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3个省(区)1995—2011年林业产值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好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力优势,但林业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素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林业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与南方集体林区整体水平相比,江苏、广东、安徽和广西4个省(区)的林业经济增长速度较高,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和广东5省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较高,其中,又以前3个省(区)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优势最为明显,江苏、安徽、广东和广西4个省(区)的林业产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整体竞争优势;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南方集体林区13个省(区)林业产业发展类型区分为4类,即优势类型区、后发优势类型区、优势待提升类型区和优势滞后类型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的特点,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The study analyzed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industry evolution and its structure differences of the forestry using a dynamic shift share analysis, based on 17-year forestry outputs (from 1995 to 2011) of 13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of the southern collective forestry region of China (SCFRC).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orestry economy in the SCFRC had a rapid growth rate and maintained better quality on forestry industry structure, bringing reg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overall national level.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of the forestry with reg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had a higher growth rate and a higher quality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n the whole nation while the primary industry does not. Compared with the SCFRC, forestry economic industry had maintained a high growth rate in Jiangsu, Guangdong, Anhui and Guangxi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had been found in Jiangsu, Zhejiang and Fujian. The forestry industry ha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Jiangsu, Anhui, Guangdong and Guangxi. The study further adopted a cluster analysis to divide the 13 provinces into four categories by forestry industry developing: the advantages type, industrial developing type, the advantage to be improved type, the advantage-lag type. The associated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developing paths.
全 文 :第 50 卷 第 8 期
2 0 1 4 年 8 月
林 业 科 学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l. 50,No. 8
Aug.,2 0 1 4
doi:10.11707 / j.1001-7488.20140819
收稿日期: 2013 - 12 - 10; 修回日期: 2014 - 06 - 1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95,71363025) ; 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ZDGG02) ; 江西省软科学研
究计划项目(20132BBA10041)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4T70616)。
* 本文写作和修改得到合作导师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孔凡斌教授的全程指导,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
演变及其差异分析*
———基于 13 个省(区)1995—2011 年的统计数据
廖文梅1,2
(1.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昌 330045; 2. 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 南昌 330032)
摘 要: 以 13 个省(区)1995—2011 年林业产值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偏离 -份额分析法,分析我国南方集体林
区林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差异。结果表明: 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有着较快的增
长速度和较好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力优势,但林业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素质均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林业第二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
区域竞争力优势; 与南方集体林区整体水平相比,江苏、广东、安徽和广西 4 个省(区)的林业经济增长速度较高,
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和广东 5 省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较高,其中,又以前 3 个省(区)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优势最
为明显,江苏、安徽、广东和广西 4 个省(区)的林业产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整体竞争优势; 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方
法,将南方集体林区 13 个省(区)林业产业发展类型区分为 4 类,即优势类型区、后发优势类型区、优势待提升类型
区和优势滞后类型区,针对不同类型区的特点,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南方集体林区; 林业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动态偏离 -份额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32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488(2014)08 - 0131 - 10
Analysis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s and Its Differences of the
Forest Economic Growth from 1995 to 2011 of 13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in the Southern Collective Forest Region of China
Liao Wenmei1 ,2
(1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2 . Institute of Poyang Lake Eco-Economics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32)
Abstract: The study analyzed the economic growth,the industry evolution and its structure differences of the forestry
using a dynamic shift share analysis,based on 17-year forestry outputs ( from 1995 to 2011) of 13 provinces ( autonomous
regions) of the southern collective forestry region of China (SCFRC) .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orestry economy in the
SCFRC had a rapid growth rate and maintained better quality on forestry industry structure,bringing reg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overall national level. The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of the forestry with reg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had a higher growth rate and a higher quality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n the whole nation while the
primary industry does not. Compared with the SCFRC,forestry economic industry had maintained a high growth rate in
Jiangsu,Guangdong,Anhui and Guangxi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industry structure had been found in
Jiangsu,Zhejiang and Fujian. The forestry industry ha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Jiangsu,Anhui,Guangdong and
Guangxi. The study further adopted a cluster analysis to divide the 13 provinces into four categories by forestry industry
developing: the advantages type,industrial developing type,the advantage to be improved type,the advantage-lag type.
The associated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developing
林 业 科 学 50 卷
paths.
