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H and Nutrition Properties of Rhizosphere Soils of Three Shrub Species in Horqin Sandy Land

科尔沁沙地3种灌木根际土壤pH值及其养分状况


The properties and changes of rhizosphere soil nutrient were studied at three different sites dominated by Salix gordejevii,Artemisia halodendron and Caragana microphilla,respectively,in Horqin sandy land.Results showed that rhizosphere imposed obvious effects on the three shrubs and soil nutrition.The pH value in rhizosphere soil of the shrub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n-rhizosphere,but the significance was not obviously.And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the rhizosphere soil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non-rhizosphere soil in August,although electric conductivity was lower in the rhizosphere than non-rhizoshphere in May.Electric conductivity in C.microphylla rhizosphere was consistently higher,either in May or in August.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material content of three shrubs were all higher in rhizosphere than those in non-rhizosphere soil in May and August,except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 in rhizosphere of S.gordejevii in May.Three shrubs have obviously positive rhizosphere effects on soil nutrient and the order of ability is C.microphilla > A.halodendron> S.gordejevii.By comparing rhizosphere nutrients of three shrubs in May and August,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material content of S.gordejevii all increased in August,especially total N and available P were two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in May.The content of total N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rhizosphere of C.microphylla in August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May,but other nutrient clearly decreased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Rhizosphere nutrients of A.halodendron experienced the same changes,except that total P in August.


