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紫苜蓿叶象甲寄生蜂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全 文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an chored polymerase ch ain
react ion am plifi cation[ J] .Gen omics , 1994 , 20:176-183.
[ 6]  吴旭红.甜菜抗根腐病基因 IS SR 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J] .齐
齐哈尔大学学报 , 2005 , 21(2):30-32.
[ 7]  方宣钧 ,王敬强 ,宛煜嵩 ,等.我国“应县小黑豆”对 SCN 4号生
理小种抗性的 SSR及 IS SR 分子标记研究[ J] .农业生物技术
学报 , 2002 , 10(1):81-85.
[ 8]  张立荣 ,徐大庆 ,杨文香 ,等.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Lr37 ISSR分子
标记的初步研究[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7(3):68-70.
[ 9]  Michelmore R W , Paran I , Kesseli RV.Iden tif icat ion markers
linked to disease resistance gen es by bu lked segregate analy-
sis:A rapid meth od to detect markers in speci fic genomic re-
gion s using seg regation population [ J] .Proc Nat l Acad S ci
USA , 1991 , 88:9828-9832.
[ 10] 袁庆华 ,张文淑.苜蓿抗褐斑病遗传资源离体叶筛选及田间评
价[ J] .草地学报 , 2003 , 11(1):205-209.
[ 11] 马鸿文 ,袁庆华 ,徐秉良.苜蓿假盘菌对一些豆科牧草寄主侵染
能力的初步研究[ J] .植物保护 , 2007 , 33(6):54-56.
[ 12] 袁庆华 ,李向林 , 张文淑.苜蓿假盘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J] .植物保护 , 2001 , 27(1):8-12.
[ 13] 袁庆华 ,桂 枝.苜蓿褐斑病研究[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 33-35.
[ 14] 王 瑜 ,袁庆华.紫花苜蓿 ISSR-PCR 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J] .草地学报 , 2007 , 15(3):21-2.
收稿日期: 2007-11-16   修订日期: 2008-04-09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和重点项目(200231107);新疆现代化畜牧业试验示范项目办资助*致  谢: 在调查过程中得到张大伟 、陈坤等同学的帮助 ,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通讯作者 zlym57@sohu.com
紫苜蓿叶象甲寄生蜂种群数量消长初步研究*
朱晓锋 ,  赵 莉**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 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实验室 , 乌鲁木齐 830052)
摘要 以呼图壁种牛场苜蓿生产基地为主要观测点对紫苜蓿叶象甲幼虫 、寄生性天敌消长规律以及幼虫寄生率的
调查分析表明:在苜蓿生长期紫苜蓿叶象甲及苜蓿叶象啮小蜂共出现 3 个高峰期;春季紫苜蓿叶象甲发生初期 , 越
冬代苜蓿叶象啮小蜂大量出现 , 夏秋 2 季随寄主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确定紫苜蓿叶象甲的优势寄生蜂为苜蓿叶象啮
小蜂[ Tetrastichus incertus (Ratzeburg)] ;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甲幼虫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 寄生率在 5.10%~
78.95%之间 , 年平均为 30.55%。
关键词 苜蓿叶象甲; 寄生性天敌; 苜蓿叶象啮小蜂; 种群消长
中图分类号 S 435.4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parasitic natural
enemies of the alfalfa weevil , Hypera postica
Zhu Xiao feng ,  Zhao Li
(Collegeo f A gronomy , Laboratory o f Grass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y , X 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Urumqi 830052 , China)
Abstract The popula tion dynamics o f the lar vae of the alfa lfa weevil H ypera postica(Gyllenha l)and their pa rasitic
natural enemies and par asitism rates o f the a lfalfa weevil larvae we re analy 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 t three popula-
tion peaks o f Tetrastichus incertus and the alfalfa weevil occurred in alfa lfa fields during the w hole g row th stag e of al-
falfa.In spring , the population of T.incertus w as la rge at the initial stag e o f emergency o f the alfalfa larv ae , in-
creasing with the inc rease o f their ho st in summer and fall.The dominant para sitoid of alfalfa weevil w as T.incer-
tus.The parasitic natural enemies play an impo r tant ro le in contr olling the alfalfa w eevil.The par asitic rates to a lfal-
fa weevil larvae range from 5.10% to 78.95%, with an average rate of 30.55%.
