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ww卷 第 tu期
u s s {年 tu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ww o²1tu
⁄¨ ¦qou s s {
转
·基因健杨 p |w对膜肩网蝽和 u种潜叶蛾的抗性 3
魏建荣t 李淑梅u 陈丛梅v 魏 红v 苏衍修v 杨忠岐t 李广武t 韩一凡u
kt1 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 tsss|t ~
u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tsss|t ~v1 河南省濮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濮阳 wxzsssl
关键词 } 转
·基因健杨 ~抗虫性 ~膜肩网蝽 ~杨白潜叶蛾 ~柳细蛾
中图分类号 }≥zyv qv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tu p styv p sx
收稿日期 }uss{ p sv p ux ∀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八五0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
3 杨忠岐为通讯作者 ~姚艳霞博士帮助鉴定天敌学名 o在此表示感谢 ∀
Ρεσιστανχε οφ Ρ − 94 Βτ2τρανσγενιχ Ποπλαρ το Ηεγεσιδεµυσ ηαβρυσ
(Ηετεροπτερα : Τινγιδαε) ανδ Τωο Λεαφ2 µινερ Σπεχιεσ
• ¬¨¬¤±µ²±ªt ¬≥«∏°¨ ¬u ≤«¨ ± ≤«²±ª°¨ ¬v • ¬¨²±ªv ≥∏≠¤±¬¬∏v ≠¤±ª«²±ª´¬t ¬∏¤±ªº∏t ¤± ≠¬©¤±u
kt1 ΚεψΛαβορατορψοφ Φορεστ Προτεχτιον οφ Στατε Φορεστρψ Αδµινιστρατιον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 ΕχολογψoΕνϖιρονµεντ ανδ Προτεχτιον o 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 ~
u1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ρψo 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 ~ v1 Πυψανγ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ρψοφ Ηεναν Προϖινχε Πυψανγ wxzsssl
Αβστραχτ } ׫¨µ¨ ¤µ¨ °¤±¼µ¨³²µ·¶¤¥²∏·µ¨¶¬¶·¤±¦¨ ²©·µ¤±¶ª¨±¬¦
·³²³¯¤µ¶·²¯¨ ³¬§²³·¨µ¤± §¨©²¯¬¤·²µ¶q • «¨·«¨µ·«¨ ³²³¯¤µ¶¦¤±
µ¨¶¬¶·«¤∏¶·¨¯ ¤¯·¨ °²∏·«³¤µ·³¨¶·¶¤±§¯¨ ¤©2°¬±¨ µ¶µ¨°¤¬±¶∏±¦¯¨ ¤µq׫¬¶¶·∏§¼¦«²¶¨ ·µ¤±¶ª¨±¬¦
·³²³¯¤µo Ποπυλυσευραµεριχανα
¦√ q²¥∏¶·¤. k2|wl o¤¶·«¨ °¤·¨µ¬¤¯ ·²¬±√¨ ¶·¬ª¤·¨¬·¶µ¨¶¬¶·¤±¦¨ ·²¤«¤∏¶·¨¯ ¤¯·¨ °²∏·«³¤µ·³¨¶·o Ηεγεσιδεµυσηαβρυσo¤±§·º²
