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Feature Analysis of Soil Microbial Distribu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Grassland Ecosystem

东北草原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1) 02-0117-04
东北草原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
张崇邦
(浙江省台州师范专科学校生化系, 临海 317000)
摘要: 对东北草原 8 种植物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呼吸速率,地上生物量等 14 种环境因素进行初步调
查, 利用相关分析和模糊分析的方法对土壤微生物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 8 种群落的土壤微生
物数量、生物量和呼吸速率表现出不同的生态分布特点, 该特点与 8 种群落的 14 种环境因素存在着一定差异有
关。从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呼吸速率的空间变化比较,虎尾草和杂草群落与羊草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生
物量和呼吸速率综合水平最相似, 碱茅和碱蓬群落的相似程度最小, 隐子草、拂子茅和芦苇群落的相似程度居中。
关键词: 东北草原; 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 模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812. 2  文献标识码: A
The Feature Analysis of Soil Microbial Distribution
in Northeastern China Grassland Ecosystem
ZHANG Chong-bang
( T ai Zhou Nomal Co llege , L inhai, Zhejiang 317000, China)
Abstract: T he soil microbial number , biomass, r espiratory rate, the plant biomass on the g round and so
on, 14 env ir onmental facto rs w ere initialy invest igated, systemat ically analy sed so il m icrobial dist ribution
by mathemat ics method of interrelated analysis and blurr ed analysis. T he result indicated: the soil micro-
bial number, biomass and r espiratory rate o f 8 communit ies display the dif ferent eco logical dist ribut ion fea-
ture, the feature relates to the 14 dif 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 s in 8 communit ies. In the course of compa-
rable analysis on so il microbial dist ribut ion. The synthesize pat terns of the m icrobial number , biomass and
respiration in Chlori s vir gata community soil and weed community soil is best similar to that of L eymus chi-
nensis community. Puccinellia tenuif lor a community and Sueda glauca community ar e lit tle similar to that
of L . chinensis. Cleistogenes squarossa community, Clamagrostis eqigeios community and Phr agmites commu-
nis community are middingly similar to that of L . Chinensis community .
Key words : Grassland of northeastern China; Eco system ; So il microbe; Blurr ed analysis
  典型的东北草原处于吉林省西部,大约有 2万
余 hm2 , 是松嫩平原保留最大、最好的草原之一,
1979年被吉林省科委列为草原研究基地 [ 1]。在东北
草原,不同植被类型镶嵌分布,表现出极具代表性的
草原植被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点。长期以来, 人们
只注重对草原生态系统地上植被的生态学研究, 对
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缺乏系统地研究,为此, 笔
者从 1991~1992年对草原生态系统中 8种植物群
落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与地上植被, 土壤理化因素
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为今后进一步
收稿日期: 2000-11-30; 修回日期: 2001-03-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编号: 9389009—Ⅰ)部分内容
杨靖春和祖元刚先生对该项研究的实验设计提出了宝贵建议,特此致谢!
