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Selections of Provenance and Family for Eucalyptus tereticornis

细叶桉种源—家系选择*



全 文 :林业 科学研 究 1 9 9 5 , 8 (3 ) : 2 5 2一 2 5 7
F o re s t R e s e a rc h
细叶按种源一家系选择 关
梁坤南 周文龙
摘要 对细叶按 3 个种源 50 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
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 , 结果表明细叶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 , 种源
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 , 来 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 L a盯a 种源优于其它种源 。细叶按家系生长
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 ; 枝下高 、干形和 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 。 运用指数选
择法对 5 0 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 , 初步选出 5 个优良家系 , 可望 获得 2 . 23 %的综合遗传增
益 。
关键词 细 叶按 、 种源一家系 、 指数选择
细叶按 (E u e a lj)P tu s tere t ic o rn is S m . )早在 1 8 9 0 年就引进中国仁‘] , 直至 8 0 年代初我国才开
始进行较为系统的引种和种源试验 。 1 9 8 2 年和 1 9 8 5 年 , 中国与澳大利亚开始实施两个林业合
作项 目 : “东门按树示范林项 目’川和 “澳大利亚阔叶树种引种与栽培试验 ” 2 ’ , 分别在广西东门
林场和海南岛进行了大规模的按树树种 /种源试验 , 在种源试验的基础上选出细叶按进行种源
一家系试验 。本文就建立在海南琼海县的细叶按家系试验进行测定 , 研究细叶按家系性状的遗
传变异及相关关系 , 应用指数选择法 [ 之, 3〕, 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的综合选择 , 筛选出一批优良的家
系 , 为进一步的无性 系育种研究和无性系造林提供材料 , 同时通过疏伐去劣 , 把子代测定林改
建成初级种子园 。
1 材料和方法
参试的 50 个细叶按家系 , 分别来 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 3 个种源 区的天然林分 , 其中 L au -
ra 种源 20 个家系 , K en ne d y 河种源 25 个家系 , H e len va le 种源 5 个家系 , 种子由澳大利亚昆士
兰州林业厅提供 , 种源产地概况见表 1 。 1 9 8 8 年 3 月在海南岛琼海县国营上捅林场造林 。 大田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 小区为单株家系 , 重复 26 次 。 前 3 a 调查树高 (H )和胸径 (D B H ) , 4
表 l 细叶按种源 / 家系产地概况
家系号 种批号 家系数 产 地 海 拔
(n 飞)
年降雨量
(m m )
OC”0140
1工
LJ
0 0 1一 0 2 0
0 2 1一 0 4 5
0 46一 0 5 0
1 3 6 5 9
1 4 8 0 2
1 4 2 1 2
2 0
2 5
5
1 K M N () R T H ( ) F I A U R A
K E N N E I ) Y R IV E R
5

