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ystematic Analysis on Group Megalopolis Eco-Security

组团式城市群生态安全系统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点状拉动的增长形态。未来20年中国会在发展城市群的基础上获取“发展红利”,而城市群的发展给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在城市群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支持系统、环境系统现状与农业生态安全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群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ook on a point-force look to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20 years, the power of China economy will dig from the development dividend of megalopolis,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megalopolis will also bring the pressure to th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eco-security of the megalopolis development, Applie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to form the eco-security index system of the megalopolis from the resource support system, the environment system and the agricultural security respectively.


全 文 :第 wu卷 第 t期
u s s y年 t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u o‘²1t
¤±qou s s y
组团式城市群生态安全系统分析
杨时民 刘 兵 李玉文
k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哈尔滨 txsswsl
摘 要 } 改革开放 us多年来 o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点状拉动的增长形态 ∀未来 us年中国会在发展城市群
的基础上获取/发展红利0 o而城市群的发展给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 ∀在城市群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
上 o利用层次分析法 o从资源支持系统 !环境系统现状与农业生态安全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群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的
指标体系 ∀
关键词 } 城市群 ~生态安全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tzt1t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ylst p stss p sx
收稿日期 }ussx p ts p vt ∀
Σψστεµατιχ Αναλψσισ ον Γρουπ Μεγαλοπολισ Εχο2Σεχυριτψ
≠¤±ª≥«¬°¬± ¬∏…¬±ª ¬≠∏º¨ ±
k Χολλεγε οφ ΦορεστρψoΝορτηεαστ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Ηαρβιν txsswsl
Αβστραχτ } Œ± µ¨¦¨±·¼¨ ¤µ¶o·«¨ §¨√¨ ²¯³°¨ ±·²©≤«¬±¤·²²®²±¤³²¬±·p©²µ¦¨ ²¯²®·²·«¨ ¦¨²±²°¼ §¨√¨ ²¯³°¨ ±·qŒ±·«¨ ©∏·∏µ¨ us
¼¨ ¤µ¶o·«¨ ³²º¨ µ²©≤«¬±¤ ¦¨²±²°¼ º¬¯¯ §¬ª©µ²°·«¨ §¨√¨ ²¯³°¨ ±·§¬√¬§¨±§²© °¨ ª¤¯²³²¯¬¶oº«¬¯¨ ·«¨ §¨ √¨ ²¯³°¨ ±·²© °¨ ª¤¯²³²¯¬¶
º¬¯¯ ¤¯¶²¥µ¬±ª·«¨ ³µ¨¶¶∏µ¨ ·²·«¨ µ¨¶²∏µ¦¨¶¤±§·«¨ ±¨√¬µ²±°¨ ±·q…¤¶¨§²±·«¨ µ¨¶¨¤µ¦«²©·«¨ ¦¨²2¶¨¦∏µ¬·¼ ²©·«¨ °¨ ª¤¯²³²¯¬¶
§¨√¨ ²¯³°¨ ±·o„³³¯¬¨§·«¨ „±¤¯¼·¬¦‹¬¨µ¤µ¦«¼ °µ²¦¨¶¶k„‹°l ·²©²µ°·«¨ ¦¨²p¶¨¦∏µ¬·¼¬±§¨¬¶¼¶·¨° ²©·«¨ °¨ ª¤¯²³²¯¬¶©µ²°·«¨
µ¨¶²∏µ¦¨ ¶∏³³²µ·¶¼¶·¨°o·«¨ ±¨√¬µ²±°¨ ±·¶¼¶·¨° ¤±§·«¨ ¤ªµ¬¦∏¯·∏µ¤¯ ¶¨¦∏µ¬·¼ µ¨¶³¨¦·¬√¨ ¼¯ q
Κεψ ωορδσ} °¨ ª¤¯²³²¯¬¶~ ¦¨²2¶¨¦∏µ¬·¼~¬±§¨¬¶¼¶·¨°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 o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 o人类和地球的矛盾不断加剧 ∀全球性和区
域性的环境问题 o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o如森林植被退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
化 !淡水资源短缺 !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加剧 ∀尽管世界各国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不
少成绩 o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环境逆向演化的趋势 o环境引发的灾害和生态灾难不仅没有得到减缓 o反而对
区域发展 !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构成了威胁k陈国阶 oussul ∀在这种背景下 o/生态安全0的概念被提出 ∀
由水 !土 !大气 !森林 !草地 !海洋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当一
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时 o它的生态就是安全的 ~反之 o就
