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20卷 第2期
Vol.20 No.2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12年 3月
Mar. 2012
不同干扰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陈芙蓉1,2,程积民1*,刘 伟1,2,李 媛3,陈 奥3,赵新宇1,2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凌 71210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了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和放牧4种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
和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不同干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都随土层深度
的增加而减少,且干扰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同。封育+施肥地在0~
50cm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干扰类型,变化范围为24.08~34.99g·kg-1;其次为封育+火烧地,变
化范围为19.59~32.05g·kg-1;在0~40cm各土层,放牧地有机碳含量均最低,为19.07~25.37g·kg-1。不同干
扰类型对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与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基本相似。不同干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
cm土壤表层;在0~50cm土层,4种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依次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
牧,分别为14.51,13.86,12.27和11.85kg·m-2。综上所述,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
度具有明显影响;放牧导致土壤碳密度显著下降,而施肥和封育可以提高土壤碳密度。
关键词: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
中图分类号:S812;S15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435(2012)02-0298-08
Effects of Disturbances on Organic Soil Carbon in the
Typical Grassland of Loess Plateau
CHEN Fu-rong1,2,CHENG Ji-min1*,LIU Wei 1,2,LI Yuan3,CHEN Ao3,ZHAO Xin-yu1,2
(1.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Yangling,Shaanxi Province 712100,China;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3.Co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rthwest Agricultural &Forestry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Province 712100,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our disturbances(enclosure-fertilization,enclosure-burn-
ing,fencing and grazing)on organic soil carbon content and density in Loess Plateau.Results are that or-
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dens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ed soil depth and the decreasing amount differed for
the four disturbances.Different disturbances made different effects on organic soil carbon content.The or-
ganic carbon content of 0~50cm soil layer in the enclosure-fertilization grassland was the highest(from
24.08to 34.99g·kg-1),folowed by enclosure-burning grassland(19.59~32.05g·kg-1).In the 0~40
cm soil layer,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grazing grassland was the lowest(from 19.07to 25.37
g·kg-1).The effects of four disturbances on organic carbon density were similar to that on organic car-
bon content.In the 0~50cm layer,enclosure-fertilized grassland got the highest organic carbon density
(14.51kg·m-2),folowed by enclosure-burning grassland(13.86kg·m-2),fencing grassland(12.27
kg·m-2)and grazing grassland(11.85kg·m-2).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human interference could
caus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organic soil carbon content and density of typical grasslands.Grazing could
decrease organic soil carbon density while fertilization and fencing could increase it.
Key words:Loess plateau;Typical grassland;Disturbances type;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Organic car-
bon density
收稿日期:2011-10-09;修回日期:2011-12-2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050202);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0502-
Z8);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4056)资助
作者简介:陈芙蓉(1986-),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恢复生态学研究,E-mail:cfrmax@163.com;*通信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gyzcjm@ms.iswc.ac.cn
