ·    “ ·  病 菌  ‘ … ”·     。· ’ 风 雨  ‘  ‘ ·  … … ”· 。。 扩 散   ,  ’ · 魂     · “ …三二三二一 …二…二 一 丽…刃一砚石于一下丁刃二三…
幼 虫
一咭龄 
幼 虫
一龄 
成 虫
  捕食及其 他  ,  。。 。   。  …
  病 菌  ,           ‘
    ·  一 寄 生 蜂 等  。          
     ’ 一 少   计       ’‘拼“ 一 一兰竺 一 一 些竺一上一 ,几竺一  捕食及 , 他  , , …         。 
】  病 菌 万  ,  月   一      
   ·   寄生筑、 蜂 ’ 泞 ,         ,  
‘  ,、 ‘十   “, ·   “ · 月  “ ·   
  捕食及其他  ‘ , ‘  」 ,    。  ,
」  病 菌   , ,  月        一
  。   寄生蝇、 蜂  , ,   , 7 6 } { 3 了. 5 。 {
·
l ,]
‘ 于十 1 } ’6
·了‘ } “3
·
2 9
{
5 6
·
2 5
4
2
·
3
{
一 。一了… 一二 一 } 一 … 一 { 一万 …-实际 性比 ( % , 一 56· 0 …
平均产卵址 (初 . 26 8. 。 !
_ 实” 雌 , 产” , _ ( “‘_ _ _ _ _ _
___且____ 645· 34 _ _ _ _ ’
种群 趋势指数 (I ) 0 。 3 7 4 0 . 0 1 5 7
从表 3 可看 出在所有的M (s ‘)值中 , 第一代 1一 2 龄幼虫阶段的“捕食及其他 ” 组 分最大
(4.16 ), 如果没有该因子则种群发展趋势指数将会是原来的 4.16 倍 , 所 以 它的影响十分明
显 。 在 3一 4 龄和 5一 6 龄中 , 情况也相同。 另外几个影响明显的因子是第一代卵期寄生蜂
(M (s .):= 1.弱)和第二代蛹期寄生蝇 、 蜂 (M (s .):.二 1 . 48 ) 。 有 些因子对松毛虫的某一 虫态或
某一虫龄阶段所产生的作用可能并不显著 , 但如从松毛虫整个发育过程看 , 会得出相反的结
论 。 因此从总的来看 , 病菌 、 寄生蝇 、 蜂都是影响松毛虫种群的重要因子 , 就它们的作用大
小而言 , 捕食及其他 > 寄生蝇 、蜂> 病菌 。
期 谈迎春等: 龙山林区天敌对马尾松毛虫抑制作用的研究 131
表 2 马尾松毛虫第二代生命表 (浙江省安古县)
各期存活数(L x》 死 亡 原
(dx F )
1984年 1985年
(X ) 1马8 4年 1今8 5年 (100 q x )
1 0 00 1 000
7 .20
3 。 5 0
0
.心0
0 .5 0
5 。 6 0
5

1 0
5蜂孵食生未寄描
小 计 10 。 7 0 8 9 . 3 0 1 1 . 2 0
0勺八曰OQ.U介.…7n‘J”7,1月里J675幼 虫 893 888
(l一2龄)
捕食及其他
病 菌
风雨、 高温
扩 散
58 。 4 6
0
.
3 1
0
.
0 0
1 1

0 0
】 1 , 小 计 1 ! “9 · 7 7 } ”o · 2 3,J
、 计
{
6。· 7 7 3 。· 2 3
}
”3 · 。。
{
_
,
·。。
85ƒUZO口户nnU7.…J吸拓“左9n舀J性5,ŽO甘2no亡J开才8.…7dl及JŽ勺妇0日9155幼 虫 270 62 。 2
( 3 一4龄)
捕食及其他
病 菌
寄 生 蜂 等
二 、 三代分化
} { }
刁、 计
} {
“ · ‘“
l
, “· 5 2
}
“, · , 5
}
, ”· , 5
幼 虫
6 。 7
摘食及其他
病 菌
寄生绳 、 蜂
36 .60
20 、 8 6
2

5 4
2 9
.
2 0
1 名.7 5
1 8 。 7 5
.去2,曰55
( 5 一6麟)
{ } 1 小 计 ! } “0
·
0 0
;
‘0 · 0 0
}
“6 · 7 0
}
”3 · 3
2

