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胶体金免疫电镜和质谱分析技术,利用制备的专化性抗体,进行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m24 ku, pI 6.8)叶片和茎尖的亚细胞定位和质谱鉴定研究。结果显示: 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分布于健康苗叶片和茎尖细胞的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部位,患病幼苗叶片和茎尖细胞相同亚细胞器部位未发现该蛋白质的存在,进一步表明植原体侵染阻断了此蛋白的合成。此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分析该特异蛋白后,通过查询MSDB数据库初步断定该特异相关蛋白为水稻叶绿体分子伴侣Q6K822_ORYSA的同源蛋白。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and mass spectrum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tein (m 24 ku, pI 6.8) related to witches‘ broom of Paulownia tomentosa×P. fortunei were investigated with prepared specificity antibody with the colloidal goldlabel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pecific protein was mainly localized in the cell wall, vacuole and chloroplast regions of the healthy seedling leaves and stem apexes cells, while the protein was not found in the same regions of the cell of the infected seedling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phytoplasma infected interrupted the protein synthesis. Moreover, the protein was preliminarily assessed as the cognate protein of the rice chloroplast molecular chaperone Q6K822_ORYSA after analyzed by matrixassisted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MALDI-TOF-MS data using the public database MSDBI.
全 文 :第 ww卷 第 w期
u s s {年 w 月
林 业 科 学
≥≤∞× ≥∂ ∞ ≥≤∞
∂²¯1ww o²1w
³µqou s s {
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
亚细胞定位及质谱鉴定
范国强 曾 辉 翟晓巧
k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 郑州 wxsssul
摘 要 } 借助胶体金免疫电镜和质谱分析技术 o利用制备的专化性抗体 o进行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
蛋白质k µ uw ®∏o³y1{l叶片和茎尖的亚细胞定位和质谱鉴定研究 ∀结果显示 }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
关蛋白质分布于健康苗叶片和茎尖细胞的细胞壁 !液泡和叶绿体部位 o患病幼苗叶片和茎尖细胞相同亚细胞器部
位未发现该蛋白质的存在 o进一步表明植原体侵染阻断了此蛋白的合成 ∀此外 o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仪k ⁄2׃2≥l分析该特异蛋白后 o通过查询 ≥⁄
数据库初步断定该特异相关蛋白为水稻叶绿体分子伴侣
±y{uu2 ≠≥的同源蛋白 ∀
关键词 } 泡桐 ~丛枝病特异相关蛋白质 ~胶体金免疫电镜 ~亚细胞定位 ~质谱鉴定
中图分类号 }≥zyv1t ~≥zt{1wv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sw p ss{v p sw
收稿日期 }ussz p s| p tv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kvsuzts{u ovsxztw|yl o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kussxswyyssvl o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ksytusst|ssl
资助项目 ∀
Συβχελλυλαρ Λοχαλιζατιον ανδ Μασσ Σπεχτρυµ Ιδεντιφιχατιον οφ τηε Προτειν
Ρελατεδ το Παυλοωνια Ωιτχηεσ. Βροοµ Πηψτοπλασµα Ινφεχτιον
ƒ¤± ∏²´¬¤±ª ±¨ª ∏¬ «¤¬÷¬¤²´¬¤²
k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Παυλοωνιαo Ηεναν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Ζηενγζηου wxsssul
Αβστραχτ } ׫¨ ¶∏¥¦¨¯¯∏¯¤µ¯²¦¤¯¬½¤·¬²± ¤±§°¤¶¶¶³¨¦·µ∏°¬§¨±·¬©¬¦¤·¬²± ²©·«¨ ³µ²·¨¬± k µ uw ®∏o³y1{l µ¨ ¤¯·¨§·² º¬·¦«¨¶.
