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经济系统对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弱;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to sustainable capacity of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project, a set of indicator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sses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project from the environment, economical, social,intelligence system‘s support ability.Heqing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Zhijin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Chaotian district in Sichuan Province were taken as examples, and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project by means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Its result was showed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project was a little high, the economical system was weakes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project.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by identifying soci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project.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2 !",+02 #
345,$ % & %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
支6 玲& 6 杨6 明$ 6 卿向阳7 6 徐慧丽& 6 刘6 燕& 6 赵玉涛!
(&2 西南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6 昆明 "#%$$!;$2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理工系 6 齐齐哈尔 &"&%%#;
72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6 绵阳 "$&%&%;!2 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 6 北京 &%%%87)
摘 6 要:6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
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
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
经济系统对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弱;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
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6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97%82 $6 6 6 文献标识码:-6 6 6 文章编号:&%%& : 8!;;($%&%)%# : %&"& : %;
收稿日期:$%%; : %; : &&;修回日期:$%&% : %7 :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87&&%)。
!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四川省朝天区林业局提供资料并给予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 ’( )*"&+,%+-.# /#0#.’1$#%& 2+1+3,&4 ’( &5# 2’%0#6",’% ’(
26’1.+%7 &’ 8’6#"& 96’:#3& ,% ;#"% 25,%+
———(4<=< ’>?@5 0A B=CDEF (0?E>5 DE G?EE4E HI0JDEK=,LMDNDE (0?E>5 DE
O?DPM0? HI0JDEK= 4E@ (M40>D4E QD<>IDK> DE ’DKM?4E HI0JDEK=
LMD .DEF& 6 G4EF 3DEF $ 6 RDEF SD4EF54EF7 6 S? B?D1D& 6 .D? G4E& 6 LM40 G?>40!
(&2 !"#$$% $& ’"$($)*"+ ,(- .,(,/0)0(1,!$21#30+1 4$50+156 7(*805+*166 92()*(/ "#%$$!;
$ : ;0<,51)0(1 $& !"*0("0,=*>*#,5 ?0,"#05+ @$%%0/06 =*>*#,5 &"&%%#;
7 : !"#$$% $& ’"$($)*"+ ,(- .,(,/0)0(1,!$21#30+1 7(*805+*16 $& !"*0("0 ,(- ?0"#($%$/66 .*,(6,(/ "$&%&%;
!2 A&&*"0 &$5 B0"$(8051*(/ 4,5)%,(- 1$ 4$50+1,!1,10 4$50+156 C-)*(*+15,1*$(6 D0*E*(/ &%%8&!)
!-"&6+3&:6 T4<=@ 0E ?E@=I<>4E@DEF >M= U=4EDEF >0 <>4DE4V1= K4W4KD>5 0A >M= K0EJ=I
<=> 0A DE@DK4>0I< M4< V==E @=J=10W=@ A0I 4<<=<
WI0N=K> AI0U >M= =EJDI0EU=E>,=K0E0UDK41, <0KD41, DE>=11DF=EK= <5<>=U & < 4VD1D>5X B=CDEF K0?E>5 DE G?EE4E
HI0JDEK=,LMDNDE K0?E>5 DE O?DPM0? HI0JDEK= 4E@ (M40>D4E @D<>IDK> DE ’DKM?4E HI0JDEK= Y=I= >4Z=E 4< =[4UW1=<,4E@
4<<=<< Y=I= K0E@?K>=@ 0A <>4DE4V1= @=J=10WU=E> K4W4KD>5 0A >M= WI0N=K> V5 U=4E< 0A 4E415>DK MD=I4IKM5 WI0K=<<
(-BH)X )>< I=1> Y4<
<5<>=U Y4< Y=4Z=<> >0 <>4DE4V1= @=J=10WU=E> K4W4KD>5 0A >M= WI0N=K>X ’0U= K0?E>=IU=4 A0IY4I@ >0 WI0U0>=
<>4DE4V1= @=J=10WU=E> 0A >M= WI0N=K> V5 D@=E>DA5DEF <0KD41 A4K>0I< 4AA=K>DEF >M= =AA=K>DJ=E=<< 4E@ <>4DE4VD1D>5 0A >M=
WI0N=K>X
<#4 =’67":6 >M= Y=<>=IE (MDE4; >M= K0EJ=I
4<<=<;4E415>DK MD=I4IKM5 WI0K=<<(-BH)
6 6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难度大、
时间长,客观上要求项目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应具有
较高的适应性,这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
结合系统论的观点,从生态、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
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行评价,反映投资项目社会动态分析的内容,在持
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对策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林 业 科 学 !" 卷 #
$ #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及
评价研究现状
# #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支玲等,
%&&’()是指工程对区域内生态、经济、社会、智力四
大系统的贡献和相互适应的能力以及工程实施区内
的政府、企业、居民在制定正确决策和以有效方式实
