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Paclobutrazol on Drought-Resistance of Populus alba × Populus berolinensis, Ulmus pumila, and Betula platyphylla

多效唑对银中杨、白榆和白桦抗旱性的影响


Foliar spraying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aclobutrazol was conducted to two-year-old seedlings of Populus alba×Populus berolinensis, Ulmus pumila, and Betula platyphylla under drought stress. Results showed that paclobutrazol could lower the decrease of leaf water potential an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seedlings of these three species to different extent, and also had various influences on free proline content and membrane-lipid peroxidation. The synthetic evaluation of drought-resistance of seedlings from different treatments showed that the seedlings pretreated with paclobutrazol had distinct drought-resistance. Low concentrations of paclobutrazol made a great impa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drought-resistance of P. alba×P. berolinensis seedlings, whil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aclobutrazol had a favorable regulative effect on the drought-resistance of U. pumila seedlings, and for B. platyphylla seedlings a relative good result only be obtained with paclobutrazol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750 mg5L-1 .


全 文 :第 wu卷 第 {期
u s s y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u o‘²1{
㸻qou s s y
多效唑对银中杨 !白榆和白桦抗旱性的影响
姜中珠 陈祥伟
k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 txsswsl
关键词 } 多效唑 ~银中杨 ~白榆 ~白桦 ~抗旱性
中图分类号 }≥zt{1wv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yls{ p stvs p sx
收稿日期 }ussx p sy p s{ ∀
基金项目 }哈尔滨市科学研究基金项目kussu„ƒ±÷sszl ∀
Εφφεχτ οφ Παχλοβυτραζολ ον ∆ρουγητpΡεσιστανχε οφ Ποπυλυσ αλβα ≅ Ποπυλυσ βερολινενσισo
Υλµυσ πυµιλαoανδ Βετυλα πλατψπηψλλα
¬¤±ª«²±ª½«∏ ≤«¨ ± ÷¬¤±ªº¨ ¬
k Νορτηεαστ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Ηαρβιν txsswsl
Αβστραχτ} ƒ²¯¬¤µ¶³µ¤¼¬±ª º¬·«§¬©©¨µ¨±·¦²±¦¨±·µ¤·¬²±¶²©³¤¦¯²¥∏·µ¤½²¯ º¤¶¦²±§∏¦·¨§·²·º²p¼¨ ¤µp²¯§¶¨ §¨¯¬±ª¶²© Ποπυλυσ
αλβα≅ Ποπυλυσ βερολινενσισo Υλµυσ πυµιλαo¤±§ Βετυλα πλατψπηψλλα ∏±§¨µ§µ²∏ª«·¶·µ¨¶¶q • ¶¨∏¯·¶¶«²º¨ §·«¤·³¤¦¯²¥∏·µ¤½²¯
¦²∏¯§ ²¯º¨ µ·«¨ §¨¦µ¨¤¶¨ ²©¯¨ ¤© º¤·¨µ³²·¨±·¬¤¯ ¤±§¶²¯∏¥¯¨³µ²·¨¬± ¦²±·¨±·o¬±¦µ¨¤¶¨ º¤·¨µ∏¶¨ ©¨©¬¦¬¨±¦¼ ²©¶¨ §¨¯¬±ª¶²©·«¨¶¨
·«µ¨¨¶³¨¦¬¨¶·²§¬©©¨µ¨±·¨ ¬·¨±·o¤±§¤¯¶²«¤§√¤µ¬²∏¶¬±©¯∏¨±¦¨¶²±©µ¨¨³µ²¯¬±¨ ¦²±·¨±·¤±§ °¨ °¥µ¤±¨ p¯¬³¬§³¨µ²¬¬§¤·¬²±q׫¨
