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lectroantennogram Responses of Dendrolimus superans to Six Volatiles of Larix gmelinii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6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R型α-蒎烯、S型α-蒎烯、罗勒烯、S型β-蒎烯、水芹烯、莰烯等6种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理状况的落叶松毛虫对6种挥发物的7个浓度的EAG反应中,除对0.1μL.μL-1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是未交尾雌虫>已交尾雌虫>未交尾雄虫外,对水芹烯的其它不同浓度以及其它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均是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未交尾雌、雄蛾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雌、雄蛾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已交尾雌蛾对寄主植物气味更为敏感。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水芹烯的EAG反应均比较敏感。在暗周期内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雄蛾的活跃期在20:00—4:00,与其羽化、交尾、产卵期一致。

Dendrolimus superan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ests feeding the needles of Larix gmelinii. The electroantennogram (EAG) responses of D. superans were tested to the standard compounds: (1R)-(+)-α-pinene, (1S)-(-)-α-pinene, ocimene, (1S)-(-)-β-pinene, R(-)-α-phellandrene and camphene, the main profiles of the volatiles from L. gmelinii. The result showed a regularity that the EAG responses follow the regularity: the virgin females>mated females>males no mated to 0.1 μL·μL-1 R(-)-α-phellandrene, and the mated females>virgin females>males no mated to the other volatiles and concentra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G responses of virgin females and males no mated (P<0.05), and the EAG responses of mated females had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at of virgin females and males no mated (P<0.01), which showed that the mated females are more active to the volatiles of its host plant. The EAG responses of the mated females, virgin females, males no mated were more sensitive to R(-)-α-phellandrene. In dark period, activity time for the EAG responses of mated females and males no mated is during 20:00—4:00 o‘clock,the same to its eclosion, mating and oviposition period.