施这些正确决策方面的能力和区域内的资源环境、
人类活动对工程发展的支持能力,即工程自身发展
与工程区域内生态、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互
适能力。
通过 )*+, 光盘检索系统查阅文献,在 $’’’—
%&&- 年的 $& 年间,以篇名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
价”进行统计,共有 %%& 余篇文章,表明可持续发展
能力评价文献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 ! 个层面:一是
从区域的层面,如构建指标体系对山东半岛(申玉
铭等,$’’’)、安徽省(陈明星等,%&&")、河南区域
(覃成林等,%&&.)、成、渝城市(邓文英,%&&")、广西
都安县(上官贞军等,%&&.)等不同区域层次的可持
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二是从行业层面,如构建指
标体系对特定区域的农业(李树德等,%&&!;孙艳玲
等,%&&-)、林业(郭仁鉴等,%&&$;左永忠等,$’’’)
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三是从企事业单位
的层面,如构建指标体系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缪审
裕等,%&&-)、林业局(张万里等,%&&&)、农业企业
(严俊,%&&%)、煤炭企业(李堂军等,%&&%)等的可持
续发展能力评价进行评价;四是从产业的层面,如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骆玲等,
%&&/)、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建设
问题探讨(毕立民,%&&!)等。但从工程角度构建指
标体系,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的文献却并
不多见。
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大都停留在
定性研究方面,而针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
力进行定量研究的文献很少(支玲等,%&&’()。因
此加强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实证研究,对改变
定量研究滞后现状、丰富林业投资项目评价理论与
方法、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后续
发展对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农民长远的生计
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
%#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方法
!" #$ 研究材料
本文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
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为了更为直观地了解案例
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发展情况,掌握基础资料,%&&",
%&&/ 年 !—. 月、- 月,课题组成员深入鹤庆县、织金
县、朝天区进行实地调研工作,采用座谈会、集体访
谈、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收集有关规划资料、
统计资料、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总结材料及科研成果
(如生态监测)等取得项目区域现有项目评价指标
涉及的有关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资料,作
为客观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依
据;走访了案例县的林业局、统计局、水利局、农业
局、扶贫办、能源办、林业站、乡镇、蚕桑站等单位及
部门和大量农户,调查涉及 %& 个乡镇,取得农户问
卷调查近 0’& 份,非农户问卷 %&& 余份,获得专家综
合评分表 0& 余份。
!" !$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特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
能力评价可采用层次分析法。首先,通过分析法将
度量对象和目标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法
确定具体统计指标;然后,通过专家咨询法和理论
分析法剔除冗余指标,按相应的指标体系框架把指
标进行并归,最终得到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
力评价的一般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层次分析法(唐焕
文等,%&&$)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成若
干层次,以同一层次的各要素按照上一层要素为准
则进行两两判断,比较其重要性,以此计算各层要素
的权重,然后根据组合权重按最大权重原则确定最
优方案。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建立层次结构模
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
要性(或优劣程度、偏好、强度等)的认识,一般采用
$ 1 ’ 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表 $)。当相互比较因
素的重要性能够用具有实际意义的比值说明时,判
断矩阵相应元素的值则可以取这个比值。
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
某元素而言本层次与之联系的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
值,它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 ! 的特征根和特征
向量问题。为了保证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结论基
本合理,还需要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指标 ), 与表 % 所给的同阶矩阵的随机指标
2, 之比称为一致性比例 )2,可以用 )2 来判定矩阵
! 能否被接受。
%"$
! 第 " 期 支 ! 玲等: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表 !" 层次分析法重要性等级
#$%& !" ’()$*+,( +-./0*$12( $13 42$)( /5 .$+0(3 2/-.$0+4/14 +1 *6( $1$)7*+2 6+(0$0267 .0/2(44
重要性比较
#$%&’()*$+ $,
)%&$(-’+./
极重要
01-(/%/23
)%&$(-’+-
很重要
4/(3
)%&$(-’+-
明显重要
567)$8*23
)%&$(-’+-
稍显重要
92):;-23
)%&$(-’+-
同等重要
0<8’223
)%&$(-’+-
稍不重要
92):;-23
8+)%&$(-’+-
不重要
=+)%&$(-’+-
很不重要
4/(3
8+)%&$(-’+-
极不重要
01-(/%/23
8+)%&$(-’+-
标度值
9.’2)+: )+>/1
? @ " A B B C A B C " B C @ B C ?
! !
表 8"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9 的值和相应的临界特征值
#$%& 8" :($1 ,$);(4 /5 0$13/- 2/14+4*(127 +13(< ’9 $13 2/00(4./13+1= *60(46/)3 (+=(1 ,$);(4
! D A E " F @ G ? BH
IJ HK HH HK "G HK ?H BK BD BK DE BK AD BK EB BK E" BK E?
!"%’1 AK BBF EK D@H "K E"H FK FDH @K @?H GK ?? BHK BF BBK AE
! !
! ! D)综合评价模型及指标的量化 ! 对退耕还林
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时,用距离函数模型
进行评价符合退耕还林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支玲
等,DHH?6)。综合距离值的计算公式为:
#$(%$,&$) ’ $
!
$ ’ B
($)$ * ($ 。
式中:#$ 为指标现状值与参照值间的综合距离值,
%$ 为第 $ 个指标的现状值,&$ 为相应的参照值,)$
为指标数据标准化的数据即水平值,($ 为权重系数
($
!