Key words: southern collective forestry region of China ( SCFRC); forestry economic growth; industrial structure;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南方集体林区,即包括浙江、江苏、安徽、福建、
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和云
南 13 个省(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优势分布区之一。
第 7 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 2011 年《中国林业
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南方集体林区的林地
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和林业产业总产值
占全国相应总量的 45. 99%,55. 99%,45. 13% 和
66. 44%,平均森林覆盖率为 42. 40%。南方集体林
区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否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
展? 森林资源优势能否高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这些问题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话
题。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林地资源禀赋、林业产业
支持政策以及林业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林
业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也存在较显著差异,仅从
2011 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南方集体林区各省(区)
林业产业总产值分别占地方 GDP 比重以海南
(15. 0% ) 最 高,其 次 为 福 建 ( 14. 56% )、广 西
(14. 27% )、江西 (11. 26% )、浙江 ( 8. 64% )、云南
(7. 75% )、安徽 ( 7. 65% )、湖南 ( 7. 34% )、四川
(6. 87% )、广东 ( 6. 25% )、贵州 ( 5. 97% )、江苏
(4. 67% )和湖北(4. 57% )。因此,从整体上看,南
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还没有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
要支撑,森林资源优势并未向经济发展优势深度转
化,林业经济增长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还十
分有限。究其原因,大部分研究认为,林业经济增长
受其产业结构的制约,且林业产业结构问题也是造
成我国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差异性的重要原因,结构
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叶锋,2009),因此,林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
新时期我国林业发展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保
障(张智光,2004)。
1 文献回顾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 30 多年中,产业结构变迁对
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现代经济增长方式
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成长模式
(曹新,1996)。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产业结构变
迁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实证分析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重要
推动作用。例如,汪浩等(2010)研究表明产业结构
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
系,且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提升经济增长的水平。
同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
有明显的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
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干春晖等,2011; 黄秉杰
等,2013; 樊豪斌等,2012)。
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是如
此,林业经济增长和林业产业结构具有密不可分的
联系,无论是研究林业经济增长问题还是制定林业
发展政策,都必须涉及林业产业结构中的许多内容
(李周等,1991)。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对林业产业
结构变化及其林业经济增长问题做了大量实证研
究,如叶锋 (2009) 研究表明,河北、江苏、浙江、福
建、湖南、西藏、吉林、黑龙江 8 个省 (区)的林业产
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
余大部分省(区)的林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对经济
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吕盈 (2013)对东北、内蒙古地
区的林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肖
利容等(2012)认为林业第二产业成为浙江省林业
的主导产业,且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优于全国的林
业产业结构,但落后于浙江省整体产业结构水平。
类似的研究还有诸如针对江西(董新春等,2005)、
福建(徐端阳等,2013)、吉林(许玉粉,2013)、辽宁
(王美等,2102)、湖南(尹少华等,2008)、河南(史
常栋等,2012 ) 等省份林业产业结构所做的相关
分析。
纵观已有研究,针对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
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区域差异性问题的研究
成果还不多。在研究方法上,此前的相关研究多采
用静态偏离 - 份额法( static shift-share method),该
方法从整体上表达末期相对于基期各类份额的变
化,能够很好地说明短期积累效应,但无法对考察期
内时间序列的每个时段各种因素的具体变化给出说
明,对林业经济增长及林业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也难
以细致刻画;而动态偏离 - 份额分析法 (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DSSA)则可以将林业各产业、各
份额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时间上的分布和发
展趋势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因此,本文尝试利用
动态偏离 -份额分析法,分析 1995—2011 年我国南
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评价其
林业产业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探寻影响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省(区)际产业
231