¶¼±·«¨·¬¦ √¨¤¯∏¤·¬²± ²© §µ²∏ª«·pµ¨¶¬¶·¤±¦¨ ²© ¶¨ §¨¯¬±ª¶©µ²° §¬©©¨µ¨±··µ¨¤·°¨ ±·¶¶«²º¨ §·«¤··«¨ ¶¨ §¨¯¬±ª¶ ³µ¨·µ¨¤·¨§ º¬·«
³¤¦¯²¥∏·µ¤½²¯ «¤§§¬¶·¬±¦·§µ²∏ª«·pµ¨¶¬¶·¤±¦¨ q²º ¦²±¦¨±·µ¤·¬²±¶²©³¤¦¯²¥∏·µ¤½²¯ °¤§¨ ¤ªµ¨¤·¬°³¤¦·²±·«¨ ¬°³µ²√¨ °¨ ±·²©
§µ²∏ª«·2µ¨¶¬¶·¤±¦¨ ²© Πq αλβα≅ Πq βερολινενσισ ¶¨ §¨¯¬±ª¶oº«¬¯¨ «¬ª«¦²±¦¨±·µ¤·¬²±¶²©³¤¦¯²¥∏·µ¤½²¯ «¤§¤©¤√²µ¤¥¯¨µ¨ª∏¯¤·¬√¨
©¨©¨¦·²±·«¨ §µ²∏ª«·2µ¨¶¬¶·¤±¦¨ ²© Υq πυµιλα ¶¨ §¨¯¬±ª¶o¤±§©²µΒq πλατψπηψλλα ¶¨ §¨¯¬±ª¶¤µ¨ ¤¯·¬√¨ ª²²§µ¨¶∏¯·²±¯¼ ¥¨ ²¥·¤¬±¨ §
º¬·«³¤¦¯²¥∏·µ¤½²¯ ¤··«¨ ¦²±¦¨±·µ¤·¬²± ²©zxs °ª#pt q
Κεψ ωορδσ} ³¤¦¯²¥∏·µ¤½²¯ ~ Ποπυλυσ αλβα≅ Ποπυλυσ βερολινενσισ~ Υλµυσ πυµιλα~ Βετυλα πλατψπηψλλα~§µ²∏ª«·2µ¨¶¬¶·¤±¦¨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 o植物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o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k杨建昌等 oussw ~时连辉等 o
ussxl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 o主要集中在应用高效 !低毒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农作物或 t年生植物的抗旱性
上k曹翠玲等 oussw ~周凤珏等 ousswl o而在林木 o尤其是城市绿化树种上的应用研究较少k彭立新等 oussw ~温
国胜等 ousswl ∀多效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 ∀国内外对多效唑在农作物 !果树 !蔬菜 !花卉上
的作用和应用已进行了广泛研究kŽµ¤∏¶ ετ αλqot||x ~汪志辉等 oussv ~周凤珏等 oussw ~阮龙等 oussx ~杨守军
等 oussxl o而在林木上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城市主要绿化树种银中杨k Ποπυλυσ αλβα ≅ Πq
βερολινενσισl !白榆k Υλµυσ πυµιλαl !白桦k Βετυλα πλατψπηψλλαl为研究对象 o采用盆栽试验 o通过对不同质量浓度
多效唑处理苗木的生理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o探讨能有效增强苗木抗旱性的质量浓度配比 o提高苗木的抗旱
性 o为城市绿化乃至退耕还林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树种的选择和苗木培育质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t1t 苗木处理 试验在简易温室内进行 o供试苗木为 u年生银中杨 !白榆和白桦 ∀于 ussv年 w月 uv日将苗
木定植入盆高 uy ¦° !上口直径 vs ¦° !下底直径 uu ¦°的生长盆中 o每盆定植 t株 o每处理 x盆 o共 yx盆 ∀装
入土壤 y1x ®ªk含水量 uv1w h l o最大持水量为 xsu1|y ª#®ªpt o最小持水量为 wsx1yz ª#®ªpt ∀于 y月 tz日用
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对苗木叶面喷施 o处理浓度分别为 }对照k清水l !´kuxs °ª#ptl !µkxss °ª#ptl !¶
kzxs °ª#ptl !·kt sss °ª#ptl ∀喷施时间为傍晚 o喷施时 o液滴细小 !均匀 o药液用量以喷施部位湿润为
度 ∀为了减少表面张力 o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吐温 p us ∀喷施多效唑的同时停止浇水 o干旱处理
z §测定有关生理指标 ∀
t1u 生理指标与测定方法 根据对植物抗旱机制的研究 o结合试验条件 o选择叶水势 !可溶性蛋白 !游离脯
氨酸 !丙二醛 !叶绿素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等为测试指标 ∀其中叶水势用  p x型压力室
k兰州大学生产l测定 ~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 ~叶绿素 !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等参照5植物
