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ponse of Environment to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in West Dongting Lake Region

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


森林景观格局决定着森林景观功能,不同的格局有不同的物质流过程,能控制水分、养分的流动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对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级灰关联识别模型进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剖析景观格局的区域环境直接与间接响应。结果表明:1)在森林景观格局环境响应研究中,通径系数表达了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响应,为森林景观格局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2)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产生一定的直接响应,但这种响应是森林景观结构改变功能的体现。在环境响应的森林景观格局的指数中,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均匀度>变动系数>分离度>分维度>优势度。3)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存在着间接影响。环境产生间接响应作用最大的景观格局指数为变动系数,然后依次为分维度、分离度、优势度和均匀度,且各个指数产生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其他指标来体现。4)从通径分析中的剩余通径系数来看,森林景观格局对环境产生着直接和间接作用,同时还有其他因素的作用,由于没有进一步的生态过程分析,存在着影响机理的不明确性和存在着评价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influences the forest function, which can have an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y regulating moisture, nutrient flow and material flow.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in West Dongting Lake Region on the environment were analyzed 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ultilevel gray relational model andpath analysis with the landscape pattern and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ath analysis provided an effective way to analyze direct and indirect response of the environment to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2) The environment was directly influenced by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ructure affected its function.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had the closest correlations to evenness, followed by variation coefficient, isolation, fractal dimension and dominance of the forest pattern; 3) The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s, such as the change coefficient, fractal dimension, isolation, dominance and evenness, have also an indirect influence upon the environment, and every factor has an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the others; 4) Besides the forest landscape pattern, the environment was influenced by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climate and the soil. However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is not clear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


全 文 :第 ww卷 第 z期
u s s {年 z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w o‘²1z
∏¯ qou s s {
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
陈端吕t ou 李际平t
kt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长沙 wtssss ~ u1 湖南文理学院地理与旅游系 常德 wtxsssl
摘 要 } 森林景观格局决定着森林景观功能 o不同的格局有不同的物质流过程 o能控制水分 !养分的流动过程 o对
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在对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 o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级灰关联识别模型进行环
境质量综合指数的计算 o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剖析景观格局的区域环境直接与间接响应 ∀结果表明 }tl在森林景
观格局环境响应研究中 o通径系数表达了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响应 o为森林景观格局与环
境的相互影响研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ul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产生一定的直接响应 o但这种响应是森林景观结
构改变功能的体现 ∀在环境响应的森林景观格局的指数中 o影响的大小顺序为 }均匀度 变动系数 分离度 分
维度 优势度 ∀vl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存在着间接影响 ∀环境产生间接响应作用最大的景观格局指数为变动系
数 o然后依次为分维度 !分离度 !优势度和均匀度 o且各个指数产生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其他指标来体现 ∀wl从通
径分析中的剩余通径系数来看 o森林景观格局对环境产生着直接和间接作用 o同时还有其他因素的作用 o由于没有