2
捕食及 其他
病 菌
寄生蚝 、 蜂
13 。 0 7
5

3 8
2 8

3 5
1 5

0 0
1 7

1 0
3 6

8 0
魂之J65
1 1 0

7
实际性比 ( % )
平均产卵蚤 (牧)
实际雌蛾产卵量 (粒)
种群趋势指数 (I )
43 。 9
2 5 0

0 2 3 0

0
1 2 0 7
.
2 5 8 0

5 5
1

2 0 7 0
。 心8 1
表 3 生命表中各死亡原因的 si 及M (si) 值
l
一l心巴||…一l匀!|…一.1引州l日喇司胡!剑l…、书耀……, 立:) ……、丁) …
2}360。 3 0 { 9 5 。 0 0
1

6 6 1

0 5
9 9
.
4 5
1

0 1
4 …5:{:…9:::
617
87」8 8 。 6 6 1 !8 3 。 9 5 ‘9 2 。 8 7 {6 4
1

0 9 1

1 2

5 2 1

1 9 1

0 8
1 …12:…8:;
世代
97.49
1 。 0 3
6

3 0
1

0 4
1
.
3 5
1
.
0 9
7 5
. 书7
1 。 3 2
…一191 |引州I
第一代
O‘2
:
n目目上Og
‘.
9
9 6

1 5
1

0 4
9 5

4
1

0
5
{
“了·‘5
5
!
王· 0 3
1 0 0
1

0 0
8 ,
·
3
{
‘7
1 ·巧} 2

1 9

1 1
9 5
.
9
1

0
7
}
,
4
}
7

1 0 {6 7
1

0 3 1

4
“, · 3 6
{
“6 · 。。
{
““·‘6
1 .1 2 1 1 。 1 6 】1 。 1 3…“7 。 4 31 。 4 8
…一洲训叫1川10l es
O叮.月一O甘Ž..!O甘心口9nU
…一IJ20队日Ž卜冲r
第二代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 卷
(三 ) 松毛虫各虫期各种天敌的作用
卵期: 寄生性天敌有松毛虫赤眼蜂 、 松毛虫短角平腹小蜂和黑卵蜂 。 松毛虫赤眼蜂的寄
生率在3.2一25.1 % , 第一代平均寄生率为2 .9 % , 高于二 、 三代(表 4 )。 可能是此时夭气
条件较好 , 林间蜜源植物正值开花 , 给赤眼蜂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 从其本身来看 , 5 月
上中旬 , 林中有些蛾蝶 已经羽化 , 产卵于林间恰好供其繁殖一代 , 使其在松毛虫卵期的数量
增多。 另外 , 每年第一代卵期 , 该场都进行一次人工放蜂 , 增加了 自然界中的赤眼蜂数量 ,
从而提高了寄生率。 松毛虫短角平腹小蜂的寄生率在4.0一23.2 % 。 黑卵蜂数量较少 , 1 9 8 4
年第一、 二代卵未发现有其寄生 , 在以后的几代 寄生率也只在。. 7一4.7 % 。 总的 来 说 , 卵
蜂的寄生率各代变化较大 , 最高能达 48 .3 % , 最 低只有0.7 % , 而第一代卵的寄生率 是三
代卵中最高的。
襄 4 马尾松毛虫各代卯寄生蜂寄生率考查
} 】* . ‘ 1 赤 眼 蜂 } 平 腹 小 蜂 】黑 卵 蜂 …. 。 * } 二 , 。 . ,
{ } 笼 , 尸 狱 } } 】 】 ”, , 尸 中 1 刃奋 可 土 才华年 份 { 世 代 } 1 寄 生 率 ! 寄 生 率 】 寄 生 率 } 1} ! (个 ) } , 。八 } , 。, 、 1 , 。z 、 1 ( % ) 】 ( % )【 1 { 、 70 ’ 1 、 / o ’ } 、 70 ’ { !
!
一 【 :753 } :5., 1 。.。 { 一 } 一 { 31.1
1984 } 二 } 3 724 { 3 .2 { 4 .0 1 一 { 3 .5 { 7.2
} 三 } ““5 6 } 3 · ‘ } ’4 · 4 ! “
·” ! 一 } “5 · ”
} 一 } : 198 } :。