全 文 :第 wv卷 第 {期
u s s z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v o‘²1{
㸻qou s s z
科尔沁沙地 v种灌木根际土壤 ³‹值及其养分状况
黄 刚t ou 赵学勇t 张铜会t 苏延桂t ou
kt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兰州 zvssss ~u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tsssw|l
关键词 } 灌木 ~根际土壤养分 ~³‹值 ~电导率 ~科尔沁沙地
中图分类号 }≥z|v1v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zls{ p stv{ p sx
收稿日期 }ussy p sz p uz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kwswztsswl o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基金资助项目ktzvzy|sussstxl ∀
πΗ ανδ Νυτριτιον Προπερτιεσ οφ Ρηιζοσπηερε Σοιλσ οφ Τηρεε
Σηρυβ Σπεχιεσιν Ηορθιν Σανδψ Λανδ
‹∏¤±ªŠ¤±ªtou «¤² ÷∏¨¼²±ªt «¤±ª×²±ª«∏¬t ≥∏≠¤±ª∏¬tou
kt1 Ναιµαν ∆εσερτ Εξπεριµενταλ Ρεσεαρχη Στατιον o Χολδ ανδ Αριδ Ρεγιονσ Ενϖιρονµενταλανδ Ενγινεερινγ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o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ψοφ Σχιενχεσ Λανζηου zvssss ~u1 Γραδυατε Σχηοολo Χηινεσε Αχαδεµψοφ Σχιενχεσ Βειϕινγ tsssw|l
Αβστραχτ} ׫¨ ³µ²³¨µ·¬¨¶¤±§¦«¤±ª¨¶²©µ«¬½²¶³«¨µ¨ ¶²¬¯ ±∏·µ¬¨±·º¨ µ¨ ¶·∏§¬¨§¤··«µ¨¨ §¬©©¨µ¨±·¶¬·¨¶§²°¬±¤·¨§¥¼ Σαλιξ
γορδεϕεϖιιo Αρτεµισια ηαλοδενδρον ¤±§ Χαραγανα µιχροπηιλλαo µ¨¶³¨¦·¬√¨ ¼¯ o ¬± ‹²µ´¬± ¶¤±§¼ ¤¯±§q • ¶¨∏¯·¶ ¶«²º¨ § ·«¤·
µ«¬½²¶³«¨µ¨ ¬°³²¶¨§²¥√¬²∏¶ ©¨©¨¦·¶²±·«¨ ·«µ¨¨¶«µ∏¥¶¤±§¶²¬¯ ±∏·µ¬·¬²±q׫¨ ³‹ √¤¯∏¨ ¬± µ«¬½²¶³«¨µ¨ ¶²¬¯ ²©·«¨ ¶«µ∏¥¶º¤¶
²¯º¨ µ·«¤±·«¤·¬±·«¨ ±²±2µ«¬½²¶³«¨µ¨ o¥∏··«¨ ¶¬ª±¬©¬¦¤±¦¨ º¤¶±²·²¥√¬²∏¶¯¼q„±§·«¨ ¨¯ ¦¨·µ¬¦¦²±§∏¦·¬√¬·¼ ²©·«¨ µ«¬½²¶³«¨µ¨
¶²¬¯ º¤¶²¥√¬²∏¶¯¼ «¬ª«¨µ·«¤± ±²±2µ«¬½²¶³«¨µ¨ ¶²¬¯¬± „∏ª∏¶·o¤¯·«²∏ª«¨¯ ¦¨·µ¬¦¦²±§∏¦·¬√¬·¼ º¤¶ ²¯º¨ µ¬±·«¨ µ«¬½²¶³«¨µ¨ ·«¤±
±²±2µ«¬½²¶«³«¨µ¨ ¬± ¤¼q ∞¯ ¦¨·µ¬¦¦²±§∏¦·¬√¬·¼ ¬± Χq µιχροπηψλλα µ«¬½²¶³«¨µ¨ º¤¶¦²±¶¬¶·¨±·¯¼ «¬ª«¨µo ¬¨·«¨µ¬± ¤¼ ²µ¬±
„∏ª∏¶·q׫¨ ²µª¤±¬¦ °¤·¨µ¦²±·¨±·¤±§ °¤·¨µ¬¤¯ ¦²±·¨±·²©·«µ¨¨¶«µ∏¥¶ º¨ µ¨ ¤¯¯ «¬ª«¨µ¬± µ«¬½²¶³«¨µ¨ ·«¤± ·«²¶¨ ¬± ±²±2
