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5 卷 第 5 期
Vol. 15 No. 5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07 年 9 月
Sep. 2007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7) 05-0479-07
草原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 ) ) 以宁夏盐池为例
张树川1 , 龙治普2 , 齐顾波1* , 李小云1*
( 1.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北京 100094; 2.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 盐池 751500)
摘要: 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我国生态建设和农户生计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界定了草原社区管理模式
的概念,阐述了草原社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盐池县为例,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 考察了草原社区管理
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及可行性,分析和探讨了其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实施建议。研究分
析表明,在适度中等规模及以下的草原推行社区化管理有其可行性,但在目前尚需加强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具体
可通过草原利用工作组,引导社区组成草原管理委员会, 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 制定管理规则;同时需加强督查和
规则调整,奖惩严明。
关键词: 草原; 社区管理; 参与式;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812. 5 文献标识码: A
Research on Grassl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 ) A Case Study of Yanchi County
ZHANG Shu-chuan1 , LONG Zh-i pu2 , Q I Gu-bo1* , L I Xiao-yun1*
( 1. College of H umanit ies and Development , Ch ina Agricu ltural U niver 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2. Ningxia C enter for En vironmen t and Poverty Alleviat ion, Yan chi, Ningxia H ui Autonomous Region 751500, China)
Abstract: Sustainable grassland management has g reat significance fo r eco logical maintenance and farmers
livelihood. Based on the def init io n of grassl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 GCM ) , this paper expat iates the
necessity and essentiality of GCM and review s the feasibility and implementat ion of GCM by Part icipatory
Rural Appr aisal in the cases of Yanchi County. Some dif f 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GCM are discussed. So-
lut ions and recommendat ions are g 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feasible to apply GCM to the appropr-i
ate g rasslands. T he government should be r esponsible fo r macro grassland management and resour ce mon-i
to ring by Grassland M anagement Group which w ould perform an important funct ion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Grassland M anagement Commit tee, legislat ion, intendance, and making adjustment.
Key words: Grassland; Community management ; Part icipatory Rural A pprais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近年来,我国自然资源退化问题日趋严重,草原