不安全k左伟等 oussul ∀所谓生态安全 o狭义上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 o即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
康水平的整体反映 ∀广义上指人的生活 !健康 !安乐 !基本权利 !生活保障来源 !必要资源 !社会秩序和人类适
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k方创琳等 ousstl o包括自然生态安全 !经济生态安全 !国家生态安全和社
会生态安全 o组成了一个复合人工与自然的生态安全系统 ∀一般所说的生态安全是指国家或区域尺度上人
们所关心的气候 !水 !空气 !土壤等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o是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规模和阈限 ∀
城市是一个人口高度聚集的生态系统 o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性相比其他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作为一个
完全人工化的系统与环境 o成了人类工业 !商业生产与生活活动的主要区域 o形成了巨大的不同于农业生态
系统的物流 !能流与信息流k谢花林等 ousswl ∀城市的发展 o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o但也产生了一系列
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表现为城市生活用水的水源及水质问题 !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城市绿地进一步
缩小 !光电磁波污染等k王树功等 oussvl o不仅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存 o也严重限制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
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 !功能互补 !区域优化 !共建共享0的镶嵌体系 o不同规模 !不同类型 !不
同结构的城市在平面上集结成群 o在整体结构上呈现出产业结构 !社会结构 !人才结构的调整 o从而在区域发
展上产生规模效应 !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 o以寻求资源利用的空间最大/整合交集0 o最大限度地分享/发展红
利0 o体现出城乡互动 !区域一体的特征 ∀但是在获取/发展红利0的同时 o资源与环境的压力也必将进一步加
大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 o中国城市群面临着如下问题 }tl城市群发展导致了土地 !水源等自然资源的短
缺 o城市群规模及经济发展使得水质性缺水及水源地保护问题更为突出 ∀ul城市群发展使得建筑优先 o绿地
面积严重偏小 ∀vl城市群空间布局不合理造成了跨区域空气污染叠加 ∀wl城市化对周边土壤资源及环境生
态安全的影响 ∀xl城市化的发展使得生活垃圾成为新的难题 ∀当前 o对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以及经济体系等
的研究颇盛 o但是 o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的系统深入研究不多 o也没有提出完整的城市群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和明确的可定量化的指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模型 ∀因此 o探索简捷合理的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
方法对于研究和评价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状态和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
t 构建生态安全指标
生态安全评价作为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o愈来愈受到关注 ∀如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 o一些学者进
行过探索性研究 o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也各有侧重 o大都基于压力 ) 状态 ) 响应评价的方法 o即经济合作和
开发组织k’∞≤⁄l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k˜‘∞°l在上世纪 {s 年代末共同提出的环境指标 °k³µ¨¶¶∏µ¨l ) ≥
k¶·¤·¨l ) • kµ¨¶³²±¶¨l概念模型kײ±ª≤ ousss ~„¯ ¯¨ ± ot||xl o通过指标筛选和权重赋值 o建立指标体系后计算出
一个状态值 ∀这些研究从人类与环境系统的相互影响出发 o对环境指标进行组织分类 o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
城市生态系统安全取决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利益的有机协调 o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
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 o人口基数庞大 !生产力水平低下 !资源利用率低 !对生态环境破
坏严重等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综合实力与国家竞争力增强的/巨大瓶颈0 ∀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的目的是
要保证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群是跨区域 !跨省级的地域单元 o对其进行生态安全评价 o必须综合
考虑区域特征 o从宏观角度进行评价 ~选取的指标应具有代表性 !易获取和可操作性 ~确定的标志值也应具有
可比性 o不能太高 ~要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o而且不能阻碍经济发展 ∀
评价指标的选取应依据城市群生态系统关键组分与过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 !资源
的可供给性和生态的抗干扰性 o从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出发 o选择既可反映城市群生态系统结构 !