全 文 :第 wv卷 第 z期
u s s z年 z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v o‘²1z
∏¯ qou s s z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 y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严善春 刘英胜 王 琪 程 红 张 健 迟德富
k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 txsswsl
摘 要 }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k∞„Šl测定了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 !已交尾雌蛾 !未交尾雄蛾对 • 型 Α2蒎烯 !≥型 Α2
蒎烯 !罗勒烯 !≥型 Β2蒎烯 !水芹烯 !莰烯等 y种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结果表明 }不同生理状况的落
叶松毛虫对 y种挥发物的 z个浓度的 ∞„Š反应中 o除对 s1t ˏ#ˏpt水芹烯的 ∞„Š反应值是未交尾雌虫 已交尾
雌虫 未交尾雄虫外 o对水芹烯的其它不同浓度以及其它挥发物的 ∞„Š反应值均是已交尾雌蛾 未交尾雌蛾 未
交尾雄蛾 ∀未交尾雌 !雄蛾的 ∞„Š反应差异显著k Π s1sxl o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雌 !雄蛾之间差异极显著k Π
s1stl o表明已交尾雌蛾对寄主植物气味更为敏感 ∀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 !已交尾雌蛾 !未交尾雄蛾对水芹烯的
∞„Š反应均比较敏感 ∀在暗周期内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雄蛾的活跃期在 us }ss ) w }ss o与其羽化 !交尾 !产卵期
一致 ∀
关键词 } 落叶松毛虫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反应 ~兴安落叶松
中图分类号 }≥zyv ~ ±|y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zlsz p ssxx p sy
收稿日期 }ussy p su p uz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vsvzttyvl !黑龙江省留学回国基金资助项目k≤sw≤syl !黑龙江省攻关项目kŠ…sw…usul ∀
Ελεχτροαντεννογραµ Ρεσπονσεσ οφ ∆ενδρολιµυσσυπερανστο Σιξ ς ολατιλεσ οφ Λαριξ γ µελινιι
≠¤± ≥«¤±¦«∏± ¬∏≠¬±ª¶«¨ ±ª • ¤±ª±¬ ≤«¨ ±ª ‹²±ª «¤±ª¬¤± ≤«¬⁄¨©∏
k Νορτηεαστ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Ηαρβιν txsswsl
Αβστραχτ } ∆ενδρολιµυσσυπεραν󬶲±¨ ²©·«¨ ¬°³²µ·¤±·³¨¶·¶©¨ §¨¬±ª·«¨ ±¨ §¨¯ ¶¨²© Λαριξ γ µελινιι q׫¨ ¨¯ ¦¨·µ²¤±·¨±±²ªµ¤°
k∞„Šl µ¨¶³²±¶¨¶²© ∆ qσυπερανσ º¨ µ¨ ·¨¶·¨§·²·«¨ ¶·¤±§¤µ§¦²°³²∏±§¶}kt• l2k n l2Α2³¬±¨ ±¨ okt≥l2k2l2Α2³¬±¨ ±¨ o²¦¬°¨ ±¨ o
kt≥l2k2l2Β2³¬±¨ ±¨ o • k2l2Α2³«¨¯¯¤±§µ¨±¨ ¤±§¦¤°³«¨ ±¨ o·«¨ °¤¬± ³µ²©¬¯¨ ¶²©·«¨ √²¯¤·¬¯¨ ¶©µ²° Λq γ µελινιι q׫¨ µ¨¶∏¯·¶«²º¨ §
¤µ¨ª∏¯¤µ¬·¼·«¤··«¨ ∞„Š µ¨¶³²±¶¨¶©²¯ ²¯º·«¨ µ¨ª∏¯¤µ¬·¼}·«¨ √¬µª¬±©¨ °¤¯ ¶¨ °¤·¨§©¨ °¤¯ ¶¨ °¤¯ ¶¨±² °¤·¨§·²s1t ˏ#ˏpt
