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ynamics of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of Legume-Grass Mixture under Different Mixed Sowing Patterns

不同混播方式下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动态研究



全 文 :第 18 卷  第 4 期
Vol. 18  No. 4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10 年  7 月
 Jul.   2010
不同混播方式下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动态研究
郑  伟1, 2 , 朱进忠1, 2* , 库尔班1, 2, 张强强1, 2 , 加娜尔古丽1, 2 , 李  海3
( 1.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乌鲁木齐  830052;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乌鲁木齐  830052; 3.新疆昭苏马场草原站, 昭苏  834500)
摘要: 以红豆草(Onobry chis viciaef olia)、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 a)、红三叶( T r if olium p ratense)、鸭茅( Dacty
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 Bromus inermis )和猫尾草(P hleum p ratense ) 6 种豆禾牧草在混播种类为 6、5、4、3 及豆禾
比为 5 5、4 6、3 7 的条件下建立混播草地, 测定株高、相对密度(RD )、相对产量总和 (R YT )及竞争力 (CR) , 比
较其种间竞争的相对激烈程度及种间竞争关系动态, 探讨不同混播方式豆禾混播草地稳定持续利用的可能途径。
结果表明:各混播处理禾草、红三叶株高均低于单播处理, 混播红豆草、紫花苜蓿则高于单播, 2009 年 5 月 16 日~
7 月1日是株高增长的快速期;各混播处理下 RD1 和 RD g 值在各测定时期均显著高于 1(P< 0. 05) , 5 月 16 日~ 6 月
1 日期间 RD l 和RD g 值出现了峰值, 豆禾比越高则 RD l 值越低、R Dg 值越高;各混播处理下 R YT 值仅在 5月16 日
显著高于 1( P< 0. 05) , 且出现了明显的夏季低谷期; 5 月 1 日~ 6 月 16 日禾草 CR i 值逐渐下降,豆科牧草 CR j 值
逐渐上升 ,之后禾草 CR i 值上升, 豆科牧草 CR j 值下降, 禾草竞争力大部分时期大于豆科牧草。说明不同混播种类
和混播比例组合主要通过光资源竞争改变种间竞争关系, 而温度对豆禾混播牧草种间竞争关系也有明显影响。
关键词:豆禾混播草地; 混播种类;混播比例; 种间竞争
中图分类号: S81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10) 04056808
Dynamics of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of LegumeGrass
Mixture under Different Mixed Sowing Patterns
ZHENG Wei1, 2 , ZHU Jinzhong1, 2* , Kuerban1, 2 , ZHANG Qiangqiang1, 2 , J ianaerguli1, 2 , L I Hai3
( 1. C ol lege of Pratacultural and Environm ental S cience, Xinjiang Ag 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52, China; 2. Xinjiang Key Lab oratory of Gras s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y,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52, China; 3. Grassland Stat ion of Zhaosu H or se Farm , Zhaosu,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4500, Ch ina)
Abstract: T he relat ive intensity of interspecific compet it ion w as invest ig ated to reveal the appro ach of sus
tainable ut ilization and community stability in legumegrass mixed sow ing patterns. T he dynamics of inter
specif ic relat ionship in four legumegr ass combinations: 6 species mix ture, 5 species mix ture, 4 species
mixture, 3 species mixture at three rowing r at ios: 5  5, 4  6, 3  7 w ere studied. Stem height , relat ive
density ( RD ) , relat ive y ield total ( RYT )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 it ion rate ( CR) w ere measured under dif
ferent legumegr ass mixed sow ing pat ter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em height of bo th g rass and r ed
clov er ( T ri f ol ium p r atense ) under m ixed sow ing pat terns w as low er than that o f each under sing led so
w ing patterns. How ever, the fo rag e height of both alfalfa ( Medicago varia) and sainfoin( Onobry chi s vici
aef ol ia) w as higher than that of each under sing led sowing pat terns. The for ag e height w as increased rap
idly during M ay 16 to July 1. Both RD l and RD g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1 ( P < 0. 05) for all the
checked points and r eached the highest during M ay 16 to June 1. RD l decreased with incr easing row rat io
of legume, w hereas RD g increased. R YT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1 ( P< 0. 05) only at one check point
May 16. In summer, RYT was low er than other period. Gr ass CR i gr adually de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 ay 1 to June 16, then increased af ter June 16. How ever, legume CR j g radu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during the same t ime. Grass CR i was st ronger than that of legume at the most period. The inter
specif ic compet it ion w as affected by light resources under dif ferent mix ed sow ing species and ratios, w hile
temperature w as another signif icant factor.