¯¨ ¤©2°¬±¨ µ¶³¨¦¬¨¶o Λευχοπτερα συσινελλα k¨³¬§²³·¨µ¤}¼²±¨·¬¬§¤¨ l ¤±§ Λιτηοχολλετισπασλορελλα k¨³¬§²³·¨µ¤}µ¤¦¬¯¯¤µ¬¬§¤¨ l¬±
¥²·«©¬¨ §¯¤±§ ¤¯¥²µ¤·²µ¼q ¶¨∏¯·¶¶«²º¨ §·«¤·2|w ³²³¯¤µ«¤§¶·µ²±ªµ¨¶¬¶·¤±¦¨ ·² Ηq ηαβρυ󬱩¬¨ §¯¶q±∏µ¼ µ¤·¨¶²© 2|w
¯¨ ¤√¨ ¶º¨ µ¨ µ¨¶³¨¦·¬√¨ ¼¯ ²±¯¼ t qs{ h ¬± ³∏µ¨ ¶·¤±§¶¤±§t qt h ¬± °¬¬¨ §¶·¤±§¶µ¨¶³¨¦·¬√¨ ¼¯ oº«¬¯¨ ¬±∏µ¼µ¤·¨ ²©tsz ³²³¯¤µk¤
±²±2·µ¤±¶ª¨±¬¦√¤µ¬¨·¼l º¤¶ty qv h ¬±·«¨ °¬¬¨ §¶·¤±§¶q • «¨ ± Ηq ηαβρυσ º¤¶©¨§º¬·«2|w ¯¨ ¤√¨ ¶¬± ¤¯¥²µ¤·²µ¼o·«¨ ¬¯√¤¥¬¯¬·¼
²©±¼°³«¤¨ º¤¶t|1| h ¤©·¨µz §¤¼¶²©©¨ §¨¬±ªq²º¨ √¨ µo·«¨ ¬¯√¤¥¬¯¬·¼ ²©±¼°³«¤¨ µ¨¤¦«¨§·²xy1{ h ¤©·¨µz §¤¼¶²©©¨ §¨¬±ª
º¬·«¯¨ ¤√¨ ¶²© tsz ³²³¯¤µ¶q • «¨ ± Ηq ηαβρυσ º¤¶©¨§ º¬·« 2|w ¤±§tsz ³²³¯¤µ¯¨ ¤√¨ ¶·²ª¨·«¨µo·«¨ ¬±¶¨¦·¶¶¬ª±¬©¬¦¤±·¯¼
³µ¨©¨µµ¨§tsz ³²³¯¤µ¯ ¤¨√¨ ¶·² 2|w ³²³¯¤µ²±¨ ¶q
¨ ¶¬§¨¶ Ηq ηαβρυσo 2|w ³²³¯¤µ¤¯¶²¶«²º¨ §¶·µ²±ªµ¨¶¬¶·¤±¦¨ ·²·º²¯¨ ¤©2
°¬±¨ µ¶¶³¨¦¬¨¶q׫¨µ¨©²µ¨ o 2|w ³²³¯¤µ±²·²±¯¼ «¤¶¶·µ²±ªµ¨¶¬¶·¤±¦¨ ·²¯¨ ³¬§²³·¨µ¤± ³¨¶·o¥∏·¤¯¶² «¤¶¶¬°¬¯¤µµ¨¶¬¶·¤±¦¨ ·²
«¤∏¶·¨¯ ¤¯·¨ °²∏·«³¤µ·³¨¶·¶¤±§¯¨ ¤©2°¬±¨ µ¶q
Κεψ ωορδσ}
·2·µ¤±¶ª¨±¬¦2|w ³²³¯¤µ~¬±¶¨¦·µ¨¶¬¶·¤±¦¨ ~ Ηεγεσιδεµυσ ηαβρυσ~ Λευχοπτερα συσινελλα~ Λιτηοχολλετισ πασλορελλα
杨树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 o不仅速生丰产 o而且树冠高大 o是优良的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树
种 ∀近些年出于造纸业的需求 o杨树在湖南 !湖北等地也有大规模的种植 ∀不过由于食叶和蛀干害虫的严重
危害 o杨树的大规模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t||u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研究所合作 o从德国引进健杨k Ποπυλυσ ευραµεριχανα ¦√ q− ²¥∏¶·¤. l组培苗为外植体 o将 vx≥ p 8 p
·p ≥嵌
合基因的双载体以农杆菌为介质导入健杨中 o获得一批转化材料 o通过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学测定结果综合筛
选出一批抗虫转化苗木 o为防治多种杨树食叶性害虫开辟了新的途径k田颖川等 ot||v ~陈颖等 ot||y ~李淑
梅等 ouss{l ∀t||z年 !t|||年 u次通过农业部的安全审查 o批准在新疆 !北京 !山东 !吉林 !江苏 !河南和陕西
y省市进行中试和环境释放 ∀ussu年进一步经过专家审查 o同意进行商品化生产 ∀中试结果表明 o转
·基