• k2l2Α2³«¨¯¯¤±§µ¨±¨ o¤±§·«¨ °¤·¨§©¨ °¤¯ ¶¨ √¬µª¬±©¨ °¤¯ ¶¨ °¤¯ ¶¨±² °¤·¨§·²·«¨ ²·«¨µ√²¯¤·¬¯¨ ¶¤±§¦²±¦¨±·µ¤·¬²±¶q׫¨µ¨
º¨ µ¨ ¶¬ª±¬©¬¦¤±·§¬©©¨µ¨±¦¨¶¥¨·º¨ ±¨ ·«¨ ∞„Š µ¨¶³²±¶¨¶²© √¬µª¬± ©¨ °¤¯ ¶¨¤±§ °¤¯ ¶¨±² °¤·¨§k Π  s1sxl o¤±§·«¨ ∞„Š
µ¨¶³²±¶¨¶²© °¤·¨§©¨ °¤¯ ¶¨«¤§¤± ¬¨·µ¨°¨ ¼¯ ¶¬ª±¬©¬¦¤±·§¬©©¨µ¨±¦¨ ©µ²°·«¤·²©√¬µª¬±©¨ °¤¯ ¶¨¤±§°¤¯ ¶¨±² °¤·¨§k Π s1stl o
º«¬¦«¶«²º¨ §·«¤··«¨ °¤·¨§©¨ °¤¯ ¶¨¤µ¨ °²µ¨ ¤¦·¬√¨ ·²·«¨ √²¯¤·¬¯¨ ¶²©¬·¶«²¶·³¯¤±·q׫¨ ∞„Š µ¨¶³²±¶¨¶²©·«¨ °¤·¨§©¨ °¤¯ ¶¨o
√¬µª¬±©¨ °¤¯ ¶¨o°¤¯ ¶¨±² °¤·¨§º¨ µ¨ °²µ¨ ¶¨±¶¬·¬√¨ ·² • k2l2Α2³«¨¯¯¤±§µ¨±¨ qŒ± §¤µ®³¨µ¬²§o¤¦·¬√¬·¼·¬°¨ ©²µ·«¨ ∞„Šµ¨¶³²±¶¨¶
²© °¤·¨§©¨ °¤¯ ¶¨¤±§°¤¯ ¶¨±² °¤·¨§¬¶§∏µ¬±ªus }ss ) w }ss ². ¦¯²¦®o·«¨ ¶¤°¨ ·²¬·¶ ¦¨¯²¶¬²±o°¤·¬±ª¤±§²√¬³²¶¬·¬²± ³¨µ¬²§q
Κεψ ωορδσ} ∆ενδρολιµυσσυπερανσ~³¯¤±·√²¯¤·¬¯¨ ¶~∞„Š µ¨¶³²±¶¨ ~ Λαριξ γ µελινιι
落叶松毛虫k ∆ενδρολιµυσ συπερανσl是我国东北林区的重要害虫 o除危害落叶松外 o还危害红松k Πινυσ
κοραιενσισl !油松k Πq 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l !樟子松k Πq σψλϖεστρισ √¤µqµονγολιχαl等针叶树种 o该虫暴发时吃光针叶 o使
枝干毕露形同火烧 o严重时使松树成片枯死 o给林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k萧刚柔 ot||ul ∀目前对该虫的防治
仍以化学药剂为主 ∀近年来随着昆虫化学生态的发展 o利用植物次生物质调节害虫行为从而控制其危害 o从
植物或植物产品中提取和分离控制害虫的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害虫综合治理的一个世界性的趋势k‘¨«¯¬±
ετ αλqot||w ~²«± ετ αλqoussw ~ussx ~⁄¨ ³¨¤ ετ αλqoussw ~魏辉等 ousswl ∀侧柏k Πλατψχλαδυσοριενταλισl单萜烯类挥
发物能引起双条杉天牛k Σεµανοτυσ βιφασχιατυσl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 o对其寻找寄主的行为可能有很大影响
k孔祥波等 oussxl ∀光肩星天牛k Ανοπλοπηορα γλαβριπεννισl对复叶槭k Αχερ νεγυνδοltt种挥发性单体的触角电
位活性 o随单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均呈下降趋势 o对各单体原液的触角电位活性最强k李建光等 ot|||l ∀松
阿扁叶蜂kΑχαντηολψδα ποστιχαλισl雌成虫对其嗜好的油松 !赤松k Πqδενσιφλοραl !华山松k Πqαρµανδιιl挥发物的
∞„Š反应敏感 o且对这几种寄主树表现出较高的选择趋性 o说明在寄主选择过程中触角的嗅觉功能起着重
要作用k张同心等 oussxl ∀
兴安落叶松kΛαριξ γ µελινιιl挥发性化合物成分主要为 Α2蒎烯 !Β2蒎烯 !罗勒烯 !坎烯 !水芹烯等萜烯类物
质k郭廷翘等 ot||y ~严善春等 ot|||l ∀这些萜烯类物质能否引起落叶松毛虫嗅觉反应尚未见报道 ∀为确定
兴安落叶松萜烯类物质对落叶松毛虫的嗅觉作用 o并弄清其引起嗅觉作用的适宜浓度范围 o本试验利用触角
电位技术测定落叶松毛虫对其寄主落叶松萜烯类化合物标准样品及其不同浓度的 ∞„Š反应 o为进一步研究
挥发物对松毛虫的行为影响 !控制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
t 材料与方法