进一步的生态过程分析 o存在着影响机理的不明确性和存在着评价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
关键词 } 森林景观格局 ~环境响应 ~环境质量 ~通径分析 ~西洞庭湖区
中图分类号 }≥zt{1xy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sz p ssu| p sz
收稿日期 }ussz p tt p tu ∀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ksx…sx|l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ksy⁄uwl与湖南文理学院重点项目k⁄sxs|l ∀
Ρεσπονσε οφ Ενϖιρονµεντ το Φορεστ Λανδσχαπε Παττερν ιν Ωεστ ∆ονγτινγ Λακε Ρεγιον
≤«¨ ± ⁄∏¤±¯|t ou ¬¬³¬±ªt
kt1 ΧεντραλΣουτη Υνιϖερσιτψοφ Φορεστρψανδ Τεχηνολογψ Χηανγσηα wtssss ~ u1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Γεογραπηψ ανδ Τουρισµ o
Ηυναν Υνιϖερσιτψοφ Αρτσ ανδ Σχιενχε Χηανγδε wtxsssl
Αβστραχτ } ƒ²µ¨¶·¯¤±§¶¦¤³¨ ³¤·¨µ±¬±©¯∏¨±¦¨¶·«¨ ©²µ¨¶·©∏±¦·¬²±oº«¬¦«¦¤± «¤√¨ ¤±¬°³¤¦·²±·«¨ ¦¨²¯²ª¬¦¤¯ ±¨√¬µ²±°¨ ±·¥¼
µ¨ª∏¯¤·¬±ª°²¬¶·∏µ¨ o±∏·µ¬¨±·©¯²º ¤±§°¤·¨µ¬¤¯ ©¯²º q⁄¬µ¨¦·¤±§¬±§¬µ¨¦·¨©©¨¦·¶²©©²µ¨¶·¯¤±§¶¦¤³¨ ³¤·¨µ±¬± • ¶¨·⁄²±ª·¬±ª¤®¨
• ª¨¬²±²±·«¨ ±¨√¬µ²±°¨ ±·º¨ µ¨ ¤±¤¯¼½¨ §¥¼∏¶¬±ª„±¤¯¼·¬¦‹¬¨µ¤µ¦«¼ °µ²¦¨¶¶o°∏¯·¬2¯ √¨¨ ¯ªµ¤¼µ¨ ¤¯·¬²±¤¯ °²§¨¯¤±§³¤·«¤±¤¯¼¶¬¶
º¬·«·«¨ ¤¯±§¶¦¤³¨ ³¤·¨µ± ¤±§·«¨ ±¨√¬µ²±°¨ ±·¤¯ ∏´¤¯¬·¼ ¬±§¨¬¨¶q׫¨ µ¨¶∏¯·¶¶«²º¨ §·«¤·}tl ׫¨ ³¤·«¤±¤¯¼¶¬¶³µ²√¬§¨§¤±
©¨©¨¦·¬√¨ º¤¼·²¤±¤¯¼½¨ §¬µ¨¦·¤±§¬±§¬µ¨¦·µ¨¶³²±¶¨ ²©·«¨ ±¨√¬µ²±°¨ ±··²©²µ¨¶·¯¤±§¶¦¤³¨ ³¤·¨µ±~ul ׫¨ ±¨√¬µ²±°¨ ±·º¤¶
§¬µ¨¦·¯¼¬±©¯∏¨±¦¨§¥¼©²µ¨¶·¯¤±§¶¦¤³¨ ³¤·¨µ±oº«¬¦«§¨ °²±¶·µ¤·¨§·«¤··«¨ ¶·µ∏¦·∏µ¨ ¤©©¨¦·¨§¬·¶©∏±¦·¬²±q׫¨ ¤±¤¯¼¶¬¶¶«²º¨ §
·«¤·´ ∏¤¯¬·¼ ²©·«¨ ±¨√¬µ²±°¨ ±·«¤§·«¨ ¦¯²¶¨¶·¦²µµ¨ ¤¯·¬²±¶·² √¨¨ ±±¨ ¶¶o©²¯ ²¯º¨ § ¥¼ √¤µ¬¤·¬²± ¦²¨©©¬¦¬¨±·o¬¶²¯¤·¬²±o©µ¤¦·¤¯
§¬°¨ ±¶¬²± ¤±§ §²°¬±¤±¦¨ ²©·«¨ ©²µ¨¶·³¤·¨µ±~ vl ׫¨ ©²µ¨¶· ¤¯±§¶¦¤³¨ ³¤·¨µ±¶o¶∏¦« ¤¶·«¨ ¦«¤±ª¨ ¦²¨©©¬¦¬¨±·o©µ¤¦·¤¯
§¬°¨ ±¶¬²±o¬¶²¯¤·¬²±o§²°¬±¤±¦¨ ¤±§ √¨¨ ±±¨ ¶¶o«¤√¨ ¤¯¶²¤±¬±§¬µ¨¦·¬±©¯∏¨±¦¨ ∏³²±·«¨ ±¨√¬µ²±°¨ ±·o¤±§ √¨¨ µ¼©¤¦·²µ«¤¶¤±
¬°³¤¦·²±·«¨ ±¨√¬µ²±°¨ ±·¥¼ °¨ ¤±¶²©·«¨ ²·«¨µ¶~wl …¨ ¶¬§¨¶·«¨ ©²µ¨¶·¯¤±§¶¦¤³¨ ³¤·¨µ±o·«¨ ±¨√¬µ²±°¨ ±·º¤¶¬±©¯∏¨±¦¨§¥¼
²·«¨µ©¤¦·²µ¶¶∏¦«¤¶·«¨ ¦¯¬°¤·¨ ¤±§·«¨ ¶²¬¯q ‹²º¨ √¨ µ·«¨ ¬±©¯∏¨±¦¨ °¨ ¦«¤±¬¶°¬¶±²·¦¯¨ ¤µ¥¨¦¤∏¶¨ ²©·«¨ ¤¥¶¨±¦¨ ²©©∏µ·«¨µ
¤±¤¯¼¶¬¶²©·«¨ ¦¨²¯²ª¬¦¤¯ ³µ²¦¨¶¶¨¶q
Κεψ ωορδσ} ©²µ¨¶·¯¤±§¶¦¤³¨ ³¤·¨µ±~ ±¨√¬µ²±°¨ ±·¤¯ µ¨¶³²±¶¨ ~ ∏´¤¯¬·¼²©·«¨ ±¨√¬µ²±°¨ ±·~³¤·«¤±¤¯¼¶¬¶~ • ¶¨·⁄²±ª·¬±ª¤®¨
• ª¨¬²±
us世纪 ys年代未至 zs年代初 o英国地球物理学家 ²√¨ ²¯¦®和 ¤µª∏¯¬¶提出 Š¤¬¤假说 o从功能方面分析
了全球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及全球生命系统与地球环境的协调k方精云 ousssl ∀随着 us世纪 {s年代以来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 o对于森林景观格局特征 !森林景观斑块 !廊道 !网络特征 !景观水平规划
与设计等研究进展很快 ∀在森林对生态环境影响方面 o近年来也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k唐守正 ot||{ ~王玉
玲 ot|||l ∀从景观的角度 o环境因子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较多k常禹等 oussv ~张秋菊等 oussv ~张志
等 oussxl ∀空间异质性的解释 o一般都是从环境变化角度去分析影响格局的根源 ∀从大的时间尺度来看 o森
林景观的空间分异取决于环境因素 o森林景观格局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o在自然条件愈复杂的地
区 o愈表现出景观的多样性 ∀但景观格局决定景观功能 o不同的森林景观格局有不同的物质流过程 o景观格
局的动态变化通过控制水分 !养分的生态过程 o改变生态环境的功能k石辉等 ousswl o因此 o从小的时间尺度
上 o森林景观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 o在这方面尚须进一步研究 ∀本文旨在揭示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规
律 o为客观地反映森林与环境的关系 o实现森林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
t 研究区概况
西洞庭湖区主要包括常德市的桃源县 !汉寿县 !安乡县 !澧县 !临澧县 !津市市及常德市区k包括鼎城 !武
陵l等地域 ∀位于湖南省北部 o长江中游荆江段南侧 ∀从地势看 o位于第二阶梯云贵高原 !湘西山地向第三级
阶梯洞庭湖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 o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气候过渡地带 ∀气候温和 !四
季分明 !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 ty1z ε o年降水量 t vwy1x °° o无霜期长达 uzu §∀
研究区域总面积为 t wut |yu1sx «°u o森林景观归并为杉木类 !松类 !阔叶类 !经济林 !灌木类 !柏木类 !竹
类和非林地等 {种景观类型组成 ∀非林地主要是指林地以外的耕地 !牧草地 !水域 !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 ∀
类型组成以非林地为主 o其面积为 |s{ {wy1zw «°u o占景观总体面积的 yv1zy h o其次依次为阔叶类 !经济林
类 !松木类 !杉木类 !竹类 !灌木类和柏木类 o面积分别为 tws wyy1| !tuu {w{1x !|t uts1x !y| {z{1t !xt |tv1w !
