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pplication of Gray Relevant Analysis in Cultivation Mode Evaluation of Shrub-Grass Composite:A Case Study of Hot-Arid Valley of the Jinsha River in Yongsheng County,Yunnan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为例



全 文 :第 16 卷 第 2 期
Vol. 16  No . 2
草地学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08 年 3 月
 Mar .   2008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为例
许岳飞1 ,毕玉芬1* , 金晶炜2
( 1. 云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云南 昆明 650201; 2.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 2005 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退化山地进行灌草组合模式的筛选,以土壤改良效果评价 8 种灌
草种植模式,确定最优灌草组合模式。应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评价方法, 以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为指标, 对土壤生态恢复贡献值进行定量分析和聚类评价。结果表明: 木豆 ( Caj anus
caj an ( L . ) M illsp. ) + 非洲狗尾草 ( Setar ia sp hacelata ( Schumach. ) St apf & C. E. H ubb. cv . Narok) + 高羊茅
( 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 cv. Fine Law n) + 大翼豆 ( Macrop tilum atr opur pur eum ( DC. ) U rban) + 白三叶
( T r if olium r ep ens L . cv . H aifa) + 杂三叶( T r if olium hybr idum L . )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关联度值 r= 0. 773 为
最大 ,聚类分析为优, 对土壤贡献值优于其他种植模式, 适合于大面积推广, 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山地土壤生
态恢复的优化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关键词: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 退化山地; 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灰色关联; 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8) 02-0196-06
Application of Gray Relevant Analysis in Cultivation Mode Evaluation of
Shrub-Grass Composite: A Case Study of Hot-Arid Valley of the
Jinsha River in Yongsheng County, Yunnan
XU Yue-fei
1
, BI Yu-fen
1*
, JIN Jing-w ei
2
( 1. Department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 Yunn an Agricu ltural U nivers ity, Kunm ing, Yunnan Province 650201,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 ent ,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2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effect iveness of soil improvement, 8 composite shrub-g rass cult ivat ion modes w ere
established and evaluated in 2005 in the degraded mountain areas in hot-arid valley o f the Jinsha River in
Yong sheng County , Yunnan Pr ovince. T he soil improvement contribut ion value of dif ferent shrub-g rass
cult iv at ion modes w as evaluated by gray r elat ion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 si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 ion
indices including so il org anic mat ter, total N, total P, total K, av ailable N, available P , and available 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y relat ion degree ( r= 0. 773) and contribut ion value of Caj anus caj an L.
Millsp. + Setaria sphacelata ( Schumach. ) Stapf & C. E. Hubb. cv. Narok + Festuca ar undinacea L.
cv. F ine Lawn + Macrop ti lum atr opurp ur eum ( DC. ) Urban + T ri f ol ium r ep ens L. cv. Haifa + T ri-
f olium hybr idum L. wer e highest among the evaluated composite shrub-grass modes. The selected
shrub-gr ass cult ivat ion mode is appropriate for broadly applicat ion and believ ed ef fective for the so il ecolog-
ical restor at ion in the degr aded mountain ar eas in hot-arid valley of the Jinsha River.