Key words: Legumeg rass mix ture; Mixed sow ing species; M ixed sow ing rat ios; Inter specif ic compet itio n
收稿日期: 20100415;修回日期: 20100702
基金项目:  十一五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336) ;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XJDX0209200804)资助
作者简介:郑伟( 1978 ) ,男,湖北武汉市人,博士,在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草地生态及植物生态, Email: zw065@ s ina. com; 通讯作者 Au
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 ail: xjauzjz@ 126. com
第 4期 郑伟等:不同混播方式下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动态研究
  建立人工草地是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实施
生态恢复与系统重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
施[ 1] ,如何降低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成本,提升其经
济生态效益,建立高产、优质和稳定的草地群落成为
人工草地发展成败与成效的主要挑战。豆禾混播草
地不仅可改善草地生态系统氮素营养平衡、促进草
地动物蛋白质的形成 [ 2, 3] , 从而提高草地质量或产
量[ 4, 5] ,还可提高土壤地力, 具备优良生产与生态性
能的基础[ 6] 。因此, 豆禾混播草地往往成为许多地
区人工草地建植的首选类型[ 7, 8] 。但混播草地往往
由于组合不当或管理不善,加上资源环境的限制, 经
常出现牧草生长不良, 种间竞争激烈、群落稳定性
差、抗干扰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 [ 9] ,从而影响其生产
性能。从农业生产和家畜考虑, 建立混播草地不仅
要获得高而稳定的牧草产量, 还应使多种牧草(豆
科、禾本科)有比例地均衡发展;从生态学方面考虑,
群落(结构、功能)应具有稳定性[ 9] 。这种生产性能
的持续维系受各物种对可利用资源的竞争能力和利
用程度的影响。不同形式的物种组合和混播各组分
间的相互作用是决定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多样性和
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1] 。因此,合理的品种组合是实
现产量和组分双重稳定的前提, 也是维系干扰稳定
性的主要途径 [ 10~ 13]。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混播种类
和混播比例下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关系动态的研
究,摸清豆禾混播牧草的竞争过程与竞争结果,探索
不同豆禾混播群落持续稳定发展的机制, 为高产优
质豆禾混播草地的建植与持续管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
治州昭苏盆地腹内的昭苏马场( 8103~ 8105E,
4055~ 4315N ) , 该地区属温带山区半湿润半干
旱冷凉气候类型。年均温度 2. 7  , 10  年积温
1416. 8  , 无霜期 85~ 100 d , 年均降水量 512 mm,
降水集中于 5- 8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68%, 年
均蒸发量 1261. 6 mm, 是降水量的 2. 5倍, 积雪期
158 d,积雪厚度 20~ 60 cm。试验小区所处地段原
为天然草地(山地草甸) , 2002年开垦为多年生人工
草地。植被主要成分有鸭茅( Dacty l is glomerata )、
无芒雀麦( B romus inermis )、新疆鹅观草( Roeg ne
r ia sinkiang ensi s)、猫尾草( Phleum p r atense )、草原
糙苏 ( Phlomis p r atensi s )、草原老鹳草 ( Ger anium
p ratense )、大叶橐吾 ( L igular ia macr op hy l la) 等。
盖度 65% ~ 100%, 草层高 25 ~ 85 cm, 鲜草产量
103905 kg  hm - 2。土壤为黑钙土, 土壤有机质含
量为 13. 63%~ 14. 89%, 全氮、全磷、全钾量分别为
9. 53、2. 16、12. 20 g  kg- 1 , 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
含量分别为 459. 20、144. 43、473. 58 mg  kg - 1。