.。 } 2
3 .: { ‘
.5
{ 一 } ;:
.3
, , “5 … 二 … , 2 。。 } 一 { 一 … 。· 7 ) “· 5 { 。· 7
除寄生蜂外 , 卵期还有捕食性天敌: 一种小蚂蚁和一种小轰撕(学名待定)咬破卵壳取食
正在发育的胚胎; 一种哑聪括 (学名待定)也捕食卵 , 室内观察在0.5 h 内可将一 个 约150 粒
的卵块嚼食干净。 这些昆虫在林间很多 , 但主要活 动于地被层 , 其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鸟类啄食松毛虫卵的作用也很明显 , 最主要的种类有大山雀等 。 1 9 8 5 年 8 月 , 曾在鸟类
较多的林间进行挂卵试验 , 共 3 个卵块 , 各约20 一250 粒。 次日有 2块卵被食 , 后又补挂 2
块 , 翌 日又被取食 , 挂卵的针叶被啄出许多缺刻 , 旁边有鸟粪 , 显然是鸟类取食的 。
幼虫期: 由于幼龄幼虫抗性很弱 , 常受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量死亡 。 表 5 是对 3
个松毛虫卵块连续观察 3 d 所得的结果 , 表明初孵幼虫的死亡是由于染病和蜘蛛捕食等因子
造成的。
表 s 三个卯块自然解化过程中幼虫死亡情况 (1985 .。. )
3 d 后 存活数
宛 卵
生数寄卵
数编号
孵 出
幼 虫 数
(头)
脚蛛捕食数
(头 )
感 染 C P V
死 亡 数
(头)
不 明 原 因
死 亡 数
(头 )
233
36
184
118 10
0 0
36 0
105
36
148
5(4.8)
10(27 , 8 )
6 (
4
.
0 )
1
7 (
1
6
.
2 )
0 ( 0 )
1 6 ( 1
0
.
8 )
8
0 ( 7 6
.
2 )
2 5
(
6 9
.
4 )
1
1 5 ( 7 7
.
7 )
3
( 2
.
8
)
1
( 2
.
8
)
1 1
( 7
.
4
)
卵一
。5 3
1
, 5。 】1。 { 2 : 。 1 2‘(, · 3 ) } 3 3 ( ; 1 · ; , 1 2 2。‘76 · ‘) ! ‘5‘5 · 2 ,
) 内为百分数。
l
一击
松林中常见捕食松毛虫的蜘蛛有四种: 斜纹猫蛛 、 细纹猫蛛、 红鳌蛛 , 另 一 种学 名待
期 谈迎春等: 龙山林区天敌对马尾松毛虫抑制作用的研究 133
定 。 室内测定前三种对 2 龄幼虫的平均捕食量各为5.3 头 / d 、 1 。 。头/ d 和 1.3 头/ d , 斜 纹
猫蛛的食量最大。 蜘蛛确是一类重要的天敌 , 其种类和数量都较多。 据调 查10 年生松树上平
均每株有蜘蛛 1一 2 头 , 多的能达 5 头以上 。 蜘蛛常守在小幼虫附近 , 猛烈捕食 , 这种进攻
还导致许多幼虫受惊吐丝下垂 , 在迁移中造成更多的死亡 。 因而保护利用蜘蛛是一个很值得
研究的课题 。
幼虫期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黑侧沟姬蜂、 松毛虫内茧蜂、 长兴绒茧蜂和松毛虫狭颊寄蝇
等 。 这四种天敌对松毛虫幼虫的寄生率比较低(表 6 ) , 尤其是寄生蜂寄生率 为0.9一3.6 % ,
即使是在虫口密度较高的1984年第一 、二代 , 三种寄生蜂的寄生率之和也只有 1.9 % 和1 。 。% 。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林间缺少中间寄主 , 寄生蜂的种群不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
表 6 马尾松毛虫幼虫期各种
寄生蜂、 绳寄生率考查
(单位 : % )
年 份
黑 侧
沟姬蜂
松毛
虫内
茧蜂
长 兴
绒茧蜂
狭颊
寄绳
总寄
生率
冬 代
一 代
二 代
越第
越 冬 代
第 一 代
第 二 代
13 。
6