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6k李合生 ousstl测定 ~净光合速率k Π±l !蒸腾速率k Εl等用 Œp ywss光合仪测定 ~
水分利用效率用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比计算 ∀
t1v 干旱适应性指标综合评价 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每个参试树种不同处理各干旱适应性指标进
行定量转换后 o再将各指标隶属函数值取平均 o进行干旱适应性比较k刘友良 ot||ul ∀隶属函数公式 }
Υk Ξιl € k Ξι p Ξ°¬±lΠk Ξ°¤¬ p Ξ°¬±l
式中 }Υk Ξιl为隶属函数值 ~Ξι 为各处理某指标测定值 ~Ξ°¬± !Ξ°¤¬分别为所有参试处理中某一指标内的最小
值和最大值 ∀如果某一指标与综合评判结果为负相关 o则用反隶属函数进行定量转换 ∀计算公式为 }
Υk Ξιl € t p k Ξι p Ξ°¬±lΠk Ξ°¤¬ p Ξ°¬±l
2 结果与分析
u1t 叶水势的变化 植物组织的水势体现了植物体内水分的能量状态 o可与土壤和大气中的水分联系起
来 o直接决定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运输和散失过程kŽµ¤°¨ µετ αλqot|{sl ∀通常情况下干旱胁迫易使植物叶
水势呈现降低趋势 ∀本次研究发现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试验苗木的叶水势降低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o
从不同处理的平均结果k表 tl看 o以白桦效果最好 o平均比对照提高了 v|1yu h ~白榆和银中杨的效果基本维
持同一水平 o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 ut1{s h和 ut1tt h ∀
表 1 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对各树种苗木叶水势的影响
Ταβ .1 Εφφεχτ οφ παχλοβυτραζολ ωιτη διφφερεντ χονχεντρατιονσ ον τηελεαφ ωατερ ποτεντιαλ οφ εξπεριµενταλσεεδλινγσ °¤
树 种
≥³¨¦¬¨¶
对照
≤²±·µ²¯
´
kuxs °ª#ptl
µ
kxss °ª#ptl

kzxs °ª#ptl
·
kt sss °ª#ptl
平均值
 ¤¨±
银中杨 Πq αλβα ≅ Πq βερολινενσισ p t1yt ? s1vy p t1sv ? s1u| p t1vz ? s1vt p t1vv ? s1u| p t1vy ? s1vu p t1uz
白 榆 Υq πυµιλα p t1vv ? s1ut p t1ss ? s1u| p s1{s ? s1uw p t1ts ? s1uu p t1ux ? s1uz p t1sw
白 桦 Β q πλατψπηψλλα p u1tu ? s1v{ p t1ts ? s1tu p t1vs ? s1tw p t1vt ? s1s| p t1wt ? s1ts p t1u{
银中杨叶水势的变化范围为 p t1vz ∗ p t1sv °¤o与对照相比增幅为 tw1|t h ∗ vy1su h o各处理浓度之
间苗木叶水势的顺序是处理 ´  ¶  ·  µ 对照 ∀可以认为处理 ´具有明显抑制干旱胁迫条件下银中杨
苗木叶水势下降的作用 ∀与银中杨变化规律相似 o白桦的变化范围为 p t1wt ∗ p t1ts °¤o与对照相比增幅
为 vv1w| h ∗ w{1tt h o各处理浓度之间苗木叶水势的顺序是处理 ´  µ  ¶  · 对照 ∀从相对值比较结
果可确定处理 ´对抑制干旱胁迫条件下白桦苗木叶水势下降的作用最大 ∀与前 u种苗木变化规律有所不
同 o白榆的变化范围为 p t1ux ∗ p s1{s °¤o与对照相比增幅为 y1su h ∗ v|1{x h o各处理浓度之间苗木叶水
势依次为处理 µ  ´  ¶  · 对照 ∀其中处理 µ对抑制干旱胁迫条件下苗木叶水势下降的作用最明显 ∀
u1u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延缓蛋白质的降解 o保持蛋白质正常代谢 o减少植物体内
过多的氨类物质对植物的毒害对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具有重要的作用k庞士铨 ot||sl ∀从表 u可见 o不同质量
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试验苗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o但影响程度不同 ∀从平均值分
析 o多效唑对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作用以银中杨效果最好 o平均比对照提高了 {v1yw h ~其次为白榆 o平均