因抗虫杨的抗虫性状稳定 o对春尺蠖k Αποχηειµα χινεραριυσl !舞毒蛾k Λψµαντρια δισπαρl !杨扇舟蛾k Χλοστερα
αναχηορεταl等鳞翅目害虫的抗性效果明显 o能有效地控制这些害虫的危害 o并且对土壤微生物和害虫天敌无
不良影响k胡建军等 ot||| ~ussw ~卞大明等 ot||| ~张真等 ousswl o且在 z年生的无性系中稳定存在k王军辉
等 ousswl ∀
近年来 o在山东 !江苏 !河南等地发现半翅目的膜肩网蝽k Ηεγεσιδεµυσ ηαβρυσl有危害加重的趋势 o该虫在
北京 !河北 !江西 !湖北 !四川 !甘肃 !陕西和山西也有分布 o刺吸杨树叶片的叶汁 o致使叶片变黑 !卷曲 !脱落 o
严重影响林木生长k赵俊芳 oussy ~魏红等 ousszl ∀为此 o研究抗虫杨对刺吸式的非靶标害虫的抗性具有新的
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 o笔者在河南濮阳选择田间试验林 o对转
·基因健杨 |wk简称 p |w杨l抗膜肩网蝽的
情况进行了调查 o同时对试验林中的杨白潜叶蛾k Λευχοπτερα συσινελλαl和柳细蛾k Λιτηοχολλετισ πασλορελλαlk肖刚
柔 ot||ul进行了调查 ∀现将 p |w杨对上述 v种害虫的抗虫性评价报道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t1t 试验林地概况 在河南省濮阳市林科所于 ussu年营造的杨树包括健杨 |w品种的比较林中 o选择 u块
试验林地为样地 ∀一块样地为 p |w杨和 tsz杨k Πq≅ ευαµεριχανα ¦√ q−zyΠzy. l混合栽植 o株距 v ° ≅ w ° o
面积 t «°u oy年生 o平均树高为 tx ° o郁闭度 s1{ ~另一块试验样地为 p |w杨纯林 o面积 s1w «°u oy年生 o树
高 tx ° o郁闭度 s1{ ∀对供试的 p |w杨做南方杂交印迹测定 o结果显示呈阳性 o表明含有所转入的
·基因 ∀
t1u 膜肩网蝽和杨潜叶蛾对 p |w杨和 tsz杨危害的调查 在 u块样地中 o采用对角线 x点取样法 o各标
记 x株 p |w杨和 tsz杨为样树 o分别代表混交林抗虫杨和非抗虫杨 o全年系统调查膜肩网蝽和杨潜叶蛾
k杨白潜叶蛾和柳细蛾数量分别占 |t h和 | h l危害的情况 ∀每 ts §调查 t次 o每次调查时 o在每个样树东 !
南 !西 !北 w个方向各随机截取 t1s °长的一段枝条 o仔细清点叶片总数 o分别统计受膜肩网蝽危害过的具有
刺吸孔的叶片受害率k由于此虫受惊扰后 o具有假死或逃逸习性 o虫口数难以作为调查依据l与潜叶蛾造成的
叶片受害率 ∀
t1v 膜肩网蝽对 p |w杨和 tsz杨的选择试验 采用 ty ¦° ≅ uv ¦°的聚乙烯k°∞l密封袋 o并以昆虫针扎若
干通气小孔 o分 u个处理分别在袋里放入从试验地采回并作清洁处理的 p |w杨和 tsz杨新鲜叶片 o再接入
采自野外的虫龄大小一致 !虫体活跃的膜肩网蝽成虫 ∀每处理各设 v个重复 o然后将饲养袋置于实验室的通
风阴凉处 o定期统计成虫的存活率 ∀
另外 o取 y ¦° ≅ tt1x ¦° ≅ tz1x ¦°的透明聚丙烯特制养虫盒 o将清洁处理过的 p |w杨和 tsz杨的 u种
新鲜叶片等量混合后放入养虫盒内 o接入试虫 ∀养虫盒置于实验室内通风良好的阴凉处饲养 o定时检查叶片
的受害程度 o分级统计 u种树叶的受害情况 ∀受害等级的标准为 } ´级 o轻微受害 o受害的每个叶片有 s ∗ x
个被害的刺孔 ~ µ级 o轻度受害 o受害的每个叶片有 y ∗ us个刺孔 ~ ¶级 o较重受害 o受害的每个叶片有 ut ∗
ws个刺孔 ~ ·级 o严重受害 o受害的每个叶片有 wt个以上刺孔 ∀
t1w 数据分析 对于树冠不同方向受害程度的比较 o先对受害率的数据k百分比l进行 ¤µ¦¶¬±¨ 转换 o然后利