松毛虫狭颊寄蝇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追踪
现象。 1 9 8 4 一1985年龙山试验区的虫口 总体
上是由低、高、低的发展过程 , 其寄生率由
1.。% 增至12 .4 % , 后又下降到 2 。 2 % , 最
高寄生率出现在高虫口的下一代。
幼虫期另一类重要寄生性天敌是白僵菌
和松毛虫C P V 。 1 9 8 3 年第一代虫情严重 , 后
由于 白僵病流行 , 大量幼虫死亡 , 林地僵虫
一片 , 树冠 白茧点点 , 控制了危害。 在南方
第一代虫时正值黄梅季节 , 温暖潮湿的气候
条件对病菌的传播侵染非常有利 , 因此第一
匡卜
代幼虫的白僵率比第二代及越冬代的高(表 7 ) , 这时也是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好时机 。
松毛虫 C P V 造成的死亡率一般在10 一20 % , 表 7 中1985年第二代的松毛虫 C P V 寄生 率 由
于养虫中受污染而偏高。
表 7 马尾松毛虫幼虫期死亡率考查
年 份 I世 代
考查虫数
(头)
,
:
比btI6心‘勺山月越冬代
第一 代
第二代
…,生6.介」月吸Žj越冬代第一代第二代 944938851
幼 虫 死 亡 数 (死 亡 率 % )
白 , 菌
}
松毛虫 C P v
{
松毛虫狭颊寄.
}
寄 生 ,
25‘“· 2 ,
1
‘“‘, “· 。,
)
3‘, · 。,
{
3“ · 。,
9 5 ( , 1
·
s ,
}
8 7‘, 0 · 8 ,
}
“2 (2 · 7 ,
}
1 5 ( ,
·
9 ,
4 5 ( 5
· “) 1 1 6 0 ( 1 7
·
7 )
}
1 3 ( l
·
4 )
}
, ( 1
·“)
1
1 : };
“;}
) …::):::{…‘) { }i { : !’ …:{}i· i )
总死亡率
( % )
6丹‘ŽŽ”盯‘六U1Žn山UOO臼
蛹期: 主要天敌有松毛虫黑点瘤姬蜂 、 花胸姬蜂、 蚕饰腹寄蝇和狭颊寄蝇等 , 其中蚕饰
腹寄蝇占优势。 寄生蝇类的寄生率较高 , 尤其是在松毛虫大发生之后 , 寄生率连续三代维持
在30 % 以上 , 对降低下代虫口起了很大作用(表 8 )。 该期各种寄生蜂的寄生 率 不高 , 都在
6 % 以下 。 寄生蝇对寄主的 “追踪 ”作用在蛹期更为明显 , 随着虫口的增加 , 寄生率 不 断 提
高 , 成为大发生后虫口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2 卷
裹 8 马甩松毛虫幻期夭敌寄生率考查 《单位. % )
年 份 }代 别
考 查
茧 数
白 住 病 一 C P v 寄生绳 1) 松毛虫黑
点启姬蜂
广 大 腿
小 蜂
花 脚姬蜂 }其 它寄蜂 总死亡率
越冬代
第~ 代
第二代
324
558
4 5 00
1 。 2
3

2
3
.
6
1 5
.
1
1
.
6
1

8
2

7
8
.
4
1 6

7
2
.
0
5
.
5
1
.
5
0
.
4
1
.
7
2 8
.
8
1 5
.
6
3 3
.
6
越冬代
第一代
第二代
2 .5
4 .2
13 。 2
1 1