$ ’ B
($ L B)。
计算所得的综合距离值有一定的等级标准,根
据不同距离等级,可以判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
参照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综合有关专家的意见,设
计了 F 个等级标准来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王翠
等,DHH@)(表 A)。
表 >" 采用距离函数法———可持续发展程度分级
#$%& >" ?+4*$12( 5;12*+/1:)(,()4 /5 4;4*$+1$%)( 3(,()/.-(1*
分级
M/7/2*
综合距离值
J+-/:(’-/> 7’28/ $,
>)*-’+./ #$
可持续发展能力
98*-’)+’62/ >/7/2$&%/+-
.’&’.)-3
分级
M/7/2*
综合距离值
J+-/:(’-/> 7’28/ $,
>)*-’+./ #$
可持续发展能力
98*-’)+’62/ >/7/2$&%/+-
.’&’.)-3
B #$#HK B" 很高 4/(3 :$$> E HK E" N #$#HK FH 较差 O’>
D HK B" N #$#HK AH 较高 P$$> " HK FH N #$#HK @" 很差 4/(3 6’>
A HK AH N #$#HK E" 一般 Q7/(’:/ F #$ R HK @" 极差 01-(/%/23 6’>
! !
! ! 为了使各指标能真实地反映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也消除各指标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可以对指
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方法:根据各指标对退耕
还林发展目标的影响与作用方向,指标可分为正向
指标和逆向指标。因此,在计算中将区别对待,正向
指标计算公式为 ) L( %$ + &$ ),逆向指标计算公式
为 ) L( &$ + % $ )。
A)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及构建 ! 根据退耕还
林工程的特点,按照系统性、客观性和可比性原则
(支玲等,DHH?’),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
系分为 E 个层次(目标层 Q、能力层 O、状态层 #、指
标层 S),选择 A" 个指标构成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
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 E)。
E)各层次判断矩阵的构建及各指标权重的确
定 !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
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法进行,采用表
B 的 ? 级标度法构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并计算
权重。
为了提高层次分析法结果的客观性,通过对云
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四川省朝天区、甘肃省
安定区、陕西省宜川县和内蒙古准格尔旗 F 个案例
点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调查,对农户和林业等相关
部门人员的访谈、调研资料的分析,同时结合专家的
意见,对 Q T O,O T #,# T S 各层次构建矩阵、计算
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支玲等,
DHH?6)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由
此可得出构建的矩阵选择较为科学合理,具有可操
作性。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的权
重情况如表 E 所示。
AFB
林 业 科 学 !" 卷 #
表 !"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
#$%& !" #’( )*+,(-./*+ *0 )-*12$+3 4* 0*-(.4 1-*5()4 .6.4$/+$%2( 3(,(2*17(+4 )$1$)/48 $..(..7(+4 /+3/)$4*-. $+3 4’(/- 9(/:’4
能力层
$%&%’()* +
(权重 ,-(./))
状态层 0)%)12 $
(权重 ,-(./)) 指标层 345(’%)672 8(权重 ,-(./))
环境系统支持能力
9/- -4:(764;-4)
2*2)-;’2 21&&67)
%<(=()* +>(?@ ABC >)
经济系统支持能力
9/- -’646;(’%=
2*2)-;’2 21&&67)
%<(=()* +A(?D A!E >)
社会系统支持能力
9/- 26’(%= 2*2)-;’2
21&&67) %<(=()* +F
(?D A!E >)
智力系统支持能力
9/- (4)-==(.-4’-
2*2)-;’2 21&&67)
%<(=()* +!
(?D A?E G)
工程对区域的环境贡献指标
H4:(764;-4)%= ’64)7(<1)(64 6I
)/- &76J-’) )6 )/- 7-.(64 $>
(?@ >!G C)
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率 K%)- 6I (;&76:-5 %7-% 6I -762(64 26(= 8>(?@ ?C? E)
陡坡耕地面积减少率 L76&67)(64 6I 7-51’-5 I%7;=%45 64 2)--& 2=6&-2 8A(?@ ?A! G)
生态林面积比 L76&67)(64 6I -’6=6.(’%= I67-2)2 8F(?@ ?C" F)
农户对生态环境状况的反映 M%7;-72’7-I=-’)(642 64 -’6=6.(’%= ’645()(642 8!(?@ ?>C E)
区域对工 &76J-’) 程的环境响
应 指 标 H4:(764;-4)%=
(45(’%)672 6I 7-.(64 %2 7-21=)2 6I
)/- &76.7%; $A(?@ >!G C)
森林覆盖率增长率 9/- .76N)/ 6I 7%)- 6I I67-2) ’6:-7 8C(?@ ?A" ")
林地利用率增长率 9/- .76N)/ 6I 7%)- 6I 12-5 =%45 8"(?@ ?>A B)
造林成活率 017:(:%= 7%)- 6I &=%4)(4.2 8G(?@ ?CF A)
补植补造率 K-&=%4)(4. 7%)- 8E(?@ ?C! E)
财政对工程的经济支持指标
M(2’%= -’646;(’%= 21&&67) )6 )/-
&76J-’) $F(?@ >"C !)
工程对区域发展的经济贡献
指标 H’646;(’%= ’64)7(<1)(64 6I
)/- &76J-’) )6 )/- 5-:-=6&;-4)
6I )/- 7-.(64 $!(?@ ?!> !)
中央财政投入比例 L76&67)(64 6I I(4%4’(%= (4:-2);-4) <* ’-4)7%= .6:-74;-4) 8B(?@ >>? F)
地方财政投入到位率 K%)- 6I %:%(=%<=- =6’%= ’614)-7&%7) I145 8>?(?@ ?CC >)
工程生产总值经济贡献率 H’646;(’%= ’64)7(<1)(64 6I )/- &76J-’) 8>>(?@ ??" F)
经济林和兼用林中有收益的面积比
L76&67)(642 6I &76I()%<=- -’646;(’ I67-2)2 %45 ;1=)(O&17&62- I67-2)2 8>A(?@ ??F G)
退耕后农户户均净收入增长率
P612-/6=5 (4’6;- .76N)/ 7%)- %I)-7 =%45 ’64:-72(64 8>F(?@ ?F> !)