1. 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鸭茅、猫尾草、无芒雀麦、紫花苜蓿
(M edicago sativa )、红豆草( Onobr y chi s viciaef o
lia)、红三叶( T r if ol ium p r atense )。
1. 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单播、混 3( 3种豆禾牧草混播)、混 4( 4
种豆禾牧草混播)、混 5( 5种豆禾牧草混播)和混 6
( 6种豆禾牧草混播) 5 种混播种类与豆禾比 5  5、
4 6 和 37共 3 种混播比例处理(表 1)。每个小
区面积均为 12 m2 ,行距 30 cm, 3次重复,完全随机
区组排列,区组为物种组合, 混播比例随机排列, 每
个豆禾组合有 9 个小区, 单播组合 3个小区,共 81
个小区。紫花苜蓿, 红三叶、猫尾草单播的播量为
15 kg  hm- 2 , 鸭茅、无芒雀麦单播的播量为
30 kg  hm- 2 ,红豆草单播的播量为 60 kg  hm- 2 ,
混播处理播量均为 37. 5 kg  hm - 2。2008年 5月 4
日播种,播种当年在 8月 20日刈割 1次。翌年返青
后不施用任何肥料, 试验期间不灌溉, 中耕松土 1
次,每年人工除杂草 2次。
1. 4  取样时间和样品处理
从 2009年 5月 1日至 2009年 9月 1日每15 d
定期测定株高、产量和分枝/分蘖数,并计算相对密
度( RD )、相对产量总和( RYT )和种间竞争力( CR) ,
在整个生育期内共测定 9次。其中, 株高为刈割前
各小区随机测定 20株伸直高度;禾草相对密度以分
蘖数计数,豆科牧草相对密度以一级分枝数计数;草
产量的测定从小区的一端开始按 0. 5 m  0. 5 m 的
样方(缺苗及边行不取样)取样, 3次重复, 样方内牧
草齐地面刈割并称鲜重, 取 500g 鲜样放入 65  恒
温箱烘干称重,计算鲜干比,并折算干草产量。
1.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1. 5. 1  相对密度( RD )计算[ 6]
禾草相对密度= RD g = D gl / / p D g
豆科牧草相对密度 RD l= D ll / qD l
569
草  地  学  报 第 18卷
式中, D gl是在混播条件下禾草分蘖数, D g 是单
播条件下禾草的分蘖数, p 是禾草在混播地中的播
种比例; D ll是混播条件下豆科牧草的分枝数, D l 是
单播条件下豆科牧草的分枝数, q 是豆科牧草在混
播地中的播种比例。RD g = 1表明种内竞争和与豆
科牧草的种间竞争对禾草种群数量影响相似; RD g
> 1表明禾草在与豆科牧草混播时扩大了自己的种
群; RD g< 1,表明豆科牧草的存在限制了禾草种群
数量的扩展; RD l 值含义同RD g。
1. 5. 2  相对产量总和( RYT )与种间竞争力( CR i )
计算
相对产量总和 RYT = Y ij
Y ii
+
Y j i
Y j j
式中, Y ij 为种 i 与种 j 混播时种 i 的草产量; Y ii
为种 i 单播时的草产量; Y j i为种 j 同种 i 混播时种 j
的草产量; Y j j为种 j 单播时的草产量[ 14] 。
种间竞争力 CR i= ( Yij / Y ii )  Zij
( Y j i / Y jj )  Z j i
式中, CR i 为种 i 的竞争率; Y ij 为混播中种 的
草产量; Y ii为种 i 单播时的草产量; Yj i为混播中种 j
的草产量; Y j j为单播种 j 的草产量; Z ij为混播中种 i
的比例; Z ji为混播中种 j 的比例; Z ij + Zj i [ 15]。
数据分析采用 SPSS 13. 0统计软件, t 检验法
分别比较 CR i、RD 和 RYT 与 1 之间的差异显著
性,检验水平 P= 0. 05。
表 1 豆禾混播试验混播比例与播量
T able 1 Mixed sow ing r atio and sowing quantity in legumeg rass mix tur e
播种模式
Sow ing pat tern
牧草种类
Species
混播比例和播量 M ixed sow ing rat io and sow ing quanti ty
单播
M onoculture
禾草
Grass
D. glomerata 30 kg  hm- 2
B . iner mis 30 kg  hm- 2
P. p ratense 15 kg  hm- 2
豆科牧草
Legum e
O. v ic iaef olia 60 kg  hm- 2
M. sat iv a 15 kg  hm- 2
T. p ratense 15 kg  hm- 2
混播
M ixed sow n
豆+ 禾
混播
Legum e
grass
mixtu re
混 6 Mixed 6
species
( D. g lomerata+ B. inermis+ P. p ratense+ M. sat iv a+ O. v i ciaef ol ia+ T . p r atense ) , (豆 L
禾 G= 5 5)、(豆 L 禾 G= 4 6)、(豆L 禾 G= 3 7) ; 37. 5 kg  hm- 2