Key word: Ho t-arid valley of the Jinsha riv er; Degr aded mountain areas; Cult ivation mode of composite
shrub-grass; Gr ay relat ion analysis; Cluster analy sis
收稿日期: 2007-07-24; 修回日期: 2007-09-20
基金项目: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3C0008Z)
作者简介: 许岳飞( 1980-) ,男,内蒙古集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草地生态与种质资源, E-m ail : xuyuefei1980@ 163. com; * 通讯作
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 ail: b iyufenynnd@ s ina. com
第 2期 许岳飞等: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为例
 中国西南边陲镶嵌性散布的干旱、半干旱山地,
处在低纬度、高海拔和干旱期发生在温度相对较高
的冬春季节,因而被称为干热河谷区。云南省干热
河谷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 主要分布在金沙江, 元
江、怒江、南盘江等干流及其某些支流, 如绿汁江、普
渡河、勐河、龙川江、鱼泡江等深度切割、地形比较封
闭的区段,范围涉及 11 个地区 (州、市)的 34 个县
(市) ,土地面积约 110万 hm2 [ 1~ 3]。这些干热河谷
区主要是山地, 位于长江中上游, 其生态环境脆弱,
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恢复中, 建植人工灌
草复合型草地是恢复生态、土壤改良较为有效的方
法[ 4, 5]。但在土壤养分改良效果方面上始终没有定
量的评价方法。其主要原因是灌草混播草地成分多
样化、物种多样性、产生生态功能多重性, 在改变土
壤养分方面产生趋散性特点。永胜县属于典型的金
沙江干热河谷山区地带, 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大
县。如今该县人口增长速度快、畜群数量大量增长,
造成了耕地和草场压力增大, 开垦山地种粮和超载
放牧现象愈来越严重, 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系统的恶
化。因此,探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生态治
理模式极为重要。
本研究以不同混播的灌草地对土壤的贡献率作
为筛选灌草组合模式的依据, 应用加权灰色关联分
析方法,对不同灌草混播草地土壤养分指标建立一
个灰色系统,每一个指标是该系统的一个因素,分析
系统中各因素关联度越大,因素的相似程度越高, 对
土壤养分的贡献值也越大, 同时应用聚类评价土壤
养分值大小,给与不同灌草地分类指标和综合评价。
旨在科学探索和精确筛选适宜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
化山地生态恢复的优化种植模式,为实际生产提供
参考,从而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农业的全面、协调和
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云南永胜县仁和镇种羊场( 2641~
2830, N, 98 44~ 100 45, E) ,海拔 1 500 m, 年
均温 18~ 22 ,极端最高气温 38. 2 ,极端最低气
温 1. 5 ,  10积温 7000~ 8000  ,多年平均降水
量 650 mm, 7 - 10 月份的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
80%~ 90% ,年蒸发量为降水量的 3~ 6倍[ 6]。土体
基质薄弱,石砾化程度高, 土壤为黄棕壤, 有机质偏
低。试验区植被特征以稀树灌草地为主要代表类
型,乔木以零星散生的云南松 ( Pinus yunnanensi s
Franch. )为主, 灌木以有毒有害的坡柳 ( Dodonaea
v iscose ( L . ) Jacq. ) 为主, 草本主要是以扭黄茅
( H eterop og on contor tus ( L . ) Beauv. ex Roem. et
Schult . )为主要优势种,植被总盖度 25%左右, 灌草
地生产力较低。
1. 2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选用豆科灌木木豆(以下简称 Cc )
( Caj anus caj an ( L. ) M illsp. )、银合欢 (简称 L l )
( L eucaena leucocep hala ( Lam. ) de Wit ) ; 禾本科
牧草非洲狗尾草 ( 简称 S s ) ( Setar ia sphacelata
( Schumach. ) Stapf & C. E. Hubb. cv . Narok)、
高羊茅 ( 简称 Fa) ( F estuca ar undinacea Schreb.
