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es on Non-Permanence Issues of CDM Forestry Project

CDM林业碳汇项目的非持久性风险分析


对导致CDM林业碳汇项目人为净温室气体汇清除发生逆转的人为风险、自然风险以及碳逆转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应对和减少这些风险的管理策略。

The risks that lead to re-release of the net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 removal by sinks for CDM forestry project are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naturally-occurring and human-induced,and the risks from re-release of the net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 removal by sinks in the crediting period are analyzed form the point of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Finally,Som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reduce and respond to these risks are put forward.


全 文 :第 wv卷 第 {期
u s s z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v o‘²1{
㸻qou s s z
≤⁄ 林业碳汇项目的非持久性风险分析
武曙红 张小全
kt1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北京 tsss{v ~u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 tsss|tl
摘 要 } 对导致 ≤⁄ 林业碳汇项目人为净温室气体汇清除发生逆转的人为风险 !自然风险以及碳逆转所带来的
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进行分析 o提出应对和减少这些风险的管理策略 ∀
关键词 } 清洁发展机制k≤⁄l ~林业项目 ~非持久性 ~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 }≥zxz1w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zls{ p stuv p sw
收稿日期 }ussz p st p uu ∀
基金项目 }|zv项目/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驱动机制0kussu≤…wtuxs{l ~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资助 ∀
Αναλψσεσ ον Νον2ΠερµανενχεΙσσυεσ οφ Χ∆ Μ Φορεστρψ Προϕεχτ
• ∏≥«∏«²±ª «¤±ª ÷¬¤²´ ∏¤±
kt1 Χολλεγε οφ Νατυρε Χονσερϖατιον o ΒΦΥ Βειϕινγ tsss{v ~u1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 Εχολογψo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ανδ Προτεχτιον o 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l
Αβστραχτ } ׫¨ µ¬¶®¶·«¤·¯ ¤¨§·²µ¨2µ¨¯¨ ¤¶¨ ²©·«¨ ±¨·¤±·«µ²³²ª¨ ±¬¦ªµ¨ ±¨«²∏¶¨ ª¤¶¨¶µ¨°²√¤¯ ¥¼¶¬±®¶©²µ≤⁄ ©²µ¨¶·µ¼ ³µ²­¨¦·