第 8 期 廖文梅: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差异分析
因素及其贡献度差异,以期为我国林业产业经济发
展理论研究提供补充,同时为我国加快制定和实施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产业发展及生产力布局调整
新战略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2 理论模型与数据说明
动态偏离 - 份额分析(DSSA)由美国经济学家
Daniel ( 1942 ) 和 Creamer ( 1943 ) 相继提出,而后
Dunn(1960)等学者又进一步完善,是目前用于分析
产业结构的贡献力和竞争力较为成熟的一种研究方
法。例如,Herath 等(2011)对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经
济增长的分析、刘振灵(2009)对辽宁中部城市群产
业结构的分析、吴大鹏(2012)对成渝区经济区南部
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和刁培莲等(2013)对武汉市
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等。该方法是把区域经济
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在更大区域的经
济发展为参照区,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
的变动分解为 3 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
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增长和衰退
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
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
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方向。
根据该方法原理,本文首先以南方集体林区为研究
区,以全国为参照区,利用 DSSA 方法分析南方集体
林区林业经济增长及其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在此基
础上,以南方集体林区为参照区,分别以江苏、浙江、
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
川、贵州、云南 13 个省 (区) 为研究样本,再基于
DSSA 方法,探寻各省(区)产业对南方集体林区林
业经济增长贡献差异。
2. 1 理论模型
林业产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按照产业
类型划分方法,其内部可进一步分为林业第一产业、
林业第二产业和林业第三产业。在此,设某区域在
[0,t]时间内,林业产业及其三次产业的产值和结
构都发生变化,G 表示区域林业经济增长总量(以
林业产业总产值衡量),N 表示国家份额分量,P 表
示结构偏离分量,D 表示竞争力偏离分量,i 表示林
业第 i 产业 ( i = 1,2,3) ,根据偏离 - 份额分析方
法,得到林业产业经济增长的偏离 - 份额分析模
型为:
G = N + P + D。 (1)
式中: G = ∑
3
i = 1
Gi,N = ∑
3
i = 1
Ni,P = ∑
3
i = 1
Pi,D =
∑
3
i = 1
Di,可以得到研究区林业产业的偏离 - 份额
模型:
Gi = Ni + Pi + Di。 (2)
式中: Gi,Ni,Pi,Di 分别表示研究区第 i 产业的产值
增长总量、国家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
离分量。在时间[0,t]的 t + 1 年内,林业产业的产
值增长总量可以分解为 t个分量,m 表示第 m 年(吴
大鹏,2012),则:
Gi = ∑
t
m = 1
Nmi +∑
t
m = 1
Pmi +∑
t
m = 1
Dmi 。 (3)
设 e0,et,E0,Et 分别为研究区和参照区的基年、
末年的林业产业总产值,ei,0,ei,t,Ei,0,Ei,t 分别代表
研究区和参照区林业第 i 产业在基年、末年的产值,
R = (Et - E0) /E0 为参照区的林业产业在[0,t]时
间段的增长率,Ri = (Ei,t - Ei,0) /E i,0 和 ri = ( ei,t -
ei,0) / ei,0 分别为参照区和研究区第 i产业在[0,t]时
间段的增长率。因此,研究区林业第 i 产业的国家
份额分量为:
Ni = ei,0 × R = ei,0 ×
Et - E0
E0
=
ei,0 ×
Et - Et -1 + … + E1 - E0
E0
=
∑
t
m = 1
ei,0 × (
Em - Em-1
E0
) = ∑
t
m = 1
Nmi 。 (4)
因此,Nmi = ei,0
Em - Em-1
E( )0 ,Nmi 为参照区在第
m 年林业第 i 产业的产值增长份额分量,表示假定
研究区第 i 产业按参照区经济增长率 R 增长所应实
现的增长份额。把这种假定的增长水平同实际的增
长水平相比较,如果高于实际时间增长水平,则研究
区总偏离 Gmi - N
m
i 为正,反之则为负。
pi = ei,0 × Ri( )- R = ei,0 ×
Ei,t - Ei,0
Ei,0
-
Et - E0
E( )0 =
ei,0 (× Ei,t - Ei,t -1 + … + Ei,1 - Ei,0Ei,0 -
Et - Et-1 + … + E1 - E0
E )0 =
∑
t
m = 1
ei,0 ×
Ei,m - Ei,m-1
Ei,0
-
Em - Em-1
E( )0 =∑
t
m = 1
Pmi 。 (5)
因此,Pmi = ei,0
Ei,m - Ei,m -1
Ei,0
-
Em - Em-1
E( )0 ,Pmi
为研究区第 m 年林业第 i 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代
表研究区林业第 i 产业按照参照区林业第 i 产业产
值增长率(
Ei,m - Ei,m -1
Ei,0
)计算的增长额与按照参照
331
林 业 科 学 50 卷
区林业产业产值增长率(
Em - Em-1
E0
)所实现的增长
额之差,反映了研究区相对于参照区第 i 产业结构
的优劣程度。当 Pmi 为正值,表示研究区第 i 产业在
第 m 年的结构素质较好,为快速增长的产业,促进
研究区林业经济总量增长; 当 Pmi 为负值,则说明第
i 产业在第 m 年的结构素质较差,影响研究区林业
产业总产值量增长,该值越大,说明研究的林业产业
结构越有利于林业经济总量的增长。
与 式 ( 5 ) 同 样 推 理 可 得: Dmi =
ei,0
ei,m - ei,m -1
ei,0
-
Ei,m - Ei,m -1
Ei,
( )
0
,Dmi 代表研究区在
第 m 年第 i 产业竞争力偏离分量,按实际增长率所
实现的经济增长额与按参照区同一产业增长率所实
现的经济增长额之差,反映了与参照区域相比,研究
区在发展第 i 产业方面具有区域竞争优势或劣势;
若某个地区竞争力高于参照区的水平,则 Dmi > 0,
反之,则 Dmi < 0,该值越大说明研究区第 i 产业的
竞争力越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的构成相当复
杂,实际上竞争力偏离分量包括了除产业结构以外
的其他一切因素,其大小由生产率水平、投资规模、
产业政策等因素共同影响。
由于偏离 - 份额分析模型中的国家份额分量、
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都是绝对量,因此为了
在某一区域的产业之间能直接比较,本文引进了增
长所占份额贡献率这一指标,即设定某一区域的林
业产业总体增长量为∑
t
m = 1
Gm = ∑
t
m = 1
∑
3
i = 1
Gmi ,表示研
究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在 t 年内的增长总量之和,
据此,该区域林业第 i 产业产值增长量所占林业产
业总体增长量的份额贡献率为∑
t
m = 1
Gmi /∑
t
m = 1
Gm,该指
标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区域某一产业增长的贡献度。
2. 2 数据描述
全国和 13 个省(区)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及三次
产业的产值数据来源于 1995—2011 年《中国林业统
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1995 年南方集体林区及
全国的林业产业总产值分别为 8. 423 7 × 102 亿元