混 5 Mix ed 5
species
( D. g lomerata+ B. inermis+ P. p ratense+ M. sati v a+ T . p ra tense) , (豆 L 禾 G= 5 5)、
(豆 L 禾 G= 4 6)、(豆 L 禾 G= 3 7) ; 37. 5 kg  hm - 2
混 5 Mix ed 5
species
( D. g lomerata+ B. inermis+ P. p ratense+ M. sat iv a+ O. v ic iaef olia) , ( 豆 L  禾 G= 5
5)、(豆 L 禾 G= 4 6)、(豆 L 禾 G= 37) ; 37. 5 kg  hm - 2
混 4 Mix ed 4
species
( D. g lomerata+ B. ine rmis+ M. sati v a+ T. p ratense) , (豆 L 禾G= 5 5)、(豆 L 禾 G=
4 6)、(豆 L 禾G= 3 7) ; 37. 5 kg  hm- 2
混 4 Mix ed 4
species
( D. g lomera ta+ B. inermis + M. sat iv a+ O. vi ciaef ol ia) , (豆L 禾 G= 5 5)、(豆 L 禾 G
= 4 6)、(豆 L 禾G= 3 7) ; 37. 5 kg  hm- 2
混 3 Mix ed 3
species
( D. g lomerata+ B. inermi+ M. sati v a) , (豆 L 禾 G= 5 5)、(豆 L 禾 G= 4 6)、
(豆 L 禾 G= 3 7) ; 37. 5 kg  hm- 2
混 3 Mix ed 3
species
( D. g lomerata+ B. inermis+ O. v i ciae f ol ia) , (豆 L 禾 G= 55)、(豆 L 禾 G= 4 6)、
(豆 L 禾 G= 3 7) ; 37. 5 kg  hm- 2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混播种类下种间竞争的动态
2. 1. 1  不同混播种类下植株高度的动态  红豆草
株高均在 5月 16日~ 7月 1日增长速度较快, 7 月
1日以后株高生长速度减慢, 8 月 1 日后株高有所
下降;从不同混播种类处理来看, 6月 16日以后, 单
播株高低于混播, 混 3 低于其他混播处理。紫花苜
蓿株高在 7月 1日前增长较快,之后株高增长变缓;
从不同混播种类处理来看,单播株高低于混播。红
三叶株高在 7月 1日前增长较慢, 之后株高增长加
快;从不同混播种类处理来看, 7月 1日后单播株高
高于混播(图 1)。3种豆科牧草株高动态变化表明:
紫花苜蓿和红三叶的发育期落后于红豆草,株高增
长加速期也落后; 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混播后垂直方
向的生长状况优于单播, 红三叶在混播后则没有
改善。
鸭茅、无芒雀麦和猫尾草株高均在 5月 1日~ 5
月 16日生长缓慢, 在 5 月 16日~ 7月 1日生长速
度明显加快, 之后株高增长速度减慢;从不同混播种
570
第 4期 郑伟等:不同混播方式下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动态研究
类处理来看, 3种牧草单播株高均高于混播。3种禾
草株高动态变化表明, 混播后并没有改善其垂直方
向上的生长状况, 种间竞争对垂直方向上的生长具
有抑制作用。
图 1 不同混播种类牧草植株高度的动态变化
F ig . 1 Dynamics of for age height of different mix ed sowing species
注: a:红豆草, b:紫花苜蓿, c:红三叶, d:鸭茅, e:无芒雀麦, f :猫尾草。下同
Note: a: O. v ic iaef olia, b: M. sat iv a, c: T. p ratense, d: D. glomerata, e: B. iner mis, f : P . p r atense. Same as the fol low ing f igures
2. 1. 2  不同混播种类下相对密度的动态  所有混
播种类组合中的 RD l 和 RD g值在各个测定时期均
显著高于 1( P< 0. 05) (图 2)。豆科牧草在 5月 16
日~ 6月 1日 值高于其他时期。禾草在 5 月 16 日
~ 6月 1 日 RD g 值高于其他时期。不同混播种类
处理下,混 6RD l 值(各个时期均值为 2. 99)高于混
4(各个时期均值为 2. 954)和混 3(各个时期均值为
2. 85) ,混 5RD l 值最低(各个时期均值为 2. 73) (图
2A)。混 6RD g 值(各个时期均值为 2. 95)也高于
混 4(各个时期均值为 2. 84)和混 3(各个时期均值
为 2. 83) , 但低于混 5(各个时期均值为 3. 40) (图 2
B)。当混 5 处理 RD g 值达到最高时, RD l 值却最
低,这表明此混播种类处理下,禾草表现出较高的竞
争优势,对豆科牧草具有抑制作用。混 3处理 RD g
和 RD l 值均较低, 禾草与豆科牧草混播后受益
有限。
图 2 不同混播种类牧草相对密度的动态变化