1 2 K M 5 H E I E N V A I
_
E
Q I D
Q I D
Q I D
1 5 3 3
1 5 3 4
1 5 4 5
14 4 27
14 4 0 2
14 5 15
9 1 9
1 6 0 0
1 7 3 3
1 9 9 3一 0 6一 2 1 收稿 。
梁坤南助理研究员 , 周文龙 (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州 51 0 5 2 0 ) 。
关 本 研究为 1 98 5 一 19 92 年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和澳大利 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 ( ACI A R )资助的 “澳大利亚阔叶树种引
种与栽培试验 ”内容之一 。 参加试验工作的还有仲崇禄和杨曾奖 。试验得到海南省琼海县 国营上捅林场的大力支持 . 在此一
并致谢 !
1) E
.
G
.
M a n n io n
,
w e : Ju
.
A n i : l tr o d u e t io
; , r o r h e d o n g n 、e n e u e aly p r a ffo r e s ta t io n p r o je e t
.
F o r rh T e e h n ie a l E x e h a n g e
S e m in
a r ,
N
a n n in g
,
1 9 8 9
.
2) 白嘉雨 . 建立 “澳大利亚 阔叶树种引种与 栽培试验 ”项 目的意 义及进 展 . 澳大利亚树种在中国的栽培和利用国际研
讨会论文集 . 广州 , 19 8 ·
3 期 梁坤南等 :细叶按种源一家系选择
年生时增加枝下高 (CB H ) 、 干形 (S F ) 、冠幅 (C D )和生长势 (G V )等 。干形和 生长势采用评分
法仁‘」。 由于细叶按树冠多呈不规则 , 冠幅采用以下标准评分 : 5—冠幅大于 2 . s m ; 4—冠幅在 2 . 0一 2 . s m 之间 ; 3—冠幅在 1 . 5一 2 . O m 之间 ; 2一 一一冠幅在 1 . 0一 1 . s m 之间 ; 1—冠幅小于 1 . o m 。
室内计算单株材积(S V )和高径比 (R H D ) 。单株材积公式[4j 为 :
S V 一H · D B H Z / 3
采用 G E N ST A T S〔5〕语言对细叶按种源和家系的树高 、胸径 、材积 、高径 比 、枝下高 、冠幅 、
干形和生长势进行方差 、相关和遗传分析 。应用指数选择法 [2] ,综合评定细叶按家系 。有关参数
估算公式为 :
家系遗传力 : H 厂一内2 /( af , + 氏, / r) (1 )
单株遗传力 : 矿一 4听 , /( 。尹+ 氏 , ) (2 )
式中 : 丙 2 为家系的方差分量 ; 。‘’ 为机误方差分量 ; r 为重复数 。
指数函数式 : I一 艺b, 二一尸二 (3)
于 ~ 】
其中 I一选择指数 , B = p Z 一 ’ · G Z , · A , p Z 为选择性状的表型协方差矩阵 , G Z ;为选择性状的遗
传协方差矩阵 , A 为选择性状的相对经济权重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种源和家系的适应性
造 林后 3 个 月的成 活率调 查 , L au ra 种源 和 K en n ed y 河 种源 的成活率 较高 , 分 别为
9 2
.
7 6 % 和 9 2 . 8 % ,而 H e le n v a le 种源仅为 8 1 . 8 2 % 。 同样 , 4 年生 L a u r a 种源和 K e n n e d y 河种
源的保存率高于 H el en v al e 种源 , 分别为 8 5 . 7 % , 83 . 9 写和 64 . 9肠 , 前两个种源间差异不显
著 , 但与后者的差异显著 。 保存率降低的原因 , 主要是历年受台风的影响 。 因此 , Lau ra 种源和
K e n n e d y 种源有较强的适应性 。
4 年生细叶按家 系间保存率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 。保存率达到 1 0 %的家系有 : 0 13 和 04 3
号 ; 保存率最低 (4 6 . 2 % )的家系有 : 。n 和 04 8 号 。
2
.
2 参试家系各性状差异分析
细叶按 3 个种源和 50 个家系间历年的生长性状 (树高 、胸径和材积 )以及 4 年生的形质性
状 (高径 比 、 枝下高 、干形和冠幅等 )的差异都极显著 。种源间和家系间各性状的极显著差异 , 为
种源一家系选择提供了依据 。 3 个种源历年的生长和 4 年生形质均是 Lau ra 种源最好 , 4 年生
平均树高 、 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 9 . 7 5 m , 7 . 5 7 e m 和 0 . 0 2 0 7 m 3 , K e n n e d y 河种源次之 , 分别
为 9 . 2 0 m , 6 . 2 2 C m 和 0 . 0 1 3 6 m 3 ; 圣{e le n v a le 种源最差 , 分别为 6 . 7 3 m 、 5 . 9 6 Cm 和 0 . 0 1 0 7
m
3 。 最好种源的树高 、胸径和材积是最差种源的 1 . 45 , 1 . 27 和 1 . 93 倍 ; L au r a 种源的树高 、胸
径和材积都大于全试验林的平均水平 (9 . 23 m 、 6 . 7 c m 和 0 . 01 6 3 n 、3 ) , 其余两个种源都低于
全试验林的平均水平 。 显然 , 种源选择的效果要大大超过在慢生种源的家系选择 , 通过种源选
择可以获得较大的增产效益(表 2 ) 。
5 0 个家 系生长性状大于群体均值加 2 个 标准差的家 系 , 树高生长有 : 0 04 、 0 07 、 0 09 、 01 3 、
0 1 5

