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RAPD Mark for Natural Davidia involucrata Population

天然珙桐群体的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利用RAPD技术,通过13个引物对5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珙桐天然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群体间的差异明显,2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与我国濒危树种马褂木和银杉等相似,而与广布性树种相异。取样方法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分析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基因多样度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小,群体间的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的估算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大。研究还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种源区。通过珙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珙桐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Davidia involucrata which belongs to Nyssaceae section monotype genus is peculiar plant in China, being old origin and survivor of tropical flora of Tertiary Period, it is classified as the first-grade state protection plant.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and inter-populations from 5D. involucrata natural populations by 13 primers have been studied based on RAPD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 involucrata natural population had rich genetic diversity, bu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among the populations, and 26% of genetic variation existed among the populations, which was similar to endangered tree species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 and Cathaya argyrophylla in our country, but different from widely-distributed tree species. The result of the sampling method impacting on genetic diversity parameters showed that: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and genetic diversity took sample number influence relatively light,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the populations and gene flow took sample number influence relatively heavy. The study divided D. involucrata into 2 big provenance plots of southeast and northwest. The study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D. involucrata will provide theory basis for developing studies on effective conserv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germ plasm resource from D. involucrata in the future.


全 文 :第 ws卷 第 w期
u s s w年 z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s o‘²1w
∏¯ qou s s w
天然珙桐群体的 • „°⁄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3
宋丛文 包满珠
k华中农业大学 武汉 wvsszsl
摘 要 } 利用 • „°⁄技术 o通过 tv个引物对 x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
研究 ∀结果表明 }珙桐天然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o但群体间的差异明显 ouy h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 o与