F ig . 2  Dynamics of for age r elative density of different mix ed sowing species
注: A : 豆科牧草, B: 禾草。* 表示与 1有显著差异( P= 0. 05) ,下同
Note: A: legumes, B: grasses. * represent signif icant dif ference betw een the value and 1 ( P = 0. 05) . Same as the follow ing figures
2.1. 3  不同混播种类下相对产量总和与种间竞争力 的动态  所有混播种类组合中的 RYT 值在 5月 16
571
草  地  学  报 第 18卷
日均显著高于 1( P< 0. 05) , 其他时期与 1无显著差
异(图3)。混 6的CR i、CR j 值在各个时期与 1无显
著差异;混 5的 CR i 值在 8月 16日显著高于 1( P<
0. 05) , CR j 值则显著小于1( P< 0. 05) ;混4的CRi 值
在8月 1日和 8月 16日显著高于 1( P< 0. 05) , CR j
值则显著小于 1( P< 0. 05) ; 混 3的 CR i 值在 8 月 1
日、8月 16日和 9月 1日显著高于 1( P< 0. 05) , CR j
值则显著小于 1( P< 0. 05) (表 2)。
2. 2  不同混播比例下种间竞争的动态
2.2. 1  不同混播比例下植株高度的动态  不同混播
比例处理下红豆草、紫花苜蓿、红三叶株高动态变化
规律与不同混播种类处理一致, 且红豆草在 6月 16
日以后单播株高低于豆禾比 55、4 6和 37处理
的,紫花苜蓿整个生育期单播株高低于豆禾比 55、4
6和 37处理的,红三叶 6月 30日单播株高高于
豆禾比 55、46和 37处理的(图 4)。
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下鸭茅、无芒雀麦和猫尾草株
高动态变化规律与不同混播种类处理一致;且鸭茅在
6月1日以后单播株高高于豆禾比 5 5、4 6和 3
7处理的,无芒雀麦整个生育期单播株高高于豆禾比
55、46和 37处理,猫尾草 6月 1日以后单播株
高高于豆禾比 55、46和3 7处理。
572
第 4期 郑伟等:不同混播方式下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动态研究
2.2. 2  不同混播比例下相对密度的动态  所有混播
比例组合中的 RD i 和 RDg 值在各个测定时期均显著
高于 1( P< 0. 05) (图 2)。豆科牧草在 5 月 16日~ 6
月1日 RDl 值高于其他时期。禾草在 5月 16日~ 6
月1日 RDg 值高于其他时期。这与混播种类处理
RD l 和RD g 值变化规律相同。
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下,豆禾比 3 7RD l 值(各个
时期均值为 3. 16)高于豆禾比 46(各个时期均值为
2. 68)和 55(各个时期均值为 2. 40) (图 5A)。豆禾
比55 RDg 值(各个时期均值为 3. 37)高于豆禾比 4
6(各个时期均值为 2. 96)和 37处理(各个时期均
值为 2. 71) (图 5B)。豆禾比 5 5处理下 RD g 值达
到最高时, RD l 值却最低,这表明此混播比例处理下,
禾草表现出较高的竞争优势, 对豆科牧草有抑制作
用。豆禾比 37处理 RDg 和 RDl 值则正好相反。
2. 2. 3  不同混播比例下相对产量总和与种间竞争力
的动态  所有混播比例组合中的 RYT 值在 5月 16
日均显著高于 1( P< 0. 05) ;豆禾比 55处理下 RYT
值在 8月16日也显著高于 1( P< 0. 05) , 其他时期与
1无显著差异;豆禾比 55与豆禾比 46 RYT 值在
7月16日则低于1(图 3)。豆禾比 55 CR i 值在 8
月 16日显著高于 1( P< 0. 05) , CRj 值则显著小于 1
( P< 0. 05) ;从 5月 1日~ 7月 1日 CR j 值大于 1,其
他时期 CR j 值大于1, CRi、CRj 值均与1无显著差异。
豆禾比46 CR i 值在8月1日和8月16日显著高于
1( P< 0. 05) , CR j 值则显著小于 1( P< 0. 05) ;其他时
期 CR i 值大于 1, CR i、CR j 值均与 1无显著差异。豆
禾比 37 值除在 6月 16日与 1无显著差异外,其他
时期均显著高于 1( P< 0. 05) (表 2)。
图 5  不同混播比例牧草相对密度的动态变化
F ig. 5  Dynamics of forage relative density of different mix ed sow ing ratios
表 2  不同混播方式 CR值动态
Table 2 Dynomics of CR value o f different mixed sowing patterns
混播方式 Mixed sow ing pat terns 测定时间,月- 日 Date, MonthDay
51 516 61 616 71 716 81 816 91
混播种类
Mixed
Sow ing
species