0 1 6

0 2 4

0 4 0

0 4 3 和 0 4 4 , 其中 L a u r a 种源 占 6 个 , K e n n e d y 河种源占 4 个 ; 胸径有 0 0 4 、
2 5 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8 卷
0 0 7

0 0 8

0 0 9

0 1 5

0 1 6

0 1 7 和 0 2 0 ; 材积有 : 0 0 4 、 0 0 5 、 0 0 7 、 0 0 8 、 0 0 9 、 0 1 3 、 0 15 、 0 1 6 、 0 1 7 和 0 2 0 。
表 2 细叶按各性状大小及历年方差分析结果
性 状
19 8 8 年
I H S V H S V I S V
口UO
重复 (F 值 )
种源 (F 值)
家系 (F 值 )
J
a U I a
K e n n e d y R
H
e
l
e n v a le
3
.
46
. “
4 2
.
23 二
1 2
.
8 1
膝 ‘
1
.
7 1
1
.
7 6
1
.
1 5
4
.
8 7
.
1 98 9 年
D B H
4
.
63
’ .
59
.
11
“ .
15
.
73
. ’
3
.
6 9
3
.
6吕
2
.
4 9
33
.
03
. “
10
.
54
肠 .
2
.
98
2
.
76
1
.
8 5
5
.
4 2
. ’
7
.
0 5 二
25
.
8 0 二 52 . 7 2 ‘ ,
8
.
3 2
, .
19
.
7 3
. ’
0
.
0 0 1 2 6
.
34
0
.
0 0 1 0 6
.
2 3
0
.
0 0 0 4 4
.
2 5
1 9 9 0 年
D B H
4
.
2 2 二
20
.
6 1二
10
.
16
. “
5
.
3 1
4
.
7 1
3
.
8 4
6
.
0 0
铸 ’
4
.
0 1 二
24
.
0 4
口 ’
4 2
.
30
件 .
8
.
98
. ‘
14
.
0 6
, .
0
.
00 6 6 8
.
7 4
0
.
00 5 1 8
.
3 3
0
.
00 2 8 5
.
9 9
1 9 9 1 年
D B H
2
.
88
. “
5
.
4 1
. 口
30
.
17
’ .
器飞
0
.
0 10 1
0
.
00 6 9
41月7960Žhn甘Ž”b工JJL
性 状 19 9 2 年月 D B 汀
2
.
6 3
口 书
2 7
_
0 4
‘ “
9
.
6 9
“ “
7
.
5 7
6
.
2 2
5
.
9 6
S V R 月 D C B月 S F CD G V
重复 ( F 值 )
种源 ( F 值 )
家 系 (F 值 )
I a u r a
K e n n
e
d y R
H e le n
v a le
F 理论值
4
.
5 3
“ ’
3 0
.
0 0 二
8
.
4 9
. ‘
0
.
0 20 7
0
.
0 13 6
0
.
0 10 7
户’ ( 重复 ) 。. 。 ! ( 2 5 . 2 0 0 0 ) = 1 . 7 9
3
.
2 1
价 百
2
.
0 3 ”
5 8
.
7 4
. 书
46
.
3 2
. “
1 3 8 4
“ “
10
.
5 3 二
1
.
3 2 5
.
4 4
1
.
5 2 4
.
4 3
1
.
18 3
.
4 2
F (种源 ) 。. 。1 ( 2 , 4 7 ) = 5 . 09
2
.
6 3
“ .
3
.
7 7
. 件
2
.
27
’ 万
1 1
.
4 1
. ’
1 1
.
3 6
. 修
6
.
63
“ .
4
.
4 8
怪 ,
7
.
2 2
. ’
7
.
29
’ “
1
.
9 5 4
.
4 8 4
.
7 6
1
.
5 9 4
.
0 2 4
.
4 3
1
.
72 4
.
0 3 4
.
4 7
F (家系 ) 。. 。, ( 4 9 , 1 0 0 0 ) 一 1 . 5 4
Ӡ
注 : 表中各性状单位 : 1 ( rn ) ; D 召月 ( C n l ) ; S v ( n 、3 ) ; C刀 ( m ) ; C召H ( m ) 。
以上家系均来 自 L a ur a 种源 。 由此可见 , 生长性状好的家系多集中出现于优 良种源之中 。
从表 2 还可看出 , 种源间的均方 比大于种源内家系间的均方比 , 因此 , 种源间的差异大于