功能和状态 o又能反映生态安全评价标准相对性和城市群发展特征的相关指标k贾良清等 ousswl ∀本研究根
据上述原则 o从国内外近 vss个评价指标中 o本着精炼 !实用 !易获取 !代表性强的原则 o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
展的总体目标出发 o将城市群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定为总目标层k²¥­¨¦·l o由资源支持系统 !产业环境系统和农
业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项目层k¬·¨°l o并选择了相应的状态指标构成因素层k¬±§¨¬l o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目标
下的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k表 tl ∀
表 1 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Ταβ .1 Τηεινδεξ σψστεµ οφ µεγαλοπολισ εχο−σεχυριτψ ασσεσσµεντ
总目标层 ’¥­¨¦· 项目层 Œ·¨° 因素层 Œ±§¨¬
城市群生态安全
 ª¨¤¯²³²¯¬¶ ¦¨²2¶¨¦∏µ¬·¼
资源支持系统 • ¶¨²∏µ¦¨ ¶¼¶·¨°
能耗 ∞±¨ µª¼ ¦²±¶∏°³·¬²±
人均水资源 • ¤·¨µµ¨¶²∏µ¦¨ ³¨µ¦¤³¬·¤
土地资源 ‘¤·∏µ¤¯ ¤¯±§µ¨¶¨µ√¨ §
森林资源 ƒ²µ¨¶·¦²√¨ µ¤ª¨ µ¤·¨
地下水平衡 Šµ²∏±§º¤·¨µ¥¤¯¤±¦¨
产业环境系统 Œ±§∏¶·µ¼ ±¨√¬µ²±° ±¨·¶¼¶·¨°
地表水环境 ≥∏µ©¤¦¨ º¤·¨µ ±¨√¬µ²±°¨ ±·
环境空气质量 „¬µ ∏´¤¯¬·¼
声环境 ≥²∏±§ ∏´¤¯¬·¼
矿山治理率 ¬±¨ µ¨¶·²µ¤·¬²±µ¤·¨
固体废弃物 ×µ¨¤·¨§¶²¯¬§º¤¶·¨
绿化覆盖率 ¤±§¶¦¤³¬±ªµ¤·¨
产业同构率 Œ±§∏¶·µ¼¬§¨±·¬¦¤¯ ¶·µ∏¦·∏µ¨ µ¤·¬²
第三产业比例 × µ¨·¬¤µ¼¬±§∏¶·µ¼µ¤·¬²
农业系统 „ªµ¬¦∏¯·∏µ¤¯ ¶¼¶·¨°
化肥利用率 ƒ µ¨·¬¯¬½¨ µ∏·¬¯¬½¤·¬²±µ¤·¨
人均耕地面积 ƒ¤µ°¯¤±§³¨µ¦¤³¬·¤
生物物种安全 ≥³¨¦¬¨¶¶¨¦∏µ¬·¼
土壤侵蚀程度 ∞µ²¶¬²± ¶²¬¯ §¨ªµ¨¨
气象灾害 • ¤¨·«¨µ§¬¶¤¶·¨µ
tst 第 t期 杨时民等 }组团式城市群生态安全系统分析
u 评价方法
本研究在分析有关资料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 o根据以上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o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为
目标 o对各现状指标进行单因子指数评价 o确定其生态安全程度 o然后进行总体综合分析 o根据各系统层内各
状态指标所占的权重 o对系统层的生态安全度进行评价 ∀最后进行生态安全状态总体评估 o以城市群总体的
生态安全度为目标 o对体系内各系统层所占的权重进行计算 o综合评价出城市群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 o同时