我国濒危树种马褂木和银杉等相似 o而与广布性树种相异 ∀取样方法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分析表明 o有效等
位基因数和基因多样度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小 o群体间的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的估算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大 ∀
研究还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种源区 ∀通过珙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o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珙桐
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 珙桐 o群体 o • „°⁄o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zt{1wy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wlsw p sszx p sx
收稿日期 }ussv p tu p t| ∀
基金项目 }湖北省林业局重点项目kussuŽstxl ∀
3 包满珠为通讯作者 ∀
Στυδψ ον Γενετιχ ∆ιϖερσιτψ οφ ΡΑΠ∆ Μαρκ φορ Νατυραλ ∆αϖιδια ινϖολυχρατα Ποπυλατιον
≥²±ª≤²±ªº¨ ± …¤² ¤±½«∏
k Ηυαζηονγ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Ωυηανwvsszsl
Αβστραχτ } ∆αϖιδιαινϖολυχρατα º«¬¦«¥¨ ²¯±ª¶·²‘¼¶¶¤¦¨¤¨ ¶¨¦·¬²± °²±²·¼³¨ ª¨ ±∏¶¬¶³¨¦∏¯¬¤µ³¯¤±·¬± ≤«¬±¤o¥¨¬±ª²¯§²µ¬ª¬±
¤±§¶∏µ√¬√²µ²©·µ²³¬¦¤¯ ©¯²µ¤²©× µ¨·¬¤µ¼ °¨ µ¬²§o¬·¬¶¦¯¤¶¶¬©¬¨§¤¶·«¨ ©¬µ¶·2ªµ¤§¨ ¶·¤·¨ ³µ²·¨¦·¬²± ³¯¤±·q׫¨ ª¨ ±¨ ·¬¦§¬√¨ µ¶¬·¼¤±§
ª¨ ±¨·¬¦√¤µ¬¤·¬²± º¬·«¬± ³²³∏¯¤·¬²±¶¤±§¬±·¨µ2³²³∏¯¤·¬²±¶©µ²° x ∆ q ινϖολυχρατα ±¤·∏µ¤¯ ³²³∏¯¤·¬²±¶¥¼ tv ³µ¬°¨ µ¶«¤√¨ ¥¨ ±¨
¶·∏§¬¨§¥¤¶¨§²± • „°⁄¤±¤¯¼¶¬¶q׫¨ µ¨¶∏¯·¶¶«²º¨ §·«¤·∆ q ινϖολυχρατα ±¤·∏µ¤¯ ³²³∏¯¤·¬²± «¤§µ¬¦«ª¨ ±¨·¬¦§¬√¨ µ¶¬·¼o¥∏··«¨
§¬©©¨µ¨±¦¨ º¤¶¶¬ª±¬©¬¦¤±·¤°²±ª·«¨ ³²³∏¯¤·¬²±¶o¤±§uy h ²©ª¨ ±¨·¬¦√¤µ¬¤·¬²± ¬¨¬¶·¨§¤°²±ª·«¨ ³²³∏¯¤·¬²±¶oº«¬¦«º¤¶¶¬°¬¯¤µ
·² ±¨§¤±ª¨µ¨§·µ¨¨¶³¨¦¬¨¶²© Λιριοδενδρον χηινενσε ¤±§ Χατηαψα αργψροπηψλλᬱ²∏µ¦²∏±·µ¼o¥∏·§¬©©¨µ¨±·©µ²° º¬§¨ ¼¯2§¬¶·µ¬¥∏·2
§¨·µ¨¨¶³¨¦¬¨¶q׫¨ µ¨¶∏¯·²©·«¨ ¶¤°³¯¬±ª °¨ ·«²§¬°³¤¦·¬±ª²± ª¨ ±¨·¬¦§¬√¨ µ¶¬·¼³¤µ¤°¨ ·¨µ¶¶«²º¨ §·«¤·} ©¨©¨¦·¬√¨ ±∏°¥¨µ²©¤¯2
¯¨ ¯¨ ¶¤±§ª¨ ±¨ ·¬¦§¬√¨ µ¶¬·¼·²²®¶¤°³¯¨±∏°¥¨µ¬±©¯∏¨±¦¨ µ¨ ¤¯·¬√¨ ¼¯ ¬¯ª«·o¤±§ª¨ ±¨·¬¦§¬©©¨µ¨±·¬¤·¬²± ¤°²±ª·«¨ ³²³∏¯¤·¬²±¶¤±§
ª¨ ±¨ ©¯²º·²²®¶¤°³¯¨±∏°¥¨µ¬±©¯∏¨±¦¨ µ¨ ¤¯·¬√¨ ¼¯ «¨¤√¼q׫¨ ¶·∏§¼§¬√¬§¨§ ∆ qινϖολυχρατᬱ·²u ¥¬ª³µ²√¨ ±¤±¦¨ ³¯²·¶²©¶²∏·«2
¤¨¶·¤±§±²µ·«º¨ ¶·q׫¨ ¶·∏§¼ ²± ª¨ ±¨·¬¦§¬√¨ µ¶¬·¼ ²© ∆ qινϖολυχρατα º¬¯¯ ³µ²√¬§¨ ·«¨²µ¼ ¥¤¶¬¶©²µ§¨√¨ ²¯³¬±ª¶·∏§¬¨¶²± ©¨©¨¦·¬√¨
¦²±¶¨µ√¤·¬²± ¤±§µ¨¤¶²±¤¥¯¨∏·¬¯¬½¤·¬²± ²©ª¨µ° ³¯¤¶° µ¨¶²∏µ¦¨ ©µ²° ∆ q ινϖολυχρατᬱ·«¨ ©∏·∏µ¨ q
Κεψ ωορδσ} ∆αϖιδιαινϖολυχραταo°²³∏¯¤·¬²±o• „°⁄o Š¨ ±¨·¬¦§¬√¨ µ¶¬·¼
• „°⁄技术作为一种简便 !快速 !易行的分子标记技术 o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木本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和遗传结构的研究中 ∀已经对辽东栎k Θυερχυσλιαοτυνγενσισlk恽锐等 ot||{l !大青杨k Ποπυλυσ υσσυριενσισlk苏晓
华等 ot||zl !美洲山杨k Ποπυλυσ τρεµυλοιδεσlk≠ «¨ ετ αλqot||xl !椴树k Τιλιαlk Βιελαωσκι ετ αλqot||zl !蒙古栎
k Θυερχυσ µονγολιχαlk夏铭等 ousstl !马褂木kΛιριοδενδρον χηινενσεlk李建民等 oussul等树种进行了报道 ∀
珙桐k ∆αϖιδια ινϖολυχραταl是我国特有的珙桐科k‘¼¶¶¤¦¨¤¨ l单型属植物 o其起源古老 o是第三纪热带植物
区系的孑遗种 o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o也是世界著名的孑遗活化石观赏木本花卉植物 ∀仅分布在甘肃 !