种源内家系间的差异 ; 家系间胸径和材积的 F 值 3 年生与 4 年生无显著变化 , 说明家系间胸
径和材积生长秩次变化不大 。但细叶按家系是否在 3 年生时选择仍有待以后的观察 , 而在 2 年
生时材积生长前 10 个家系与 4 年生时的比较 , 大不相同 , 说 明 2 年生时有些家系的优良遗传
品质 尚未充分表现出来 , 若此时选择优良家系是不可靠的 。 况且 2一 3 a 间的材积年生长量最
大 , 此时家系生长最迅速 , 随后的 3 一 4 a 间的年生长量逐步恢复到 1 ~ Z a 间的水平 。 在 50 个
细叶按家系中 , 来 自 L a盯 a 种源的家系 0 1 5 ,材积生长一直位居第一 (表 3 ) 。
(单位 : m 3 )
排 序
19 8 9 年 1 9 9 2 年
家系号 S V
表 3 材积生长前 10 名家系历年变化
1 9 90 年 1 99 1 年
家系号 S V 家系号 S V 家系号 S V
10
0 1 5
0 0 7
0 0 4
0 1 6
0 0 5
0 3 8
0 1 0
0 4 1
0 1 3
0 3 5
0
.
0 0 1 7 9
0
.
0 0 1 4 3
0
.
0 0 1 4 2
0
.
0 0 1 4 1
0
.
0 0 1 3 9
0
.
0 0 1 3 7
0
.
0 0 1 3 2
0
.
0 0 1 28
0
.
0 0 1 2 6
0
.
0 0 1 2 5
0 1 5
00 4
0 1 6
00 7
00 5
00 9
0 4 1
0 1 0
0 3 8
0 1 3
0
.
0 0 9 ] l
0
.
0 0 7 8 1
0
.
0 0 7 7 8
0
.
0 0 7 1 5
0
.
0 0 7 0 6
0
.
0 0 6 9 8
0
.
0 0 6 9 4
0
.
0 0 6 9 0
0
.
0 0 6 8 3
0
.
0 0 6 7 6
0 1 5
0 1 6
0 0 4
0 2 0
0 0 7
0 0 5
0 1 0
0 0 9
0 1 7
0 0 8
0
.
0 1 9 8 6
0
.
0 1 9 18
0
.
0 1 7 92
0
.
0 1 6 8 5
0
.
0 1 6 0 6
0
.
0 1 5 64
0
.
0 1 5 63
0
.
0 1 5 5 1
G
.
0 15 46
0
.
0 1 5 4 1
0 1 5
0 0 4
0 1 6
0 2 0
0 0 9
0 0 5
0 0 7
0 1 3
0 0 8
0 1 7
0
.
0 2 5 8 5
0
.
0 2 5 14
0
.
0 2 4 4 9
0
.
0 2 3 5 1
0
.
0 2 2 7 1
0
.
0 2 2 2 1
0
.
0 2 2 17
0
.
0 2 1 2 6
0
.
0 2 1 1 2
0
.
0 2 1 0 9
2
.
3 细叶按家系不同性状遗传分析
4 年生家系 8 个性状的遗传力为 60 . 04 % 一 7 . “ % , 呈中度至强度遗传 , 通过家系选择可
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 8 个性状中 , 树高 、胸径 、冠幅和生长势的家系遗传力较高 , 尤其是树
高受遗 传控制最强 , 其家系遗传力为 7 . “ % ;材积和高径 比的遗 传力居中 ;干形和枝下高的
3 期 梁坤南等 :细叶按种源一家系选择
遗传力较低 。 因单点分析 , 遗传力的估计可能偏高 。 8 个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变异幅度分别为
14
.
6 % 一 4 4 . 51 %和 4 . 49 %一 18 . 14 % , 说明家系选择的潜 力很大 , 尤其是材积和干形的遗传
变异 系数分别达 18 . 14 %和 n . 63 % , 而树高和高径 比的遗 传变异系数仅分别为 6 . 08 %和
4
.
4 9肠 。 因此 , 以遗传变异系数大的材积和干形作为家系的选择性状 , 相对于树高和高径比来
说 ,选择效果会好些 (表 4 ) 。
表 4 细叶按家系各性状的遗传分析 (单位 : 线 )
1 9 8 9 年状 — n八曰O‘n曰”O”.3表型变异 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家系遗传力
单株遗传力