区域对工程的经济响应指标
9/- -’646;(’%= (45(’%)672 6I )/-
7-.(64 %2 7-21=)2 6I )/- &76J-’)
$C(?@ ?!> !)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L76&67)(64 6I )/- .76N)/ 6I I(72) (4512)7* 6’’1&* )/- Q8L 6I )/- 7-.(64 8>!(?@ ?>> !)
地区国民收入增长率 Q76N)/ 7%)- 6I 4%)(64%= (4’6;- (4 )/- 7-.(64 8>C(?@ ??" B)
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 R1=)(&=(-7 6I (4:-2);-4) (4 )/- I(S-5 %22-)2 8>"(?@ ??B B)
城乡居民收入比
K%)(6 6I (4’6;- <-)N--4 ’()(T-4 (4 ’()* %45 (4 ’614)7*2(5- 8>G(?@ ??E ?)
龙头企业数 U1;<-7 6I =-%5(4. -4)-7&7(2-2 8>E(?@ ??C >)
工程对社会系统的贡献指标
06’(%= ’64)7(<1)(64 6I )/- &76J-’)
)6 )/- 7-.(64 $"(?@ >A! >)
退耕还林农户用工变化率 $/%4.- 7%)- 6I -;&=6*;-4) <* )/- &76J-’) 8>B(?@ ?CG F)
农村非贫困人口比重 L76&67)(64 6I 46) &667 &6&1=%)(64 8A?(?@ ??B C)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率 $/%4.- 7%)- 6I 1)(=(T(4. 2)71’)17- 6I =%45 8A>(?@ ?CG F)
社会系统对工程的响应指标
345(’%)672 6I 26’(%= 2*2)-; %2
7-21=)2 6I )/- &76J-’)
$G(?@ >A! >)
人口自然增长率 U%)17%= .76N)/ 7%)- 6I &6&1=%)(64 8AA(?@ ?>" ?)
退耕还林兑现率 K%)- 6I ’6;&-42%)(64 (4 )/- &76J-’) 8AF(?@ ?>G ")
林权证发放率 L76&67)(64 6I I67-2)2 <-(4. (221-5 N()/ 6N4-72/(& ’-7)(I(’%)- 8A!(?@ ?>" ?)
农户对工程的认可程度 M%7;-72’2%)(2I%’)(64 N()/ )/- &76J-’) 8AC(?@ ?>G ")
城镇化水平指标 345(’%)672 6I 17<%4(T%)(64 8A"(?@ ?A> C)
生态移民比例 H’6=6.* (;;(.7%)(64 &76&67)(64 8AG(?@ ?>" ?)
沼气池入户率 9/- &76&67)(64 6I /612-/6=52 N/6 ’%4 12- I(7-5%;& 8AE(?@ ?>B C)
工程对智力系统的贡献指
34)-==(.-4) ’64)7(<1)(64 6I )/-
&76J-’) )6 )/- 7-.(64 $E(?@ >?!
F)
粮食单产增产率 Q76N)/ 7%)- 6I 14() %7-% I665 &7651’)(64 8AB(?@ ?F! E)
退耕后农民学习科学文化愿望的强烈程度
9/- 5-.7-- 6I 5-2(7- )6 2)15* 2’(-4)(I(’ V46N=-5.- I67 I%7;-72 %I)-7 =%45 ’64:-72(64
8F?(?@ ?"B ")
智力系统对工程的响应指标
345(’%)672 6I (4)-==(.-4’- 2*2)-;
%2 7-21=)2 6I )/- &76J-’) $B
(?@ >?! F)
林业科技人员比 L76&67)(64 6I I67-2)7* )-’/4(’%= &-72644-= 8F>(?@ ?AC B)
农民文化结构指标 345(’%)672 6I I%7;-7 2)71’)17- <* V46N=-5.- 8FA(?@ ?FA F)
有效灌溉率 K%)- 6I -II-’)(:- (77(.%)(64 8FF(?@ ?>G >)
旱涝保收面积比 L76&67)(64 6I =%45 N()/ .1%7%4)--5 /%7:-2) 8F!(?@ ?>G >)
农民接受林业技术培训比例
L76&67)(64 6I I%;-72 )7%(4-5 N()/ I67-2)7* )-’/4(’%= 8FC(?@ ?>> B)
# #
F # 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实证分
析———以鹤庆县、织金县和朝天区为例
;< =" 案例县基本情况及退耕还林概况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隶属大理白族自治
州,属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F@ C W,年日照时
数 A ?GA@ C X A !AB /,年平均降雨量 BG?@ " ;;,立体
气候十分明显。全县总面积 AF@ BC 万 /;A,辖 F 乡 "
镇,居住有汉、白、彝、傈僳、苗、壮、纳西等 A" 个民
族,人口密度 >?G 人·V; Y A。A??" 年末,全县总人口
AG@ ?>B 万 人,其 中 农 业 人 口 占 全 县 总 人 口 的
B>@ G?Z,粮食播种面积 A@ FA 万 /;A,单产 ! C!G
V.·/; Y A,人均占有粮食 FB?@ !? V.。A??" 年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 ! CC" 元,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国民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分 别 为 F>@ !EZ,FE@ C!Z,
AB@ BEZ,财政赤字 >@ GGC C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
G!C 元。
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毕节地区东南部,
!">
! 第 " 期 支 ! 玲等: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地处乌江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 # &,年日照量 # ##’ (,年降水量 # )** +
# "** ,,,年积温 " #$’ &,无霜期 )$* + )-* 天。
全县土地总面积为 ).% /. 万 (,),辖 0) 个乡(镇),
分布着汉、回、苗等 )0 个民族,人口密度 0$# 人·
1, 2 )。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0% .$3。)**/
年末,粮食播种面积 #0% )$ 万 (,),单产 ) "". 14·
(, 2 ),人均占有粮食 0$/% /" 14。)**/ 年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 /"’元,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
