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甜杨的两个类型对白杨叶甲的抗性不同



全 文 :2 0( ) 5 年
第 4 期
内 蒙 古 林 业 科 技
z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F o r e
s t r y s e l e n e e 吕 飞’ e e l l :旧 lo g y
2 0 0 5
N o
.
4
文章编号 : 10 0 7 一 4 0 6 6 ( 2 0 0亏) 0 4一 2 1一 0 2
甜杨的两个类型对白杨叶甲的抗性不同
张雪松 ` ,姜兴林 ’ , 潘本立 2
(1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 司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 , 黑龙江 加格达奇 1 65 0 0 ; 2 .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研所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4 0)
摘要 :在选 育甜杨雄 性无性 系良种的过程中 , 发现其无性 系间明显地存在着 2 种类型 , 在同 一环境中它们遭受
叶部 害虫 白杨叶甲危 害的程度明显 不 同 。 在甜杨良种选 育中除 了要 对生长能力和千形进行选择外 , 还应 着重
对类型的选择 。
关 键 词 :甜杨 ; 白杨叶 甲 ;抗虫性 ;种 内类型
中图分类号 : 5 792 . 1 19 文献标识码 : B
为了选育甜杨 ( oP P u zu s s u a v e o l e n 、 F I S e h . ) 的
雄性无性系良种 ,必须首先对收集到的雄株进行无
性系扩繁 。 在对其圃地进行经营管理和对各无性系
的性状调查过程中 ,发现甜杨叶部受害虫危害的程
度在无性系间有很大的差异 。 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表
明 , 叶部受害程度不同的无性系实际上属于 2 个不
同的类型 。
1 材料收集及试验地概况
1
.
1 材料收集
为选育甜杨雄株优 良无性系 ,于 20 01 年早春通过
花芽解剖鉴别雌雄 ,在呼中碧水和塔河两地共选择收
集了 15 7株雄株的穗条 ,然后在苗 圃通过扦插使其幼
化并加以扩繁 。 20 02 年又重新扦插幼化扩繁一次 。 这
一工作的整个过程均严格地按无性系进行管理 。
1
.
2 试验地概况
甜杨雄株无性系繁殖地— 技术推广站苗圃和采穗圃地处东经 1 2 4 0 0 5 ’ ,北纬 5 0 0 10 ’ , 位于加格达
奇以南 , 占地约 15 h m Z ,有甘河水系的小溪流经此
地 。 两地均处于加林局的林区范 围 , 虽然试验用地
的原始植被已因设置圃地而改变 ,但 因面积有限 , 所
以仍处于 以大兴安岭植物区系为背景的大兴安岭昆
虫区系的笼罩之中 。 鉴于昆虫活动的灵活性及迁栖
能力很大 ,加之试验是在一定面积 内集中繁殖单一
树种 , 因而 , 圃地内的虫害能够迅速发生当属 自然 。
2 调查内容及方法
2
.
1 害虫种类及其危害情况
调查表明 ,对甜杨树 叶造成危害的虫种主要是
白杨叶甲 (以 r夕、 o m e l a t r e m u l a e F a b r i e i u s ) , 其他的
蛾类及皮蓟马等尚构不成灾害 。 白杨叶甲属鞘翅 目
叶甲科 ,广布于北半球亚 、 欧 、 美三大洲的寒温带至
亚热带地区 。 在寒温带一年发生一代 , 在温暖地区
可发生 2 代 。 该虫种成虫雌体长 12 一 15 m m , 宽 8
一 9 m m ,雄体长 10 ~ 1 1 m m , 宽 6一 7 m m 。 鞘翅橙
红色或橙褐色 (这两类本地区都有 ) , 体蓝黑色 , 具金
属光泽 。 该虫以成虫越冬 , 在大兴安岭于 5 月中旬
成虫即 出来取食 、 交尾 、 产卵 , 25 一 30 d 后 自然死
亡 。 其幼虫和成虫都能造成危害 ,在大兴安岭 ,甜杨
和钻天柳是其主要危害对象 。 1一 2 龄幼虫群聚于
叶上 ,沿叶脉取食叶肉 , 被害叶呈 网状 , 3 龄 以后分
散危害 ,蚕食多从叶缘开始 , 使被害叶呈缺刻状 , 严
重时仅剩叶脉 。 老熟幼虫化蛹期仅 5一 s d , 羽化后
成虫又继续危害 。 在炎热的夏 日它虽有潜于土壤表
层 、 落叶下 、 草丛中越夏的习性 , 但 8 月中旬又恢复
活动进行危害 。 成虫具遇惊假死落地的本能 , 不易
被益鸟捕食 。 综上所述 , 甜杨在整个生长期 中几乎
都会遭受它的危害 。
2
.
2 甜杨类 型鉴别 的依据
甜杨分布区广 ,遗传变异十分丰富 , 就其树叶形
状来说 ,即使使用大 、 中 、 小和卵形 、 尖卵形 、 广卵形 、
倒卵形 、 窄倒卵形 、 广倒卵形 、 椭圆形 、 长椭圆形 、 广
椭圆形 、 近圆形 、 圆形等描述性语言也很难概括其株
间和株内的变异幅度 。 调查中 ,通过逆向思维的演
收稿 日期 : 2 00 5一 0 9一 0 9
作者简介 : 张雪松 ( 1 9 6 6一 ) , 男 .黑龙江省加格达奇人 .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工程师 .