6
8

5
3

9
3 0
.
9
3 5
.
3
3 5

5
0

4
4
.
9
1
.
3
;
:
: :
.
:
4 9
.
6
5 4
.
3
5 3
.
9
盛吸,曰扁七,曰口舀峥‘55
1) 包 括蚕饰胶寄蝇、 松毛虫狭烟 寄姗和伞裕迫寄姆
综上所述 , 龙山林区松毛虫的天敌种类繁多 , 从蜘蛛、 昆虫 、 病菌到鸟类构成一个极其
复杂的天敌综合体 , 对松毛虫的种群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各类死亡 因子 中 , 最主要的是
幼虫期的捕食性天敌和和其它项(包括捕食性天敌和各种死亡因子 ) , 其死亡率平均 为78 % 。
病菌 、 寄生蜂 、 蝇对某一虫态的作用不太明显 , 但对整个种群的发展趋势却有一定的影响。
在松林中天敌消灭害虫 , 反过来又依赖害虫而存在 , 随着寄主数量的增加 , 天敌的数量往往
递增 , 直至害虫大发生 , 天敌的数量达到最高然后衰退 , 如寄生蝇类的情况就很明显 , 但寄
生蜂则无随寄主数量上升而增加的现象。
从1983年秋到1985年底 , 龙山林区松毛虫虫情变化是: 1983年秋季为虫口低潮 , 平均虫
口为 1 条/株 , 1 9 8 4 年第一代开始增长至 5 条/株 , 第二代部份林分爆发成灾 , 平均虫 口 达
20 条/株 以上 , 1 9 8 5 年第一代虫口开始下 降 , 到第二代平均虫口只有0.1 条/株 。 在此过程中 ,
龙山林区除在每年第一代用赤眼蜂防治一部份林地外 , 基本上未用化学防治 , 也没有明显的
气候异常现象 , 根据天敌作用的系统考查 , 认为生物因子是导致这段时间松毛虫虫口下降的
重要因子。
附 : 龙山林区马尾松毛虫天敌名录
1. 松茸毒峨照卵蜂 T eje , o m u s d a s , c h ir s c h e n
e t W
u
2
. 松毛 虫 黑卯蜂 T . d e”d r o l‘爪“‘1 C h u
3 . 松 毛 虫 赤 眼 蜂 T rieho 夕ra 阴m a d e o d r o lf m i
M a ts u m u r a
4 . 松 毛虫短角平 腹 小 蜂 M e so eo 附v s o r‘e o ta l‘s
F e r r ie r e
5 . 黑侧沟拒蜂 C as‘”a r ia ”i夕r‘尸e s G r a v e n h o r s t
6 . 松毛虫内茧蜂 R o g as d e” d r o l‘川‘ ( M a t s u -
m U r a )
7 . 长兴 绒茧蜂 A 尸a o te le s e h a n 夕h‘n夕e o s‘5 C h u
8 . 松毛虫黑点 瘤 姬 蜂 X a ”t人。夕l’m 夕Ia p e d a to r
F a b r ie iu s
,
. 舞毒 蛾 黑 戒 姬 蜂 C o ee, 夕。爪‘m o s d ‘sp a r ‘s
( V ie r e c k )
1 0
1 1
1 3
1 4
1 5
1 6
1 8
1 9
2 0
2 1
野蚕 黑瘤姬蜂 C . Iuctu osus (S m ith )
花脚姬 蜂 G otra octoe ioctos (A sh m e ad )
喜马拉雅聚瘤姬蜂 G re夕。夕‘爪p la h i m a lo g e 月 -
‘ 1 5 ( C a m e r o n )
松 毛虫级爪姬蜂 T hero , ‘a 之e 6 r a d ‘lo ta G u p ta
广大腿小蜂 B ra ch夕二e r‘a la s “s ( W a l k e r )
大陇蜂 B . sP.
松毛虫缅麻 蝇 B “r 日Ia n o 田 , i a b e e s o 。‘ ( S 一
W
. )
松毛虫狭颊寄绳 C o rcelfa m atsu人ar e丙ae S h i-
1】】a
伞裙迫寄绳 E x orista civ ilfs R o n d a n i
蚕 饰应寄蝇 B lep harip a 之e b f o a ( w a l k e r )
广胶组娜 H ‘e r o d “l a 一a te llif e ra ( S e rv ille )
大刀 娜 P arateo od era orid if ol‘a ( S to ll )
念期 谈迎春等: 龙山林区夭故对马尾松毛虫抑制作用的研究 135
22. 娜妙 刁r 爪a c几in ensfs (F a llo u )
25 . 黄足猎绪 S ‘r th e”e a f la v ‘p e s ( S ta l )
2 4 . 褐菱猎接 159 ”d u s o 乙seuru: D allas
25 . 日本大黑蚁 C 口m 尸o n o tu s j a p o 刀i c u s M a y r
2 6 . 小蚂蚁 P 人efd ole sp .
27 . 斜 纹猫蛛 0勺。夕e s o e r ta tu s L . K o e h
2 8 . 细纹猫蛛 0 . 挤ac i le”t u s L . K o e h
2 0 . 温室球腹蛛 T h口 r i d i o n t e 夕‘d a r‘o r u川 C .K o e h
参 考
30. 带纹四角蛛 P ere , e r h ‘5 f a : c f g e ra B o e s e t s t r
3 1 . 红整蛛 C h fra co川石i”桥 sp .
3 2 . 松毛虫 白诬菌 B ea“v e r i a b a s s i a n a ( B a l s . )
V u i l l .
3 3 . 松毛虫 C P V
34 . 草盏(待鉴定 )
35 . 哑嘴赌(待鉴定 )