vy zww1{和 xv1t «°u ∀面积比最小的为柏木类归并为松林 ∀
u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211 景观格局数据的 ΓΙΣ处理
首先对西洞庭湖地区各县域的森林资源分布图 o利用 „µ¦ŠŒ≥软件对其进行数字化 o在此基础上 o根据森
林景观划分原则绘制出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类型图 o然后利用软件强大的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能力 o对该区
域的森林景观类型进行计算分析 o获取的主要分析指标为 }tl 斑块数 ~ul 斑块密度 ~vl 变动系数 ~wl 形状
指数 ~xl 斑块边缘密度 ~yl 分维度 ~zl 优势度 ~{l分离度 ~|l多样性指数 ~tsl均匀度k傅伯杰等 ousst ~郭
晋平 ousst ~菅利荣等 oussu ~段春霞等 ousswl ∀
212 评价与分析模型
u1u1t 层次分析模型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各个环境因子权重 Ω € k ωt o ωu o , o
ωµl进行赋值 ∀指标重要性采用专家意见 o经过对各种因素的反复对比 o最后得出判断矩阵 o由判断矩阵进
行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特征向量的计算 o二是一致性检验 ∀通过判断矩阵一致性 o符合 „‹°要求 o最后确
定指标权重k孟林 ot||{l ∀
u1u1u 灰色关联度与多级灰关联识别模型 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多级灰关联识别模型k刘年丰等 ot||| ~王红
莉等 ousswl ∀主要步骤为 }tl构建环境要素监测样本矩阵和标准等级矩阵 o并归一化处理 ∀建立矩阵时 o原
始监测数据要进行预处理 o按照污染源差异判定数据分布特性 o提取森林景观影响效果相关性强的数据 o避
免不良数据的干扰 ∀ul按以下公式求算关联系数 ∀
λιkαϕ oβτl € ∃°¬± n Θ∃°¤¬∃τkιl n Θ∃°¤¬ o
式中 }λιkαϕ oβτl表示关联系数 oτ为环境质量标准级别 o∃°¤¬和 ∃°¬±分别表示所有比较序列各个时刻绝对差中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因为比较序列相交 o故一般取 ∃°¬± € s ~ Θ称为分辨系数 o其意义是削弱最大绝对差数值
太大引起的失真 o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oΘΙ ks otl o一般情况下可取 s1t ∗ s1x ∀vl进行差异度分
析 o根据以下公式求取灰色关联度和关联差异度 ∀
Χϕτkαϕ oβτl € Ε
µ
ι € t
ωιλιkαϕ oβτl o hΧϕτkαϕ oβτl € t p Χϕτkαϕ oβτl o
式中 } Χϕτkαϕ oβτl为灰色关联度 oωι为环境因子权重 ohΧϕτkαϕ oβτl为实测样本 ϕ与第 τ级质量标准间的关联差
异度 ∀wl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监测样本与各级标准之间的灰色隶属度 Λϕτ和环境灰色综合指数 ΓΧkϕl ∀
Λϕτ € t
Ε
χ
κ€ t
hΧϕτkαϕ oβτl
Χϕκkαϕ oβκl
u o ΓΧkϕl € Ε
τ
τ€ t
τΛϕτ o
sv 林 业 科 学 ww卷
式中 }hΧϕκkαϕ oβκl为监测样本 ϕ在 κ标准序列的关联差异度 ∀
同时采用灰色系统模型中的关联度分析k刘思峰等 ousswl o即按以下公式计算环境综合指数与各景观类
型的灰色关联度 ∀
Χοπ € tΝ Ε
Ν
ξ € t
λοπkξl o
式中 }λοπkξl为景观类型为 ξ时区域 ο的环境质量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 π的灰色关联系数 ∀
u1u1v 环境对景观格局响应的通径分析 定量地研究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 o关键是建立森林景观格局
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关系 ∀通径分析是一种充分地考虑了变量因子间的因果关系的分析方法k刘来福等 o
t|{wl ∀在通径分析中 o通径系数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 o可以有效地表示自变量分别对因变量的直
接和间接影响k陈强 ot||yl ∀在本研究中 o以计算出的森林景观指数为自变量 o以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因变
量 o计算它们之间的通径系数 o利用通径系数可定量地分析出森林景观的环境响应程度 ∀
v 结果与分析