资源也不例外。尽管各级政府在草原退化治理上投
入巨大,仍不及草原被破坏的速度。经反复探索和
总结, 一些地区先后推出强制性的生态保护措
施 ) ) ) 禁牧。随着禁牧的广泛实施, 大范围的政策
效应亦逐步显现。但禁牧政策是以政府为导向制定
和实施的,农民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多数农户的生计
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负面影响;农民也在与政府博弈
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违禁放牧等失范行为,加大了
政策的实施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对已有的生态成果
势必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制定长远的符合
地方需求的,具有环境、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草地
管理战略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社区管理可能不失为
部分地区的合理选择。
收稿日期: 2007-03-27; 修回日期: 2007-05-29
基金项目: 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 2006069) ;宁夏自治区发改委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张树川( 1972-) , 男, 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村发展研究, E-mail: z hshch@ cau . edu . cn ;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qigu po@ cau . edu. cn; xiaoyun@ cau. edu. cn
草 地 学 报 第 15卷
1 草原社区管理模式概述
1. 1 社区概念界定
社区的概念相当复杂, H illery[ 1] 对社区定义进
行回顾,发现有 94种不同定义,其中有 69个包含共
同的地区要素、共同纽带和社会交往。将草原交由
这样一个社区管理,并由社区成员共同承担草原利
用的后果, 就是草原的社区化管理。本文涉及的是
农村社区,除了上述共同要素外,还要有能够共同支
配和使用的自然资源 ) ) ) 草原。本文的案例研究地
点在宁夏的盐池县,沿用历史上形成的集体化管理
的惯例,盐池县的草原界限划分到了自然村, 因此,
本文所讨论的社区的范畴就在自然村, 并以此为主
要研究对象。此外,盐池县自 2002年 11月实施全
县草原禁牧政策,本研究是在这一特定政策背景下
进行的。
1. 2 自然资源社区管理概述
自然资源的管理研究和实践, 在人类历史发展
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断的变化过程。早在远古时
代,甚至在私有制出现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开放进入
的管理体制和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人类的一种
自然选择。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稀缺逐
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 2]。Gordon[ 3] 和
Scot t [ 4]提出了关于公共资源的问题, 指出了资源退
化及其占有形式之间的关系。之后 Hardin [ 5] 利用
博弈论通过/公地的悲剧0模型, 提出利润最大化的
个人行为动机使得资源使用者不能按照社会最优方
式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模式, 从而导致集体非理性的
结局。据此,很多学者将解决/公地的悲剧0的方法
寄托于资源的国家集权管理 [ 5] 或私有化[ 6~ 8] 。但
是,资源持续退化的实践证明国家集权方式并未取
得预期的效果。
相对而言, 社区则借助于不同于国家和市场的
制度安排,其成员对资源拥有一定的归属感, 促使他
们较好地管理属于本社区的资源, 在较长的时间内,
对某些资源实施了较为成功的治理,其管理体制建
立在传统生态知识体系上, 并通过当地的社会规则
来维持[ 9]。这种文化生态学的方法否定了/公地的
悲剧0模型中的部分假设,认为社区群体能够开发当
地的制度以控制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 10] , 资源退化不
是使用者造成的必然结果, 而是某些因素破坏了一
直以来持续存在的、有效的当地制度 [ 11] , 社区为基
础的共管成为发展项目中人们的普遍认知,将自然
资源支配权下放到当地社区对于实现生态保护和社
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然而, 社区管理自然资源
并非易事,它依赖于一套嵌合在当地社区水平上的
社会关系中的背景因素, 以及适应当地变化及能够
成功融合到更广泛制度安排中的管理能力。为此,
/政治生态学0的方法对于共有资源的研究,倡导为
了识别影响当地管理制度的创造、维护和崩溃的因
素,应从更广泛的背景下分析当地的管理,包括外来