作者简介:张崇邦( 1964-) ,男,副教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土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现工作于浙江省台州师范专科学校生化系,已发表研
究论文 20多篇
第 9卷 第 2期
 Vol. 9  No. 2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 IA SIN ICA
 2001 年 6月
June  2001
认识和科学管理草原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样地生境
实验在吉林省长岭县种马场进行。位于东经
120°31′~ 124°10′, 海拔 140~ 160 m , 年均气温
4. 6~6. 4℃,年均降水量 434. 8 mm。在平坦地势上
有固定沙丘分布,土壤以黑钙土为主, 兼有砂壤土,
碱化草甸土, 盐碱土,沼泽化草甸土(土壤成分见表
2) ,各类土壤呈复区分布。
1. 2 样地选择
从固定沙丘开始, 向低平地延伸, 直至沼泽地。
按植被优势种类, 将草原划分为 8种群落类型: 隐子
草( Cleistogenes sqar ossa)群落( sp1 ) , 杂草( Weeds)
群落 ( sp2 ) , 拂子茅 ( Clamagr ostis ep igeios ) 群落
( sp3 ) , 羊草 ( L eymus chinensi s) 群落 ( sp4 ) , 碱茅
( Puccinell ia tenuif lora ) 群落 ( sp5 ) , 碱蓬 ( Sueda
glauca) 群落( sp6 ) , 虎尾草 ( Chlor is v irgata)群落
( sp7 ) ,芦苇( Phragmites cammunis)群落( sp8 )。每个
群落设 6个样方( 1 m 2)。
1. 3 调查时间
1991年 8月中旬取样至 1992 年 8 月止, 计两
个年重复。
1. 4 测试项目
1. 4. 1 地上生物量 用收获法[ 2]。
1. 4. 2 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 采
用稀释平板法 [ 3]。
1. 4. 3 呼吸速率 用 Warburg 检压法[ 4] , 计算
公式:
QCO 2= hk
式中 QCO
2
为单位时间内 0. 1 mol/ L ( NaOH)吸
收 CO 2 L 数(L CO 2·g- 1干土·h- 1) , h为检压计
平衡液面高度的变化差( mm ) , k 为检压计反应瓶常
数。
1. 4. 4 生物量 用干重换算法[ 5]。
1. 4. 5 微生物生物量计算公式
M = B+ F+ A
M 为微生物生物量( g·g- 1干土) , B 为细菌生
物量, B= c / b·N ( c为细菌纯培养液的总干重( g) , b
为细菌纯培养液中的细菌总数(个) , N 为 1 g 干土
中的细菌总数(个)。F、A 分别为真菌和放线菌生物
量, F 或 A = dw·l 2·10/ l1·d s ( dw 为 5 mL 菌悬液
菌丝的总干重( g ) , l1 为 5 mL 菌悬液菌丝涂片的显
微镜测量平均长度( m) , l2 为土壤稀释悬液涂片的
显微镜测量平均长度( m) , 10为 50 mL 土壤稀释液
与5 mL 菌悬液的比值, d s为干土百分数( %)。
1. 4. 6 土壤理化因素 按常规化学分析方法[ 6]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 1 在 8种生态系统中,土壤细菌的数量在 sp1、
sp2、sp3、sp5 和 sp7 群落中相似, 其中以 sp4 最多
( 5. 43×107 个· g- 1干土) , sp5、sp6 和 sp8 最少
( 2. 53, 1. 53, 2. 51×107个·g- 1干土)。土壤真菌的
数量以 sp1 最多( 9. 29×104 个·g- 1干土) , sp5 和
sp6最少( 2. 53, 1. 61×104个·g- 1干土)。放线菌的
数量以 sp8 最多( 12. 2×104 个·g- 1干土) , sp3 和
sp6最少( 3. 72, 4. 33×104个·g- 1干土)。
表 1 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呼吸速率
T able 1 T he number , biomass and respir ation rate o f soil micr obe in 8 communities( n= 18)
群落类型
Communit y t ypes
细菌数量
(×107ind·g- 1dry so il)
Bacter ia number
真菌数量
(×104 个·g- 1dry so il)
Fung i number
放线菌数量
(×104 个·g - 1dry so il)
Actinomyces number
生物量
(×10- 3 g·g- 1dry so il)
Biomass
呼吸速率
( L CO 2·g- 1dry soil·h- 1)
Respiration r ate