µ«¬½²¶³«¨µ¨ ¶²¬¯¬± ¤¼¤±§„∏ª∏¶·o ¬¨¦¨³·²µª¤±¬¦°¤·¨µ¤±§·²·¤¯ ‘¬±µ«¬½²¶³«¨µ¨ ²© Σ q γορδεϕεϖι鬱 ¤¼q׫µ¨¨¶«µ∏¥¶«¤√¨
²¥√¬²∏¶¯¼³²¶¬·¬√¨ µ«¬½²¶³«¨µ¨ ©¨©¨¦·¶²± ¶²¬¯ ±∏·µ¬¨±·¤±§·«¨ ²µ§¨µ²©¤¥¬¯¬·¼ ¬¶ Χq µιχροπηιλλα  Αq ηαλοδενδρον  Σ q
γορδεϕεϖιιq…¼ ¦²°³¤µ¬±ªµ«¬½²¶³«¨µ¨ ±∏·µ¬¨±·¶²©·«µ¨¨¶«µ∏¥¶¬± ¤¼ ¤±§ „∏ª∏¶·o·«¨ ²µª¤±¬¦ °¤·¨µ¦²±·¨±·¤±§ °¤·¨µ¬¤¯
¦²±·¨±·²© Σ q γορδεϕεϖιι ¤¯¯¬±¦µ¨¤¶¨§¬± „∏ª∏¶·o ¶¨³¨¦¬¤¯ ¼¯·²·¤¯ ‘¤±§¤√¤¬¯¤¥¯¨° º¨ µ¨·º²·¬°¨ ¶«¬ª«¨µ·«¤±·«²¶¨ ¬± ¤¼q׫¨
¦²±·¨±·²©·²·¤¯ ‘¤±§²µª¤±¬¦°¤·¨µ¦²±·¨±·¬±µ«¬½²¶³«¨µ¨ ²© Χq µιχροπηψλλᬱ „∏ª∏¶·º¤¶«¬ª«¨µ·«¤±·«²¶¨ ¬± ¤¼o¥∏·²·«¨µ
±∏·µ¬¨±·¦¯¨ ¤µ¯¼ §¨¦µ¨¤¶¨§§∏µ¬±ª·«¨ ªµ²º·« ³¨µ¬²§q •«¬½²¶³«¨µ¨ ±∏·µ¬¨±·¶²© Αq ηαλοδενδρον ¬¨³¨µ¬¨±¦¨§·«¨ ¶¤°¨ ¦«¤±ª¨¶o
¬¨¦¨³··«¤··²·¤¯ °¬± „∏ª∏¶·q
Κεψ ωορδσ} ¶«µ∏¥¶~µ«¬½²¶³«¨µ¨ ¶²¬¯ ±∏·µ¬¨±·¶~³‹ ~¨¯ ¦¨·µ¬¦¦²±§∏¦·¬√¬·¼~‹²µ´¬±¶¤±§¼ ¤¯±§
根际一般是指根土界面数毫米范围内受根系影响的土壤区 o它是水分和矿质养分进入根系 !参与生物循
环的门户 o同时也是根系自身活动和代谢对土壤影响最直接 !最强烈的区域k刘建军等 ot||{ ~杨玉盛 ot||{l ∀
根际区具有许多不同于原土体的物理 !化学和微生物学特性 o如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高于非根际区k焦
如珍等 ot|||l ~根际养分离子浓度与非根际区不同k曾曙才等 oussvl ~根际土壤 ³‹值与非根际区不同k马健
等 ot||{l ∀因此可以认为根系 !微生物 !土壤在根际区共同构成了一个微生态系统k张福锁 ot||ul ∀在半干
旱的科尔沁沙地植被演替中 o一些中生 !中旱生的灌木 !半灌木逐渐成为不同沙丘植被的优势种 o这些灌木根
系分泌物的产生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 o并且由于干旱区根际碳占据了土壤中很大的份额k苏永中等 oussul o
这一地区灌木根际养分的含量和变化对于退化区植被恢复和土壤质量改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拟通
过对科尔沁沙地 v种不同灌丛下的根际养分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研究 o期望能从根际微域角度揭示黄柳k Σαλιξ
γορδεϕεϖιιl !盐蒿kΑρτεµισια ηαλοδενδρονl和小叶锦鸡儿k Χαραγαδα µιχροπηψλλαlv种灌木在土壤恢复过程中的作
用机理 ∀
t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中国科学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k铁路南流沙围栏lktusβwvχ‘owuβxxχ ∞l ∀属温带大陆性半干
旱气候 o年均气温 y1t ∗ y1w ε ∀极端最低气温 p u|1z ε o极端最高气温 wt ε o年均降水量 vyy °° o主要集中
在 y ) {月 o年蒸发量 t |vz °° o干燥度 v1| ∀地表承接了大量松散的第四纪沉积物 o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以沙
丘和丘间低地 !沙质平地相间分布为主要特征的地貌类型 ∀地带性土壤为沙质栗钙土 o在风的长期作用下退
化为风沙土 ∀试验区主要植物种有小叶杨k Ποπυλυσσιµονιιl !小叶锦鸡儿 !盐蒿 !冷蒿kΑρτεµισια φριγιδαl !黄柳 !