的及影响资源系统的物品和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各种
因素[ 13]。
资源社区管理的实践已经有来自国际方面的案
例,回顾所有资源稀缺国家的发展历史,几乎无一例
外的都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 ) ) 相对独立的村落的森
林或草原得到较好的管理,而分布于村落间的公共
土地却遭到严重破坏。尤其象日本这样严重受资源
禀赋限制的国家, 早在其明治维新时期就已经形成
了严格的社区层面的资源管理制度。
1. 3 实施草原社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社区是一种介于家庭和政府之间的组织形式,
并建立在集体、传统和道德基础之上,现实和历史均
有大量事实证明社区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鉴于草原管理中政府失败和个体管理的局限性, 对
于那些人均面积小、地形复杂而无法围栏的草原,必
须引入社区机制; 而对于一些尽管面积比较大, 但有
条件实施社区管理的草原也是值得借鉴的。
政府希望干预更有效率,但这取决于两个前提:
一是干预是否来自于广大群众的普遍需求,并需要
有一种力量将这种需求整合起来。二是干预到达群
众的效率同样需要一种力量使其汇集更多的人群。
这就需要一种介于国家和家庭之间的力量 ) ) ) 社
区。实际上国家的干预效率和社区化程度成正比,
即社区化程度越高,社区的力量越强,国家干预的效
率就越高。
在当前的农村社区里,由于个体分散经营方式
的蔓延和深入,人们在经济理性的指引下,考虑更多
的是如何更好地面对市场,传统社区共有的一些东
西正在消亡,而社区集体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显得
无所适从,一直缺乏新形势下很好的联结农户的共
同纽带的替代形式。农村社区面临着更加分散的趋
势,这种分散的状态是与我们追求和谐发展目标所
背道而驰的。
480
第 5期 张树川等:草原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 ) ) 以宁夏盐池为例
基于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反思, 联合国于 20
世纪 50年代开始了以社区发展解决社会问题的尝
试。中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 但目前也已经意识到
了社区发展的重要性。面对广大的农村社区, 特别
是贫困社区,似乎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 - 缺
乏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而牧区的草原作为一种特
殊的、区别于耕地资源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决
定了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公共品的特征。如果
在我们的贫困社区, 尝试将草原作为一种公共品, 使
其成为维系社区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纽带, 以实现
生态资源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调查区域与方法
2. 1 调查区域概况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东部,东邻陕西,
南依甘肃,北连内蒙,总土地面积 71. 3万公顷,其中
耕地 13. 1万公顷,草原面积 55. 7万公顷,地处干旱
草原向半干旱草原的过渡带上。平均海拔 1600 m,
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 年降雨量仅有 272 mm
(近 20年平均值) , 而蒸发量则高达 2710 mm, 无霜
期 140 天(绝对无霜期 120天)。在草原禁牧之前,
全县的沙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79. 3% ,是全国沙
化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全年大于等于 5 m/秒扬沙风
300多场次, 其中沙尘暴 30 多场次。该县自 2002
年 11月开始实施全县草原禁牧政策,配套项目是舍
饲圈养,提高舍饲饲养技术及其产值成为圈养成本
增加的替代措施。禁牧产生的生态效益显著, 风沙
明显减少, 2003年发生扬沙天气 23 次, 其中沙尘暴
2次;草原产量增加, /四度一量0(高度、盖度、密度、
优势种频度和产草量)的测定结果对比可明显反映
出草原生产力良好的恢复状况(表 1)。
表 1 盐池县草原禁牧前后/ 四度一量0测定结果
Table 1 Impacts o f gr azing ban on g rassland indicato rs
in Yanchi County
指标
Indicat ors
日期 Dat e
2002-09- 01 2004- 08- 04 2005- 08-04
高度 Height ( cm) 18 34 33
盖度 Coverage (% ) 30 86 54
密度 Density ( plant/ m2 ) 56 136 89
产鲜草 Fresh biomass ( kg / ha) 1020 2820 1290
产干草 Dry biomass ( kg/ ha) 345 1155 525
注: 资料来自宁夏盐池县草原站