用 ×∏®¨ ¼法进行多重比较k±¨ • ¤¼ ∂ o≥°≥≥软件l ∀对于不同林分或品种间受害率的比较 o方法同上 ∀
对于 t1v中单独饲养时网蝽存活率数据的比较 o则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数据转换后 o利用配对样本 Τ检验进行
比较 ∀对于以 u种树叶混合饲养膜肩网蝽的试验 o分不同的受害级别对抗虫树种和对照树种上树叶上的刺
孔数进行独立样本 ¤±±p • «¬·±¨ ¼ × ¶¨·检验k非参数检验l ∀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 o发现膜肩网蝽在河南 t ¤发生 w代 o世代交叉重叠 o若虫成虫同时存在 ∀现将膜肩网蝽及 u种
潜叶蛾对 p |w杨与 tsz杨的危害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
u1t 膜肩网蝽在树冠不同方向上的危害差异 利用多重比较法对树冠上东 !南 !西 !北 w个不同方向的受害
率值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o在混交林中的 p |w杨在不同方向间的差异不明显k图 tl o原因可能是因为受害
率均较低 o表现不出差异显著性 ∀在 p |w杨纯林中 ow个方向上树叶的受害率也没有显著的差别k图 tl o原
因应与上相同 ∀在混交林中 otsz杨树冠在 w个方向的受害率有差异k⁄© v o Φ v1{{| o Π s1suul o但主要
在东方向和南方向上的受害率差异显著k⁄© t o Φ x1|yy o Π s1styl o在其他方向上的差异不明显k图 tl ∀
在南方向的受害率较高 o可能与膜肩网蝽喜欢群集向阳有关 ∀
u1u 膜肩网蝽对不同林分中 p |w杨与 tsz杨危害的差异性 在野外 o膜肩网蝽对 p |w杨纯林的危害率
只有 t1s{ h ∀在 tsz杨与 p |w杨的混交林中 o膜肩网蝽对 p |w杨的危害率也只有 t1t h o但对 tsz杨的
危害率却达 ty1v h ∀无论是纯林还是混交林中的 p |w杨与混交林中的 tsz杨比较 o均达显著差异水平k纯
林 }⁄© t o Φ yw1|| o Π s ~混交林 }⁄© t o Φ yv1yuu o Π slk图 ul o即 p |w杨对膜肩网蝽具有抗性 ∀
u1v 杨潜叶蛾在不同林分中对 p |w杨与 tsz杨的危害 研究结果表明 o杨潜叶蛾对纯林和混交林中 p
wyt 林 业 科 学 ww卷
图 t 膜肩网蝽对不同林分不同方向杨树叶片为害的比较
ƒ¬ªqt ≤²°³¤µ¬¶¬²± ²©¬±∏µ¼µ¤·¨¶²©³²³¯¤µ¶¯¨ ¤√¨ ¶¦¤∏¶¨§¥¼ Η q ηαβρυσ ²± §¬©©¨µ¨±·
§¬µ¨¦·¬²±¶¬± §¬©©¨µ¨±·³²³¯¤µ¶·¤±§¶
被害率为均值 ? 标准误 ~柱顶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oΠ s1swx s1sx
±∏µ¼µ¤·¨¶¤µ¨ ¤√¨ µ¤ª¨ ? ≥∞~§¬©©¨µ¨±·¯ ·¨¨µ¶²± ¦²¯∏°±¶°¨ ¤±
¶¬ª±¬©¬¦¤±·¯¼ §¬©©¨µ¨±·¤·Π s1sx q
|w杨叶片的危害率远低于
混交林中的 tsz 杨 ou 种林
分中 p |w 杨的受害率与
混交林中的 tsz杨分别相比
差异均显著 k⁄© t o Φ
vw1w|v o Π s ~⁄© t o Φ
tz1{wt o Π s1ssvlk图 ul ∀
说明 p |w 杨对杨潜叶蛾
也有一定的抗性 ∀
u1w 膜肩网蝽对 p |w杨
和 tsz杨的选择性及存活率
结果显示 o单独利用 tsz
杨饲养的膜肩网蝽的存活
率为 xy1{ h o而利用 p |w
杨饲养的膜肩网蝽的存活
率只有 t|1| h ou者差异显
著k⁄© w o τ v1|zw o Π
s1styl ∀
在 u 种叶片共存时 o
p |w 杨受到轻微危害的叶
图 u 膜肩网蝽和 u种潜叶蛾在纯林 !