sp1隐子草 Cleistogens sqarossa 4. 39±0. 1353 9. 29±0. 0306 2. 89±0. 0252 7. 1±0. 1836 12. 6±0. 0862
sp2杂草 Weeds 5. 01±0. 1201 4. 66±0. 1721 11. 7±0. 0709 12. 56±0. 22   16. 1±0. 1721
sp3拂子茅 Clamagrostis ep igeios 5. 21±0. 1793 3. 53±0. 0611 3. 72±0. 0907 6. 52±0. 1626 29. 2±0. 2401
sp4羊草 L eymus chinensis 5. 43±0. 0569 7. 31±0. 1097 11. 5±0. 2749 25. 5±0. 3101 28. 5±0. 1493
sp5碱茅 Puccinellia tenuif lora 2. 53±0. 0451 2. 53±0. 0737 7. 73±0. 1514 7. 04±0. 0737 18. 5±0. 3011
sp6碱蓬 S ueda glauca 1. 52±0. 0265 1. 61±0. 0306 4. 33±0. 0611 4. 77±0. 1253 17. 8±0. 1457
sp7虎尾草 Chl oris vi rgata 4. 83±0. 0751 5. 49±0. 0764 9. 44±0. 666 21. 1±0. 1352 21. 7±0. 2312
sp8芦苇 Phragmit es cammunis 2. 51±0. 0208 5. 27±0. 3073 12. 2±0. 3951 26. 2±0. 2511 10. 3±0. 2312
118 草 地 学 报 第 9卷
2. 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以 sp4、sp7、sp8最多( 25. 5×10- 3 g·g - 1干土,
21. 1×10- 3 g·g - 1干土, 26. 2×10- 3 g·g- 1干土) ,
sp6最少( 4. 9×10- 3 g·g- 1干土)。微生物呼吸速率
以 sp3、sp4 和 sp7 最高( 29. 2 L CO 2·g- 1干土·
h- 1, 28. 5 L CO 2·g - 1干土·h- 1 , 21. 7 L CO 2·
g- 1干土·h- 1 ) , sp8最低( 10. 3 L CO 2·g- 1干土·
h- 1 )。在 8种土壤环境中,芦苇群落土壤环境( sp8)
中的微生物数量居中, 微生物生物量最多, 但呼吸速
率却最小, 由于该环境含水量较大( 45. 76% ) ,土壤
空气含量较少,因而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2. 3 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呼吸速率与植被、土壤
理化因素的关系
2. 3. 1 微生物的分布和活性在 8种群落土壤中的
差异与土壤理化因素, 植物生长状况(表 2)关系密
切。复相关分析 [ 7]表明,土壤细菌的数量分布主要受
土壤总有机质( r= 0. 9154)、全氮( r= 0. 9378)、全磷
( r= 0. 9532)、pH( r= 0. 9254)、有效磷( r = 0. 9027)、
速效钾( r= 0. 9286)、活性有机质( r= 0. 9079)、总孔
隙度( r = 0. 9625)和植物生物量( r = 0. 9116)的影
响,尤其是氮和磷的影响最明显,这与细菌繁殖速度
快,对氮和磷的需求较多有密切关系。
表 2 生物量和土壤理化因素
Table 2 The biomass of plant and soil phy sical-chemical fa cto r s in 8 communities( n= 18)
群落类型 Communit y t ypes
sp1 sp2 sp3 sp4 sp5 sp6 sp7 sp8
总有机质(% )
T otal organic ma tter
1. 330±0. 0436 1. 808±0. 0497 2. 37±0. 0907 1. 33±0. 0208 0. 89±0. 02 1. 43±0. 0458 1. 84±0. 0761 3. 01±0. 1618
全氮(% )
T otal N
0. 044±0. 0104 0. 127±0. 0069 0. 127±0. 0016 0. 081±0. 0035 0. 021±0. 0035 0. 06±0. 0125 0. 121±0. 0735 0. 110±0. 0613
全磷(% )
T otal P
0. 014±0. 0015 0. 024±0. 0038 0. 022±0. 0035 0. 021±0. 0031 0. 017±0. 0028 0. 021±0. 0022 0. 083±0. 0091 0. 02±0. 0017
全钾(% )
T otal K
0. 2653±0. 0301 0. 347±0. 0252 0. 35±0. 0168 0. 587±0. 0416 0. 226±0. 0242 0. 321±0. 0366 0. 297±0. 0628 0. 487±0. 037