第2期 陈芙蓉等:不同干扰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储存
的有机碳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2/3,约为植
物碳库的3倍或大气碳库的2倍,是全球碳循环非
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中国草地面积约为331×
106 hm2,是我国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2],总碳
库1.15Pg C,其中土壤碳库占了92%。我国草地
土壤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黄
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草原面积为1.5×105 hm2[3],
其潜在的固碳潜力不容忽视。然而近年来随着该区
人口的增加及经济的发展,典型草原受到强烈的人
为干扰,这些人为干扰势必影响到典型草原碳库功
能的发挥[4]。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质量与土壤持续能力的重要
表征。不同的人为干扰对土壤有机碳会产生不同的
效果,不合理的人为干扰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碳
平衡,使草地生态系统中储存的碳大量释放[5];
Lal[6]指出合理的人为干扰不仅可以增加地上生物
量,增加土壤有机碳的输送来源,同时降低土壤有机
碳矿化分解的速率,也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
土壤质量得到恢复。施肥、火烧、封育和放牧是人类
在草原管理实践中施加于草原的主要干扰类型,对
草原土壤有机碳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多着眼于干扰对草地土
壤有机碳的影响,定位试验表明长期施用有机和无
机配合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增大
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量[7]。Frank等[8]通过在美国
北部半干旱草地试验发现放牧管理活动对草地土壤
的扰动与天然草地相比明显加强了土壤的呼吸作
用;何念鹏等[9]认为长期封育(或禁牧)是内蒙古典
型草地实现固碳效应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许中旗等[10]认为放牧导致典型草原土壤碳密度和
总碳贮量明显下降。国外在20世纪初就有学者进
行火烧对草地影响的研究,而我国关于火烧对草地
影响的研究较少,对火烧草地的认识还存在着争议。
多数研究表明火烧后草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会下
降,草地烧荒也会导致碳储量的大量流失[11,12]。
黄土高原作为全球最大的干旱半干旱区域之
一,目前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这一特殊的植被类型
的研究甚少,对该区草原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
碳影响的综合研究更少。所以,本文以黄土高原典
型草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为对象,研究不同干扰类
型(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
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为典型草原的合理
利用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贡献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自然概况
研究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云雾山草原
自然保护区境内,地理位置为E 106°24′~106°28′,
N 36°13′~36°19′,面积6700hm2,海拔1800~2100
m,年平均气温5℃,最热月为7月,气温在22~
25℃,最冷月为1月,平均最低气温-14℃,≥10℃
积温2100~3200℃·a-1。年降水量400~450
mm,主要集中在7-9月,蒸发量1330~1640mm,
属典型的半干旱草原气候。土壤类型主要为黑垆土
和黄绵土。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典型草原,其建群
种和优势种为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大针茅
(S.grandis)、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和铁杆
蒿(Artemisia sacrorum)群落,伴生种以茭蒿(A.
giraldii)、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星毛
委陵菜(Comarum acaulis)群落为主,其中丛生禾本
科植物本氏针茅在该区分布范围最广[13]。
1.2 采样方法
试验共设置4个群落特征相近、地形一致,并具
有相同水热条件的阳坡样地,按不同干扰类型设置
4个处理。①封育+施肥地(enclosure-fertilizaticn,
EF):2010年7月中旬在封禁20年的样地进行施肥
处理,施氮磷钾复合肥(N-P-K)(其中总氮(N)含量
20.2%,有效磷(P2O5)含量9.5%,钾(K2O)含量
10.5%),施肥量600kg·hm-2;②封育+火烧地
(enclosure-burning,EB):同样在封禁20年的草地
设置样地,2011年4月初由于人为原因,草地遭火
烧,火烧比例<30%,属于轻度火烧;③封育地(en-
closure,E):封禁年限为20年;④放牧地(grazing,
G):根据草地产草量4500kg·hm-2·a-1,每只羊
每天需要3kg草,设置载畜率水平2.07羊单
位·hm-2·半年-1,属中度放牧,放牧绵羊数为4
只。放牧试验于2010年5月初开始,10月末结束,
采取轮牧方式,放牧期3个月,即每隔1个月进行1
次放牧,每次10d,每天从早上6点将家畜赶入放牧
区让其自由采食,到下午6点赶回畜圈休息。
采样时间为2011年5月初,考虑到地形因素的
影响,在每个样地选取坡底、坡中和坡上3个坡位,
每个坡位随机法选择3个样方作为重复,用直径5
cm的土钻取样,取样深度为50cm,每10cm一层
共分5层(0~10,10~20,20~30,30~40,40~50
992
草 地 学 报 第20卷
cm)进行取样,对相同土层的3次重复土样进行混
匀装袋,带回实验室处理。在每个坡位挖一个50
cm×50cm×50cm的土壤剖面,50cm深度上每隔
10cm分5层采用环刀法来取土用于测定土壤容
重,每层2个重复。
1.3 样品分析方法
取回的土样置于室内风干,去除细根及杂质,过
0.25mm土壤筛,采用浓硫酸-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
定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土壤含
水量和土壤容重都采用烘干法,在(105±2)℃条件
下烘干至恒重。
1.4 土壤有机碳密度计算方法
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crganic carbon density,
SOCD)通常是指单位面积一定深度土体中土壤有
机碳质量,单位为kg C·m-2。其计算公式为:
SOCdensity=Ci·θi·Di·(1-δi)/100
式中:i为土层,Ci为第i层土壤有机碳的平均
含量(g·kg-1),θi 为第i层土壤容重(g·cm-3),
Di为第i层土壤厚度(cm),δi为第i层中直径大于