16
.
14
4
.
98
70
.
04
38
.
0 7
,
:
.
);
19 90 年
S V H D BH S V
54
.
09 15
.
39 23
.
73 53
.
59
15
.
94 5
.
58 8
.
45 17
.
]4
67
.
18 76
.
60 75
.
87 70
.
93
34
.
73 52
.
59 50
.
76 40
.
90
19 9 1 年 19 9 2 年
1 1 D B H SV H 君BH S V R H D CB H
17
.
73 26
.
29 61
.
04 17
.
97 25
.
73 31
.
47 14
.
66 29
.
66
5
.
74 8
.
69 17
.
95 6
.
84 8
.
50 18
.
14 4
.
49 8
.
50
70
.
8 1 71
.
75 66
.
21 77
.
66 72
.
13 66
.
06 68
.
00 64
.
72
4 1
.
9夕 44 . 72 34 . 6 1 58 . 0 2 4 3 . 63 34 . 68 3? . 60 32 . 8丁
{:
51 19
.
69 恙
:)
::
7
:
.
27
.
33 50
对历年的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表明 , 树高的遗传力大于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力 , 而遗
传变异系数 则以材积最大 , 树高最小 ; 遗传力大的性状 , 其遗传变异系数就小 ;遗传力的年变
化 , 树高的遗传力不稳定 , 但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力第 3 年与第 4 年变化不大 (表 4 ) 。
2
.
4 家系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由表 5 可知 , 生长性状 (树高 、胸径和材积 )间存在高度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 , 而与形质性
状间的相关则较复杂 。 高径比与树高无显著的遗传相关 (r ( ;一 0 . 1 6 1 ) , 而与其它性状呈负相关 ,
若 以高径比作为选择性状 , 会影响对其它性状的改 良效果 。 枝下高 、干形与生长性状存在极显
著的遗传正相关 , 尤其是枝下高的遗传相关系数大 , 对选择有利 。 因此 , 选择生长性状好的家
系 , 会间接地对枝下高和干形有改良作用 。冠幅与材积 、 胸径呈高度的遗 传正相关 , 胸径生长快
的家系 , 冠幅也大 (表 5 ) 。
表 5 细叶按家系不同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
性 状 树 高 胸 径 材 积 高径 比 枝 「高 干 形 冠 幅
0
.
8 0
, .
0
.
7 9
. 甘
0
.
8 2
“ ’
0
.
1 6
0
.
8 1
、 甘
0
.
6 2 二
0
.
5 9
“ ’
0
.
7 0
“ “
0
.
8 0 二
0
.
9 8
‘ .
0
.
9 9
‘ .
一 0 . 4 7 “ “
0
.
8 3
赞 ‘
0
.
8 1
’ .
0
.
9 0 二
0
.
9 1
, ,
0
.
0 1
一 0 . 5 7 ’ “
一 0 . 1 7 ’ ‘
0
.
47
. “
0