¤µ¨ ¤±¤¯¼½¨ §©µ²°·«¨ ³²¬±·²©±¤·∏µ¤¯ ¼¯2²¦¦∏µµ¬±ª¤±§«∏°¤±2¬±§∏¦¨§o¤±§·«¨ µ¬¶®¶©µ²° µ¨2µ¨¯¨ ¤¶¨ ²©·«¨ ±¨·¤±·«µ²³²ª¨ ±¬¦
ªµ¨ ±¨«²∏¶¨ ª¤¶¨¶µ¨°²√¤¯ ¥¼¶¬±®¶¬±·«¨ ¦µ¨§¬·¬±ª³¨µ¬²§¤µ¨ ¤±¤¯¼½¨ §©²µ°·«¨ ³²¬±·²© ¦¨²±²°¬¦¶¤±§ ±¨√¬µ²±°¨ ±·qƒ¬±¤¯ ¼¯ o
≥²°¨ °¤±¤ª¨ °¨ ±·¶·µ¤·¨ª¬¨¶·«¤·µ¨§∏¦¨ ¤±§µ¨¶³²±§·²·«¨¶¨ µ¬¶®¶¤µ¨ ³∏·©²µº¤µ§q
Κεψ ωορδσ} ¦¯¨ ¤± §¨ √¨ ²¯³°¨ ±·°¨ ¦«¤±¬¶°k≤⁄l ~©²µ¨¶·µ¼2µ¨ ¤¯·¨§³µ²­¨¦·~±²±2³µ¨°¤±¨ ±¦¨ ~¤±¤¯¼¶¨¶©²µµ¬¶®¶
清洁发展机制k¦¯¨ ¤± §¨ √¨ ²¯³°¨ ±·°¨ ¦«¤±¬¶°简称 ≤⁄l中的项目活动包括减少源排放和增强碳吸收两大
类活动 o涉及到能源 !林业等部门 ∀与能源部门减少源排放的成本相比 o≤⁄ 林业项目吸收碳的成本相对较
低 ∀但森林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u o也能通过呼吸作用 !采伐等其他形式释放碳 ∀当能源项目在基线
基础上减少了 t·≤’u 时 o它将永远不会再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去 ∀但在生物量中储存了 t·≤’u 时 o它可能会
重新释放出去k当发生森林火灾或被采伐时l ∀所以 o≤⁄ 林业项目所产生的环境效果存在着逆转的风险 ∀
根据5京都议定书6计算碳排放的规则 o某年排放的 t·≤’u o可以被同年吸收的 t ·≤’u 所抵消 o然而 o这种抵
消是基于植物一直处于吸收 ≤’u 状态时才能成立的 o如果所吸收的碳释放回大气中k即发生碳逆转l o这种
抵消将不能实现 ∀因此 o确定林业项目发生碳逆转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实
施 ≤⁄ 林业项目急需解决的问题 ∀
t 导致碳逆转的风险分析
111 自然风险
通常情况下 o自然界中所发生的降雨 !闪电 !极端温度 !火灾 !病虫害 !洪灾 !旱灾 !飓风 !火山喷发 !地震以
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都会使成熟林或处于生长期的森林受损 o导致所储存的碳部分或全部发生逆转 o使森林
总的碳储量发生变化 ∀目前人们对不同灾害发生的位置和时间的预测能力是不同的k如对飓风的预测要比
对病虫害的预测困难得多l ∀因此 o应对风险的主要策略是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目前 o国外已有一些缓解
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对这些风险进行了量化的分析研究k≥Š≥ ousss¤~usss¥~usss¦l ∀
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引发森林碳逆转的程度是不同的 ∀例如病虫害的侵袭会使林木吸收碳的潜能发生
较大的改变 o它可以引起树木畸形 !抗逆性降低 !丧失天然更新的能力 o甚至死亡 ∀t|{s ) t|||年期间我国就
有 t1zw万 «°u 森林遭受森林病 !虫及鼠害的侵袭k高岚 oussv¤l ~干旱可能会导致林木的死亡 o但死亡的林木
很可能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以枯立木的形式保留在原地 o所储存的碳可能暂时不会释放k即碳逆转暂时不会
发生l ~在 t|||年 o欧洲的强烈风暴使 t |vs万 °v 的木材受损 ov天之内吹倒的林木比该地区 u年的采伐量
还多 o被飓风所刮倒的林木可能会腐烂分解 o也可能被用作薪柴或者林木产品使用 o林木中所储存的碳发生
逆转的程度取决于林木的最终用途 ~受洪灾影响的森林由于厌异氧分解的增加 o所释放的甲烷将会比原来
的要多 o森林所吸收的大气 ≤’u 将以甲烷的形式重新释放出来 o甲烷的温室效应比 ≤’u 更强 ∀
112 人为风险
不论是纵火 !疏忽等引起的森林火灾 o还是采伐 !盗伐等毁林活动都会发生碳逆转 ∀这些人为活动都会
使地上生物量和地下所储存的碳k虽然这种现象要在一段时间以后发生l重新释放出去 ∀