扁蓿豆k Μελλισσιτυσ ρυτηενιχυσl !糙隐子草k Χλειστογενεσ σθυαρροσαl !狗尾草k Σεταρια ϖιριδισl 和沙米k Αγριοπηψλλυµ
σθυρροσυµl 等 ∀
u 材料与方法
选择生长良好的黄柳 !盐蒿 !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k表 tl ∀
土样采集方法 }对于每种类型灌木 o选择地形特征 !冠幅 !株高和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灌丛各 x丛 o作为
x次重复 o取样灌丛的形态特征和分布列于表 t ∀于 ussx年生长季前期的 x月和生长季末期的 {月 o对选好
的每株灌木 o多点挖取 s ∗ us ¦°土层内的根系 o先抖落根系上的大块不含根系的土壤 o装入塑料袋内混匀 o
作为非根际土壤 ~然后取近根系表面的细粒土壤 o装入塑料袋内混匀 o作为根际土壤k厉婉华 ot||y ~苏永中
等 oussul ∀
表 1 灌木形态特征和分布
Ταβ .1 ∆ιστριβυτιον ανδ µ ορπηολογιχαλτραιτσ οφ σηρυβσ
项目 Œ·¨° 黄柳 Σ qγορδεϕεϖιι 小叶锦鸡儿 Χqµιχροπηψλλα 盐蒿 Αqηαλοδενδρον
科 ƒ¤°¬¯¼ 杨柳科 ≥¤¯¬¦¤¦¨¤¨ 豆科 ¨ª∏°¬±²¶¤¨ 菊科k半灌木l≤²°³²¶¬·¤¨ k¶∏¥¶«µ∏¥l
高度 ‹ ¬¨ª«·Π° t1wy ∗ t1|s t1t ∗ t1wv s1x ∗ s1{{
冠幅 ≤µ²º± §¬¤°¨ ·¨µ t1{ ° ≅ u1t ° ∗ v1t ° ≅ v1u ° t ° ≅ t1t ° ∗ u1v ° ≅ u1t ° t ° ≅ t1t ° ∗ t1x ° ≅ t1y °
茎数 ‘∏°¥¨µ²©¶«²²·¶ x{ ∗ |s ut ∗ wy u{ ∗ w{
分布 ⁄¬¶·µ¬¥∏·¨§ ²¯¦¤·¬²± 固定沙丘 ƒ¬¬¨ §¶¤±§§∏±¨ 固定沙丘 ƒ¬¬¨ §¶¤±§§∏±¨ 固定沙丘 ƒ¬¬¨ §¶¤±§§∏±¨
生长状况 Šµ²º¬±ª¦²±§¬·¬²± 旺盛 ∏¬∏µ¬¤±¦¨ 旺盛 ∏¬∏µ¬¤±¦¨ 旺盛 ∏¬∏µ¬¤±¦¨
养分测定方法按照土壤养分常规分析方法进行 }有机质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氧化法测定 ~全氮用凯氏法
硝化 o然后用自动定氮仪测定k意大利产 ⁄Žy o˜⁄Žtws分析仪l ~全磷用 ‹≤¯ ’w p ‹u≥’w 消化 o钼锑比色法k日
产 ˜∂ p tyst分光光度计l ~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 ~速效磷用 ‘¤‹≤’v 法 ~³‹值k土水比 tΒu1x悬液l和电导
率k土水比 tΒx浸提液l用德国产 ∏¯·¬¯¬±¨ ƒΠ≥∞×uv分析仪直接测定k鲍士旦 ousssl ∀
采用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 ×检验用于各灌木根际和根外及生长季前 !后土壤性状之间的比较和
显著性检验kπ € s1stl ∀
v 结果与分析
v1t v种灌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 ³‹值 !电导率差异 从土壤 ³‹值分析结果来看k图 tl ov种灌丛下土壤的
³‹值均大于 z o土壤偏碱性 ∀x月和 {月的数据都表明根际 ³‹值要低于非根际 o但是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两者没有显著差异kπ  s1stl ∀通常 o根系分泌有机酸和呼吸作用产生的 ≤’u 形成 ‹u ≤’v 被认为是根际 ³‹
值降低的必然原因 ∀不同植物种生物学特性差异大 o天然降水的 ³‹值和生长基质中离子的多少都决定了
植物根际 ³‹值的大小 ∀另外 o研究发现 {月份 ³‹值相对于 x月份有所下降 o说明根际 ³‹值是一个动态变
化的过程k陈有 等 oussul ∀