在内蒙古牙克石及克什克腾旗芝瑞镇林区采集落叶松毛虫的蛹 o室内饲养至成虫 ∀养虫室温度控制在
kux ? tl ε o光周期采用自然光变化节律 o即光照时间为 x }ss ) t{ }ss o黑暗时间为 t| }ss ) w }ss o光照klΒ黑
暗k⁄l € twΒts o相对湿度kzx ? xl h ∀每天观察落叶松毛虫的羽化情况 o将刚羽化的成虫分为 u部分 o一部分
将雌雄分开饲养 o另一部分将雌 !雄蛾按 tΒu放入交配笼中饲养 o将当日交配后的雌 !雄蛾及时取出分开饲
养 ∀皆喂以浓度为 ts h的蜂蜜水 ∀分别在光周期和暗周期条件下测试落叶松毛虫对萜烯类标准化合物的
∞„Š反应 o所有测试皆用同日羽化的 t日龄成虫 ∀
111 标准化合物 标准化合物的名称 !纯度和来源见表 t ∀以液体石蜡作溶剂 o将 y种标准化合物分别配成
体积比为 s1sss st !s1sss t !s1sst !s1st !s1t !s1u !s1x ˏ#ˏpt的溶液 o其中莰烯为固体 o在配制时先在{s ε
热水中水浴 x °¬±o待其溶解后再配成相应浓度的溶液 o将配好的溶液置于 w ε 冰箱中保存备用 ∀以相同剂
量的液体石蜡k化学纯 o天津市泰兴试剂厂l为对照 ∀
表 1 6 种标准化合物的名称 !纯度和来源
Ταβ .1 Ναµε , πυριτψ ανδ σουρχεσ οφ σιξ στανδαρδ ϖολατιλεσ
化合物名称 ≤²°³²∏±§±¤°¨ 纯度 °∏µ¬·¼Πh 来源 ≥²∏µ¦¨ ²©¶∏³³¯¼
• 型 Α2蒎烯kt• l2k n l2Α2³¬±¨ ±¨ ∴|| ≥¬ª°¤
≥型 Α2蒎烯kt≥l2k p l2Α2³¬±¨ ±¨  ||1x ≥¬ª°¤
罗勒烯 ’¦¬°¨ ±¨ zsk≤¬¶2²¦¬° ±¨l ¤±§uxk¬°²±¨ ±l ƒ¯ ∏®¤
≥型 Β2蒎烯kt≥l2k p l2Β2³¬±¨ ±¨ || ≥¬ª°¤
水芹烯 •2k p l2Α2³«¨¯¯¤±§µ¨±¨ xs ƒ¯ ∏®¤
莰烯 ≤¤°³«¨ ±¨ |x „¯ §µ¬¦«
112 触角电位反应 触角电位仪由
荷兰 ≥¼±·¨¦«公司的智能化数据获取
控制器 Œ⁄„≤2w !刺激气流控制器
k≥¼±·¨¦« ≤≥2xxl !微动操作仪k≥¼±·¨¦«
‘2txtl及软件处理系统 w部分组成 ∀
试验时 o先将已经配制好的挥发物标
准样品溶液在涡旋混合器上旋转振动
vs ¶o溶液混合均匀后吸取 ts ˏ滴于
巴斯德试管内 ts °° ≅ us °° ≅ us °°
的三角形定性滤纸上 o巴斯德试管两端开口 o其中一端连接气体净化装置 ~另一端插入微动操作仪上气味混
合管外侧的小孔内 ∀将触角尖端切除少许后 o用导电胶将其横搭在电极上 o气味混合管的管口与触角相距约
t ¦°∀刺激气流流速为 ys °#¶pt o每次刺激时间为 s1x ¶ou次刺激之间间隔 vs ¶o以确保触角活性的完全恢
复 ∀测试未交尾雌 !雄蛾及已交尾雌蛾在光周期 !暗周期下对 y种挥发物的 ∞„Š反应 o测试时按浓度由低到
高进行 o每种化合物对雄虫或雌虫每根触角均重复 v次 o每种测试各用 ts根触角 ∀
113 数据处理 依据触角电位仪记录的数据 o利用 ≥°≥≥进行 „‘’∂ „方差分析和 ⁄∏±¦¤±多重比较 o用 ∞¬¦¨¯
绘图 ∀
u 结果分析
211 在光周期内未交尾雌 !雄蛾及已交尾雌蛾对 6种挥发物的 ΕΑΓ 反应 在所测试的 • 型 Α2蒎烯 !≥型 Α2
蒎烯 !罗勒烯 !≥型 Β2蒎烯 !水芹烯 !莰烯等 y种挥发物的 z个不同浓度中 o落叶松毛虫对 y种挥发物不同浓度
的 ∞„Š反应值 o随挥发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o达到最大值后下降k图 tl ∀除对 s1t ˏ#ˏpt水芹烯的 ∞„Š反
应值是未交尾雌蛾 已交尾雌蛾 未交尾雄蛾外 o落叶松毛虫对其它不同浓度的不同化合物的 ∞„Š反应均
是已交尾雌蛾 未交尾雌蛾 未交尾雄蛾k图 tl ∀经方差分析和 ⁄∏±¦¤±多重比较表明 }落叶松毛虫未交尾
雌 !雄蛾对 z个不同浓度的 y种挥发物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k Π s1sxl o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雌 !雄蛾之间差
异极显著k Π s1stl ∀说明这些挥发物对落叶松毛虫的产卵定位起着重要作用 ∀
当浓度为 s1sss st ˏ#ˏpt时 ov种不同生理状态的落叶松毛虫对 y种挥发物的 ∞„Š反应明显表现为 u
种情况 o对 ≥型 Α2蒎烯 !水芹烯和莰烯的反应值显著大于对照k Π s1stl ~对 • 型 Α2蒎烯 !罗勒烯和 ≥型 Β2蒎