¥µ²²° ²© Παυλοωνιατοµεντοσα≅ Πqφορτυνει º¨ µ¨ ¬±√¨ ¶·¬ª¤·¨§º¬·«³µ¨³¤µ¨§¶³¨¦¬©¬¦¬·¼ ¤±·¬¥²§¼ º¬·«·«¨ ¦²¯ ²¯¬§¤¯ ª²¯§¯¤¥¨ ¬¯±ª
¨¯ ¦¨·µ²± °¬¦µ²¶¦²³¼ ¤±§°¤¶¶¶³¨¦·µ²°¨ ·µ¼·¨¦«±¬´∏¨¶q׫¨ µ¨¶∏¯·¶¬±§¬¦¤·¨§·«¤··«¨ ¶³¨¦¬©¬¦³µ²·¨¬± º¤¶°¤¬±¯¼ ²¯¦¤¯¬½¨ §¬±·«¨
¦¨¯¯ º¤¯¯o√¤¦∏²¯¨¤±§¦«¯²µ²³¯¤¶·µ¨ª¬²±¶²©·«¨ «¨ ¤¯·«¼¶¨ §¨¯¬±ª¯¨ ¤√¨ ¶¤±§¶·¨° ¤³¨ ¬¨¶¦¨¯¯¶oº«¬¯¨ ·«¨ ³µ²·¨¬± º¤¶±²·©²∏±§¬±
·«¨ ¶¤°¨ µ¨ª¬²±¶²©·«¨ ¦¨¯¯ ²©·«¨ ¬±©¨¦·¨§¶¨ §¨¯¬±ª¶πo º«¬¦«¶∏ªª¨¶·¨§·«¤··«¨ ³«¼·²³¯¤¶°¤¬±©¨¦·¨§¬±·¨µµ∏³·¨§·«¨ ³µ²·¨¬±
¶¼±·«¨¶¬¶q ²µ¨²√¨ µo·«¨ ³µ²·¨¬± º¤¶³µ¨ ¬¯°¬±¤µ¬¯¼ ¤¶¶¨¶¶¨§¤¶·«¨ ¦²ª±¤·¨ ³µ²·¨¬± ²©·«¨ µ¬¦¨ ¦«¯²µ²³¯¤¶·°²¯ ¦¨∏¯¤µ¦«¤³¨µ²±¨
±y{uu2 ≠≥ ¤©·¨µ¤±¤¯¼½¨ § ¥¼ °¤·µ¬¬2¤¶¶¬¶·¨§ §¨¶²µ³·¬²± ¬²±¬½¤·¬²± ·¬°¨ 2²© ©¯¬ª«·°¤¶¶¶³¨¦·µ²°¨ ·µ¼ k ⁄2׃2≥l
·«µ²∏ª«¤±¤¯¼¶¬¶²©·«¨ ⁄2׃2≥ §¤·¤∏¶¬±ª·«¨ ³∏¥¯¬¦§¤·¤¥¤¶¨ ≥⁄
q
Κεψ ωορδσ} Παυλοωνια~ ³µ²·¨¬± µ¨ ¤¯·¨§ ·² º¬·¦«¨¶π ¥µ²²°~ ¦²¯ ²¯¬§¤¯ ª²¯§¯¤¥¨ ¬¯±ª ¨¯ ¦¨·µ²± °¬¦µ²¶¦²³¼~ ¶∏¥¦¨¯¯∏¯¤µ
²¯¦¤¯¬½¤·¬²±~°¤¶¶¶³¨¦·µ∏°¬§¨±·¬©¬¦¤·¬²±
植物丛枝病是由一类无细胞壁 !目前仍不能进行体外培养的植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 ∀世界范围内植
原体可导致 yss余种植物发病 o给农业 !林业 !园艺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k何放亭等 ot||z ~田国忠等 o
t||w¤~王蕤等 ot|{t ~容向东等 ot|{| ~许晓风 ot|{| ~王焯等 ot||u ~张锐等 ot||v ~杨俊秀等 oussx ~ ªµ¬²¶o
t||z ~⁄¤√¬¨¶ ετ αλqot||w ~¬¶«¬ª¤º¤ ετ αλqoussu ~≥¨ ¤µ¶ ετ αλqot|{| ~ • ²±ª®¤¨ º ετ αλqousswl ∀泡桐k Παυλοωνιαl
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和庭院绿化树种 o种植泡桐对于改善木材短缺 !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
有重要的生态 !经济和社会意义 ∀但由于泡桐丛枝病的危害 o我国林业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数千万
元 o并且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泡桐的积极性k杨俊秀等 ousszl ∀自泡桐丛枝病病原发现以来 o人们曾试图利
用剔除病株或砍掉病枝 !抗生素治疗和种植抗病新品种等方法消除或减小丛枝病发生造成的损失k杜涛等 o
ussx ~范国强等 oussz ~李秀生 ot|{v ~李加友 ot||z ~林木兰等 ot||v ~任国兰等 ot||t ~田国忠等 ot||w ¤~