电导率的变化是由于土壤中一些盐分离子k如 Žn !‘¤n !ªun !≤¯ p等l在灌丛下累积的原因 ∀在 x月 ov
种灌木电导率各有差异 ∀黄柳 !盐蒿根际土壤的电导率要略小于非根际土壤 o没有显著的差异 o小叶锦鸡儿
根际土壤的电导率要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 ∀在 {月 o根际土壤电导率都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k π  s1stl o在
v个月的生长过程中植物一方面通过根系分泌物质 o一方面有大量细根死亡 o增加了对土壤有机质的输入 ∀
无论是哪种情况 o有机质的增加可以吸附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o从而为根系离子富积及养分浓度的升高创造了
条件 ∀
v1u v种灌木根际 !非根际土壤养分的差异 在 x月 o黄柳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低于同期非根际
土壤 o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的各种养分都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 o盐蒿根际土壤的各种养分也高于非根际土
壤 o其中全氮和速效氮达到了显著水平k表 ul ∀在 {月 o黄柳根际土壤的全氮 !全磷与速效磷含量都明显高
|vt 第 {期 黄 刚等 }科尔沁沙地 v种灌木根际土壤 ³‹值及其养分状况
图 t ³‹值和电导率在不同灌木根际和非根际的变化情况
ƒ¬ªqt ≤«¤±ª¨¶²©³‹ √¤¯∏¨ ¤±§¨¯ ¦¨·µ¬¦¦²±§∏¦·¬√¬·¼¬±·«¨ µ«¬½²¶³«¨µ¨ ¤±§±²±2µ«¬½²¶³«¨µ¨ º¬·«·«µ¨¨¶«µ∏¥¶
同种植物根际与非根际若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oπ  s1st ∀ ׫¨ ¶¤°¨¯¨ ·¨µ¶²©µ«¬½²¶³«¨µ¨ ¤±§
±²±2µ«¬½²¶³«¨µ¨ ¬±§¬¦¤·¨§±²¶¬ª±¬©¬¦¤±·§¬©©¨µ¨±¦¨¶¤··«¨ t h ¯¨ √¨ ¯q
于非根际土壤 o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的各类养分都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 o盐蒿根际土壤养分含量也全都明显
高于非根际土壤 ∀由此可见 o这 v种灌木都具有富积养分的能力 ∀这正是灌木在该区具有/肥岛0的原因所
在 ∀v种灌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比值k•Π≥l不同 ~黄柳有机质 •Π≥在 t左右 o盐蒿为 t ∗ u o而小叶锦
鸡儿超过了 w ~黄柳全氮 •Π≥在 {月为 t1wz o在 x月甚至  t ~小叶锦鸡儿为 u ∗ w o盐蒿在 t1{左右 ~黄柳 !小
叶锦鸡儿全磷 •Π≥都为 t ∗ u ~速效磷 !速效氮的 •Π≥也都是小叶锦鸡儿 盐蒿 黄柳 ∀不同灌木根际 !根外
土壤养分k•Π≥l的差异 o说明由于灌木生物学特性不同 o它们表现出不同的根际效应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植
被根系与土壤及微生物之间长期形成的不同根际环境的结果 ∀另外 o全磷含量在根际 !非根际土壤中的差异
k•Π≥l不大 ov种灌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全磷含量 •Π≥值都在 t左右 o但根际土壤全磷含量都不低于根外 ∀
对比 v种灌木 x月和 {月的根际和根外土壤养分 o发现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k表 ul ∀
在 {月 o黄柳根际土壤的各种养分都有所提高 o特别是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提高了 t倍 ~小叶锦鸡儿有机质 !