2mm的石砾所占的体积百分比(%)。鉴于黄土高
原典型草原的土壤特性,几乎没有粒径大于2mm
的砾石,δ值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某一土壤剖面由m层组成,那么该剖面的
有机碳密度(SOCD,kg·m-2)为[14]:
SOCD=∑
m
i=1
SOCi=∑
m
i=1
Ci·θi·Di/100
1.5 统计分析
采用SAS V8统计分析软件对土壤分析结果进
行预分析,由Shapiro-Wilk检验发现数据符合正态
分布,采用ANOVA分析方法检验在P=0.05显著
水平上各处理间差异,如差异显著,采用 Duancan
法在P=0.05显著水平上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有机碳含量(SOC)
2.1.1 不同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剖面垂直分布特
征 土壤有机碳含量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碳的
含量,代表土壤中有机碳的比例,用g·kg-1表示,
草地上不同的干扰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输入和输
出,而输入和输出又决定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
化[15]。由图1可知,在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
中,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各种干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
含量总体上呈自上向下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干
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
程度不同,即减小的规律不同。
图1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不同干扰类型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
Fig.1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C content with four disturbance treatments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注: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不同干扰类型同一土层和同一干扰类型不同土层间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
Note:Different smal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oil layers at the 0.05level;
different captial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disturbance types at the 0.05level
如表1所示,封育+施肥地、封育+火烧地和封
育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层深度之间的关系呈直线
函数关系,且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随土壤
深度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由斜率
003
第2期 陈芙蓉等:不同干扰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的大小得出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50cm土层中的
递减速率依次为封育+火烧>封育>封育+施肥
地,其分别减少了40.62%,38.88%和29.36%。放
牧地有机碳含量与土层深度间可用二次幂函数很好
的拟合,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这说明在浅层土壤,
有机碳含量下降的速率较快,在0~30cm土层减少
了22.31%,而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速率逐渐
减慢(仅减少了3.25%)。
表1 土壤有机碳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Table 1 Relationship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depth
干扰类型
Disturbance type
SOC含量与土壤深度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SOC content and soil layer
SOCD与土壤深度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SOCD and soil layer
封育+施肥Enclosure-Fertilization
y=-0.2752x+36.724
R2=0.9443*
y=-0.0237x+3.6144
R2=0.9601**
封育+火烧Enclosure-Burning
y=-0.3133x+34.614
R2=0.9859**
y=-0.025x+3.5218
R2=0.9818**
封育Enclosure
y=-0.2912x+31.233
R2=0.9973**
y=-0.0142x+2.9268
R2=0.9104*
放牧 Grazing
y=0.0071x2-0.5671x+30.165
R2=0.9911**
y=0.0011x2-0.08264x+3.6912
R2=0.9307*
注:*表示显著相关(P<0.05),**表示极显著相关(P<0.01)
Note:*mean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t 5%level,**means significant corrdlation at 1%level
同一干扰类型的不同土层之间有机碳含量差异
不同(图1)。封育+施肥地除了20~30,30~40,40
~50cm土层间无明显差异,其他各层间均差异显
著;封育+火烧地除30~40cm 与40~50cm土层
间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各层间差异显著;封育地各土
层间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牧
地0~10cm与其他4层差异显著,10~20cm与30
~40cm和40~50cm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
其他各层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之,4种干扰类型
中,0~10cm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
4层(P<0.05)。
2.1.2 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不同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同一
土层的分布也是有差异的,封育+施肥地的有机碳
含量最高;在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为封育+
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地,在40~50cm
土层,有机碳含量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放