t||w¥~王蕤等 ot|{t ~王瑶等 ousst ~张春立等 ot||w ~张锡津等 ot||wl o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研究发
现 o泡桐丛枝病发生与寄主细胞内 ³y1{ o µ uw ®∏蛋白质变化密切相关k范国强等 oussv ~ussy ~usszl ∀为
深入探讨该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o分析与其对应基因的结构及功能 o从而阐明泡桐丛枝病发生机制和解决林
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o本文进行了该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及功能分析研究 ∀
t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豫杂一号泡桐k Παυλοωνια τοµεντοσα ≅ Πq φορτυνειl丛枝病苗和健康苗为河南农业大学泡桐研究所林木生
物技术实验室用叶片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获得k翟晓巧等 oussw ~范国强等 oussxl o在不含任何植物激素 tΠu≥
培养基上生长 vs §的组培苗 ∀
112 试验方法
t1u1t 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制备 !纯化和回收 健康泡桐组培苗叶片蛋白质干粉制备及蛋白质双向
电泳采用范国强等kt||z ~ussvl方法 ∀制备特异相关蛋白质时 o第一向等电聚焦k∞ƒl管的长度为 tus °° o
直径为 x °° o第二向 ≥⁄≥2°∞凝胶厚度为 u °°∀电泳结束后 o收集适量经染色和脱色的 ≥⁄≥2°∞凝胶
上特异相关蛋白质k µ uw ®∏o³y1{l胶块 o用无离子水洗净切碎后 o电洗脱ktss ∂ 恒压电泳 y «l回收特异相
关蛋白质 ∀最后分别用 ∞ƒ !≥⁄≥2°∞方法检测回收蛋白质的分子质量k µl和等电点k³l o确定其纯度 ∀
t1u1u 抗体制备 将 tss ∗ uss Λª回收纯化后的特异相关蛋白质k抗原l与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 o然后在
适龄纯种
¤¯¥Π¦小鼠k购于河南省试验动物中心l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o每点 s1t ∗ s1u °∀此后 o每隔 tw §用
等量弗氏不完全佐剂与抗原乳化物重复注射 ov ∗ w次后取血得抗血清k一抗l ∀二抗为羊抗鼠胶体金制剂 o
对照组不加一抗 o直接在免疫前收集同只小鼠血清中加二抗孵育 ∀
t1u1v 泡桐丛枝病特异相关蛋白质亚细胞定位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试验在南京林业大学电镜实验室进行 ∀
具体试验步骤 }tl分别将组培苗叶片和顶芽切成 t °°v 的小块快速投入 w h戊二醛中 ow ε 下固定 w «后 o分
别用 s1t °²¯#pt磷酸盐缓冲液k³ z1ul和蒸馏水洗 v次k每次 ts °¬±l o在 w ε 下 o再用 u h 锇酸固定 u «o然
后用 s1t °²¯#pt磷酸盐缓冲液k³ z1ul和蒸馏水各洗 v次k每次 ts °¬±l ∀冲洗的样品用低温丙酮进行系列
kvs h !xs h !zx h !|s h !tss h l脱水后 o放入丙酮和 ∞³²±{tu树脂等量混合液中浸透 u «o再移入纯包埋剂
∞³²±{tu树脂中渗透 uw «后 o在 vx ε 条件下 o包埋于紫外线通透良好的包埋囊中过夜 o之后在温度 wx ε 下紫