全氮含量略有增加 o根际土壤中其余养分都有所降低 ~盐蒿根际土壤的速效养分都降低 o有机质 !全氮和全
磷都增高 ∀在 {月 o黄柳 !小叶锦鸡儿 !盐蒿根际土壤有机质较 x月分别增加了 s1u{ !s1y{|和 t1xw| ª#®ªpt o
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 s1sxx !s1suz和 s1sx| ª#®ªpt ∀v种灌木根际土壤有机质 !全氮含量的增加可能与植
物生长过程中枯落物 !根系 !根毛及根表皮分解有关 ∀v种灌木根际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富积并不明显 ∀根际
速效养分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活动 o微生物是土壤中氮转化的动力 o氮在土壤中从不能被
植物直接利用的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 o难溶性磷转化为可溶性磷也是由土壤中溶磷微生物控制的 ∀另外 o一
些研究证实在根际富氮时 o在根际形成一个速效磷亏缺区k白尚斌等 ousst ~张学利等 oussxl ∀
swt 林 业 科 学 wv卷
表 2 3 种灌木根际非根际营养变化 ≠
Ταβ .2 Ρηιζοσπηερε ανδ νον2ρηιζοσπηερε σοιλ νυτριεντ δψναµιχ οφ τηρεε σηρυβσ
时间
׬°¨
树种
≥³¨¦¬¨¶
土壤区域
≥²¬¯¶¤°³¯¨
有机质
’µª¤±¬¦Πkª#®ªptl
全氮
ײ·¤¯ ‘Πkª#®ªptl
速效氮
„√¤¬¯¤¥¯¨‘Πk°ª#®ªptl
全磷
ײ·¤¯ °Πkª#®ªptl
速效磷
„√¤¬¯¤¥¯¨°Πk°ª#®ªptl
x月
¤¼
黄柳 ‘²±2µ«¬½²¶³«¨µ¨ t1ty ? s1uw¤ s1tu ? s1sw¤ z1xt ? v1xu¤ s1sw ? s1st¤ t1t| ? s1uy¤
Σ qγορδεϕεϖιι • «¬½²¶³«¨µ¨ t1ts ? s1ux¤ s1s{ ? s1su¥ {1sx ? t1yz¤ s1sx ? s1st¤ u1xz ? s1xv¤
小叶锦鸡儿 ‘²±2µ«¬½²¶³«¨µ¨ s1x{ ? s1tu¤ s1sv ? s1ss¤ {1sx ? s1|v¤ s1sx ? s1ss¤ u1{y ? t1sw¤
Χqµιχροπηψλλα • «¬½²¶³«¨µ¨ t1{z ? s1tz¥ s1ty ? s1sv¥ vt1yy ? u1vw¥ s1s{ ? s1st¥ |1y| ? t1z|¥
盐蒿 ‘²±2µ«¬½²¶³«¨µ¨ s1|v ? s1t|¤ s1sy ? s1su¤ tt1uz ? u1vz¤ s1s{ ? s1ss¤ x1ux ? s1uz¤
Αqηαλοδενδρον • «¬½²¶³«¨µ¨ t1tz ? s1uw¤ s1tu ? s1ss¥ ty1t ? u1tx¥ s1s{ ? s1ss¤ z1{s ? s1sy¤
{月
„∏ª∏¶·
黄柳 ‘²±2µ«¬½²¶³«¨µ¨ t1vv ? s1w|¤ s1s| ? s1ss¤ x1|x ? s1{v¤ s1sy ? s1ss¤ t1wv ? s1t{¤
Σ qγορδεϕεϖιι • «¬½²¶³«¨µ¨ t1v{ ? s1xu¤ s1tv ? s1st¥ {1|y ? v1vv¤ s1s{ ? s1ss¥ w1vz ? s1|y¥
小叶锦鸡儿 ‘²±2µ«¬½²¶³«¨µ¨ s1wu ? s1t|¤ s1s{ ? s1st¤ x1sw ? t1tu¤ s1sx ? s1ss¤ t1tt ? s1u{¤
Χqµιχροπηψλλα • «¬½²¶³«¨µ¨ u1xy ? s1{v¥ s1t| ? s1sz¥ tx1w| ? x1sv¥ s1sz ? s1ss¥ w1ss ? s1z|¥
盐蒿 ‘²±2µ«¬½²¶³«¨µ¨ t1tx ? s1tt¤ s1s| ? s1su¤ v1sy ? s1w{¤ s1sy ? s1ss¤ t1s{ ? s1sy¤
Αqηαλοδενδρον • «¬½²¶³«¨µ¨ u1zu ? s1tv¥ s1t{ ? s1su¥ z1yz ? t1t|¥ s1s| ? s1st¥ v1t| ? s1yw¥
≠同种植物非根际土壤与根际土壤若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oπ  s1st ∀ ׫¨ ¶¤°¨¯¨·¨µ¶²©±²±2µ«¬½²¶³«¨µ¨ ¶²¬¯ ¤±§µ«¬½²¶³«¨µ¨ ¶²¬¯¬±§¬¦¤·¨ ±²
¶¬ª±¬©¬¦¤±·§¬©©¨µ¨±¦¨¶¤··«¨ t h ¯¨ √¨¯ q
v 结论与讨论
根际土壤 ³‹值是目前根际特征研究最多的方面 ∀一般认为 o根际 ³‹值的变化是由于根系呼吸作用释