Key words alfalfa w eevil; para sitic na tural enemy; Tetrastichus incertus; population dynamics
  在新疆 ,紫苜蓿叶象甲[ Hypera post ica (Gyl- lenhal)]是苜蓿的主要害虫 ,初孵幼虫潜食叶芽延缓
·50·
 第 34 卷第 4 期(2008)
PLAN T PROTECTION Vol.34 No.4 (2008)
             
研 究 报 告
植株生长 ,为害花芽使花蕾脱落 、子房干枯 , 3 龄 、4
龄幼虫为害最严重 ,暴食叶肉只残留枯焦的网络叶
脉 ,严重影响苜蓿的长势 、密度和产量 ,甚至使苜蓿
地显露出地面[ 1-2] 。紫苜蓿叶象甲自 1904年传入美
国以后 ,给美国的苜蓿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 1911-
1988年美国生物学家对紫苜蓿叶象甲的天敌种类 、
引进 、人工繁殖与释放做了研究 ,并取得了巨大成
功[ 3-4] 。2003-2004年通过作者的收集 、饲养发现:
紫苜蓿叶象甲有 6种寄生性天敌 ,其中苜蓿叶象啮
小蜂[ Tetrast ichus incertus(Ratzeburg)] 、苜蓿叶象
姬蜂[ Bathyp lectes curculionis(Thomson)] 和短窄
象甲姬蜂[ B.anurus(Thomson)] 3种幼虫的寄生
蜂起主要控制作用 ,并对其中主要寄生蜂-苜蓿叶
象啮小蜂的形态特征 、发育以及羽化 、交配 、产卵的
行为学特性做了初步研究[ 5] 。为明确寄生蜂与紫苜
蓿叶象甲的种群关系及其控制作用 ,作者在呼图壁
种牛场苜蓿生产基地对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及其主要
寄生蜂的田间消长和寄生率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
报道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呼图壁种牛场农 5队:①一号苜蓿地:位于农区
中心 ,4年生苜蓿 ,品种为新牧一号 ,约 8 hm2 ,无间
作 ,管理及时 ,土壤较肥沃 ,苜蓿长势好;施药 2 次
(4.5%高效氯氰菊酯 ,农民自防), 2005 年 5 月 5
日 、7月 2日施药 ,6月 7日 、7月 24日收割;②二号
苜蓿地:远离农区 ,5 年生苜蓿 ,品种为新牧一号 ,约
4 hm2 ,无间作;土壤较贫瘠 ,苜蓿长势较差;施药 1
次(4.5%高效氯氰菊酯 ,农民自防), 2005年 7月 1
日打药 ,6月 7日 、7月 26日收割。
1.2 调查方法
自2005年 4月下旬至 9月中旬每隔 7 ~ 10天定
期调查 ,每块调查地随机捕 50 复网(1 复网为水平
180°各扫 1次 ,摆幅 1 m),将捕捉到的昆虫毒死后放
入吸水纸纸包中 ,标明采集日期及地点 ,带回实验室 ,
在双筒体视解剖镜下统计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和寄生
蜂的数量。同时捕获紫苜蓿叶象甲幼虫于实验室内
分龄期饲养 ,观察紫苜蓿叶象甲幼虫被寄生情况及发
育情况 ,统计各批次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寄生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及其寄生蜂成蜂的种群
消长
  将统计的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及其寄生蜂成蜂数
量绘制成田间消长图(图 1 、2)。
图 1 在一号苜蓿地寄生蜂与紫苜蓿叶象甲幼虫的种群消长
图 2 在二号苜蓿地寄生蜂与紫苜蓿叶象甲幼虫的种群消长