外聚合 uw «!ys ε 下聚合 vy «o最后用超薄切片机切片 ∀ul 先将置于 tss目铜网上的切片放入温度为 vz ε
的 s1t °²¯#pt °
≥k含 t h
≥ o³ z1ul溶液中 t «后 o转移至以 °
≥×ks1t °²¯#pt °
≥ n t h
≥ n s1sx h
׺¨ ±¨2us o³ z1ul稀释的一抗中ktΒtssl o于 w ε 孵育过夜 ∀再用 s1t °²¯#pt °
≥kt h
≥ o³ z1ul洗 v次
k每次 ts °¬±l o吸干后 o在 tΒxss倍稀释的金标羊抗鼠抗体k胶体金颗粒直径 ts ±°l中 vz ε 下孵育 t «∀然
后 o用 °
≥×ks1t °²¯ #pt °
≥ n s1sx h ׺¨ ±¨2us o³ z1ul冲洗 v次k每次 ts °¬±l后 o再用蒸馏水洗 v次k每次
ts °¬±l o切片干燥后 o用醋酸铀染色 ts °¬±o柠檬酸铅染色x °¬±o蒸馏水洗 v次k每次 x °¬±l o最后将干燥的切
片于日立 p yss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照相 o以确定该特异蛋白质的位置k对照染色程序同上l ∀
t1u1w 丛枝病特异相关蛋白质的质谱分析 质谱鉴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化与细胞
所蛋白质组研究分析中心进行 ∀健康泡桐组培苗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方法见 t1u1t ∀电泳结束后 o凝胶经
染色和脱色后 o用干净的解剖刀将胶块切成约 t ∗ u °°v 小块 o用 §§us洗 v ∗ w次后 o加入 tss ∗ uss Λ含
xs h乙睛和 ux °°²t#pt v ≤v 溶液 o在涡旋混合器上振荡 vs °¬±o重复此操作至胶块蓝色完全褪净 ∀将
脱色胶块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干燥 us °¬±后 o加入 v ∗ z Λ胰蛋白酶液ks1s¯ Λª#Λpt oux °°²¯#pt w ≤vl o
w ε 放置 tx °¬±o再加入 xΛ的 ux °°²t#pt w ≤sv 溶液 ovz ε 温育 t{ ∗ us «∀然后 o室温条件x sss ª离心
v °¬±o上清转移到一心离心管内后 o在沉淀中加入 xs ∗ tss Λx h ׃溶液于 ws ε 温育 t «o如上条件离心
后 o上清液转到前面的离心管 o在沉淀中再加入 xs ∗ tss Λ的 u1x h ׃k含 xs h乙睛l溶液于 vs ε 温育t «o
离心后收集上清 ∀将上述上清液合并 o于室温条件下 x sss ª离心 ts °¬±o弃沉淀 o收集上清液 ∀然后用
u ∗ z Λ的 s1x h ׃溶解真空干燥后上清液内物质 ∀取 s1x ∗ t Λ该溶液与等体积饱和基质溶液混合加至
不锈钢靶上 o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k⁄2׃2≥l在 us ®∂ !阳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 ∀质谱
峰的精确度以胰酶自切峰为内标进行校正 ∀通过 ¤¶¦²·查询 ≥⁄
数据库对特异蛋白质进行鉴定 ∀
w{ 林 业 科 学 ww卷
u 结果与分析
211 泡桐丛枝病特异相关蛋白质的制备 !纯化及鉴定
存在健康叶片中的 µ uw ®∏o³y1{的蛋白质在发生丛枝病的泡桐叶片中检测不到k范国强等 oussxl o当
丛枝病幼苗经抗生素处理 !并且在处理后检测不到植原体的幼苗叶片中又出现此蛋白质k范国强等 ousszl ∀
因此 o认为此蛋白质为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 ∀利用蛋白质制备电泳技术 o用无菌刀片将含足量泡