cv. Fine Lawn)以及豆科草质藤本的大翼豆(简称
Ma) ( Macr op ti lum atr opurp ur eum ( DC. ) Urban)
、白三叶(简称 T r ) ( T ri f olium rep ens L. cv. Ha-i
fa)和杂三叶(简称 T h) ( T r if ol ium hybr idum L. )。
7份试验材料中木豆、银合欢和大翼豆在大量资料
中显示在云南干热河谷山区至少已有 50 年的栽培
历史[ 7~ 14] , 其他 4份材料由北京克劳沃公司引进,
生物学特性表现良好。
1. 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8个处理, 4次重复,小
区的面积为 5 m  3 m (长 宽) , 小区间距为 50
cm,区组间距离为 100 cm ,播种方式采用条播,灌木
播种量 18 kg/ hm2 , 禾草播种量 22. 5 kg / hm2。小
区周围种植非洲狗尾草作为保护行。处理及混播比
例如表 1。
1. 4土壤采集
土壤样品采集于 2006年 11月中旬, 每个小区
进行多点蛇形采样,混匀装入土袋,取样深度 0~ 20
cm, 3次重复, 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风干、研钵磨细、
过筛进行化学分析 [ 15]。
1. 5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土壤有机质测定: 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
土壤碱解氮测定: 碱解扩散法; 土壤全氮量测定: 半
微量开氏法;土壤速效磷测定: 0. 5 mo l/ L 碳酸氢钠
浸提-磷钼蓝比色法; 土壤全磷量测定: 氢氧化钠熔
融-钼锑抗比色法; 土壤速效钾测定: 1 mo l/ L 中性
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 土壤全钾量测定:氢氧化
钠熔融-火焰光度法所得[ 16] 。
197
草地学报 第 16卷
1. 6研究方法及其原理
灰色系统理论最早由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
提出。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是系统态势的量化比较
分析[ 15, 17 ]。灰色关联度的原理是:若干个统计数列
所构成的各条曲线几何形状越接近,即越相平行, 则
它们的变化趋势越接近,其关联度就越大[ 18] 。关联
序反映各评价对象对理想对象(参考对象)的接近次
序,即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其中关联度最大的评价
对象为最佳。因此, 可利用关联序对评价对象进行
排序,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比较。
表 1 种植模式的设计
T able 1 Design of cultiv ation modes
种植模式
Cult ivation mode
类型
S tyle
成员
Member
比值
Rat io
T 1 灌 Cc -
T 2 草 S s -
T 3 草+ 草 S s+ Fa 1 1
T 4 灌+ 草 Cc+ S s+ Fa 6 7 7
T 5 灌+ 灌 Cc+ L l 1 1
T 6 灌+ 草+ 藤 Cc+ S s+ Fa+ Ma+ T r + T h 4 6 6 2 1 1
T 7 草+ 藤 S s+ Fa+ T r+ T h 7 7 2 2 2
T 8 灌+ 灌+ 草+ 藤 Cc+ L l+ S s+ Fa+ Ma+ T r+ T h 2 2 6 6 2 1 1
 层次聚类分析是根据个别变量或观察值之间的
亲疏程度,将最相似的对象结合在一起,以逐次聚合
的方式,将观察值分类, 直到所有样本都聚成一类。
本项研究中采用层次聚类分析中的 Q 型聚类, 将不
同种植方式作为总体样本, 土壤化学指标作为样本
变量,使具有共同特点的样本聚集在一起,把样本分
为几个大类。
2 结果与分析
2. 1评价对象与指标体系
试验采用 2005年建立的人工灌草混合型草地
作为评价对象。在灌草混播草地评价指标的选择
上,主要考虑反映土壤肥力的养分因素。本试验选
择了有机质( g/ kg ) 、全氮( g / kg) 、全磷( g/ kg )、全
钾( g / kg)、碱解氮( mg / kg)、速效磷( mg / kg)、速效
钾( mg/ kg)作为养分因素,构成了一个数据列,所有
评价对象的数据列构成数据矩阵。
2. 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区间化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区间化, 即将各指标的实际
值转化为评价值, 以消除各指标量纲带来的影
响[ 1 9, 20]。正向指标为: y i = ( x i- x n ) / ( x m- x n) , 逆
向指标为: y i= 1- ( x i- x n) / ( x m- x n)。通过无量
纲区间化使所有数据在[ 0, 1]区间之内。其中, x i
为评价对象实际值, i= 1, 2, 3, . . . . . . , m; x m 为理想
对象上限值, x n 为理想对象下限值。
2. 3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建立