森林在其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森林火灾而导致碳逆转的可能 o森林发生火灾的风险会随着森林的成熟
而有所增加 ∀t|xs ) t|||年 o我国受森林火灾损害的森林面积共计 v y{x1vy万 «°uk高岚 oussv¥l ~t|世纪
|s年代 o巴西亚马逊有近 tys万 «°u 的森林遭受火灾的危害 o火灾所减少的森林面积至少是北方森林面积的
u倍 ∀
虽然在某些生态系统中k例如 o在北方北部森林或热带季雨林l o森林火灾可以形成某些景观或促使某些
植被类型发生天然更新 o但有时它也可能会破坏以前的景观 o打破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 ∀例如 o赤道雨林通
常很潮湿 o一般不会使森林火蔓延 o然而 o如果在极干旱的时候 o这些地区也会发生火灾 ∀由于发生过火灾的
地区可能会被外来入侵种和容易燃烧的种k它会使将来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增加l所占据kƒ„’ ot|||l ∀所以 o
非自然因素引起的森林火灾可能会使森林正常的天然更新受到影响 o在亚洲的热带森林 o自然火灾经常在发
生厄尔尼诺现象期间有规律的发生 ∀
已有迹象表明 o在热带和亚热带发生森林火灾的主要诱因是人类活动kƒ„’ ot|||l ∀由联合国粮食与农
业组织kƒ²²§„ªµ¬¦∏¯·∏µ¨ ’µª¤±¬½¤·¬²± ²©˜±¬·¨§‘¤·¬²±简称 ƒ„’l提供的有关欧洲和前苏联的一些国家的数据表
明 ot||z年这些国家发生森林火灾的面积已达到 ys1ys{ v万 «°u o其中能明确起因的只有 xx h kvv1tvs t万
«°ul o在这些已知原因的火灾中 o有 {s h kuy1xsw t万 «°ul的火灾是人为活动所导致的 ∀
˜‘ƒ≤≤≤kusstl将/毁林0定义为 }将有林地转化为无林地的直接人类活动 o毁林意味着碳逆转的风险发
生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ous世纪 {s年代 o我国年均毁林面积k森林转为非林业用地lxw1y万 «°u o|s
年代初为 ws1t万 «°u o|s年代后期达 xy1u万 «°u ∀
耕地 !燃料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木材需求都会导致毁林活动的发生 ∀毁林活动受人口增长 !项目区域林
权持有者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 o例如农户住所 !路旁或河边附近的森林面临毁林的风险可能比远离
这些地方的大k׬³³¨µετ αλqousstlk表 tl ∀
u1碳逆转导致的交易风险分析
表 1 不同区域 20 年后发生碳储存改变的概率
Ταβ .1 Εξπεχτεδ προβαβιλιτψ χηανγε οφ χαρβον στοχκσ
οϖερ − 20 ψεαρ περιοδ ωιτηιν α σπεχιφιεδ ζονε h
区域 ²±¨
耕地距区域的距离
⁄¬¶·¤±¦¨ ©µ²° ¬¨¬¶·¬±ª¦∏¯·¬√¤·¨§ ¤¯±§Π°
s ∗ xss xss ∗ t sss  t xss
维持生计的小型农场附近的森林
ƒ²µ¨¶·¤§­¤¦¨±··²¶°¤¯¯¶∏¥¶¬¶·¨±¦¨ ©¤µ°¬±ª¶¼¶·¨°¶ xs vs ts
小型商业农场附近的森林
ƒ²µ¨¶·¤§­¤¦¨±··²¶°¤¯¯¦²°° µ¨¦¬¤¯ ©¤µ°¬±ª¶¼¶·¨°¶ wx vs ts
中等规模的农场附近的森林
ƒ²µ¨¶·¤§­¤¦¨±··² °¨ §¬∏°¶¦¤¯¨©¤µ°¬±ª¶¼¶·¨°¶ us ts s
大规模的农场附近的森林
ƒ²µ¨¶·¤§­¤¦¨±··² ¤¯µª¨2¶¦¤¯¨©¤µ°¬±ª¶¼¶·¨°¶ ts s s
如果项目发生碳逆转 o其产生的
核证减排量k¦¨µ·¬©¬¨§ °¨¬¶¶¬²± µ¨§∏¦·¬²±
简称 ≤∞•¶l将会减少 o导致 ≤⁄ 林业
碳汇项目参与方在进行 ≤∞•¶交易时
得不到预期的收益 ∀ ≤⁄ 造林再造
林项目的投资者k即 ≤∞•¶的购买者l
如果选择购买 / 临时核证减排量0
k·¨°³²µ¤µ¼ ¦¨µ·¬©¬¨§ °¨¬¶¶¬²±µ¨§∏¦·¬²±简
称 ·≤∞•¶l k即 ≤⁄ 执行理事会为
≤⁄ 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签发的 !