提出存在的生态问题及防治对策k高春风 ousswl ∀
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采用公式 Ξιϕ € Π¬r Π¶计算 ~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采用公式 Ξιϕ € t p kΠ¬ p Π¶lr Π¶计
算 ∀式中 }Ξιϕ为第 ι子系统第ϕ个指标量值 ~ι oϕ分别为生态安全系统中各子系统数及其指标项 ~Π¬为评价因
子现状值 ~Π¶为指标体系中的标准值 ∀
v 确定指标的标志值
按照上述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o根据以下原则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 }tl对已有国家标准 !行
业标准或国际标准的指标 o采用规定的标志值 ~ul采用国内已公布的环保示范城市的现状值 o依据现有的环
境与社会 !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 o作趋势外推 o确定标志值 o力求定量化做出标志值 ~vl国家的中长期环境建
设指标 ~wl对定性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 o由专家给出评分值 ∀具体结果见表 u ∀
表 2 城市群生态安全指标的标志值
Ταβ .2 Μαρκ ϖαλυε οφ µεγαλοπολισ εχο2σεχυριτψινδεξ
指标层
Œ±§¨¬
标志值
¤µ®√¤¯∏¨
依据
…¤¶¬¶
每万元 Š⁄° 能耗k折合标准煤l ∞±¨ µª¼ ¦²±¶∏°³·¬²± ³¨µ·¨± ·«²∏¶¤±§
≠∏¤±k¶·¤±§¤µ§¦²¤¯lΠ· s1|
国家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与香港地区现状的平均值 „√¨ µ¤ª¨
√¤¯∏¨ ²© ‹²±ª®²±ª¤±§±¤·¬²± ¦¨²2¦¬·¼ ¦²±¶·µ∏¦·¬²±¬±§¨¬
人均水资源量k市区l • ¤·¨µµ¨¶²∏µ¦¨ ³¨µ¦¤³¬·¤k∏µ¥¤±l Πk#§ptl wxx1ss
巴黎 !东京 !纽约 !香港 !圣保罗 !汉城 !台北 z城市平均值
„√¨ µ¤ª¨ √¤¯∏¨ ²© °¤µ¬¶oײ®¼² o ‘¨º ≠²µ®o ‹²±ª®²±ªo¶·q°¤∏¯ o
≥¨ ²∏¯ oפ¬³¨¬
自然保留地面积率 ‘¤·∏µ¤¯ ¤¯±§µ¨¶¨µ√ §¨µ¤·¨Πh tu1ss 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期指标 ‘¤·¬²± °¨ ·¤³«¤¶¨ ¬±§¨¬ ²©¦¨²¯²ª¼ ¤±§ ±¨√¬µ²±°¨ ±·¦²±¶·µ∏¦·¬²±
森林覆盖率 ƒ²µ¨¶·¦²√ µ¨¤ª¨ µ¤·¨Π h uy1x| 东部沿海 tt个省区市的平均值 „√ µ¨¤ª¨ √¤¯∏¨ ²©tt ¤¨¶·¨µ±¬±¶«²µ¨ ³µ²√¬±¦¨¶
地下水平衡补给率 Šµ²∏±§º¤·¨µ¶∏³³¯¼µ¤·¨Π h  |s 专家咨询 ⁄¨ ³¯«¬
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 k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l ≥∏µ©¤¦¨ º¤·¨µ