Not e: Dat a were pro vided by Grassland Management St ation of Yanchi,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 ion
同时,还有些研究表明封山禁牧正出现一些问
题。对生态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草原再生能力减
弱、病虫鼠兔害增加等;更为重要的是对农民生计产
生普遍和深入的影响, 生产方式调整,劳动时间和强
度加大,收入有所减少,随之而发生较为普遍的群体
违规放牧行为。禁牧一段时间后, 如何合理开放利
用草原成为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 14]。
2.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方法。多年
的实践发现,运用参与式方法的效果是积极的, 特别
是在让外界人充分了解农村情况, 以及让农民自己
广泛参与到发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有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 15]。参与式研究方法的主要贡献
在于将被研究者的利益与研究工作相互关联形成所
谓的参与式赋权的学习过程,使被研究者觉得自己
是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研究数据、结果
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被研究者的心声,是真实世界
的反映。这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社会和经济研究
中如何获得被研究对象真实信息的实际问题[ 16]。
运用此方法,从农户群体的视角出发,对草原社区管
理规则的形成过程、实施效果、相关影响、存在问题等
方面进行研究。实地调查过程中,通过相关群体小组
的深入讨论, 辅以关键人物访谈、案例分析、比较分
析,对草原管理制度创新的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
同时,本研究是/宁夏农牧交错带草原利用方式
及管理机制创新研究0课题中的一部分,该课题采用
了抽样问卷调查方法, 问卷中也涉及到草原管理模
式的相关问题, 调查样本为 13 个自然村的 198户,
几乎覆盖到全县不同类型的草原,具有很强代表性。
在具体分析中,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方法,资料来源
于二手资料、政策分析和参与式评估中获取的资料;
辅助的少量定量分析主要来自于问卷调查和部分二
手资料数据。
3 草原社区管理的实践与分析
3. 1 草原社区管理实例分析
尽管国内社区组织发展水平较低, 但随着市场
经济的确立和农村民主法制的逐步健全, 农民个人
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逐渐增强, 表达自身需求和参
与社区管理的意愿也日益强烈, 只要给予适当的机
会和途径,农民很有可能建立起以社区为基础的资
源管理机制。
不过, 在目前农村社区机制发育不是很完善或
缺乏社区较强的核心领导人的前提下, 特别是有的
481
草 地 学 报 第 15卷
村子关系复杂、矛盾较多,农民过于分散的需求和意
愿在协商的初期需要不同程度的帮助和引导, 以缩
短博弈时间和相关成本, 对于农村社区的快速和良
性发育也大有裨益。当然, 如果社区本身已经具备
了自发形成社区管理制度的成熟条件, 比如和睦友
好的邻里关系、公正能干的领导人、团结协作的集体
班子等,就没有必要借助外来干预,完全可以自发形
成社区管理规则。来自于实际中的调查也表明, 盐
池县的农村社区就存在上述两种形式的草原利用规
则(详见文后所附案例)。案例表明,较之单纯的政
府管理而言,社区对资源的管理更加有效。
尽管案例 1 中的两个村都还处于酝酿试验阶
段,而且常山子确实存在村民人心散、村领导缺乏威
信和管理能力等诸多问题,但是,在外来的有效干预
下,以社区为基础的草原监督、管理和利用机制已经
基本成型,所需要的只是对一些具体细节的修补和
完善。而且,这两个村子的人均草原面积并非很小,
基本达到了适合个体管理的草原面积标准。在这样
情况下,如果能够既发挥个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又体现政府和社区的强有力的监督作用, 将多种
管理制度加以结合, 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彼此的缺
陷和不足,应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案例 2 则是农户自发形成的社区管理草原规
则,之所以能够顺利产生和运转,主要是由于村子户
数少,真正常住并养羊的只有 20多户, 邻里和睦, 凝
聚力强;队长及队委都很有威信, 工作开展一直不
错。同时可以看出, 在社区的资源管理中,小团体的
道德约束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种约束力随
团体规模的缩小和团体的亲密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如石井坑村的情况)。由此可见,越是较小的团体
越是能够有效地管理其资源。
在现实中, 我们的社区总是显得过大,而且从政
府的管理角度出发, 也有一种扩大化的趋势。上述
案例已经表明大的社区也能实施社区化管理, 常山
子村的实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 当前农村