陕西 !四川 !湖北 !湖南 !贵州 !云南等省的 ws多个县 o呈星散状分布 o现有原生群落面积十分有限 o约 w xss
«°uk张清华等 ousssl ∀因此研究珙桐的遗传多样性 o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珙桐的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本文利用 • „°⁄技术对分布于我国的 x个典型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
行了研究 ∀
t 材料和方法
111 试验材料
在湖北宣恩 !四川峨嵋山 !贵州梵净山 !湖北神农架 !甘肃文县等 x个地方选择具有连续分布特征的天然
林分作为研究的对象群体 ∀在全林分随机抽取 vs ∗ xs株珙桐k每 u株珙桐株间距不少于 xs °l o分别单株采
集 ts ∗ tx片叶片 o置于加入了足量干燥剂的塑料袋中密封 o带回实验室后置于 p us ε 的冰箱中保存供试 ∀
112 实验方法
t1u1t ⁄‘„提取 x个群体共 t{y份样品k湖北宜昌 ws份 !四川峨嵋山 wt份 !贵州梵净山 vz份 !湖北神农
架 vs份 !甘肃文县 v{份l o采用 ≤ׄ…法稍作修改后提取 ⁄‘„ ∀然后 o测定 ⁄‘„浓度和纯度 o并通过琼脂糖
电泳检查 ⁄‘„的完整性 op us ε 保存备用 ∀
t1u1u 引物筛选 随机引物采用 ’³¨µ²±公司引物系列 „ !… !≤ !⁄共 {s个引物 o经预备试验选择能产生多态
性 !清晰明亮的谱带 o且重复性强的 tv个引物对所有个体 ⁄‘„进行扩增 ∀各引物名称 !序列及检测带数见
表 t ∀
表 1 13 个随机引物序列及扩增的总带数
Ταβ . 1 Σεθυενχε ανδ νυµ βερ οφ τοταλ αµ πλιφιχατιον βανδσιν ∆ .ινϖολυχρατα βψ 13 ρανδοµ πριµερσ
引物
°µ¬°¨ µ
引物序列kxχ p vχl
≥¨´ ∏¨±¦¨kxχ p vχl
总带数
ײ·¤¯ ¥¤±§¶
引物
°µ¬°¨ µ
引物序列kxχ p vχl
≥¨´ ∏¨±¦¨kxχ p vχl
总带数
ײ·¤¯ ¥¤±§¶
’°„sv „Š×≤„Š≤≤„≤ tu ’°…sx ׊≤×≤≤≤××≤ tu
’°„sx „ŠŠŠŠ×≤×׊ u ’°…sy ׊≤×≤׊≤≤≤ tt
’°„tt ≤„„×≤Š≤≤Š× z ’°…tt Š×„Š„≤≤≤Š× z
’°„tv ≤„Š≤„≤≤≤„≤ z ’°…tz „ŠŠŠ„„≤Š„Š {
’°…st Š×××≤Š≤×≤≤ w ’°…t{ ≤≤„≤„Š≤„Š× tu
’°…sv ≤„×≤≤≤≤≤׊ z ’°⁄st „≤≤Š≤Š„„ŠŠ t
’°…sw ŠŠ„≤׊Š„Š× tt 总计 ײ·¤¯ tst
图 t 引物 ’°…sx的 • „°⁄扩增产物在神农架珙桐
种群 ty个样品k≥tt ) ≥uyl中的分离
ƒ¬ªqt ≥¨ ªµ¨ª¤·¬²± ²© • „°⁄¥¤±§¶¤°³¯¬©¬¨§º¬·«³µ¬° µ¨’°…sx
Œ± ≥«¨ ±±²±ª­¬¤¶¤°³¯ ¶¨k≥tt ) ≥uyl ²© ∆ q ινϖολυχρατα
t1u1v • „°⁄扩增及产物分
离 • „°⁄扩增反应条件 }
|w ε 预变性 v °¬±~然后进入
ws个循环 o每个循环 |w ε 变
性 t °¬±owx ε 退火 t °¬±o
zu ε 延伸 u °¬±~循环完成后
于 zu ε 维持 z °¬±o最后于
w ε 保存 ∀反应采用 us ˏ体
系 }‹u ’ tt1y ˏot ≅ …∏©©¨µu
ˏou °°²¯ ª≤¯ u s1{ ˏos1u
°°²¯ §‘×° s1w ˏos1w Λ°²¯
°µ¬°¨ µu ˏot פ´ s1u ˏovs Λª#ˏpt ⁄‘„ v ˏ∀扩增产物在 t h含溴化乙锭的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分离 o最后
在紫外灯下拍照记录结果k图 tl ∀