牧>封育地。在0~10cm和10~20cm土层,4种
干扰类型间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在20~30cm土层,仅封育+施肥与封育+
火烧地间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明显,其他干扰类型间
差异显著(P<0.05);在30~40cm土层,除封育+
火烧与封育地间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干
扰类型之间差异明显(P<0.05);在40~50cm土
层,除封育+火烧与放牧地间有机碳含量无显著性
差异,其他干扰类型间均差异显著(P<0.05)。总
之,在0~20cm土壤表层,4种干扰类型之间有机
碳含量差异最明显(P<0.05)。
2.2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
2.2.1 不同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剖
面垂直分布特征 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通常是
指单位面积一定深度土体中土壤有机碳的储量,由
于排除了面积因素的影响而以土体体积为基础来计
算,土壤碳密度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土壤中有机碳储
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16]。不同干扰类型土壤
有机碳密度在0~50cm不同土层的垂直分布如图
2所示。由于不同干扰类型样地土壤容重差异较
小,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土体中的变化趋势与有机碳
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不同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密
度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
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
4种干扰类型中,0~20cm 表层土壤碳储量
(kg·m-2)占到0~50cm土层总碳储量的45%以
上,而0~30cm土层的碳储量则占到总量的65%
以上,30~50cm土层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不
足35%。
但对于不同干扰类型有机碳密度随土层深度增
加而减少的趋势不同(表1)。封育+施肥、封育+
火烧和封育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层深度成显著的
负线性相关,所以根据斜率大小,可以说明土壤有机
碳密度在土层中的递减速率为封育+火烧>封育+
103
草 地 学 报 第20卷
施肥>封育,而放牧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土层深度
成二次幂函数相关,即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土层
增加而减少快,越往深层越慢。因此对每种干扰类
型的不同土层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封育+施肥地只
有0~10cm与30~40和40~50cm土层有机碳密
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层之间差异不
显著;封育+火烧地0~10cm土层有机碳密度与其
他各层间差异显著(P<0.05),10~20cm和20~
30cm土层有机碳与30~40和40~50cm土层有
机碳密度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层间没有显
著性差异;封育地相邻土层间有机碳密度差异不显
著,其他各层间差异显著(P<0.05);放牧地则是
0~10cm与其他各层之间有机碳达到显著性差异
(图2)。
图2 不同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
Fig.2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under different disturbance treatments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5%level,the same as below
2.2.2 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为了对不同土类和地域间进行比较,一般计算0~
20cm和0~100cm深的土壤有机碳密度[10],考虑
到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
50cm土层[17],所以为了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在不同
干扰类型间进行比较,本文研究各干扰类型土壤
0~20cm和0~50cm的有机碳密度。
如图3所示,在0~20cm土层深度,不同干扰
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依次为:封育+施肥>
封育+火烧>封育>放牧,分别为6.54,6.25,
5.88和5.34kg·m-2;封育+施肥地土壤有机碳
密度与封育地、放牧地之间差异显著,其他干扰类型
间差异不显著。在0~50cm土层深度,不同干扰类
型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出如0~20cm土
层一样的变化规律,即封育+施肥>封育+火烧>
封育>放牧地,分别为14.51,13.86,12.27和11.85
kg·m-2;仅封育+施肥地与放牧地之间有显著性
差异,其他几种干扰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人为干
扰对碳密度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对深层没
有影响或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表明,封育+施肥
可以提高0~20cm和0~5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
度,而放牧使该土层有机碳密度处于较低水平。
图3 不同干扰类型下0~20cm和0~50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
Fig.3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of 0~20cm
and 0~50cm soil layer with different
disturbance treatments
3 讨论与结论
3.1 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
的增加而减少,而且不同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
的差异主要表现在0~20cm土壤表层。土壤有机
碳含量的这种分布规律与地上枯落物、根系深度和
根生物量密切相关,因为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是
植物根系及枯落物的分解,因此它们的变化都会影
响土壤有机碳输入的模式、速度和数量[18]。而在黄
土高原典型草原中,枯落物在土壤表层,植物根系也
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土壤温度、含水量和质地条件变差,根量也随之减
少,有机质来源少,因此出现了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