桐丛枝病特异相关蛋白质点k µ uw ®∏o³y1{l点的凝胶块切下 o经电洗脱后浓缩回收 ∀取部分回收的特异蛋
白质 o经 ∞ƒ电泳后 o回收的特异蛋白质在凝胶条上呈现一条谱带 ~经 ≥⁄≥2°∞双向电泳后 o≥⁄≥2°∞凝
胶上只有一个蛋白质斑点 o并且分子质量k µl和等电点k³l分别为 uw ®∏和 y1{k图 tl ∀因此 o可以判断试验
回收的蛋白质为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的蛋白质 o可用于抗体制备和质谱鉴定 ∀
单向电泳 ∞ƒ o
双向电泳 u2⁄ ≥⁄≥2°∞
图 t 特异相关蛋白电泳
ƒ¬ªqt ∞¯ ¦¨·µ²³«²µ¨¶¬¶²©·«¨ ¶³¨¦¬©¬¦³µ²·¨¬±
212 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u1u1t 特异相关蛋白质在幼苗叶片细胞中的位置 利用
胶体金免疫电镜对特异相关蛋白质在豫杂一号泡桐叶片
细胞中的位置进行了研究 ∀从图版 ´可以看出 o健康组
培苗叶片加入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抗体后 o胶体金
颗粒主要分布于叶片细胞的细胞壁k图版 ´ p l !液泡
k图版 ´ p ≤l和叶绿体k图版 ´ p ∞l o不加特异相关蛋白
抗体 o直接加入羊抗鼠胶体金制剂的叶片细胞k对照组l o
相应亚细胞部位未见胶体金颗粒k图版 ´ p
!⁄和 ƒl o而
在丛枝病幼苗叶片细胞中加入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
抗体后 o未见胶体金颗粒k图版 ´ p !l ∀可见 o豫杂一
号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定位于健康泡桐幼苗叶
片细胞的细胞壁 !液泡和叶绿体部位 o发病幼苗相应组织
内检测不到此蛋白 ∀
u1u1u 泡桐丛枝病特异相关蛋白质在泡桐幼苗茎尖细胞中位置 胶体金免疫电镜对特异相关蛋白在豫杂
一号泡桐幼苗茎尖细胞定位的结果表明 o将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抗体加入到健康幼苗茎尖细胞时 o胶体
金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的细胞壁 !液泡k图版 ´ pl和叶绿体k图版 ´ p l部位 o不加入特异相关蛋白抗体 !
直接加入羊抗鼠胶体金制剂的细胞内 o各亚细胞器内未见胶体金颗粒k图版 ´ p !l o而对丛枝病幼苗茎尖
细胞来说 o加入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抗体后 o也未见胶体金颗粒k图版 ´ p !l ∀该结果表明 o丛枝病
发生特异相关蛋白主要分布于健康幼苗茎尖细胞的细胞壁 !液泡和叶绿体部位 o与叶片定位结果一致 ∀
213 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的质谱鉴定
提取豫杂一号健康泡桐苗幼苗叶片蛋白质 o通过 ≥⁄≥2°∞双向电泳分离 !考马斯亮蓝染色后 o切下 µ
uw ®∏o³y1{丛枝病特异蛋白点 o经脱色 !还原 !酶解等处理后 o进行 ⁄2׃2≥质谱分析 o得到相应的肽
段酶解 ⁄质谱图k图 ul ∀利用 ¤¶¦²·软件在 ≥⁄
数据库搜寻 ux个肽段 o结果发现 o该泡桐丛枝病发
生特异相关蛋白质与水稻k±y{uu2 ≠≥l叶绿体分子伴侣蛋白相匹配 o得分为 zv o远大于具有明显差异的
x| kπ s1sxl ∀因此 o初步推断该特异蛋白为水稻叶绿体分子伴侣k±y{uu2 ≠≥l的同源蛋白质 ∀
v 讨论
泡桐丛枝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严重林木传染性病害 ∀过去研究人员对丛枝病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