还有一种草原逐步流转和规模扩大化的趋势。比如
在我们调查的杨寨子、皖记沟村就出现两种倾向: 一
是合并经营,即相邻的两户合作利用现有草原进行
轮牧。二是通过租赁的方式, 两村共有 8户人家以
每年 1. 8~ 5元/亩的价格将自己的草原转租给他人
经营,如果包括亲朋间的无偿转让,则流转的草原总
量更大。这也为实施草原联户管理乃至村民小组管
理或者自然村的集体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可见,只要条件允许,有选择地实施并在一定范
围扩大推行草原的社区化管理是切实可行的。在这
一过程中,可以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广泛
的探索和尝试,包括不同管理制度的相互交叉和结
合,从而不断创新和发展。
3. 2 草原社区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大集体化和合作化时期, 也曾开展过大范围
草原围栏行动,仅盐池县 80 年代就对 90 万亩草原
进行了围栏,但几乎全部遭到了破坏,沉痛的教训使
人们似乎不敢提及草原的集体化管理。社区制度属
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范畴, 因此,草原社区化管理的
最大困难并不仅仅来自于巨大的成本, 而必须考虑
到恢复和完善社区机制的困难和艰巨性。我们的问
卷调查也显示,如果草原开放利用,大部分被访农户
( 69. 2%)认为管理主体在个人, 少部分( 14. 8% )认
为应该由村委会管理。主要原因是缺乏成熟的社区
运行机制,对现有的村委会又缺乏普遍充分的信任。
社区管理中的困难主要表现如下:
3. 2. 1 制度变迁成本高,形成过程复杂而漫长 作
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社区制度, 变迁的主体是一群
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 且具有不同经验和在结构
中具有不同作用的个人对制度不均衡的程度和原因
的认知的差异,导致寻求分割变迁收益的方式不同。
因此,要使一套新的行为规则被接受和采用,个人之
间就需要经过讨价还价的谈判并达成一致意见。制
度创新者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组织成
本和谈判成本,常常因为成本过高而使制度的变迁
无法产生。再者, 制度的转换、替代和扩散都需要时
间,并经过复杂的环节,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 17]。
本文关于社区制度的案例中就普遍存在会议多、花
费时间长的现象。如案例 1中常山子的情况,还没
有到制度实施时, 已经历时一年多、开会 9次了。
3. 2. 2 缺乏高效能的核心领导人 众所周知, 村庄
治理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村庄领导体制。从
管理学的角度,领导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中
国农村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传统的党支部和村委
会,其负责人便成了农村基层领导体制的核心。随
着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 一批懂经营、善管理、
能力强的农村经济能人迅速崛起,并随着农村民主政
治特别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而逐渐进入乡村公共
政治领域,成为村庄领袖人物,具有相当高的权威,在
村庄政治运作中居主导或支配地位,从而在中国农村
形成了独特的能人治理型村治模式 [18]。但是, 不少
村庄往往缺乏这种条件。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干部的
领导能力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
乏与工作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 理论水平低,政策观
念差,缺乏开拓进取能力; 受经济利益驱动考虑个人
过多,公共服务意识淡薄,缺乏无私奉献精神。尤其
482
第 5期 张树川等:草原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 ) ) 以宁夏盐池为例
是涉及到草原这样的公共资源的管理,与每个村民的
利益息息相关,需要协调各方关系, 若缺乏强势的核
心人物,很难推动形成社区层面的管理机制。
3. 2. 3 缺乏真正属于社区的自我发展组织 由于
历史和现实多方面原因, 农村除了传统的党支部和
村委会等行政色彩很浓的/官方0组织外, 一直非常
缺乏能够真正代表农户利益、让多数人积极参与的
组织形式。当然,按照5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
组织法6的规定,村委会具有/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
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
土地和其他财产0的职责和权力。但如果当村委会
不作为的时候, 能够有其他的替代组织形式, 如西方
国家普遍存在的合作社, 整合广大农民的想法和利
益,发挥资源管理的作用,不失为一种独特的途径和
创新形式。
3. 2. 4 缺乏持续有效的外部支持和推动 当强有