混 6Mixed 6 species 禾草 Grass CR i 1. 88 1. 18 1. 39 0. 99 1. 47 1. 39 1. 80 1. 74 0. 89
豆科牧草 Legume CRj 0. 53 0. 85 0. 72 1. 02 0. 68 0. 72 0. 56 0. 57 1. 12
混 5Mixed 5 species 禾草 Grass CRi 2. 02* 1. 72 1. 25 1. 34 1. 64 1. 30 2. 58* 3. 06* 1. 85
豆科牧草 Legume CRj 0. 50* 0. 58 0. 80 0. 75 0. 61 0. 77 0. 39* 0. 33* 0. 54
混 4Mixed 4 Species 禾草 Grass CRi 1. 59 1. 38 1. 01 1. 23 1. 66 2. 16* 3. 23* 3. 20* 2. 59*
豆科牧草 Legume CRj 0. 63 0. 72 0. 99 0. 81 0. 60 0. 46* 0. 31* 0. 31* 0. 39*
混 3Mixed 3 Species 禾草 Grass CRi 1. 59 1. 71 1. 60 1. 40 2. 21* 2. 57* 4. 15* 6. 32* 3. 21*
豆科牧草 Legume CRj 0. 63 0. 59 0. 63 0. 72 0. 45* 0. 39* 0. 24* 0. 16* 0. 31*混播比例
Mixed
sow ing
rat ios
豆禾比 Legumegrass= 55 禾草 Grass CRi 0. 73 0. 87 0. 78 0. 83 0. 98 1. 14 1. 80 2. 36* 1. 28
豆科牧草 Legume CR j 1. 36 1. 15 1. 28 1. 21 1. 02 0. 88 0. 56 0. 43* 0. 78
豆禾比 Legumegrass= 46 禾草 Grass CRi 1. 56 1. 63 1. 03 1. 17 1. 64 1. 82 2. 40* 3. 27* 1. 96
豆科牧草 Legume CR j 0. 64 0. 62 0. 97 0. 85 0. 61 0. 55 0. 42* 0. 31* 0. 51
豆禾比 Legumegrass= 37 禾草 Grass CRi 2. 96* 2. 13* 2. 09* 1. 83 2. 73* 2. 81* 5. 11* 5. 91* 3. 71*
豆科牧草 Legume CR j 0. 34* 0. 47* 0. 48* 0. 55 0. 37* 0. 36* 0. 20* 0. 17* 0. 27*
  注: * 表示与 1有显著差异( P = 0. 05)
Note: * repres ent signif icant dif f erence b etw een th e valu e and 1 ( P= 0. 05)
573
草  地  学  报 第 18卷
3  讨论
3. 1  在植物竞争中,叶面积较大及叶片位置较高的
植物在竞争中占据竞争等级的上部,而不受营养条
件的影响, 叶片位置较低的植物通常处于竞争等级
的较低位置 [ 16]。本试验中, 红豆草、鸭茅、无芒雀麦
和猫尾草株高较高且叶片集中在上部, 而红三叶具
较多分枝, 株高较矮且叶片集中在中下部,它们在形
态特征上具有较大差异。混播后株高较高的物种优
先捕获光资源的同时, 抑制了株高较矮物种对光资
源的捕获, 红三叶在混播情况下受到抑制,各混播处
理下株高低于单播(图 1, 4)。与此同时,鸭茅、无芒
雀麦和猫尾草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对光、空间资源
的需求是相同的, 3种禾草在混播情况下产生激烈
的种间竞争, 各混播处理下株高均低于单播(图 1,
4)。所以, 混播物种固有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与其种
间竞争关系密切相关 [ 17]。
种间竞争关系不仅涉及到种间竞争的效果, 还
涉及到种间竞争的结果[ 18, 19] , 即种间竞争对草产量
(常用单位面积草产量来表示)和种群数量(常用植
物密度来表示)的影响 [ 20]。本试验中, 所有混播比
例组合中的 RD l 和RD g 值在各个测定时期均显著
高于 1( P< 0. 05) (图 2, 5) , 说明混播后禾草与豆科
牧草均扩大了自己的种群。这种在竞争压力下以牺
牲个体大小为代价来换取构件种群数量的稳定或增
加,具有维持低个体大小、高构件密度的能力, 可能
是竞争关系中忍耐型物种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 6]。
3. 2  由于混播牧草生态位具有差异 [ 21] , 对光、热、
水、土壤、养分利用时间和空间不同,在任何特定的
小生境中萌发的一个草种能从其他草种处获得生长
机会,都有助于共存 [ 8]。本试验中, 混 6、混 4 与豆
禾比 5 5、豆禾比 4 6处理 值仅在 7月 16日小于
1,其他混播方式下各个时期 RYT 值均大于 1(图 3)。
这表明豆禾牧草混播后大多时候处于占有不同生态
位、利用不同资源的情况,表现出一定的协调关系。
由于 RYT 值只反映了植物种间在资源利用上
不同, 不能有效地说明植物之间竞争力的大小。因
此,许多研究引入 CR 值来说明混播牧草各组分竞
争力的强弱[ 6, 8, 22~ 24] 。本试验中, 禾草只有在混 6