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o但效果并不理想 ∀其原因一方面与植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o另一方面可能与人们过
去研究过于集中于泡桐丛枝病发生下游工作k发病后生物小分子的生理生化变化l o而对病害发生的上游工
作k植原体引起寄主本身 ⁄及其相关物质变化l重视不够有关 ∀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最终直接产物 o是生
命活动的执行体 o蛋白质的变化直接反映生物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研究发现 o泡桐植原体的侵入减弱或者
关闭了寄主 µ uw ®∏o³y1{蛋白质对应基因的表达 o以至于目前技术水平无法检测出基因表达产物的存在 ~
当丛枝病幼苗内的植原体被清除 !幼苗形态呈现健康状态时 o该基因表达水平增强或又重新被激活 o该蛋白
x{ 第 w期 范国强等 }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及质谱鉴定
图 u 特异相关蛋白质 ⁄质谱图
ƒ¬ªqu ⁄ °¤¶¶¶³¨¦·µ∏° ²©·«¨ ³µ²·¨¬± µ¨ ¤¯·¨§·²·«¨ º¬·¦«¨¶. ¥µ²²°
质又重新出现 k范国强等 oussv ~ ussy ~
usszl ∀这表明开展该蛋白质的研究工作对
阐明泡桐丛枝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
本研究用胶体金电镜技术首次证明该蛋白
质主要存在于健康幼苗叶片和顶芽细胞的
细胞壁 !液泡和叶绿体部位 o并且具有叶绿
体分子伴侣的功能 ∀根据蛋白质分子伴侣
的特性k张伟等 oussyl o可以推断该蛋白质参
与了健康幼苗细胞中其他重要蛋白质的折
叠或合成 ∀丛枝病泡桐幼苗细胞因缺失该
蛋白质 o导致细胞内其他蛋白质不能正确折
叠或合成 o导致细胞内代谢活动的紊乱 o最
后出现丛枝症状 ∀至于该蛋白质的亚细胞
合成部位或运输情况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杜 涛 o郭剑华 o张海州 o等 qussx1 转基因泡桐 ¶«¬√¤2t基因遗传与表达分析 q西北植物学报 ouxktul }uv{y p uv|s q
范国强 o冯志敏 o翟晓巧 o等 qussy1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泡桐丛枝病株幼苗形态和叶片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q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owskul }tvz
p twt q
范国强 o蒋建平 qt||z1 泡桐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研究 q植物学通报 otwkvl }yt p yw q
范国强 o李 有 o郑建伟 o等 qussv1 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q林业科学 ov|kul }tt| p tuu q
范国强 o翟晓巧 o秦河锦 o等 qussx1 泡桐丛枝病株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研究 q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ov|kvl }uxw p ux{ q