±¨√¬µ²±° ±¨·k ∏´¤¯¬©¬¨§º¤·¨µµ¤·¨ ²©©∏±¦·¬²±¤¯ º¤·¨µ¤µ¨¤lΠ h tss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²±¤¯ ¦¬·¼ ¶·¤±§¤µ§²© ±¨√¬µ²±°¨ ±·
º¨¯¯ ³µ²·¨¦·¨§
环境空气质量k全年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l „¬µ ∏´¤¯¬·¼ k§¤¼¶²©
©¤√²µ¤¥¯¨·²·«¨ º«²¯¨¼¨ ¤µl Π h ∴{s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²±¤¯ ¦¬·¼ ¶·¤±§¤µ§²© ±¨√¬µ²±°¨ ±·
º¨¯¯ ³µ²·¨¦·¨§
声环境质量k市区l ≥²∏±§ ∏´¤¯¬·¼ k∏µ¥¤±l Π§…k„l  ys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²±¤¯ ¦¬·¼ ¶·¤±§¤µ§²© ±¨√¬µ²±°¨ ±·º¨¯¯ ³µ²·¨¦·¨§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 ¬±¨ µ¨¶·²µ¤·¬²±µ¤·¨Π h  |s 国家生态县 !生态市 !生态省建设指标 ‘¤·¬²± ¶·¤±§¤µ§ ²©¦¨²¯²ª¬¦¤¯ ¦²∏±·¼o¦¬·¼ ¤±§³µ²√¬±¦¨ ¦²±¶·µ∏¦·¬²±
固体废弃物处理率 ×µ¨¤·¨§¶²¯¬§º¤¶·¨µ¤·¨Π h tss 国际标准 Œ±·¨µ±¤·¬²±¤¯ ¶·¤±§¤µ§
城市绿化率 ˜µ¥¤± ¤¯±§¶¦¤³¬±ªµ¤·¨Π h vx1ss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²±¤¯ ¦¬·¼ ¶·¤±§¤µ§²© ±¨√¬µ²±°¨ ±·º¨ ¯¯ ³µ²·¨¦·¨§
产业同构率 Œ±§∏¶·µ¼¬§¨±·¬¦¤¯ ¶·µ∏¦·∏µ¨ µ¤·¨Π h ws 专家咨询 ⁄¨ ³¯«¬
第三产业比例 × µ¨·¬¤µ¼¬±§∏¶·µ¼µ¤·¨Πh zs 美 !日 !德平均水平 „√¨ µ¤ª¨ ¯¨ √¨ ¯²© ˜≥„ o¤³¤± ¤±§ Š¨ µ°¤±
化肥利用率 ƒ µ¨·¬¯¬½¨ µ∏·¬¯¬½¤·¬²±µ¤·¨Π h  zx 根据发达国家现状值外推 • ¦¨®²± ©µ²° ·«¨ ³µ¨¶¨±·√¤¯∏¨ ²©§¨√¨¯²³¨ §¦²∏±·µ¼
人均耕地面积 ƒ¤µ°¯¤±§³¨µ¦¤³¬·¤Π«°u s1sxv 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警戒线 ƒ„± ¤¯ µ¨·±¨ ¶¶
生物物种安全k濒危物种比率l ≥³¨¦¬¨¶¶¨¦∏µ¬·¼ k¶¨√¨ µ¨ ¶³¨¦¬¨¶µ¤·¨lΠ h  u1ss 专家咨询 ⁄¨ ³¯«¬
年土壤侵蚀程度 ∞µ²¶¬²± ¶²¬¯Πk·#®°pul tsss ∗ xsss 土壤中度侵蚀  §¨¬∏° ¶²¬¯ µ¨²¶¬²±
气象灾害损失k占 Š⁄°比例l • ¤¨·«¨µ§¬¶¤¶·¨µ¯ ²¶¶k³µ²³²µ·¬²± ²© Š⁄°·²
·«¨ ·²·¤¯l Π h  t ussv年深圳市水平 ≥«¨ ±½«¨ ±¬± ussv
w 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计算一级指标数值和生态综合指数时 o权值的确定非常重要 ∀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 o如 ⁄¨ ³¯«¬法 !