由图 1可知:在一号苜蓿地 ,紫苜蓿叶象甲幼虫
在 5月中旬 、7月中旬和 8月下旬出现 3个明显的高
峰期 ,其种群数量分别为每 50网 175 头 、132 头和
204头;苜蓿叶象啮小蜂成蜂的种群数量远大于苜
蓿叶象姬蜂成蜂的种群数量 ,苜蓿叶象啮小蜂成蜂
在 4月底 、7月下旬和 8 月下旬出现 3 个羽化高峰
期 ,种群数量分别为每50网 119头 、153头和72头 ,
第 1个和第 3个羽化高峰期出现在紫苜蓿叶象甲幼
虫高峰期之前。施药对苜蓿叶象啮小蜂成蜂的种群
影响较大 , 5月 5 日施药造成越冬代成蜂种群迅速
下降;7月 2日施药 ,造成苜蓿叶象啮小蜂成蜂当天
的种群数量降至零 ,由于苜蓿叶象啮小蜂的不断羽
化 ,药后7 d其种群数量逐渐升高 ,于7月 23日前后
达到最高峰;苜蓿叶象姬蜂的种群数量较少。
由图 2 可知:在二号苜蓿地 ,紫苜蓿叶象甲幼
虫在 5月中旬 、7月中旬和 8月下旬分别出现 3 个
高峰期 , 其种群数量分别为每 50 网 1 909 头 、
2 326头和 117头;苜蓿叶象啮小蜂在 5月初 、7 月
下旬和 8月下旬分别出现 3 个羽化高峰期 ,其种群
数量分别为每 50网 141头 、97头和 23 头 ,与紫苜
·51·研 究 报 告             
 第 34 卷第 4 期(2008)
PLANT PRO TECT ION Vo l.34 No.4(2008)
蓿叶象甲幼虫的发生动态具有一定同步性。当在
6月 7日第一茬苜蓿被收割 ,持续到 7月 1 日田间
施药 ,苜蓿叶象啮小蜂成蜂的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
的水平 ,施药 7 d后其种群数量逐渐升高 。苜蓿叶
象姬蜂在 7月下旬出现 1个羽化高峰期 ,其种群数
量为 146头/50网。
2.2 田间紫苜蓿叶象甲幼虫的自然寄生率
2005年 ,在2块调查地共调查 31次 ,统计 3 865
头紫苜蓿叶象甲幼虫 ,确定寄生蜂种类主要有 3种:
分别为苜蓿叶象啮小蜂 、苜蓿叶象姬蜂和短窄象甲
姬蜂 。其总寄生率统计见图 3和表 1 。
图 3 不同苜蓿地紫苜蓿叶象甲幼虫的自然寄生率
表 1 不同时期紫苜蓿叶象甲幼虫的寄生率
地块 平均寄生率/ %第 1茬苜蓿 第 2茬苜蓿 第 3茬苜蓿 年平均
一号苜蓿地 7.66 54.14 46.30 33.20
二号苜蓿地 8.51 44.22 35.06 27.90
平均 8.09 49.18 40.68 30.55
由图 3和表 1 可以看出:在 2块调查地寄生蜂
对处在第 1茬的紫苜蓿叶象甲的寄生率较低 ,最高
为 9.25%和 9.70%,平均为 7.66%和 8.51%;对处
在第 2 茬的紫苜蓿叶象甲的寄生率较高 , 最高为
78.95%和 76.66%,平均为 54.14%和 44.22%,在
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发生的高峰期 ,其寄生率分别为
62.89%和 37.31%;寄生蜂对处在第 3茬紫苜蓿叶
象甲的种群数量有重要影响 ,最高寄生率为68.42%
和 68.13%,平均为 46.30%和 35.06%;寄生蜂对紫
苜蓿叶象甲幼虫的年平均寄生率为 30.55%。
2.3 紫苜蓿叶象甲优势寄生蜂的确定
紫苜蓿叶象甲幼虫主要寄生蜂:苜蓿叶象啮小
蜂 、苜蓿叶象姬蜂和短窄象甲姬蜂 ,在所调查地块的
寄生率见图 4和图 5。
   图 4 在一号苜蓿地不同寄生蜂对紫苜蓿叶象甲幼虫的自然寄生率         
图 5 在二号苜蓿地不同寄生蜂对紫苜蓿
叶象甲幼虫的自然寄生率
  由图 4和图 5可以看出:苜蓿叶象啮小蜂和苜
蓿叶象姬蜂为紫苜蓿叶象甲的主要寄生蜂;苜蓿叶
象啮小蜂寄生率范围为 1.87%~ 66.10%,平均为
22.70%,对处在第 2 、3茬的紫苜蓿叶象甲幼虫的
寄生率较高 ,寄生率可达 66.10%,对处在第 1 茬