放 ≤’u 以及在离子的主动吸收和根尖细胞伸长过程中分泌质子和有机酸所致k厉婉华等 ot||yl ∀但是根据
许多研究者对多种植物的研究证实 o根际土壤 ³‹值的变化是同植物生物学特性紧密相关的 ∀本次研究的 v
种植物黄柳 !小叶锦鸡儿 !盐蒿的根际 ³‹ 值都低于非根际土壤 o但是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 o并没有显著差
异 ∀进一步的结论需要在对 v种灌木根际 ³‹值进行连续的模拟动态观察后得出 ∀
v种灌木的根际养分总体上表现出明显的正根际效应k•Π≥  tl ov种灌木中小叶锦鸡儿的根际效应最
大 o盐蒿次之 o黄柳最小 ∀这与 v种灌木的生物学特性不无关系 ∀小叶锦鸡儿是豆科灌木 o其根系深而庞大 o
侧根密集 ~另外根瘤菌与其共生 o有利于根系碳的固定和营养吸收 ∀盐蒿是生长在半流动与半固定沙丘的
先锋固沙植物 o在固定沙丘上生长周期缩短 o枯落物 !植株死亡部分增加 o增加了向地下的有机质输送 o因此
盐蒿根际的养分含量也较高 ∀黄柳主要生长在流沙落沙坡 o土壤中原有养分含量就偏低 o且黄柳根系纤维素
含量高 o因此尽管黄柳冠幅相对较大 o但对土壤养分贡献较小 ∀
在 {月 ov种灌木根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高于 x月 o说明灌木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根际碳 !氮会
逐渐富集 o从而有利于贫瘠沙地土壤养分的恢复 ∀据有关研究 o高达 vs h的植物光合产物以枯枝落叶 o根系
分泌物 o死亡细根沉积于根际土壤k¼∏¦«ot||s ~‘²µ·²±ot||s ~ ¤µ·¬±ot||sl ∀它们不仅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
丰富的 ≤ 源 o而且极大程度地改变了根际微区的物理和化学环境 o从而对根际土壤养分产生重要影响k张福
锁等 ot||ul ∀对于速效养分 o杨承栋等kt|||l认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差异
较小 o而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不同发育阶段均高于非根际土壤 ~刘建军等kt||{l对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
树种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的研究认为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 o且亏缺程度因树种不同而异 ~
本研究发现 o尽管 v种灌木根际速效氮和速效磷都高于非根际 o但在 {月 o小叶锦鸡儿 !盐蒿 u种灌木根际的
速效养分在有机质和全效养分普遍增加的前提下都不同程度地降低 ∀这些研究结果存在的差异 o可能与土
壤微生物活性和树种间存在差异有关 ∀
参 考 文 献
白尚斌 o张彦东 o王政权 qusst1落叶松根际 ³‹ 值与供磷水平及土壤磷有效性的关系 q林业科学 ovzkwl }tu| p tvv
鲍士旦 qusss1土壤农化分析 q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
陈有 o黄 艺 o陶 澍 qussu1 玉米和大豆根际土壤性质的动态变化 q植物生态学报 ouykvl }u{v p u{z
焦如珍 o杨承栋 qt|||1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趋势 q林业科学 ovxktl }xv p x|
厉婉华 qt||y1栓皮栎 o杉木和火炬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及 ³‹值差异的研究 q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skul }w| p xu
刘建军 o陈海滨 o田呈明 o等 qt||{1 秦岭火地塘林区主要树种根际微生态系统土壤特性研究 q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owkvl }xu p xz
twt 第 {期 黄 刚等 }科尔沁沙地 v种灌木根际土壤 ³‹值及其养分状况
马 健 o王周琼 o李述刚 qt||{1 小麦根际 ³‹ !细菌数量 !有机质变化研究 q干旱区研究 otxkul }yy p y|
苏永中 o赵哈林 o张铜会 qussu1 几种灌木 !半灌木对沙地土壤肥力影响机制的研究 q应用生态学报 otvkzl }{su p {sy