pH 7. 760±0. 1229 8. 42±0. 0458 8. 1±0. 1251 9. 17±0. 1739 9. 603±0. 1595 10. 08±0. 1735 8. 13±0. 1273 8. 23±0. 4043
电导率( ds·m - 1)
Electr ic conductiv it y
0. 055±0. 0079 0. 106±0. 0010 0. 251±0. 0025 0. 67±0. 0232 0. 751±0. 0463 0. 51±0. 0411 0. 256±0. 0491 0. 157±0. 0489
含水量(% )
Wat er content
12. 65±0. 2107 34. 16±0. 3621 30. 03±0. 1284 23. 33±0. 4095 23. 32±0. 7006 23. 07±0. 3233 25. 39±0. 6815 45. 76±1. 0098
温度(℃)
T emperat ure
24. 01±0. 4423 23. 19±0. 2684 24. 2±0. 3753 25. 38±0. 3595 24. 12±0. 3315 29. 41±0. 7515 27. 04±1. 2753 25. 11±1. 4801
有效磷
( mg·100- 1 g dry so il)
Available P
0. 553±0. 0551 0. 75±0. 0306 0. 48±0. 0451 0. 91±0. 03 0. 83±0. 0529 1. 143±0. 1115 0. 91±0. 0532 0. 78±0. 0073
速效钾
( mg·100- 1 g dry so il)
Available K
18. 04±0. 0701 16. 63±0. 2281 15. 29±0. 4394 19. 16±0. 3098 15. 36±0. 4219 18. 58±0. 5951 18. 02±0. 3734 21. 9±2. 3361
水解氮
( mg·100- 1 g dry so il)
Hydro lyt ic N
8. 25±0. 1301 14. 76±0. 1021 14. 34±0. 3502 4. 42±0. 2128 4. 05±0. 1747 4. 25±0. 5845 12. 11±0. 2779 18. 04±0. 3228
活性有机质(% )
Active organic ma tter
1. 102±0. 0179 1. 817±0. 0187 2. 33±0. 1741 0. 921±0. 0274 0. 832±0. 0416 1. 508±0. 1081 1. 85±0. 0492 2. 88±0. 3117
孔隙度(% )
Porosity degree
51. 5±0. 0172 48. 3±0. 3412 48. 8±0. 3743 33. 39±0. 4747 22. 54±0. 6615 33. 38±0. 4646 48. 21±1. 4153 50. 2±1. 9328
植物生物量( g·m- 2)
Plant biomass
102. 4±0. 4149 144. 6±0. 4723 147±1. 3856 100. 26±2. 1385 114. 27±1. 0066 91. 1±2. 8138 95. 18±2. 3754 161. 2±3. 5463
2. 3. 2 真菌的数量分布主要受土壤总有机质( r =
0. 8834)、全磷( r= 0. 8866)、温度( r = 0. 9068)、速效
钾( r = 0. 9149)、活性有机质( r = 0. 9278)的制约,其
中活性有机质的影响最大, 由于真菌属于丝状真核
微生物,在构建细胞壁的过程中,对易利用的有机碳
水化合物大量需要有关。
119第 2期 张崇邦:东北草原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
2. 3. 3 放线菌的数量分布主要与土壤全氮 ( r =
0. 9322)、全磷( r= 0. 9373)、全钾( r= 0. 9173)、pH( r
= 0. 9126)、含水量( r = 0. 9509)、温度( r = 0. 9321)、
有效磷( r = 0. 9374)、速效钾( r = 0. 9316)、活性有机
质( r= 0. 9282)、总孔隙度( r = 0. 9039)和地上生物
量( r= 0. 9051)密切相关, 其中土壤含水量, 全磷,有
效磷和全氮的作用最显著,这与放线菌为原核丝状
微生物,适应于快速繁殖和维持菌体形态有关。
总之, 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在 8 种环境中的分布
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土壤中的活性有机质、含水
量、全氮和全磷含量的高低和土壤总孔隙度的大小。
2. 3. 4 微生物生物量在 8种土壤环境中的分布与
土壤总有机质( r= 0. 8952)、全磷( r = 0. 8902)、含水
量( r = 0. 8934)、有效磷( r = 0. 8887)、速效钾 ( r =
0. 8816)、活性有机质( r = 0. 9215)有关,其中活性有
机质的影响最大,可见活性有机质是限制土壤微生
物总体生长的主要因素。
2. 3. 5 微生物呼吸速率的高低主要受土壤全氮( r