比对照提高了 yu1xs h ~而多效唑处理对白桦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未表现出抑制作用 ∀
表 2 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对各树种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Ταβ .2 Εφφεχτ οφ παχλοβυτραζολ ωιτη διφφερεντ χονχεντρατιονσ ον τηε σολυβλε προτειν χοντεντ οφ εξπεριµενταλσεεδλινγσ
°ª#ªpt
树 种
≥³¨¦¬¨¶
对照
≤²±·µ²¯
´
kuxs °ª#ptl
µ
kxss °ª#ptl

kzxs °ª#ptl
·
kt sss °ª#ptl
平均值
 ¤¨±
银中杨 Πq αλβα ≅ Πq βερολινενσισ s1sxx ? s1ssu { s1ttw ? s1ssu | s1szv ? s1ssu s s1sz{ ? s1ssu v s1tv| ? s1ssv t s1tst
白 榆 Υq πυµιλα s1sty ? s1ssz z s1suu ? s1ssy { s1su| ? s1ss{ w s1svs ? s1ss{ s s1suw ? s1ssz s s1suy
白 桦 Β q πλατψπηψλλα s1sty ? s1sss y s1ssw ? s1sss z s1svs ? s1sss | s1su{ ? s1sss z s1ssv ? s1sss u s1sty
经过多效唑处理的银中杨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范围为 s1szv ∗ s1tv| °ª#ªpt o与对照相比增幅为
vu1zv h ∗ txu1zv h o各处理浓度之间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顺序是处理 ·  ´  ¶  µ 对照 ∀表明处理
·具有显著抑制干旱胁迫条件下银中杨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的作用 ∀ ´ ∗ ·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
tvt 第 {期 姜中珠等 }多效唑对银中杨 !白榆和白桦抗旱性的影响
别比对照高 tsz1uv h !vu1zv h !wt1{u h !txu1zv h o出现/高 ) 低 ) 高0趋势 ∀其原因可能是在干旱胁迫下 o低
质量浓度多效唑对银中杨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有抑制作用 o高质量浓度多效唑会使银中杨产生一种新
的与胁迫前期抗旱性无关 !而与后期的抗严重脱水有关的逆境蛋白 ∀
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的白榆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范围为 s1suu ∗ s1svs °ª#ªpt o与对照相比
增幅为 vz1xs h ∗ {z1xs h o各处理浓度之间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顺序是处理 ¶  µ  ·  ´ 对照 ∀表
明处理 ¶对抑制干旱胁迫条件下白榆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的作用最明显 ∀
虽然从整体上看多效唑处理对白桦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无影响 o但不同浓度处理之间的作用效
果仍表现出差异性 ∀各处理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顺序是处理 µ  ¶ 对照  ´  · ∀其中只有中等质量
浓度kxss ∗ zxs °ª#ptl的处理能够产生抑制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的效果 o而低质量浓度kuxs °ª#ptl和高
质量浓度kt sss °ª#ptl处理 o不仅不产生抑制作用而且表现出促进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与
高浓度和低浓度的多效唑诱导其他生理过程有关 ∀
u1v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游离脯氨酸是一种渗透调节物质 o它能增加植物的耐旱胁迫能力和延缓缺水
胁迫的加剧 ∀脯氨酸可作为植物水分胁迫的指标kµ¬ª²¼¨ ± ετ αλqot||ul ∀研究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下多效唑
处理对不同树种试验苗木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作用 o整体上仅表现出对白榆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具有明显