yx 林 业 科 学 wv卷
烯的反应值小于对照 o但差异不显著 ∀表明松毛虫对前 v种物质具有更低的嗅觉检测限 o可能是松毛虫远距
离定向的气味物质 ∀当浓度等于或大于 s1sss t ˏ#ˏpt时 o落叶松毛虫对 y种挥发物的 ∞„Š反应均显著大
于对照k Π s1stl ∀未交尾雌 !雄蛾对不同浓度水芹烯的 ∞„Š反应差异显著k Π s1sxl ∀表明松毛虫对水芹
烯的气味变化非常敏感 o在落叶松毛虫对寄主定向过程中水芹烯可能起关键作用 ∀已交尾雌蛾对不同浓度
水芹烯的 ∞„Š反应 o当浓度 [ s1t ˏ#ˏpt时反应逐渐增强 o当浓度为 s1sss st ∗ s1sst ˏ#ˏpt时 o相邻浓度
间无显著差异 ~当浓度为 s1sst ∗ s1t ˏ#ˏpt时 o相邻浓度间差异极显著k Π s1stl ~当浓度  s1t ˏ#ˏpt
时 o各浓度间无显著差异 ∀说明落叶松毛虫对水芹烯 ∞„Š反应的敏感浓度在 s1sst ∗ s1t ˏ#ˏpt之间 ∀
由图 t可见 o落叶松毛虫成虫对 s1sss st ˏ#ˏpt浓度的 • 型Α2蒎烯 !罗勒烯 !≥型Α2蒎烯反应的 ∞„Š值
小于对照 o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o肖春等kusssl的研究表明当棉铃虫k Ηελιχοϖερπα αµιγεραl雌蛾对桉叶素的
触角电位反应要显著地弱于对照时 o就说明这种挥发物能够屏蔽雌蛾对气味的反应 o并指出利用这种挥发物
屏蔽昆虫对气味的感受在有害生物防治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 ∀但本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如何还
需进一步测定 ∀
图 t 光周期内未交尾雌 !雄蛾及已交尾雌蛾对 y种挥发物的 ∞„Š反应
ƒ¬ªqt ∞„Š µ¨¶³²±¶¨¶²©√¬ª¬± ©¨ °¤¯ ¶¨o °¤¯ ¶¨±² °¤·¨§¤±§ °¤·¨§©¨ °¤¯ ¶¨·²¶¬¬¶·¤±§¤µ§√²¯¤·¬¯¨ ¶¬± ¬¯ª«·
v种生理状况的落叶松毛虫对 • 型 Α2蒎烯 !莰烯 ∞„Š反应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浓度为 s1t ˏ#ˏpt处 ∀未
交尾雌 !雄蛾对其余 w种挥发物 ∞„Š反应的最大值的浓度相同 o其中 o水芹烯 !罗勒烯的最大值出现在 s1t
ˏ#ˏpt处 o≥型 Β2蒎烯 !≥型 Α2蒎烯在 s1u ˏ#ˏpt处 ∀已交尾雌蛾对 ≥型 Β2蒎烯的 ∞„Š反应产生最大值的
zx 第 z期 严善春等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 y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浓度小于未交尾雌 !雄蛾 o为 s1t ˏ#ˏpt o对罗勒烯 !水芹烯 !≥型 Α2蒎烯反应的最大值浓度大于未交尾雌 !
雄蛾 o分别是 s1u !s1x !s1x ˏ#ˏpt ∀已交尾雌蛾对水芹烯 !≥型 Α2蒎烯的感知范围广 o浓度高 o也可说明这 u
种物质被松毛虫用于远距离定位寄主 !搜寻产卵场所的信息物质 ∀当 • 型 Α2蒎烯 !罗勒烯 !≥型 Β2蒎烯 !莰烯
的浓度超过松毛虫的最大反应浓度后 ∞„Š反应值趋于平稳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o表明松毛虫对这 w种挥发
物都可能存在一个最大的感受阈值 ∀
212 暗周期下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雄蛾的 ΕΑΓ 反应 在暗周期同一时间内 o从总的反应趋势来看 o在暗周
期内已交尾雌蛾比未交尾雄蛾对寄主气味的感应更为敏感 o活跃期更长 ∀仅未交尾雄蛾的 ∞„Š反应强度在
凌晨 u }ss对水芹烯 s1st ˏ#ˏpt !w }ss对水芹烯的 v种浓度和 us }ss对罗勒烯 s1st ˏ#ˏpt !u }ss !w }ss对
罗勒烯 s1t ˏ#ˏpt的 ∞„Š反应值高于已交尾雌蛾 ∀已交尾雌蛾 !未交尾雄蛾对 y种挥发物的 ∞„Š反应均
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k图 u !vl ∀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雄蛾的活跃期在 us }ss ) w }ss o此间正是松毛虫羽化 !