= 0. 9051)、全磷( r = 0. 9756)、pH( r = 0. 9496)、温
度( r = 0. 9520)、有效磷( r = 0. 9291)、速效钾 ( r =
0. 9276)和地上植物生物量( r = 0. 9093)的影响,其
中土壤全磷, 温度和 pH 值的影响最大,这与微生物
呼吸速率的大小主要依赖于微生物体内酶活性的大
小有关。结果表明, 在 8种土壤环境中,土壤活性有
机质、全磷、温度和 pH 是限制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
物呼吸速率大小的最重要因素。
2. 4 土壤微生物模糊分析
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的方法 [ 8]探讨 8种群落土
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在东北草原上, 羊草是最具代表性的群落,属顶
极群落,在模糊数学分析中,将该群落的土壤微生物
作为模糊分析中的固定因素( X k) ,将其余 7种群落
的土壤微生物作为备选因素( X i) , 即参比因素。
2. 4. 1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
2. 4. 2 求算 7种参比群落土壤微生物与羊草群落
土壤微生物的欧氏距离, 结果为: D1k= 0. 4043, D 2k
= 0. 3387, D3k= 0. 3334, D4k= 0. 4006, D5k= 0. 5172,
D 6k= 0. 4634, D 7k= 0. 3953。
2. 4. 3 求算 7种群落与羊草群落的微生物相似优
先比 Rij和 R ji, 并建立相应的模糊矩阵 R x, 公式
如下:
Rij=
Djk
D ik+ D jk
, Rji= 1- R ij( i, j= 1, 2,⋯, 7, k= 4。)
R x=
1 0. 4559 0. 4519 0. 4977 0. 5613 0. 5341 0. 4944
0. 5442 1 0. 4961 0. 5419 0. 6043 0. 5778 0. 538
0. 5481 0. 5039 1 0. 5458 0. 6080 0. 5816 0. 5425
0. 5023 0. 4581 0. 4542 1 0. 5635 0. 5363 0. 4967
0. 4387 0. 3957 0. 3920 0. 4365 1 0. 5274 0. 4332
0. 4659 0. 4223 0. 4184 0. 4637 0. 4726 1 0. 4603
0. 5056 0. 4614 0. 4575 0. 5033 0. 5668 0. 5397 1
2. 4. 4 对 Rx 矩阵进行 显著水平截距, 排出 7种
群落与羊草群落土壤微生物的相似次序为:
sp7> sp2> sp8> sp1> sp3> sp5> sp6
模糊分析结果表明, 7种群落与羊草群落微生
物相似序次为, 碱茅( sp5 ) , 碱蓬群落( sp6)是由羊草
群落( sp4)在过度放牧后演替而成的,其土壤微生物
数量、生物量和呼吸速率的综合水平与羊草群落差
别最大, 相似程度最小。虎尾草( sp7) ,杂草( sp2 )与
羊草群落的土壤微生物的差别最小, 相似程度最大。
sp7和 sp2两群落均由羊草群落经一般性放牧演替
形成的,土壤环境破坏程度较小。隐子草( sp1 ) ,拂子
茅( sp3 )和芦苇群落( sp8 )在东北草原上, 与羊草群
落呈复合分布, 属于非演替群落,与羊草群落的土壤
微生物的差别不大, 相似程度居中。
3 结论
3. 1 在东北草原, 从固定沙丘到沼泽地, 8种群落
呈系列分布。在其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布有
较大差别,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
(下转 127页)
120 草 地 学 报 第 9卷
[ 2] Hough ton J T , Callender B A, Varney S K.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 ate change. Clim ate Change. T he Supplementary
Report to the IPCC Scient if ic As sessm ent [ M ] Cam bridge:
Cam bridge Un ivers ity Pres s, 1992.
[ 3] Houghton J T , Meira Filho L G,Bru ce J, Hoesung L, Cal lender
B A, Haites E, Harries N , Maskell K. Intergovernmental pan el
on clim ate change. clim ate change. radiat ive forcing of clim ate
change and an E valu at ion of the IPCC IS92 Emiss ion Scenarios
[ M ] . C amb ridge: Cambr idge University Pres s, 1995.