.
5 7
“ 目
0
.
5 4
’ “
一 0 . 2 6
0
.
4 6 二
高径积树胸材
高径 比
枝 卜,荡
一 0 . 4 2 ‘ “
0
.
8 7
“ .
0
.
6 9 ”
0
.
9 0
口 件
0
.
8 6
’ “
0
.
7 1
“ .
0
.
6 5
“ .
0
.
6 8
耳 “
一 0 . 12
生长势
一 0 . 4 7 “ “
一 0 . 3 1
一 0 . 6 1 ‘ ’
一 0 . 5 1 “ “
0
.
6 8 二
0
.
56
侧 “
0
.
64 二
0
.
49
‘ .
0
.
77
“ .
0
.
75 二
一 0 . 60 二
0
.
36
0
.
4 2 二
0
.
6 9
“ ’
0
.
7 9
. ‘
生长势
0
.
6 9
’ ‘
0
.
8 2
’ .
0
.
7 6
’ .
一 0 . 4 8 二
0
.
5 2
“ ’
0
.
5 4
. ,
0
.
6 6
. ’
幅形冠干
0
.
8 5
’ .
注 : 右 上三角部分是各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系数 ; 左下三角部分是遗传相关系数 。 ro . 。! 一 0 . 37
2
.
5 细叶按家系多性状选择和综合分析
根据上述的遗 传相关分析 , 以材积代表生长性状 , 枝下高和干形代表形质性状采用指数选
择法对 50 个家系进行综合选择 。
对 4 年生细叶按家 系的材积 、干形和枝下高进行方差一协方差分析 , 分别求得性状的表型
方一差 一协方差矩阵 P : 和遗传方差一协方差矩 阵 G Z , :
4 1
.
9 5 8 1 1
.
7 9 4 3
7 9 4
4 0 8
0
.
2 6 3
0
.
2 3 8
G
Z-
2 6
.
79 4 1 1
.
4 3 2 1 3
.
5 8 7 8
1
.
4 3 2 1 0
.
1 5 0 7 0
.
2 1 0 0
3
.
5 8 7 8 0
.
2 1 0 0 0
.
6 4 0 4
、.弓OQ’,00nOC八„000Cjo月汁9目0⋯月冲011几 一⋯‘【 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8 卷
假定性状的经济权重为 : 材积 : 干形 : 枝下高一 3 : 即 A = (3 , l , l) , 则
B 一 P 矛‘ · G Z ; · A -
1
.
3 8 8
4
.
18 5
4
.
4 5 3
指数选择函数式为
I = 1
.
3 8 8 5
·
S V + 4
.
1 8 5 5
·
S F + 4
.
4 5 3 8
·
C B H (4 )
I 的表型方差 衅一 1 89 . 79 8 4 , 遗传力 气, ~ 71 . 58 % , I 与聚合遗传型值的相关 rI, , 一 0 . 8 34 6 , I
的效率 E 一 49 . 86 % 。 因相关系数比较高 , 所以指数的构造是 比较成功的 , 利用该指数来改进
材积 、 枝下高和干形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 , 指数遗传力 比较大 , 也说明用这个指数具有较好
的选择效果 。
据公式 (4 ) , 可求得各家系的指数值 , 其结果按大小汇于表 6 。 群体的平均选择指数 I -
6 0
.
:
, 标准差 。 一了厉一 : 3 . : 8 。 因此 , 参试家系 , 值大于群体均值加一个标准差值的有 。1 6 、
01 5