和 1. 577 × 107 亿元,到 2011 年分别增长到了
2. 032 7 × 104 亿元和 3. 059 7 × 108 亿元(按不变价
计算 ),年 均 增 长 分 别 为 22. 01% 和 20. 36%。
1995—2011 年全国及南方集体林区的林业产业产
值比重变化趋势如图 1 所示。1995 年南方集体林
区的林业三次产业比重为 69. 44 ∶ 24. 11 ∶ 6. 44,
1997 年林业三次产业比重扩大为 74. 49 ∶ 20. 36 ∶
5. 15,1997 年以后林业三次产业比重进入调整期,
即林业第一产业比重在持续下降,林业第二和第三
产业比重在持续上升; 2005 年林业第一和第二产业
比重基本持平,即为 46. 65 ∶ 46. 24 ∶ 7. 1,2011 年进
一步调整为 30. 04 ∶ 60. 24 ∶ 9. 72。全国林业三次产
业比重从 1995 年的 68. 33∶ 25. 95∶ 5. 72 调整为 2011
年的 36. 14∶ 54. 54∶ 9. 32。
图 1 1995—2011 年全国及南方集体林区的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趋势
Fig. 1 Trend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in China and SCFRC from 1995 to 2011
1995—2011 年间,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广
西、湖南、四川、江西、安徽、湖北、云南、海南和贵州
13 个 省 ( 区 ) 的 林业产 值 年 均 增 长 率 分 别 为
24. 82%,23. 88%,19. 51%,27. 52%,18. 26%,
19. 07%,18. 48%,19. 51%,18. 22%,18. 01%,
14. 62%,31. 59%和 16. 87%。2011 年,林业总产值
431
第 8 期 廖文梅: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差异分析
最大的省(区)为广东省(3 328. 10 亿元),最小的省
(区)为贵州省(340. 69 亿元)。
3 林业产业结构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3. 1 林业产业结构数据处理结果
利用动态偏离 - 份额分析法,以南方集体林区
为研究区,以全国为参照区,分析南方集体林区林业
经济增长的演变趋势,评价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
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其计算过程为: 以
1 年为时间间隔,将南方集体林区 1995—2011 年分
成 16 个时段,对每个相邻年份的林业三次产业产值
进行偏离份额计算,林业产业及三次产业动态偏离
分析结果表 1 所示。
表 1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动态偏离分析结果①
Tab. 1 The dynamic shift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forestry industry in SCFRC
m
第一产业
The primary industry
第二产业
The secondary industry
第三产业
The tertiary industry
林业产业(三次产业总计)
The forestry industry
Nm1 P
m
1 D
m
1 N
m
2 P
m
2 D
m
2 N
m
3 P
m
3 D
m
3 Σ
3
i = 1
Nmi Σ
3
i = 1
Pmi Σ
3
i = 1
Dmi
1 48. 41 10. 42 -31. 18 16. 81 -7. 85 -10. 54 4. 49 -2. 03 -6. 84 69. 71 0. 54 -48. 57
2 75. 50 23. 08 17. 82 24. 84 -16. 95 -10. 13 6. 15 -4. 63 -1. 03 106. 49 1. 51 6. 66
3 307. 69 -29. 13 130. 69 84. 11 37. 99 150. 31 21. 27 -15. 37 -2. 40 413. 07 -6. 51 278. 60
4 191. 90 -53. 30 -4. 89 79. 53 61. 84 3. 13 9. 08 -2. 38 -1. 06 280. 51 6. 17 -2. 83
5 146. 74 4. 89 45. 73 71. 09 -2. 43 11. 51 6. 87 -2. 22 3. 81 224. 69 0. 25 61. 04
6 221. 09 -128. 96 -2. 79 104. 79 25. 08 -79. 79 10. 23 -19. 43 -8. 09 336. 11 -123. 31 -90. 67
7 207. 57 -87. 43 72. 93 109. 84 52. 58 42. 46 7. 82 29. 31 53. 48 325. 22 -5. 54 168. 86
8 464. 20 -98. 82 -22. 09 272. 80 89. 30 -25. 22 39. 52 22. 28 -14. 85 776. 52 12. 76 -62. 15
9 369. 38 -149. 08 -0. 25 240. 88 136. 45 9. 05 34. 57 29. 20 11. 20 644. 83 16. 56 20. 00
10 526. 83 -247. 78 -10. 04 398. 75 235. 16 176. 05 61. 67 44. 21 16. 79 987. 25 31. 59 182. 80
11 670. 82 -461. 01 10. 27 664. 97 594. 09 208. 26 102. 17 -20. 15 37. 11 1 437. 95 112. 93 255. 64
12 495. 71 3. 46 -42. 93 712. 00 -64. 01 -71. 56 90. 62 52. 84 35. 67 1 298. 33 -7. 70 -78. 82
13 487. 65 -9. 54 -55. 32 688. 63 -74. 37 -128. 05 103. 45 82. 49 -66. 40 1 279. 73 -1. 42 -249. 77
14 789. 92 -287. 67 -36. 13 1 091. 72 308. 59 173. 45 173. 96 55. 08 44. 25 2 055. 60 75. 99 181. 57
15 1 254. 45 -294. 79 -194. 02 2 014. 59 401. 66 -401. 32 327. 82 -8. 51 20. 02 3 596. 87 98. 36 -575. 32
16 1 687. 76 -493. 05 -5. 06 2 979. 99 537. 57 44. 66 488. 84 111. 10 -49. 39 5 156. 59 155. 61 -9. 79
累计 Total 7 945. 62 -2 298. 71 -127. 26 9 555. 34 2 314. 70 92. 27 1 488. 53 351. 79 72. 27 18 989. 47 367. 79 37. 25
①N,P,D 分别表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下标 1,2,3 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下同。当 m = 1 时表示时
段[0,1],即 1995—1996 年;m = 2 表示时段[1,2];即 1996—1997 年;如此类推,当 m = 16 时表示时段[15,16],即 2010—2011 年。N,P and D
respectively indicate the national growth effect,the industrial mix effect and the shift share effect. The subscript 1,2 and 3 respectively mean the primary
industry,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When the m equals 1,it represents the period[0,1] from 1995 to 1996. When the m equals
2,it represents the period[1,2] from 1996 to 1997. By analogy,when the m equals 16,it represents the period[15,16] from 2010 to 2011.