力的领导和能够代表农户利益的合作组织都缺乏的
时候, 好象只能寄希望于外来干预力量的帮助。上
述案例以及其他更多的实践已经证明, 通过外来项
目、专家或资金等形式的强力干预,能够短时间内提
高农村社区的组织程度, 整合各方的利益,协调各种
关系,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社区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力
水平。但是,外来干预常常因干预撤出之后无法持
续而最终失败。可见干预中必须注重培养社区新型
的领导人才,发育社区的合作组织,这才是干预作用
的最终理想效果。但事实上, 有能力和条件的干预
总量本身就少, 而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的干预就更微
乎其微。
3. 2. 5 传统观念和习俗的阻力 历史长期形成的
放牧方式和草原利用形式,在人们的观念、习俗和行
为方式上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任何事情的变革都
需要一个漫长的阵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固有方式
的影响将产生重重的阻力和相应的连锁反应。
3. 2. 6 日益增长的农户生计需求与有限的草原供
给成为制约的瓶颈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扩
大和影响的深入,人们交流的日益增多和视野的更
加开阔,观念的逐渐转变,农户生计需求的内容也随
之更加广泛,水平和层次更加提高,这种增长是无限
的;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草原的生产力水平有
限,无法满足生计需求的无限增长。这就是人们普
遍意识到并高度关注的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也是长
期以来以草定畜无法落实的根本性原因。
实际上,在案例 1中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境:所有
涉及到制度层面的事情都经充分讨论、协商, 得到村
民基本一致同意确定下来,可是到了实施阶段,要按
照规则以草定畜的时候, 农民都不愿意处理自己多
出的羊只,以致社区制度无法落实,项目负责人亦无
计可施。常山子的人均草原面积 46亩,需要减掉的
羊只数量压力并不是很大,而对于人均只有十几亩
草原的村子,其草畜之间的矛盾和压缩羊只的压力
之巨则可想而知。相对而言,双疙瘩自然村则因为
人均草原面积很大( 135亩) , 草畜矛盾几乎不存在,
所以社区管理机制形成后实施起来也必定会很顺
利。因此,只要这个瓶颈问题不解决,势必就会使社
区管理制度停留在口头或纸面上, 草原的生态治理
和改善也只能是强制性和阶段性的, 治标不治本,无
法达到可持续性的理想目标。
4 讨论和建议
鉴于以上问题,通过研究考察和农户访谈, 我们
认为,在中等规模及以下的草原推行社区化管理可
行性较高,但在目前诸多条件尚不成熟的前提下,需
加强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结合盐池县的具体情
况,推而广之,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如下:
4. 1 成立草原利用工作组,明确职责
县政府相关部门组成一个草原利用工作组(以
下简称/工作组0) ,以草原站、畜牧站为主要牵头单
位安排人力和技术资源, 相关部门还可以就各自资
源情况进行资金、物质等支持,乡镇建立相应的机构
和人员配合。工作组统筹负责草原规划、建设、保
护、利用、技术服务、监督执法、监测预警等职责。对
草原和农户基本状况进行调查摸底, 包括草原生产
力、农户羊只规模、饲草料状况等, 主要目的是对可
实行草原社区管理的区域进行选择, 同时了解现有
的草畜基本状况。
4. 2 社区成立草原管理委员会, 建立多层级、互监
督的管理机制
对可实行草原社区管理的村落,根据农户和草
原情况,将草原围栏成若干草库仑,相应地将农户分
成若干组,每组推选代表组成草原管理委员会, 在一
定范围内讨论、协商,最终经村民大会确定试行的草
原载畜标准、处罚细则及管理规定。对各户养羊数
量不加限制,但是对允许到草原放牧的羊只数按照
载畜标准限定到各户。各组自行商定各自规定数额
内羊只的放牧方式(各户轮放或雇工,集中或再细分
小组等) ,放牧人对各户的羊只数进行控制,草原管
理委员会负责监督, 并对违规者 (放牧人或违规农
483
草 地 学 报 第 15卷
户)进行处罚,并具有罚款支配权。草原管理委员会
还要负责协调各户,注意加强对草原的治理和建设
投入, 保证草原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村干部和工
作组再对草原管理委员会进行督查,形成层层制约机
制。试行一年后工作组监测和考察草原利用效果,据
此判定试点是否成功。成功者可即行推广; 反之,则
对载畜标准和管理规定等进行调整和修改[ 14]。
4. 3 相关配套措施
上述方案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 其固有的巨大
的组织成本和谈判成本以及旷日持久的谈判过程将
会严重制约着规则的形成。其中的难点就在于载畜
量规则的制定和监督, 这两个环节都包含着复杂的
博弈,主要是贫困农户与中等农户及富裕农户之间
在分割收益上会有较强烈的冲突,在监督过程中,也
会发生监督者与投机者之间的博弈, 并有可能形成
私下交易而产生寻租行为。如果政府要降低谈判成
本,缩短周期,须进行面上的项目安排或有选择性地
对弱势群体进行补贴和资助,解决生态治理中外部
性的问题, 推动制度变迁的顺利完成; 同时, 出于