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与前人研究
结果一致[19,14,20]。
不同干扰类型随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降低的趋
203
第2期 陈芙蓉等:不同干扰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势不同,封育+施肥地、封育+火烧地和封育地有机
碳含量与土层深度成显著负线性相关;放牧地有机
碳含量呈二次幂函数分布,因为放牧直接导致草原
植被的破坏,使得根系生物量及枯落物的积累量明
显减少,导致0~30cm土层有机碳减少幅度很大,
而在深层差别逐渐减小,即放牧使枯落物和植物根
系向浅层土壤转移有机碳的功能在减弱,说明放牧
干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21]。
3.2 封育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封育是一种可以通过自然力的作用使退化草地
的植被与土壤得到恢复和重建的有效措施[22]。封
育一方面有效降低了草地的人为刈割和牲畜的采
食、践踏,使植被盖度和植物多样性得到了较快的恢
复,随着大量凋落物的归还,增加了土壤的碳贮量;
另一方面,封育后植被盖度增加使土壤受到的侵蚀
减少,保护了有机碳含量较高的表层土壤,而且植被
对降尘和风吹蚀的细粒组分的截获增加[23],凋落物
的养分输入增加,这些都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
增加。而本研究选用的是封育20年的草地,封禁时
间过长,草地未得到合理利用,大量枯落物积累没有
及时分解,抑制了草地幼苗的更新,出现了大量的杂
草,其物种多样性降低[24],优势种群根部缺少营养
物质的供给而发生退化,减少了草地根部向土壤中
碳源的输送。所以不管是有机碳含量还是有机碳密
度都少于封育+施肥地和封育+火烧地,但均大于
放牧地。
3.3 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施肥是人类在草地管理实践活动中施加于草地
植被的主要干扰类型之一[25]。本研究中不管是有
机碳含量还是有机碳密度(0~20cm和0~50cm),
封育+施肥都高于其他3种干扰类型,这是因为施
肥(N-P-K)直接补充草地土壤养分,一方面提高了
草地生产力,使地上枯落物和植物根系增多,也增加
了输入土壤中有机物质的量,而且氮、磷、钾合理搭
配,可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降低牧草的病虫害[26];
另一方面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进而影
响有机质生物降解过程[27]。特别是施氮不仅会增
加群落的生物量,而且氮也是限制土壤微生物活动
的主要因素之一[28],加上钾的供应也增加了单位氮
的利用效率[29],促进了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所以
与其他干扰类型相比,封育+施肥干扰显著增加了
土壤有机碳含量。但由于本试验研究的是施肥第2
年的效应,一部分立枯物没有进入土壤,因此土壤有
机物质增加不明显,有机碳密度只显著高于放牧地。
3.4 火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测定火烧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是研究土壤、判断
土壤肥力状况以及恢复情况的一项重要工作。本研
究得出在火烧后的第1个生长季中,表层土壤有机
碳含量较高,高于未火烧的样地(封育地)。在0~
10cm浅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比未烧地(封育地)多
11%,这是由于火烧主要是烧除了地表以上的枯落
物和立枯物,同时草本植物燃烧迅速,土层增温不
大,在浅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受火烧的直接作用较
小或者那些抗分解的有机残留物积累在土壤表层,
而且不完全火烧促进了植物根部的残留枯落物的分
解,分解的有机质补充到土壤中,使得土壤有机碳含
量升高,另外也可能与火烧后土壤灰分中的交换性
阳离子增加有关[30]。
与封育地相比,火烧后10~20cm 和20~3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9%和12%,这
是因为火烧后地表植被盖度减小,土壤温度升高,土
壤微生物活动加强,土壤中的根系分解加快,分解过
程中较为细小的有机质易于随水分向下层运移,到
了土层30~50cm处,向下移的有机质愈来愈少,有
机碳含量虽有升高,但不明显。这与戴伟[31]研究人
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邓继武等[32]研究
西双版纳次生林火烧前后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大幅
度增加的结果一致。而对于0~20cm和0~50cm
有机碳密度,火烧地略高于封育地,但差异不显著。
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表明火烧也会导致草地碳储
量大量流失,一方面火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去除地
表的枯落物,使地上生物量及表层土壤中有机物质
通过燃烧在极短的时间内氧化分解,使土壤有机碳
的输入量几乎减少为零,减少了土壤有机碳来源;另
一方面火烧后物质燃烧所产生的CO2 大量排向大
气,增加了大气中的CO2 浓度[33]。但土壤有机碳是
否损失或损失的强度与火烧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
且土壤表层的有机碳含量与火烧频率和烧后的时间
密切相关[12]。由于本研究涉及的火烧为轻度火烧,
持续时间短,而且所测定的土壤有机碳为火烧后1
个月的效应,因此火烧使土壤有机碳增加并不能说
明火烧增加了草地土壤碳储量。李政海等[12]、Ross
等[34]研究得出火烧后1~2年或连年火烧都会使土
壤有机碳含量下降。所以草原火烧后土壤有机碳增
加是短暂的。
303
草 地 学 报 第20卷
3.5 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放牧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草原土壤的一项非常重
要的干扰因素,过度放牧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
有机碳含量的一个主要因素[35]。Li等[36]认为锡林
河流域过度放牧是土壤有机质损失的重要原因,0~
20cm深的土体有机质平均损失在12.4%左右。
关世英等[37]研究也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
壤有机质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0~10cm土层
有机质下降最为明显。本研究中对于0~20cm表
层和0~50cm土层来说,放牧地土壤碳储量比封育
+施肥、封育+火烧和封育地分别低18%,15%和
2%~5%,可见放牧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主要在表
层。因牲畜对草的采食量增加,使植被盖度和地上
生物量下降,枯落物减少,同时根系得不到养分供
应,地下生物量也随之下降,从而使土壤有机碳含量
减少;特别是在冬春季节,植被层低矮,盖度小,土壤
风蚀严重,加剧了土壤有机质的损失。Derner
等[38]、Zhao等[39]的研究也都表明,放牧减少了碳素
向土壤的输入,从而减少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本研
究表明,在0~10cm土层,封育地土壤有机碳含量
虽显著高于放牧地,但由于牲畜踩踏作用使草地土
壤紧实度增加,容重变大,使放牧地有机碳密度略高
于封育地,所以在0~20cm土层两者间土壤碳贮
量没有差异。