311 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表 1 按景观要素的森林景观格局特征
Ταβ .1 Τηε φορεστ λανδσχαπε παττερν προπερτιεσ βψλανδσχαπε ελεµεντ
指标
Œ±§¨¬
阔叶类
…µ²¤§¯ ¤¨©
©²µ¨¶·
竹类
…¤°¥²²
©²µ¨¶·
杉木类
≤«¬±¨ ¶¨
ƒ¬µ©²µ¨¶·
松木类
°¬±¨
©²µ¨¶·
灌木类
≥«µ∏¥¥¨µ¼
柏木类
Χυπρεσσυσ
φυνεβρισ
©²µ¨¶·
经济林类
∞¦²±²°¬¦
©²µ¨¶·
非林地
‘²2©²µ¨¶·
斑块数 °¤·¦«±∏°¥¨µ vs v{y tt yw| u{ zvv uw vws z vzx v| vt ut{ y x{v
斑块密度 °¤·¦«§¨±¶¬·¼ s1uty s1uuw s1wtt s1uyz s1ust s1zvx s1uxw s1ssz
变动系数 ≤«¤±ª¨ ¦²¨©©¬¦¬¨±· tu1{wv tx1z|t s1||| v1wwu w1wt{ t1xss v1wuy uz1su|
形状指数 ≥«¤³¨ ¬±§¨¬ x1vwy y1{{z u1ywv u1zsv u1|{u t1yzu v1tts zw1zus
斑块边缘密度 °¤·¦« §¨ª¨ §¨ ±¶¬·¼ uu1{v| z1sws tx1wxu t{1twu x1|zz s1stx uv1{tu ys1vyw
分维度 ƒµ¤¦·¤¯ §¬° ±¨¶¬²± t1uyw t1uw{ t1uzs t1vs| t1u{| t1tzw t1vts t1v{s
优势度 ⁄²°¬±¤±¦¨ uy1tuz uu1tzu uz1y{t uz1www uv1wxu |1yzw uz1|vy ty1u{y
分离度 Œ¶²¯¤·¬²± zv1{uz tuv1xx{ tww1wxy tst1z{t tv|1vsz uy1uv{ {x1yu x1vwy
多样性指数 ⁄¬√¨ µ¶¬·¼ tt1uvy {1yyw tu1{zs tu1{zv ts1ysw w1v{| tv1ssy v1yst
均匀度 ∞√¨ ±±¨ ¶¶ s1zxx s1ywt s1{y| s1{{v s1{ux s1{vs s1{zt s1u{w
表 2 按区域的森林景观格局特征
Ταβ .2 Τηε φορεστ λανδσχαπε παττερν προπερτιεσ βψ αρεα
指标
Œ±§¨¬
桃源县
פ²¼∏¤±
¦²∏±·¼
常德城区
≤«¤±ª§¨
安乡县
„±¬¬¤±ª
¦²∏±·¼
津市市
¬±¶«¬
¦¬·¼
澧县
¬
¦²∏±·¼
临澧县
¬±¯¬
¦²∏±·¼
汉寿县
‹¤±¶«²∏
¦²∏±·¼
斑块数 °¤·¦«±∏°¥¨µ zv usu ut {{w w zuz v w|u tx xsz ts |sx | |uu
斑块密度 °¤·¦«§¨±¶¬·¼ s1tyx s1s|v s1sww s1syz s1szx s1s|t s1sw|
变动系数 ≤«¤±ª¨ ¦²¨©©¬¦¬¨±· zw1x|v xy1u{x yv1yyw wy1{y {|1vux yu1|tx zy1u|y
形状指数 ≥«¤³¨ ¬±§¨¬ yx1x|s vy1vy{ uy1wyz u|1|yt yv1t{y wx1vtw wy1|vv
斑块边缘密度 °¤·¦« §¨ª¨ §¨ ±¶¬·¼ uvy1uzs tt|1usx xw1{vv ts{1zws tv|1{xx txz1stz |v1{{x
分维度 ƒµ¤¦·¤¯ §¬° ±¨¶¬²± t1vtz t1uzy t1ut{ t1utv t1uzt t1uzy t1uyt
优势度 ⁄²°¬±¤±¦¨ x1www w1sxt v1uyt v1|vt w1vys w1zy{ w1sxv
分离度 Œ¶²¯¤·¬²± us1vuy tx1uyx ts1w|x tu1|ww tv1zs| tx1syu tt1sy{
多样性指数 ⁄¬√¨ µ¶¬·¼ u1www t1xxt s1wxv t1tuw t1vys t1zy{ t1uwx
均匀度 ∞√¨ ±±¨ ¶¶ s1{tx s1xtz s1tyu s1wss s1wxv s1x{| s1www
森林景观格局指数是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 o反映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方面的定量指标 ∀主要从
景观类型组成结构 !景观空间异质性方面反映西洞庭森林景观空间格局k郭晋平等 ousss ~ ƒ²µ°¤±ot||x ~
׫²°¤¶ ετ αλqot||w ~陈文波等 oussxl ∀
由表 t !u可见 o从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来看 o非林地的斑块形状最复杂 o形状指数达 zw1zus o分维度为
t1v{s o主要由于其边缘形状延伸到其他各个景观要素中 o居民点等地类零星分布所致 ~杉木类 !松类形状复
tv 第 z期 陈端吕等 }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