交尾 !产卵期k李莉等 oussul ∀
图 u 暗周期内已交尾雌蛾对 v个浓度的 y种挥发物的 ∞„Š反应
ƒ¬ªqu ∞„Š µ¨¶³²±¶¨¶²© °¤·¨§©¨ °¤¯ ¶¨·²·«µ¨¨¦²±¦¨±·µ¤·¬²±¶²©¶¬¬¶·¤±§¤µ§√²¯¤·¬¯¨ ¶¬± §¤µ®
已交尾雌蛾的活动时间 o除对 s1t ˏ#ˏpt • 型 Α2蒎烯表现出明显双峰外 o均呈单峰 ∀已交尾雌蛾对 •
型 Α2蒎烯 !≥型 Α2蒎烯 !≥型 Β2蒎烯的 ∞„Š反应从暗周期开始平稳上升 o至 uv }ss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 ~对水
芹烯 !罗勒烯 !莰烯在 ut }ss之前 ∞„Š反应值波动不大 o而后开始上升 o对 s1t浓度的水芹烯 !莰烯的反应最
大值出现在凌晨 t }ss o对其他浓度的不同挥发物的反应最大值在 uv }ss ∀凌晨 x }ss o已交尾雌蛾对所测挥发
物的反应降到最低点 ox }ss以后反应有所分化 o其中 os1t ˏ#ˏpt的 • 型 Α2蒎烯 !≥型 Α2蒎烯 !≥型 Β2蒎烯 !水
芹烯 !罗勒烯和 s1u ˏ#ˏpt的 ≥型 Α2蒎烯 !均呈上升趋势 o对这 x种挥发物的其余浓度以及莰烯的所有浓度
的反应均趋于平稳k图 ul ∀
未交尾雄蛾在暗周期内 o除对 • 型 Α2蒎烯的 ∞„Š反应为单峰外 o对其他 x种挥发物的 ∞„Š反应均有 u
个高峰期 o分别出现在 uu }ss和凌晨 u }ss o在 s }ss出现一个明显的反应低谷 o之后又上升达第 u个高峰 ∀
w }ss以后对低浓度 s1sst的 • 型 Α2蒎烯 !≥型 Α2蒎烯的 ∞„Š反应值增大 o对其余浓度和其他物质的反应趋平
或略有下降k图 vl ∀
v 结论与讨论
tl已交尾雌蛾 !未交尾雌蛾 !未交尾雄蛾等不同生理状态的落叶松毛虫对 • 型 Α2蒎烯 !≥型 Α2蒎烯 !罗勒
烯 !≥型 Β2蒎烯 !水芹烯 !莰烯等 y种均挥发物能产生明显的电生理反应 ∀赵成华等kt||xl的研究结果证明马
{x 林 业 科 学 wv卷
图 v 暗周期内未交尾雄蛾对 v个浓度的 y种挥发物的 ∞„Š反应
ƒ¬ªqv ∞„Š µ¨¶³²±¶¨¶²© °¤¯ ¶¨±² °¤·¨§·²·«µ¨¨¦²±¦¨±·µ¤·¬²±¶²©¶¬¬¶·¤±§¤µ§√²¯¤·¬¯¨ ¶¬± §¤µ®
尾松毛虫k ∆ενδρολιµυσ πυνχτατυσl的交配及未交配的雌 !雄蛾对马尾松针叶挥发物单萜类都有强烈的 ∞„Š反
应 o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o说明寄主植物的气味物质可以引起植食性昆虫的行为反应 o影响昆虫的交配及产卵
定位 ∀在这 y种挥发物的低浓度时 o落叶松毛虫 ∞„Š反应较弱 o随着浓度的升高其 ∞„Š反应强度增大 o当浓
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o其 ∞„Š反应强度开始下降 ∀这说明落叶松毛虫对以上几种挥发性化合物的 ∞„Š反
应有一个最适合的浓度范围 o为进一步测定这些挥发物的生物学意义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ul不同生理状况的松毛虫对所测试 y种寄主挥发物的 z个不同浓度的 ∞„Š反应 o除对 s1t ˏ#ˏpt的水
芹烯的遵循未交尾雌蛾 已交尾雌蛾 未交尾雄蛾这一规律外 o对其他 x种挥发物的不同浓度的 ∞„Š反应
规律均为已交尾雌蛾 未交尾雌蛾 未交尾雄蛾 ∀未交尾雌蛾与雄蛾的 ∞„Š反应显著差异 o已交尾雌蛾与
未交尾雌 !雄蛾之间差异极显著 o表明松毛虫雌雄之间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存在差异 o交尾也会改变雌蛾对
寄主气味的反应 ∀