根据 1995—2011 年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动
态偏离分析结果(表 1),从 1995—2011 年南方集体
林区林业产业(三次产业总计)的累计情况来看,总
偏离量( 367 . 79 + 37 . 25 )大于 0,说明南方集体林
区 1995—2011 年累计的林业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
国林 业 产 业 平 均 增 长 速 度,结 构 偏 离 分 量
(∑
16
m = 1
∑
3
i = 1
Pmi = 367 . 79) 和 竞 争 力 偏 离 分 量
(∑
16
m = 1
∑
3
i = 1
Dmi = 37 . 25) 都大于 0,说明南方集体林区
具有较好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并具有一定的区域
竞争力优势。1995—2011 年历年南方集体林区林
业产业的总偏离量最大值为 2006 年的 368. 37 亿
元,最小值为 2010 年的 - 476. 96 亿元,并且其变化
弧度主要是由竞争力偏离分量所致。
从林业三次产业 1995—2011 年的累计结果来
看,林业第一产业的总偏离量 (∑
16
m = 1
Pm1 +∑
16
m = 1
Dm1 =
- 2 426 )、结构偏离分量(∑
16
m = 1
Pm1 = - 2 298 )和竞
争力偏离分量 (∑
16
m = 1
Dm1 = - 127 )均小于 0,即意味
着南方集体林区 1995—2011 年累计的林业第一产
业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素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
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同样,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第
二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素质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从时间尺度上的演
变趋势来看,除了 1997,1998 和 2000 年外,南方集
体林区林业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林业产
业增长平均水平。2002 年以后,负偏离量每 5 年
(2002—2006 年,2007—2011 年)发生一个周期性
的变化,2006 和 2011 年负偏离量达到最大值,分别
为 - 450. 74 亿元和 - 498. 11 亿元。其主原因是南
531
林 业 科 学 50 卷
方集体林区林业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分量负向,即产
业结构素质较低所导致,同时,林业第一产业不具有
区域竞争力优势也是重要原因。除了 1997,2011,
2007 和 2008 年外,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第二产业的
增长速度均高于林业产业平均增长速度,也主要由
结构偏离分量贡献,即有较好的结构素质所导致。
1995—2011 年间,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第一产业和第
二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的演化为此起彼落的对称形
状,2000 年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
分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到 2006 年上升到最大,然
后 2007—2008 年陡降到最小值,2009 年起再次上
升; 林业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分量的演化趋势正好相
反。2000 年前,第三产业的总偏离量、结构偏离分
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小于 0,意味着南方集体林
区林业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不
具有产业结构素质和区域竞争力优势; 2000 年以
后,林业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
结构素质和竞争力优势呈现较好发展趋势。
3. 2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增长的省(区)际差异
分析
为探寻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区域贡献
差异,本文再以 13 个省(区)为研究对象,以南方集
体林区整体水平为参照区,分析各省(区)林业经济
增长及其产业结构,找寻影响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
济增长的目标省(区)及其产业结构因素。同样,将
13 个省(区)1995—2011 年间的 17 年分成 16 个子
时段,对每个相邻年份各省(区)林业三次产业的产
值进行偏离份额计算,然后再将 16 个时段的相应份
额加总,得到 1995—2011 年间的林业产业及三次产
业动态偏离分析结果如表 2,再将表 2 中的 13 个省
(区)1995—2011 年间林业三次产业总计的份额分
量 (∑
16
m = 1
∑
3
i = 1
Nmi ) 、结构偏离分量 (∑
16
m = 1
∑
3
i = 1
Pmi ) 、竞争
力偏离分量 (∑
16
m = 1
∑
3
i = 1
Dmi ) 和总偏离进行累计加总,
即得到各省(区)研究期内的总体林业产业动态偏
离分析结果(图 2)。
3. 2. 1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总体增长的省(区)
际差异分析 从各省(区)林业产业的动态偏离分
析结果(图 2)可知,1995—2011 年间,林业产业总
体增长速度高于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平均增长速
度(即总偏离为正)的省(区)从高到低依次为江苏、
广东、安徽和广西,意味着在 1995—2011 年间,这些
省(区)对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平均增长有着较
高的贡献。制约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总体增长的
省(区)根据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湖南、云南、
湖北、江西、福建、海南、四川、贵州和浙江。从结构
偏离分量来看,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和广东 5 个省
(区)的结构偏离分量为正,说明这 5 个省 (区)在
1995—2011 年间的总体林业产业结构素质高于南
方集体林区的平均水平,其中,江苏、浙江和福建 3
个省(区)在林业产业结构上占据较大优势; 从竞争
力偏离分量来看,江苏、安徽、广东和广西 4 个省
(区)的竞争偏离分量为正,说明这 4 个省(区)的林
业产业在 1995—2011 年间总体上具有一定的区域
竞争力优势。
图 2 13 个省(区)林业产业动态偏离分析结果
Fig. 2 The dynamic shift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forestry industry in the 13 provinces
3. 2. 2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三次产业增长的省(区)
际差异分析 从表 2 显示的林业三次产业情况来
看,1995—2011 年间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第一产业总
体增长份额(∑
16
m = 1
Nm1 )均超过了各省(区)林业第一
产业实际产值的总体增长量,即总偏离为负,说明各
省(区)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均低于南方集
体林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1995—2011
年间,13 个省(区)林业第一产业在林业经济增长中
均不占优势,其中,广东、浙江、广西和湖北 4 个省
631
第 8 期 廖文梅: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差异分析
(区)的总偏离负向程度最大,江苏、海南和贵州 3
个省(区)的总偏离负向程度最小。从结构偏离分
量(∑