与豆禾比 5 5处理下 CR i 值才出现了小于 1(且混
6处理只在 6月16日和9月 1日小于1,豆禾比5 
5处理只在 7月 16 日前小于 1) , 其他处理均大于
1,说明禾草竞争力在大部分生长季节大于豆科牧
草;且随着豆禾混播比例的降低, 禾草竞争力在提
高,而豆科牧草竞争力在降低(表 2)。
3. 3  温度对种间竞争也有明显影响,夏季成为种间
竞争最激烈的时期[ 22]。在气温较低时期( 5月 1日
~ 6月 1 日) , 猫尾草、紫花苜蓿和红三叶生长较慢
(株高和产量增长较慢) ,红豆草、鸭茅和无芒雀麦生
长较快,物种间对光资源竞争发生了生态位分化,
RYT 值在此时期达到最高; 在气温较高时期( 6月
16日- 8月 1日) ,物种间对光资源竞争更加激烈,
RYT 值在此时期均最小, 且 RYT 值多次出现了小
于 1的情况;当气温降低后( 8月 1日以后) , RYT 值
又有所升高。在气温较低生长较好的物种能在生长
早期占据竞争优势, 而需要较高温度生长条件的物
种在温度升高后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25]。禾草 CR i
值在气温上升期( 5月 1日~ 6 月 16 日)逐渐下降,
豆科牧草 CR j 值则逐渐上升;到气温下降后( 8月 1
日以后) , 禾草 CR i 值又上升。这表明豆科牧草竞
争力在气温较高时较强,而禾草气温较低时较强。
4  结论
4. 1  不同混播方式株高的季节动态表明, 各混播处
理禾草、红三叶株高在各测定时期均低于单播处理,
混播红豆草、紫花苜蓿则高于单播, 5月 16日- 7月
1日是株高增长的快速期, 不同混播种类和混播比
例处理下豆科牧草与禾草株高生长动态规律一致。
4. 2  根据种间竞争结果( RD )、种间相容性( RYT )
和种间竞争力( CR)的分析,各混播处理下豆禾牧草
均扩大了自己的种群数量, 5月 16日- 6月 1日是
种群扩展的高峰期,豆禾比越高禾草种群扩展越大,
豆科牧草种群扩展则受到抑制; 各混播处理下豆禾
牧草大部分时期种间竞争小于种内竞争, 但仍存在
资源竞争关系,夏季这种资源竞争更加激烈( 7月 16日
RYT< 1) ;气温升高,禾草竞争力逐渐下降, 豆科牧草
竞争力则逐渐上升,反之禾草竞争力上升, 豆科牧草
竞争力下降, 禾草竞争力大部分时期大于豆科牧草。
4. 3  不同混播种类和混播比例组合主要通过光资
源竞争改变种间竞争关系。温度对豆禾混播牧草种
间竞争关系也有明显影响,豆禾牧草生长发育对温
度要求的差异,形成了禾草竞争力在春、秋季较强,
而豆科牧草竞争力在夏季较强的特点。
参考文献
[ 1]  韩德梁,何胜江, 陈超, 等. 豆禾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的比较
[ J] .生态环境 2008, 17( 5) : 19741979
[ 2]  Ru sselle M P. Nit rogen cycl ing in pastur e and range[ J] . Jour
nal of Production Agriculture, 1992, 5: 1323
[ 3]  常生华,侯扶江,于应文.黄土丘陵沟壑区三种豆科人工草地的
植被与土壤特征[ J] .生态学报, 2004, 24( 5) : 932937
574
第 4期 郑伟等:不同混播方式下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动态研究
[ 4]  刘洪岭,李香兰,梁一民.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对黄土丘陵区台田
土壤培肥效果的比较研究 [ J] . 西北植物学报, 1998, 18 ( 2) :
287291
[ 5]  王平, 王天慧, 周道玮.松嫩地区禾豆混播草地生产力研究
[ J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07, 2( 2) : 121128
[ 6]  王平,周道玮,张宝田.禾豆混播草地种间竞争与共存[ J ] .生
态学报, 2009, 29( 5) : 25602567
[ 7]  马春晖,韩建国,李鸿祥,等.冬牧 70黑麦+ 箭舌豌豆混播草地
生物量、品质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 [ J ] . 草业学报, 1999, 8
( 4) : 5664
[ 8]  杨春华,李向林,张新全,等.扁穗牛鞭草+ 红三叶混播草地生
物量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 [ J]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
( 1) : 3236
[ 9]  石永红,符义坤,李阳春,等.半荒漠地区绿洲混播牧草群落稳
定性与调控研究[ J] .草业学报, 2000, 9( 3) : 17
[ 10] 李博.普通生态学[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33237
[ 11] 张全国,张大勇.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与进展[ J] .
