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7 卷 第 3 期
Vol. 17 No . 3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09 年 5 月
May 2009
施氮对杂交苏丹草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张晓艳1, 2 , 刘 锋1 , 王风云1 , 张吉旺2, 叶 梅3 ,董树亭2*
(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济南 250100; 2. 山东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3.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7)
摘要: 研究2 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 / hm2 和高氮 600 kg / hm2 )和 2 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 次分施)对皖草2
号植株茎杆、叶片硝态氮 ( 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皖草 2 号叶片 NO3N 含量显著低于茎秆 ( P <
0. 05) ,其第 3 次收获草( H3)茎杆和叶片中 NO 3N 含量最高;施氮处理植株茎秆、叶片 NO3N 含量均高于对照( N0)。
同种施肥方式下, 各茬收获草( H1、H 2、H3)的 NO 3N 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所有氮素处理硝酸还原酶( NR)活
性均高于对照, 且随收获次数的增加 NR 活性升高。一次性基施处理, 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 分次施肥
处理, 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同施氮量分次施用 ( N3 和 N4)产草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用 ( N1 和
N2) (P < 0. 05)。施氮处理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P< 0. 05) ,其中 N4 处理产量最高, 达到 5218 kg/ hm2。随施
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等降低。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变化情
况是相同施氮量分次施肥处理高于一次性基施处理,即: N3> N1, N4> N2, 粗蛋白生产效率是高施氮量分次处理高于
一次基施处理。
关键词: 皖草 2 号;氮素; 硝态氮累积;产量
中图分类号: S816. 51, S544.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9) 03032706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on Nitrate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Forage Yield of Sorghum bicolor S. sudanense
ZHANG Xiaoyan1, 2 , LIU Feng1 , WANG Fengyun1 , ZHANG Jiwang2 , YE Mei3 , DONG Shuting2*
( 1. S& T Information Engin eering Research Center,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Jinan, Sh andong Province 250100, China;
2.K ey L aboratory of C rop Biology of Shangdong Pr ovin ce/ Agronomy College, Sh andong Agricu ltural U nivers ity,
Taian, Sh andong Province 271018, China; 3. Col lege of E nvironment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 hongqing Technology & Busin ess U nivers ity, Chongqing 400067, C hina)
Abstract: T he ef fects o f nit rog en applicat ion quant ity ( middle lev el at 300 kg/ hm
2
; high lev el at 600 kg/
hm 2 ) and mode ( base applicat ion at one t ime and separate applicat ion at thr ee t imes) on the nit rate nit ro
gen content in stem and leaf and forage yield of Sorg hum bicolor S. sudanense cv. Wancao No. 2 w 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in o rder to prov ide the scient ific instr uct ion on nit rog en fert ilizer applicat ion and ut ili
zat 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 the content of NO3N in leaf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stem( P< 0. 05) , the
NO3N content in stem and leaf har vested in the thir d t ime w as highest , the NO 3N contents in both the
stem and leaf af ter nit rogen application w ere higher than tho se in CK. U nder the same nit ro gen applicat ion
mode, the content of NO3N of each harvest ( H1, H2, and H3) increased along w ith the increasing of ni
t ro gen applicat ion quant ity . T he act ivity of nit rate r eductase ( NR) f rom all nit rog en treatments w as higher
than that in CK and increased w ith the proceeding o f harvests. For the base N applicat ion at one time, the
yields o f f resh and dry mat ter declined w ith the increasing of N applicat ion quant ity . Fo r the separate N ap
plicat ion, the yields o f fresh and dry mat ter increased w ith the incr easing o f N applicat ion quant ity. The
yields f rom the separate applicat ion t reatment w ith equal N quant ity ( N3 and N4) w ere obv iously higher
收稿日期: 20080507;修回日期: 20090109
基金项目:国家 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2002BA518A13)
作者简介:张晓艳( 1974 ) ,女,博士,内蒙古通辽人,研究方向为作物生理生态和农业信息技术, Email: zxylf5367@ 163. com; * 通讯作者
Auth or for correspon dence, Em ail : stdong@ sdau. edu. cn
草 地 学 报 第 17卷
than tho se under the one t ime applicat ion t reatments ( N1 and N2) ( P< 0. 05) . T he crude pro tein produc
t ion under N applicat ion t reatments w as higher than tho se in CK( P< 0. 05) ; among which the yield under
N4 treatment w as highest and r eached to 5218 kg/ hm 2 . T he production eff iciencies of dry matter, crude
pro tein, and nit rog en recovery, etc. declined w ith the increasing of nitro gen application quantity. The dry
mat ter product ion eff iciency and nit rog en r ecovery ef f iciency under the separate applicat ion tr eatment w ith
equal N quant ity w ere higher than those by base N applicat ion at one t ime, i. e. N3> N1 and N 4> N2. The
crude protein pr oduct ion ef ficiency fr om high N applicat ion quantity w ith separate applicat ions w as higher
than that in base N applicat ion at one t ime.