0 0 4

0 2 0 和 0 0 9 共 5 个家系 , 均来 自优良的 IJ a盯 a 种源 , 属于速生优质的家系 。 5 个家系 4
年生平均树高 、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 1 0 . 17 m 、 8 . 1 0 c m 和 0 . 0 24 3 m 3 , 分别是全试验林
平均水平的 1 . 10 、 1 . 20 和 1 . 49 倍 。 5 个家系综合选择的遗传增益为 2 . 2 3% 。参试家系 I 值小
于群体均值减一个标准差值的有 0 50 、 0 4 6 、 0 48 、 0 45 、 0 34 和 0 4 等 6 个家系 , 属生长慢 、形质差
的家系 , 应予淘汰 。 对 I 值落在群体均值与均值加一个标准差间口< I < 了+ 。 ; )的家系 , 可进行
家系内选择 ,选 出优 良的单株 , 以扩大群体的遗传基础 。此外 , 家系选择指数大于群体平均值的
家系有 2 4 个 , L a盯 a 种源就占 19 个 。 因此 , 为丰富家系的遗传基础 , 可适当从 K en ne d y 河种源
的家系中选择一些优良单株 。
表 6 细叶按家系的选择指数值
家系号 I 值
8 3
.
3 1
8 2
.
4 2
7 7
.
6 5
7 7
.
4 7
7 7
.
4 2
7 7
.
1 5
7 4
.
1 3
7 3
.
8 9
7 2
.
8 8
7 2
.
0 9
7 2
.
0 4
7 1
.
8 8
7 1
.
4 4
7 1
.
3 1
6 9
.
4 8
6 9
.
0 6
6 7
.
3 2
家系号 I 值
6 4
.
9 0
6 4
.
4 7
6 4
.
2 2
6 3
.
1 4
6 3
.
1 3
6 1
.
8 0
6 1
.
0 8
6 0
.
3 4
5 9
.
90
5 9
.
7 9
5 9
.
4 6
5 8
.
0 1
5 7
.
7 1
5 7
.
2 3
5 5
.
9 2
5 5
.
68
5 5
.
4 9
家系号
Od‘份六了1卜UuJg口,亡0U9”COJ任0亡Jl上行了。u,口乃J且8幽b土Q†,”1五叮门了少矛.
..⋯,:月呀,Jg†910OC6ƒI亡JcjOQŽ门了Ž卜口尸ns亡曰厂JrA‘Jq任左通咔匡L,J八gn,Q1J”110曰哎UO白n乃巴C/’碑任二”b八自乃9一.4n乙I/19台乃J勺?†J任份A‘注L月获」0自On甘
平 均
QŽz
月任1,†户件0”卜U内了Jqƒti9一O口†二O,l月任9山0OJ区
几任乃9†妇几合竹白八Jd乃勺」0门八†nƒ卜-匕月吮OQŽ‘子了no八巧j哎Jg曰a以‘节O。10,02CO, 1J工0CUon†Cn曰
3 小结与讨论
( 1 )细叶按种源 间和家系间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差异都极显著 , 种源间性状的差异大
3 期 梁坤南等 : 细叶按种源一家系选择 2 57
于家系间性状的差异 。 Lau ra 种源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均是最好的 , 其平均树高 、胸径和单株
材积是最差的 H e len va le 种源的 1 . 4 5 、 1 . 27 和 1 . 93 倍 , 通过种源选择可望获得较大的增产效
益 。
(2 )4 年生的细叶按家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力以树高遗传力最大 , 为 7 . “% ,遗传变异系数
最小 ;材积的遗传力最小 , 但遗传变异系数最大 。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以干形最大 , 枝下高
次之 , 高径比最小 。 以遗传变异系数大的性状作为选择性状 , 可望得到较大的遗传增益 。 枝下
高和干形与生长性状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 。
(3) 根据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分析 , 以家系的材积 、干形和枝下高作为选择性状 , 对 50
个家系进行综合的指数选择法 , 初步选出 5 个遗传品质优 良的家系 : 01 6 、 0 1 5 、 0 04 、 。20 和 0 09 ,
综合选择遗传增益为 2 . 23 % 。 因此 , 单项选择 材积 、干形和枝下高的遗 传增益分别为 35 .
1 9 %

6
.
4写和 17 . 5 % 。 试验林改建成初级种子园时 , 这些家系将作为主要保留的对象 。 建议在
5 年生时进行第一次间伐 , 在家系内和家系间强度选择 , 可根据巴西经验” , 淘汰指数值小于群
体均值的单株 。 因此 , 本试验林的第一次间伐强度为 50 . 75 % , 家系内单株选择 (I 值大于群体
均值 )的结果 , 最好的 5 个家系 0 1 6 、 0 1 5 、 0 0 4 、 0 2 0 和 0 0 9 的单株入选率分别为 9 1 . 7% 、 8 7 . 0 % 、
8 4
.
0 %