杂程度比较接近 ~灌木类变动系数最小 o原因是灌木类斑块数少且分布均匀 o破碎化程度低 ∀从景观类型的
差异性看 o经济林类景观优势度最大 o为 uz1|vx z o其均匀度也相对较高 o表明经济林类分布较集中 ~杉木类
和松类景观优势度也较大 o表明了在整体景观格局中占有一定优势 o对景观格局影响大 ∀
从区域来看 o景观破碎化程度最大为桃源县 o形状指数和分维度都是最大 o分别为 yx1x|s和 t1vtz o破碎
化最小的为安乡县 o主要由于该县域林地比例低 o而在评价尺度上又把其他地类统一归并为非林地 o造成了
整体的破碎化程度低 ∀景观最丰富 o景观优势度较大 o景观整体空间格局异质性最高的为桃源和澧县 ∀
312 环境综合指数的计算
v1u1t 环境影响因子 环境系统按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 !水环境 !土壤环境和生态环境k贺庆棠 ot|||l ∀森
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 }森林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o可维护生态环境的物种和
生物多样性 o同时也体现在空气 !水和土壤环境方面 ∀对水环境的影响 o主要表现在森林的水源涵养 !水土保
持功能上 o通过根系和土壤截留和过滤影响水质变化 o改变水资源供需平衡状态 ~对土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森林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 o避免了土地退化 ~对于大气环境 o森林可净化空气k纪仁生 ousssl ∀
表 3 环境质量因子权重分配表
Ταβ .3 ∆ιστριβυτιον οφ φαχτορσ ωειγητ οφ εχολογιχαλ ενϖιρονµεντ
项目Π权重
Œ·¨°Πº ¬¨ª«·
因子
ƒ¤¦·²µ
因子权重
• ¬¨ª«·²©
©¤¦·²µ¶
≥’u s1tsu空气环境
„¬µ ±¨√¬µ²±° ±¨·Πs1vu| ‘’u s1tt{°ts s1ts|
≤’⁄ s1szs
…’⁄x s1svu
‘‹v p ‘ s1svs
ב s1suw
×° s1suw
≤∏ s1sut
± s1sut
水环境
• ¤·¨µ ±¨√¬µ²±°¨ ±·Πs1wvz ƒ
p s1st|
≥¨ s1sus
㦠s1sut
≤§ s1suw
≤µyn s1sux
挥发酚 ∂²¯¤·¬¯¨ ³«¨ ±²¯ s1suw
石油类 ’¬¯ s1su{
≥u p s1sut
粪大肠菌群 ƒ ¦¨¤¯ ¦²¯¬©²µ° s1svv
≤§ s1sy{
ܻ s1sxt
土壤环境
≥²¬¯ ±¨√¬µ²±° ±¨·Πs1uvw „¶ s1sv|°¥ s1sv{
≤µ s1sv{
根据森林对环境的作用 o利用我国环境保护标
准体系 o执行统一的环境质量标准 o避免评价的复杂
性和模糊性 o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参数选择可从
空气环境 !水环境和土壤环境 v个方面选取 o不再考
虑包含森林本身的生态环境要素 ∀按照5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6kŠ…vs|x p t||yl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6
kŠ……t p t|||l !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kŠ…txyt{ p
t||xl和常德市环境质量监测的具体情况 o共选取 uw
个因子 o并利用层次分析法k„‹°l进行权重赋值 o构
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k表 vl ∀
v1u1u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对水 !气 !土壤环境因
子建立评价标准矩阵和实际监测数据矩阵 ∀将矩阵
中数值处理为≈s ot 区间值 o然后将监测样本向量
αϕ作为母序列 o相应的标准向量 βτ作为子序列 o求算
关联系数 ∀通过环境质量因子权重对关联系数的加
权平均计算出关联度 o并通过关联度计算出灰色关
联差异度k表 wl o运用灰色模式识别模型 o求得环境
第 ϕ个样本对第 τ级要素的灰色从属度 υϕτ后 o计算
环境的灰色综合指数 ΓΧkϕlk表 xl o对环境整体质
量进行多要素综合评价 ∀
313 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
v1v1t 森林景观格局对环境的影响因子 应用逐
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o以斑块数k Ξst l !变动系数
k Ξsul !形状系数k Ξsvl !斑块边缘密度k Ξswl !分维度
k Ξsxl !优势度k Ξsyl !斑块密度k Ξszl !分离度k Ξs{l !