Key words: Sor ghum bicolor S. sudanense cv. Wancao N o. 2; Nitr ogen; A ccumulat ion of nit rate nit ro
gen; Yield
皖草 2 号 ( Sor ghum bicolor S . sud anense
cv. Wancao N o. 2)于 1998年通过全国牧草品种
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的高
粱( S . bicolor)与苏丹草( S. sudanense)杂交型饲草,
杂交苏丹草是以高粱不育系( TX623A)为母本, 苏
丹草( 722)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获得的杂交种, 其产量
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且适口
性好,叶多茎细、柔软多汁, 氢氰酸含量低, 再生性
好,在畜牧、水产养殖业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上有
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1~ 3] 。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矿质元素之
一,由于禾本科牧草自身不具备固氮能力,其生长所
需的氮素主要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但土壤中可
利用的氮素往往难以满足禾本科牧草高产优质的需
要[ 4] , 以施肥方式补充土壤氮素是牧草优质高产的
重要措施[ 5] 。生产上存在为追求高产而大量甚至过
量使用氮肥的现象, 不但会降低牧草的生物学质
量[ 6] , 还会引起植物体内富集硝酸盐。过量施用氮
肥也会降低氮素利用率, 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
染[ 7~ 10]。植物硝态氮累积与氮肥施用关系的研究
多集中在与人类生活直接相关的蔬菜上, 对饲用作
物的研究相对较少[ 11~ 16] ,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过
量施氮导致硝态氮吸收与还原转化的不平衡是造成
其在植物体内累积的根本原因 [ 13, 14]。蔬菜中 NO 3
N 累积是其内在遗传因素与吸收、运转、同化机制以
及外部氮源添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 17]。施氮对杂交
高粱苏丹草产量 [ 18]及植株硝态氮累积特点影响的
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施氮量和施氮方式
对牧草植株硝态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以期为杂交
苏丹草栽培中氮肥科学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试验于 2003- 2004年在山东农业大学玉米科
技园进行,供试材料为杂交苏丹草- 皖草 2号。小
麦收获后大田夏播,土壤含有机质 16. 4 g / kg、全氮
0. 7 g/ kg、碱解氮103. 44 mg/ kg、速效磷 35. 61 mg/
kg 和速效钾 61. 09 mg/ kg。选取生产上适宜密度
27万株/ hm2 ,从 6 月 10 日播种到 10月 10日共收
获 3茬,小区面积为 18 m2 , 随机排列, 3次重复。处
理分施氮量和施肥方式,施氮量分不施氮对照处理、
中氮 300 kg/ hm2、高氮 600 kg/ hm2 ;施肥方式分底
施一次性施肥处理和分次施肥处理(肥料平均分 3
次施入,即,底施和每次刈割后追施) ,具体处理见表1。
表 1 不同处理氮肥用量和施肥时期
Table 1 Different nitr og en application rate and time
处理
T reatments
氮肥用量( kg/ hm2 )
Nit rogen applicat ion rate
施用时期
Nit rogen applicat ion t ime
N0 0 不施肥料 (对照)
No n it rog en appl ication ( CK)
N1 300 底肥一次性施入
Nit rogen w as appl ied one t ime befor e plan tin g
N2 600 底肥一次性施入
Nit rogen w as appl ied one t ime befor e plan tin g
N3 100+ 100+ 100 底肥+ 每次刈割后追施,平均三次施入(底肥追肥= 1 2)
Nit rogen w as applied averagely by three t imes ( Base Dressing= 1 2)