2. 3. 1参考数据列的选取 选择灌草复合型草地
n个单项指标实测值的最优值组成灰色关联分析的
参考数据列,记为:
理想对象数列为: x 0 = { x 0 ( 1) , x 0 (2) , x 0 (3) ,
  , x 0 ( n) }
被评价对象数列为: x i= { x i (1) , x i ( 2) , x i ( 3) ,
  , x i ( n) } , i= 1, 2, 3, . . . . . . , m
2. 3. 2关联系数的计算 设 x 0 为参考数列, x i 比
较数列。先求比较数列 x i 与参考数列 x 0 各对应点
的绝对值, | x 0( k) - x i ( k ) |再找两级最大值和两级
最小值:
    1( k)= r( x 0 ( k) , x i ( k) )
=
mi
j
nmi
k
n| x 0( k) - x j ( k) | + ma
j
xma
k
x| x 0( k) - x i ( k) |
| x 0( k)- x i ( k) | + ma
j
xma
k
x| x 0( k)- x i ( k) |
= min+ min0, i ( k) + max ( 1)
 上式中 i ( k)是第 k 个时刻比较曲线 x i 与参考
曲线 x 0 的相对值, 即 x i 对 x 0 在 k 时刻的关联系
数。其中序 0, i ( k )在为 k 时刻两比较序列的绝对
值, 1  i m, m 为正数, mix、max 分別是所有比
较序列在各个点的绝对差中最小值和最大值; 为
分辨系数,其值在 0与 1之间,分辨系数实际上是人
为给定的(为定性分析的人为系数) , 用来削弱数
max 值过大而失真的影响,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
198
第 2期 许岳飞等: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为例
异显著性,分辨系数在 0~ 1之间取值,一般取值 0. 5。
2. 3. 3灰色关联度计算
r ( x 0 , x i )= 1
n
n
k = 1
W k r ( x 0 ( k) , x i ( k) ) ( 2)
式中,W k 是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表示对应指标
的重要程度。
2. 3. 4指标权重的计算 为了更客观、真实地计算
各指标的重要性,研究引入变异系数法来求算指标
的权重[ 21]。其计算步骤为:
2. 3. 4. 1 评价指标矩阵确定  X = [ x ij ] mn ( i= 1,
2,   , m; j= 1, 2,   , n) 矩阵中,表示第 i 个灌
草复合型草地第 j 个指标的值。
2. 3. 4. 2  计算第 i 个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  公
式为:
i= D/ x i ( 3)
式中, i 表示第 i 个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 x i 是
第 i 个评价指标的平均值。D 表示第 i 个评价指标
的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
D=
1
n
m
i= 1
( x i- x i ) 2 ( 4)
2. 3. 4. 3  计算第 i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W i  公
式为:
W i= i / m
i= 1
i ( 5)
2. 4灌草复合型草地土壤养分贡献率评价
2. 4. 1灰色关联度分析 根据灰色建模理论和程
序,选取灌草复合型草地土壤养分 7 个指标的实
测数字作为样本 (表 2) ,其中 x1 - 土壤有机质, x 2
- 土壤全氮, x3 - 土壤全磷, x 4- 土壤全钾, x 5- 土
壤碱解氮, x 6- 土壤速效磷, x 7- 土壤速效钾。在
此基础上建立了灌草复合型草地养分贡献值的灰
色系统模型。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得各个指标的权
重值 (表 3)。
表 2  种植模式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及参比的指标数列
Table 2  Or ig inal data and refer ence indicator ser ies for cultivat ion mode assessment
种植模式
Cult ivation mode
x1 x2 x 3 x 4 x5 x 6 x 7
T1 18. 1 0. 68 0. 40 11. 40 60. 9 6. 4 150. 2
T2 24. 3 0. 58 0. 39 10. 05 49. 0 6. 7 149. 7
T3 25. 6 0. 59 0. 38 10. 01 50. 3 6. 7 148. 4
T4 24. 7 0. 64 0. 39 11. 21 58. 7 7. 0 139. 5
T5 16. 7 0. 60 0. 40 10. 70 46. 4 6. 6 145. 5
T6 25. 4 0. 67 0. 42 10. 92 61. 7 6. 6 148. 8
T7 23. 4 0. 62 0. 39 10. 63 48. 8 6. 5 140. 2
T8 20. 1 0. 65 0. 43 10. 56 57. 2 6. 8 155. 6
X 0 25. 6 0. 68 0. 43 11. 40 61. 7 7. 0 155. 6