多样性指数k Ξs|l和均匀度k Ξtsl与环境质量综合指
数作多元回归 o选取了变动系数 !分维度 !分离度 !优势度和均匀度 x个指标 o斑块数 !形状指数 !斑块边缘密
度 !多样性指数和斑块密度被剔除 o得到相关系数k表 yl和回归方程 }
Ψ€ s1sss y|z v p s1sss ssz x Ξsu n s1ssu {wt { Ξsx p s1uuw vts t Ξsy n s1ssu ttx v Ξs{ n s1x|y t{y | Ξts ∀
x个森林景观格局指数 o高度浓缩了景观格局信息 ∀变动系数 !分离度和分维度反映了森林景观的空间
分布的异质性 o其中变动系数表达了森林景观的规模变异程度 o分离度表达了类型的空间分异程度 o分维度
表达了景观的形状复杂性 o均匀度和优势度反映了景观格局的组成要素的异质性 o其中均匀度体现了人工
uv 林 业 科 学 ww卷
表 4 灰色关联差异度表
Ταβ .4 ∆ιφφερενχε δεγρεε οφ γραψ χορρελατιον
一级kτ € tl
¨√¨ ¯t
二级kτ € ul
¨√¨ ¯u
三级kτ € vl
¨√¨ ¯v
桃源县kϕ€ tl פ²¼∏¤± ¦²∏±·¼ s1xyu u s1zxv v s1{|t u
常德市区 kϕ€ ul ≤«¤±ª§¨ s1wz{ w s1xus { s1yyz y
安乡县 kϕ€ vl „±¬¬¤±ª¦²∏±·¼ s1wxu w s1xut y s1zsv w
津市市 kϕ€ wl ¬±¶«¬¦¬·¼ s1v|s z s1yv{ { s1{sw {
澧县 kϕ€ xl ¬¦²∏±·¼ s1xts t s1zsw { s1{wt |
临澧县kϕ€ yl ¬±¯¬¦²∏±·¼ s1wvw t s1y|z s s1{t| t
汉寿县kϕ€ zl ‹¤±¶«²∏¦²∏±·¼ s1w|t y s1zvs t s1{{w {
表 5 灰色从属度 Υϕτ与灰色综合指数 ΓΧ(ϕ)
Ταβ .5 Γραψσυβορδινατιον δεγρεε ανδ γραψ χοµ ποσιτεινδεξ
一级kτ € tl
¨√¨ ¯t
二级kτ € ul
¨√¨¯ u
三级kτ € vl
¨√¨ ¯v ΓΧkϕl
桃源县kϕ€ tl פ²¼∏¤± ¦²∏±·¼ s1z|u |w{ s1wzt zyx s1uvx u{z t1w|w {xu
常德市区 kϕ€ ul ≤«¤±ª§¨ s1yxw wy| s1v|| x{ s1uwx |xt s1ztz tvt
安乡县 kϕ€ vl „±¬¬¤±ª¦²∏±·¼ s1y|t w{v s1v{y {t| s1uut y|{ s1zsy ttz
津市市 kϕ€ wl ¬±¶«¬¦¬·¼ s1zut uty s1u{u v{s s1uuy wsw t1t{{ s{w
澧县 kϕ€ xl ¬¦²∏±·¼ s1zu{ {wv s1vzz sty s1t|w twt t1uyt sxz
临澧县kϕ€ yl ¬±¯¬¦²∏±·¼ s1z|| uwy s1vvu www s1ty{ vts t1uyy yxw
汉寿县kϕ€ zl ‹¤±¶«²∏¦²∏±·¼ s1{sx vus s1vvu ytz s1uyu syv t1vzv s{s
干扰的程度 o优势度表达了景观的主导类
型 o不同的主导景观类型体现了不同的生
态学特性 ∀
通过上述参与因子的通径分析 o剩余
通径系数为 s1t|t yz o说明未研究的自变
量和误差对因变量 ΓΧkϕl的通径效应很
小 o决定系数 € s1||| vx o且统计检验在置
信度 |x h的条件下都是显著的 o说明已选
出了主要的变量 ∀将各自变量的直接作用
和通过其他自变量对 ΓΧkϕl的间接作用列
表 o见表 z ∀
分别对区域内的阔叶类 !经济林类 !松
木类 !杉木类 !竹类 !灌木类和非林地等森
林景观类型进行关联度分析 o从各景观类
型的格局因子与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灰色
关联度k图 tl来看 o通过比较灰色关联度
的大小 o所有景观类型存在着相同的不敏
感因子 o主要为斑块数k Ξst l !形状系数
k Ξsv l !斑块边缘密度 k Ξsw l !斑块密度
表 6 环境响应因子与环境质量指数的相关系数矩阵
Ταβ .6 Χορρελατιον χοεφφιχιεντ µατριξ οφ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ινδεξ ανδ ινφλυενχε φαχτορσ
相关系数
≤²µµ¨ ¤¯·¬²± ¦²¨©©¬¦¬¨±· Ξst Ξsu Ξsv Ξsw Ξsx Ξsy Ξsz Ξs{ Ξs| Ξts
ΓΧkϕl s1wv{ s1wx| s1zvx s1yxy s1w{| s1zws s1wvy s1wuv s1yuu s1yw|
表 7 森林景观格局与环境响应的通径系数分析
Ταβ .7 Πατη χοεφφιχιεντ αναλψσισ ωιτη εχολογιχαλ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ανδ φορεστ λανδσχαπε παττερν
因子
ƒ¤¦·²µ¶
直接影响
⁄¬µ¨¦·¬±©¯∏¨ ±¦¨
间接影响 Œ±§¬µ¨¦·¬±©¯∏¨±¦¨
通过 Ξsu
¥¼ Ξsu
通过 Ξsx
¥¼ Ξsx
通过 Ξsy
¥¼ Ξsy
通过 Ξs{
¥¼ Ξs{
通过 Ξts
¥¼ Ξts
总间接影响
ײ·¤¯ ¬±§¬µ¨¦·