vl在暗周期同一时间内 o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雄蛾对 y种挥发物的 ∞„Š反应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o
其活跃期在 us }ss至凌晨 w }ss o与松毛虫羽化 !交尾 !产卵期一致 ∀
wl在光周期和暗周期内 o兴安落叶松的 y种萜烯类挥发物对已交尾雌蛾具有更明显的嗅觉刺激 o即已交
尾雌蛾对寄主植物的气味更为敏感 o这与已交尾雌蛾需要利用特定的寄主气味对进行产卵定位有关 ∀在光
周期内 o未交尾雄蛾对 y种挥发物在任何浓度下均表现为最弱的反应 o未交尾雄蛾可能对雌蛾性信息素更为
敏感 ∀
非寄主植物的树皮中都释放正己醇 o能强烈抑制云杉八齿小蠹k Ιπσ τψπογραπηυσl对信息素的行为反应
k«¤±ª ετ αλqousssl ∀而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雄蛾在暗期内对特定时间 !特定浓度水芹烯 !罗勒烯的 ∞„Š反应
高于已交尾雌蛾 o因此 o我们推测寄主气味水芹烯 !罗勒烯可能与落叶松毛虫种内性信息素协同作用于雄蛾
的感受器 o引起落叶松毛虫比较强烈的 ∞„Š反应 o据此 o也可推断雌 !雄蛾的化感器存在性二型现象 ∀
xl…¤µ¤±¦«¬®²√等kt|{zl等研究了落叶松毛虫与其寄主落叶松的关系后认为 }植株中单萜的缺乏是导致
松毛虫大面积繁殖的原因 ∀郭廷翘等kt||yl的研究结果表明 }松毛虫取食落叶松后 o被害针叶散发出的萜烯
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大 w倍以上 o落叶松针叶散发出的萜类物质含量不足 o其受松毛虫危害的机率就会增多 ∀
本试验的结果表明 }落叶松毛虫对落叶松萜类次生物质有明显的电生理反应 ∀在防治中 o施用外源萜烯类物
质 o可能干扰成虫产卵 o阻碍幼虫取食 o但选用何种萜类 o浓度如何 o需要进行相应的生测试验 ∀
yl植物源挥发物与信息素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 o是环保型防治害虫的两种不同途径 ∀虽然落叶松毛虫
|x 第 z期 严善春等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 y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的信息素已合成k孔祥波等 oussyl o但在害虫防治中 o只用性信息素诱杀或只用驱避剂干扰 o都难以取得令人
满意的效果 o如果同时使用植物源驱避剂和性诱引剂 o其防治效果将优于单独使用 ∀因此 o二者是通向同一
目标的两条道路 o是同等重要的 ∀
参 考 文 献
郭廷翘 o岳书奎 o刘 宁 o等 qt||y1 落叶松针叶气味与松毛虫危害的关系 q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ouwkwl }{s p {y
孔祥波 o张 真 o王鸿斌 o等 qussx1 侧柏挥发性化学成分的鉴定及其对双条杉天牛的触角电位反应 q林业科学研究 ot{kvl }uys p uyy
孔祥波 o张 真 o王鸿斌 o等 qussy q枯叶蛾科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q林业科学 owukyl }ttx p tuv
李 莉 o孟焕文 o孙 旭 qussu1 落叶松毛虫生物学 q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ouvktl }tst p tsv
李建光 o骆有庆 o金幼菊 qt|||1 复叶槭挥发性物质对光肩星天牛的触角电位反应 q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tkwl }t p x