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为了调动草原管理委员
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可运用经济杠杆, 发放工资
加以调节, 并对怠工者进行处罚, 对优秀者施以奖
励,加大监督力度。当然, 只要符合村民意愿, 还
可以借助现有的村级管理资源, 以村干部中的主
要成员为主组成草原管理委员会, 将草原放牧督
查纳入村干部的本职工作, 由此可降低工资性成
本的投入。
附:
案例 1: 盐池县在外来干预下实行草原社区管理和使用情况
Case 1. Pr actice of GCM and its status under ex tr a impet us in Yanchi County
常山子共有 102 户,人均草原面积 46 亩。禁牧前全村 1700 多只羊, 目前 1400 多只, 平均约 15 亩草原放一只羊。
2004 年被选为县外援办的项目村后,在外援办有关人员的指导下, 围绕本村草原的利用, 先后召开了 9 次村民代表或全
体农户代表会议,最终将全村的人口分成 3组, 将草原划分为 9 块。成立了草原管理小组, 制定了详细的草、畜管理制度。
规定每 20 亩草原只能放牧 1 只羊,以及每年的 11 月到次年的 5 月为休牧期。同时按照自筹 1: 项目支持 2的比例建立了
草原管理基金。该方案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同。
双疙瘩自然村有农户 28 户, 人均草原面积 135 亩, 2000 年全部进行草原围栏。2005 年自治区草原站将该村定为以
草定畜后季节性放牧试验点。放牧羊只数由自治区与盐池县草原站和农户协商讨论决定, 定为每人允许草原放牧 5 只
羊,即 27亩草原一只羊,每年 11月 1日起休牧 ,翌年 5 月放牧,但这仅是理论时间,具体休牧时间待试验后再确定。为了
做好放牧试验,管理部门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围栏水泥桩每隔一个用红旗做标示, 在每个草库仑门口挂牌, 标明户主姓
名、应放牧羊只数量, 并给草原放牧羊打耳标。草原监督机制为:由区草原站发起,大水坑镇政府召集行政村干部及各村
民小组组长召开草原放牧试验会议,讨论安排监督程序和放牧方法。再由行政村召集各自然村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
召开会议四次,讨论草原的具体利用及监督机制,制定处罚措施, 行政村不定期检查, 若发现违规者,由村民小组长向行
政村汇报,行政村进行处罚 ,每超载一只羊罚款 200~ 300 元, 若村民小组长不汇报, 被发现后按相应标准处罚村民小组
长。监督机制制定出来后,各村村民小组长召集各村村民开会两次,加以宣传, 鉴于村民对草原建设认识较深, 据访谈人
反映无反对意见。
附:
案例 2: 盐池县石井坑村自发的草原利用形式
Case 2. Spont aneous pattern of g rassland utilization in Shijingkeng V illag e, Yanchi County
石井坑自然村共有 42 户, 207人, 草原面积 5700 亩, 羊只存栏约 600 只。2003 年秋季草原围栏 3400 亩, 围栏前分三
个小组,两小组围了一个草库仑, 1900 亩,另一小组围栏 1500 亩, 人均 16. 4 亩。2002 年 11 月禁牧后,仍存在偷牧现象。
2003 年春天村民发现偷牧处草的返青明显好于禁牧区, 队长便和部分村民代表商议,决定在村里草料紧张的情况下合理
利用草原,同时考虑保护草原生态, 共同协商制定了季节性休牧措施, 规定每年的 3~ 8 月为休牧期, 此期间队委若抓到放
羊的,每只按 50 元罚款;若队委不抓, 群众发现, 就相应对队委罚款, 其余时间可放牧(但在全县统一禁牧期只能夜间放
牧)。不过在禁牧背景下, 只形成了口头协议。在社区团体制定的规则约束下, 据反映, 确实没有村民在共同商定的休牧
期内放牧。不过,在 2004 年实际实行中,因草长得很好, 草料又短缺, 于是村民再次开会,决定从 7 月开始放牧。当询问
政府在解除禁牧政策后,是否仍按所形成的协议对草原进行利用,村民们普遍持肯定态度。
注:以上两案例资料来源为 2004 年 12、2005年 8月农户和关键人访谈
No te: the sources of above t wo cases were the inter view s with farmers and key per sons in Dec. 2004 and Aug. 2005
484
第 5期 张树川等:草原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 ) ) 以宁夏盐池为例
参考文献:
[ 1] Hil lery G A. Defin it ion s of commun ity: areas of agreem ent
[ J] . Rural Sociology 1955, 20: 111-124
[ 2] 董海荣. 社会学视角的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 [ D] . 北京:中
国农业大学, 2005
[ 3] Gordon H S. T he economic th eory of a common property r e-
source: th e f ish ery [ J ] . Journal of Polit ical E conomy, 1954,
62: 124-142
[ 4] S cot t A D. T he f ishery: the object ives of s ole ow ner ship[ J] .