  注 : X 0 为参考对象,在此选用的是每项测试指标中的最大值
Note: X 0 is the r eference object , and it is th e max imum of each tested index
表 3  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Table 3 Weighted value o f assessment indicato rs
指标 Indicator x1 x2 x 3 x 4 x5 x 6 x 7
权重 Weight 0. 18 0. 20 0. 13 0. 15 0. 17 0. 08 0. 09
 定量指标一般分为正向指标、负向指标。正
向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 负向指标与
正向相反,指标值越小越好;由于不同的土壤化学
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灌草地对土壤改良效果,
指标之间无法进行定量比较。因此, 为了合理评
价灌草地土壤改良效果, 必须对各指标进行无量
纲区间化处理。利用表 2 的实测数字, 根据灰色
关联分析的建模方法进行计算, 无量纲区间化处
理的结果如表 4。
应用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公式得到计算结果(表5)。
从表 5中可以看出, 关联度值大小顺序为: T6
( 0. 773) > T 1( 0. 710) > T 4( 0. 661) > T 8( 0. 648) >
T 3( 0. 500 ) > T7 ( 0. 464) > T 2 ( 0. 463 ) > T5
( 0. 410)。不同灌草复合型草地对土壤贡献值大小
排序为:木豆+ 非洲狗尾草+ 高羊茅+ 大翼豆+ 白
三叶+ 杂三叶> 木豆> 木豆+ 非洲狗尾草+ 高
羊茅> 木豆+ 银合欢+ 非洲狗尾草+ 高羊茅+ 大
翼豆+ 白三叶+ 杂三叶> 非洲狗尾草+ 高羊茅
199
草地学报 第 16卷
> 非洲狗尾草+ 高羊茅+ 大翼豆+ 白三叶+ 杂三 叶> 非洲狗尾草> 木豆+ 银合欢。
表 4  灌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区间化后的结果
Table 4 Inter sectional value o f soil nutr ient content o f the m ixed sow n shrub-grasslands
i
各测定指标标准化值
S tandardized value of the tested index
K = 1 K = 2 K = 3 K = 4 K = 5 K = 6 K = 7
T1 0. 157 1. 000 0. 400 1. 000 0. 948 0. 000 0. 665
T2 0. 854 0. 000 0. 200 0. 029 0. 170 0. 500 0. 633
T3 1. 000 0. 100 0. 000 0. 000 0. 255 0. 500 0. 553
T4 0. 899 0. 600 0. 200 0. 863 0. 804 1. 000 0. 000
T5 0. 000 0. 200 0. 400 0. 496 0. 000 0. 333 0. 373
T6 0. 978 0. 900 0. 800 0. 655 1. 000 0. 333 0. 578
T7 0. 753 0. 400 0. 200 0. 446 0. 157 0. 167 0. 043
T8 0. 382 0. 700 1. 000 0. 396 0. 706 0. 667 1. 000
表 5 被评价对象与参考对象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Table 5 Co rr elation coeff icient and corr elation deg ree of the evaluat ion indices and the r eference indices
i
关联系数 Correlat ion coef fi cient
K = 1 K = 2 K = 3 K = 4 K = 5 K = 6 K = 7 关联度
序位
Order
T1 0. 372 1. 000 0. 455 1. 000 0. 906 0. 333 0. 599 0. 710 2
T2 0. 774 0. 333 0. 385 0. 340 0. 376 0. 500 0. 577 0. 463 7
T3 1. 000 0. 357 0. 333 0. 333 0. 402 0. 500 0. 528 0. 500 5
T4 0. 832 0. 556 0. 385 0. 785 0. 718 1. 000 0. 333 0. 661 3
T5 0. 333 0. 385 0. 455 0. 553 0. 333 0. 428 0. 444 0. 410 8
T6 0. 958 0. 833 0. 714 0. 592 1. 000 0. 428 0. 531 0. 773 1
T7 0. 669 0. 455 0. 385 0. 524 0. 372 0. 375 0. 343 0. 464 6
T8 0. 447 0. 625 1. 000 0. 453 0. 630 0. 600 1. 000 0. 648 4
  2. 4. 2聚类分析利用层次聚类,根据灌草复
合型草地对土壤养分贡献大小的程度, 将不同的灌
草复合型草地对土壤贡献分为不同的类型。计算结