113 数据处理
• „°⁄带按 tΠs标记 o利用 ׃°Š„kײ²¯¶©²µ°²³∏¯¤·¬²± Š¨ ±¨ ·¬¦„±¤¯¼¶¨¶l软件k∂ µ¨¶¬²±t1vtl进行数据分析 ∀
计算多态位点百分率 !‘¨¬. ¶基因多样度 !总的种群基因多样性 !种群内基因多样性 !种群间基因多样性 !基因
分化系数 !基因流 !种群间遗传同一性 !种群间 ‘¨¬. ¶遗传距离 o并对 x个种群进行 ˜°Š„聚类分析 ∀
u 结果与分析
用 tv个随机引物对 x个天然珙桐种群共 t{y个个体的基因组 ⁄‘„进行 • „°⁄分析 o共检测到 tst个可
重复的位点 o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的位点数为 z1z{ ∀
yz 林 业 科 学 ws卷
211 多态位点百分率
从表 u看出 o在总计 t{y个珙桐个体中共检测到总位点数为 tst个 o其中多态位点 |{个 o种内多态位点
比率为 |z1sv h ∀可以看出四川峨嵋山 !贵州梵净山 !湖北神农架 v群体的多态位点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湖北
宣恩和甘肃文县群体 ∀
表 2 珙桐种内及种群内多态位点比率 ≠
Ταβ . 2 Περχενταγε οφ πολψµ ορπηιχ λοχι ωιτηιν σπεχιεσ ανδ ποπυλατιονσ οφ ∆ . ινϖολυχρατα
种群
°²³∏¯¤·¬²±
样本数
‘∏°¥¨µ²©¶¤°³¯ ¶¨
位点数
‘∏°¥¨µ²© ²¯¦¬
多态位点数
‘∏°¥¨µ²©³²¯¼°²µ³«¬¦ ²¯¦¬
多态位点百分率
°¨ µ¦¨±·¤ª¨ ²©³²¯¼°²µ³«¬¦ ²¯¦¬Πh
湖北宣恩 ÷∞ ws tst yx yw1vy
四川峨嵋山 ∞≥ wt tst {y {x1tx
贵州梵净山 ƒ≥ vz tst {t {s1us
湖北神农架 ≥‘ vs tst {s z|1ut
甘肃文县 • ÷ v{ tst zt zs1vs
总计 ײ·¤¯ t{y tst |{ |z1sv
≠ ÷∞} ÷∏¤±. ±¨ o ‹∏¥¨¬°µ²√¬±¦¨ ~ ∞≥ } ∞° ¬¨¶«¤±o ≥¬¦«∏¤± °µ²√¬±¦¨ ~ ƒ≥ } ƒ¤±ª­¬±ª¶«¤±o Š∏¬½«²∏ °µ²√¬±¦¨ ~ ≥‘} ≥«¨ ±±²±ª­¬¤o ‹∏¥¨¬°µ²√¬±¦¨ ~ • ÷ }
• ±¨¬¬¤±oŠ¤±¶∏°µ²√¬±¦¨ q下同 ∀ ׫¨ ¶¤°¨¥¨ ²¯º q
212 ‘¨¬. ¶基因多样性
表 v表明了珙桐种内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o基因多样度达到了 s1vvv y ∀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有较大
差异 o贵州梵净山 !湖北神农架和四川峨嵋山群体明显大于甘肃文县群体和湖北宣恩群体 ∀
表 3 由 Νει. σ基因多样度估计的珙桐种群内遗传多样性
Ταβ . 3 Γενετιχ διϖερσιτψ ωιτηιν ποπυλατιον οφ ∆ . ινϖολυχρατα εστιµατεδ βψ Νει. σ γενε διϖερσιτψ
种群 °²³∏¯¤·¬²± 湖北宣恩 ÷∞ 四川峨嵋山 ∞≥ 贵州梵净山 ƒ≥ 湖北神农架 ≥‘ 甘肃文县 • ÷ 总计 ײ·¤¯
‘¨¬. ¶基因多样度 ‘¨¬. ¶ª¨ ±¨ ⁄¬√¨ µ¶¬·¼k ηl s1t|{ | s1uys s s1uz| x s1uzz w s1uuu v s1vvv y
213 遗传分化系数
从表 w可以看到 o珙桐种内平均遗传多样性为 s1vvw x o种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为 s1uwz y o种群间的遗传
多样性为 s1s{y | ∀基因分化系数达到了 s1ux| | o基因流为 t1wuv | o比较小 ∀说明虽然珙桐大部分变异存在