4 结论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不同干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
含量和密度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类型不同
其减少程度不同。封育+施肥、封育和封育+火烧
草地土壤有机碳与土层深度成显著负线性相关,且
斜率依次减小;放牧草地有机碳与土层深度间的关
系呈二次幂函数分布;不同干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
响主要在0~20cm土壤表层。
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同。在
0~50cm各土层封育+施肥地有机碳含量均显著
高于其他3种干扰类型;在0~40cm土层,放牧地
有机碳含量最低;在40~50cm土层,封育地有机碳
含量最低。
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与对有
机碳含量的影响基本相似。在0~20cm土层和0
~50cm土层,4种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依
次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地。
放牧导致土壤碳密度明显下降,而施肥和封育则可
以提高土壤碳密度,火烧后土壤有机碳增加是短暂
性的。因此,从提高碳储量的角度来看,应该严格禁
止典型草原的过度放牧行为,鼓励实行适当的草原
管理措施(施肥、封育等)。
参考文献
[1] Post W M,Peng T H,Emannuel W R,et al.The global car-
bon cycle[J].American Scientist,1990,78:310-326
[2]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等.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
汇的估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37(6):804-812
[3] 程积民,程杰,杨晓梅.黄土高原草地植被与土壤固碳量研究
[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3):401-411
[4] 李凌浩.土地利用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的影响
[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4):300-302
[5] 董云社,耿元波,齐玉春.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评述[J].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3):74-81
[6] Lal R.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impacts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food security[J].Science,2004,304:1623-1627
[7] 王改兰,段建南,贾宁凤,等.长期施肥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理化
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4):81-89
[8] Frank A B,Liebig M A,Tanaka D L.Management effects on
soil CO2efflux in northern semiarid grassland and cropland
[J].Soil &Tilage Research,2006,89:78-85
[9] 何念鹏,韩兴国,于贵瑞.长期封育对不同类型草地碳贮量及其
固持速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15):4270-4276
[10]许中旗,李文华,许晴,等.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碳密度及
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4):621-
629
[11]Emily E Y Moghaddas,Scott L Stephens.Thinning,burning,
and thin-burn fuel treatment effects on soil properties in a Sier-
ra Nevada mixed-conifer forest[J].Forest Ecology and Man-
agement,2007,250:156-166
[12]李政海,绛秋.火烧对草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内蒙古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5(4):444-449
[13]宁夏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科
学考察与管理文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14]刘伟,程积民,陈芙蓉,等.黄土高原中部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
特征及碳储量[J].草地学报,2011,19(3):425-431
[15]Jackson R B,Schenk H J,Jobbágy E G,et al.Belowground
consequences of vegetation change and their treatment in mod-
els[J].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00,10(2):470-483
[16]解宪丽,孙波,周慧珍,等.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
与空间分布分析[J].土壤学报,2004,41(1):35-43
[17]陈芙蓉,程积民,于鲁宁,等.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
生物量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26(6):1079-1084
[18]IGBP Terrestrial Carbon Working Group.The terrestrial car-
bon cycle:Implications for the Kyoto Protocol[J].Science,
1998,280:1393-1394
[19]李金芬,程积民,刘伟,等.黄土高原云雾山草地土壤有机碳、全
氮分布特征[J].草地学报,2010,18(5):661-668
(下转311页)
403
第2期 文石林等:罗顿豆与3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混播
[J].生态环境,2008,17(5):1974-1979
[12]巴吐尔·阿不都热和曼.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牧草混播的选择
原则[J].新疆农业科技,2009(5):67-68
[13]余华阳,刘斌,于徐根,等.罗顿豆引种及品比试验小结[J].江
西畜牧兽医杂志,2004(3):21
[14]A Bogban,李兰兴.优质耐寒的热带豆科牧草:罗顿豆[J].国
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8(4):35-37
[15]易克贤.我国亚热带有栽培前途的豆科牧草:罗顿豆[J].中国
草地,1992,14(6):73