果如下(图 1)。
图 1  灌草草地肥力层次聚类分析树状图
F ig. 1 Dendrog ram by cluster analysis o f
shrub-grassland soil fert ility
 从图 1中可以发现, 各个类之间的距离在 25的
坐标内。样本层次聚类分析聚成 4个类时,模式 T 6
属于第一类; 模式 T1, T 4, T8 属于第二类; 模式
T2, T3, T7属于第三类; 模式 T 5 属于第四类。再
结合表 5,可将 8个灌草混合型草地模式对土壤贡
献分为 4种类型:最优模式: T 6; 良好模式: T1, T 4,
T8; 中等模式: T 2, T 3, T7; 较差模式: T5。以上聚
类结果可较客观地反映多组分、不同生活型种植模
式的优劣,并可发现多组分系统对退化山地土壤生
态恢复优于单组分或少组分系统, 这与上述实验结
果相吻合。
3 讨论与结论
3. 1应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结合聚类分析对复
杂的人工灌草复合型草地、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
山地土壤生态恢复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其结果能够
反映人工灌草复合型草地在生态重建中的实际作
用,且方法比较简单、实用。
3. 2以往灰色关联分析法中各指标的权重值是通
过特尔斐法来求得的, 评分专家的经验很重要, 由于
各个专家对每个指标重要性的理解不一样,导致打
分的随意性较强, 另外还有用信息论中熵的概念来
求算指标权重的, 但是该方法算得的权重分布存在
着均衡化的缺陷,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
果的精度[ 22, 23]。研究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计算各
指标的重要性,引入变异系数法来求算指标的权重。
3. 3从以上不同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定位对比试
验结果可看出如下趋势:不同生活型、不同灌木与禾
200
第 2期 许岳飞等: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灌草复合型种植模式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云南永胜县为例
本科牧草组分形成比较复杂生态功能群, 而生态功
能群更容易阐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功能多样性的
关系;生态系统恢复中采用乡土物种具有更大的优
势,这主要体现在乡土物种更适合当地的生境,其繁
殖和传播力更大,也易于与当地残存的天然群落结
合成更大的景观单位, 从而实现各种生物的协调发
展,外来种在生态恢复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许
多恢复实践表明,外来种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为当地
带来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但也有许多对当地生
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这主要是由于外来
种与当地的物种缺乏协同进化,若其大量发展,很容
易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的崩溃, 很难再恢复或接近到
历史状态[ 24~ 26] 。本研究对建植 3 年后灌草地进行
观察,尚未出现引进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3. 4试验结合 7项土壤养分指标,对 8种灌草复合
型种植模式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按照最优模
式关联度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木豆+ 非
洲狗尾草+ 高羊茅+ 大翼豆+ 白三叶+ 杂三叶灌
草复合型模式关联度值最大, 对退化山地土壤生态
恢复贡献值 r= 0. 773最大; 木豆、木豆+ 非洲狗
尾草+ 高羊茅和木豆+ 银合欢+ 非洲狗尾草+ 高
羊茅+ 大翼豆+ 白三叶+ 杂三叶复合型种植模式
次之;非洲狗尾草、非洲狗尾草+ 高羊茅和非
洲狗尾草+ 高羊茅+ 大翼豆+ 白三叶+ 杂三叶效
果不明显;木豆+ 银合欢效果较差。
灌+ 草+ 藤模式中的木豆+ 非洲狗尾草+
高羊茅+ 大翼豆+ 白三叶+ 杂三叶为最优种植模
式,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化山地生态恢复提供参
考,也可为该区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借鉴。
参考文献
[ 1]  张荣祖.横断山区干旱河谷[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 1-64
[ 2]  孙书存, 包维楷. 恢复生态学 [ M ]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7-45