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3,)"% -.3,0$% *)3,财政赤
字 )% -#- 0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 -)"% /# 元,织金
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朝天区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隶属广元市,属
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 &左右,无
霜期 #-) + )#0 天,年均降雨量 -/* ,,,年均日照
# 0.*% # (。全区土地总面积# /#.% #* 1,),辖 )" 个
乡镇,人口密度 #)’% $$ 人·1, 2 )。)**/ 年末,全区
总人口 )*% /)# #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例为 -$% 0/3,粮食单产 #0% . 14·(, 2 ),粮食总产量
.% /0$ 万 5,人均占有粮食量 $$$ 14。)**/ 年国民生
产总值 .% *$) - 亿元,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国民
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0’3,)"3,0.3,农民人均
纯收入 ) *$- 元,)**/ 年有贫困人口 0% /" 万人,是
典型的贫困山区之一。
鹤庆县 )***—)**’ 年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
*% ..万 (,),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占 00% "/3,宜林
荒山荒地造林面积占 //% $$3,涉及 - 个乡镇、$$ 个
行政村、)% *)$ .万户农户。织金县 )**)—)**’ 年
完成退耕面积 )% ).’ 0 万 (,),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
占 0/% ’/3,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占 "’% $03,封
山育林占 "% .#3,涉及 0) 个乡镇,$#’ 个行政村,
$% *"" 万户农户,#/% #") * 万人。朝天区 )***—
)**/ 年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 #% ") 万 (,),其中退耕
地造林面积占 "0% "#3,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占
$)% ##3,封山育林面积占 $% 0.3,涉及 )" 个乡镇,
#-’ 个行政村、0% )*0 # 万户农户,#)% .#) $ 万人。
!" #$ 指标变量的计算及结果
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在分析各指标的影响因
子后,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可计算出现实值;再根
据适应性、科学性和临界性原则确定各现实值的参
照值(支玲等,)**-6),利用 )% ) 节中相关公式计算
出各指标标准化值(水平值),鹤庆县、织金县、朝天
区各指标变量汇总如表 "。
!" !$ 综合距离值的计算及发展能力的评价
综合距离值的计算采用 )% ) 节中的距离函数模
型,并对鹤庆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
行评价,利用距离值 !#,!),!0,!$ 分别评价环境系
统的支持能力、经济系统的支持能力、社会系统的支
持能力、智力系统的支持能力,利用综合距离值 !
评价案例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距离
值越小,说明指标的现状值越接近参照值或理想值,
指标越优化,支持能力越强。鹤庆县计算结果是:环
境系统支持能力距离值 !# 7 *% *’$ ’;经济系统支
持能力距离值 !) 7 *% *-- /;社会系统支持能力距
离值 !0 7 *% *’’ ";智力系统支持能力距离值 !$ 7
*% *-*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综合距
离值 ! 7 $
$
" # #
!" 7 *% 0$)。织金县计算结果是:
!# 7 *% *’$;!) 7 *% #00 ’;!0 7 *% *.# .;!$ 7
*% *-" /;! 7 *% 0." #。朝天区计算结果是:!# 7
*% #*0 $;!) 7 *% #)- $;!0 7 *% *.. /;!$ 7 *% *.-
);! 7 *% $#* /。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了 0 个案例县(区)退耕还林
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对比可持续发展能力
等级表,综合距离值 *% 0$),*% 0." #,*% $#* / 界于
*% 0* + *% $" 之间,处于第 0 个等级,即到 )**/ 年 0 个
案例县(区)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
水平。从鹤庆县、织金县、朝天区退耕还林工程 $ 个
系统的支持能力来看,经济支持系统的支持能力距离
值占综合距离值的比例分别为 )-3,0"3,0#% "3,对
退耕还林工程的支持能力排在末位,说明经济系统对
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弱,其余 0 个子系统的
支持能力排序在 0 个案例县中则有些不同。环境系
统支持能力的距离值占综合距离值的比例分别为
))3,#-3,)"3,对鹤庆县、织金县退耕还林工程可
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强,对朝天区的退耕还林工程
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则排在第 0 位;社会系统支
持能力的距离值占综合距离值的比例分别为 )03,
)#3,)#% "3,对鹤庆县、织金县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
发展的支持能力排在第 ) 位,对朝天区的退耕还林工
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则排在第 # 位;智力支持
系统距离值占综合距离值的比例分别为 )/3,)"3,
))3,对鹤庆县、织金县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
支持能力排在第 0 位,对朝天区的退耕还林工程可持
续发展的支持能力则排在第 ) 位。
"/#
林 业 科 学 !" 卷 #
表 !" 鹤庆县、织金县、朝天区各指标变量汇总!