N4 200+ 200+ 200 底肥+ 每次刈割后追施,平均三次施入(底肥追肥= 1 2)
Nit rogen w as applied averagely by three t imes ( Base Dressing= 1 2)
328
第 3期 张晓艳等: 施氮对杂交苏丹草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1. 2 取样方法与测定内容
植株自然高度达 110 cm 左右时,于晴天上午取
样,留茬高度为 25 cm, 每个处理设置 3个重复, 每
个重复选取 5株,每株选取 3个单茎,取上、中、下部
分叶片各 3片, 然后叶片去除叶脉,再把茎秆从中间
劈开取一半留样。样品用液氮速冻后置于- 40 冰
箱保存,供测硝态氮用。
1. 2. 1 硝态氮含量测定 取鲜样 5. 0 g 用吸水纸
擦干后,制成匀浆,放入 200 mL 烧杯中, 加入 5 mL
饱和硼砂溶液和 100 mL( 70~ 80 )热水, 置沸水浴
中,加热 15 min, 并不断摇动。取出后冷至室温, 再
加入 10 mL 亚铁氰化钾溶液, 10 mL 乙酸锌溶液和
2 g 活性碳粉, 每次加入后均充分摇均,然后定容至
200 mL,过滤后得提取液。按照 GB/ T154011994
的方法进行测定, 反应还原剂采用 99. 99% 高纯镉
粒, 反应液经磺胺萘乙二胺盐酸显色, 用日本岛津
公司生产的 UV160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 538
nm 波长处检测亚硝态 ( NO 2N) , 差值法计算硝态
氮( NO 3N)含量。
1. 2. 2 硝酸还原酶 ( NR) 活性测定 参照陈薇
等[ 19]方法进行,称取剪碎的新鲜叶片 1. 0 g左右, 放
入试管中, 加入 9 mL 磷酸缓冲液( 0. 1 mmol L,
pH 7. 5) ,真空抽气 10 m in,中间放气 2~ 4次,置于
暗室中反应 20 min, 取出后加入反应终止液 1 mL
( 30% TCA) , 立即振荡均匀, 再分别吸取 2 mL 浸提
液置于试管中, 每只试管分别加入 4 mL 1%的磺胺
溶液和 4 mL 0. 02% 奈胺溶液各 4 mL,振荡摇匀
静置 35 m in,然后在 540 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值。
1. 2. 3 干物质及含水量的测定 每重复取 5株, 按
取样刈割标准收获后分为茎秆和叶片两部分称鲜
重,然后置75 烘箱烘干至恒重,称量并计算含水量。
1. 2. 4 产量的测定 每次取样之后,每处理选取 9
m
2
(每重复选取 3m2 )的刈割草, 分别称量鲜草重
量,然后分别计算此次各处理的理论产草量, 3次刈
割草计算的总和,即为最后各处理的总产量。
1. 2. 5 全氮及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全氮含量测定
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 20] ,粗蛋白( CP)含量按照全
氮含量乘以 6. 25折算。
1. 2. 6 氮素生产效率评价指标 参考江立庚等和
Moll等的方法[ 21, 22] , 评价指标为干物质生产效率
( dr y mat ter production ef ficiency, DMPE) , 单位面
积上干物质产量与施氮量之比; 粗蛋白生产效率
( crude pro tein product ion eff iciency, CPPE) , 单位
面积上粗蛋白产量与施氮量之比;氮肥吸收利用率
(nitrogen recovery efficiency, NRE) , 单位面积作物吸
氮量减去对照处理吸氮量后除以施氮量的百分数。
1. 2. 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用 M icro sof t
Excel 2000进行数据处理,用 DPS 统计软件方差分
析及多重比较( Duncans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 1 叶片 NO3N含量的变化
如图 1所示, 皖草 2号各茬收获草中, 对照 N0
处理 NO3N 含量最低, N4处理含量最高,第二次收
获草 ( H2) 叶片 NO3N 含量最低, 其次是头茬草
( H1) ,第三次收获草叶片 ( H 3) NO 3N 含量最高。
在 H1中,一次性施肥处理叶片 NO 3N含量随施氮
量增加而降低, 而分次施肥处理与之相反; 再生草
( H2和 H3)中, 一次性施肥处理叶片 NO 3N 含量
随施氮量变化差异不显著,分次施肥处理随施氮量
的增加叶片 NO 3N含量升高。
图 1 氮素运筹对植株叶片 NO3N 含量的影响
Fig . 1 Effects o f N application strateg y on
NO3N cont ent o f plant leaves