混交林中对 u种杨树的为害差异
ƒ¬ªqu ±∏µ¼µ¤·¨¶¦¤∏¶¨§¥¼ Η q ηαβρυ󤱧·º²¯¨ ¤©2°¬±¨ µ
¶³¨¦¬¨¶²±·º²§¬©©¨µ¨±·³²³¯¤µ¥µ¨ §¨√¤µ¬¨·¬¨¶¬± ³∏µ¨ ¤±§ °¬¬¨ §¶·¤±§¶
柱顶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oΠ s1st
p |w }³∏µ¨ p |w ³²³¯¤µ¶·¤±§¶~ p |w } p |w ³²³¯¤µ·µ¨ ¶¨¬± °¬¬¨ §¶·¤±§¶~
tsz }tsz ³²³¯¤µ·µ¨ ¶¨¬± °¬¬¨ §¶·¤±§¶~⁄¬©©¨µ¨±·¯ ·¨¨µ¶²± ¦²¯∏°±¶
° ¤¨± ¶¬ª±¬©¬¦¤±·¯¼ §¬©©¨µ¨±·¤·Π s1st o°¤¬µ¨§2¶¤°³¯¨ Τ × ¶¨·
片明显比 tsz杨多k图 vl ou者差异显著k Υ s o Ω
y o Π s1svz s1sxl ~而 p |w杨受到严重危害
的叶片却远远少于 tsz杨的叶片k Υ s o Ω y o Π
s1svw s1sxl ∀如图 v所示 o随着受害级别的加
深 otsz杨受害的叶片越来越多 ! p |w杨受害的叶
片则趋于下降 ∀观察中还发现膜肩网蝽均产卵于
tsz杨叶片上 o而未在 p |w杨叶片上产卵 ∀tsz
杨和 p |w杨共存时受害的图片比较见图 w otsz
杨叶片上的刺吸孔数远远多于 p |w杨叶片上的
刺孔数 ∀
3 讨论
转基因杨树一般是转
·基因杨 o由于其所表
达的
·毒素能够杀死植食性昆虫 o所以近年来成
为杨树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转基因杨对于
咀嚼式口器类的鳞翅目及鞘翅目植食性害虫的抗
性已有较多的研究k郭同斌等 oussw ~张冰玉等 o
ussx ~ussyl o但对于非靶标的刺吸式害虫的抗性研
究非常少 ∀本项研究表明 o转基因健杨 |w对膜肩网蝽这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也有较好的抗性 ∀潜叶蛾是潜
藏在叶肉中危害的昆虫 o p |w抗虫杨对这类害虫也有较显著的抗性 ∀因此推断 o在刺吸式害虫和潜叶性害
虫的发生区 o适宜营造转
·基因的 p |w杨纯林或混交林来抑制这类害虫的大发生 ∀
室内饲养试验的结果表明喂食 p |w杨叶片的膜肩网蝽 z §后的存活率只有 t|1| h o而喂食作为对照
的 tsz杨叶片的个体基本正常 o存活率达 xy1{ h o这个结果基本与野外调查相吻合 ∀另外 o笔者观察到饲喂
p |w杨的膜肩网蝽取食频次低 o爬行时间多于取食时间 o当寻找不到喜食的叶片时宁可饿死也不取食 ∀但
将膜肩网蝽投入到它们喜欢取食的 tsz杨叶片上时 o它们很快爬到叶背适宜的部位定居下来 o而且多数喜欢
xyt 第 tu期 魏建荣等 }转
·基因健杨 p |w对膜肩网蝽和 u种潜叶蛾的抗性
图 v p |w杨与 tsz杨共存时受膜肩网蝽的
选择性为害比较
ƒ¬ªqv ∏°¥¨µ²©¤·¤¦®¨ §¯¨ ¤√ ¶¨²© p |w ¤±§tsz ³²³¯¤µ
¥¼ Η q ηαβρυσ µ¨¶³¨¦·¬√¨ ¼¯ º«¨ ± ¶∏³³¯¬¨§¯¨ ¤√¨ ¶
²©¥²·«¥µ¨ §¨√¤µ¬¨·¬¨¶·²ª¨·«¨µq
´ ) · }轻微 !轻度 !较重 !严重 ~s ∗ x oy ∗ us out ∗ ws o
wt ³¬¨µ¦¬±ª«²¯¨²± √¨ µ¨¼ ¯¨ ¤©µ¨¶³¨¦·¬√¨ ¼¯ o ° ¤¨± ? ≥∞
群集昼夜取食 o取食过程中一般也不转移 o其行为活动表
现如常 ∀当用 u种叶片共同饲喂膜肩网蝽时 o发现大部
分个体取食 tsz杨叶片 o只有个别个体取食 p |w杨 o但
也会很快停食而转移到 tsz杨叶片上 ∀试验中还发现 o膜
肩网蝽在 tsz杨叶片上有产卵现象 o而在 p |w杨叶片上
不产卵 o这充分说明 p |w杨对膜肩网蝽有抗虫作用和
拒食行为 o主要原因可能与 p |w杨叶液中含有转
·基
因的毒蛋白素有关 ∀
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o一