在签发日期所在承诺期的下一个承诺
期末失效的 ≤∞•¶l o那么当项目区的
森林发生碳逆转时 o对目前已经签发的·≤∞•¶没有影响 o但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签发的·≤∞•¶数量k累计量减
少了l o那时买方可以购买其他项目产生的·≤∞•¶o投资者将不用承担碳逆转的风险 ~如果选择购买/长期核
证减排量0 k¯ ²±ª2·¨µ° ¦¨µ·¬©¬¨§ °¨¬¶¶¬²±µ¨§∏¦·¬²±简称 ≤¯∞•¶l k即执行理事会为 ≤⁄ 造林或再造林项目活动签
发的 ≤∞•¶o该 ≤∞•¶在项目的碳信用计入期末失效l o那么当发生碳逆转时 o投资者必须用持久 ≤∞•¶k能源项
目产生的 ≤∞•¶l来替换它 o这时持久 ≤∞•¶的价格可能会很高 ∀
wut 林 业 科 学 wv卷
就项目所有者k卖方l而言 o从承担碳逆转风险的角度出发 o如果选择出售·≤∞•¶o那么当发生碳逆转时 o
即使已出售的·≤∞•¶已被替换 o被签发的·≤∞•¶的数量将会随着碳储存的累计数量的减少而减少 o卖方重新
出售累计碳贮量的机会也将减少 o这也意味着交易成本增加了k因为该项目只使用了 t个承诺期l o因此所有
碳逆转的风险将有卖方单独承担 ~如果选择出售 ≤¯∞•¶o当发生碳逆转时 o卖方同样也要承担碳逆转所带来
的风险 o因为卖方需按照所签订的合约向买方进行赔偿 ∀因此 o碳逆转会给 ≤⁄ 造林再造林项目带来交易
风险 ∀
v 应对 ≤⁄ 林业项目非持久性风险的管理策略
通过对 ≤⁄ 林业项目发生碳逆转造成的自然和经济风险分析 o本文提出了应对这些风险的一些建议 ∀
311 减少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下列步骤对人为或自然所带来的碳逆转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
tl 确定风险类型 }确定项目可能受到的潜在的风险类型 o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 ~
ul 确定减少风险的措施或管理策略 }通过对风险源和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分析 o制定出能将风险降到
最低的管理策略 o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
vl 方案的实施 }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实施 o在实施的过程中 o对风险源所发生的变化进行监测 ~
wl 在必要的情况下 o改变项目的活动方式 }如果通过实施方案仍不能避免风险的产生 o有必要对项目的
活动方式进行修改 ∀
在缓解和管理风险的过程中 o评估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在碳逆转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项目
设计阶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o可以使项目发生碳逆转的潜在风险降到最小 ∀项目面临的人为
或自然风险会随着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和造林树种有所不同 o即使项目活动内容相似 o受威胁的程度也可能
是不同的 o所以不可能制定出统一的详细的风险管理策略来应对所有同类项目 o只能针对具体的风险类型拟
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框架性的建议 ∀
v1t1t 避免火灾风险 tl 通过调查地方发生火灾的历史 o对火灾进行估计 ~ul 确定可能的火源 ~vl 收集
盛行风的资料 ~wl对造林地进行布局和管理 o建立可行 !有效的防火方法 ∀
v1t1u 减少病虫害风险 森林对病虫害的易感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 ∀一般来说 o老龄林更容易受到