2. 2 茎秆 NO3N含量的变化
由图 2可知, 各次收获草中茎秆 NO 3N含量最
低的是对照处理, 第三次收获草 ( H3)茎秆 NO 3N
含量高于前两茬收获草( H1和 H2) ,每次收获草的
茎秆一次性施肥处理随施氮量的增加 NO3N 含量
升高,在分次施肥处理中, 因不同茬次草而具有差
异。茎秆中的 NO 3N 含量显著高于叶片 ( P <
0. 05) , 含叶绿素最多的叶片组织中, 硝酸盐累积量
低于茎秆的原因, 可能是由于叶绿素在进行光合作
用时,受光的刺激后,能大量形成硝酸还原酶和亚硝
酸还原酶的主要电子传递者, 即还原态的 FADH、
329
草 地 学 报 第 17卷
NADPH 和含铁氧化还原素等辅酶, 因此能加速催
化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还原作用。
图 2 氮素运筹对植株茎秆 NO3N含量的影响
F ig. 2 Effects of N application str ategy on
NO3N cont ent o f plant stems
2. 3 收获的各茬草 NO3N含量的变化
由图 3可知, 3 次收获草( H1、H2、H3) NO3N
含量对照处理最低, 本试验施氮处理均高于对照, 且
随着施氮量增加 NO3N 含量升高。头茬草中,高施
氮量分次施用 NO3N 含量较低, 而再生草( H2 和
H3)中分次施肥处理 NO 3N 含量显著高于一次性
施肥处理( P< 0. 05)。
2. 4 氮素对植株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
硝酸还原酶活性是植物还原转化硝态氮能力高
图 3 氮素对收获部分 NO3N 含量的影响
Fig . 3 Effects o f N application strateg y on
NO3N content of harv est par t
低的标志, 活性高, 还原转化能力就高, 反之则低。
从图 4可知, 所有氮素处理 NR活性均高于对照,随
收获次数的增加 NR活性升高, 第三次收获时, NR
活性最高,主要是由于硝酸还原酶是基质诱导酶,介
质中的硝态氮浓度愈大,酶活性愈高[ 23]。叶片中的
硝酸还原酶活性虽然升高,体内累积的硝态氮量却
没有减少,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降低体内硝态
氮含量,说明植株叶片对硝态氮吸收的增加大于还
原能力的升高,吸收的硝态氮不能及时还原是产生
累积的主要原因。在同种施肥方式下, 施氮量增加
NR活性增强。
图 4 氮素运筹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F ig . 4 Effects o f N application st rateg y on leaf nitrate r educt ase activ ity
注:小写字母表示不同氮水平差异显著性分析;括号内大写字母表示同种施肥量及施肥方式下,不同收获期差异显著性分析
Note: Bars with dif f erent sm all let ters are signi ficant ly dif ferent am ong dif ferent N applicat ion level s, and the capital let ters
in bracket are sign ificant ly dif ferent among dif ferent h arvest s tages u nder the s ame N applicat ion amoun t and m ode
330
第 3期 张晓艳等: 施氮对杂交苏丹草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2. 5 氮素对产量的影响
皖草 2号的茎秆是构成其鲜物质产量的主体,
叶片是构成干物质产量的主体(表 2) , 茎秆含水量
高于叶片。茎秆、叶片及整个收获部分中,不同施氮
处理对其产量影响不同,对照鲜、干物质产量最低。
一次性施肥处理中, 施氮量增加鲜、干物质产量降
低;分次施肥处理中, 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增加
而升高。相同施氮量分次施用收获产量高于一次性
施用的处理,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P< 0. 05)。
表 2 施氮对产量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 f N applicat ion on the for age y ield
产量要素
Yield f acto r
处理
T rea tment
鲜物质产量( kg/ hm 2)
F resh matt er Yield
干物质产量( kg/ hm2 )
Dry mat ter Yield
含水量(% )
M oisture
叶片 Lea f N0 71530e 13639e 82. 0