生物多样性, 2002, 10( 1) : 4960
[ 12] 樊江文,钟华平,杜占池,等.在不同压力和干扰条件下黑麦草
和其他六种植物的竞争研究[ J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 ( 4) :
522530
[ 13] 董世魁,胡自治,龙瑞军,等.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
群落学特征研究[ J] .生态学杂志, 2003, 22( 5) : 2025
[ 14] J onathan W S. Int roduct ion to plant popu lat ion ecology [ M ] .
Publ ished in the U 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82. 147155
[ 15] Wit C T de. On Compet iti on [ J ] . Versl. Londbouw k Ord e
rz oek, Wagenin gen, 1960, 66( 8) : 182
[ 16] Keddy P A, T w olans tru tt L, S hipley B. E xperim ental evi
dence that interspecif ic compet it ive asymmetry in creasesw ith
soil product ion[ J ] . Oikos, 1997, 80: 253256
[ 17] Goldberg D E. Compet it ive Ab ilit y: Definit ions , C on tin gency
an d Correlated T rait s [ J] . Philos ophical T ransact ions: Biologi
cal S ciences, 1996, 351( 1345) : 13771385
[ 18] Grace J B. On themeasu rem ent ofplant com pet it ion inten sity.
Ecology, 1995, 76( 1) : 305308
[ 19] Weigel t A, Jolleffe P. Indices ofplant competit ion[ J ] . Jou rnal
of Ecology, 2003, 91: 707720
[ 20] Gibson D J, Connolly J, H arnet tC D, et al . Des igns forgreen
house studies of interact ion s betw een plants[ J] . Journal of E
cology, 1999, 87: 116
[ 21] Wit C T de, Bergh J P van den. Compet it ion betw een herbage
plants[ J] . Netherlands Journal of Agricul tu ral Science, 1965,
13: 212221
[ 22] 张永亮,王建丽,胡自治.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
争及稳定性[ J] .草地学报, 2007, 15( 1) : 4349
[ 23] 张宏宇,杨恒山,李春辉,等.不同混播方式下苜蓿 + 无芒雀麦
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研究[ J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 , 2008, 23( 1) : 5558
[ 24] 顾梦鹤,杜小光, 文淑均,等. 施肥和刈割对垂穗披碱草 ( Ely
mus nutans)、中华羊茅( Festuca sinen sis) 和羊茅( Festuca ovi
na)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J] . 生态学报, 2008, 28( 6) : 24722479
[ 25] H arris W , Forde B J. T emperatu re and cut t ing ef fect s on the
grow th and competi tive interact ion of ryegrass and paspalum .
II. Interspecif ic compet iti on [ J]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Agri
cultural Resear ch, 1981, 24: 309320
(责任编辑  李  扬)
草业科学征订启事
草业科学1984年创刊,是由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共同主办, 面向国内外公开发
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该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是中国核心
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英国 CABI、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
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 CEPS)数据库的固定源期刊,并在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
文上网。近几年, 草业科学相继获得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农业期刊贰等奖和甘
肃省优秀科技期刊奖等荣誉。2009年版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总被引频次
和影响因子分别上升为 2061和 1. 085,分别在全国畜牧、兽医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 1位和第 2位,
草业科学以试验性论文、综述和专论等形式及时报道国内外草业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如畜牧学、作物
学、园艺学等领域的创新性理论研究、学科前沿动态、技术开发、成果示范推广等。读者对象为从事草业科
研、教学、生产和管理的专家、学者、院校师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等, 发行范围覆盖农业科研机构、农业
推广单位、高等农业院校、综合性大学实验室及国家、省、部级实验室等,在农业科研和推广领域有广泛、深刻
的影响。另外, 本刊广告服务项目范围为畜牧机械、草种、化学药剂、仪器设备以及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高
科技农业企业的形象广告等。
草业科学为月刊, 大16开本, 亚芬纸印刷,彩色封面覆膜,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 5451, 每期定价
12元,全年 144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与编辑部联系订阅。
标准刊号: ISSN 10010629     CN621069/ S     邮发代号: 5451
地址: 兰州市 61号信箱 草业科学编辑部 邮编: 730020
电话: 09314865889 传真: 09314865889
Emaill: cykx@ lzu. edu. cn 主页: ht tp: / / cykx. lzu. edu. cn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