危害 o但也有的病虫害只会危害幼龄林 ∀这就意味着 o在某种情况下采伐管理k可能是造林 !再造林项目的某
种形式l可能会降低其他潜在的风险 o但也可能会增加感染某些病虫害的可能性 ∀
tl增加造林树种的物种多样性 }由于纯林比混交林更容易感染病虫害k°«¬¯¯¬³¶ ετ αλqousstl o应尽量减少
营建纯林 ~ul确保造林用的种子是健康的 o适地适树 ~vl确保项目的地点保持不变 ~wl控制病虫害 }一旦发
生病虫害 o利用各种方法k如生物 !物理和化学方法l进行防治 ∀
v1t1v 避免毁林风险 在设计项目和制定避免毁林风险措施时 o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 !经济和文化等背景
因素给毁林所带来的压力以及项目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当地人口状况 o使应对风险的管理策略与当地的可持
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o确保从项目中获得的效益成为他们维持项目的动机k如实施项目可以使当地人员增加收
入 !可提供食物以及减少水土流失等l ∀对于水土流失所造成的毁林 o可以采取自然缓冲带的方式k如在造林
地的边缘种 u排速生树种l来缓解 ∀
312 减少碳逆转带来的经济风险
碳逆转带来的经济风险主要是指人为或者自然因素引起的碳逆转使林业碳汇项目的参与者不能获得预
期的 ≤∞•¶数量 o从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项目参与方可以通过以下 u种方法来减少碳逆转所产生的经济
风险 }
tl对项目潜在的风险进行保险 对项目进行保险虽然不能改变项目碳逆转潜在的风险 o但它可以使投
资者在发生意外碳逆转时 o免受由于未能履行承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可以使项目投资者在发生意外灾害
时得到赔偿 o投资者可以用这种赔偿从其他地方购买持久核证减排额k≤∞•¶l来履约 ∀在有的地区k如澳大
利亚l这种对由某些风险所导致的森林碳逆转进行保险的方式是完全可行的 ∀
ul使 ≤⁄ 林业项目活动的方式多样化 使 ≤⁄ 林业项目活动方式多样化有助于减少项目发生碳逆转
所造成的经济和环境负面影响 ∀多样化可以通过把 ≤⁄ 林业项目的资金投放到不同的地方 o分散灾害对单
xut 第 {期 武曙红等 }≤⁄ 林业碳汇项目的非持久性风险分析
一项目的经济影响以及采用不同的造林方式k不同的造林树种和模式l来实现 ∀
313 减少碳逆转带来的环境风险
项目碳逆转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项目发生碳逆转 o可能会造成大气中 ≤’u 浓度增加 o生物
多样性减少的风险 ∀就产生碳逆转的自然风险和项目碳逆转所带来的交易风险而言 o应对策略和管理措施
可以由项目设计者和执行者来制定 o但就项目碳逆转产生的环境风险而言 o应对和管理风险的策略最好由国
际社会来制定 ∀虽然通过合理地选择位置和对可能导致碳逆转的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缓解碳逆转所带来
的环境风险 o但前者需要对风险潜在的位置 !影响范围 !原因和机理等内容做出详细的评估 o项目的成本可能
会较高 o后者如果在进行基线的制定时就对风险分析的过程进行考虑 o将会使本来就很复杂的林业项目的基
线确定过程变得更为复杂 ∀对 ≤⁄ 造林或再造林项目发生碳逆转所产生的环境风险 o˜‘ƒ≤≤≤kussvl第 t|Π
≤° q|号决定中已规定 o应该采用·≤∞•¶或 ≤¯∞•¶的方法来解决 ∀
目前 o广西环江县兴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国际复兴开发银行k生物碳基金的托管机构l合作开
发的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 !由国家林业局与意大利环境和国土资源部共同签署的中国东北部敖汉