的增加作用 o平均比对照提高了 xs1sx h ~对白桦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增加作用不明显 o仅提高了 x1{w h ~
对银中杨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o平均比对照降低了 ts1{| h k表 vl ∀
表 3 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对各树种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Ταβ .3 Εφφεχτ οφ παχλοβυτραζολ ωιτη διφφερεντ χονχεντρατιονσ ον τηε φρεε προλινε χοντεντ οφ εξπεριµενταλσεεδλινγσ Λª#ªpt
树 种 ≥³¨¦¬¨¶ 对照≤²±·µ²¯
´
kuxs °ª#ptl
µ
kxss °ª#ptl

kzxs °ª#ptl
·
kt sss °ª#ptl
平均值
 ¤¨±
银中杨 Πq αλβα ≅ Πq βερολινενσισ uw1yxw ? t1ts| uy1s{y ? s1|tv tz1w|w ? s1ywy uu1uyz ? s1{|t uu1su| ? t1tst ut1|y|
白 榆 Υq πυµιλα vu1u|t ? t1ytx u|1wuz ? t1tzz vx1v|w ? t1uv| vv1|uy ? t1xuz |x1sys ? v1zsz w{1wxu
白 桦 Β q πλατψπηψλλα t|1wsv ? s1zzy ux1ys| ? s1zy{ t{1|uy ? s1|wy t{1ww| ? s1ywy t|1tyx ? s1{yu us1xvz
对银中杨来说 o只有低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kuxs °ª#ptl对其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产生一定的增加作
用 o增加了 x1{s h o这可能是低质量浓度多效唑使叶片失去了游离脯氨酸合成的反馈抑制作用 ~其他质量浓
度处理对其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则产生一定的降低作用 o降低幅度为 |1y{ h ∗ u|1sw h o原因可能是多效唑
能启动干旱条件下银中杨叶片蛋白质的某种合成机制 o加速了游离脯氨酸的消耗 ∀
对白榆来说 o低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kuxs °ª#ptl降低了其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 o与对照相比降低了
{1{z h ~其他 v种处理均对其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增加效果 o变化范围为 vv1|uy ∗ |x1sys
Λª#ªpt o比对照增加了 x1sy h ∗ t|w1v| h o各处理浓度之间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的顺序是处理 ·  µ  ¶ o
可以认为高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 ·对提高干旱胁迫条件下白榆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的作用最明显 ∀
白桦与银中杨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相似 o只有低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kuxs °ª#ptl对其苗木
游离脯氨酸含量产生明显的增加作用 o且幅度较大 o增加了 vt1|{ h ~其他质量浓度处理对其苗木游离脯氨
酸含量则产生一定的降低作用 o降低幅度较银中杨苗木小 o为 t1uv h ∗ w1|u h ∀
u1w 丙二醛k⁄„l含量的变化 水分胁迫条件下 o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生 ⁄„ o引起细胞质膜渗透性增大 o
细胞电解质渗漏 o ⁄„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剧 !持续时间的延长而急剧增加k王中英 ousssl ∀由表 w可以看
出 o经过多效唑处理的银中杨苗木丙二醛含量平均较对照降低 {1uv h o且不同质量浓度处理效果存在差异 o
除处理 ´k丙二醛含量高于对照l外 o其他 v种处理丙二醛含量的降低幅度为 ts1yv h ∗ uw1u| h o降幅依次为
处理 µ  ¶  · ∀可以认为多效唑具有降低银中杨苗木丙二醛含量的作用 o并以处理 µ效果最好 ∀