[ 4] Graham R W, Erimm E C. Ef fect 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th e pat tern of terrest rial biolog ical communit ies [ J ] . Trends
Ecol. Evolut . , 1990, 5: 289~292
[ 5] T yree M T , Alexander J D. Plant w ater relat ions and th e ef-
fect s of elevated CO2: A review and research [ J] . Vegetat io,
1993, 104/ 105: 47~62
[ 6] Dah lman R C . CO 2 and plants: Revis ited[ J ] . Vegetatio, 1993,
104/ 105: 339~355
[ 7] 张新时.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的原则与优化模
式[ J]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 1~16
[ 8] 姚洪林,魏成泰,廖茂彩.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
概况.王家祥主编: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研究文集(第
1集) [M ] .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 1992. 1~7
[ 9] 董学军,张新时,杨宝珍.依据野外的蒸腾速率对几种沙地灌木
水分平衡的初步依据[ J ]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21: 208~225
[ 10] 陈仲新,谢海生.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主要景观生态类型灌丛生
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J ] .生态学报, 1994, 14: 345~354
[ 11] 卢纹岱,朱一力,沙捷,朱红兵. SPSS for w indow s 从入门到精
通[ 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 318~351
[12] O. L.朗格. L.卡彭. E. D.舒尔策.水分与植物生活——问题与
研究现状[M ] .樊梦康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 40~87
[13] 沈允钢,王天铎.光合作用—从机理到农业[ M ]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1978, 70~90
[14] Los ch R, Tenhum en J D. Stomatal responses to humidity-phe-
m onenon an d mech anism [ A ] . In : J avis PG, Mansf ield T A
( eds . ) . Stomatal Ph ysiology[ C] . Cambridg e U nivers ity Pres s,
1981, 137~161
[15] M ans field T A, Kavies W J . Stomata and s tom atal mech anism.
In : Paleg LG, Aspinal l D( eds . ) . Th e ph ysiology and Bio chem-
is t ry of Drought Resis tance in Plants[ M ] . New York . London.
Toronto. San Fr anis co, Academic Pres s Sydn ey, 1981, 315~
346
[ 16] Singh K P, S ingh P, S harma H C. Diurnal pat tern s of photo-
synthesis, evapot ransp irat ion an d w ater us e ef f iciency in Mu s-
tard at dif f erent grow th phases u nder f ield condit ions [ J] . Pho-
tos yn th et ica, 1986, 20: 117~123
[ 17] 郑海雷,黄子琛.绿洲生态条件下春小麦蒸发蒸腾特征及其影
响因子[ J ]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 362~371
(上接 120页)
的活性有机质、含水量、全氮和全磷含量的高低和土
壤总孔隙度的大小。
3. 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速率在 8种环境中
各不相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活性有机质、全
磷、温度和 pH 是限制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呼吸
速率大小的最重要因素。
3. 3 模糊分析表明, 虎尾草群落( sp7 ) , 杂草群落
( sp2 )与羊草群落( sp4)中的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
呼吸速率最相似,在未来的演替过程中最易形成羊
草群落中的土壤微生物特征。碱茅群( sp5)和碱蓬群
落( sp6 )与羊草群落( sp4 )土壤微生物的相似程度较
小。隐子草( sp1 ) ,拂子茅( sp3)和芦苇群落( sp8)与羊
草群落( sp4)土壤微生物的相似程度居中。同时也间
接地说明植物群落的演替关系对土壤微生物总体生
长和代谢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建东,刘建新.吉林省长岭种马场附近草原的类型、动态及其
生态分布规律[ J] .吉林农业科学, 1981, 3: 79~85
[2] 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植物生态学实验[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86, 69, 125
[ 3]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土壤微生物研究法 [M ] .北
京:科学出版社, 1985, 44, 85
[4] 许光辉,郑洪元,张德生.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 M ]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226, 233
[ 5] 廖仰南.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A] .草原生态系
统研究[ C] , 1988, ( 2) : 233~237
[6]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学专业委员会.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
[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 102, 166
[7] 张贤珍. BAS IC 语言农业数据统计计算程序[ M ] .北京: 农业
出版社, 1990, 493, 496
[ 8]  袁嘉祖. 两个生态环境相似性计算方法的探讨 [ J] .生态学杂
志, 1987, 6( 6) : 55~56
127第 2期 肖春旺等:模拟降水量对毛乌系沙柳蒸发蒸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