些研究者认为转基因植物对害虫的天敌影响不大
kº¤«¯ ±¨ ετ αλqousss ~李春宏等 oussw ~徐遥等 oussw ~
高素红等 oussyl o但也有关于对天敌有不良影响的报道
k郭建英等 ousszl o或在害虫不同的虫态 !对于不同的天
敌种类有不同的影响结果k÷¬¤² ετ αλqoussx ~孙长贵等 o
ussvl ∀
为了初步观察 p |w杨对天敌的影响 o笔者于 ussz
年 x月 t|日在 p |w杨纯林及 u种杨树的混交林中 o随
机选择 ts株杨树进行了天敌调查 o结果均发现有多种害
虫天敌 o如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k Ηαρµονια αξψριδισl !龟纹
瓢虫k Προπψλαεαϕαπονιχαl !中华草蛉k Χηρψσοπα σινιχαl !猎蝽
k Εχτρψχηοτεσ¶³ql !食蚜蝇 !蚂蚁 !蜘蛛等 o寄生性天敌茧蜂
kΑπαντελεσ ¶³ql !姬蜂k Χοχχψγοµιµυσ ¶³ql !寄蝇k Εξοριστα
¶³ql等 ∀并随机从混交林地中采集杨潜蛾有虫叶片 ws
图 w 2|w杨和 tsz杨共存时受膜肩网蝽危害比较
ƒ¬ªqw ≤²°³¤µ¬¶¬²± ²©¯¨ ¤√¨ ¶¥¨·º¨¨ ± 2|w ³²³¯¤µ¤±§tsz ³²³¯¤µ
§¤°¤ª¨§¥¼ Η q ηαβρυσ º«¨ ± °¬¬¨ §·º²®¬±§¶²©¯¨ ¤√¨ ¶·²ª¨·«¨µ
枚 o带回室内饲养 o羽化出黄色格
姬小蜂k Πνιγαλιο φαλϖιπεσ l和金纹细
蛾跳小蜂k Ηολχοτηαραξ τεφταχειπεσl u
种天敌 ou 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为
uz1x h ∀这些结果初步说明转
·
基因 p |w杨对害虫天敌的影响
不大 ∀不过 o由于调查的时间不够
长及调查的方法等问题 o还很难说
转基因抗虫杨是否对天敌有长期
的影响k√¨ ¬ ετ αλqoussxl ∀目前
大面积推广 p |w杨的工作处于
初期阶段 o今后还应对 p |w杨与
各种害虫的发生关系进行监测 o并
持续对该抗虫杨的抗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 ∀
参 考 文 献
卞大明 o魏宪举 o温宇光 o等 qt|||1
·毒蛋白转基因欧洲黑杨抗食叶害虫毒力测试 q吉林林业科技 okxl }tx p yu q
陈 颖 o李 强 o李 玲 o等 qt||y1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 • ¶¨·¨µ±印迹法分析 q林业科学 ovukvl }uzw p uzy q
高素红 o高宝嘉 o刘军侠 o等 qussy1 转基因 zwt杨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动态变化 q生态学报 ouyktsl }vw|t p vw|{ q
郭建英 o周洪旭 o万方浩 o等 qussz1 转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q华北农学报 ouukyl }t{v p t{| q
郭同斌 o嵇保中 o诸葛强 o等 qussw1 转
·基因杨树kp {stsyl对杨小舟蛾抗虫性研究 q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ou{kyl }x p | q
胡建军 o刘庆一 o王克胜 o等 qt|||1 欧洲黑杨转
·毒蛋白基因植株大田抗虫性测定 q林业科学研究 otukul }usu p usx q
yyt 林 业 科 学 ww卷
胡建军 o张蕴哲 o卢孟柱 o等 qussw1 欧洲黑杨转基因稳定性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q林业科学 owskxl }tsx p ts| q
李春宏 o吉荣龙 o崔必波 o等 qussw1 ts|