魏 辉 o侯有明 o杨 广 o等 qussw1 非嗜食植物次生物质对小菜蛾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的研究 q应用生态学报 otxkvl }wzv p wzy
萧刚柔 qt||u1 中国森林昆虫 qu版k增订版l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肖 春 o杜家纬 o张钟宁 qussu q棉铃虫成虫对几种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q江西农业学报 otukvl }uz p vt
严善春 o胡隐月 o孙江华 o等 qt|||1 落叶松挥发性物质与球果花蝇危害的关系 q林业科学 ovxkvl }x{ p yu
张同心 o崔为正 o孙绪艮 o等 qussx1 松阿扁叶蜂对不同树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q昆虫学报 ow{kwl }xtw p xtz
赵成华 o伍德明 o阎云花 o等 qt||x1 马尾松针叶中挥发性成分的鉴定及其对马尾松毛虫的触角电位反应 q林业科学 ovtkul }tux p tvt
…¤µ¤±¦«¬®²√ ≠ ‘o•¼½«®²√¤× ≥ qt|{z1 ×µ¤±¶©²µ°¤·¬²± ²© ¶¨¶¨±·¬¤¯ ²¬¯¶¤±§°²±²·¨µ³¨ ±¨ ¶¬±·«¨ ¦¤·¨µ³¬¯¯¤µ²©¶¬¥¬µ¬¤± ∆ενδρολιµυσσυπερανσq∞®²¯²ª¬¼¤oktl }wt
p wy
⁄¨ ³¨¤≥ ° o • ª¨¬±¨ Š o²«± ‹ …qussw1 „±·¨±±¤¯ µ¨¶³²±¶¨¶²©©²∏µ¶³¨¦¬¨¶²©·µ¨ 2¨®¬¯¯¬±ª ¥¤µ® ¥¨ ·¯¨¨¶k≤²¯ ²¨³·¨µ¤} ≥¦²¯¼·¬§¤¨ l ·² √²¯¤·¬¯¨ ¶¦²¯¯¨ ¦·¨§©µ²°
¥¨ ·¯¨¨¶o¤±§·«¨¬µ«²¶·¤±§±²±«²¶·¦²±¬©¨µ¶q≤«¨ °²¨ ¦²¯²ª¼ otw }x| p yy
²«± „ …o«¤±ª± ‹ oŠ­µ¤± …¬µª¨µ¶¶²±qussw1 „√²¬§¤±¦¨ ²©±²±«²¶·³¯¤±·¶¥¼ ¤¥¤µ®¥¨ ·¯¨¨ o Πιτψογενεσ βιδεντατυσo¬± ¤©²µ¨¶·²©²§²µ¶q‘¤·∏µº¬¶¶¨±¶¦«¤©·¨±o
|t }utx p ut|
²«± ƒ × o „°¼ ≤ o¤ºµ¨±¦¨  ‹ qussx1 °¯ ¤±·√²¯¤·¬¯¨ ¶¤µ¨ ¥¨ «¤√¬²µ¤¯ ¦∏¨¶©²µ¤§∏¯·©¨ °¤¯ ¶¨²©·«¨ ª¤¯¯ º¤¶³ Αντιστροπηυσρυφυσq≤«¨ °²¨ ¦²¯²ª¼ otx }{x p {{
‘¨«¯¬± Š o ∂¤¯·¨µ²√¤ Œo …¤µª2®¤µ¯¶²± „ Žq t||w1 ˜¶¨ ²© ¦²±¬©¨µ√²¯¤·¬¯¨ ¶·² µ¨§∏¦¨ ¬±­∏µ¼ ¦¤∏¶¨§ ¥¼ ¦¤µµ²·³¶¼¯ ¬¯§o Τριοζα απιχαλισ ƒ²µ¶·¨µk ‹²°²³·¨µ¤o
°¶¼¯ ²¯¬§¨¤l q≤«¨ ° ∞¦²¯ ouskvl }zzt p z{v
«¤±ª ± ‹ o≥¦«¯¼·¨µƒ o…¬µª¨µ¶¶²± Š qusss1 …¤µ®√²¯¤·¬¯¨ ¶©µ²° ±²±2«²¶·§¨¦¬§∏²∏¶·µ¨ ¶¨²©¶³µ∏¦¨ ¥¤µ®¥¨ ·¯¨¨ o Ιπστψπογραπηυσkql k≤²¯ ²¨³·¨µ¤}≥¦²¯¼·¬§¤¨ l }
≤«¨ °¬¦¤¯ ¤±§¨¯ ¦¨·µ²³«¼¶¬²¯²ª¬¦¤¯ ¤±¤¯¼¶¬¶q≤«¨ °²¨ ¦²¯²ª¼ ots }y| p {s
k责任编辑 朱乾坤l
sy 林 业 科 学 w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