[16]颜水华,陈志阳.草灌混播在边坡绿化防护中的应用[J].中国
农村小康科技,2010(10):37-38,79
[17]郑煜基,卓慕宁,李定强,等.草灌混播在边坡绿化防护中的应
用[J].生态环境,2007(1):155-157
[18]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267
[19]Tothil J C.Measuring botanical composition of grasslands
[C]//Wilson L R,ed.Plant relations in pasture.CSIRO,
Canberra,Australia,1978:385-401
[20]Haynes R L.Competitive aspects of the grass-legume associa-
tion[J].Advance in Agronomy,1981,33(4):227-259
[21]兰兴平,王峰.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混播的四大优点[J].四
川畜牧兽医,2004(12):4261
[22]张永亮,王建丽,胡自治.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
争及稳定性[J].草地学报,2007,15(1):43-49
[23]张强强,靳瑰丽,朱进忠,等.不同建植年限混播人工草地主要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草地学报,2011,19(5):735-
739
[24]李洪影,高飞,刘昭明,等.青贮玉米不同混播方式对饲料作物
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1,19(5):825-829
[25]李佶恺,孙涛,旺扎,等.西藏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比
例对牧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1,19(5):830-
833
(责任编辑 李美娟
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欍
)
(上接304页)
[20]赵锦梅,高超,张德罡.祁连山东段不同退化高寒草旬土壤有机
碳密度研究[J].草地学报,2010,18(1):21-26
[21]张东为,李树会.美国有关放牧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J].水
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1):8-9
[22]Husey K F,Steven S S,Bilal S.The effect of long term graz-
ing exclosure on range plants in the central Anatolian Region of
Turkey[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7,39:326-337
[23]赵哈林,大黑俊哉,周瑞莲,等.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科尔沁
沙质草地植被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4):408-414
[24]刘楠,张英俊.放牧对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0,27(4):11-14
[25]刘昊,赵宁,曹喆,等.干扰对草地植被与土壤的影响之研究进
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8-16
[26]Hal R L,Plummer R M,Watt T A.The influence of crown
rust on tiler production and survival of perennial ryegrass(Lo-
lium perenne)plants in simulated swards[J].Grass and Forge
Science,1990,45:9-16
[27]杨景成,韩兴国,黄建辉,等.土壤有机质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动
态响应[J].生态学报,2003,23(4):787-796
[28]Donald R Zak,David F Grigal,Scott Gleeson,et al.Carbon
and nitrogen cycling during old-field succession:Constraints on
plant and microbial biomass[J].Biogeochemistry,1990,11
(2):111-129
[29]Steineck O,Hacder H E.The rolt of potassum in yield forma-
tion[J].Worblaufen-Bern:International Potash Institute,
1980
[30]Tarrant R F.Effect of slash burning on some physical soil
properties[J].Forest Science,1956,2(1):18-22
[31]戴伟.人工油松林火烧前后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的研究[J].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16(1):102-105
[32]邓继武,沙丽清,谢克金,等.西双版纳次生林火烧前后土壤养
分变化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6):513-517
[33]石峰,管理措施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D].北京:中国
农业科学院,2009
[34]Ross D J,Speir T W,Tate K R,et al.Burning in a New Zea-
land Snow-Tussock grassland: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J].New Zealand
Journal of Ecology,1997,21(1):63-71
[35]Chen Z Z,Li L H,Wang Q B.Changes in soil carbon storage
dueto overgrazing in Leymus chinensis steppe in Xilinriver ba-
sin of Inner Mongoli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1997,9(4):486-490
[36]关世英,齐沛钦,康师安,等.不同牧压强度对草原土壤养分含
量的影响初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7-22
[37]Derner J D,Boutton T W,Briske D D.Grazing and ecosystem
carbon storage in the North American Great Plains[J].Plant
and Soil,2006,280(1/2):77-90
[38]Zhao Y,Peth S,Krum melbein J,et 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properties affected by grazing in tensity in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J].Ecological Modeling,2007,205(1/2):241-254
(责任编辑 刘云霞)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