16
m = 1
Pm1 )来看,13 个省 (区)的林业第一产业结
构偏离分量均为负,说明所有省(区)第一产业结构
素质低于南方集体林区平均水平; 从竞争偏离分量
(∑
16
m = 1
Dm1 )来看,江苏、江西、湖南、海南、四川、贵州
和云南 7 个省(区)的竞争偏离分量为正,说明这 7
个省(区)的林业第一产业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力
优势。
由表 2 可知,在 1995—2011 年间,南方集体林
区林 业 第 二 产 业 产 值 增 长 量 超 过 增 长 份 额
(∑
16
m = 1
Nm2 )的有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和
四川 7 个省(区),即这 7 个省(区)的总偏离为正,
说明这 7 个省(区)的林业第二产业产值总体增长
率均高于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
速度。广东、福建和广西 3 个省(区)的总偏离正向
程度最大,云南、江西和贵州 3 个省 (区)的总偏离
负向程度最大。从结构偏离分量(∑
16
m = 1
Pm2 )来看,13
个省(区)的总体林业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为
正,说明所有省(区)林业第二产业结构素质高于南
方集体林区平均水平; 从竞争偏离分量 (∑
16
m = 1
Dm2 )
来看,江苏、安徽、广东和广西 4 个省(区)的总体竞
争偏离分量为正,说明这 4 个省(区)的林业第二产
业总体上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
由表 2 可知,在 1995—2011 年间,南方集体林
区林业第三产业实际产值的总体增长量低于增长分
量∑
16
m = 1
Nm3 的只有福建和云南 2 个省(区),即总偏离
为负,说明这 2 个省(区)的林业第三产业产值总体
增长率均低于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平均
增长速度。四川、江苏、江西和广西 4 个省 (区)的
总偏离正向程度最大。从结构偏离分量 (∑
16
m = 1
Pm3 )
来看,13 个省(区)的总体林业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分
量均为正,说明所有省(区)林业第三产业结构总体
素质高于南方集体林区平均水平; 从竞争偏离分量
(∑
16
m = 1
Dm3 ) 来看,江苏、安徽、广西、四川和贵州 5 个省
(区)的总体竞争偏离分量为正,说明这 5 个省(区)
的林业第三产业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
表 2 各省(区)1995—2011 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Tab. 2 Dynamic deviation shar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output of forestry in the provinces from 1995 to 2011
108 yuan
省(区)
Province
第一产业
The primary industry
第二产业
The secondary industry
第三产业
The tertiary industry
Σ
16
m = 1
Nm1 Σ
16
m = 1
Pm1 Σ
16
m = 1
Dm1
总偏离
The total
deviating
effect
Σ
16
m = 1
Nm2 Σ
16
m = 1
Pm2 Σ
16
m = 1
Dm2
总偏离
The total
deviating
effect
Σ
16
m = 1
Nm3 Σ
16
m = 1
Pm3 Σ
16
m = 1
Dm3
总偏离
The total
deviating
effect
江苏 Jiangsu 612. 18 -206. 37 185. 59 -20. 78 1 166. 36 317. 58 1. 84 319. 43 119. 51 37. 78 22. 32 60. 10
浙江 Zhejiang 980. 21 -335. 26 -45. 18 -380. 44 1 589. 2 484. 93 -187. 04 297. 89 197. 36 63. 15 -33. 92 29. 22
安徽 Anhui 468. 88 -151. 82 -5. 23 -157. 04 352. 35 80. 29 214. 18 294. 47 54. 21 10. 47 80. 36 90. 82
福建 Fujian 890. 64 -298. 17 -143. 83 -442 1 550. 53 413. 41 -16. 14 397. 27 51. 44 14. 51 -26. 63 -12. 12
江西 Jiangxi 672. 33 -223. 41 53. 67 -169. 74 482. 4 129. 46 -148. 84 -19. 38 232. 63 61. 39 -4. 93 56. 46
湖北 Hubei 560. 13 -191. 94 -11. 52 -203. 46 362. 77 94. 65 -106. 1 -11. 45 110. 52 28. 98 -4. 72 24. 26
湖南 Hunan 710. 23 -233. 39 2. 48 -230. 91 606. 27 158. 4 -168. 6 -10. 2 274. 64 89. 75 -68. 48 21. 28
广东 Guangdong 859. 24 -300. 36 -164. 01 -464. 37 2 026. 44 328. 37 445. 88 774. 25 50. 00 9. 13 -3. 32 5. 81
广西 Guangxi 736. 19 -234. 63 -4. 19 -238. 82 637. 84 144. 41 214. 05 358. 46 41. 24 8. 77 31. 96 40. 73
海南 Hainan 314. 81 -113. 00 38. 65 -74. 35 128. 85 28. 64 -32. 11 -3. 47 7. 79 1. 88 -0. 70 1. 18
四川 Sichuan 669. 44 -224. 56 37. 26 -187. 31 486. 69 118. 9 -73. 83 45. 07 281. 45 67. 37 0. 53 67. 90
贵州 Guizhou 232. 85 -79. 09 6. 15 -72. 94 84. 28 19. 13 -37. 62 -18. 49 56. 84 14. 06 20. 00 34. 06
云南 Yunnan 613. 03 -199. 22 38. 21 -161. 01 189. 3 60. 56 -105. 12 -44. 56 29. 78 6. 04 -10. 94 -4. 90
3. 3 基于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差异的林业产业发
展类型区划分
为了进一步比较省 (区)间的经济增长及其产
业结构差异,采用聚类法将 13 个省 (区)进行初步
分类,以便进行区域类型间的比较。为此,本文采用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距离的测度选择平方 Euclidean
距离,利用 SPSS19. 0 软件对南方集体林区 13 个省
(区)1995—2011 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的动态偏离
份额(表 2)进行聚类,结果如图 3 所示。根据聚类
结果,将南方集体林区 13 个省 (区)的林业产业增
长类型区划分为以下 4 类。
731
林 业 科 学 50 卷
图 3 13 个省(区)1995—2011 年林业三次产业产值的动态偏离 -份额聚类
Fig. 3 The dendrogram using the dynamic shift-share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forestry industry in the 13 provinces
第一类为林业产业发展优势类型区: 包括浙
江、福建和广东 3 个省(区)。该类型区的基本特点
是林业经济总体增长速度处于较快水平,突出表现
为林业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强劲,对促进南方集体
林区林业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该类型区域林产工
业发达,技术开发和扩散能力强,林产工业对该类型
区及整个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最
大,浙江、福建和广东 3 个省(区)的第二产业对各
自省(区)的林业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 69. 55%,
79. 97%和 86. 14%。但是,林业第一产业的结构素