范国强 o张 胜 o翟晓巧 o等 qussz1 抗生素对丛枝病泡桐植原体和特异相关蛋白质的影响 q林业科学 owvkvl }tv{ p twu q
何放亭 o武红巾 o陈子文 o等 qt||z1≤r 值与甘薯丛枝病症状发生的关系 q植物病理学报 ouzktl }wv p wy q
李加友 qt||z1 抗生素对组培条件下植物枝原体作用的初探 q南京农专学报 otvkwl }ux p vt q
李秀生 qt|{v1 泡桐丛枝病防治技术的研究 q河南农学院学报 otzkul }w| p x{ q
林木兰 o陈维纶 qt||v1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q植物学报 ovxk|l }zts p ztx q
任国兰 o李秀生 o郑兰长 o等 qt||t1 新农药/去丛灵0的应用效果研究 q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ouxktl }xt p xx q
容向东 o张景宁 qt|{|1 木麻黄黄化丛枝病的研究 q植物病理学报 ot|kwl }utz p uut q
许晓风 qt|{|1 土霉素对桑树黄化萎缩病治疗机理的探讨 q植物保护学报 otykul }{z p |u q
王 蕤 o孙秀琴 o王守宗 o等 qt|{t1 激素对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影响 q林业科学 otzkvl }u{t p u{y q
王 焯 o周佩珍 o郭裕新 o等 qt||u1 四环素消毒枣疯病接穗研究 q植物保护学报 ot|ktl }yu q
王 瑶 o柳 晟 o杜 涛 o等 qusst1 根癌农杆菌对健康和患丛枝病泡桐的遗传转化 q西北植物学报 outkvl }wsy p wtu q
田国忠 o黄钦才 o袁巧平 o等 qt||w¤q感染 泡桐组培苗代谢变化与致病机理的关系 q中国科学
辑 ouw }w{w p w|s q
田国忠 o张锡津 o熊耀国 o等 qt||w¥q泡桐筛管内胼胝质与抗丛枝病关系的研究 q植物病理学报 ouwkwl }vxu q
张春立 o林木兰 qt||w1 泡桐丛枝病植原体 ⁄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q植物学报 ovykwl }uz{ p u{u q
张 锐 o王 敏 o金开璇 o等 qt||v1 土霉素对山楂丛枝病的治疗试验 q北京农业科学 oykttl }u| p vt q
张 伟 o赵洪亮 o薛 冲 o等 qussy1 分子伴侣对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促凋亡配体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的影响 qtzkvl }vux p vuz q
张锡津 o田国忠 o黄钦才 qt||w1 温度处理和茎尖培养结合脱除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kl q林业科学 ovsktl }vw p v{ q
杨俊秀 o张刚龙 o樊军锋 o等 qussx1 泡桐属不同种和种源对丛枝病抗性调查 q西北林学院学报 ous kwl }ttx p tty q
杨俊秀 o张刚龙 o樊军锋 o等 qussz1 泡桐丛枝病与泡桐生长量的关系 q西北林学院学报 ouukul }ts| p tts q
翟晓巧 o王政权 o范国强 qussy1 泡桐体外器官直接发生的植株再生 q核农学报 ot{kxl }vxz p vys q
ªµ¬²¶ qt||z q°¯ ¤±·§¬¶¨¤¶¨¶¦¤∏¶¨§¥¼ °²¯ ¬¯¦∏·¨¶}³«¼·²³¯¤¶°¤¶¤±§¶³¬µ²³¯¤¶°¤¶Μªµ¬²¶ q°¯¤±·°¤·«²¯²ª¼kw·« ∞§¬·¬²±l q¨ º ≠²µ®}¦¤§¨ °¬¦°µ¨¶¶q