¬±©¯∏¨±¦¨
Ξsu p s1zwz | s1tsy | p s1syw { s1wsz z s1{uv u t1uzv s
Ξsx s1tyv y p s1w{{ x p s1swv { s1v{y s s1{uy { s1y{s x
Ξsy p s1s|u x p s1xuw s s1szz x s1utw z s1zuu t s1w|s v
Ξs{ s1w{{ v p s1yuw x s1tu| w p s1sws z s1zzy w s1uws y
Ξts t1sxs x p s1x{y s s1tu{ { s1vys | p s1syv y p s1tx| |
k Ξszl !多样性指数k Ξs|l o基本上与区域森林景观对环境影响所剔除的因子一致 o说明了如果不考虑因子对
环境的正向和负向作用 o各个森林景观中同一格局指数类型对环境影响的贡献是一致的 ∀
v1v1u 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的直接响应 从图 u可以看出 o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有着直接响应 o体现了森
林景观格局与空气 !水及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 o说明了森林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对环境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从直接通径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来看 o对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均匀度 !变动系数 !分离
度 !分维度和优势度 ∀均匀度指数贡献最大 o说明了人类干扰程度在环境响应中处于首要地位 ∀变动系数 !
分离度与分维度体现的是空间分布状态 o通过空间分异达到环境影响因素的空间再分配 o实现环境的直接响
应 o贡献率居中 ∀环境对优势度的响应程度大小决定于森林景观中支配类型的性质 o需要对支配景观类型的
生态过程和动态作具体的分析 o具有较大的变动性 ∀本区域中非林地优势景观决定了优势度对环境响应的
贡献率最小 ∀
图 u和表 t表明 o均匀度 !分离度和分维度 v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变化趋势一致 o而优势
度和变动系数的单相关系数与直接通径系数的变化趋势相反 o优势度的单相关系数为 s1zws w o直接通径系
vv 第 z期 陈端吕等 }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
图 t 各景观类型的格局因子与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关联度
ƒ¬ªqt Šµ¤¼ ¦²µµ¨ ¤¯·¬²± ¥¨·º¨¨ ± ªµ¤¼ ¦²°³²¶¬·¨¬±§¨¬¤±§©¤¦·²µ¶²© ¤¯±§¶¦¤³¨ ·¼³¨
数为 p s1s|u x o但优势度的
总影响为 s1v|z { o变动系数
的单相关系数为 s1wx{ y o直
接通径系数为 p s1zwz | o总
影响也有 s1xux t ∀变动系
数和优势度对环境质量综合
指数呈现负向贡献 o主要是
这 u个因子反映了森林景观
格局中存在着优势景观 o而
这种景观产生的是负向作
用 o究其原因 o是因为在西洞
庭湖区域的优势斑块为非林
地 o而所划分的非林地包含
了农牧生态用地和城镇建设
用地 u种不同性质的类型 ∀
剩 余 通 径 系 数 为
s1t|t yz o说明了影响环境的
图 u 森林景观格局因子的直接
和总通径系数分布
ƒ¬ªqu ⁄¬¶·µ¬¥∏·¬²± ²©§¬µ¨¦·³¤·«¦²¨©©¬¦¬¨±·
¤±§·²·¤¯ ³¤·«¦²¨©©¬¦¬¨±·
其他因子的存在 o如地形地貌 !地方气候 !水系格局等k张秋菊
等 oussvl ∀
v1v1v 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的间接响应 从图 v可以看出 o森
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不只是直接的 o还通过其他因子产生间
接响应 ∀环境响应作用最大的森林景观格局指数为变动系数 o
间接通径系数为 t1uzv s o然后依次为分维度 !分离度 !优势度和
均匀度 o变动系数产生的间接影响通过均匀度产生的效果最大 o
间接通径系数为 s1{uv u ∀从景观格局指数类型来看 o变动系
数 !分维度和分离度为空间异质性指数 o而优势度和均匀度为景
观类型组成结构指数 o所分析出的各个景观格局指数间接响应
大小 o凸显了影响环境的森林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再分配的间
接特性 ∀
森林景观格局指数中 o变动系数和均匀度对环境的影响起
着显著的桥梁作用 o通过变动系数和均匀度的间接影响最大 o通
图 v 森林景观格局因子的间接通径系数分布
ƒ¬ªqv ⁄¬¶·µ¬¥∏·¬²± ²©¬±§¬µ¨¦·³¤·«¦²¨©©¬¦¬¨±·
径系数分别为 p u1uuv s和 u1vux v o然后依次为分离度 !分维度 !