于种群内 o但是由于珙桐受小种群效应 o缺乏有效的基因流 o致使种群间遗传变异占到了总变异的 uy h ∀
表 4 珙桐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
Ταβ . 4 Χοεφφιχιεντ οφ γενετιχ διφφερεντιατιον φορ γεογραπηιχ ποπυλατιονσ οφ ∆ . ινϖολυχρατα
总的种群基因多样性
ײ·¤¯ ª¨ ±¨
§¬√ µ¨¶¬·¼k Η×l
种群内基因多样性
Š¨ ±¨ §¬√¨ µ¶¬·¼ º¬·«¬±
³²³∏¯¤·¬²±¶k Η¶l
种群间基因多样性
Š¨ ±¨ §¬√ µ¨¶¬·¼ ¥¨·º¨¨ ±
³²³∏¯¤·¬²±¶k ∆≥×l
基因分化系数
Š¨ ±¨ §¬©©¨µ¨±·¬¤·¬²±
¦²¨©©¬¦¬¨±·k Γ¶·l
基因流
∞¶·¬°¤·¨ ²©ª¨ ±¨ ©¯²º
©µ²° Γ¶·k Ν°l
s1vvw x s1uwz y s1s{y | s1ux| | t1wuv |
214 珙桐群体间的遗传同一性及遗传距离
通过计算群体内个体间和群体间 • „°⁄片段共享度 o可以得到群体间的遗传同一度及 ‘¨¬. ¶遗传距离
k表 xl ∀由表 x看出 o珙桐群体间的遗传同一性以贵州梵净山和湖北神农架 u个群体最大ks1|vu tl o其次是
湖北宣恩与湖北神农架 u个群体ks1{{z {l o湖北宣恩与甘肃文县的遗传同一性最小ks1{tw tl ∀相反地 o群
体间的遗传距离则以湖北神农架与贵州梵净山最小ks1szu vl o其次是湖北宣恩与湖北神农架ks1tt| sl o以
湖北宣恩与甘肃文县的遗传距离最大ks1usx zl ∀
表 5 珙桐 5 个地理种群 Νει. σ遗传同一性(对角线以上)与遗传距离(对角线以下)
Ταβ . 5 Νει. σ γενετιχ ιδεντιτψ (αβοϖε διαγοναλ) ανδ γενετιχ διστανχε(βελοω διαγοναλ) οφ φιϖε ποπυλατιονσιν ∆ . ινϖολυχρατα
地理种群 °²³∏¯¤·¬²± t u v w x
t 湖北宣恩 ÷∞ s1{yv z s1{z{ t s1{{z { s1{tw t
u 四川峨嵋山 ∞≥ s1twy y s1{x{ s s1{wx { s1{xz z
v 贵州梵净山 ƒ≥ s1tu| | s1txv t s1|vu t s1{u{ x
w 湖北神农架 ≥‘ s1tt| s s1tyz x s1szs v s1{v{ u
x 甘肃文县 • ÷ s1usx z s1txv x s1t{{ t s1tzy w
zz 第 w期 宋丛文等 }天然珙桐群体的 • „°⁄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图 u x个地理种源 ˜°Š „聚类法得出的树状图
ƒ¬ªqu ⁄¨ ±§µ²ªµ¤° ¶«²º¬±ª ‘¨¬. ¶ª¨ ±¨ ·¬¦§¬¶·¤±¦¨ ¤°²±ª
x ³²³∏¯¤·¬²±¶∏¶¬±ª ˜°Š „ ¦¯∏¶·¨µ¤±¤¯¼¶¬¶
215 珙桐群体 ˜°Š„聚类分析
根据表 x所列 ‘¨¬. ¶遗传距离 o使用 ˜°Š„聚类
法得到图 u所示聚类树形图 ∀图 u聚类树形图显示 o
可以将 x个珙桐天然群体分为 u大类群体 o即湖北宣
恩 !湖北神农架和贵州梵净山为一类 o四川峨嵋山与甘
肃文县为一类 ∀据此 o可以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
北部 u大种源区 ∀
216 取样方法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分析
从每个群体中 o按 ts !us !vs个个体 v个级别进行
随机抽样 o代表该群体进行遗传学计算 o每个级别随机
重复抽样 ts次 ∀用 °’°Š∞‘∞进行计算 o所得结果见
图 v ∗ y ∀由图 v !w可见 o有效等位基因数k Ν¨ l和基因多样度k ηl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很小 o即使在每个群