Journal of Pol it ical E conomy, 1955, 63: 116-124
[ 5] H ardin G. T he t rag edy of the comm on s [ J ] . Science, 1968,
162: 1243- 1248
[ 6] Dem setz H . T he exchange and enforcemen t of property rights
[ J] . Journal of Law and Econ omics, 1964, 7: 11- 26
[ 7] J ohnson O E G. Econ om ic an aly sis, the legal f ramew ork and
lan d tenure s ystems [ J ] .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72, 15: 259-276
[ 8] Smith R T. Resolving th e st rategy of the comm on s by creat ing
private property rig hts in Wildl ife[ J ] . CATO Journal, 1981,
1: 439-468
[ 9] Berks F. Common Property Resour ces : E cology an d C ommu-
n ity-Based Su stain able Development [ M ] . L ond on: Belhaven
Press, 1989
[ 10] McCay B J, Ach eson J M . Th e ques tion of the commons: the
cul tu re an d ecology of commun al resources[ M ] . T ucson: T 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1987
[ 11] Ber ks F. Fisher men and / the t rag edy of the commons0 [ J ] .
Environm ental C on ser vat ion, 1985, 12( 3) : 199-206
[ 12] Cernea M M. Put t ing people f irst : sociological variables in ru-
ral developm ent 2nd ed [ M ] . New York : Oxford U niver sity
Pres s, 1991
[ 13] Edw ard V M , Stein s N A. T he role of contextual factors in
comm on pool resource analysis[ A] . Paper presen ted at the 7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 ional Ass ociat ion for th e Study of
Common Property. Van couver, Jun e 10-14, 1998
[ 14] 张树川. 宁夏禁牧政策评估及草场可持续利用研究[ D] . 北
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6
[ 15] 李小云.谁是农村发展的主体 [ 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16
[ 16] 李小云.参与式发展概论[ M ] .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43
[ 17]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修订版) [ M ] . 北京: 中国发展出
版社, 2003
[ 18] 卢福营. 论能人治理型村庄的领导体制 [ J ] . 学习与探索,
2005, 4: 68-71
(责任编辑 才 杰)
欢迎订阅 2008年5草业科学6
5草业科学6是由中国草学会、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
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 1984年创刊。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核心期刊, 是5中国核心期刊(遴
选)数据库6、中国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英国 CABI、5中国期刊网6、5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6、中国科技期
刊数据库的固定源期刊; 并获准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0群、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上网。
5草业科学6是草业科技与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园地,旨在沟通国内外草业科学
信息、推进草业科学研究,推广草业科学技术成果,培养草业科学人才。内容以中国草业科学为主,兼顾世界
草学精华,设有草地资源及利用、牧草研究、种子科技、草地畜牧业、草地农业、草地保护、草坪园艺、综述与专
论、经验交流、学术活动、机构与人物、书刊与评价等栏目。编辑设计遵循国际国内标准, 使内容与形式完美
统一。
5草业科学6为月刊, 大 16开本, 100页,内页 70克胶版纸,彩色封面覆膜。每期定价 12. 00元。本刊可
破季订阅,若当地邮局未定上,可直接向编辑部联系订阅。
刊号: ISSN1001-0629 CN62-1069/ S 邮发代号: 54-51
编辑部地址:兰州市 61 号信箱 5草业科学6编辑部
邮编: 730020 电话: 0931-4865889
广告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 23 号元立大厦 8 楼
邮编: 100029 电话: 010-64953626
E-maill:cykx@ lzu. edu. cn http: / / cykx. chinajournal. net. cn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