#$%& !" ’()*+ ,$-.$%/*0 12 3*4.(5 617(89,:;.<.( 617(89 $() =;$18.$( ).08-.68
能力层
$%&%’()*
指标
+,-(’%)./0
指标变量
+,-(’%)./ 1%/(%2340
鹤庆县 546(,7 ’.8,)* 织金县 9:(;(, ’.8,)*
朝天区
$:%.)(%, -(0)/(’)
<= >= ?= <= >= ?= <= >= ?=
环境系统支持能力 @:4 4,1(/.,A4,) 0*0)4A’0
08&&./) %2(3()* BC
经济系统支持能力 @:4 4’.,.A(’%3 0*0)4A’0 08&&./)
%2(3()* BD
社会 系 统 支 持 能 力 @:4 0.’(%3 0*0)4A’0 08&&./)
%2(3()* BE
智力系统支持能力 @:4 (,)433(74,’4 0*0)4A’0 08&&./)
%2(3()* B!
FC CGH GIJ DKH !IJ IH LIC !KH KIJ M!H "LJ IH KGE DDH GMJ M!H CIJ IH !D!
$C
FD KIH DIJ CIIJ IH KID EEH KGJ CIIJ IH EEG EIH L!J CIIJ IH EIL
FE GLJ KIJ C GGJ KIJ C GKJ KIJ C
F! ""H DGJ CIIJ IH ""E LCH "MJ G!H "IJ IH LML LEH L!J GEJ IH LGE
FM DH ILJ EH GIJ IH MEC !H !KJ GH !GJ IH !LD !H DIJ CEH M"J IH EC
$D
F" !H KEJ MH GGJ IH KI" DIH DGJ !EH KCJ IH !"E C"H !LJ !EH ELJ IH EK
FL GIJ KMJ C KMJ KMJ C CIIJ KMJ C
FK !IJ CMJ IH ELM EIJ CMJ IH M EIJ CMJ IH M
$E
FG "!H KIJ CIIJ IH "!K D!H !KJ CIIJ IH D!M E"H K!J CIIJ IH E"K
FCI MIH DIJ CIIJ IH MID "IH DKJ CIIJ IH "IE !IH GKJ CIIJ IH !C
FCC IH DLJ IH GLJ IH DLK N IH C!J CDH G"J I CH LGJ EH CKJ IH M"E
FCD E"H DIJ MGJ IH "C! E"H IIJ GKH KCJ IH E"! MIJ KIJ IH "DM
FCE C!H DLJ CKH KGJ IH LMM !"H IIJ CEH LIJ C "MH "MJ CGH E!J C
FC! ECH !KJ DIJ IH "EM EGH GGJ DIH IIJ IH M E"H K"J DIJ IH M!E
FCM GLH LDJ CKEH CIJ IH MEE "KH "!J C!MH G!J IH !L KLH CEJ !DMH EKJ IH DIM
$M FC" CH E" CH K! IH LEG CH M! CH K! IH KEL CH CC CH K! IH "IE
FCL !H L D IH !D" EH KM D IH MCG EH ! D IH MKK
FCK I C I I C I I E I
FCG G!H "IJ CIIJ IH G!" CIDH MIJ CIIJ C CM!H E"J CIIJ C
$" FDI GGH EEJ CIIJ IH GGE KGH KIJ CIIJ IH KGK KCH D!J CIIJ IH KCD
FDC CH LCJ DH LEJ IH "D" CIH DMJ D"H LLJ IH EKE CIH DLJ EKH DGJ IH D"K
FDD MH EGO "O C !H !GO LH CIO C CH KGO MO C
FDE GMJ CIIJ IH GM CIIJ CIIJ C G"J CIIJ IH G"
FD! !DH LIJ CIIJ IH !DL !MH LGJ CIIJ IH !MK !!J G!H !LJ IH !""
$L FDM LCH GCJ CIIJ IH LCG G"H KMJ CIIJ IH G"G G"H GLJ CIIJ IH GL
FD" DIH GIJ !LJ IH !!M E"H K"J !LJ IH LK! CGH !IJ !LJ IH !CE
FDL C"H DIJ CIIJ IH C"D C"H DIJ CIIJ IH C"D MIH MIJ CIIJ IH MIM
FDK DKH CEJ LGH !"J IH EM! MH E"J LGH !"J IH I"L DIJ LGH !"J IH DMD
$K
FDG EH I"J LH GIJ IH EKL !H L!J EH KCJ C DH LIJ LH MDJ IH EMG
FEI "MH LEJ CIIJ IH "ML M!H EEJ CIIJ IH M!E KEH KEJ CIIJ IH KEK
FEC EH MO CIO IH EM IH DGDO IH !E"O IH "L CH LGO DH DCO IH KC
FED MIJ CIIJ IH M !EH ICJ CIIJ IH !E !IH !IJ CIIJ IH !I!