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都采用 ≤¯∞•¶的方法来解决项目的非持久性问题 ∀国外由摩尔多瓦开发的/通
过造林或再造林来恢复退化的土地0的水土保持项目以及阿尔巴尼亚/通过种树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控
制放牧活动在退化的土地上造林或再造林0也采用 ≤¯∞•¶的方法来解决项目的非持久性问题 ∀
w 结语
随着5马拉喀什6的签订以及5京都议定书6的生效 o我国政府结合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
要 o开始积极支持和推进国内相关企业和单位开展 ≤⁄ 造林再造林项目 o有关 ≤⁄ 林业碳汇项目非持久性
问题的研究将成为 ≤⁄ 林业项目方法学的研究重点 ∀希望上述有关 ≤⁄ 林业项目非持久性风险分析和应
对风险管理策略的建议能对我国 ≤⁄ 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
参 考 文 献
高 岚 qussv¤q森林灾害经济与对策研究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x|
高 岚 qussv¥q森林灾害经济与对策研究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xx
ƒ„’ qt|||1≥·¤·∏¶¤±§³µ²ªµ¨¶¶¬±·«¨ ¬°³¯ °¨¨ ±·¤·¬²±²©±¤·¬²±¤¯ ©²µ¨¶·³µ²ªµ¤°°¨ ±·¨¶}’∏·¦²°¨ ²©¤¶∏µ√¨ ¼ ¥¼ ƒ„’ q°¤³¨µ°µ¨¶¨±·¨§¤·¤≥¬§¨ ¨¨·¬±ª²©Œƒƒ p
w1 •²°¨}ƒ„’ oyx p yy
°«¬¯¯¬³¶oŠ¤µ¨·« ∞ „ oŒµ°¤qusst1ƒ²µ¨¶·µ¼¬¶¶∏¨¶²∏·¶·¤±§¬±ª©µ²° ≤’° y1°µ¨√¨ ±·¬√¨  ¤¨¶∏µ¨¶otu }vt
≥Š≥ qusss¤q •m² ≤q±§²µ©²µ¨¶·¦¤µ¥²± ³µ²­¨¦·qŠ‹Š °µ²­¨¦·∂ µ¨¬©¬¦¤·¬²± ¤±§≤ µ¨·¬©¬¦¤·¬²±2∞¬¨ ¦∏·¬√¨≥∏°°¤µ¼q ’¬©²µ§}≥Š≥ ouw
≥Š≥ qusss¥qŽ¬¯²°¥¨µ²©²µ¨¶·¶ ¬¯°¬·¨§qŠ‹Š °µ²­¨¦·∂ µ¨¬©¬¦¤·¬²± ¤±§≤ µ¨·¬©¬¦¤·¬²±2∞¬¨ ¦∏·¬√¨≥∏°°¤µ¼q ’¬©²µ§}≥Š≥ ovt
≥Š≥ qusss¦q°µ²©¤©²µk°µ²ªµ¤°¤ƒ¤¦¨ §¨ ƒ²µ¨¶·¤¦¬q±l qŠ‹Š °µ²­¨¦·∂ µ¨¬©¬¦¤·¬²± ¤±§≤ µ¨·¬©¬¦¤·¬²±2∞¬¨¦∏·¬√¨≥∏°°¤µ¼q ’¬©²µ§}≥Š≥ ot|
׬³³¨µ• o ¦Š«¨¨ • o ∞¯ ¬¯¶qusst1„±¬±¬·¬¤¯ √¬¨º ²± °¨ ·«²§²¯²ª¬¨¶©²µ °¨¬¶¶¬²± ¥¤¶¨ ¬¯±¨ ¶q ’∞≤⁄ × ¦¨«±¬¦¤¯ °¤³¨µov }vu
˜‘ƒ≤≤≤ qusst1 ²§¤¯¬·¬¨¶¤±§³µ²¦¨§∏µ¨¶©²µ·«¨ ¦¯ ¤¨± §¨ √¨ ²¯³°¨ ±·°¨ ¦«¤±¬¶° o¤¶§¨©¬±¨ §¬± „µ·¬¦¯¨²©·«¨ Ž¼²·²°µ²·²¦²¯ ≈∞…Π’  q≈ussu p st p ut  q«·³}ΠΠ
∏±©¦¦¦q¬±·Πµ¨¶²∏µ¦¨Π§²¦¶Π¦²³|Πsy¤su1³§©
˜‘ƒ≤≤≤ qussv1 ²§¤¯¬·¬¨¶¤±§³µ²¦¨§∏µ¨¶©²µ¤©©²µ¨¶·¤·¬²± ¤±§µ¨©²µ¨¶·¤·¬²± ³µ²­¨¦·¤¦·¬√¬·¬¨¶∏±§¨µ·«¨ ¦¯ ¤¨± §¨ √¨ ²¯³°¨ ±·° ¦¨«¤±¬¶° ¬± ·«¨ ©¬µ¶·¦²°°¬·°¨ ±·
³¨µ¬²§²©·«¨ Ž¼²·² °µ²·²¦²¯ ≈∞…Π’  q≈ussw p sv p sv  q«·³}ΠΠ∏±©¦¦¦q¬±·Πµ¨¶²∏µ¦¨Π§²¦¶Π¦²³|Πsy¤su1³§©
k责任编辑 于静娴l
yut 林 业 科 学 w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