绎法发现 , 依据树叶质地 、 叶色 、 叶缘形状等质量性 差的方法估计了两类型生长能力方面 的差异
状可 以准确地把被害程度不同的无性系区 分为 2 个 3 结果与分析
类型 。 一类叶片质地较厚 , 叶 缘平展 , 叶色较深 (深 3 . 1 甜杨 中存在 2 个类型 的真 实性
绿色 ) , 叶背被有绢毛 ; 另一类叶片质地较薄 . 叶缘 呈 在课题研究的另一部分工作 (优 良家系选择 )
波浪状 , 叶色较浅 (亮绿色 ) , 口十背没有绢毛 。 前一类 中 , 还看到了子代的类型表现与其亲代 (母本 ) 的密
受害轻 . 后一类受害重 。 切相关性 。 对 I n 个亲子对的类型表现资料分析表
2
.
3 时两类无性 系被害程度的调查方法 明 X 之一 0 . 9 4 9 , 而理论上 X : 、 : 。 . 。 5。 一 3 . 8 41 ,这说明其
本试验调查是在苗 圃和采穗圃进行 ,调查各无 亲子的一致性是十分可信的 , 既然甜杨的雌雄株中
性系的受害程度 , 而每个无性 系所占面积 10 一 1 0 都存在着这 2 种类型 , 子代表现为哪种类型又与母
耐 。 调查方法是按单株苗上受害叶数多少及每个 本高度一致 , 因此 ,可 以相信这 2 种类型的存在是真
受害叶上出现的缺刻和孔洞所占面积的比例 ,并综 实的 。
合整个无性系的被害状况 , 将其分成 。一 4 级 , 目测 3 . 2 2 种类型抗 虫能 力的差别
进行调查记载 , 然后以无性系数加权计算各类型 的 连续 2 年的观察表明 , 对甜杨叶片危害最为严
受害指数 。 重的害虫就是白杨叶甲 , 但它对两类甜杨的危害程
2
.
4 两类无性 系的 生长能力调 查 度不同 。 在收集的 15 0 多个雄性无性系中有 26 个
采用对每个无性系都随机抽取 50 株大样本的 属于薄叶无毛型 , 另外 12 8 个无性 系属厚叶有毛型
方法 , 以 求得无性 系生长量 的平 均值 。 共调查 了 (其余 3 株不典型 ) 。 以无性系为单位调查统计的两
n 3 个无性系 , 其中厚叶有毛 型还有 95 个 , 薄叶无 类无性系受 白杨叶甲危害的程度等级及各等级的株
毛型还有 18 个无性系 ,以小样本估计总体平均数之 数汇总见表 1 。
表 1 两类甜杨 无性 系叶部被害情况统计
甜杨类型 调查无性系总数 各种被害程度的无性系数量
依据表 1 算 得的厚 叶有毛 型的被害 率为 n 当按生长量指标对甜杨雄株无性系进行初选时 ,
, 1 2 8 一 8 . 6 % , 而受害指数为 2 . 3 5 % ; 薄 叶无毛 意外地发现在中选的 18 个优良无性系中竟没有一个
型的被害率为 2 6 , 2 6 一 1 0 0 . 0 % , 其受 害指数为 无性系属于薄叶无毛型 ,而初步拟剔除的 20 个劣等
7 4
.
0 4 %
。 无性系中却含有 8 个薄叶无毛型无性系 。 为此 ,对这
3
.
3 两类型生 长能力的差 别 2 种类型的无性系总体做了统计检验 (见表 2) 。 、
表 2 两类无性 系苗商生长 . 差异显著性检验 (单位 : 。 m )
厚叶有毛型 ( X l ) 薄叶无毛型 ( X : )
_ _ 又一又: 自由度 T 实际 工 、 !
n ,
X
,
S x l n Z X
:
S
x Z
9 5 1 2 5
.
8 2 1
.
9 2 3 1 8 10 5
.
5 2 1
.
4 7 1 2 0
.
3 1 1 1 3
.
6 1 3 2
.
6 6 0
表 2 中的数据表明 , 两类型雄株无性系从总体
上看其生长能力是有显著差异的 , 厚叶有毛型雄性
无性系的生长量可达薄叶无毛 型 的 1 20 % 左右 , 薄
叶无毛型的生长量仅为厚叶有毛型的 84 % 。
4 小结和讨论
在大兴安岭 ,乡土树种甜杨早已作为绿化树种
应用于生产 ,但雌雄无性系混用的结果给人们的生
活和生产带来了许多不便 ,甚至有被从城市绿化树
种中挤出去的倾向 。 选育甜杨雄性无性系良种就是
为了改变杨树作为绿化树种时的这些不足 , 给人们
一个良好的绿化环境 。 易受虫害的薄叶无毛型甜杨
的发现使我们想到 , 为了防止出现去了飞絮又来害
虫的局面 , 在选育主供城市绿化使用的杨树雄性无
性系良种时 ,一定要着重对厚叶有毛型雄株的选择 。
2 2
两类无性系生长能力不同也应是对其区别对待
的理由 ,不过厚叶有毛型之所以受 害轻是 因其适 口
性差 ,还是因其对害虫来说具有一定的毒性这还是
个未知数 。 如果是其适 口 性差 , 而它又毕竟是可食
的 , 当把薄叶无毛型从栽培品种中全部淘汰掉之后 ,
那么厚叶有毛型个体乃至群体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
它能把 白杨叶甲种群的基数压低 (这是我们所期望
的 ?) 还是自己走向以往薄叶无毛型的命运呢 ? 我
们认为 , 对两类型受害程度不 同的原因还应做进一
步的探索 。
参考文献 :
〔1」张旭东 . 黑龙江大兴安岭林 区森林昆虫经M」. 哈尔滨 : 东北林业大
学出版社 , 2 0 01 .
[ 2口罗鸣福 . 林业试验设计方法 [ M」.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 8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