N1 95010c 17785c 81. 9
N2 78440d 14657d 82. 1
N3 98082b 18510b 82. 0
N4 111405a 21308a 82. 1
茎秆 Stem N0 125987e 9538e 92. 7
N1 173332c 13516c 92. 3
N2 137187d 12027d 91. 6
N3 203084b 16951b 92. 1
N4 218410a 18931a 92. 1
总产量 N0 197517e 23177e
To tal yield N1 268341c 31301c
N2 215627d 26684d
N3 301166b 35462b
N4 329816a 40240a
注: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到 0. 05显著性水平。下同
Not e: M eans wit h different let ters within t he same column for a giv en
y ield facto r are signif icantly dif ferent at the 0. 05 level; same as below
2. 6 氮素生产效率
由表 3可知, N3、N4处理吸氮量较多, N1、N2
相对较少, N0最少。表明相同施氮量分次施肥处理
被植株吸收利用的较多, 一次性基施处理和高施氮
量分次处理植株吸收利用的氮素较多, 但并不意味
氮素利用率高。氮肥处理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对
照( P< 0. 05) ,其中 N4处理产量最高; 随施氮量的
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
利用率等降低。在 2种施肥方式下, 相同施氮量的
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分次施肥处理高
于一次性施肥处理, 而粗蛋白生产效率是低施氮量
一次施入处理略高于分次处理, 高施氮量分次处理
粗蛋白生产效率高于一次施入处理。
3 讨论
在旱地土壤中,有机质矿化形成的铵态氮, 施入
的铵态和酰胺态氮肥经硝化作用会很快转化成硝态
氮,硝态氮( NO3N)是大多数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氮
素的主要形态,植株中硝态氮累积是旱生植物的共
性[ 6 , 15, 24]。吸收到植物体内的氮素, 无论硝态氮还
是铵态氮,都会很快地转化为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
质,成为有机氮。研究表明,外界氮源供应情况直接
影响作物体内硝态氮含量, 随着氮肥用量增加, 作物
体硝态氮含量也增加[ 25] 。本研究发现,皖草 2号叶
片和茎秆对照 N0处理 NO 3N 含量最低, N4处理
叶片 NO3N 含量最高。在头茬草中,一次性基施处
表 3 氮素生产效率
Table 3 Production eff iciency of nitr og en
处理
Tr eatm ent
吸氮量
Nit rogen uptake ( kg hm- 2 )
粗蛋白质产量
Crude pr otein yield ( kg hm- 2 )
干物质生产效率
DMPE ( kg k g- 1)
粗蛋白质生产效率
CPPE ( kg kg- 1 )
氮肥吸收利用率
NRE ( % )
N0 2761e 3235e
N1 4190c 4832b 104. 3b 16. 1a 85. 3b
N2 3425d 4181d 44. 5d 7. 0cd 38. 3d
N3 4400b 4611c 118. 2a 15. 4ab 93. 0a
N4 4611a 5218a 67. 1c 8. 7c 52. 6c
注: DMPE:干物质生产效率; CPPE:粗蛋白质生产效率; NRE :氮肥吸收利用率
Note: DMPE: Dry m at ter production eff iciency; CPPE: Crude protein product ion ef fi cien cy; NRE: Nit rogen recovery ef fi cien cy
理 NO3N 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而分次施肥处
理与之相反; 再生草( H2 和 H3)中, 分次施肥处理
叶片 NO 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从生物量
上看,中施氮量处理单位时间的生长量大于高施氮
量处理, 可能由于生长量的增加稀释了 NO3N 浓
度,并且此时 NR活性较低, NO3N 被还原的量也
少;高施氮量处理生长量少, NR 活性高,被还原转
化 NO3N 量多, 因此, 一次性基施处理再生草叶片
NO 3N含量随施氮量变化差异不显著。茎秆中的