„‹°法 !主成分分析法等 ∀本文采用 „‹°法 ) ) ) 层次分析法 o同时结合主观赋权法中的 ⁄¨ ³¯«¬法k专家法l o
集中专家的经验与意见 o确定各指标的权数 o在不断地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o最终确定系统层 !状态
ust 林 业 科 学 wu卷
层各指标的权重 ∀结果见表 v ∀
表 3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
Ταβ .3 Ωειγητ οφ τηε φιρστ ανδ τηε σεχονδ λεϖελινδεξ
指标等级
Œ±§¨¬¯¨ √¨ ¯
指标名称
Œ±§¨¬
权重
• ¬¨ª«·
指标名称
Œ±§¨¬
权重
• ¬¨ª«·
指标名称
Œ±§¨¬
权重
• ¬¨ª«·
一级指标
ƒ¬µ¶·¯ √¨¨ ¯
资源支持系统
• ¶¨²∏µ¦¨ ¶¼¶·¨° s1vsv
环境系统现状
∞±√¬µ²±°¨ ±·¶¼¶·¨° s1vux
农业系统安全
„ªµ¬¦∏¯·∏µ¨ ¶¼¶·¨° s1vzu
二级指标
≥¨ ¦²±§¯¨ √¨¯
单位 Š⁄°能耗
∞±¨ µª¼ ¦²±¶∏°³·¬²± s1t|y
地表水环境质量
≥∏µ©¤¦¨ º¤·¨µ ±¨√¬µ²±° ±¨· s1tvs
化肥利用率
ƒ µ¨·¬¯¬½¨ µ∏·¬¯¬½¤·¬²±µ¤·¨ s1usy
二级指标
≥¨ ¦²±§¯¨ √¨¯
人均水资源量
• ¤·¨µµ¨¶²∏µ¦¨ ³¨µ¦¤³¬·¤ s1uvt
环境空气质量
„¬µ ∏´¤¯¬·¼ s1tvs
人均耕地面积
ƒ¤µ°¯¤±§³¨µ¦¤³¬·¤ s1utu
二级指标
≥¨ ¦²±§¯¨ √¨¯
自然保留地面积率
‘¤·∏µ¤¯ ¤¯±§µ¨¶¨µ√¨ § s1usz
声环境质量
≥²∏±§ ∏´¤¯¬·¼ s1tts
生物物种安全
≥³¨¦¬¨¶¶¨¦∏µ¬·¼ s1t{|
二级指标
≥¨ ¦²±§¯¨ √¨¯
森林覆盖率
ƒ²µ¨¶·¦²√ µ¨¤ª¨ µ¤·¨ s1tz|
固体废弃物处理率
×µ¨¤·¨§¶²¯¬§º¤¶·¨µ¤·¨ s1tvs
气象灾害损失
• ¤¨·«¨µ§¬¶¤¶·¨µ¯ ²¶¶ s1t|y
二级指标
≥¨ ¦²±§¯¨ √¨¯
地下水平衡补给率
Šµ²∏±§º¤·¨µ¶∏³³¯¼µ¤·¨ s1t{z
城市绿化率
˜µ¥¤± ¤¯±§¶¦¤³¬±ªµ¤·¨ s1tvs
土壤侵蚀程度
∞µ²¶¬²± ¶²¬¯ s1t|z
二级指标
≥¨ ¦²±§¯¨ √¨¯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
¬±¨ µ¨¶·²µ¤·¬²±µ¤·¨ s1tvs
二级指标
≥¨ ¦²±§¯¨ √¨¯
产业同构率
Œ±§∏¶·µ¼¬§¨±·¬¦¤¯ ¶·µ∏¦·∏µ¨ µ¤·¨ s1tus
二级指标
≥¨ ¦²±§¯¨ √¨¯
第三产业比例
× µ¨·¬¤µ¼¬±§∏¶·µ¼µ¤·¨ s1tus
根据调查资料 o按上述所列计算得出各级指标评价结果 o其计算公式为 }
Ιι € Ε
µ
ι € t
Ωιϕ ≅ Ξιϕ
式中 }Ιι 表示系统中第ι子系统的指数 oΩιϕ为第ι子系统第ϕ个指标权重 oΞιϕ为第ι子系统第ϕ个指标量值 oι o
ϕ分别为生态安全系统中各子系统数及其指标项 ∀
表 4 城市群生态安全度分级表
Ταβ .4 Σεχυριτψλεϖελ οφ µεγαλοπολισ εχο2σεχυριτψ
分级
≤ ¤¯¶¶¬©¬¦¤·¬²±
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值
∞¦²2¶¨¦∏µ¬·¼¬±·¨ªµ¤·¨ √¤¯∏¨
评语
„¶¶¨¶¶° ±¨·
第 ´级
׫¨ ©¬µ¶·¯ √¨¨¯  s1zx
生态安全度很高
…¨ ¶·¨ ¦²2¶¨¦∏µ¬·¼
第 µ级
׫¨ ¶¨¦²±§¯¨ √¨¯ s1x ∗ s1zx
生态安全度较高
…¨ ·¨µ ¦¨²2¶¨¦∏µ¬·¼
第 ¶级
׫¨ ·«¬µ§¯¨ √¨ ¯ s1vx ∗ s1xs
生态安全度一般
 §¨¬∏° ¦¨²2¶¨¦∏µ¬·¼
第 ·级
׫¨ ©²∏µ·«¯¨ √¨¯ s1ux ∗ s1vx
生态安全度较低
• ²µ¶¨ ¦¨²2¶¨¦∏µ¬·¼
第 ∏级
׫¨ ©¬©·«¯¨ √¨ ¯  s1us
生态安全度极差
• ²µ¶·¨ ¦²2¶¨¦∏µ¬·¼
x 建立生态安全度分级
由于计算所得的综合指数值往往
不符合人们判断/好0和/差0的习惯 o
因此需要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 o将
指标的标准化值和综合指数值转换为
等级值 o即建立评判集与标准化值的
概念关联 o以确定城市群的生态化程
度 ∀按照人们对分数等级优劣档次的
认知习惯 o参照国内外各种综合指数
的分组方法 o采用非等间距法 o将标准