8 4
.
0 %和 7 2 . 7 % 。
参 考 文 献
1 祁述雄 . 中国按树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 89 . 2 一 24 .
2 黄金 龙 , 孙其信 , 张爱 民 , 等 . 电子计算机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 9 91 .
3 马育华. 作物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 . 南京 : 江苏科技出版社 . 1 9 82 .
4 M e k e n n e y D W
,
D a
v
is J S
,
T u r n b u ll JW
,
e t a l
.
T h e im p a e t o f A u s tr a lia n t r e e
s p e e ie s r e s e a r e h in Ch in a
.
C a n b e r r a
:
A
-
C IA R E e o n o m ie A s s e s s m e n t Se
r ie s
,
1 9 9 1
,
(1 2 )
: 6 ~ 7
.
5 P a y n e R W
,
I
_
a n e P W
,
A in
s
le y A E
,
e t a l
.
T h e G e n s ta r s r e fe r e n e e m a n u a l
.
()x fo r d U n i
v e r s it y Pr e s s
. 19 8 9
.
S tu d y o n S e le c tio n s o f P r o v e n a n e e a n d F a m ily
fo r E u c a lyP
tu s te r e tic o r n is
L ia n g K u n n a n Z h o u W
e n lo n g
A b st r a e t T he a n a ly s e s o f d iffe r e n e e s a m o n g p r o v e n a n e e s a n d fa m ilie s
,
the g e n e tie v a ri
-
a tio n a n d g e n e tie e o r r ela t io n o n th e g r o w t h a n d q u a liry e ha r a e re r s fo r 3 p r o v e n a n e e s a n d 5 0
o p e n

p o llin a t io n fa m ilie s o f E u e a ly Ptu s te re tie o r n i: w e r e e a r r ie d o u t
.
T h e re s u lt s sh o w e d th e r e
w e re h ig h ly s ig n ifie a n t d iffe re n e e s a m o n g p r o v e n a n e e s a n d fa m ilie s o n the m a in e ha r a e t e r s o f
E
.
tere t ic o rn is
.
T he d iffe r e n e e s a m o n g p ro v e n a n e e s w e r e b ig g e r t ha n t h o s e a m o n g fa m ilie s
w ith in Pro v e n a n e e
.
L a u r a Pr o v e n a n e e fr o m Q u e e n sla n d o f A u s tr a lia w a s s u Pe r io r t o o th e r
p r o v e n a n e e s o n the m a in c h a r a e te r s
.
T h e g ro w th a n d q u a lit y e ha r a e t e r s o f E
.
t ere tic o翔15 fa m i-
1ie s w e r e m o d e r a t e ly o r s tr o n g ly he r e d it a r y
.
B r a n c h he ig h t
, s te m s t r a ig h tn e s s a n d e o r w n ha d
hig hly s ig n ifie a n t g e n e t ie e o r r e la t io n s w ith the g r o w th e ha r a e t e r s
.
T h e fiv e fa m ilie s o f E
.
te re t ic o r n is w ith fa s t g r o w th a n d hig he r q u a lit y w e r e s e le e t ed b y th e In d e x S ele e t io n M e th o d
a n d the g e n e t ie g a in in the s e le e t iv e in d e x v a lu e s r e a eh e d 2 2
.
2 3 %
.
K ey w o r d s E u c a ly Ptu s te re tic o rn is
,
p r o v e n a n e e a n d fa m ily
,
in d e x s e le e t io n
I ia n g K u n n a n
,
A s s is ta n r p r o fe s s o r
,
Zh o u W e n lo n g (T he R e s e a re h In s t it u te o f T r o p ie a l F o r e s tr y
,
C A F G u a n g z ho u
5 10 5 2 0 )
.
l) 洪菊生 , 刘复华 , 黄东志 , 等 . 巴西按树人工林栽培技术考察报告. 19 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