质较低,森林资源区域竞争优势度不大。
第二类为林业产业发展后发优势类型区: 包括
江苏、安徽和广西 3 个省(区)。该类型区的基本特
点是林业第一产业基础雄厚,林业第一产业增长速
度极低、结构素质较差且缺乏区域竞争力优势,林业
第二和第三产业具有较高增长速度、较好的结构素
质及区域竞争优势,林业第二产业产值增长对各自
区域林业经济 增长的贡献 率较高,分 别 达 到
65. 84%,58. 60%和 63. 23%,林业第三产业的增长
份额贡献不高。该类型区林业第二产业基础较好,
对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来源于林
业第二产业的增长,林产工业基础条件比较好,依托
林业第一产业发展基础,现代林业发展后发优势明
显,增长潜力巨大。
第三类为林业产业发展优势待提升类型区: 包
括湖南、江西和四川 3 个省(区)。该类型区的基本
特点是林业第一产业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力优势,
有一定的森林资源优势但不是特别明显,林业第二
产业缺乏区域竞争力优势且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林
产工业水平相对落后,林产品开发技术水平偏低,林
产工业相对落后是影响该区域林业经济发展竞争优
势的主要因素,林业第三产业保有较高的增长率具
有较好的产业结构素质,尤其是森林旅游业发展迅
猛,林业三次产业增长对该区域和整个南方集体林
区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比较均衡状态,林业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稳定在 35% ~
40%,36% ~ 44%,21% ~ 26%之间。
第四类为林业产业发展优势滞后类型区: 包括
湖北、海南、贵州和云南 4 个省 (区)。该类型区的
基本特点是林业第一产业区域竞争力优势相对其他
区域较好,林业第一产业对省(区)域林业经济增长
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达到 42. 3%,64. 15%,
50. 50%和 72. 72%,传统的森林培育和采掘业在整
个林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林业第二产业增长迟
滞,产业结构素质和区域竞争优势处于最弱水平,现
代林产工业发展严重不足,对区域林业经济增长的
贡献很低。
4 结论和对策建议
4. 1 结论
本文利用动态偏离 - 份额分析法,分析 1995—
2011 年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变
及其差异性,评价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和竞
争力优势的强弱,探寻制约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
增长的省(区)因素及其贡献差异,得出如下结论:
1) 从 1995—2011 年累计结果看,与全国相比,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好
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并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力优
势,其中林业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素质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林业第二
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素质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
831
第 8 期 廖文梅: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差异分析
2) 从林业产业总体情况来看,在 1995—2011
年间,林业产业产值增长率(即林业经济增长率)高
于南方集体林区平均水平的省份有江苏、广东、安徽
和广西 4 个省(区); 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和广东
5 个省(区)的林业产业结构素质高于南方集体林区
的平均水平,其中,江苏、浙江、和福建 3 个省 (区)
在林业产业结构上占据较大的优势; 江苏、安徽、广
东和广西 4 个省(区)总体上具有一定的区域竞争
优势。从林业三次产业总体情况来看,13 个省(区)
林业第一产业增长比较缓慢,林业产业结构素质较
低且缺乏区位竞争力优势。各省 (区)林业第二产
业增长十分不均衡,但林业产业结构素质较好,江
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和四川 6 个省(区)
的林业第二产业产值总体增长率高于南方集体林区
的平均水平,增长速度低的省(区)主要是由于缺乏
区位竞争力优势。除福建和云南省(区)以外,有 9
个省(区)的林业第三产业产值总体增长率均高于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林
业第三产业增长比较稳定,各省(区)林业产业结构
素质较好,但大部分省(区)林业第三产业比较缺乏
区域竞争力优势。
3) 以区域林业经济增长率及产业结构等因子
为依据,将 13 个省(区)初步聚类为 4 个林业产业
发展类型区: 第一类为林业产业发展优势类型区,
包括浙江、福建和广东 3 个省 (区),该类型区的林
业第二产业增长极富活力,但林业第一产业增长趋
势明显在弱化,林业产业增长的资源后劲略显不足;
第二类为林业产业发展后发优势类型区,包括江苏、
安徽和广西 3 个省(区),该类型区的林业经济增长
具有较大潜力,资源优势明显,林业第二产业发展基
础比较好,依托资源优势的产业持续增长趋势较好,
发展后劲足; 第三类为林业产业发展优势待提升类
型区,包括湖南、江西和四川 3 个省(区),该类型区
森林资源基础比较好,但是资源质量优势不明显,区
位竞争优势亦不显著,林业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相对
落后,技术水平偏低,林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林业
产业结构素质不高; 第四类为林业产业发展优势滞
后类型区,包括湖北、海南、贵州和云南 4 个省
(区),该类型区林业经济增长整体乏力,表现为森
林资源优势弱,林产工业发展水平低,林业第三产业
规模小、竞争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后发优势不
明显。
4. 2 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实力不够强、
林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水平区域间失衡
以及由此带来的区域林业经济发展竞争力优势弱、
可持续发展后劲不够足等重大问题,必须重新思考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生产力布局,要按照“做实林业
第一产业、做强林业第二产业、做大林业第三产业”
的整体战略新思路,因地制宜,差异化定制,完善区
域林业产业促进政策,推进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
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深度转化。为此,结合
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如下分区对策建议:
1) 针对产业发展优势类型区存在的森林资源
相对比较薄弱以及林业第一产业结构素质较低等问
题,要在确保稳定林业经济增长水平的基础上,加大
资源培育力度,奠定资源优势,构建资源培育与资源
加工产业间相互协调的空间耦合发展布局,稳步发
展林业第三产业,依托区域技术创新和转移体制机
制优势,全面提升林业产业增长潜力和区域竞争优
势,引领南方集体林区现代林业产业大发展。
2) 针对林业产业后发优势类型区存在的第一
产业基础好、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第三产业
发展水平低等特点,要在稳步扩大森林资源培育等
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林产工业为核
心的林业第二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进程,
建立现代林业企业制度,依托技术和组织创新,提升
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深度转化; 同时,要大
力发展以森林旅游业主要内容的林业第三产业,将
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