$G FEE K"J CIIJ IH K"K CEH EEJ CIIJ IH CEE C"H MGJ CIIJ IH C""
FE! !MJ MIJ IH G GH CKJ LKH EMJ IH CCL CEH DKJ MIJ IH D""
FEM EIJ GIJ IH EEE ELH KIJ GIH IIJ IH !D !KH !KJ KIJ IH "I"
# # ! <=:实际值 <’)8%3 1%384,>=:参照值 >4P4/4,’4 1%384,?=:水平值 ?4143 1%384Q $C R $G,FC R FEM指标同有 ! $C R $G,FC R FEM 0%A% %0 @%2Q !Q
! # 结论及建议
>? @" 结论
C)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涉及林
业生态工程自身发展与项目所处环境的适应性,其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具体为对生态环境系统、经济
系统、社会系统和智力系统支持能力的评价。可持
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目标层、能力层、状
态层和指标层 ! 个层次,客观地反映了退耕还林工
程的特点。
D)综合距离值反映了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
展能力的强弱。鹤庆县、织金县与朝天区的综合距
离指数分别为 IH E!D,IH EKM C,IH !CI ",E 个县(区)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
E)在国家财政投资及以粮代赈政策的支持下,
退耕还林工程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农民
参与度最高的工程。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环
境容量提高,工程实施得到强化,使鹤庆县、织金县
环境系统支持能力位居四大子系统之首,社会系统
支持能力紧随其后;朝天区几千年来单纯的农耕意
识得到显著转变,外出务工已成为该区减地农民的
谋生致富的一种潮流,社会系统支持能力位居四大
子系统之首,智力系统支持能力紧随其后。
!)鹤庆县、织金县智力系统支持能力排序倒数
第 D 位,说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推广水平任
重道远;朝天区陡坡耕地面积比重大,水土流失治
""C
! 第 " 期 支 ! 玲等: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理任务艰巨,使环境系统支持能力排序倒数第 # 位,
退耕还林政策的延续性是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
发展的环境系统支持能力的必然要求。
")经济系统支持能力排序倒数第 $ 位,说明退
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支持能力最弱。
国家出台退耕还林工程延补政策,为增强工程抗风
险的能力奠定了一定基础。
!" #$ 问题
$)造林成效低于预期目标,水土流失治理形势
仍然严峻 ! 由于退耕区自然条件差、工程实施中缺
乏必需的管护经费,造林后期受人畜破坏、自然灾害
的影响,加之鹤庆县等退耕还林初期造林树种及造
林模式选择欠妥,% 个县(区)退耕还林的补植补造
率在 %&’ ( )&’,林木生长量与造林时间长短不相
匹配,造林成效低于预期目标;国家压缩生态退耕
计划,使织金县和朝阳区陡坡耕地面积减少率分别
只有 %%* +,’,%&* -)’,森林覆盖率增长率较规划
目标差距大,水土流失治理形势仍然严峻。
#)中央投资、地方配套经费不足,林木管理工
作滞后 ! 在退耕还林工程中,中央财政投资占工程
实际需要量的比例鹤庆县、织金县、朝天区分别为
.)* +’,#)* )+’,%.* +)’,地方财政投入到位率鹤
庆县、织金县、朝天区却分别只有 "&* #’,.&* #+’,
)&* ,+’,退耕还林等工作量大、任务重、检查验收
多,在县(区)级配套工作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使林业
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无法按标准造林和管护;同时,
由于缺乏激励机制,群众对退耕还林重视不够,林木
管理工作滞后。从农户自身来讲生态林基本上是造
林后不管,有些退耕地块杂草丛生,火灾隐患十分严
峻;经济林或兼用林则普遍水肥管理滞后。
%)县域经济发展实力较弱,农民增收渠道较窄
! 就县域经济发展而言,#&&. 年鹤庆县、织金县、朝
天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的水平
值分别为 &* .%",&* ",&* ")%;#&&&—#&&. 年鹤庆
县、织金县、朝天区地区国民收入增长率的水平值分
别为 &* "%%,&* )-,&* #&";同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效果
系数的水平值分别为 &* -%,,&* +%-,&* .&%;#&&. 年
鹤庆县、织金县、朝天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水平值
分别为 &* )#.,&* "$,,&* "++。分析结果表明 % 个县
(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实力较弱,投资效益不高。从
鹤庆县退耕后样本农户户均净收入及结构变化来看
(支玲等,#&&+),虽然与退耕前相比户均净收入增
长率为 $)* #-’,但在净收入结构变化中,退耕补助
的贡献率最大,占 $%#* %)’,退耕农户对国家的补
助政策依赖性较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
))农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村能源建设问题突出
! 鹤庆县、织金县、朝天区旱涝保收面积比分别为
)"’,,* $+’,$%* #+’,水利设施落后,农业靠天吃
饭现象突出,朝天区退耕还林区低产耕地达 .&’以
上,生态移民任务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鹤庆县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仅为 )/。朝天区 +&’的农户
能源结构以薪柴和农作物秸杆为主,农村沼气池建
设、节柴改灶建设成本高,但国家补助标准缺口大,
农村能源建设困难突出。
")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科技投入力度不足 ! 调
查显示,鹤庆县、织金县、朝天区样本农户初中以上
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 "&’,
)%* &$’,)&* )’,这就为林业科技知识的推广和劳
动力的合理转移带来困难。科技支撑机制的缺位以
及国家对退耕地区科技投资的滞后与不足,使退耕
的质量与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当地林政
管理、县级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县林业站)等人员编
制不足,基本办公设施配备落后,林业系统科技人员
缺乏,难以满足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强烈愿望。
.)政策激励机制不健全,后续产业发展落后 !