的紫苜蓿叶象甲幼虫的寄生率较低 ,最高寄生率为
8.51%;在 2块苜蓿地苜蓿叶象啮小蜂的年均寄生
率分别为 23.59%和 21.82%(平均为 22.70%),
分别占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年均寄生率的 71.05%
和 78.21%(平均为 74.63%);苜蓿叶象姬蜂主要
寄生处在第 2茬的紫苜蓿叶象甲幼虫 ,其最高寄生
率为 36.48%,对于处在第 1 、3 茬的紫苜蓿叶象甲
幼虫的寄生率较低 ,有时偶有发生;短窄象甲姬蜂
的寄生率较低 ,最高寄生率为 9.25%,且仅寄生第
1 代幼虫 。
从田间寄生蜂发生的数量分析 ,在二号苜蓿地
共捕到 763 头寄生蜂 , 其中苜蓿叶象啮小蜂占
76.45%;在一号苜蓿地共捕到 1135头寄生蜂 ,其中
苜蓿叶象啮小蜂占 95.33%。因此在呼图壁紫苜蓿
叶象甲优势寄生蜂为苜蓿叶象啮小蜂。
·52·
 第 34 卷第 4 期(2008)
PLAN T PROTECTION Vol.34 No.4 (2008)
             
研 究 报 告
3 结论与讨论
在呼图壁苜蓿地紫苜蓿叶象甲和寄生蜂的种群
动态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且寄生蜂对紫苜蓿叶象甲
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其寄生率在 5.10%~ 78.95%,
平均寄生率为 30.55%。其中苜蓿叶象啮小蜂为紫
苜蓿叶象甲幼虫的优势寄生蜂 。
收割和施药是影响紫苜蓿叶象甲和寄生蜂种群
动态的主要因素 。施药(特别是春季施药)可降低紫
苜蓿叶象甲的种群数量 ,如春季施药的一号苜蓿地
紫苜蓿叶象甲在高峰期时的种群数量为 175头/50
网 ,远小于春季未施药的二号苜蓿地紫苜蓿叶象甲
的种群数量(高峰期时其种群数量为 1 909 头/50
网),并且春季施药可压低越冬代苜蓿叶象成虫的数
量 ,降低第 1代幼虫虫口基数 ,从而影响全年紫苜蓿
叶象甲的种群数量。
调查 2块苜蓿地紫苜蓿叶象甲幼虫种群动态的
结果表明 ,施药后其种群仍处于持续上升趋势 ,其主
要原因是:①成虫将卵产在苜蓿茎秆内 ,初孵幼虫可
在茎秆内取食 , 1 、2 龄幼虫潜在心叶内取食 ,施药只
杀死大部分暴露的大龄幼虫和成虫;②高效氯氰菊
酯的持效期较短 ,一般 7 ~ 10 d;③调查间隔时间
较长 。
调查 2块苜蓿地苜蓿叶象啮小蜂的种群数量与
寄生率的结果表明 ,春季苜蓿叶象啮小蜂的种群数
量较高 ,但其寄生率低于夏秋两季的寄生率 ,其主要
原因是:①越冬代苜蓿叶象啮小蜂成蜂持续时间较
短 ,其平均寿命为 10.37 d[ 6] ;②第 1 代紫苜蓿叶象
甲产卵比较集中 ,幼虫发育整齐 ,且增长迅速(二号
苜蓿地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在 10 ~ 15d内由 0头/50
网迅速增长到 1 751头/50网)。
比较 2块调查地的苜蓿叶象啮小蜂数量 、紫苜
蓿叶象甲数量与寄生率发现:①春季在二号苜蓿地
苜蓿叶象啮小蜂数量比一号苜蓿地的数量高 ,但寄
生率差别不大 ,主要原因是二号苜蓿地的紫苜蓿叶
象甲幼虫数量也大于一号苜蓿地;②在 2块调查地
苜蓿叶象啮小蜂数量 、紫苜蓿叶象甲数量与寄生率
3者比例相差较大 ,其原因与寄生蜂有随着寄主密
度增大其产卵量也随之增大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6] ;
同时收割 、施药和苜蓿长势等因素对 3者也有较大
的影响 ,至于它们之间的联系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在 2块苜蓿地苜蓿叶象啮小蜂成蜂在第 3个高
峰期时的种群数量均低于前 2个高峰期时的种群数
量 。据赵莉(1994)报道仅有部分紫苜蓿叶象甲能发