表 4 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对各树种苗木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Ταβ .4 Εφφεχτ οφ παχλοβυτραζολ ωιτη διφφερεντ χονχεντρατιονσ ον τηε Μ∆Α χοντεντ οφ εξπεριµενταλσεεδλινγσ Λ°²¯#ªpt
树 种 ≥³¨¦¬¨¶ 对照≤²±·µ²¯
´
kuxs °ª#ptl
µ
kxss °ª#ptl

kzxs °ª#ptl
·
kt sss °ª#ptl
平均值
 ¤¨±
银中杨 Πq αλβα ≅ Πq βερολινενσισ uz1||t ? s1{ws vt1xx{ ? t1tsx ut1t|t ? s1xvs uw1|{x ? s1|uw ux1stx ? s1xss ux1y{z
白 榆 Υq πυµιλα uy1yx| ? s1ytv ux1txw ? s1ysw uv1xxz ? s1zxw uz1sz| ? s1wsy uy1szt ? s1z{u ux1wyx
白 桦 Β q πλατψπηψλλα uu1vzx ? s1zty vv1s{u ? s1{|v ux1u|{ ? s1yvu ws1v{z ? t1uxu ut1|xu ? s1|ss vs1t{s
uvt 林 业 科 学 wu卷
经过多效唑处理的白榆苗木丙二醛含量平均较对照降低了 w1w{ h o与银中杨苗木规律性相似 o除处理
¶k丙二醛含量高于对照l外 o其他 v种处理降低丙二醛含量的幅度为 u1wt h ∗ tt1yu h o降幅依次为处理 µ
 ´  · ∀虽然丙二醛含量降幅小于银中杨 o但仍可以初步认为多效唑具有降低白榆苗木丙二醛含量的作
用 o并仍以处理 µ作用效果最好 ∀
经过处理的白桦苗木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表现出与银中杨和白榆截然不同的结果 ∀从平均值来看 o经过
多效唑处理的白桦苗木丙二醛含量整体上呈增加趋势 o处理 ·k仅降低了 t1{| h l除外 o说明本次试验浓度
范围内低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对白桦细胞膜质过氧化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
表 5 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对各树种苗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Ταβ .5 Εφφεχτ οφ παχλοβυτραζολ ωιτη διφφερεντ χονχεντρατιονσ
ον τηε ωατερ υσε εφφιχιενχψ οφ εξπεριµενταλσεεδλινγσ
树 种
≥³¨¦¬¨¶
处 理
×µ¨¤·°¨ ±·
净光合速率
‘¨·³«²·²¶¼±·«¨·¬¦µ¤·¨Π
kΛ°²¯#°pu¶ptl
蒸腾速率
×µ¤±¶³¬µ¤·¬²±µ¤·¨Π
k°°²¯#°pu¶ptl
水分利用效率
• ¤·¨µ∏¶¨ ©¨©¬¦¬¨±¦¼
≤Ž s1v|v s1www s1{{v
´ v1v{t s1{wy v1||w
银中杨 µ s1|xy s1xy{ t1y{w
Πq αλβα ≅ Πq βερολινενσισ ¶ t1xw| s1x|| u1x{x
· t1wzx s1ywt u1vst
平均  ¤¨± t1{ws s1yyw u1ywt
≤Ž t1zyu t1wyx t1usu
´ v1{|y t1{vv u1tux
白 榆 µ u1{ys t1ysu t1z{x
Υ q πυµιλα ¶ t1{vz t1st{ t1{sx
· t1wuu s1|xv t1w|u
平均  ¤¨± u1xsw t1vxu t1{su
≤Ž u1{{{ t1vus u1t{z
´ v1|w{ t1xx{ u1xvv
白 桦 µ v1|y{ t1zsx u1vuz
Β q πλατψπηψλλα ¶ w1{ux u1wx{ t1|yv
· v1yts t1zzv u1svy
平均  ¤¨± w1s{{ t1{zw u1utx
表 6 多效唑处理的 3 树种苗木干旱适应性指标隶属函数值及排序
Ταβ .6 Συβορδινατε φυνχτιον ϖαλυεσ ανδ σεθυενχε οφ δρουγητ ρεσιστανχεινδιχεσφορ τηρεε τρεε σπεχιεσ οφ
σεεδλινγστρεατεδ ωιτη παχλοβυτραζολ
树种
≥³¨¦¬¨¶
处理
×µ¨¤·° ±¨·
叶水势
¨¤© º¤·¨µ
³²·¨±·¬¤¯
可溶性蛋白
≥²¯∏¥¯¨
³µ²·¨¬±
游离脯氨酸
ƒµ¨¨³µ²¯¬±¨
丙二醛
⁄„
水分利用效率
• ¤·¨µ∏¶¨
©¨©¬¦¬¨±¦¼
综合值
≤²°³µ¨«¨ ±¶¬√¨
√¤¯∏¨
位次
•¤±®
对照 ≤²±·µ²¯ s1v{y s1v{u s1s|u s1vxw s s1uwv ts
´ s1{uy s1{ty s1ttt s1xws t1sss s1yx| t银中杨
Πq αλβα ≅ Πq βερολινενσισ µ s1xy{ s1xtx s1sss s1sss s1uxz s1uy{ {¶ s1x|{ s1xxt s1syu s1t|{ s1xwz s1v|t w
· s1xzy t1sss s1sx{ s1t|| s1wxy s1wx{ u