⁄¤√¬¨¶⁄o≤ ¤¯µ® ƒ qt||w1 ¤¬±·¨±¤±¦¨ ²© °¼¦²³¯¤¶°¤2¯¬®¨ ²µª¤±¬¶°¶²¦¦∏µµ¬±ª¬± Πψρυ󶳨¦¬¨¶¥¼ °¬¦µ²³µ²³¤ª¤·¬²± ¤±§·«¨¬µ¨¯¬°¬±¤·¬²± ¥¼ ·¨·µ¤¦¼¦¯¬±¨
·«¨µ¤³¼q°¯ ¤±·³¤·«²¯²ª¼ owv }{t| p {uv q
¬¶«¬ª¤º¤ o¶«¬°¤o¤®¬½¤º¤≥ o ετ αλqussu1 ³¯¤¶°¬§©µ²° ¤±²±2¬±¶¨¦·2·µ¤±¶°¬¶¶¬¥¯¨ ¬¯±¨ ²©¤³«¼·²³¯¤°¤ ¤¯¦®¶·º²²³¨ ±µ¨¤§¬±ª©µ¤°¨ ¶·«¤·¨¬¬¶·¬±·«¨
³¯¤¶°¬§©µ²°·«¨ º¬¯§2·¼³¨ ¬¯±¨ q ¨ ±¨ ou|{ }t|x p ust q
≥ ¤¨µ¶
o ¯²°³¤µ¨±¶qt|{|1 ¨¤©·¬³¦∏¯·∏µ¨¶²©·«¨ √¨¨ ±¬±ª³µ¬°µ²¶¨ ¤¯ ²¯º ¶·¤¥¯¨o¤¶¨³·¬¦¦∏¯·∏µ¨ ²© °¼¦²³¯¤¶°¤¶2¯¬®¨ ²µª¤±¬¶° q≤¤±¤§¤²∏µ±¤¯ ²©°¯ ¤±·
°¤·«²¯²ª¼ott }vwv p vw{ q
• ²±ª®¤¨ º ° oƒ¯ ·¨¦«¨µqussw1 ≥∏ª¤µ¦¤±¨ º«¬·¨ ¯¨ ¤©³«¼·²³¯¤¶°¤¬±·¬¶¶∏¨ ¦∏¯·∏µ¨ } ²¯±ª2·¨µ° °¤¬±·¨±¤±¦¨ o·µ¤±¶°¬¶¶¬²±o¤±§²¬¼·¨·µ¤¦¼¦¯¬±¨ µ¨°¬¶¶¬²±q °¯ ¤±·
≤¨¯¯ ³¨²µ·¶ouv }wuy p wvw q
k责任编辑 王艳娜l
y{ 林 业 科 学 ww卷
范国强等 }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及质谱鉴定 图版 ´
ƒ¤± ∏²´ ¬¤±ª ετ αλq}≥∏¥¦¨¯¯∏¯¤µ¯ ²¦¤¯¬½¤·¬²± ¤±§°¤¶¶¶³¨¦·µ∏°¬§¨±·¬©¬¦¤·¬²± ²©·«¨ ³µ²·¨¬± µ¨ ¤¯·¨§·² Παυλοωνια
º¬·¦«¨¶. ¥µ²²° ³«¼·²³¯¤¶°¤¬±©¨¦·¬²± °¯¤·¨´
∗ }豫杂一号泡桐幼苗叶片细胞特异蛋白质免疫胶体金电镜亚细胞定位 ~∗ }豫杂一号泡桐幼苗茎尖细胞特异蛋白质免疫胶体金电镜亚
细胞定位 ∀ ∗ }≥∏¥¦¨¯¯∏¯¤µ¯ ²¦¤¯¬½¤·¬²± ²©¶³¨¦¬©¬¦³µ²·¨¬±¬± ¯¨ ¤©¦¨¯¯¶¥¼¬°°∏±²2ª²¯§¨¯ ¦¨·µ²± °¬¦µ²¶¦²³¼~∗ }≥∏¥¦¨¯¯∏¯¤µ¯ ²¦¤¯¬½¤·¬²± ²©¶³¨¦¬©¬¦³µ²·¨¬±
¬± ¶·¨° ¤³¨ ¬¨¶¦¨¯¯¶¥¼¬°°∏±²2ª²¯§¨¯ ¦¨·µ²± °¬¦µ²¶¦²³¼q ≅ { sss !≤ ≅ { sss和 ∞ ≅ { sss o健苗 ~
≅ { sss !⁄ ≅ { sss和 ƒ ≅ ts sss o对照 ~ ≅ { sss
和 ≅ { sss o病苗 ~ ≅ { sss和 ≅ y sss o健康苗 ~ ≅ { sss和 ≅ { sss o健康苗对照 ~ ≅ y sss和 ≅ y sss o病苗 ∀ ≤ • }细胞壁 ~∂ }液泡 ~≤«¯ }
叶绿体 ∀ ≅ { sss o≤ ≅ { sss ¤±§∞ ≅ { sss o«¨ ¤¯·«¼ ¶¨ §¨¯¬±ª~
≅ { sss o⁄ ≅ { sss ¤±§ƒ ≅ ts sss ~≤~ ≅ { sss ¤±§ ≅ { sss o§¬¶¨¤¶¨ ¶¨ §¨¯¬±ª~
≅ { sss ¤±§ ≅ y sss o«¨ ¤¯·«¼ ¶¨ §¨¯¬±ª~ ≅ { sss ¤±§ ≅ { sss o≤º¬·««¨ ¤¯·«¼ ¶¨ §¨¯¬±ª~ ≅ y sss ¤±§ ≅ y sss o§¬¶¨¤¶¨§¶¨ §¨¯¬±ªq≤ • }¦¨¯¯ º¤¯¯~∂ }
√¤¦∏²¯¨~≤«¯ }¦«¯²µ²³¯¤¶·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