育到第 3代 ,第 2代成虫于 8月中下旬开始滞育 ,秋
末其滞育率达100%[ 7] ,并据作者调查在 8月中下旬
大部分啮小蜂进入滞育状态 , 9 月其滞育率达
97.31%。这也是寄生蜂和害虫长期协同进化过程
中的一种特性。
在美国 ,短窄象甲姬蜂对紫苜蓿叶象甲幼虫的
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8] ;在日本 ,短窄象甲姬蜂
也是紫苜蓿叶象甲幼虫的优势寄生蜂[ 9] 。然而在新
疆呼图壁地区 3种紫苜蓿叶象甲幼虫寄生蜂中 ,短
窄象甲姬蜂的寄生率最低 ,最高达 9.25%。导致在
不同地区短窄象甲姬蜂寄生作用差别的原因有待
研究。
参考文献
[ 1]  张学祖.新疆苜蓿害虫及其综合防治[ J] .新疆农业科学 , 1962
(4):160-163.
[ 2]  于江南 , 赵莉 ,王登元 ,等.新疆农业昆虫学[ M ]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出版社 , 2003.
[ 3]  Kuhar T P , Youngm an R R , Laub C A.Alfalfa w eevi l(C ole-
optera:Cu rculionidae)population dy namics and mortality fac-
t ors in Vi rginia[ J]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 2000 , 29(6):
1295-1304.
[ 4]  Kuhar T P.Populat ion dynamics , m ortalit y factors and pes t
s tatus of alfalfa w eevi l in Vi rginia[ D] .Virginia:Virginia Uni-
versity , 2000.
[ 5]  朱晓锋 ,赵 莉 ,美丽开.苜蓿叶象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
究[ 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 29(1):19-24.
[ 6]  朱晓锋 ,赵 莉 ,刘 倩.苜蓿叶象啮小蜂寿命及产卵量的研究
[ J] .环境昆虫学报 , 2008(1):83-85.
[ 7]  赵 莉 ,程帅莲 ,刘芳政.光周期和温度对苜蓿叶象甲发育及滞
育的影响[ J] .八一农学院学报 , 1994 , 17(4):32-36.
[ 8]  Radclif fe E B , Flanders K L.Biological cont rol of alfalfa w eevil
in North America[ J] .In tegrated Pest Man agemen t Review ,
1998(3):225-242.
[ 9]  Megumi S houbu , Masami Okumu ra , Akinor Shi raishi , et al.
E stabli shiment of Ba thy p lectes anurus(H ymenoptera:Ichneu-
monidae), a larvae parasi toid of th e alfalfa w eevil , H ypera
post ica (Coleoptera:Curculionidae) in Japan[ J] .Biological
Cont rol , 2005 , 34:144-151.
·53·研 究 报 告             
 第 34 卷第 4 期(2008)
PLANT PRO TECT ION Vo l.34 No.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