[ 3]  何永彬,卢培泽,朱彤.横断山- 云南高原干热河谷形成原因研
究[ J ] .资源科学, 2002( 5) : 69-72
[ 4]  郭玉红,朗南军,和丽萍,等.元谋干热河谷 8 种植被类型的林
地土壤特性研究[ J] .西部林业科学, 2007, 36( 2) : 56-64
[ 5]  李昆,张昌顺,马姜明,等.元谋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林土壤肥力
比较研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19( 5) : 574-579
[ 6]  陈宗瑜.云南气候总论[ M ] .昆明:气象出版社, 2001. 71- 81
[ 7]  杨艳鲜,刘光华,杨顺林,等.元谋干热河谷木豆引种栽培试验
[ J] .云南农业科技. 2003, ( 5) : 9-11
[ 8]  杨艳鲜,纪中华,杨顺林,等.元谋干热河谷木豆引种栽培试验
初报[ J] .热带农业科技, 2003, 26( 3) : 44-46
[ 9]  李正红,藩学政,周朝鸿,等.云南地方栽培木豆群体数量性状
变异分析[ J]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 5) : 547-554
[ 10] 李正红,周朝鸿,谷勇,等.中国木豆研究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
[ J]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14( 6) : 674-681
[ 11] 李树云,李云, 范眸天. 干热河谷一种优良覆盖植物 - 大翼豆
[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1( 2) : 77-80
[ 12] 刁阳光,表志明,林兴贵,等.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优良造
林类型选择研究[ J] .四川林业科技, 1998, 19( 1) : 74-77
[ 13] 拜得珍,纪中华,杨艳鲜,等.银合欢冲沟治理水土保持效益研
究[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4, 11( 3) : 226-228
[ 14] 刘化琴,张长海,蔡静,等.银合欢生态适应性研究[ J ] .林业科
学研究, 1994, 7( 3) : 301-305
[ 15] 李月芬,汤洁,林年丰,等.灰色关联度法在草原土壤质量评价
中的应用[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学报, 2003, 25( 5) : 551-556
[ 16]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法[ M ] .南京:科学
出版社, 1978. 50-106
[ 17]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 M ]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7. 35-47
[ 18] 黄文娟,于海多,赵兰坡.松嫩羊草草原植被与土壤的耦合关系
[ J] . 草地学报, 2006, 14( 1) : 62-66
[ 19] 余作岳,彭少麟.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生态学
研究[ M ] .广州:广州科技出版社, 1996. 370- 372
[ 20] 宋松柏,蔡焕杰.旱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定量评价模型 [ J ] .
生态学报, 2004, 24( 11) : 2509-2515
[ 21] 陈国建,李锐,杨勤科,等.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效应
评价研究[ J]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2005, 21( 8) : 384-387
[ 22] 黄国勤,刘秀英,刘隆旺,等.红壤旱地多熟种植系统的综合效
益评价[ J] .生态学报, 2006, 26( 8) : 2532-2539
[ 23] 时光新,尹成信.基于熵的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 J]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19( 5) : 38-40
[ 24] M i lton , S. J. Reth inking ecological r ehabilit ati on in arid an d
w inter rainfal l region s of southern Africa [ J ] . South African
Journ al of Science, 2001, 97( 1) : 47-48
[ 25] 彭少麟.热带亚热带生态学研究与实践[ M ] .北京:科学出版
社, 2003. 19-61
[ 26] 柴宗新,范建容.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思考[ J ] . 山地学
报, 2001, 19( 4) : 381-384
(责任编辑 才 杰)
201