3) 针对林业产业发展优势待提升类型区存在
的资源优势不稳定、林产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和林业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特点,要加大高质量工业原料
林基地培育,加大低质低效林分改造力度,全面提高
森林经营水平,扩大森林资源质量优势,增加林地产
出; 同时,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遵循市场经济规
则,建立林工一体化的现代林业产业组织体系,实现
资源培育与资源加工业之间利益的深度融合; 要依
托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推动林产工业的创新发
展,以提升森林资源加工利用率和林产品升值率为
核心,加快林产工业的资源整合和技术整合; 巩固
和扩大森林旅游业发展优势,创新林业服务业理念,
打造森林旅游业优势产品和营销品牌,积极创建林
业第三产业发展示范区,带动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现
代林业产业大发展。
4) 针对林业产业发展优势滞后类型区存在森
林资源规模增长趋势明显、林产工业和林业第三产
业发展严重滞后的现实,同时,该区域森林资源多数
位于我国长江和海南省万泉河流域以及沿海地区,
生态区位异常重要,森林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受
931
林 业 科 学 50 卷
到政策法律的严格限制,因此,该区域林业发展的主
要任务是大力发展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森林培育
业,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限制森林资源采伐利用
产业发展,加大森林自然保护区建设,适度开发森林
资源,发展特色森林旅游业; 同时,要积极探索江河
流域及海岸线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新机制,科学合
理确定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及补偿方法,加大
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给予生态公益林培育和保护主
体以合理的经济回报,创新林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
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新路径,努力将该区域打造成为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生态公益林培育和保护的生态服
务产业示范区。
参 考 文 献
曹 新 . 1996.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 经济学家,(6) : 93 - 95.
刁培莲,邓智团 . 2013.基于动态偏离 -份额模型的武汉市产业结构
演变研究 . 统计与决策,(8) : 106 - 109.
董新春,陈世洪 . 2005.江西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与比较 .林业经济问
题,25(3) : 189 - 192.
樊豪斌,蒋媛媛 . 2012.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基
于江西省的实证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1 ( 4 ) :
68 - 75.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 . 2011.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
的影响 . 经济研究,46(5) : 4 - 16.
黄秉杰,孙旭杰 . 2013.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探讨———基
于 VAR 模型的山东省实证分析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5) :
109 - 113.
李 周,杨云龙,张明吉,等 . 1991.中国林业产业结构分析与设计 . 林
业经济,44(4) : 14 - 34.
刘振灵 . 2009.偏离 -份额模型的改进及对辽宁中部城市群产业结构
演进的分析 .软科学,23(10) :95 - 100.
吕 盈 . 2013.东北、内蒙古地区林业产业结构发展的灰色动态关联
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6(2) : 37 - 40.
史常栋,贾 岩 . 2012.基于 SSM 的河南省林业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
中国林业经济,22(1) : 17 - 21.
汪 浩,沈文星 . 2010.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统计与
决策,(24) : 112 - 114.
王 美,翟印礼,韩晓燕 . 2012. 辽宁省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
林业经济问题,32(3) : 269 - 273.
吴大鹏 . 2012.基于动态偏离 - 份额分析法的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
群产业结构分析 . 经济体制改革,(6) : 173 - 176.
肖利容,杨校生,王 斌,等 . 2012. 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变化
趋势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13) :114 - 116.
徐端阳,杨建州 . 2013.基于偏离 - 份额分析法的福建省林业产业结
构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 : 41 - 44.
许玉粉 . 2013.基于偏离 -份额分析法的吉林省林业产业结构分析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35(1) : 82 - 86.
叶 锋 . 2009.我国区域林业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 . 现代经济:
现代物业下半月刊,8(4) : 12 - 14.
尹少华,姜 微,张慧军 . 2008.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湖南林业产业结
构预测研究 .林业经济问题,28(4) : 302 - 305.
张智光 . 2004. 江苏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体系研究 . 林业科
学,40(5) : 197 - 204.
Creamer D B. 1943.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Washington
D 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Daniel C K. 1942. Shif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in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national resources. Washington D C: US National Resource
Planning Board.
Dunn E S. 1960. A 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regional
analysis. Papers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6: 97 - 112.
Herath J,Gebremedhin T,Maumbe B. 2011. A dynamic shift share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in West Virginia. Journal of Rural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6 (2) : 155 - 169.
(责任编辑 石红青)
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