36 . 37 . 胡蜂二种(待鉴定)
文 献
仁1 」 V arl ey , G . C . et al . , 19 7 4 , ( 李祖荫等 , 1 9 8 1) , 昆虫种群生态学分析方法 , 科学 出版壮 。
仁2 」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等, 1 9 80 , 天敌昆虫图册 , 科学 出版社 。
〔3 〕 庞雄飞等 , 1 9 8 4 , 昆虫天 敌作用的评价 , 生态学报 , 4( 1 ) : 拓一560
〔4 〕 S o ut h w 。。d , T . R . E . , 19 78 , ( 罗河清等 , 1 9 8 4 ) , 生态学研究方法—适用于昆虫种群的研 究 , 科学 出版社 。
C S 〕徐汝梅 , 1 9 8 7 , 昆虫种群生态学 ,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
〔6 〕 P riee , P .
W
. ,
1 9 7 5
,
I
n s e e t E
e o l o g 丫, J o h n W i l e y & S o n s , I n e . N e w Y o r k .
〔7 〕 H u ffa k er , C . B . e t a l . , 1 9 2 6 ,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e t i e e o f b i o l o g i e a l e o n t r o l s . A e a d e m i e P r e s s
N
e
w Y
o r
k
.
S T U D Y O N T H E E F F E C T O F S U P P R E S S I O N O F N A T U R A L
E N E M I E S U P O N M A S S O N P ! N E M O T H A T L O N G S H A N
F O R E S T F A R M
,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T
a n
Y i
n C
h
U n
( T 几e R esearch I n£t i t u t尸
S u n X i l i n
o f F o r e : t心 C A F )
C h en J ia n y in
(F o re:t B u rea u of A nj‘C o u o tg , Z h e j f a o g P r o o i o e e )
A b
s t r
a
ct B i
o t
i
e
f ac
t o r 1
5 a v e r
y i m P
o r t a 吐 fac tor in insect PoPu lation
dyn am ies, w h i e h 1 5 a l s o a n ec e s si t y i n t h e r e se a r e h o f I P M o f m a s s o n P i n e
m
o t h D
e 犯d , 0 1 1仇u s P u拄e t a t u s . T h e r e s u lt s a r e a s fo l lo w s :
T h e r e a r e a lo t o f n a t u r a l e n e m ie s o f m a s s o n P in e m o t h , i n e l u d i n g
s
P i d
e r s
,
i
n
se
c
t
s
,
m i
e r o o r
g
a n
i
sm
s a n
d b i
r
d
s
.
T h
e
y f
o r
m
a e o
m P l i
e a
t
ed
e o
m P l
e x
o
f
n a t u r a l
e n e
m
y
.
T h
e r e a r e s e v e r a
l l
e
t h
a
l f
a e
t
o r s
i
n
t h
e
l i fe
t a
b l
e
,
w h i
e
h
h
a s
be en
e o n
d
u e t e d f
o r
t w
o y e a r s ( 1 9 8 4 一1985). 78 % of the larvae are killed
by Pred ators and m igration ete 。 a ft e r e g g h a t e h i n g , w h i e h fo r m a m a i n
l
e
t h
a
l f
a e
t
o r
i
n t h
e
l i fe t
a
b l
e
.
A
e e o r
d i 鳍 to the system atie invest igation onthe influence of n就u ra l en e幻Q ie s 。 B i o t i e f ac t o r 1 5 su P P o se d t o be t he m a i n
f a e t o r i n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d y n a m i e s o f m a s s o n P i n e m
o t h i n 1 9 8 4 一1985 。
K 叮 wo rds D endl ol该, “s p , c, a 蓄“s ; n a t u r a l e 其em ie s ; life t a b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