杨承栋 o焦如珍 qt|||1 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变化的研究 q林业科学 ovxkyl }u p |
杨玉盛 qt||{1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生化特性的研究 q生态学报 ot{kul }us p uv
曾曙才 o苏志尧 o陈北光 o等 qussv1 植物根际营养研究进展 q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zkyl }z| p {v
张福锁 o曹一平 qt||u q根际动态过程和植物营养 q土壤学报 ou|kvl }uv| p uxs
张福锁 qt||u q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 }第一卷 q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张学利 o杨树军 o张百习 o等 qussx1 不同林龄樟子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对比 q福建林学院学报 ouxktl }t p w
¼∏¦«  qt||s1≥∏¥¶·µ¤·¨ ©¯²º ¬±·«¨ µ«¬½²¶³«¨µ¨ q°¯ ¤±·¤±§≥²¬¯otu|ktl }t p ts
¤µ·¬± • qt||s1≤²±·µ¬¥∏·¬²± ²©µ«¬½²³«¨µ¨ ·²·«¨ °¤¬±·¨±¤±¦¨ ¤±§ªµ²º·«²©¶²¬¯ °¬¦µ²¥¬¤¯ ¥¬²°¤¶¶q≥²¬¯ …¬²¯²ª¼ ¤±§…¬²¦«¨ °¬¶·µ¼ouukusl }twt p twz
‘²µ·²±   qt||s1≤¤µ¥²± ©¯²º ¬±·«¨ µ«¬½²¶³«¨µ¨ ²©³²±§¨µ²¶¤³¬±¨ ¶¨ §¨¯¬±ª¶q≥²¬¯ …¬²¯²ª¼ ¤±§…¬²¦«¨ °¬¶·µ¼ouukwl }tw| p txx
k责任编辑 于静娴l
5植物遗传资源学报6征订启事
5植物遗传资源学报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o全国优
秀农业期刊 o由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先生担任主编 ∀该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k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l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k核心期刊l !中国核心期刊k遴选l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
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o又被5中国生物学文摘6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 ∀据中国
期刊引证研究报告统计 oussy年度5植物遗传资源学报6影响因子达 s q{zu ∀
报道内容为大田 !园艺作物 o观赏 !药用植物 o林用植物 !草类植物及其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
源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 ∀诸如 o种质资源的考察 !
收集 !保存 !评价 !利用 !创新 !信息学 !管理学等 ~起源 !演化 !分类等系统学 ~基因发掘 !鉴定 !克隆 !基因文库
建立 !遗传多样性研究 ∀
季刊 o大 ty开本 otu{页 ∀定价 us元 o全年 {s元 ∀各地邮局发行 o邮发代号 }{u p ywv ∀国内刊号 ≤‘tt p
w||yΠ≥ o国际统一刊号 Œ≥≥‘tyzu p t{ts ∀
本刊编辑部常年办理订阅手续 o如需邮挂每期另加 v元 ∀
地 址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tu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5植物遗传资源学报6编辑部
邮 编 }tsss{t 电话 }sts p yut{suxz yut{suz|k兼传真l
∞2°¤¬¯}½º¼¦½¼¬¥ussv ƒ tyv q¦²° ½º¼¦½¼¬¥ussv ƒ¶¬±¤q¦²°
uwt 林 业 科 学 w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