体只取 ts个样时 o也能较好地反映整个群体的状况 o不过随着样本数的增大 o这种波动逐渐减小 o标准差逐
渐减小 o当取样数达到 vs个时 o重复 ts次的值基本聚成一个点 ∀而群体间的分化系数 Γ¶·和基因流 Ν° 值的
估算则明显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大 ∀就 Γ¶·而言 o当每个群体的取样个体数为 ts个样本时 oΓ¶·值每次相
差较大 o且均偏离实际值较远 ~当每个群体取 us个样本时 oΓ¶·相差显著减小 ~当样本数达 vs个时 oΓ¶·基本上
能代表整个群体的水平k图 xl ∀对于基因流来说 o则随着抽取个体数的增加 oΝ° 值逐渐增大k图 yl ∀说明抽
样样本数达 vs个时 o基本上能代表整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
图 v 有效等位基因k Ν¨ l数和取样个体数之间的关系
ƒ¬ªqv ׫¨ √¤¯∏¨ ²© ©¨©¨¦·¬√¨ ±∏°¥¨µ²©¤¯¯¨ ¯¨ ¶k Ν l¨ ²¥·¤¬±¨ §¥¼·«¨
§¬©©¨µ¨±·±∏°¥¨µ²©¶¤°³¯ §¨¬±§¬√¬§∏¤¯¶kts ≅ ts ous ≅ ts ovs ≅ tsl
图 w 基因多样度k ηl和取样个体数之间的关系
ƒ¬ªqw ׫¨ √¤¯∏¨ ²©ª¨ ±¨ ·¬¦§¬√¨ µ¶¬·¼ k ηl ²¥·¤¬±¨ §¥¼·«¨ §¬©©¨µ¨±·
±∏°¥¨µ²©¶¤°³¯ §¨¬±§¬√¬§∏¤¯¶kts ≅ ts ous ≅ ts ovs ≅ tsl
图中水平线为根据全部采样个体所得到的数值 o每个小点为每次抽样所得到的遗传参数值 ∀ ׫¨ «²µ¬½²±·¤¯ ¬¯±¨ ¬¶
¥¤¶¨§²± ¤¯¯·«¨ ∆ qινϖολυχρατᬱ§¬√¬§∏¤¯¶¤±§ ¤¨¦«§²·¬¶ª¨ ±¨ µ¤·¨§©µ²° ¤¨¦«¶¤°³¯¬±ªq下同 ∀׫¨ ¶¤°¨ ¥¨ ²¯º q
图 x 基因分化系数k Γ¶·l和取样个体数之间的关系
ƒ¬ªqx ׫¨ √¤¯∏¨ ²©ª¨ ±¨ §¬©©¨µ¨±·¬¤·¬²± k Γ¶·l ²¥·¤¬±¨ §¥¼·«¨
§¬©©¨µ¨±·±∏°¥¨µ²©¶¤°³¯ §¨¬±§¬√¬§∏¤¯¶kts ≅ ts ous ≅ ts ovs ≅ tsl
图 y 基因流k Ν°l和取样个体数之间的关系
ƒ¬ªqy ׫¨ √¤¯∏¨ ²©ª¨ ±¨ ©¯²º k Ν°l ²¥·¤¬±¨ §¥¼·«¨ §¬©©¨µ¨±·
±∏°¥¨µ²©¶¤°³¯ §¨¬±§¬√¬§∏¤¯¶kts ≅ ts ous ≅ ts ovs ≅ tsl
{z 林 业 科 学 ws卷
v 讨论
利用 tv个引物对 x个珙桐天然群体进行了 • „°⁄研究 o结果表明 o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介于 yw1vy h
∗ {x1tx h ∀在对蒙古栎 w个天然群体的 ⁄‘„多态分析中 o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xu1{s h ∗ yy1wx h k夏铭等 o
usstl ∀在对马褂木地理种群的 ⁄‘„多态分析中 o多态位点百分率在 t{1{ h ∗ vy1u h k李建民等 oussul ∀从
以上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珙桐种内的 ⁄‘„多态水平较高 ∀ ‘¨¬. ¶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o珙桐群体内遗传
多样性介于 s1t|{ | ∗ s1uz| x o种内总的遗传多样性为 s1vvv y ∀高于一般针阔叶树种 s1usy的估算值k葛颂 o