NO 3N含量显著高于叶片,除叶片因含有大量叶绿
素而进行还原作用外, 还可能与茎叶器官含水量存
在差异有关,因为硝态氮的还原和利用都需要水分
参与,水分既有利于硝态氮吸收和累积,也有利于其
迁移、转化和还原, 茎秆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叶
片,造成硝态氮含量、组织水分中的硝态氮浓度随水
分增高而增高,但并非减少供水就能降低硝态氮含
331
草 地 学 报 第 17卷
量,只是茎秆硝态氮含量高的原因之一。另外,叶片
是硝态氮还原的主要器官, 植物吸收的硝态氮最终
要在叶片中还原同化形成有机氮化合物, 因而叶片
中的硝态氮含量较少,茎秆是输导器官,对硝态氮的
还原能力远低于叶片, 硝态氮在其中的转运过程不
能及时还原同化,而作为水分含量高的器官, 充满导
管及薄壁组织的大量水分, 为游离态溶解在植物体
内组织水分中的硝态氮累积提供了存在介质。另一
个原因可能是器官差异造成的, 硝态氮主要在细胞
的液泡中累积[ 26] ,构成茎秆的主要部分是导管和薄
壁组织,而薄壁细胞中的液泡大于叶肉组织的。从
结构和功能来看,茎秆更有利于累积硝态氮。
作物累积硝态氮,首先是由于外界氮源进入, 其
次在于吸收后的转移和还原, 吸收、转运和还原制约
着植物体硝态氮累积的强度和数量,吸收的硝态氮
能够及时转移则无累积条件, 能够及时还原则无累
积的可能。因此,硝态氮的累积实际上是其吸收多
寡、转移快慢和还原强弱共同作用的综合表现,通常
认为控制氮肥用量是减少植株硝态氮含量的一项重
要措施。从收获的地上部可饲草部分看出(图 3) ,
施氮处理 NO 3N含量均高于对照,且随施氮量增加
NO3N 含量升高。头茬草中, 高施氮量分次施用
NO3N 含量较低,而再生草( H2和 H3)中分次施肥
处理 NO3N 含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综合
分析 4种氮肥运筹方式对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产量的
影响,高施氮量分次施肥( N4)处理产量最高, 干物
质和粗蛋白产量分别达到 40、240 kg/ hm2 和 5、218
kg / hm
2
;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
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等指标降低。在 2种施
肥方式下,相同施氮量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吸
收利用率分次施肥处理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 而粗
蛋白生产效率是低施氮量一次施入处理略高于分次
处理,高施氮量分次处理粗蛋白生产效率高于一次
施入处理。对于大量施氮所导致的氮素利用效率降
低,土壤中 NO 3N 淋失污染,以及不同形态氮素在
作物土壤水系统中的行为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
探讨。
参考文献
[ 1] 杨海涛,陈国平,李瑞媛.高产优质新型饲草 皖草 2号[ J] .中
国农村科技, 2001, 9: 25
[ 2] 邢素芝,汪建飞,徐传富.施肥对高粱杂交草生长及干物质积累
的影响[ J ]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6( 4) : 3133
[ 3] 李小坤,鲁剑巍.施肥对苏丹草产草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
响[ J ] .草地学报, 2006, 1: 5256
[ 4] Rhyk erd C L. T he role of nit rogen in forage product ion. In:
T he Science of Grassland Agricultur e [ M ] . 3rd ed. Ames , Io
w a, USA: Iowa State U nivers ity Pres s, 1973. 416424
[ 5] 车敦仁,郎百宁,王大明,等.施氮水平对无芒雀麦产量和营养
成分含量的影响[ J] .中国草业科学, 1987, 4( 5) : 1116
[ 6] 朱兆良,文启孝. 中国土壤氮素 [ M ] .南京: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92, 278281
[ 7] Gillin ham J R, Sh irer M M, Starn es J J , et al . Relat ive of oc
currence of toxic concent rat ions of canide and nit rate in varie
t ies of su dangrass and sorghumsudang ras s hybrids [ J ] .