化值与评判集的等级关系做出如下概
念关联并给出相应的分级评语k表
wl ∀
y 结论
建立城市群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是实现城市群社会 p经济 p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 ∀当前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o而城市群的面状扩张又对资源与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o其自身
还存在结构不合理 !资源配置不均 !体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 ∀今后 o对组团式城市群生态安全系统的考察
vst 第 t期 杨时民等 }组团式城市群生态安全系统分析
也应考虑对此增加若干指标 ∀总之 o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要联合联动 o谋求共同发展 o实现区域的共赢共荣 o
在推进区域一体化中实现生态环境一体化 o树立大局观念 o实施区域环保规划 !环境治理一体化战略 o共同打
造区域/绿色经济圈0 ∀在城镇化进程中 o形成以区域内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连绵区 o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o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生态安全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重要反映 o其评价所需指标涉及面广 !学科领
域交叉 o所以指标体系的建立不求全面 o但必须科学合理 ∀因此应以尽量少的指标 o选择关键因子进行评价
以反映城市群生态安全状况 o以期为城市群区域发展的政策制定和研究提供借鉴 ∀
参 考 文 献
陈国阶 qussu q论生态安全 q重庆环境科学 ouw kvl }t p w
方创琳 o张小雷 qusst q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 q生态学报 outkzl }ttyv p ttzs
高春风 qussw q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q环境保护科学 ovsktuvl }v|
贾良清 o欧阳志云 o赵同谦 o等 qussw q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q生态环境 otvkwl }x|u p x|y
王树功 o周永章 o麦志勤 o等 qussv q城市群k圈l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框架研究 ) 以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为例 q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otvkwl }
xt
谢花林 o李 波 qussw q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q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owskxl }zsx p zsz
左 伟 o王 桥 o王文杰 o等 qussu q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q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ot{ktl }yz
„¯ ¯¨ ± ‹ qt||x q∞±√¬µ²±° ±¨·¤¯ ¬±§¬¦¤·²µ¶}¤¶¼¶·¨°¤·¬¦¤³³µ²¤¦«·² ° ¤¨¶∏µ¬±ª¤±§µ¨³²µ·¬±ª²± ±¨√¬µ²±° ±¨·¤¯ ³²¯¬¦¼ ³¨µ©²µ°¤±¦¨ ¬± ·«¨ ¦²±·¨¬·²©¶∏¶·¤¬±¤¥¯¨
§¨ √¨ ²¯³°¨ ±·q • ¤¶«¬±ª·²±}º²µ¯§µ¨¶²∏µ¦¨ ¬±¶·¬·∏·¨
ײ±ª ≤ qusss q • √¨¬¨º ²± ±¨√¬µ²±°¨ ±·¤¯ ¬±§¬¦¤·²µµ¨¶¨¤µ¦«q • ¶¨¨¤µ¦«²± ∞±√¬µ²±° ±¨·¤¯ ≥¦¬¨±¦¨ otvkwl }xv
k责任编辑 于静娴 张君颖l
wst 林 业 科 学 wu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