t|{{l o表明珙桐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从珙桐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和遗传多样性来看 o湖北神农
架 !贵州梵净山 !四川峨嵋山 v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高于湖北宣恩和甘肃文县 u个群体 ∀
从珙桐遗传分化分析结果看 o珙桐群体间遗传分化巨大 ouy h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 o与我国濒危树
种马褂木k李建民等 oussul o银杉k汪小全等 ot||yl等相似 o而与广布性的树种相异 ∀这与珙桐呈星散状残遗
和间断分布在狭小范围之内 o受小种群效应 o以及缺乏有效的基因流k Ν° € t1wuv |l有关 ∀
根据珙桐群体的遗传距离及其 ˜°Š„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 u个种源区 o东
南部种源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西北部种源 ∀在进行原地保存时 o全部保存当然是最好的 o如果不能全部保存
则可选择贵州梵净山 !湖北神农架 !四川峨嵋山 v个群体进行保存 o每个群体保存 vs个以上有效个体 ∀在进
行异地保存时 o也可抽取这 v个群体 o每个群体抽取 vs个以上有效个体 o则可有效保存珙桐的遗传多样性 ∀
参 考 文 献
葛 颂 1同功酶与林木群体遗传变异研究 1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ot|{{ otuktl }y{ p zz
李建民 o周志春 o吴开云等 q• „°⁄标记研究马褂木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 q林业科学 oussu ov{kwl }yt p yy
苏晓华 o张绮纹 o郑先武等 q利用 • „°⁄分析大青杨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 q林业科学 ot||z ovvkyl }xsw p xtt
汪小全 o邹喻苹 o张大明 q松科系统发育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q植物分类学报 ot||y ovxkul }|z p tsy
夏 铭 o周晓峰 o赵士洞 q天然蒙古栎遗传多样性的 • „°⁄分析 1 林业科学 ousst ovzkxl }tuy p tvv
恽 锐 o钟 敏 o王洪新 q北京东灵山辽东栎群体 ⁄‘„多样性研究 1 植物学报 ot||{ owkul }ty| p tzx
张清华 o郭泉水 o徐德应 1 气候变化对我国珍稀濒危树种 ) 珙桐地理分布的影响研究 1 林业科学 ousss ovykul }wz p xu
…¬¨ ¤¯º¶®¬° o°∏°² ⁄ ∞1 •¤±§²° ¤°³¯¬©¬¨§³²¯¼°²µ³«¬¦⁄‘„k• „°⁄l¤±¤¯¼¶¬¶²© „·¯¤±·¬¦¦²¤¶·¶·µ¬³¨§®¤¶¶1‹ µ¨¨§¬·¼ot||z oz{ }vu p ws
‘¨¬1∞¶·¬°¤·¬²± ²©¤√ µ¨¤ª¨ «¨·¨µ²½¼ª²¶¬·¼ ¤±§ª¨ ±¨ ·¬¦§¬¶·¤±¦¨ ©µ²° ¤¶°¤¯¯ ±∏°¥¨µ²©¬±§¬√¬§∏¤¯¶1 Š¨ ±¨ ·¬¦¶ot|z{ o{| }x{v p x|s
≠ «¨ ƒ ≤ o≤«¤±ª ⁄ Ž÷ o ≠¤±ª • ≤1 • „°⁄ √¤µ¬¤·¬²± º¬·«¬± ¤±§¤°²±ª±¤·∏µ¤¯ ³²³∏¯¤·¬²±¶²©·µ¨°¥¯¬±ª¤¶³¨ ± ©µ²° „¯ ¥¨µ·¤1׫¨ ²∏µ±¤¯ ²© ‹ µ¨¨§¬·¼ot||x o{y
kyl }wxw p wx|
|z 第 w期 宋丛文等 }天然珙桐群体的 • „°⁄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