Agron. J. , 1969, 61: 727730
[ 8] Murphy L S, Smith G E . Nit rate accumulat ion in forage crops
[ J] . Agron. J. , 1967, 59: 171174
[ 9] 任继周. 草业科学研究方法 [ M ]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127128
[ 10] Ryan M, Wedin W F, Bryan W B. Nit rateN levels of perenni
al grass es as af fected by t ime and level of nit rogen ap plication
[ J] . Agron. J. , 1972, 64: 165168
[ 11] 艾绍英,唐拴虎,李生秀,等.氮素供应水平对蔬菜硝酸盐累积
与分布的影响[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1( 2) : 1417
[ 12] 任祖淦,邱孝煊,蔡元呈,等.施用化学氮肥对蔬菜硝酸盐的累
积及其治理研究[ J] .土壤通报, 1999, 30( 6) : 265267
[ 13] 沈明珠,翟宝杰,东惠茹,等.蔬菜硝酸盐累积的研究: 不同蔬
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评价[ J ] .园艺学报, 1982, 9( 4 ) : 41
48
[ 14] 王朝辉,田霄鸿, 李生秀. 叶类蔬菜的硝态氮累积及成因研究
[ J] .生态学报, 2001, 21( 7) : 11361141
[ 15] Santamaria P, El ia A, S erio F. Fert ilization st rategies for low
erin g nit rate contents in leafy vegetab les : chicory and rocket
salad cases [ J] . J. Pant Nut r. , 1998, 21( 9) : 17911803
[ 16] 王永军,王空军,董树亭,等.施氮对墨西哥玉米植株硝态氮累
积及产量的影响[ J] .作物学报, 2006, 32( 3) : 345350
[ 17] 李文娆,李建设.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累积机制及施肥对其影
响的研究综述[ J] .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3, 24( 2) : 6871
[ 18] 姚爱兴,邵生荣,刘彩霞.不同施氮水平与播种量对宁农苏丹草
生长特性及其产草量的影响[ J ] .中国草地, 1997, ( 5) : 2932
[ 19] 陈薇,张德颐.植物组织中硝酸还原酶的提取测定和纯化 [ J ]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0( 4) : 4549
[ 20] 杨胜.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M ]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
出版社, 1993
[ 21] 江立庚,曹卫星,甘秀芹,等.不同施氮水平对南方早稻氮素吸
收利用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J] .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
( 4) : 490496
[ 22] Moll R H , Kamprath E J, Jackson W A. Analysis and inter
pretat ion of factors w hich cont rib ute to ef ficiency of nit rogen
ut ilizat ion [ J] . Agr on . J. , 1982, 74: 562564
[ 23] Not t in B A, Hew itt E J. Incorp orat ion of radioact ive molybde
num into protein during nit rate reductase formation and effect
of molybdenum on nit rate r edctase and diaphoras e act iviti es of
spinach plant an d cell [ J] . Physiol. Plan t Path ol . , 1971, 12:
465477
[ 24] 巨晓棠,张福锁.中国北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对环境的影
响[ J] .生态环境, 2003, 12( 1) : 2428
[ 25] 王朝辉,李生秀,田霄鸿.不同氮肥用量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
响[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8, 4( 1) : 2228
[ 26] Steingrover E , Woldendrop J, S ijt sma L. Nit rate accum ulation
an d it s relat ion to leaf elongat ions in spinach leaves [ J ] . Jour
nal of E xperim ental Botany, 1986, 37( 181) : 10931102
(责任编辑 李 扬 梁艳萍)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