对棉田非靶标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q中国棉花 ovtkvl }uz q
李淑梅 o张春玲 o胡建军 o等 quss{1 转基因抗虫杨树新品种−健杨 |w. q林业科学 owwkzl }twt q
孙长贵 o张青文 o徐 静 o等 qussv1 转
·基因棉和转
·n ≤³×双价基因棉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q昆虫学报 owykyl }zsx
p ztu q
田颖川 o李太元 o莽克强 o等 qt||v1 抗虫转基因欧洲黑杨的培育 q生物工程学报 o|kwl }u|t p u|z q
王军辉 o张建国 o胡建军 o等 qussw1 转基因欧洲黑杨中
·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 q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ouwktl }w| p xu q
魏 红 o陈丛艳 o苏衍修 o等 qussz1 转基因 p |w抗膜肩网蝽的研究 q林业实用技术 okttl }uz p u{ q
肖刚柔 qt||u1 中国森林昆虫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vuv p vuw oy|z p y|{ ozsw q
徐 遥 o吴孔明 o李号宾 o等 qussw1 转基因抗虫棉对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的影响 q新疆农业科学 owtkxl }vwx p vwz q
张冰玉 o苏晓华 o李义良 o等 qussx1 转双价抗蛀干害虫基因杨树的获得及其抗虫性鉴定 q林业科学研究 ot{kvl }vyw p vy{ q
张冰玉 o苏晓华 o李义良 o等 qussy1 转抗鞘翅目害虫基因银腺杨的获得及其抗虫性的初步研究 q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kul }tsu p tsx q
张 真 o王军辉 o张建国 o等 qussw1
·转基因杨树对杨树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q林业科学 owskul }{w p {| q
赵俊芳 qussy1 膜肩网蝽在豫北杨树上的危害及防治 q林业实用技术 okvl }uy p uz q
√¨ ¬ oµ³¤¬¤≥ qussx1 ׫¨ ¬°³¤¦·²©·µ¤±¶ª¨ ±¬¦³¯¤±·¶²± ±¤·∏µ¤¯ ±¨¨ °¬¨¶}¤¦µ¬·¬¦¤¯ µ¨√¬¨º ²© ¤¯¥²µ¤·²µ¼¶·∏§¬¨¶q∞±·²°²¯²ª¬¤∞¬³¨µ¬°¨ ±·¤¯¬¶ ·¨³³¯¬¦¤·¤o
ttw }t p tw q
÷¬¤² ÷ o≤«¤±ª ≥ o ±¬¤± • qussx1 ∞©©¨¦·¶²©·µ¤±¶ª¨ ±¬¦≤µ¼t n ≤³×¦²·²± ¤±§≤µ¼t¦·²¬¬± ²±·«¨ ³¤µ¤¶¬·²¬§o Χαµποκετισ χηλοριδεαε k¼° ±¨²³·¨µ¤}
¦«±¨ ∏°²±¬§¤¨ l q±¶¨¦·≥¦¬¨±¦¨ otukul }tst p tsz q
º¤«¯ ±¨ ≤ o ¨±·º¬ª • o
¬ª¯ µ¨ ƒ o ετ αλq usss1 ×µ¬·µ²³«¬¦¬±·¨µ¤¦·¬²±¶²©·µ¤±¶ª¨ ±¬¦ Βαχιλλυσ τηυρινγιενσισ ≤²µ±o Αναπηοτηριπσ οβσχυρυσ k׫¼¶¤±²³·¨µ¤}
׫µ¬³¬§¤¨ l o¤±§·«¨ ³µ¨§¤·²µ Οριυσ µαϕυσχυλυσ k ·¨¨µ²³·¨µ¤}±·«²¦²µ¬§¤¨ l q
¬²¯²ª¬¦¤¯ ≤²±·µ²¯ ou|kwl }{wy p {xs q
k责任编辑 朱乾坤l
zyt 第 tu期 魏建荣等 }转
·基因健杨 p |w对膜肩网蝽和 u种潜叶蛾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