由于地方政府在推进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没有直接
收益,因此,随着工程的深入进行,地方政府对退耕
还林工程的兴趣在趋于减弱;与之相反,退耕农户
对政府扶持却有着较高的期望值,尤其是对提供市
场信息、开展技术培训、优化特色农产品市场品牌环
境、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龙头企业、发放优惠贷
款的需求表达得最为强烈。由于生态林比例的优
先、政府扶持作用的淡化、龙头企业的缺乏、经济林
或兼用林疏于管理且布局分散,因而以工程造林资
源为基础的后续产业发展落后。
!" %$ 建议
$)稳定退耕还林政策,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案例县(区)的生态环境得
到了改善,但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还不能满足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务还很艰
巨,因此稳定退耕还林政策,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
设,不仅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
步推广已有经验和成功造林模式、进一步革新农民
落后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而且有利于夯实新农村
建设的生态环境基础。
#)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发展后劲 ! 退耕还
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经济发展强弱、城市化
水平高低、农田基本建设好坏影响工程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提升。国家应继续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公
路、水利、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各
-.$
林 业 科 学 !" 卷 #
项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城乡统筹发
展,增强区域发展实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地区应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基
本农田建设步伐,完善灌排系统,提高粮食生产能
力,增强区域农业发展后劲。
$)积极构建监督机制,加大管护力度 # 加强资
金投入及各级资金配套情况的监督,使项目经费落
到实处。硬化制度在执行环节的约束力,减少工程
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
题。创新管理模式,加大管护力度,保证造林成活
率,降低补植补造率,实现工程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完善林权制度 # 建
立以中央基本建设投资、中央财政补助和省级补助
为主,地方适当配套工作经费为辅的资金投入机制,
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创新采伐限额办法,完善林权
制度,提高农民对林木未来收益的预期,在核发林
权证、明确林地产权的基础上,应引入退耕林使用
权可转让和可买卖的林地产权流转制度,建立起退
耕林产权转让市场,降低农民投资林地的风险,提
高农民管护林地的积极性,稳定退耕成果。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 # 以
沼气、节柴改造为重点推行农村能源建设,保护森林
资源;紧紧围绕扶贫开发工作开展能源建设,促进
农村生态及人居生活环境的明显改善;落实生态移
民政策,因地制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
")建全科技支撑机制,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 在
工程的后续发展中,政府应加大对退耕地区的科技
扶持力度,增加科技含量。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科技
培训与宣传;加强树种选择研究的科技投入,提高
造林保存率和林木资源培植质量;加强森林资源管
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资源动态的监测水平;加
强林产品的开发利用技术的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
健全科技支撑机制,弱化农民的技术风险,增强农
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工程的持续发展 。
&)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完善后续产业
发展政策 # 案例县(区)地方财政普遍困难,对退耕
还林工程的经济支撑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应实行
差别化的补偿政策,提高农户经营管理生态林的积
极性;明确把县级政府纳入补偿对象,构建地方政
府推进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
在产业发展政策上,应积极扶持大户和建设龙
头企业,建议从退耕还林资金、政府扶贫资金、支农
资金中切出一块,吸收企业参股,以县为单位,建
立后续产业发展基金,为后续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
稳定的资金支持。通过向农民发放小额贷款,向企
业发放固定与流动资金贷款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
民或企业发展后续产业,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依据比较优势定位后续产业结构,制定区域产业协
调政策,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完善区域市场信息服
务,通过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
息,弱化后续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风险。
参 考 文 献
陈灵芝,’((!) 论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建设 * 商业研
究,($(!):+!( , +!’*
陈明星,查良松,沈 # 非 * ’((") 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邓文英 * ’((") 成、渝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综合评价 * 特区经济,
&:+$. , +$-*
郭仁鉴,陈法荣,朱 # 铨 * ’((+) 淳安县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
和分析 *浙江林学院学报 ,+.(!):$$& , $!!*
李树德,李 # 瑾 * ’((!) 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 中国农
业资源与区划,’%(+):$$ , $&*
李堂军,韩晓静,孙承爱,等 * ’((’) 兖州矿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模糊
综合评价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 !.*
骆 # 玲,唐志红 * ’((&)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 西
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缪绅裕,王厚麟,何晓婷,等 * ’((.) 广东林业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能力的初步评价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上官贞军,胡宝清,严志强,等 * ’((%) 广西都安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评
价与生态经济发展 * 热带地理,’%(’):+%" , +"(*
申玉铭,班武奇 * +---) 山东半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孙艳玲,黎 # 明 * ’((.) 四川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研究 * 农村
经济,($):%% , %&*
覃成林,刘迎霞 * ’((%) 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 地域研
究与开发,’!($):++ , +%*
唐焕文,贺明峰 * ’((+) 数学模型引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王 # 翠,王立木 * ’((&) 小城镇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
资源开发与市场,($):’+- , ’"%*
严 # 俊 * ’((’) 我国农业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 农业技术经
济,(!):+ , %*
张万里,李雷鸿 * ’((() 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
支 # 玲,李 # 昆,宋志伟,等 * ’((.) 云南鹤庆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
价 * 西南林学院学报,’.(!):.! , ..*
支 # 玲,杨 # 明,田治威,等 * ’((-/*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
评价方法 * 世界林业研究,’’($):’( , ’!*
支 # 玲,杨 # 明,王焕良,等 * ’((-0*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
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西部为例 * 林业经济,( %):%+
, %&*
左永忠,秦安臣,陈东来,等 * +---) 河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指标体系的研究 *河北林业科技,( 1+):! , -*
(责任编辑 # 石红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