对照 ≤²±·µ²¯ s1ssw s1s|y s1t|t s1u{x s1tsv s1tvy tv
´ s1ssx s1tws s1txw s1usy s1v|| s1t{t tt白 榆
Υ q πυµιλα µ t1sss s1t|t s1uvt s1tuv s1u|s s1vyz x¶ s1zzv s1t|| s1utu s1vsz s1u|y s1vxz y
· s1yx| s1txw t1sss s1uxw s1t|y s1wxv v
对照 ≤²±·µ²¯ s1sss s1s|y s1sux s1syu s1wt| s1tus tw
´ s1ssx s1ssz s1tsx s1yt| s1xvs s1uxv |白 桦
Β q πλατψπηψλλα µ s1ssw s1t|| s1st{ s1utw s1wyw s1t{s tu¶ s1ssw s1t{w s1stu t1sss s1vwz s1vs| z
· s1ssv s1sss s1suu s1sws s1vzs s1s{z tx
u1x 水分利用效率
单叶水平上水分利用效
率k ΩΥΕl一般采用净
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
比来表示 ∀提高水分利
用效率是植物在水分胁
迫下忍耐干旱能力的一
个适应方式k何维明等 o
t||xl ∀本次研究发现
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处
理对试验苗木的水分利
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
提高k表 xl ∀从水分利
用效率平均值来看 o以
银中杨效果最好 o平均
比 对 照 提 高 了
t||1s{ h ~其次为白榆 o
平均提高了 w|1|u h ~
白桦效果最差 o仅比对照提高了 t1u{ h ∀
经多效唑处理的银中杨和白榆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都高于对照 ∀银中杨变化范围为 t1yw{ ∗ v1||w o提
高幅度为 |s1zt h ∗ vxu1vu h ~各处理浓度之间苗木水分利用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处理 ´  ¶  ·  µ 
对照 ∀白榆变化范围为 t1w|u ∗ u1tux o提高幅度为 uw1tv h ∗ zy1z| h ~各处理浓度之间苗木水分利用效率由
高到低的顺序是处理 ´  ¶  µ  · 对照 ∀两树种苗木均以处理 ´效果最佳 ∀多效唑处理白桦苗木的水
vvt 第 {期 姜中珠等 }多效唑对银中杨 !白榆和白桦抗旱性的影响
分利用效率只有处理 ´ !µ高于对照 o处理 ¶ !·与对照接近 ∀各处理浓度之间苗木水分利用效率由高到低
的顺序是处理 ´  µ 对照  ·  ¶ ∀其中 o以处理 ´效果较好 ∀
u1y 综合效果评价 在计算各树种苗木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处理条件下各项生理指标的特征函数值的基
础上 o依据综合值进行排序 o综合评价干旱条件下多效唑处理对苗木抗旱性的影响 ∀结合表 x和表 y可以看
出 o多效唑对银中杨苗木的综合抗旱性影响最大 o其次为白榆 o对白桦苗木的综合抗旱性影响不大 ∀从多效
唑各处理浓度对每个树种苗木抗旱性的影响效果来看 o银中杨以处理 ´效果最佳 o白榆以处理 ·效果最明
显 o白桦则仅以处理 ¶效果相对较好 ∀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 o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多效唑能不同程度地延缓银中杨 !白榆 !白桦苗木的叶水势 !可溶性蛋白含
量和光合速率的下降 o对叶绿素含量 !游离脯氨酸含量 !细胞膜脂过氧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多效唑对银中杨苗木的抗旱性影响最大 o其次为白榆苗木 o而对白桦苗木的抗旱性影响不大 ∀低质量浓
度kuxs °ª#ptl多效唑对提高银中杨苗木抗旱性产生明显效果 ~高质量浓度kt sss °ª#ptl多效唑对白榆苗
木抗旱性表现出良好的调节作用 ~对白桦而言 o则仅以质量浓度为 zxs °ª#pt多效唑的效果相对较好 ∀
由于植物的抗旱机理较复杂 o用于鉴定植物的抗旱性的指标很多 o因此 o不能根据一种指标来判定植物
的抗旱性 o必须从植物的形态特征 !解剖构造 !抗旱生理特征 !生长状况等方面综合考虑 o既要考虑植物在干
旱环境中维持水分平衡的能力 o也要考虑植物在水分亏缺时生理过程和生长发育的改变 ∀宁淑香等kt|||l
根据植株的含水量 !干鲜质量比 !根冠质量比 !叶绿素含量 !光合强度 !丙二醛 !质膜相对透性 !脯氨酸含量等
指标评价了玉米k Ζεα µαψσl植株的抗旱能力 o曹兵等kussvl根据相对含水量 !叶绿素含量 !质膜透性等指标
评价了水分胁迫下臭椿kΑιλαντηυσ αλτισσιµαl幼苗的抗旱性 o曹翠玲等kussvl用叶片保水力 !硝酸还原酶k‘• l !
生物量等指标评价了早熟禾k Ποα ταεl的抗旱能力 o周凤珏等kusswl用过氧化物酶k°’⁄l !过氧化氢酶k≤„×l !