优势度 o分别为 s1xvz t !s1vvx z和 s1uzy w ∀通过变动系数对环
境产生的间接影响是负向的 o主要原因是变动系数对其他景观
格局因子的作用是负向的 ∀
w 结论与讨论
tl 在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响应研究中 o通径系数表示了直
接和间接两层含义 o说明了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不完全是
直接的作用 o有时是通过其他因子间接产生作用 ∀通径系数之
间的比较 o表示了森林景观格局指数对环境的直接贡献率大小 ∀
通径系数指标反映了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直接和间接响应的程
度 ∀可以说 o通径分析为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研究提供了
一条有效途径 ∀
ul 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响应是结构改变功能的结果 o体现了森林景观格局与空气 !水及土壤环境之
wv 林 业 科 学 ww卷
间的关系 o说明了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对环境质量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
vl 森林景观格局对环境产生着直接影响 o但各个景观格局指数所产生的影响有大有小 o直接通径系数
最大的达到 t1sxs x o影响的大小顺序为 }均匀度 变动系数 分离度 分维度 优势度 ∀从均匀度的生态
学意义可以看出 o人类干扰程度在环境响应中处于首要地位 ∀
wl 环境对森林景观格局存在着间接响应 ∀环境间接响应作用最大的森林景观格局指数为变动系数 o然
后依次为分维度 !分离度 !优势度和均匀度 o各个指数产生的间接作用主要通过其他指标来体现 ∀变动系数 !
分维度 !分离度等空间异质性指数的环境间接响应作用最大 o凸显了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存在着空间再
分配的间接特性 ∀
xl 从通径分析中的剩余通径系数来看 o除了森林景观格局对环境产生作用外 o同时还有其他因素的影
响 o由于没有进一步的生态过程分析 o存在着影响机理的不明确性 ∀
yl 森林景观格局指数能够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 o反映了景观异质性和空间配置 o但无法具体反映出
对环境产生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的景观要素比例 o不同的区域必须对评估模型参数作相应调整 o存在着评价
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
参 考 文 献
陈 强 qt||y1 通径分析及其在林业试验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q云南林业科技 ozwktl }xw p yt1
陈文波 o肖笃宁 o郑 蕉 qussx1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景观沿主要河流两侧分布的变化 q林业科学 owtkul }tys p tyw1
常 禹 o布仁仓 o胡远满 o等 qussv1 利用 ŠŒ≥和 • ≥确定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的环境范围 q应用生态学报 otw kxl }yzt p yzx1
段春霞 o胡远满 o李月辉 o等 qussw1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q生态学杂志 ouvkul }tvv p tvx1
方精云 qusss1全球生态学 }气候变化与生态响应 q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海德堡 }施普林格出版社 q
傅伯杰 o陈利顶 o马克明 o等 qusst1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q
菅利荣 o李明阳 qussu1ŠŒ≥分析方法在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中的应用 q中南林学院学报 ouuktl }{y p {|1
郭晋平 qusst1森林景观生态研究 q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q
郭晋平 o薛俊杰 o李志强 o等 qusss1 森林景观恢复过程中景观要素斑块规模的变化 q生态学报 ouskul }ut{ p uuv1
贺庆棠 qt|||1森林环境学 q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q
纪仁生 qusss1森林与生态环境 q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okwl }t p w1
刘来福 o毛盛贤 o黄远樟 qt|{w1 作物定量遗传学 q北京 }农业出版社 owx p |{1
刘年丰 o罗 巍 o郭继孝 o等 qt|||1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多级灰关联识别模型应用研究 q环境科学与技术 outkvl }uw p uz1
刘思峰 o党耀国 o方志耕 o等 qussw1 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q
孟 林 qt||{1层次分析法在草地资源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q草业科学 otxkyl }t p w1
石 辉 o刘世荣 o孙鹏森 qussw1 森林植被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机理评述 q水土保持研究 ottkvl }vt p vy1
唐守正 qt||{1中国森林资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q生物学通报 ovvkttl }u p y1
王红莉 o姜国强 o陶建华 qussw1 渤海湾水环境系统多级灰关联评价 q海洋技术 okwl }w{ p xu1
王玉玲 qt|||1森林资源对我国生态环境影响初析 q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oktl }| p tt1
张秋菊 o傅伯杰 o陈利顶 qussv1 关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几个问题 q地理科学 ouvkvl }uyw p uzs1
张 志 o孙玉军 qussx1 过伐林景观要素沿环境梯度分布趋势的研究 q林业科学 owtktl }tw p t{1
ƒ²µ°¤± • × × qt||x1¤±§ °²¶¤¬¦¶·«¨ ¦¨²¯²ª¼ ²© ¤¯±§¶¦¤³¨ ¤±§µ¨ª¬²±q ‘¨ º ≠²µ®}≤¤°¥µ¬§ª¨ ˜±¬√ µ¨¶¬·¼ °µ¨¶¶q
׫²°¤¶„ ≥ o • ¬¯¯¬¤°  • qt||w1⁄¼±¤°¬¦¶¤±§³¤·¨µ± ²©¤ °¤±¤ª¨§¦²±¬©¨µ²∏¶©²µ¨¶·¯¤±§¶¦¤³¨ ¬± ’µ¨ª²±q¤±§¶¦¤³¨ ∞¦²¯²ª¼owkvl }xxx p xy{1
k责任编辑 郭广荣l
xv 第 z期 陈端吕等 }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格局的环境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