超氧物歧化酶k≥’⁄l !丙二醛k⁄„l等指标评价了木薯k Μανιηοτ εσχυλενταl的抗旱性 ∀本次试验只选择了叶水
势 !可溶性蛋白 !游离脯氨酸 !丙二醛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研究多效唑对苗木抗旱
性的影响 o且只设计了 w个浓度梯度 o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继续进行研究 o可研究其他生理指标和浓度梯
度对提高苗木抗旱性的作用机制 o从而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和苗木培育质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
参 考 文 献
曹 兵 o苏润海 o王 标 o等 qussv1 水分胁迫下臭椿幼苗几个生理指标的变化 q林业科技 ou{kvl }t p v
曹翠玲 o胡 潇 o宋红星 o等 qussw1…|与多效唑提高早熟禾抗旱性生理机制的研究 q草业科学 outktsl }z{ p {u
何维明 o马风云 qt||x1 水分梯度对沙地柏幼苗荧光特征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q植物生态学报 ouwkxl }yvs p yvw
李合生 qusst q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q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友良 qt||u1 植物水分逆境生理 q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宁淑香 o姜 敏 qt|||1 多效唑处理对玉米植株抗旱能力的影响 q辽宁农业科学 okul }tu p tw
彭立新 o束怀瑞 o李德全 qussw1 水分胁迫对苹果属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q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otukvl }ww p wy
庞士铨 qt||s q植物逆境生理学基础 q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阮 龙 o王 珏 o严 平 o等 qussx1 多效唑在马铃薯试管苗上的应用研究 q杂粮作物 ouxktl }vu p vw
时连辉 o牟志美 o姚 健 qussx1 不同桑树品种在土壤水分胁迫下膜伤害和保护酶活性变化 q蚕业科学 ovtktl }tv p tz
汪志辉 o廖明安 qussv1 多效唑对湿热少日照地区枇杷幼树生长和结果影响的研究 q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outkvl }uxt p uxv
王中英 qusss1果树抗旱生理 q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温国胜 o张国盛 o吉川贤 qussw1 干旱胁迫对臭柏水分特性的影响 q林业科学 owskxl }{w p {z
杨建昌 o张亚洁 o张建华 o等 qussw1 水分胁迫下水稻剑叶中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q作物学报 ovskttl }tsy| p tszx
杨守军 o姜 伟 qussx1 多效唑对万寿菊观赏性状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q山东农业科学 okul }wx p wz
周凤珏 o许鸿源 o江翠平 o等 qussw q多效唑对木薯若干抗旱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q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ouvkvl }usu p usx
µ¬ª²¼¨ ± o∞°¨ µ¬¦«⁄ • qt||u1 • ¤·¨µ¶·µ¨¶¶¬±§∏¦¨§¦«¤±ª¨¶¬±¦²±¦¨±·µ¤·¬²± ²©³µ²¯¬±¨ ¤±§·²·¤¯ ¶²¯∏¥¯¨¶∏ª¤µ¶¬± °²§∏¯¤·¨¶¤¯©¤¯©¤k Μεδιχαγο σατιρεl ³¯¤±·¶q
°«¼¶¬²¯²ª¬¦°¯¤±¨ ·¤µ¬∏° o{w }xx p ys
Žµ¤°¨ µ° o×∏µ±¨ µ‘≤ qt|{s1 „§¤³·¤·¬²± ²©³¯¤±·¶·² º¤·¨µ¤±§«¬ª«·¨°³¨µ¤·∏µ¨ ¶·µ¨¶¶q²«± • ¬¯¨ ¼ ¤±§≥²±¶Œ±¦ov{z p wsv
Žµ¤∏¶× ∞o°¤∏¯¶Ž° oƒ¯ ·¨¦«¨µ• „ qt||x1 °¤¦¯²¥∏·µ¤½²¯ ¤±§«¤µ§¨±¬±ªp¬±§∏¦¨§·«¨µ°²p·²¯ µ¨¤±¦¨ ²©º«¨ ¤·}¤µ¨ «¨ ¤·¶«²¦®³µ²·¨¬±¬±√²¯√¨ § q°¯¤±·≤¨¯¯°«¼¶¬²¯ o
vyktl }x| p yz
k责任编辑 徐 红l
wvt 林 业 科 学 wu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